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製奇美鎮江廠傳言透露的警訊

 
cba  於 2001/03/19 11:16 
發表內容:
 

[ 2001/3/14, 自立晚報社評 ]

 根據《台灣日報》的調查報導,原來中共「勒令奇美關廠」是一則
精心炮製的「新聞」,目的當然在打擊奇美老闆許文龍。

 台灣統派日前發動圍剿《台灣論》的運動,確實收,到一些成果,
最主要的是透過內政部,將《台灣論》作者小林善紀列為「不受歡迎
的人物」;可是拒買奇美食品以及取消許文龍「資政」的「願景」,
卻沒有達成。如果中共能夠關閉奇美廠,老實說,就完全圓滿了統派
人士的鬥爭,獲《台灣論》事件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不過,中共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接受記者訪問時,否認奇美關廠之
說,以高亢的語調表示「沒這回事」,終於坐實這則「新聞」是標準
的「謠言」。問題是,這樣子虛烏有的傳言為什麼不脛而走?為什麼
造成兩岸可能的「緊張」?到底這個謠言暴露了什麼訊息?

 再依《台灣日報》的說法,這個傳言是由1.親民黨話;2.《東森電
子報》與《自由時報》搶先報導,《中晚》、《勁報》緊接在後;3.
統派台商證實;經此三個環結,奇美鎮江廠駸然有「停車」的危險了

 親民黨立委放話固然其心可誅,為什麼媒體可以炒作成「事實」?
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我們可以看看媒體到底是如何「弄假成真」的。
《東森電子報》與《自由時報》首先披露此一新聞,《東森報》表示
得自親民黨立委「拍胸脯保證」,而《自由時報》則以「傳中國強迫
奇美關廠」的「傳」字發新聞,而且查證奇美實業表示「並無這方面
跡象」。

 到了《中晚》與《勁報》的報面,「傳聞」不見了,「查證」從「
奇美實業」轉到「國台辦」去。《中晚》以頭版頭題報導不說,還直
指「國台辦已正式批文下令奇美鎮江廠勒令停工」。於是「關廠」成
為「事實」。接下來,《聯合報》、《中國時報》、《聯合晚報》不
只是報導,而且是評論大量出籠。一則無釐頭的「眶言」就堂而至之
的登場,正應了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之言「真理的靴子還沒有穿上
,謊言就跑遍全世界」。

 我們要追索的是,媒體在台灣的角色。從《台灣論》到許文龍事件
到奇美鎮江廠關廠,媒體從來沒有缺過席,而且更是其中的要角,其
作用更有甚於新聞的製造者、謠言的製造者。謠言的散佈者的真正目
的往往是讓人墜入其謠言之毒,而其手法就是利用媒體的假象宣傳以
取代真實,最後是對當權者施壓。可以看得到的是,謠言散佈者往往
與媒體站在同一戰線,雙方互相利用、互為主動與被動,然後謊言終
而成為真實。

 奇美關廠的傳言,不能視為「孤例」,也不可以等閒視之,涉及的
是台灣內部意識形態之爭外,同時透露了「引中共入台」的可能。這
個「警訊」同時告訴我們,兩岸政治、經濟猶如「我泥中有你,你泥
中有我」的不可分的「本質」,故而像「應該戒急用忍的是政治,不
是經濟」的說法,更經不起檢驗。

 奇美鎮江廠的關廠謠言到底給了我們什麼教訓?應當有什麼因應之
策,這不只是政府的事,也是台灣二千三百萬同胞都應該深思的課題

〈我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