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的戰爭
回 覆 返 回


河右岸  於 2003/03/26 08:59
謠言的戰爭

在這裡看到一篇評論:這是軍事的戰爭,也是謠言的戰爭,因為雙方都趁這個好機會利用媒體,做有利於自己的宣傳。

國營公共電視駐巴格達的記者說,他們只敢報導自己親眼看到的,至於攝影棚裡的主播求證種種傳聞的真實性,包括美軍人質「據說」遭到凌虐、美軍直昇機「據說」是伊拉克農民用步槍打下來的等等對交戰雙方有利、不利的消息,他們的回答都非常保留:「無從證實」、「不知道」。

伊拉克政府新聞部長說的不見得是真的,Donald Rumsfeld 說的也未必正確;CNN 跟「半島」拍到的只能說「應該是」真的,但排練、剪接、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的事,有誰敢說百分之百沒有?

前次波灣戰爭才鬧了一個堪稱經典的大醜聞:一個「科威特窮苦鄉下」的小女生在媒體前哭訴伊拉克軍隊如何殘暴,老弱婦孺都不放過,甚至把嬰兒從保溫箱裡揪出來殺死,如泣如訴,聲淚俱下,聞者莫不咒罵海珊的軍隊喪心病狂,結果事後發現,這個被電視台評論員嘲諷地說「有拿奧斯卡獎的機會」的小女生,居然是科威特駐美大使的女兒,她指控的那些暴行都是大人們編出來要她講的!

什麼是現場直播,什麼是事後製造?新聞從拍攝到播出,上下其手的空間太多了,伊拉克如此,美國也是(獨裁與民主在這一點倒是有志一同,媒體工業發達水準舉世第一的美國真要玩起來,其細膩程度恐怕不是伊拉克可以比得上的),電視機前的觀眾只是被動接收訊息,有誰有足夠的證據可以確定或是「推論」出真相?

台灣有統媒,伊拉克、美國一樣有愛國媒體。想來想去,最可憐的還是自己為知道真相的觀眾。


NO:517_1
calvinpig  於 2003/03/27 03:37
Re:謠言的戰爭

河右岸:
寫得好。(在此也順便向您和猴兄在「戰後世界權力新結構」欄熱烈的對談鼓掌一番,兩位都是高手,立論都很有力,態度也保持君子人的樣式,真的是良好示範。)
這場媒體時代的戰爭,媒體報導的走向不免也成為戰略之一。我想很多媒體根本不是在為民喉舌,而是在塑造民意,操縱政治,自己也被政治所操縱。
我在德國看到一些批判美國媒體現象的報導。也許美國這回會如此自信,充反正義使者的自我感覺,布希政府的影響力隨著戰爭的緊逼而升高,和大多數美國人看不到其它地區的報導,聽不到另類的聲音有關吧?
想一想,台灣統媒所建構出來的台灣社會圖象,若長期不受批判,真的是很危險的。
閱聽人唯一的路,是保持思路的活絡與虛心吧?要知道我們所見所聞,都只是片面的真實,甚至有虛構的,有洗腦的。硬掰的,我們還易覺察,意識型態濃烈的,還抓得出來,但是媒體資料流量那麼大,真的有很多東西會無形地侵入。不自以為已經掌握真理,才有進一步追求真理的動力。


NO:517_2
fly  於 2003/03/27 05:08
Re:謠言的戰爭

電子媒體所呈現的只是他們所希望觀眾看到的那一面
或許不能一概說是造假,但絕對只是真相的一部分
看到部分的真相並不表示看不到的大部分也應該就是如此

猶記廿多年前,黨外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
著名的【中正機場事件】(許信良闖關返台)
鎮暴部隊設拒馬佈署在高速公路靠近機場的那一方
抗議民眾則群聚步行欲闖入機場
因鎮暴部隊的阻擋,群眾無法向前推進
雙方因此發生衝突
剎時石塊齊飛,你砸過來我丟過去
因此造成雙方多人受傷

以上畫面是當時老三台電視播出的新聞影片
國民黨政府發表聲明譴責抗議群眾拿石塊砸警察
而警察不得以才拾起暴民丟的石塊砸回去

光看當時影片似乎也確實如此

我有個朋友當時是【綠色小組】成員
他當時正站在雙方中間的高速公路駁坎邊坡拍攝(拒馬阻擋所以繞駁坎)
他的影片竟然拍到鎮暴警察後方是一堆堆的石頭
原來警察早已有所準備堆了許多石頭
然後以此丟向群眾
一來阻擋,二來嫁禍群眾,一石二鳥

三台電視台從設計好的角度拍攝,然後配合記者的現場播報
如此暴民襲警的輿論於是形成,抗議群眾成了人人喊殺的【黨外暴力份子】
當時社會也因此大加撻伐黨外人士

【綠色小組】拍的此部影片也在以後選舉的黨外人士造勢場合廣為放映,甚至造成搶購
 從此官方聲明的真實性終於遭到質疑
 媒體新聞的虛假面具也一片片被拆穿
 
 


NO:517_3
河右岸  於 2003/03/27 21:50
Re:謠言的戰爭

liebe Calvinpig,

感謝抬愛。只是我覺得很奇怪也很難過:為什麼看得出媒體一直在給觀眾、讀者洗腦的,似乎始終是少數?愛(中)國媒體漫天扯謊、粉飾太平,而篤信不疑、大聲叫好的依然大有人在,難道台灣的親中媒體圈已經形成了無法搖撼、不動如山的超穩定結構了嗎?

我懷疑原因是市場區隔的「分眾」策略成功。德國的情況或許可以當做參照:德國先有公視才有商業電台,觀眾收看公視的習慣早早養成,之後商業電台開放,節目軟性取向,新聞時間也很短,只拉走了一些喜歡商業節目的觀眾(比如一二十歲的年輕人)。除了專業的新聞台之外,德國人要看「正經」的新聞都會去看公視,找消遣娛樂才會轉看商業電台,市場區隔就很明顯。英國也有同樣的情況,BBC 的收視率不管怎麼樣都是穩居前茅,近來冒出一個 Channel 4,威脅也不大。

台灣呢?公共電視曲高和寡,商業電台百家爭鳴,大家長得都差不多,但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大家幾乎都擠在台北市,而台北市正是抗拒本土化最力的外省族群,以及在統治中心被「馴化」的本省人最集中聚居的地方。這些人佔全台灣居民的比例雖然是少數,但手中握有的、可以支撐媒體廣告市場的資源卻最大,因此,只要鎖定這些廣告主的閱聽需求,就可以保證衣食無虞。這樣一來就很清楚了:辦媒體的人跟「主要」讀者觀眾的世界觀、意識型態要不然完全一樣,要不然觀眾讀者對報導立場不特別表示異議。至於中南部、東部人可能根本就不被台北媒體算進「主要」閱聽大眾之內,偏偏他們對整個台灣乃至對中國、對世界的瞭解都是透過台北的媒體傳達訊息,台灣雖小,隔閡甚至「時差」卻還是有的,只要不是剛好有機會親身接近事件現場,外地人要戳破媒體報導的虛假表象實在是難。於是台北媒體餵什麼,外地人通常就是吃得溫良恭儉讓。

fly 兄:

十分同意。當年美麗島事件我父親剛好外出經過現場,目睹整個「先鎮後暴」的經過,回家告訴我們說,電視台播的都不要信。可嘆的是,政黨對媒體的控制比解嚴前鬆了,但是之後竄起的,卻是一群既沒有專業能力和專業道德、又充滿族群偏見的「媒體新貴」繼續為禍。我一個朋友說,像李濤、李豔秋夫婦那樣天天造口業的人,總有一天會有報應。怕的就是,報應之日何其遙遠?


NO:517_4
小明  於 2003/03/27 22:10
Re:謠言的戰爭

「想來想去,最可憐的還是自己[以]為知道真相的觀眾。」
───漏了一個字差很多

──────────統媒的一體一群瘋狗現象,讓一般的社會的人士,泛藍的敢大聲講政治,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人多,很有安全感。台灣本土陣營的人,不敢輕易講政治,甚至評論新聞,因為媒體電視都是敵人的聲音,未戰先怯。

台灣知識份子要扭轉這樣的詭譎氣氛,人民的政治參與才會提高。對新聞的防衛心和對資訊的反思質疑才會啟蒙,人的頭腦,腦力任督二脈才會打通。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