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精 選

 

輪到你啦,蛋頭!——解讀2001.07.29民生報社評

巴茲光年

 於 2001/07/30 22:05

2001.07.29民生報刊出社評〈提振信心 不在開會〉,指出經發會「與會者都認為當前影響經濟的最主要因素即在於『信心』;而左右『信心』的原因則在於政治」,「今日政治、經濟、社會,所有一切問題,雖其形成原因複雜萬端,但追究其根本,端在於沒有信心」。

信心危機,的確是年來台灣社會中的一大問題。造成信心危機的原因,也的確和政治關係甚深。但問題究竟出在哪呢?我很好奇。於是,拾起眼鏡,正襟危坐,打算仔細端詳下去。結果,對不起!看完全文,又讓我對著螢幕狠狠打了個噴嚏!這告訴我,我對民生報社評的信心有必要好好「提振」一下!

以下,就讓我根據這篇社評中的描述、分析與建議,分別作點簡單的「解讀」(按:以下引文部分內容原未分段,是我為了解讀方便才分開的):

【原文】
舉國上下對於國家領導人、政府官員、政黨領袖、民意代表,大多沒有信心。政黨相互間,政府與政黨間,首長與部屬間,不同族群間,利益殊異的各團體間,亦都缺少信心;甚至,社會上許多人對於自己的未來都喪失了信心。

為了真正能提振信心,舉國上下必須要朝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一、結束不確定狀態:今日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主政者的方向不明,政策搖擺,以致大家都看不清未來;而國家定位不明,兩岸關係懸疑、游移不定的結果,使人長陷恐懼憂傷之深淵,無法做出果決的判斷,採取有效的行動。

二、政府應坦誠面對問題:耍權術,用陰謀,玩花招,喊口號,永遠不可能贏得信任;只有誠實、坦白、懇切的尋求支持與合作,才能獲得諒解,建立共識。

三、祛私奉公,換取尊重與信賴:少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別為一黨的勝選打算,為謀開展國家的前途與增進人民的福祉。施政決策若能循此原則,自然就會重建信心,開不開會倒在其次。


【解讀】

首先,注意喲!上文中,有個關鍵詞得先搞清楚,那就是「舉國上下」。按上述引文,我將作者所謂的「舉國上下」「解讀」如下:

一、第一個「舉國上下」,我不知道可以代表哪批人,但作者顯然很肯定,這絕對不是他個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觀察結果。

二、第二個「舉國上下」,從下文看,則無疑是指民進黨政府。

「今日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主政者」,意思是,所有的問題,都是民進黨政府的不對!

主政者的什麼方向不明?什麼政策搖擺?沒講清楚!不過,從後文的脈絡看,作者的意思大概是指,「國家定位不明,兩岸關係懸疑、游移不定」。

同時,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國家定位不明,兩岸關係懸疑、游移不定」,肯定是民進黨執政一年多的「功勞」。因為,國民黨政府執政五十年期間,從來沒有「國家定位不明,兩岸關係懸疑、游移不定」的問題。

二、「長陷恐懼憂傷之深淵,無法做出果決的判斷,採取有效的行動」作為「國家定位不明,兩岸關係懸疑、游移不定」的受詞,這句話的主詞到底是誰?誰看懂了,麻煩告訴我一下!

「政府應坦誠面對問題」,嗯~~,錯還是在民進黨政府,因為作者早說了,「今日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主政者」。

「耍權術,用陰謀,玩花招,喊口號,永遠不可能贏得信任」,肯定沒有影射宋楚瑜的意思。

「祛私奉公,換取尊重與信賴」的建議對象,按後文脈絡看,好像又是「施政決策」的民進黨政府。

「少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別為一黨的勝選打算,為謀開展國家的前途與增進人民的福祉」,那麼,聯合報今早社論〈所有黨派的兩難:「政黨分化」與「社會整合」〉所呼籲「這個社會已因黨派競逐而深受創痛,政治人物不應再為一己的私利而繼續切割社會」,照民生報社評的邏輯推,當然也還是針對民進黨政府說的,非關「在野聯盟」。

總之,帳只要算在民進黨政府頭上,就不會錯!對吧?

對嗎?
 


回 巴茲光年專欄目錄

〈我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