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政治藝人?
作者: 魚夫
於 2001/10/28 10:21

「政治藝人」是我發明的詞兒,正史無所考,經綸無所述,而我的發明則是長期觀察媒體寵兒而來的。
一般人上了電視,聚光燈一照,面對攝影機,便忽然六神無主,三魂蕩蕩,七魄悠悠,於是只叫那連聲的苦,從肚腩下直滾出嘴角來,遑論肢體語言的表演了,這是不了解影音媒體的偏好;有些人上鏡頭前,飽讀經書,且矛、鎚、弓、弩、銃、鞭、金間、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鎗、扒等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細心演練一番,文武雙全,只待報國之日,這是不明白螢光幕的本質。
影音媒體的偏好,是上了電視要比賤;螢光幕的本質則是表演娛樂和搞笑。
看電視和看電影不同。電影院裡烏七媽黑,就算是Mr.
Around,毛手毛腳,但眼睛也只能盯著銀幕看;電視放在燈火通明的家庭公共空間,觀眾一忽兒接電話,一忽兒做東做西,除非演出下重鹹的劇情,否則很難叫人專心一致的從頭看到尾,所以懂得電視本質的「炫ㄎㄚ」,嘴巴要賤,態度要痞,例如紅遍半邊天的吳宗憲便深得個中三昧,我賤、我痞、我鳥你啊!所以贏得「本土天王」的封號。
「悲情之王」(Mourner in Chief
)是美國電視圈給前總統柯林頓取的外號。「柯林頓式」(Clintonesque)的表演是頻到災難現場去哭兩聲,看起來假假的,政治人物的哭,清朝的金聖歎沒看電視也有一段精彩的形容:「夫哭亦有雄有雌,情發乎中,不能自裁,放聲一號,罄無不盡,此『雄哭』也;若夫展袂掩面,聲如蚊蚋,借淚罵人,吱咽不已,此名『雌哭』,徒聒人耳,哭奚為也?」哭!哭三小?國家都給哭衰了,然而這卻是時下「政治藝人」的主戲碼。
我所見過最精采的一次表演是某媒體寵兒淋漓盡緻,臻致化境的演出。那一回是李敖義賣蒐藏品聲援慰安婦的場子,不幸當天也是英國黛安娜王妃過世的日子。七點開始,李敖的場子沒人敢遲到,我忝為來賓,進場後又溜出去小解,當記者們採訪過所有七點前到的大人物後,媒體寵兒就差那麼一丁點兒時間姍姍來遲,一襲低胸洋裝,乳溝忽隱忽現(此「乳房為社交工具」之具體實現也),只見她裹著一條披肩,乍出紅地毯,但行處,鳥驚庭樹,月射寒江,輕移蓮步,彷彿出沒花間,徘迴雲霓而來(至少對那些媒體是達到了這樣的效果),於是一隻蒼蠅嚶嚶嚶,兩隻蒼蠅嗡嗡嗡,一群蒼蠅轟轟轟,媒體蜂湧而上,亦步亦趨,寵兒為了讓各台攝影機跟得上,時走時停,如行步於星光大道上,如此才不致害各家搶成一團,待就定位後,始輕啟紅唇,並平均看遍每個鏡頭,讓記者們回去剪接,都得到那麼一個對著本台觀眾說話的「獨家鏡頭」,訪談中,又不時幽怨的將黛妃遭遇自況,博得同情,進門後,相準某大人物身旁空位,一屁股坐了下去,側身交頭接耳,好像昨兒個晚上,混在一起時發生了什麼國家大事?這番演出,我親眼目睹,竟忍不住也要喊Encore!
至於嘴賤,則難以空中教學,反正無論是不著邊際,避世離俗的「玄談」;以談為戲,鬼妖皆可的「狐談」;漫話桑麻,兒女情態的「絮談」;牢騷渲泄,鬱悶抒發的「憤談」乃至於離愁別恨,執手呢喃的「情談」,率皆得超脫禮教束縛,甚至越變越奇,越奇越骸,越骸越樂,還得像偽鈔一般,表面華麗逼真,其實一點價值也沒有,才夠稱得上「狗嘴毒舌」派也。
美國911事件後,「時代雜誌」的資深記者曾經深入報導小布希在訪問紐約災區,在攝影記者撒離後,他會見了200位失蹤或死亡警察及消防員的家屬,這回是無預期的邂逅,當那些受創家屬聚攏過來,表達他們的哀戚,遞出死者的遺照,布希這時哭了,據現場的人說:「he's
got "a tough
cry"」嚎啕大哭!此「雄哭」也,如此奸不廝欺,俏不廝瞞的真情報導,請注意,這其實是有些美國媒體,除非自己也真正被感動了,否則再也不吃政治藝人那一套了。
回魚夫專欄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