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透首獎的得主是…
阿姜 於 2002/02/17
00:25
樂透,樂透,是誰在樂透?除了屈指可數的幸運兒之外,還有發行樂透的台北銀行及其上屬的台北市政府,以及課收20%彩金的中央政府,和遍佈台灣各地的簽賭站,但就僅此而言嗎?當然不是!最大的樂透得主,應該就是媒體吧。
自從有了樂透,媒體就輕鬆多了,只要將鏡頭對準樂透,跟在樂透的屁股後面,就能省去跑新聞、找秘辛、炒議題、挖獨家的從業壓力。一個小時的晚間新聞樂透報導幾乎佔了五到十分鐘之久,平面媒體也不例外,就以今天(02/16)的中國時報為例,一天中至為重要的 「焦點新聞」,樂透報導就佔了廿則中的九則,將近一半的比例,至於更腥羶更八卦的中時晚報更誇張了,六則樂透佔了全部「焦點新聞」的三分之二強。
當科技界徘徊在半導體、光電、生技的抉擇,演藝界受到唱片盜版和中、日、韓劇的衝擊,教育界面臨九年一貫的重大轉變,政治圈則是面對綠、藍、橘、紅色系的重組等,各行各業無不咬僅牙關苦撐待變或面對重要的轉型或蛻變之際,媒體則是中了樂透首獎,鎮日翹腳捻鬍鬚般的愜意自在,只要去簽賭站晃個兩圈,簡單做個歷屆號碼圖表,大不了再跑到台北銀行訪問一下相關官員,就這樣輕輕鬆鬆舒舒服服度過一天了,讓各行各業莫不紅透了眼、擰痛了心,大嘆為何不是我中了樂透。
而且媒體還可以一面做為推動樂透的舵手,一面做為痛批樂透的剁手,不但以此拓展閱讀人數,還能增加版面篇幅,中時社論不是寫著「理性點!樂透終究是消遣遊戲」,而中晚卻是刊增號稱「非看不可」的樂透經嗎?不僅此也,還能藉此來攻訐心裡老大不爽的政治人物哩,早已被妖魔化到無以附加的呂秀蓮就是一例。
呂秀蓮在總統府新春團拜中,指出我國目前正面臨「五大土石流」的挑戰,分別是天然、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社會五個方面。媒體對肆虐我國多年的土石流,不注意;對我國經濟在加入WTO以及轉型的重要關卡,不關心;對我國與中國自92年以後的冰封期與我國輪政後的國際地位和國家認同,不理會;對去年底到今年初風行兩三個之久的政治人物性派對和偷拍A片,不在乎。媒體注意關心理會在乎的還是樂透,中晚蘇大記的評論 〈呂大人,言重了!〉就抓著樂透不放。
呂秀蓮指出,樂透讓社會瀰漫著「好逸惡勞、心存僥倖、迷信」的氣息,是對事實的一種描述,現在已傳出有人 「將全數的年終獎金,甚至幾百萬的退休金全投資在彩券」,甚至還有低收入戶「把應急的急難救助金都全數投入,一心做著發財夢」,這種幾近歇斯底里的現象難道不值得在上位者省思並指出其間的缺失?非得要如同蘇大記說的,等到第八百期、八千期,再來發飆也不遲?要知道,一年的樂透至多也只有一百零五期,八百期是八年後的事,八千期差不多也是七八十年後的事,一定得等到十年甚至七八十年才要面對樂透所滋生出來的弊病?屆時還不曉得有沒有樂透哩。
蘇大記言重了還不止於此呢,一兩句描述現狀的事實,看在蘇大記的眼裡,就成為「好大的一頂帽子」,拜託又不是統獨;就變成「罪大惡極」,拜託又不是陳進興;就是「重話訓人」,拜託又不是老子教訓兒子;就暗指會「搞垮台灣」,拜託又不是萬惡共匪併吞台灣。不過,換個角度來看,蘇大記的無限上綱加持法和文學想像誇飾法,應該是結合神怪、創作與評論於一身的超奇絕技吧。
或許,只是或許,八十年後,後人可能會用以下的打油詩,來遙想這段媒體與樂透的關係吧:
樂透樂透誰樂透?
是偶是偶就是偶。
偶愛樂透加加油,
偶恨樂透嫌它醜。
醜的絕對不是偶,
偶是正義的舵手。
出手就要扁對手,
對手掛了才收手。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