話題內容表示 | |
---|---|
[206] 納莉風災,是天災,更是人禍�@-�@ [原始記事 /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許富男 投稿日期:2001/09/30(Sun) 20:33:53 納莉颱風橫掃北台灣,造成台北市嚴重的災情。對於致災的原因,各方見解不一,爭議的焦點集中在是否有人為疏失上。對此,台北市政府一直聲稱北市的災情乃由於颱風雨量過大所致,純屬天災,對外界要求追究有無人為疏失,則一律冠以政治鬥爭的大帽子。誠然,納莉颱風所帶來的雨量驚人地豐沛,但由台北市政府在防災救災過程中的一些舉措,我們也不得不正視人禍的因素。 首先,納莉颱風會帶來驚人雨量,是事前早已預知之事,但由兩點卻可看出台北市政府並未真正專心於防災工作: 第一、在9月16日晚上,台北市已進入暴風圈時,依〈災害防救法〉規定應為台北市防災工作指揮官的馬英九市長,仍離開台北為人助選。當然,如果馬市長能做到其一貫標榜的走動式管理,真的完全掌控台北市的防災工作,或留守市府的副市長能完全掌控台北市的防災工作,那我們也不能以馬市長未留守防災中心而苛責他。但台北市府團隊是否真正掌握了颱風動態及其帶來的災害呢?依中央社於9月18日報導,市府新聞處處長吳育昇稱玉成和大直抽水站是在17日中午因大水淹沒抽水站機器才停擺。但根據中央社9月18日的報導,養工處處長羅俊昇卻說玉成抽水站在17日九時零五分被淹沒,機具宣告停擺;大直抽水站更早17日零時三十六分被淹沒,宣告停擺。換言之,到了淹水第二天的9月18日,身為市府發言人的吳育昇還完全掌握不到抽水站停擺的正確時間,顯示在防災過程中,馬市府團隊根本就沒有掌握到風災的真實狀況。 或許正視因為根本沒有掌握到風災的真實狀況,所以馬市府團隊在辯稱其沒有救災不力的說辭中,也出現時間上的漏洞。如根據中央社9月21日的報導,在面對外界質疑騎何以不在第一時間依〈災害防救法〉規定通報中央時,市府發言人吳育昇稱︰「17日凌晨一時左右,台北市政府就透過媒體,以跑馬燈等方式告知市民,基隆河水已達警戒線,請民眾提高警覺。市府認為,在這種種緊急時刻,向市民通報災情,比向中央通報災情來的重要。」問題是根據養工處處長羅俊昇的說法,在17日零時三十六分大直抽水站已被淹沒而宣告停擺,因此其時大直地區已陷入一片汪洋中,災情已成,市府卻到凌晨一時還只認為「基隆河水已達警戒線」,渾然不知真實情況。 第二、對於基隆河沿岸抽水站因淹水而停擺,外界多批評是抽水站設計不當,致啟動馬達與冷卻水塔浸水。對此,馬市府團隊辯稱抽水站的設計都非在馬市長任內做成的。此固然無誤,但既知納莉颱風會帶來驚人雨量,又早知抽水站設計有問題,何以市府不早做預防?明知抽水站本身無法阻擋豪雨而不先做預防措施,豈能說沒有人禍因素在內? 事實上,關於抽水站停擺是否有更多的人謀不贓問題,目前相關的檢調、監察機關仍在調查中。而依馬市府團隊的說法,造成抽水站機器停擺的原因,是納莉颱風帶來空前的暴雨量,遠超過台北盆地所能負荷,大水淹沒抽水站。但是當日台北最大的降雨量,並不是在大直與松山,而是在天母與新店溪沿岸。若依馬市府團隊的說法,則這些抽水能量遠低於玉成抽水站,且降雨量更大的地方的抽水站,理應更會淹水才是。但事實上卻是本身抽水能量最高、所遇降雨量較低的玉成抽水站浸水。顯示玉成抽水站浸水一事絕不單純,絕對有人為疏失。 如前所述,納莉風災所帶來的嚴重災情,絕非只能歸咎為無可抗力的天災,而毋寧說是天災加上人禍的加乘結果。我們若不能正視這個事實,嚴肅地檢討追究責任,那怎能對得起受災的人民?又怎能保證往後不會再發生這種慘事呢? 許富男【北市市議員】電話︰27297708-717 |
回應本篇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