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敏,你的盲點也太多啦!
巴茲光年
於 2001/08/13
23:22

中國古人講讀其書,知其人,論其世,是三位一體的,因為瞭解、評論或褒貶一個人是何其重大的事體!用今天的話講,要公允地判斷一個人的歷史地位,除了對這個人的言論、作為要有起碼的瞭解外,還要仔細考量他的言論、作為與他的時代環境間的種種關係。為什麼?一方面,固然是怕自己有所偏頗,失之片面,厚誣於人,傷及無辜。另一方面,也怕自己非但不能從這樣的片面瞭解中得到有益的教訓,反而讓人看穿自己的見識扁狹而貽笑大方。換句話說,「知人論世」像刮鬍子,用流行話講,就是替人刮鬍子之前,最好照照鏡子,先替自己把鬍子刮乾淨。
2001.08.13中時晚報論壇刊出馬維敏的〈使命感的盲點〉,和日前陳守國的〈多一點理解〉,以及昨日俞正的〈陳總統能海闊天空嗎?〉,同樣都是涉及「知人論世」的短評。但,有趣的是,上面的三篇評論不僅如出一轍,都或有意或無意地略去了關鍵的事實背景,而且也都以「剪裁」、「編輯」的方式,「建構」他們對評論對象的「理解」,試圖「證成己說」。記者老大總是習慣拿「截稿時間」當遁辭,這點我們充分「諒解」。但,既然要「知人論世」,平常就用功點,下筆也才不會東丟西落的嘛!混成醬,還拿稿費,這有什麼尊嚴可言?人家又怎麼看得起你!是不?
馬維敏這篇〈使命感的盲點〉,一個直截的目的,是在修理台聯黨。另一方面,則試圖從李登輝的性格,提出他對李登輝為政風格的個人解析與褒貶。全文的要旨是這樣的:
『李登輝擁有多數台灣政治人物欠缺的哲學思考、人文素養與國際觀,他也因此比別人更具有歷史使命感。也就因為李登輝對事有太強烈使命感,對人又有太強烈的優越感,因此他總以為可以駕馭任何人,包括許多人品、能力顯然都有問題的人,去為他達成目的。
』
簡單地說,馬維敏之所以認為李登輝風格是個「問題」,認為李登輝除了使命感、優越感太強,又「不甘寂寞、權力慾望太重」,關鍵就在他太欠缺歷史常識、「哲學思考、人文素養與國際觀」。因為,他始終沒搞懂,他所描述的李登輝,其實正是不折不扣的典型政治領袖,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李登輝用宋楚瑜這個湖南騾子「幫自己剷除政敵」,用錯人了嗎?剷掉萬年國會、幹掉只會搓湯圓的李煥和林洋港這些一○一忠狗,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沒有好處嗎?馬老大如果有空,把他在這裡提到的「政敵」列個清單,用對付李登輝的方法照樣瞭解一下,不就明白了嗎?
李登輝「力排眾議要讓許多人眼裡的阿斗之輩為接班人」,那請問馬老大,在當時的國民黨中,有哪些中生代人物比連戰的學經歷更完整?比連戰在黨內更孚眾望?這對國民黨持續掌握政權,不是最不壞的考量嗎?馬老大,你這麼棒,那就請你下回提幾個名單出來,讓大家見識見識你的高明。好不好?
現在李登輝想藉台聯,協助民進黨新政府移除路上的石頭,也就是泛統來泛爛去的那批不成材的國民黨遺少猢猻們,又哪錯了?已經「政黨輪替」給淘汰出局的國民黨,一年來學會了扮演作個有骨氣的在野黨角色沒?一個投機、扯爛政客群集的親民黨,黑金不多嗎?一個靠失意起家,自甘作「小」,卻荒腔走板提得出「一國三制」笑話的新黨,能保障台灣的前途嗎?靠泛爛軍,台灣的未來更有希望嗎?馬老大,你這麼英明,替我們想想法子嘛!
觀察政治現象,總結政治人物的歷史地位,「責任倫理」這四個字,馬老大應該要有點兒常識吧!不然,就回去再好好讀讀書,別老窩在報社裡寫這種丟人現眼的玩藝兒混吃混喝,好不好?
使命感的盲點 2001.08.13 中時晚報
馬維敏
如果不是強烈使命感支撐,很難想像李登輝會看得上台聯這樣的組合。但肯定李登輝懷抱使命感的同時,卻不得不感嘆,由於李登輝每一階段的使命感,經常都在扳倒自己上一階段提拔的人、解決他自己所製造的問題,難怪願意相信李登輝確實有使命感,而非不甘寂寞、權力慾望太重的人越來越少了。
李登輝擁有多數台灣政治人物欠缺的哲學思考、人文素養與國際觀,他也因此比別人更具有歷史使命感。也就因為李登輝對事有太強烈使命感,對人又有太強烈的優越感,因此他總以為可以駕馭任何人,包括許多人品、能力顯然都有問題的人,去為他達成目的。
所以,李登輝敢用別人眼中的大內高手幫自己剷除政敵,力排眾議要讓許多人眼裡的阿斗之輩為接班人,當然更別說他從來就有把握黑金勢力只是自己推動民主化、本土化的工具。
問題是,李登輝所擁有那些特質並沒有高明到足以讓他掌控全局,當他以為在利用別人達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時,別人其實也在利用他追求權力、滿足慾望。因此,李登輝不僅言行充滿矛盾,親信、戰友以及民眾對他也漸無敬畏之心,更不甘於永遠供其驅策,摩擦對立隨之出現,而李登輝的氣力注定耗費在對抗他自己所製造的敵人與問題。
當這樣的輪迴不斷重複,李登輝的政治與道德高度就不斷降低,所能組成的隊伍素質也就日益不堪,李登輝所自傲的使命感,終將因為他的眼高手低給糟蹋掉了。
回
巴茲光年專欄目錄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