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先生在台灣日報發表的一篇好文
回 覆 返 回


鳥羽  於 2003/03/27 11:56
孫慶餘先生在台灣日報發表的一篇好文

孫慶餘先生是近年來台灣越來越具有影響力的政論家 特別是他過去與胡忠信交情甚篤 後來發現胡為了政治私人利益而惡意攻擊本土政權之後 就與他畫清界線 繼續堅持本土觀點發表政治評論 今天他在台灣日報的文章 我覺得相當精采 值得根大家分享

在「反戰」與「反恐」之間◎孫慶餘

 這次美伊戰爭,在台灣演成「反恐」與「反戰」、「挺美」與「反挺美」的立場對抗。「反戰」「反挺美」的聲音在反對黨及媒體炒作下,幾已壓倒另一種聲音。連一向立場中立的知識分子亦不知不覺為「反戰—和平」的人道圖像迷惑,轉而質疑我國政府立場。

 知識分子根據美國未獲聯合國授權及不顧國際反戰輿論,自行出兵,而斷定戰爭缺乏正當性。但國際反戰輿論是在法、德、俄拒絕授權後,才隨之升高的,其中有各國藉機炒作的鑿痕。至於法德俄拒絕授權,又與海珊以石油利益相誘有關。海珊今日之利誘法德俄,如同過去之利誘英美。在法德俄看來,拒絕授權美國出兵,可以防止美國一強獨霸。但在海珊看來,讓東西強權「狗咬狗」,卻是他坐大及圖存的不二法門。


事實上,美國出兵伊拉克,絕對具有正當性。第一,這是九一一事件的延續,美國是以苦主身分「先制攻擊」。第二,海珊是賓拉登等新恐怖主義的重要伙伴,利用恐怖分子作自己「代理人」,涉入甚多針對美國人的屠殺案及爆炸案。

 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美國研判,新恐怖主義的不對稱戰爭已發展到「追求最大傷亡(心理打擊)」、「更多宗教動機;更少節制(濫殺無辜)」、「圖謀利用核、生、化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未來對美國威脅最大的是中東的宗教極端恐怖分子」。

其中海珊行為最為符合上述特徵。而海珊玩「陰」的,不顧人民死活,美國卻必須顧慮人民死活及心理安全,只能玩「陽」的。推翻海珊因此成為解決阿富汗塔利班之後的當務之急。

 然而,美國推翻海珊,仍先以不流血為前提。一是作成聯合國一四四一決議案,對方若願主動銷毀毀滅性武器,即不予推翻。二是確定對方誠意不足(同意武檢只是緩兵之計,以拖過美軍安全進攻期)後,再要求於四十八小時自動離境。當二者全被拒絕時,才走向戰爭。

 法德俄強力反對美國攻伊,如同「同志背後的一刀」。因為沒有武力作後盾,海珊根本不會接受武檢。而既以武力作後盾,就表示武檢失敗,必須繼之動武。想不到法德俄在武檢失敗後,竟無視美國「大軍已發」之事實,強要對方「無功而返」。法德俄之偏袒海珊已極明顯。

 更不可思議的是,各方以「不顧國際反戰輿論」之名指摘美國,甚至說美國是為了石油而出兵。大家似乎都忘了,今天美國及世界各地無辜民眾隨時處於新恐怖主義威脅下,海珊正是最大的罪魁禍首之一。反對美國攻伊已夠虛偽了。反美又不反海珊(如同台灣反對黨及媒體的「反戰」、「反挺美」)的人尤其虛偽到家。

 也許台灣有人會說,「反戰」不表示「反美」。但九一一事件時不反恐,中共恐嚇犯台時不反戰,卻在九一年波灣戰爭時反戰,在現在美國攻伊時反戰,這就是反美。藉口中共犯台或恐怖團體將對台不利而反對「挺美」,則是反美又反台。

 反美之言論或心態,在共產國家毫不希奇。希奇的是,響應戴高樂「法國傲慢」而興起的法國知識界反美、反文明、反資本主義、反啟蒙運動、反理性、反現代性潮流,曾是七○年代共產勢力大行其道的幫兇,現在又是世紀末恐怖主義突然變質的觸媒。

沒有法國這群反美不遺餘力的左派,就沒有薩伊德,沒有薩伊德,就沒有賓拉登及台灣莫名其妙反美反西方的「假左派真統派」。

 流風所及,哈迪特合著的「帝國」一書,聲稱過去的波灣戰爭及波士尼亞戰爭,都是美國裹脅聯合國的「帝國主義行動」,美國做為後冷戰時代的唯一超強,必然按照自己的全球利益,推行「帝國主義」,全球化就是美國中心化。而布西亞的「恐怖主義精神」一書,更把新恐怖主義的出現歸咎美國:「(美國的)霸權體制造成這種殘酷報復行為。牌全在一人手上,逼得別人只好改變遊戲規則。」

 問題是,美國霸權還有責任,穆斯林恐怖分子的責任在哪裡?美國打阿富汗,打伊拉克,大家都說美國為自己,但法德俄反戰,不也是為了自己,甚至是為制止美國成為唯一超強嗎?阿拉伯國家及法德俄反戰的立足點又在哪裡?「反戰」與「和平」真的可以畫等號嗎?

 事實明顯,為保護海珊及所有賓拉登之友而反戰、反美,是不值得的。布西亞指全球化將形成「世界警察」(指美國)及「恐怖主義」的對抗循環。如果情形不幸如此,那台灣也只能選擇「世界警察」而不能選擇「恐怖主義」,只能支持更文明的一方,而不能支持更野蠻的一方。

(三月廿六日於台北)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