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俞正,要你動動腦就這麼難嗎?
巴茲光年
2001/08/12
21:41

中時晚報是個很怪的媒體,原先我以為裡頭的蛋頭記者只是裝聾作瞎,但心裡明白自己在幹什麼。但開始評論這份媒體以後,越評卻越覺得,這裡頭的蛋頭記者不是裝聾作瞎,而是本來就既聾又瞎,而且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的專業是什麼,也不明白自己該幹什麼和在幹什麼(在這,我得聲明,這兒的聾和瞎是指心智,是一種譬喻,不是指視覺和聽覺不便的朋友,也沒有歧視視覺和聽覺不便朋友的意思)。
俞正在2001.08.12中時晚報的論壇又寫了篇〈陳總統能海闊天空嗎?〉,這篇評論,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中時跟著週休二日,家裡沒大人,所以才讓這種糟糕透頂的文章照刊無誤。還是大夥星期天休工,俞正的腦袋瓜子就跟著放假。總之,文中的要旨,我懶得說了,朋友有興趣,可以看看我貼錄在下頭的原文。
這裡,我只借同一時間中時費國禎、劉永祥報導〈丁渝洲:中共確在以經逼政〉(2001.08.12中時晚報)的內文,稍稍說明俞正為什麼需要睜開眼睛,偶爾動動腦。
〈丁渝洲:中共確在以經逼政〉這篇報導指出:
******************
『國安局長丁渝洲上午對經發會兩岸組進行專案祕密報告,丁渝洲會後指出,根據情報顯示,中共對我企圖採取以經濟手段,解決政治目的。他說,三通對國家安全必須考量國防安全、經濟發展、金融秩序與社會安定等四要項……
……他並提醒外界,一般民主國家都是運用政治手段來提升經濟發展,謀取民眾最大福利,但國安單位情報顯示,中共卻意圖利用經濟手段來解決謀我的政治目的,這是與其他國家往來不同的地方。』
中國「以經逼政」是多少人都談過的問題了,俞正,你因為在中時工作,不看其他媒體的有關討論,也就罷了,但你連自家人的報導也不看嗎?就因為「要使經濟有起色,非與大陸的經濟掛鉤交流不可」,所以,「非承認一中不可」?所以,只要「陳水扁先生同意一中各表,前景可能豁然開朗」?否則,就是「陳先生自己的格局太小,自己把自己困囚在窄小的園地裡」?一個國家的存亡大體,讓你這麼簡單推推就算完事了?
我說俞正,要你動動腦就這麼難嗎?稍微用點心,行不行?
陳總統能海闊天空嗎
2001.08.12 中時晚報
俞正
台灣社會如此悲觀失望,是因為經濟實在太糟了,要使經濟有起色,非與大陸的經濟掛鉤交流不可,這已是國際公認的出路,要與大陸經濟掛鉤,非取消三不通與戒急用忍不可,要達成這目的,非與中共商談不可,而要恢復接觸與會談,又非承認一中不可,而一中問題上,「各表」仍是妥協的辦法。
陳水扁先生同意一中各表,前景可能豁然開朗,經濟有了希望,來自在野黨的壓力減輕,在政治上,政敵無可奈何他卻也是必然的。
在野黨聲勢之所以壯,只因為陳先生自己的格局太小,自己把自己困囚在窄小的園地裡,也許能鞏固自己的小權力,譬如抓緊情治單位,抓緊金融機構,但是在權力,也就是在政治上縱橫的力量卻逐漸在流失,因為這力量要人民的支持賦予,當其他有力政黨看到他只能局限於小圈子中,只能鞏固有限的選票時,怎肯與他認真打交道?於是不但政權飄搖,未來連任之後也坎坷難測。
所謂大政治家就是往大處看,往遠處看,苟有利於理想目標,便不在乎眼前的掣肘,而小政客則時時考慮左右事務與短期利害,前者敢在海闊天空中翱翔,後者則只能在花果山稱尊。
陳先生也許有海闊天空之志,事實上也有自由揮灑的機會,只是瞻前顧後,不敢闖蕩而已,只想保全將是絆足的票源,又把希望押注在外國的對華政策上,眼看時光流逝,機會盡失,損耗了連任的本錢,即使真能連任,這樣窩窩囊囊的政績,再任滿後,又能得到什麼評價?
回
巴茲光年專欄目錄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