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精 選

 

無黨無偏:中國時報遺漏的美德——評2001.07.19中晚社評

巴茲光年

 於 2001/07/19 22:49

針對享譽全球的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東家Katharine Graham不幸逝世,七月十九日的中時晚報刊出了社評〈悼念一代女報人〉一文。

中晚社評讚譽葛蘭女士主持下的《華盛頓郵報》「為堅持新聞自由樹立典範」,並指出:

『受到《華郵》崛起威脅最深的《紐約時報》,更在報導葛蘭姆女士辭世消息的同時,毫不吝惜的在該報社論中,公開肯定她在面對政府的虛偽和恫嚇時,能夠堅持不屈,以維護新聞自由的完整為不二職志,乃是留給世世代代的媒體工作者最珍貴的遺產。《紐約時報》此論,自非溢美之辭,但同時也展現令人折服的民主風度。很難想像,在台灣競爭對手能夠公開肯定對方,更甭提同堂歡聚,一笑泯恩仇。顯然,台灣欠缺的太多,該學的更多。』

上述中晚社評悼念葛蘭女士的重點,不令人意外,自然是「新聞自由的完整」,與報業之間的「民主風度」。

不過,如果,我們稍稍檢視七月十七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由MARILYN BERGER執筆,為葛蘭女士所撰寫的訃告(Obituaries):Katharine Graham, Former Publisher of Washington Post, Dies at 84,便可以發現,作者引述《紐約時報》榮譽主編Arthur Ochs Sulzberger對葛蘭女士的頌讚,事實上是這樣的:

「Throughout the la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he used her intelligence, her courage and her wit to transform the landscape of American journalism, and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a free and impartial press will greatly miss her. We certainly will.」


我的中譯如下:

「在整個二十世紀後半葉,她運用她的智慧、勇氣和機變轉化了美國新聞界的視野,任何關心一個自由和公正報業的人都會非常懷念她。我們肯定也會。」


這裡,中晚社評顯然漏譯了一個關鍵而重要的字眼:impartial,亦即無黨無偏的,公正的。如果,區區一個impartial的漏譯,可以如實反映中國時報的報業良心的話。那麼,套用中晚社評末了的結語,我們也可以說,「顯然,除了自由,中國時報欠缺的太多,該學的更多」。


相關網頁:

《紐約時報》
中晚



回 巴茲光年專欄目錄

〈我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