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與民調
作者: 魚夫
於 2001/11/08 00:59

假如有人故意在選戰中製造了假民調,如果你想會被這五四三騙過的人,都是那些「憨百姓」,那你就錯了,即便那些重裀而臥,列鼎而食的大官員,也會被數字耍得團團轉,最顯著的例子,便是貴為法學博士的馬英九市長了,他在2000年的三月十八日於國民黨中央黨部前承認之所以錯估選情是因為被假民調騙了,這一說,附帶證明連當時競選總統的政治學博士連戰也被一同做「盤仔」了。
近年來,民調像流行口蹄疫般的在台灣政壇造成慘重的疫情,民調輸者,竟自行了斷,閹其寶貝做太監,下面還玩嗎?「下面」沒有了,民調居然由顯學升格為神學,令人嘖嘖稱奇!其實民意如流水,如白雲蒼狗,更像的是,有如英國政治家Robert
Peel所說:「民意其是愚蠢、軟弱、偏見、直覺、頑固、媒體影響的綜合體。」
每有民調發表,便真蕉假鹿,紛然成訟,然後一大群博士級所謂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仔細看,他們嘴裡念念有辭,鼻梢哼哼,再瞧有些人的尊容,滿臉罩著一層黑霧,這國家忽因民調而危如累卵,而亡國在即,還有一些幫閒們開鑼喝道,宛似民調的結果就是民意,民調出來的民意就是政治家要遵守的民主。
蘇格拉底認為,民意比知識模糊,比無知清楚,可見民意怎會是一種可以數量化的平均值?台灣政治民調最嚴重的癥結,不在故意扭曲問題或答案,而是趕投胎似的調查。有價值的意見需要足夠的時間、距離與角度來形塑,就算是去麥當勞「得來速」也買不到,更不可能在事件發生的當下形成,否則恐怕只是暴民式的呼爹喊娘,若主政者不察,只曉得順著浪頭走,那就免不了要發生「驚濤骸浪」的後果了。
老子說:「智慧出,有大偽」,於是不自然則心生,心生則行薄,行薄則文縟,文縟則偽,偽則亂矣。台灣的媒體,一到了選舉,就急急如律令的祭出許多民調來,快步走向美國那種群魔亂舞的境界,在美國除了以市場調查為主的民調商業機構,如蓋洛普、洛波、Harris外,尚有媒體兼營者,如CBS、Washington
Post、Newyork Times、NBC
、ABC、CNN等等,當然,也有專為候選人及某些政黨服務者,然而,前美國新聞廣告局研究主任亞伯特˙高林(Albert E.
Gollin)就說過:「訊息與傳遞訊息的媒介不能不分開來看」什麼人玩什麼鳥,什麼樣的民調,也可以看出那是什麼樣的媒體?
電視或報章雜誌請人做民調,其實就等於是發錢去買消息,造成話題的爭議性。比如選舉時期,過早所做的民調,仍有非常高比例的不表示意見者,這些沒意見的「意見」卻是等於「不投票」,當場被開口表示意見者褫奪公權;再如有些問題乃是憑空杜撰,比如「宋馬配」選總統,你認為如何云云,距離下屆總統大選尚兩年有餘,此刻去問宋楚瑜和馬英九配,跟「你相不相信有鬼?」的問題大概也沒差多少了。
媒體發佈民調,引導民意,真正的民意又只好朝著民調走,烏鴉聒耳啼壓倒了喜鵲報喜聲,這種媒體現象,導致意見精英無從與人民對話,從而引領輿論,咱們萬般無奈,故借金聖歎詩,歎曰:「蝦蛆先死大魚繼,惟有螃蟹日彭亨;先生破齋買蟹吃,怪他著甲能橫行?」
回魚夫專欄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