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回 覆 返 回


Monkey  於 2003/03/21 14:36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前言
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終於正式開打了,而長達數個月之久的列強聯合國外交角力戰,終於也同時畫下了休止符,世人目前所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在於這場戰爭將會進行多久?以及在戰爭結束後,美國將如何重建伊拉克與新的國際秩序。

對於前者,台灣許多學者預言戰爭將會在一個月內結束(註1),而對於後者,中國時報則發表了一篇未署名、題為:『聯合國崩解,國際秩序「再結構」時代來臨』的評論,列舉了其所認為在戰後可能發生的五種變化,並以:「當聯合國時代宣告結束,舊秩序宣告瓦解,美國化身為新霸權,一個諸強重結盟,權力再構造(restructure)的不安定時代也宣告來臨了。」(註2)的聳人聽聞話語作結。

對於這一篇充滿反美、鄙視這場戰爭的評論,對於熟悉中國時報政治立場的人而言並不感到驚訝,對於其所指出的「權力再構造」的預測,一般稍具國際情勢發展常識的人也應該不會反對。惟戰後「權力再構造」究竟是否會建立在中國時報所聲稱的戰後五種變化上,亦即:

第零, 法、德、俄、中這形成新的結盟關係,俄、中,加緊軍備升級,國際社會變成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軍事侵略,的國際軍備思維。
第零, 美國把世界秩序變成唯武力是尚的黑道法則,類似二戰前的結盟關係逐漸形成。
第零, 伊斯蘭世界的反抗必然加劇,國際恐怖主義會更盛行。
第零, 反戰逐漸形成新一波全球化趨勢。
第零, 美國曾有「妖魔化」中國的政策,在攻伊後「妖魔」將被伊斯蘭世界所取代,中國壓力大減,對兩岸的緩和會較有利。惟美國需要中國,可能在無形中犧牲台灣的利益。
對於上述中國時報的五點看法吾人認為,恐怕還值得商榷!茲析論如下:

◎美國出兵伊拉克是「不需要理由的軍事侵略」?
就第一點而言,中國時報此篇文章對於事實的認知根本存在著嚴重的錯誤!蓋美國此次出兵攻伊並非如其所言的「不需要理由的軍事侵略」,而是仍有以聯合國先前所作成的第678、687、1441號等決議為依據。

美國此次之所以再度尋求聯合國安理會作成新決議,不過是要求進一步將上述三個仍有模糊解讀空間的決議進一步明確化而已,而這三個決議主要則是肇因於伊拉克在1990年侵略科威特,從而遭受到聯合國決議授予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進行武力制裁,並對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後的伊拉克實施武器管制與禁運制裁,而伊拉克仍一再藐視與違反此等決議所導致。

換言之,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的發生,本質上可以說是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的延續,因此美國有相當的理由展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制裁,而非如中國時報所說的是「不需要理由的軍事侵略」。

至於說「法、德、俄、中這形成新的結盟關係」,這是老早就一直存在國際間的事實,但是在這四個列強國家間彼此利害不一致的情況下,彼等也仍然會持續發展與美國之間的關係,這是國際外交合縱連橫以尋求自己最大利益的常態,根本不值得大書特書。此外,對於中國時報所稱的「俄、中,加緊軍備升級」,這更是存在已久且廣為人所熟知的事實,只不過俄羅斯受限於其經濟能力的不足,難以有明顯的進展,加上俄羅斯政治日益民主化與溶入西方世界、得以分享許多以為冷戰期間所未能得到的利益,更沒有必要在軍事上升級以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

至於年年國防經費以二位數成長、窮兵黷武的中國,其加緊軍備升級更不曾一日稍歇,惟在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結束後,美國大體上已經完成了其全球對於中國的戰略大包圍,將使中國在加入與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的成本大幅提高,對於經濟發展倚賴美國市場甚深的中國而言,是否願意步上前蘇聯的腳步,蠻幹到底?亦或是會遵從其戰略思想的老祖宗──孫子所教誨的:「寡不敵眾則退」?事實上,已不辯自明。

◎美國把世界秩序變成唯武力是尚的黑道法則類似二戰前的結盟關係逐漸形成?
至於第二點所說的:「美國把世界秩序變成唯武力是尚的黑道法則類似二戰前的結盟關係逐漸形成。」,根據前述的說明,事實上已無庸再多贅言。事實上,吾人認為:在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結束後,反而能真正遏止在人類社會已經存在千年的「唯武力是尚的黑道法則」,並徹底根絕自冷戰結束後一直隱而不顯地發展出「類似二戰前的結盟關係」。

蓋在冷戰結束後,由於美、蘇雙方在經濟上都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傷害,需要休養生息,而逐漸自昔日的勢力範圍內退出,因而導致了全球許多地區權力的真空狀態。這樣的局勢,遂使得許多的野心家認為有機可乘,紛紛藉由極端民族主義、宗教信仰以及恐怖主義,搭配了冷戰時代所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武器逐漸串聯起來以進行逐鹿天下的霸業,者也就是為什麼自1990年代開始,地區性的衝突與恐怖主義反而比起冷戰時代更為猖獗的主因!

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遂認為美國是一個「逐漸衰弱中的強權」,自己隨時可以取其而代之,因此,在1990 年代間,中國對其週邊的東南亞各國、台灣、日本的態度越來越蠻橫,反美、反日的口號在中國各地響徹雲霄。加上柯林頓總統任內對中國的失策,使得中國更加看扁了美國,而更進一步確信有將美國逼出亞太地區的可能,從而枉顧國際反飛彈條約(ABM)的限制,對北韓、巴基斯坦、等國輸出彈道飛彈科技,並對仇美甚深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提供了光纖通訊電纜等科技。

中國此舉是企圖在全球各地點燃反美的火,讓美國疲於奔命四處救火,套句美國學者毛思迪(Steven W. Mosher)的話,「讓美國...挑不起千鈞重擔重擔而宣告出局」(註3),最後美國不得不讓出國際政治舞台,終結了世界獨一無二超強的地位而由中國取其而代之!

是以,美國如果要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的話,根本的解決之道,便是先對阿拉伯世界最反美、武力最強大、與中國有關係,同時在國際法上曾經有過前科至金仍繼續是要犯之一的伊拉克下手,才是瓦解中國對美國進行「不對稱戰爭」戰略佈局的釜底抽薪之計。

◎伊斯蘭世界的反抗必然加劇,國際恐怖主義會更盛行?
至於第三點所稱的「伊斯蘭世界的反抗必然加劇,國際恐怖主義會更盛行」這的確是美國未來所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吾人必須了解的一點是:伊斯蘭世界之所以反美,縱然有千百個原因,惟主要的原因之一則是伊斯蘭國家到目前為止多仍是專制國家,其中有許多國家則是本身的政權十分不穩定,為了鞏固其自身的權力,便以訴諸民族主義或宗教狂熱來團結民心。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乃是在於將民主政治帶進這個相對封閉的伊斯蘭世界!

也因此,美國在戰後是否能夠在伊拉克成功的建立起現代的民主政治制度,並穩住伊拉克的經濟,使其由過去的中東地區反美盟主,轉變成中東地區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政治櫥窗,將是決定未來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之主要因素,並非事不可為,而不必然就會因為此次戰爭,促使伊斯蘭世界走上極端的反美與國際恐怖主義之路。

◎反戰逐漸形成新一波全球化趨勢?
中國時報對此似乎完全忽略掉西方世界民間反政府團體與其政府的緊張關係是一直存在著,隨著網路科技的普遍化,西方民間反政府團體的聯繫與動員能力都遠比過去更為進步,因此,在包括WTO所帶來的自由經濟世界化問題、環保問題,乃至於反戰問題,都遠比過去更足以進行全球的串聯與動員,而非僅止於反戰一項而已,但在其人數上仍是相當有限。

至於在一些專制國家的反戰,其人民則往往連集會遊行的自由都沒有,這次的反戰遊行是其政府在背後所策動,藉此機會來進行反美的目的,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民間自發性反戰根本沒有太大的關係,因此要預言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將使反戰成為新一波全球化的驅勢,還言之過早!

◎美國在攻伊後將「妖魔化」伊斯蘭世界,中國壓力大減,美國可能中犧牲台灣的利益?
最後的第五點所言,美國在攻伊後「妖魔」將被伊斯蘭世界所取代,中國壓力大減,對兩岸的緩和會較有利。惟美國需要中國,可能在無形中犧牲台灣的利益,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蓋美國近年來接納了為數頗眾的伊斯蘭新移民,在美國的穆斯林人口的成長速度,更是其他宗教人口之冠,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僅次於基督教的美國第二宗教。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下,美國如何去「妖魔化」伊斯蘭世界?除非是美國本身想要在其國內製造社會分裂,政治人物不想要穆斯林的選票!

反倒是中國由於這幾年來不斷打著極端民族主義,加上每年兩位數的軍費成長、對美國所指稱的「邪惡軸心」國家的武器科技輸出,以及對美貿易順差的擴大,早已讓美國各界警覺到未來中國對美國的潛在威脅,在在都反而會讓美國解決了伊拉克問題後,升高對中國的壓力,以過去圍堵蘇聯、促其內部發生「和平演變」的情況很可能再度發生於中國身上。

其次,美國在解決伊拉克問題後所剩下的僅是北韓問題,而身為被認為對北韓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在最近的北韓核子危機中表現得根本是使不上力(或是根本不想使力?)的窘境,試問:美國還能期待中國能給他什麼幫助,而必須以犧牲台灣、進行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大轍退好讓中國取其而代之呢?更何況,美國在解決了伊拉克問題以後,國勢正如日中天,往後要解決許多國際問題更不需要與其他各懷鬼胎的列強討價還價,那麼,中國對美國的作用,還能剩下多少呢?

◎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中國時報本篇的報導有相當的謬誤存在,然而,其所指出的「權力再構造」卻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從近代的國際秩序的變革與權力的轉移來看,從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以來,西方國家最初由西班牙與葡萄牙在羅馬教皇的仲裁下分割了全世界的海洋,成為國際的兩極支配者,嗣後則被國際法的開山始祖──格勞秀士所打破,逐漸確立了領土、領海等主權國家的觀念,世界逐漸走向以歐洲列強支配亞、非、美洲殖民地的格局,最後才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逐漸揚棄「強權即公理」的叢林法則,而代之以「國聯」、「聯合國」這種超國家組織來統合全世界各主權國家,以期建立平等交往、和平解決的國際秩序。

然而,在「世界政府」出現之前,無可避免的,如此的機制還是被操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美、蘇、英、法、中五強的手中,而讓如此的理想被扭曲成少數強國之間的政治交易,聯合國憲章所揭櫫的機本人權、自決權等等,都動輒在「不得干涉他國內政」的冠冕堂皇口號下,成為少數專制、極權者的犧牲品。

誠然,美國此次的軍事行動雖不無可議之處,而其本身也確實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然而,由於美國巧妙的將自國利益與其他國家及人民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如:台灣、日本、澳洲、菲律賓、泰國等期望提升國際地位,又對中國軍事威脅如芒刺在背的亞太國家,可望因為原本為少數強國壟斷的國際舊架構被打破,而逐漸取得發言權;而中東地區的國家,特別是伊拉克的人民,將可望擺脫獨裁者的專制統治。因此,戰後國際的「權力再構造」,將可預期的一如近代四百多年來的轉變一般,逐漸由少數國家、少數人壟斷的局面,往更普及化、更深化、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相關新聞〕
(註1)http://tw.rd.yahoo.com/refurl/news/related/international3/*http://tw.news.yahoo.com/2003/03/20/international/cna/3879643.html
(註2)http://tw.news.yahoo.com/2003/03/20/international/infotimes/3879668.html
(註3)請參考Steven W. Mosher所著「中國新霸權」,p.130,立緒出版社



NO:472_1
台灣路人  於 2003/03/21 15:00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伊斯蘭世界的反抗必然加劇,國際恐怖主義會更盛行?
至於第三點所稱的「伊斯蘭世界的反抗必然加劇,國際恐怖主義會更盛行」這的確是美國未來所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吾人必須了解的一點是:伊斯蘭世界之所以反美,縱然有千百個原因,惟主要的原因之一則是伊斯蘭國家到目前為止多仍是專制國家,其中有許多國家則是本身的政權十分不穩定,為了鞏固其自身的權力,便以訴諸民族主義或宗教狂熱來團結民心。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乃是在於將民主政治帶進這個相對封閉的伊斯蘭世界!
也因此,美國在戰後是否能夠在伊拉克成功的建立起現代的民主政治制度,並穩住伊拉克的經濟,使其由過去的中東地區反美盟主,轉變成中東地區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政治櫥窗,將是決定未來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之主要因素,並非事不可為,而不必然就會因為此次戰爭,促使伊斯蘭世界走上極端的反美與國際恐怖主義之路。
===

這段恐有些疑問,
就小弟瞭解:
1、中東的專制政權有相當多都是受到美國支持的,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只要專制政府是親美的,美國是支持的,沒有興趣要將之民主化。
2、賓拉登等恐怖組織未必源於專制政府支持,世俗伊斯蘭專制政府,在賓拉登等眼中,許多是違反伊斯蘭教義的人,賓拉登的坐大其實與美國介入中東與支持專制伊斯蘭政府有關。
3、恐怖主義的產生恰恰是因為美國過度介入中東引起的,特別在以巴問題上過度偏袒以色列,支持以色列違反聯合國決議。
4、美國扶植的伊拉克新政權如何以民主的形式存在?不無疑問,反美的伊拉克人民如何民主的支持一個親美政府?這點難以想像。


NO:472_2
Monkey  於 2003/03/21 16:04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1、中東的專制政權有相當多都是受到美國支持的,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只要專制政府是
>>親美的,美國是支持的,沒有興趣要將之民主化。

那是在過去冷戰時代是如此,當時美國為了對抗蘇聯的擴張,沒得選擇,因此,包括台灣與南韓, 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在內都是如此!

不過,在冷戰後期蘇聯已經搖搖欲墜,這樣的情況開始有了改變!
首先是台灣的美麗島事件,蔣經國抓了一票人,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不敢處死;其後菲律賓民主力量的興起,逼使馬可仕流亡,美國沒有說話,等於是承認了菲律賓的柯拉蓉政府,後來台灣與南韓逐漸走向民主化,都與美國在背後的默默支持有關.直到1990年代,東帝汶追求獨立,美國也對印尼施壓,讓東帝汶能舉行自決投票.

>>2、賓拉登等恐怖組織未必源於專制政府支持,世俗伊斯蘭專制政府,在賓拉登等眼中,
>>許多是違反伊斯蘭教義的人,賓拉登的坐大其實與美國介入中東與支持專制伊斯蘭政府有
>>關。

賓拉登沒那麼偉大,要說專制,難道收容賓拉登的塔利班政府就不專制嗎?
塔利班甚至於管到男人必須留鬍子,女人出門必須蓋頭遮臉,所有的娛樂都必須停止,女人不許讓男醫師看病,不許工作......這樣的扭曲信仰與製專制,賓拉登說過一句話嗎?

>>3、恐怖主義的產生恰恰是因為美國過度介入中東引起的,特別在以巴問題上過度偏袒以
>>色列,支持以色列違反聯合國決議。

這可能是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4、美國扶植的伊拉克新政權如何以民主的形式存在?不無疑問,反美的伊拉克人民如何
>>民主的支持一個親美政府?這點難以想像。

軍力支持啊!

美國在阿富汗就是如此做的,靠軍力來維持穩定與和平,然後根據當地的習慣發展出一套伊拉克版的民主制度.像阿富汗就有一個千年的各部族長老會議,阿富汗藉此選出了總統與內閣成員,並制訂新憲法.


NO:472_3
台灣路人  於 2003/03/21 17:51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1、沙烏地阿拉伯為例,怕是全世界最專制的政府之一。也依然獲得美國支持。
2、賓拉登當然沒什麼偉大,我的意思是他的壯大有部分也是拜美國中東政策所致。
3、以色列即使不是唯一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你認為美國該不該幫巴勒斯坦人獨立建國呢?這是聯合國決議,但以色列硬是把巴勒斯坦分成零碎的版圖(可參考前幾期的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4、軍力支持?不懂。阿富汗的民主恐怕不是台灣所理解的民主,除了形式投票外其他都很缺乏。
伊拉克的族裔請參考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庫德族、什業派回教徒與孫尼派回教徒之間更不像阿富汗部族化的狀態,特別是大城市的人。美國扶植一個親美的民主伊拉克,未必有充分的民主正當性,也難得到廣泛的穩定支持。這樣不穩定要靠美國軍力支持的國家如何維持區域穩定?美國自越戰敗戰以來檢討的結論之一就是駐軍在不穩定地區並非良策,一次波灣戰爭評估失敗之處除未拔除海珊外,就是把美軍駐在中東引來911,所以我很懷疑美軍戰後如何保持中東穩定。

我是覺得這個段落個人不是很贊成,中東人民幾乎一面倒返美,這不是沒原因的。其他部分我是覺得MONKEY兄分析得很精彩。


NO:472_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21 17:54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Monkey
我可以轉貼嗎?

NO:472_5
Armstrong  於 2003/03/21 18:24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Monkey,

You are really an very intelligent Monkey !!
Good to know that Taiwan still has intellectuals like you.


NO:472_6
Formosan  於 2003/03/21 19:35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事實上.聯合國是一個沒有正義.各懷鬼胎的小丑舞台.早就應該解散.尤其有中國這混蛋在.
聯合國更突顯牠的不公不義.
美英這次捨聯合國.出兵Iraq 就等於宣告聯合國病情達到 Terminal stage.其實世界上.不需要一大群國家勉強結合.而應該再造.只結盟一些志同道合就行.算是垃圾分類吧.
戰與不戰.應該決定在戰後能否真正解放該國人民? 譬如阿富汗人民經過美國解放後.可以看電視.踢足球.女性可有受教育與不包面巾等自由...這種戰爭是對的.這次伊拉克也是相同情況.甚至中國人民也應該被解放....

NO:472_8
河右岸  於 2003/03/22 00:34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註:編輯室整理重貼〕

1.「 ◎美國出兵伊拉克是『不需要理由的軍事侵略』?
就第一點而言,中國時報此篇文章對於事實的認知根本存在著嚴重的錯誤!蓋美國此次出兵攻伊並非如其所言的『不需要理由的軍事侵略』,而是仍有以聯合國先前所作成的第678、687、1441號等決議為依據。 」

美國的軍事行動確實沒有充分的理由:聯合國上述三個決議(尤其是1441號)明白要求伊拉克銷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否則會被視為「實質違反」聯合國決議而「招致嚴重後果」。然而其一,聯合國武檢團的報告指出,雖然伊拉克政府的配合並不令人滿意,但在聯合國的監督之下進行銷毀工作「確實有所進展」,並不構成「實質違反」的事實;其二,「招致嚴重後果」究竟是什麼意思?英美堅持「嚴重後果」就是軍事行動,但聯合國並沒有做進一步解釋;其三,就算「嚴重後果」就是動武,軍事行動也必須經過安理會的同意,1441號決議並沒有授權英美自行開打,否則兩國何必在安理會大費周章,為了爭取那九票焦頭爛額?

2.「◎美國把世界秩序變成唯武力是尚的黑道法則類似二戰前的結盟關係逐漸形成?
蓋在冷戰結束後,由於美、蘇雙方在經濟上都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傷害,需要休養生息,而逐漸自昔日的勢力範圍內退出,因而導致了全球許多地區權力的真空狀態。這樣的局勢,遂使得許多的野心家認為有機可乘,紛紛藉由極端民族主義、宗教信仰以及恐怖主義,搭配了冷戰時代所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武器逐漸串聯起來以進行逐鹿天下的霸業,者也就是為什麼自1990年代開始,地區性的衝突與恐怖主義反而比起冷戰時代更為猖獗的主因! 」

前蘇聯我不知道,但美國從冷戰後期到現在,經濟衰退與成長曲線大致符合經濟學家的觀察(十年左右的週期),雷根、柯林頓執政的八年甚至還是美國戰後經濟成長率最高的時代!經濟受到相當程度傷害,需要休養生息?不知從何說起。

美國逐漸自昔日勢力範圍退出?蘇聯或許是,但美國在海外駐軍的數量在冷戰之後不但沒有顯著的減少,而且軍備的擴充無日無之,除了南北極以外,您能不能告訴我,地球上哪一塊大陸沒有美軍駐紮?又有那個國家有這麼多的海外駐軍?「這樣的局勢,遂使得許多的野心家認為有機可乘,紛紛藉由極端民族主義、宗教信仰以及恐怖主義,搭配了冷戰時代所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武器逐漸串聯起來以進行逐鹿天下的霸業」?您可能是武俠小說看太多了吧?除了美國和前蘇聯,誰有「冷戰時代所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武器」可以搭配、串聯?至於「逐鹿天下的霸業」,除了美國,現在有哪個國家有能力辦得到?

3.「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遂認為美國是一個「逐漸衰弱中的強權」,自己隨時可以取其而代之,因此,在1990 年代間,中國對其週邊的東南亞各國、台灣、日本的態度越來越蠻橫,反美、反日的口號在中國各地響徹雲霄。加上柯林頓總統任內對中國的失策,使得中國更加看扁了美國,而更進一步確信有將美國逼出亞太地區的可能,從而枉顧國際反飛彈條約(ABM)的限制,對北韓、巴基斯坦、等國輸出彈道飛彈科技,並對仇美甚深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提供了光纖通訊電纜等科技。
中國此舉是企圖在全球各地點燃反美的火,讓美國疲於奔命四處救火,套句美國學者毛思迪(Steven W. Mosher)的話,「讓美國...挑不起千鈞重擔重擔而宣告出局」(註3),最後美國不得不讓出國際政治舞台,終結了世界獨一無二超強的地位而由中國取其而代之!」

中國的領導人再自負、再無知,也不會認為美國是個「逐漸衰弱中的強權」而可以取而代之。中國人不是笨蛋,鄧小平說中國「不搞對抗、絕不當頭」,他很清楚跟美國人搞對抗是雞蛋碰石頭。至於對北韓輸出技術,要防的是日本,這勉強還可以跟防美國沾上邊,但對巴基斯坦賣飛彈,跟美國就扯不上關係了:武裝巴基斯坦的目的是牽制印度,中印是打過邊界戰爭的死敵,這您該很清楚才是。

另外,ABM(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應譯為「(美蘇)彈道飛彈管制協定」,不是「國際反飛彈條約」)是冷戰時期(1972)美國和前蘇聯雙方簽署、相互約束的協議,關中國什麼事?

4.「是以,美國如果要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的話,根本的解決之道,便是先對阿拉伯世界最反美、武力最強大、與中國有關係,同時在國際法上曾經有過前科至金仍繼續是要犯之一的伊拉克下手,才是瓦解中國對美國進行「不對稱戰爭」戰略佈局的釜底抽薪之計。」

美國對伊拉克下手「才是瓦解中國對美國進行『不對稱戰爭』戰略佈局的釜底抽薪之計」?您真是太看得起海珊了。在阿拉伯世界裡,反美不是伊拉克的專利,要說「最反美」,第一名該是伊朗;武力最強大?呵呵,伊拉克還得偷偷摸摸買,而且買到的很多都是次級品,但隔壁沙烏地阿拉伯的武器進口金額(當然,大多數是美國貨)向來保持世界前三名,還是全世界少數早就買到F15的國家喔,相形之下伊拉克那些軍備還真的是破銅爛鐵。中國連以色列都有軍事合作了(忘了「殲七」還是「殲八」就是盜版的「幼獅」戰鬥機),為什麼又要支持伊拉克?純就中東地區的戰略考量,中國挺這種小不點是想牽制誰?伊拉克能發展所謂的ABC(核生化)武器,其基礎是兩伊戰爭時美國人的技術支援。伊拉克今天的軍事實力,來自中國協助的部分還比不上直接間接得自美國人的「遺愛」呢。

5.「◎伊斯蘭世界的反抗必然加劇,國際恐怖主義會更盛行?
至於第三點所稱的「伊斯蘭世界的反抗必然加劇,國際恐怖主義會更盛行」這的確是美國未來所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吾人必須了解的一點是:伊斯蘭世界之所以反美,縱然有千百個原因,惟主要的原因之一則是伊斯蘭國家到目前為止多仍是專制國家,其中有許多國家則是本身的政權十分不穩定,為了鞏固其自身的權力,便以訴諸民族主義或宗教狂熱來團結民心。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乃是在於將民主政治帶進這個相對封閉的伊斯蘭世界!」

這個論述完全沒有檢討美國的中東政策是怎麼樣「得罪」回教國家。為什麼那麼容忍以色列人任意擴張猶太屯墾區?當巴勒斯坦人只能丟石頭,以色列士兵卻可以用M16殺人的時候,美國還在安理會用否決權否決譴責以色列、要求以軍撤出加薩走廊佔領區的提案。美國在中東的哥兒們比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約旦等等用家族統治、父死子繼取代政黨輪替的國家也都不是西方世界理解下的「民主國家」,把「專制」跟「反美」的必然性扯在一起,不是對中東國家政治背景的理解太缺乏,就是太相信「民主價值」是以美國為中心:而這正是美國保守勢力政客令人毛骨悚然的的意識型態!

6.「也因此,美國在戰後是否能夠在伊拉克成功的建立起現代的民主政治制度,並穩住伊拉克的經濟,使其由過去的中東地區反美盟主,轉變成中東地區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政治櫥窗,將是決定未來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之主要因素,並非事不可為,而不必然就會因為此次戰爭,促使伊斯蘭世界走上極端的反美與國際恐怖主義之路。」

美國令中東回教國家反感的原因之一,就是討厭您的這種說法:老是要把那一套自以為是的美國價值問也不問地就強加到別人身上。

7.「◎反戰逐漸形成新一波全球化趨勢?
中國時報對此似乎完全忽略掉西方世界民間反政府團體與其政府的緊張關係是一直存在著,隨著網路科技的普遍化,西方民間反政府團體的聯繫與動員能力都遠比過去更為進步,因此,在包括WTO所帶來的自由經濟世界化問題、環保問題,乃至於反戰問題,都遠比過去更足以進行全球的串聯與動員,而非僅止於反戰一項而已,但在其人數上仍是相當有限。」

這一點本人礙難同意。如果monkey兄可以跟我一樣,有很多機會親身經歷動輒十萬人的反戰集會,以及媒體過半數反戰的民意調查結果,就不會出現「人數上相當有限」的主觀臆測。我所在的西歐大陸,因為曾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砲火摧殘,因此對戰爭的痛苦有深刻的體會,這次尤其是因為布希政府從頭到尾提不出一個夠說服力的理由,而給西歐人一種美國迷信「強權就是真理」的蠻橫印象。美國攻擊伊拉克,為什麼西歐輿論幾乎一面倒反對?開戰前的二月十五日,全球串連的反戰示威一共有一千多萬人上街,這次西歐時間凌晨開打,到了傍晚,自發示威人數就接近百萬,而且人數還在增加,這又怎麼說?

8.「至於在一些專制國家的反戰,其人民則往往連集會遊行的自由都沒有,這次的反戰遊行是其政府在背後所策動,藉此機會來進行反美的目的,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民間自發性反戰根本沒有太大的關係,因此要預言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將使反戰成為新一波全球化的驅勢,還言之過早!」

您如何知道專制國家「反戰遊行是其政府在背後所策動,藉此機會來進行反美的目的」?我不知道理由,但想聽聽您的證據何在。

9.「◎最後的第五點所言,美國在攻伊後「妖魔」將被伊斯蘭世界所取代,中國壓力大減,對兩岸的緩和會較有利。惟美國需要中國,可能在無形中犧牲台灣的利益,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蓋美國近年來接納了為數頗眾的伊斯蘭新移民,在美國的穆斯林人口的成長速度,更是其他宗教人口之冠,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僅次於基督教的美國第二宗教。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下,美國如何去「妖魔化」伊斯蘭世界?除非是美國本身想要在其國內製造社會分裂,政治人物不想要穆斯林的選票!」

我的看法跟您不同:除了黑人以外,美國少數族裔人口最多者依次分別是拉丁美洲裔和亞裔,伊斯蘭移民為數甚少,所以「得罪得起」。就是因為如此,所以九一一之後美國政府「膽敢」嚴格控管境內中東移民,警察可以不經正當程序審問、拘禁「可疑」的中東移民,甚至連北邊的鄰國加拿大都不放過:總理柯瑞祥公開抱怨,加拿大中東裔公民要進美國還得比照罪犯按指紋!

至於保守派政客如何「妖魔化」伊斯蘭教,看看杭廷頓(S. P. Huntington)怎麼擔心「文明的衝突」就知道了。

10.「反倒是中國由於這幾年來不斷打著極端民族主義,加上每年兩位數的軍費成長、對美國所指稱的「邪惡軸心」國家的武器科技輸出,以及對美貿易順差的擴大,早已讓美國各界警覺到未來中國對美國的潛在威脅,在在都反而會讓美國解決了伊拉克問題後,升高對中國的壓力,以過去圍堵蘇聯、促其內部發生「和平演變」的情況很可能再度發生於中國身上。」

「中國威脅論」變成政策了嗎?還沒有吧,到底要圍堵還是交往,布希的保守政府還沒有定論,那句「戰略性的競爭對手」的基調還是柯林頓政府「你不動我就不動」的策略。可是很奇怪喔,他們的軍事交流很頻繁喔,中共總參謀部和美國國防部的高階官員定期互訪,哈佛大學還持續開班給高階中共軍官講習哩。

11.◎結語

我認為美國在中東之所以惹人嫌,該檢討的是他的中東政策。回教極端份子之所以對攻擊美國「情有獨鍾」,不是「文化衝突」、「專制」、或是布希政府宣傳的「羨慕我們的民主自由」可以解釋的。我對中國軍事擴張的厭惡恐怕不在您之下,但是這次美國對伊拉克動武不論怎麼看都是理虧。最近國際刑事法庭剛剛成立,拒絕簽約加入的國家不多,中國是一個,另一個就是美國。美國政府擔心執行軍事任務的海外美軍會被以戰犯身份起訴,而要求享有豁免權。當然這個的要求沒有被接受,於是美國決定不簽。電視上受訪的國際法教授說,美國的軍事行動毫無疑問違反國際法。真要控告,布希一干人等像南斯拉夫的米洛塞維奇一樣下場不是不可能的事。當然,美國不簽,國際刑事法庭對他們也無可奈何。

這就是強權的邏輯,這就是美國。雖然向來對中國時報的社論很感冒,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次有些地方他說的確實是實在話。


NO:472_9
編輯室  於 2003/03/22 00:35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補註:開欄文所引述的文章,係為3月20日中時晚報的社論。
中時庫存網址:http://ec.chinatimes.com.tw/scripts/chinatimes/iscstext.exe?DB=ChinaTimes&Function;=ListDoc&From;=1&Single;=1

NO:472_10
楚劍  於 2003/03/22 16:09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我想還有一個論點似乎還未被論及,
即戰後80%的世界油源將控制在西方手上,
中國的石油需求必然要求諸於西方各國,
台灣的安全將更有保障.

NO:472_11
OBS  於 2003/03/22 22:02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找不到上次的暫存檔, 請重新操作!
查詢結果與打勾清單暫存檔在您離開檢索系統時, 或 3 小時之後, 系統即自動清除.
手腳真快的的中時晚報的社論。





NO:472_12
編輯室  於 2003/03/23 16:10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中時晚報 社評   2003.03.20

聯合國崩解 國際秩序「再結構」時代來臨

 如各界所預期的,美國所限定的最後時刻一到,攻伊行動立即展開。

 無論主戰還是反戰,絕大部份的人都相信美國到最後一定會攻打伊拉克,原因很簡單,小布希根本沒有退路了。不打,他的決策能力、判斷力、政策的正當性全盤崩潰,布希家族的政治生命也結束了。如果打,即使與全世界為敵,要受到歷史的批判,但他至少還有翻身的機會。

 沒有人會懷疑美國必然獲勝。結論已經出來的戰爭,只剩下要打多久、如何善後、美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如何處理等課題而已。但這些都還不是關鍵。這場戰爭一旦開打,就注定了一個新的世界形勢、新的世界觀、新的國際矛盾正在形成。小布希的決策將帶給世界多大的變化,恐將超出原來的預料。

 第一個變化是:聯合國的集體協商時代將宣告結束,美國確立其世界「超級霸權」地位。此次聯合國從頭到底,希望維持一個國際協商的局面,武檢人員也不斷進出巴格達,但無論聯合國的武檢報告如何,無論安理會或常任理事國的態度如何,美國執意要攻打,聯合國竟然一點辦法也沒有。法、德、俄、中等,只能眼睜睜看著事態發生。聯合國正式變成二戰前的國聯。

 任何一個國家都得覺悟,在美國的武力原則主導下,唯有悄悄發展自己的實力,才足以自保。尤其像法、德、俄、中這些國家,必得形成新的結盟關係,才足以與美國抗衡。而一向與美國對抗的俄、中,更得加緊軍備升級,才能夠抵擋美國的侵略。當聯合國的和平作用宣告失效,抵擋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軍事侵略,就變成下一步的國際軍備思維。

 第二,世界秩序為之丕變,在這場戰爭中,每個國家只能選邊站。要不站在美國這一邊,要不站在聯合國這一邊。國際形勢迫使一些小國不得不緊靠美國,但另一方面,反霸權的聲音也在崛起。此種形勢頗似二戰前的國際局勢,只是時移勢易,今日的布希更像當年的希特勒,以絕對武力,無視聯合國的存在,侵略他國。而贊同美國的國家,都是些附庸國,如日本、澳洲、英國者流,或者是一些靠利益交易弄來的「買票國家」。美國,正在把世界秩序變成唯武力是尚的黑道法則。而類似二戰前的結盟關係,也逐漸形成。

 第三,伊斯蘭世界的反抗必然加劇,國際恐怖主義會更盛行。美國當然有辦法在最短時間內,擊垮伊斯蘭國家的任何反抗。但無數怨氣已經在伊斯蘭世界不斷滋長。他們無法尋求國際上的援助,更不可能得到公正的對待,最後只有走上恐怖主義的道路。而恐怖主義又會加劇美國的反恐與右翼氣氛,全球性的對立,伊斯蘭文明與世界的對抗,已是不可解的死結了。小布希以為消滅了伊拉克會帶來安全,但恰恰相反的是,美國恐怕不會有寧靜之日了。

 第四,反戰逐漸形成新一波全球化趨勢。這一波反戰的最大特點是:結合以往反全球化團體、婦女、人權、環境運動、少數民族團體等,作全球性串連。更特別的是,由於反戰的聲浪遍及全球,遂形成政府支持美國與民間反戰的背道而馳的現象。尤其歐洲國家,尤為鮮明。政府與民意的差距,讓小布希的攻伊決策將影響許多國家未來的政局。而所謂「民主國家」裡政府與民意的差距,也變成下一波研究者的課題。

 第五,就兩岸關係看,中國大陸依舊會維持其「韜光養晦」蓄積實力的外交政策。但美國在攻打伊拉克、阿富汗之後,恐怕暫時還挪不出手來處理北韓問題,偏偏北韓又不斷挑釁,升高衝突,美國就只有求助於中共「就近看管」。前不久鮑爾訪北京即是為了尋求中共協助。此種情勢當然會拉近美中關係。也就是說,美國曾有「妖魔化」中國的政策,如今在攻伊後,「妖魔」將被伊斯蘭世界所取代,中國壓力大減,對兩岸的緩和會較有利。而台灣要特別小心,因美國需要中共,可能在無形中犧牲台灣的利益。

 對全世界而言,任何人都知道這不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它意味著美國的手已經透過阿富汗插入中亞,現在再透過伊拉克插入中東,石油、國際戰略、全球性的單極化佈局,已然形成。但美國的手伸得太長,戰略佈得太遠、太廣,也將讓它暫時無暇顧及其他地區。而法、德、俄、中等國也早已警惕美國的霸權佈局,而開始展開新一波的結盟。總之,當聯合國時代宣告結束,舊秩序宣告瓦解,美國化身為新霸權,一個諸強重結盟,權力再構造(restruct ure)的不安定時代也宣告來臨了。


NO:472_13
Monkey  於 2003/03/24 10:29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1、沙烏地阿拉伯為例,怕是全世界最專制的政府之一。也依然獲得美國支持。

我認為美國支持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等專制國家,是在冷戰時代下不得不然的選擇!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對南韓,對東南亞各國,對台灣的兩蔣政權,都是如此!

在冷戰時代,美蘇對抗的情況下,雙方都很有可能置對方於死地,要防止對方的勢力擴張,雙方都是在:只要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全部都支持,這種情況也一樣出現在蘇聯身上,像是高舉無神論,主張要消滅階級的蘇聯,不也支持了一些專制的國家,或是宗教主義的國家嗎?像是伊朗的柯梅尼政權革命後,蘇聯也曾經試圖要和伊朗結盟,只不過柯梅體雖然仇美,卻也一樣認為蘇聯不是好東西,而一口回絕!

這種情況在冷戰結束後,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地區是被種族主義與宗教主義浪潮所淹沒,美國的勢力範圍則是陸續發生了強人政權陸續垮台的民主化浪潮,甚至於在冷戰末期這樣的情形就已經出現----像是菲律賓與台灣,就是在冷戰末期逐步走向民主化,南韓也亦步亦趨的跟在後面,緊接著是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是在冷戰結束後發生,過去在冷戰時期美國對印尼強佔東帝汶,並壓制東帝汶獨立的事情視若無睹,冷戰結束後沒多久,東帝汶就得以進行自決投票,走向獨立!

>>2、賓拉登當然沒什麼偉大,我的意思是他的壯大有部分也是拜美國中東政策所致。

這也是冷戰期間所造成的,像是賓拉登就曾經接受過美國的訓練與支持,協助阿富汗對抗蘇聯,但誰也沒想到他會在後來反咬美一口!

但如果冷戰持續下去,賓拉登是否會在同樣的情況下反美?我認為這就很難說了----即使美國維持著他的中東政策不變!

>>3、以色列即使不是唯一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你認為美國該不該幫巴勒斯坦人獨立建國
>>呢?這是聯合國決議,但以色列硬是把巴勒斯坦分成零碎的版圖(可參考前幾期的國家地
>>理雜誌中文版)

我當然認為美國該幫巴勒斯坦人建國,事實上美國也一直在朝此方面努力,聯合國之所以會在戰後即通過以,巴建國的決議,有相當原因是美國在後面推動的!


照理說,在冷戰結束後巴勒斯坦就應該能夠建國,不過巴勒斯坦內部一直擺不平,像柯林頓雖然曾經促成多次以巴和議,但巴勒斯坦內部的強硬派硬是不買這個帳,往往阿拉法特剛和以色列達成協議,巴勒斯坦內部的激進派就立即發動人肉炸彈攻擊,破壞和議!

此外,事實上,以色列後來也有想把屯墾區還給巴勒斯坦人的以地換和平政策,但巴勒斯坦內部的強硬派則主張要將以色列人全部趕出去,而以色列內部也有人主張建立大以色列的擴張主義者,雙方內部都有雜音,造成了談判陷入僵局,不過以色列由於民主機制較完善,這方面的問題較小,但是巴勒斯坦則不是如此!

也因此,在三番兩次的和議破局後,美國直接點名阿拉法特必須下台,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必須重組,並進行民主化改革,讓巴勒斯坦的內部矛盾能夠藉由政治改革達成一致,否則談再多次的談判,還是一事無成!

>>4、軍力支持?不懂。阿富汗的民主恐怕不是台灣所理解的民主,除了形式投票外其他都
>>很缺乏。

萬事起頭難,要在沒有民主傳統的地方建立民主政治,更是如此!

因此,只有順應當地原有的文化傳統,從具有和現代民主政治制度相容的地方著手,阻力會比較小些!

我認為阿富汗的傳統部族會議是個很好的著力點,接下來要充實民主政治內涵的話,還必須佐以穩定的經濟,完善的現代教育,以及言論與出版的自由!


>>伊拉克的族裔請參考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庫德族、什業派回教徒與孫尼派回教徒之間更
>>不像阿富汗部族化的狀態,特別是大城市的人。美國扶植一個親美的民主伊拉克,未必有
>>充分的民主正當性,也難得到廣泛的穩定支持。這樣不穩定要靠美國軍力支持的國家如何
>>維持區域穩定?美國自越戰敗戰以來檢討的結論之一就是駐軍在不穩定地區並非良策,一
>>次波灣戰爭評估失敗之處除未拔除海珊外,就是把美軍駐在中東引來911,所以我很懷疑
>>美軍戰後如何保持中東穩定。
>>我是覺得這個段落個人不是很贊成,中東人民幾乎一面倒返美,這不是沒原因的。

中東地區的人反美,主要是以前歐洲殖民時代種下的禍根,美國由於大多是以歐洲移民為主流建立的國家,在近代不得不和歐洲一個鼻孔出氣,維護他們在亞非地區的殖民地力利益(比方說,法國在戰後又想恢復對越南的殖民地宗主國地位,引發了越南的反抗並向美國求援,但美國不願得罪法國而置之不理,最後爆發了越戰,美國還是被捲入而且損失慘重);中東地區過去則是在大英帝國支配之下,與英國有深厚淵源的美國自然而然也會或多或少的維護英國的利益,從而引起中東地區人民的反感!


NO:472_14
Monkey  於 2003/03/24 10:30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Luke-Skywalker兄:
可以,我的文可以隨便轉貼,需要的話儘管拿去貼,不需要再問我了!  

NO:472_15
Monkey  於 2003/03/24 10:31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Armstrong兄:
你過獎了,我也還在學習怎麼觀察與分析國際局勢,還請你多指教!  

NO:472_16
Monkey  於 2003/03/24 10:36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事實上.聯合國是一個沒有正義.各懷鬼胎的小丑舞台.早就應該解散.尤其有中國這混蛋
>>在.
>>聯合國更突顯牠的不公不義.

聯合國本身有它的問題在,不過也不全然是不公不義,但是在現食的政治利害運作下,它的確某些理想早已變質,成為不當既得利益的保護者,而非公理與正義的實踐者!

以下是我在外獨對網友的回應,請大家參考:

>>國際秩序重組
>>其實也
>>依照二戰之後戰勝國的利益建立起來的聯合國體系
>>如果加入常任理事國始終沒份
>>那就搞垮它再建一個新的
>>是德日樂見的


日本當然是樂見國際秩序重組,德國我就不敢打包票了!

一方面,德國能夠藉由與法國的聯盟,統合歐洲,在國際上施展影響力;

另一方面,德國在戰後的地位,顯然要比起日本高,不但德國已經有了正規軍,能夠獨立發展軍工業,甚至於和歐洲其他國家合作發展軍火(比方說EF2000戰機),而且德國更早已是北約的會員國,可以派兵參加國際軍事行動;

相對的,日本一方面只有非正規軍的自衛隊,國防預算長期被嚴格壓縮在1%以下,而且長期以來一直只能縮在國內,無法參加國際軍事行動,更沒有參加任何的國際軍事聯盟,全靠美國單方面的保護(與監管?),日本長期以來是軍事與政治侏儒更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因此,比較上來講,日本盼望國際秩序重組的心理要遠甚於德國!而德國在現行的國際秩序下,可以藉著與法國合作,達到他的政治目的,德法又不用付出太大的成本,因此,現行的聯合國架構對於德國而言是有利的,他不需要去變動,反而要去保守這樣的體制.

一但這個舊有的國際秩序被打破,那麼,德法與日本就得站在相同的地位重新起跑,試問:哪一國會佔上風?

從經濟力量的比較來看,我相信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肯定會贏得這場競賽!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會在這場戰爭中挺美,而德法會反美的主因!

>>總的來說
>>偶覺得這位澳洲的仁兄講的比起阿搞來較準確
>>特別是說到小布希這個敗家子 ^^

我不認為小布希是個敗家子,我倒認為小布希是個雄才大略而有眼光的總統!

從近代歷史來看,美國的作為都一直比起歐洲各國有遠見!

比方說,在清末八國聯軍後,中國幾乎已經是要被列強分割了,在這樣的情勢發展下去的話,中國很可能在各個列強支持下,分裂成好幾個國家,或是直接被併吞為殖民地;當時是美國率先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讓中國免於被瓜分,同時也因此讓中國成為制衡日,俄當時在遠東的勢力,維護了歐美後來在東亞的利益.

其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提出了民族自決,以及創設國聯,讓原本赤裸裸的歐洲帝國主義宰制的社會,逐漸轉型成一個國際協調的新社會,只不過在當時歐洲保守勢力仍強的情況下,讓這樣的理想無法落實;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又提出了聯合國的架構,進一步擴大了這種國際協調的機能,只不過在當時仍殘存著帝國主義的遺緒,因而有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種寡頭組織!

現在,隨著冷戰的結束,其他強權的沒落,繼續讓其他國力與地位不相襯的法,俄,中盤踞這種特權,為自己的利益興風作浪反美,從而也危害到國際社會的安全,對於台灣,日本這種恪遵國際法,力量也不算差卻總是受到忽視與打壓的國家更是不公平,因此,現行的國際秩序讓他存續下去實在沒道理,有必要建立以美國為核心,更為公平的國際新秩序!


NO:472_1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24 10:38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Monkey
瞭解!謝謝!

NO:472_18
台灣路人  於 2003/03/24 10:43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Monkey兄,
美國對於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政策與對於東亞台灣日本南韓的政策基本上是不太一樣的。
特別是在鼓勵民主化的態度上。

美國對於中東的利益是石油,
對於東亞是戰略利益。

我建議你可以在觀點上作一個區辯,
或許會有更犀利精準的觀點。


NO:472_19
Ryan  於 2003/03/24 11:11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monkey兄:
可以請教一下哪裡可以查到聯合國先前所作成的第678、687、1441號等決議的原文啊?

NO:472_2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24 11:27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240026.html
伊拉克戰爭背後美俄較勁

(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二十三日專電)俄羅斯最近對美國的U2型偵察機在俄羅斯上空進行偵測表示不滿,俄羅斯指出,U2型偵察機一個月內曾在俄羅斯與喬治亞邊界地區進行三次飛行,最近一次是在本月二十二日。

為此俄羅斯今天向美國提出正式抗議。但是,無獨有偶隨著美國在伊拉克遭到強烈抵抗,美國也向莫斯科提出抗議,指俄羅斯向伊拉克出售反坦克導彈、夜視鏡和通信干擾設備等。

美俄這種針鋒相對的指責,俄羅斯觀察家指出,很像又回到以前冷戰時期。

俄國廣播電台引述美國報紙消息指出,美國指責俄羅斯政府拒絕阻止俄國公司向伊拉克出售武器,幫助伊拉克軍隊。消息說,美國政府指控一家俄羅斯公司向伊拉克出售電子干擾設備,另外兩家公司向巴格達出售反坦克導彈和數千套夜視裝置。

這些軍售活動違反聯合國對伊拉克制裁的規定。美國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因此在過去兩周內向俄羅斯提出嚴正抗議,但迄今為止,俄方的答覆還是不能令人滿意。

俄羅斯方面則對美國的U2型偵察機最近在俄羅斯與喬治亞邊界地區頻繁進行飛行表示嚴重不滿。美國的U2型偵察機最近一次是在二十二日,為此俄羅斯空軍戰鬥機還升空攔截。

俄羅斯宣稱美軍偵察機在俄羅斯南部邊界進行「間諜飛行」。俄羅斯外交部正式向美國提出抗議,到晚間美國政府也沒有就此事有任何答覆。

俄羅斯外交部長伊凡諾夫今天向此間媒體透露,他接到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的電話,伊凡諾夫雖然沒有詳述談話內容,但是他指出,這不是一通禮貌性電話,因為伊拉克戰爭後,很多並不像原先美國預期的情況。伊凡諾夫說,俄羅斯關注美國和歐洲之間的裂縫,而且不希望伊拉克危機損害莫斯科與華盛頓的關係。


NO:472_21
Monkey  於 2003/03/24 12:49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美國的軍事行動確實沒有充分的理由:聯合國上述三個決議(尤其是1441號)明白要求伊
>>拉克銷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否則會被視為「實質違反」聯合國決議而「招致嚴重後
>>果」。然而其一,聯合國武檢團的報告指出,雖然伊拉克政府的配合並不令人滿意,但在
>>聯合國的監督之下進行銷毀工作「確實有所進展」,並不構成「實質違反」的事實;其
>>二,「招致嚴重後果」究竟是什麼意思?英美堅持「嚴重後果」就是軍事行動,但聯合國
>>並沒有做進一步解釋;其三,就算「嚴重後果」就是動武,軍事行動也必須經過安理會的
>>同意,1441號決議並沒有授權英美自行開打,否則兩國何必在安理會大費周章,為了爭取
>>那九票焦頭爛額?

我必須說,伊拉克的問題是從12年前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延續到現在的問題!

因此,伊拉克這一次之所以會挨打,主要是因為它沒有確實遵守聯合國的決議,這個義務是在先錢的第678號決議中就提到伊拉克必須遵守先錢的660號決議以及隨後有關的決議(詳見:http://ods-dds-ny.un.org/doc/RESOLUTION/GEN/NR0/574/91/IMG/NR057491.pdf?OpenElement),而且在該決議中也有提到授權對伊拉克採取所有必要手段,以維護並執行第660號決議以及其後所有的相關決議!

是以,在美國的認知當中,這個第678號決議的授權效力仍然存在,而且早在1998年時,伊拉克還將所有聯合國武檢人員全部都驅逐出境,許多地區更被發現有製造生化武器的可疑之處(如:在逼個沙漠中有一個養雞的飼料工廠,它的週圍不但有防空飛彈的重兵駐守,而且有又高又厚的圍牆阻隔,而其設備則能生產生化武器),而伊拉克在後來雖同意接受武檢,但仍然處處不配合,大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對於美國而言,這些都是實質違反聯合國的決議!

此外,要求伊拉克接受武檢的決議還有第687號決議(詳見:http://ods-dds-ny.un.org/doc/RESOLUTION/GEN/NR0/595/81/IMG/NR059581.pdf?OpenElement),在這個決議當中也確立了各國對伊拉克禁運與提供有關金融往來等等的事項! 換言之,對伊拉克禁運等制裁是聯合國的決議,不是如許多反戰人士所說的,全是美國的單方行為!

必須提出來說明的是:德,法,中,俄等國都曾違反此等決議,偷偷的提功伊拉克聯合國決議所禁止的事物,這也是後來美國不甩這幾個國家,決定出兵的主因之一!


>>前蘇聯我不知道,但美國從冷戰後期到現在,經濟衰退與成長曲線大致符合經濟學家的觀>>察(十年左右的週期),雷根、柯林頓執政的八年甚至還是美國戰後經濟成長率最高的時
>>代!經濟受到相當程度傷害,需要休養生息?不知從何說起。

我想,我必須再提出一點說明是:大家應該還記得美國老布希總統曾經日本推銷美國汽車而在演說中當場昏厥的糗事吧?當時美國的經濟可說是爛到了谷底,才因此必須勞駕他出馬當超級推銷員!

當時美國的財政赤字也是因為雷根時代發展星戰計劃等擴張軍備行動而一直居高不下,雖然經過雷根,老布希時代十幾年的整頓,但還是沒有見到明顯的好轉,而且當時美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這一直到柯林頓時代才逐漸完成財政赤字的削減(主要來自大幅裁軍,減少國防支出,以及縮小政府規模),以及發展新經濟,新產業(主要是:IE,IT產業,以及internet的發展所帶動的產業e化)並推動貿易自由化,全球化,才得以擺脫經濟困境!

>>美國逐漸自昔日勢力範圍退出?蘇聯或許是,但美國在海外駐軍的數量在冷戰之後不但沒
>>有顯著的減少,而且軍備的擴充無日無之,除了南北極以外,您能不能告訴我,地球上哪
>>一塊大陸沒有美軍駐紮?又有那個國家有這麼多的海外駐軍?「這樣的局勢,遂使得許多
>>的野心家認為有機可乘,紛紛藉由極端民族主義、宗教信仰以及恐怖主義,搭配了冷戰時
>>代所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武器逐漸串聯起來以進行逐鹿天下的霸業」?您可能是武俠小說看
>>太多了吧?除了美國和前蘇聯,誰有「冷戰時代所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武器」可以搭配、串>>聯?至於「逐鹿天下的霸業」,除了美國,現在有哪個國家有能力辦得到?

美國海外駐軍確實是逐念在減少,這邊有一篇中國人寫的文章可以佐證:美國軍事基地曾遍及五大洲四大洋,在全球各地設立了上千個軍事設施,僅在太平洋地區和大西洋地區,就分別建有256處和228處軍事基地,力圖把兩大洋變成“美國的內湖”。直到1968年,美國海外駐軍的規模仍達到120萬,1973年經政策調整后縮減到54萬。“冷戰”后,1996年進一步下降到29.6萬人。雖然駐軍規模總體縮減,但質量不斷提高,威懾力不斷增強。(詳見:http://peopledaily.edu.cn/BIG5/channel7/35/20000928/253699.html),更不要提美國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經從菲律賓撤軍,請問:這不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

>>中國的領導人再自負、再無知,也不會認為美國是個「逐漸衰弱中的強權」而可以取而代
>>之。中國人不是笨蛋,鄧小平說中國「不搞對抗、絕不當頭」,他很清楚跟美國人搞對抗
>>是雞蛋碰石頭。至於對北韓輸出技術,要防的是日本,這勉強還可以跟防美國沾上邊,但
>>對巴基斯坦賣飛彈,跟美國就扯不上關係了:武裝巴基斯坦的目的是牽制印度,中印是打
>>過邊界戰爭的死敵,這您該很清楚才是。

對中國而言,他們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啦!

他們嘴巴說不搞霸權,但他們這幾年對台灣,對東南亞的作為又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解放軍將領在1990年代中期以後,一再恐嚇美國說:是否打算要以L.A.換台北?一再高唱超限戰,一再對伊拉克,北韓,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等反美仇美國家輸出光纖電纜,飛彈等科技,這不是搞對抗要不然是什麼?

>>另外,ABM(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應譯為「(美蘇)彈道飛彈管制協定」,
>>不是「國際反飛彈條約」)是冷戰時期(1972)美國和前蘇聯雙方簽署、相互約束的協
>>議,關中國什麼事?

不對,Treaty是條約的意思,它的簽署必須經過簽約國國會的批准才生效,協定是Agreement,只是行政部門就能夠說了算,不需要國會批准!像是菲律賓先前曾和美國簽署反恐協定,讓美國派員幫菲律賓進行掃除阿布薩耶夫的伊斯蘭恐怖份子,其效力是弱於條約,往往是一任政府的任期結束後就跟著失效.

ABM條約雖然是美蘇所簽署的,中國自然沒有遵守的義務,不過中國自己既然想要在這樣的條約中獲利,自己就得遵守這樣的條約精神,不能夠一邊反對美國退出ABM條約並發展NMD,TMD,一方面自己又輸出飛彈科技給反美國家來威脅美國(請參考:http://www.chengmingmag.com/new_page_92.htm),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美國對伊拉克下手「才是瓦解中國對美國進行『不對稱戰爭』戰略佈局的釜底抽薪之
>>計」?您真是太看得起海珊了。在阿拉伯世界裡,反美不是伊拉克的專利,要說「最反
>>美」,第一名該是伊朗;武力最強大?呵呵,伊拉克還得偷偷摸摸買,而且買到的很多都
>>是次級品,但隔壁沙烏地阿拉伯的武器進口金額(當然,大多數是美國貨)向來保持世界
>>前三名,還是全世界少數早就買到F15的國家喔,相形之下伊拉克那些軍備還真的是破銅
>>爛鐵。中國連以色列都有軍事合作了(忘了「殲七」還是「殲八」就是盜版的「幼獅」戰
>>鬥機),為什麼又要支持伊拉克?純就中東地區的戰略考量,中國挺這種小不點是想牽制
>>誰?伊拉克能發展所謂的ABC(核生化)武器,其基礎是兩伊戰爭時美國人的技術支援。
>>伊拉克今天的軍事實力,來自中國協助的部分還比不上直接間接得自美國人的「遺愛」
>>呢。

這我在本文中就已經提到了,中國主要的目的是在全球強化反美勢力,讓美國窮於應付,最後再也挑起不千斤重擔而出局!

而美國支援伊拉克生化武器是事實,但那是在冷戰期間的不得不然,美國可沒有要伊拉克拿這些東西來對付庫德族與周邊國家!

>>這個論述完全沒有檢討美國的中東政策是怎麼樣「得罪」回教國家。為什麼那麼容忍以色
>>列人任意擴張猶太屯墾區?當巴勒斯坦人只能丟石頭,以色列士兵卻可以用M16殺人的時
>>候,美國還在安理會用否決權否決譴責以色列、要求以軍撤出加薩走廊佔領區的提案。美
>>國在中東的哥兒們比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約旦等等用家族統治、父死子繼取代政黨
>>輪替的國家也都不是西方世界理解下的「民主國家」,把「專制」跟「反美」的必然性扯
>>在一起,不是對中東國家政治背景的理解太缺乏,就是太相信「民主價值」是以美國為中
>>心:而這正是美國保守勢力政客令人毛骨悚然的的意識型態!

這我在上面的回帖中已經有提到了,那是冷戰下的結果!

現在冷戰結束了,美國在這地區推展民主也已經可以因障礙的消除而獲得進展,去年安曼就已經開始進行民主化的政治改革,允許婦女投票!

而巴勒斯坦是自己本身內部擺不平,阿拉法特剛和人議和,街頭馬上就發生爆炸,這要怪誰?

>>美國令中東回教國家反感的原因之一,就是討厭您的這種說法:老是要把那一套自以為是
>>的美國價值問也不問地就強加到別人身上。

這不是美國的價值!

這是聯合國的價值!請閱讀一下聯合國憲章上怎麼寫!

這些中東國家逼個個都參加聯合國,接受聯合國架構下所帶來的好處,一邊又置聯合國憲章中保障人權的規定於具文,說那是美國強加的價值,說真的,他們如果真要反這套價值的話,就該退出聯合國,怎麼可以一邊唸經,一邊摸奶?

>>這一點本人礙難同意。如果monkey兄可以跟我一樣,有很多機會親身經歷動輒十萬人的反
>>戰集會,以及媒體過半數反戰的民意調查結果,就不會出現「人數上相當有限」的主觀臆
>>測。我所在的西歐大陸,因為曾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砲火摧殘,因此對戰爭的痛苦有深
>>刻的體會,這次尤其是因為布希政府從頭到尾提不出一個夠說服力的理由,而給西歐人一
>>種美國迷信「強權就是真理」的蠻橫印象。美國攻擊伊拉克,為什麼西歐輿論幾乎一面倒
>>反對?開戰前的二月十五日,全球串連的反戰示威一共有一千多萬人上街,這次西歐時間
>>凌晨開打,到了傍晚,自發示威人數就接近百萬,而且人數還在增加,這又怎麼說?

西歐可沒有一面倒的反對喔,最主要反對的是德法兩國,但德法兩國以外的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可是支持美國的!

我在上面就已經有提到,歐洲反戰是他們的政治傳統,這一點我沒有否認.不過與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相比,他們又佔了多少比例?


>>您如何知道專制國家「反戰遊行是其政府在背後所策動,藉此機會來進行反美的目的」?
>>我不知道理由,但想聽聽您的證據何在。

這些在中東地區的專制國家我就不用再多提了,這次反戰之所以規模如此大,不過是一些反美的國家與團體的加入使然!

>>看法跟您不同:除了黑人以外,美國少數族裔人口最多者依次分別是拉丁美洲裔和亞裔,
>>蘭移民為數甚少,所以「得罪得起」。就是因為如此,所以九一一之後美國政府「膽敢」
>>控管境內中東移民,警察可以不經正當程序審問、拘禁「可疑」的中東移民,甚至連北邊
>>國加拿大都不放過:總理柯瑞祥公開抱怨,加拿大中東裔公民要進美國還得比照罪犯按指

我認為這只是一種基於班全上的措施,對於任何一個有強烈敵意的外來移民族裔,一但發生這種事情時,其忠誠度都會被懷疑,像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裔移民就曾被集中看管,他們的資產還遭到凍結與監視,但是戰後美國政府不但對他們公開道歉,甚至於還提出賠償,但日裔移民佔美國總人口可說是少得可憐!

同樣的,在911之後,雖然美國政府曾經有這些措施,但後來布希自己也有站出來呼籲美國人民不要敵視中東移民,許多中東人士甚至於還站出來幫聯邦政府拍攝宣傳片,告訴他們祖國的同胞說他們在美國並沒有遭到歧視,日子過得很好云云.

>>至於保守派政客如何「妖魔化」伊斯蘭教,看看杭廷頓(S. P. Huntington)怎麼擔心
>>文明的衝突」就知道了。

杭廷頓只是指出了事實,說真話能夠代表妖魔化嗎?


>>「中國威脅論」變成政策了嗎?還沒有吧,到底要圍堵還是交往,布希的保守政府還沒有
>>定論,那句「戰略性的競爭對手」的基調還是柯林頓政府「你不動我就不動」的策略。可
>>是很奇怪喔,他們的軍事交流很頻繁喔,中共總參謀部和美國國防部的高階官員定期互
>>訪,哈佛大學還持續開班給高階中共軍官講習哩。

我記得布希上台沒多久曾經稱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吧?

此外,對於日本,台灣等國的軍事合作,也是在這幾年一直被強化的,至於美中軍事交流,也不過是讓中國軍方瞭解一下美國的實力,好讓他們避免在封閉的環境下,天真的以為真能夠以軍事攻擊打垮美國,這種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是很早以前就已經有的!

>>我認為美國在中東之所以惹人嫌,該檢討的是他的中東政策。回教極端份子之所以對攻擊
>>美國「情有獨鍾」,不是「文化衝突」、「專制」、或是布希政府宣傳的「羨慕我們的民
>>主自由」可以解釋的。我對中國軍事擴張的厭惡恐怕不在您之下,但是這次美國對伊拉克
>>動武不論怎麼看都是理虧。最近國際刑事法庭剛剛成立,拒絕簽約加入的國家不多,中國
>>是一個,另一個就是美國。美國政府擔心執行軍事任務的海外美軍會被以戰犯身份起訴,
>>而要求享有豁免權。當然這個的要求沒有被接受,於是美國決定不簽。電視上受訪的國際
>>法教授說,美國的軍事行動毫無疑問違反國際法。真要控告,布希一干人等像南斯拉夫的
>>米洛塞維奇一樣下場不是不可能的事。當然,美國不簽,國際刑事法庭對他們也無可奈
>>何。

美國要求美軍有豁免權,國際可以拒絕,不過為什麼國際上要對美國妥協,你想過嗎?

大家很清楚:如果沒有美軍實力作後盾,各種國際軍事衝突根本別想獲得解決!

同樣的,中東問題沒有美國介入,光是靠歐洲那些唱高調的國家出一張嘴,也別想妥善獲得解決!

這就是強權的邏輯,這就是美國。雖然向來對中國時報的社論很感冒,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次有些地方他說的確實是實在話。


NO:472_22
Monkey  於 2003/03/24 12:54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美國對於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政策與對於東亞台灣日本南韓的政策基本上是不太一樣的。
>>特別是在鼓勵民主化的態度上。
>>美國對於中東的利益是石油,
>>對於東亞是戰略利益。

這的確有不同,不過我認為這是手段先後的差別罷了!

簡單的說,中東的石油的確對美國而言很重要,使得美國願意持續介入中國事務,不過長遠來看,中東的民主化對於美國而言是更為有利的,畢竟,一個民主的中東,不會忽然出現一個反美的海珊,以石油為武器讓美國對石油處於不確定的狀態!


NO:472_23
Monkey  於 2003/03/24 12:56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可以請教一下哪裡可以查到聯合國先前所作成的第678、687、1441號等決議的原文啊?

在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

我已經在上面的回帖中附上第678與第687號的決議網址了.


NO:472_24
媒體怪獸  於 2003/03/24 16:23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你們講的應該是安理會的決議文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441

順便幫你貼上661決議文的連結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661(請注意,要裝Acrobat Reader,你的IE才看得到.)


NO:472_25
河右岸  於 2003/03/24 17:24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猴兄:

「因此,現行的國際秩序讓他存續下去實在沒道理,有必要建立以美國為核心,更為公平的國際新秩序! 」

看到您這句話,我不知道我還可以講什麼。一個三番兩次公然違反國際法、自大又極端傲慢的帝國主義強權能得到您如此這般的擁護,它的軍事侵略可以說服您花這麼多時間去跟反對它的人辯解,我除了駭異,實在無言以對。

隨便舉幾個例子好了:

「西歐可沒有一面倒的反對喔,最主要反對的是德法兩國,但德法兩國以外的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可是支持美國的!我在上面就已經有提到,歐洲反戰是他們的政治傳統,這一點我沒有否認.不過與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相比,他們又佔了多少比例?」

真的嗎?除了西班牙、英國政府之外,義大利等等幾個右派政府只是嘴巴講講,完全沒有行動,而那些國家民意調查的結果,老百姓反對美軍出兵的比例從一半到百分之七十都有,這怎麼說?根據英國一家報紙(對不起,忘了是哪家)的調查,百分之六十的英國人認為「對世界安全與秩序的危害最大的是布希」,認為是海珊的人不到百分之二十。不要告訴我,只有上街的人才反戰!

另外,

1.ABM 到底是什麼東西?麻煩您再仔細查查看,尤其是看看美國國會到底同意了沒有。
2.巴基斯坦反美?我看錯了嗎?
3.美國支持中東「專制」國家是因為冷戰的緣故?
4.日本的自衛隊不是正規軍?德國的軍隊也叫「防衛軍」(Bundeswehr)哩,性質跟日本的自衛隊一模一樣,所以也不是正規軍?他在北約軍事行動中都扮演什麼角色,您知道嗎?
5.以巴衝突衝突到底是誰先起的頭?當初是誰把巴勒斯坦人住了一千多年的地方硬生生搶過來給以色列人建國?
6.「雖然駐軍規模總體縮減,但質量不斷提高,威懾力不斷增強」是您引的,剛好用來打自己的嘴巴。美軍為什麼從自菲律賓撤軍?撤軍之後人到哪裡去了,您知道背景嗎?
7.國聯、聯合國是怎麼成立的?為什麼美國國會不肯批准加入國聯?
8.美國情報指證歷歷,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他的指控聯合國兩百多個武檢團專家搞了半天也沒查到什麼,El Baradei 甚至氣得說 Powell 在安理會提出的所謂「證據」一大半根本就是假的。您相信誰呢?
9.十九世紀美國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有那麼好心嗎?是晚來的來不及分贓,才大喊「不要動!大家一人一塊,平均分配」吧!
10.「中東地區的人反美,主要是以前歐洲殖民時代種下的禍根」、「中東地區過去則是在大英帝國支配之下,與英國有深厚淵源的美國自然而然也會或多或少的維護英國的利益,從而引起中東地區人民的反感!」真的要建議您補修中東通史,這一段真的是拗的太過份。
11.聯合國的決議到底有沒有授權美國可以直接出兵?您還是沒有說清楚。

您還有很多觀點與理解個人嚴重質疑,只是再問下去不知道要問到什麼時候……

我很討厭中國的軍事擴張和窮兵黷武,就像我對美國的軍事擴張、自以為是正義使者的霸道姿態非常反感一樣。兩個都是不折不扣的帝國主義,只是大小ㄎㄚ的分別而已。我不覺得因為美國的強大可以壓制中國的擴張,所以它在國際上幹的骯髒事(侵略、暗殺、政變,乖乖,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大洲無一倖免,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特別受到美國「寵愛」)就可以被正當化。支持一個帝國主義去壓制另一個帝國主義,國際社會並不會更安全。

美國哲學家 Richard Rorty 前幾天才說,再忍耐點吧,幸運的話明年布希就會落選下台了,到時候一切就又都會恢復正常了。希望是真的,更希望他的下一任別還是一樣的德行才好!


NO:472_26
Monkey  於 2003/03/24 18:15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看到您這句話,我不知道我還可以講什麼。一個三番兩次公然違反國際法、自大又極端傲
>>慢的帝國主義強權能得到您如此這般的擁護,它的軍事侵略可以說服您花這麼多時間去跟
>>反對它的人辯解,我除了駭異,實在無言以對。

我也沒有刻意要去為美國辯解,你說美國違反國際法,那麼,我也找出聯合國相關的決議文給你看了,你無法接受,那是你主觀上的感情問題,這一點我們有無法溝通的障礙!

如果要談違反國際法的話,那麼,俄,法,中也都在違反國際法對伊拉克輸出一些聯合國禁運的東西,是否又該一一的加以清算?

>>隨便舉幾個例子好了:
>>真的嗎?除了西班牙、英國政府之外,義大利等等幾個右派政府只是嘴巴講講,完全沒有
>>行動,而那些國家民意調查的結果,老百姓反對美軍出兵的比例從一半到百分之七十都
>>有,這怎麼說?根據英國一家報紙(對不起,忘了是哪家)的調查,百分之六十的英國人
>>認為「對世界安全與秩序的危害最大的是布希」,認為是海珊的人不到百分之二十。不要
>>告訴我,只有上街的人才反戰!

嗯,我記得新聞報導丹麥也派兵參戰了(詳見:http://tw.news.yahoo.com/2003/03/22/international/bcc/3886037.html),其他國家有的是開放領空,有的是提供基地給英美駐軍,支持的方式不一而足,不見得都得派兵參戰不可!

>>另外,
>>1.ABM 到底是什麼東西?麻煩您再仔細查查看,尤其是看看美國國會到底同意了沒有。

我想,如果你對我的說法存疑的話,歡迎舉證反駁!

>>2.巴基斯坦反美?我看錯了嗎?

沒錯啊,巴基斯坦一來是伊斯蘭國家,二來是中國的小弟,和中國有密切的軍事合作關係,像中國就和巴基斯坦在俄羅斯的協助下發展K-8教練機!而巴基斯坦的核武據信也是中國所提供的技術!

在塔利班垮台前,巴基斯坦是當時世界上承認塔利班政權合法性的國家之一,是在911事件後, 巴基斯坦才倒向美國這一邊,為此,中國對穆夏拉夫還很不諒解,當他到中國訪問時只有見到朱鎔基,見不到江澤民,而中國則刻意和印度親近,以示對巴基斯坦的不滿!

>>3.美國支持中東「專制」國家是因為冷戰的緣故?

在我的認知上是如此!

>>4.日本的自衛隊不是正規軍?德國的軍隊也叫「防衛軍」(Bundeswehr)哩,性質跟日本
>>的自衛隊一模一樣,所以也不是正規軍?他在北約軍事行動中都扮演什麼角色,您知道
>>嗎?

德國的部隊該翻譯成防衛軍或是國防軍,這一點我沒意見!

不過從待遇上來看,日本明顯的遠不如德國,別的不談,德國的豹二式戰車,潛艦,水面艦艇,以及和其他歐洲國家合作的戰鬥機都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但日本至今卻還是不行!這方面使得日本的軍品生產因為規模太小而單價偏高,光是F-2戰機的單價就直逼1億美元,和最先進的F-22戰機有得拼!而德國在NATO有發言權,日本卻只有一個美日安保條約,單方面倚靠美國,更不可能發揮國際影響力!

>>5.以巴衝突衝突到底是誰先起的頭?當初是誰把巴勒斯坦人住了一千多年的地方硬生生搶
>>過來給以色列人建國?

說是硬搶給以色列也不全然是正確的,當時巴勒斯坦人還沒建國,和猶太人一樣都是被統治者,無法主張擁有該土地的主權!

主權只有在正式建國後才能擁有,如果要主張歷史主權的話,那猶太人一樣能主張一千多年前他們的歷史主權,這樣下去大家都沒完沒了!因此,在戰後聯合國的決議是讓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同時建國,但對土地的分配談不攏,於是以色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宣佈建國,巴勒斯坦人與其他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便立即對它展開攻擊,以色列就是在這樣一路打打殺殺的情況下`活至今,加上冷戰時期各國的角力,就讓事情越來越複雜!

>>6.「雖然駐軍規模總體縮減,但質量不斷提高,威懾力不斷增強」是您引的,剛好用來打
>>自己的嘴巴。美軍為什麼從自菲律賓撤軍?撤軍之後人到哪裡去了,您知道背景嗎?

我自打嘴巴?呵呵...是你說美國的駐軍數量一直持續增加的,因此我只針對數量這方面來回答你!

至於說質量的提升,那是人家有本事,同時也是鑑於冷戰期間軍事開銷太大,讓美國吃不銷,不得不然的應變方式!

而美軍撤出菲律賓後就走人了,當時菲律賓是為了蘇比克灣與克拉克空軍基地的租金問題,原本想狠狠敲美國一筆竹槓,要求租金由原本每年的五億美元提高到十億美元,美國不甩它,菲律賓又自動降價,一路從八億,七億,最後降回五億美元,美國還是不接受,到最後反而是菲律賓拜託美軍留下來,否則他們根本沒能力抵抗中國在南海的軍事擴張,但美國還是不接受!

大約到1996年左右,美國才和新加坡達成協議,租用了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新加坡為了讓美國航空母艦能停靠, 還特別擴建了深水碼頭!

簡單的說,美國海外駐軍不是如你所說的那般只是揚威耀武的帝國主義的傲慢而已,還是和許多國家的切身利害與安全有關係,所以才得以讓其他國家樂於與它配合,一方面除了可以賺一筆錢外,另一方面則是可以找個強國來壯膽,保護自身的安全!

>>7.國聯、聯合國是怎麼成立的?為什麼美國國會不肯批准加入國聯?

這些是題外話,我不想再橫生枝節讓話題無限延伸,你如果認為重要的話,可以舉證說明!

>>8.美國情報指證歷歷,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他的指控聯合國兩百多個武檢團
>>專家搞了半天也沒查到什麼,El Baradei 甚至氣得說 Powell 在安理會提出的所謂「證
>>據」一大半根本就是假的。您相信誰呢?

這我無法判斷,我不是無所不知的神,不過以伊拉克不光彩又對武檢問題GGYY的態度來看,我是不會相信伊拉克!

>>9.十九世紀美國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有那麼好心嗎?是晚來的來不及分贓,才大喊
>>「不要動!大家一人一塊,平均分配」吧!

這無所謂啦,總之,美國當時的主張讓大家接受了,不是嗎?

想當個霸主,其前提就是要能提出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讓大家都得到好處,否則只是空泛的道德口號!

門互開放政策讓中國免於被分割,列強的利益都能一致,美國本身也能得到好處,誰說做好事就不能趁機求自己的利益?只要不自私自利的吃相難看讓人公幹就好了!

>>10.「中東地區的人反美,主要是以前歐洲殖民時代種下的禍根」、「中東地區過去則是在
>>大英帝國支配之下,與英國有深厚淵源的美國自然而然也會或多或少的維護英國的利益,從
>>而引起中東地區人民的反感!」真的要建議您補修中東通史,這一段真的是拗的太過份。

我的中東史是不怎麼樣,大概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不過從我所認知的事實來說,就是如此,你認為不妥的話歡迎賜教!

>>11.聯合國的決議到底有沒有授權美國可以直接出兵?您還是沒有說清楚。

有啊,在第678號決議當中!該決議授權給挺科威特的國家對伊拉克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當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多國聯軍就靠這個出兵的,而且其範圍並不是只限於解放科威特而已,還包括了安理會隨後的決議在內,這些隨後的決議就包括了第687號解除伊拉克武裝,禁運....等等在內,伊拉克不遵守的話,就可以對它採取必要手段!

>>您還有很多觀點與理解個人嚴重質疑,只是再問下去不知道要問到什麼時候……
>>我很討厭中國的軍事擴張和窮兵黷武,就像我對美國的軍事擴張、自以為是正義使者的霸
>>道姿態非常反感一樣。兩個都是不折不扣的帝國主義,只是大小ㄎㄚ的分別而已。我不覺
>>得因為美國的強大可以壓制中國的擴張,所以它在國際上幹的骯髒事(侵略、暗殺、政
>>變,乖乖,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大洲無一倖免,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特別受到美國「寵
>>愛」)就可以被正當化。支持一個帝國主義去壓制另一個帝國主義,國際社會並不會更安
>>全。

這涉及到個人好惡的問題,我沒有辦法說服你了!

總之,要當一個為強者說話的人肯定吃力不討好;為弱者發聲的人通常都能贏得掌聲!

不過,有時弱者的暴力與危害較之強者的暴力與危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美國哲學家 Richard Rorty 前幾天才說,再忍耐點吧,幸運的話明年布希就會落選下台
<<了,到時候一切就又都會恢復正常了。希望是真的,更希望他的下一任別還是一樣的德行
>>才好!

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我是不認為美國的政策是會突然轉向的,誰來當美國總統都一樣!


NO:472_2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24 20:12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240230.html
美、伊戰爭使歐盟猛然驚醒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台北特稿)儘管歐洲聯盟高層官員至今認為,維持良好的大西洋兩岸關係不僅對美國與歐盟有利,同時也對全球的經濟與安全有助,但隨著美國對伊拉克的動武,已使歐盟突然警覺,如再不強化會員國間的團結與建立更強大的軍事力量,未來將無法在國際事務上制約美國。

多數歐盟國家領袖原本認為,不斷的擴大及納入更多的會員國,不但能使歐盟在全球經濟力及政治力的版圖得以擴張,同時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也會因此水漲而船高。

長久以來,多數歐盟國家領袖也認為,大西洋兩岸密切的夥伴關係是維繫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支柱,同時只有在這一個夥伴關係上,歐盟與美國才能在面對詭橘多變的世局中攜手互利共存。

事實上,主管歐盟對外關係執委彭定康日前在美國攻擊伊拉克後對歐洲議會發表演講時,仍強調大西洋兩岸關係對歐盟及美國的重要。他認為:無論是歐盟或美國,只要攜手合作,都將較可能達到目的,同時,無庸置疑的,如美國與歐盟合作,全球也將有更好的經濟、安全與穩定。

彭定康並指出,歐盟不但應提醒自己在內部的合作,同時應在眾多國際事務上與美國合作。

然而,上周美國逕自展開對伊拉克的攻擊,卻打破歐盟國家領袖、尤其是一些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動武國家領袖的上述想法。他們突然發現,對現在的美國政府而言,擁有龐大軍力的美國,在重大國際事務上,根本不需歐盟的支持,就可隨意行事。

換言之,原本似乎可以在國際上與美國平起平座的歐盟,因本身軍力的不足及會員國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立場的分歧,已在國際事務上喪失對美國的約制與抗衡力量。

根據法國「世界報」的報導,歐盟所有國家的國防預算僅達美國國防預算的百分之四十,而歐盟與美國國防研發金額的差距比率更高達一比七。因此,在美國現政府的眼中,歐盟在解決國際紛爭中,可以提供的軍力及扮演的角色,根本無足輕重。

對歐盟許多國家的領袖而言,美國攻打伊拉克,已使他們警覺到,歐盟有必要強化共同的軍事力量,為此,法國總統席哈克與與德國緦理施若德已呼應比利時總理維霍夫斯塔的建議,在四月初召開會議,討論強化歐盟的國防力量,以及如何使歐盟國防工業更具競爭力的議題。這已證實,歐盟國家已體認到,要想約制美國,它的力量並不在會員國的多寡,而在它軍力的強化及統合會員國的軍力。

自然,美國毫不顧忌的攻打伊拉克,也讓歐盟體認到,會員國間的不團結與美國現行政策的有意分裂歐盟,是無法在伊拉克危機中,對美國形成壓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一些歐盟的美、歐事務專家已表示,自甘迺迪時代以來美國政府不時改變對歐洲的立場,現在已經變得很明確,那就是:早期支持歐洲走向共同市場,但不希望看到一個自主性歐洲的政策,現在已逐漸形成反對歐洲自主的政策。

這些專家認為,從伊拉克危機形成的過程到今日美國的終於決定對伊拉克用兵,華盛頓都在嘗試分裂歐盟,而其中最明顯的手段就是將英國從歐盟分割出去。

事實上,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不久前就使用了「新歐洲」與「老歐洲」的詞彙,來區分支持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歐盟或即將成為歐盟會員的歐洲國家,以及反對美國用武的歐盟國家。

而歐盟國家因美國攻打伊拉克引起相互間的分裂,至今也仍然延燒不已。根據媒體報導,在日前召開的歐盟高峰會中,反對美國動武最力的法國與支持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英國領袖仍各為其立場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法國總統席哈克表明,法國絕不接受可使用武力干預伊拉克合法化的決議案,從而賦予好戰的美國與英國戰後管理伊拉克的權力。

而英國首相布萊爾則強調,歐盟會員國應就歐盟與美國間的關係進行開放、坦誠與誠實的辯論,同時歐盟應是美國的友人與夥伴,而不是敵人。

儘管如此,席哈克與布萊爾仍希望降低相互間的歧見。席哈克在會前與布萊爾會晤時就表示,對英國並無任何形式的批評; 而布萊爾也呼籲,英、法兩國應超越相互間的歧見,並表示,包括美國在內,已達致原則性協議,俾使聯合國在處理伊拉克的危機上,能再度扮演中心角色。對於多數歐盟國家而言,要想與現在的美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上抗衡,應先拉住英國,並且不使布萊爾單獨面對美國總統布希。雖然至今做為歐盟會員國的英國顯然與美國維持極為密切的關係,但今後歐盟必須嘗試至少要將法國、英國及德國結合在一起,否則將無法形成有效並可與美國相抗衡的歐盟外交、政治與軍事同盟政策及力量。


NO:472_28
 於 2003/03/24 20:38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對於多數歐盟國家而言,要想與現在的美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上抗衡,應先拉住英國

英國作為美國在於歐洲整合過程中的扯後腿夥伴這個角色已經扮演很久

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歐洲整合的目的其中之一便是法德同盟驅逐英國這個美國代理人利用北約張牙舞爪的手段

『應先拉住英國』云云純屬記者誤會一場


NO:472_29
Monkey  於 2003/03/25 09:29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一些歐盟的美、歐事務專家已表示,自甘迺迪時代以來美國政府不時改變對歐洲的立場,
>>現在已經變得很明確,那就是:早期支持歐洲走向共同市場,但不希望看到一個自主性歐
>>洲的政策,現在已逐漸形成反對歐洲自主的政策。

這是胡扯!

美國根本沒有理由與立場去反對歐洲走向自主!

事實上,美國正逐漸減少他在歐洲的駐軍,未來或許可能完全撤出歐洲,而把軍事戰略重心轉移到中東與東亞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已經沒有美軍的駐留,其軍事上會更有自主性,問題只剩下歐洲願意或有多少能力提高這樣的自主性了?美國在波士尼亞內戰期間,和北約的會員國一同出兵塞爾維亞,就經長抱怨歐洲的軍隊沒戰力,只會礙手礙腳,到最後乾脆不甩歐洲軍隊自己行動,為此法國還和美國槓上,批評美國是單邊主義,霸道...等等.

美法的心結應該在那時就結下了,對於在冷戰期間受美國保護,過慣好日子,讓自己變成軟腳蝦的歐洲而言,想要分享權力,就必須自立自強,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不是光出一張嘴,占住了在現行國際架構下的有利位置光會批評別人如何如何.

>>這些專家認為,從伊拉克危機形成的過程到今日美國的終於決定對伊拉克用兵,華盛頓都
>>在嘗試分裂歐盟,而其中最明顯的手段就是將英國從歐盟分割出去。

這是很可笑的說法,英國在歷史的對歐陸事務上,一向都是法國強大就支持德國,德國強大就支持法國,挑撥離間,拉一個打一個,避免再發生俄羅斯與法國聯盟進行對英國的大陸封鎖政策,造成對自己的不利狀況,在歐盟成立前,英國就一直為了是否要加入歐盟而爭論不休,直到今天英國都還未使用歐元!這是海島國家對於大陸國家共同的戒心-----避免自己身旁出現一個統一強大的大陸國家影響到自己的利益與威脅到自己的安全!

>>事實上,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不久前就使用了「新歐洲」與「老歐洲」的詞彙,來區分支>>持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歐盟或即將成為歐盟會員的歐洲國家,以及反對美國用武的歐盟國
>>家。

這好像是針對德法兩國而言,美國人一向很厭惡德法傳統喜歡搞秘密外交,損人利己的行為!

也因此,用這樣的用語來揶揄德法兩國!


NO:472_30
Monkey  於 2003/03/25 09:30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搞了半天,德法還是偷偷的支持美國了!

http://www.ettoday.com/2003/03/24/91-1429946.htm
美伊/傳統基金會公布的挺美國家一覽表 2003/03/24 18:59


 台北訊

外交部長簡又新24日表示,美國民間智庫傳統基金會整理了支持美國的新名單,台灣列在新名單之中。傳統基金會的報告指出,台灣在這次美伊戰爭中對美國軍機開放領空;另外,這份名單還沒有包括默默支持美國的另外15國。


美國國務院18日曾發布30個支持國的名單(Coalition of the Willing,意願聯盟),其中並沒有台灣。傳統基金會所公布的公開支持美國的國家如下:

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安哥拉、澳大利亞、亞塞拜然、巴林、保加利亞、哥倫比亞、克羅埃西亞、捷克、丹麥、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厄立特利亞、愛沙尼亞、衣索匹亞、喬治亞、希臘、宏都拉斯、匈牙利、冰島、義大利、日本、約旦、科威特、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蒙古、荷蘭、尼加拉瓜、挪威、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拉維尼亞、索羅門群島、南韓、西班牙、台灣、土耳其、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以及烏茲別克。

有條件支持的國家包括:加拿大、法國、德國與阿曼。


NO:472_31
Monkey  於 2003/03/25 09:47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總歸一句話,我不滿中時晚報這篇的報導是在於他們幾乎是赤裸裸的要當起中國傳聲筒的角色!

這篇是我一位女同事在上星期上網看新聞時發現的,當時她一邊看一邊皺眉說:天啊,這是中共的人民日報嗎?

以一位平常對於政治沒啥興趣的女人而言,看到這樣的評論尚且都有如此的反感,可見得中時親中反美反台的立場已經明顯到什麼樣的程度?


NO:472_32
Reader  於 2003/03/25 12:16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http://dajiyuan.com/B5F/2/4/11/n182656.htm
媒體不要淪為中共的馬前卒

NO:472_33
Monkey  於 2003/03/25 16:07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我看很難啦,台灣媒體的幕後大老闆本身就是國親兩黨,這兩個黨都已經明目張膽的在聯共反台與反美了,他們會不淪為中共馬前卒?

NO:472_34
河右岸  於 2003/03/25 16:31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1.美國當然有理由與立場去反對歐洲走向自主。歐洲一旦自主,就不肯再繼續臣服於美國的指揮,美國在歐洲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會受到壓縮,美國最在意的軍事戰略結盟關係也會鬆動。對一個向來視歐洲為其傳統勢力影響範圍的帝國主義霸權,這是無法忍受的事。

2.「有條件支持的國家包括:加拿大、法國、德國與阿曼」

德法有條件支持?什麼條件?我在這兒天天盯著電視跟報紙,注意西歐的外交動作,只知道兩國還是死硬得很。

支持者的變動,國務院公佈的名單沒有,傳統基金會(為什麼是它來公布?)卻有。一是政府外交主管單位,一是保守民間智庫。相信誰呢?

3.英國人所謂的「光榮孤立」(Glory of isolation)的外交傳統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近鄉情怯」:想在歐洲當老大,也自以為是老大,但二次大戰之後國力日衰,影響力落後德法兩個一會兒是打過仗的世仇、一會兒是伙伴的鄰居越來越多,既然無處使力,於是退回島內自我標榜,對外宣稱「保持距離,以策安全」。英法海底隧道通車時,部分保守的英國人反應居然是如喪考妣,哭著說「英國淪陷了」!

說到英國人的保守與自負,我弟弟說他的同學是個典型。這位仁兄跟一般英國大學校園的「進步青年」一樣思想左傾,也很有國際觀,但對自己國家依然非常自負,遙遠的台灣在他眼裡不過是化外之地。直到我弟弟有一回帶他回台灣玩兩個禮拜,旅遊經驗令他瞠目結舌:「想不到台灣這麼進步!」「想不到台灣『也有』這麼寬的馬路、『也有』這麼漂亮的美術館!」想不到台灣「也有」……想不到……

我心裡想的是,想不到英國人「自我感覺良好」到這種程度。


NO:472_35
台灣路人  於 2003/03/26 13:13
Re: 戰後國際權力的再構造

德法反戰的民調都高達百分之八十幾。
我一個德國企業家朋友寫EMAIL來問我台灣支不支持反戰,把老美罵到狗血淋頭...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