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回 覆 返 回


版主  於 2003/01/26 22:31
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讓我們的下一代留在台灣工作 --大遊行邀請聲明報名回函(MS WORD)

  在世界整體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台灣經濟過去兩年中也發生了近30年來少見的經濟衰退,然而,部分政治人物、資本家和大眾傳播媒體,卻以所謂的自由開放為名,主張加速開放國人赴中國投資,並且塑造藉此可以解決台灣經濟問題的不切實說法,混淆國人視聽。而挾著維繫產業競爭力,落實積極開放政策之名,連數十年來政府以人民稅金大力扶植的晶圓(代工)製造業,都成為這一波大力要求政府開放的急先鋒。特別是8吋晶圓廠開放至中國投資的問題,更是目前各方矚目的焦點。

  目前電子產業在台灣整體經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晶圓製造(代工)業,無論就其產值或是在整體電子產業結構中地位而言,更是關鍵之所在,而8吋晶圓廠則是目前生產的主力。一旦開放8吋晶圓廠赴中國投資,以台積電、聯電兩大晶圓代工龍頭為首帶頭西進中國,不僅意味著台灣從傳統產業到新興電子業全面外移的現象更趨明顯,包括封裝測試到IC設計等其下游協力產業的大批出走,也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在所謂有效管理機制未能建構運作,而相關產業在台灣尚未能建立更具競爭力與利基的生產結構之前,若是輕率開放,則電子產業恐怕會有為數可觀的從業人員,繼部分傳統產業之後,成為留在台灣的失業危險群。如此,不單根留台灣更形困難,還可能產生新的失業問題。

  因此,為了產業根留台灣,避免新的失業危機,就讓我們一起要求政府:延緩開放8吋晶圓赴中國設廠吧!

遊行時間:2002年3月9日(星期六)下午1時集合,下午2時出發

集合地點:台北市中正紀念堂

遊行路線:
中正紀念堂→羅斯福路→和平西路→福州街→羅斯福路→中山南路→監察院(遊說行政院,遞交說帖)
主辦單位: 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工程師協會

協辦單位:
台灣教師聯盟、台灣筆會、台灣全民反迷信協會、建國會、台灣北社、台灣中社、台灣南社、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北市工作站、建國黨、三重社區大學、台灣國家山岳協會、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 台灣勞工陣線、全國失業勞工聯線、台灣獨立安全基督徒促進會、建國黨台北市黨部、台灣之聲Taiwanese Voice、台灣青年會、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台灣同學會在台校友會、國立交通大學台灣研究 社、新竹婦女行動聯盟、台灣公投學生工作隊.......邀請中

聯絡單位: 台灣教授協會 電話:02-2362-8797 傳真:02-2362-8798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3段4號14F-6  E-mail:[email protected]


NO:126_1
TR  於 2003/01/26 22:39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路犁兄

重點訴求可不可以順道『抗議台灣媒體偏中』現象.


NO:126_2
十六  於 2003/01/26 22:39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Lancu的文章我看了,也將其作整理後轉寄出去。

請原諒我沒看報紙及新聞的習慣,這八吋晶圓開放登陸是既定政策了嗎?


NO:126_3
柳樵  於 2003/01/26 22:40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戰鼓又再度擂起~~~ 準備出發上戰場!

NO:126_4
芋薯屬  於 2003/01/27 00:28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一次又一次,覺得悲哀又無奈∼但一定要支持!

可以失望,但千萬不能絕望!


NO:126_5
緋村劍心  於 2003/01/27 06:43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 2002年3月9日?????

遊行時間寫錯了, 應該是2003


NO:126_6
殘局  於 2003/01/27 09:14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歡迎轉貼文章
台灣智庫 八吋晶圓登陸 動搖國本 研究報告 ***歡迎轉貼***
當人們還在懷疑台灣半導體產業『群聚出走』的未來可能性時,廠商的步伐已從進行式,變成完成式。 台灣半導體產業群聚效應的西移 代表國內投資的減少與失業率的提高
誠如陳師孟秘書長所言,面對這麼重大的決定,應該讓正反雙方提出不同思考,並以透過辯論達成共識,才不會在匆促中做了後悔的決定。
=======================================================
謹將羅正方先生的文章轉貼於後, Simon兄及fuckchina兄請參考.
也請所有台灣派的弟兄們e-mail給朋友, 請大家一起來重視這個問題.

這篇是(台灣智庫)原版, 昨日中國時報15版刊的是濃縮版, 中時電子版故意消音.
-------------------------------------------

台灣是全球資訊電子產品的生產重鎮,而半導體IC是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產業關連效果大,附加價值高,屬於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產業。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台灣的生產主力,亦可說是台灣在國際間最具競爭力的策略性工業。台灣具備全世界獨有的完整垂直分工體系,以科學園區為核心之產業供應鏈,搭配產業群聚效應所產生的整體效率,已成為全世界半導體生產的典範。 台灣晶圓代工業的年產值由1996年的45.67億美元,成長到2000年的152億美元,若將上下游的晶片設計、封裝、測試一起合併計算,2000年國內整體半導體產業的總產值高達7,144億台幣(晶圓代工約佔其中60%),佔全國製造業產值的10.8%,整體電子資訊產業的32.5%,可見半導體產業對於我國總體經濟的重要性,而未來台灣經濟成長維繫的命脈,也在於此。當開放西進在即,整體半導體產業向西連鎖傾斜,到底對在台的產能、營收、與後續投資會產生多大影響,至今沒有任何數字,讓台灣的小老百姓們心中有個譜。2001年,國際市場不景氣,整體半導體產業下降約35%,仍有5243億台幣的總產值,以最保守估計,即使在最不景氣的狀況下,若出走兩成,也會造成上千億台幣的產值衝擊。以此粗估,難道國家相關部門不應在宣布開放前,徹底將衝擊程度予以量化、重新估算嗎?

台灣、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上是競爭關係,而非分工互補關係
為具體評估開放0.25微米製程以上之八吋晶圓廠西進,對我國整體經濟產生多大衝擊,我們可經由工研院經資中心的最新資料(2002/2/20)來一窺全貌。該資料假設以每年2座八吋晶圓廠(0.25微米製程以上)進度外移,分別就『不開放、2002今年開放、2003明年開放』的三種狀況進行推估。在交叉分析下,我們獲得以下幾點重要結論:

(1) 在台灣IC產業產值方面,若今(2002)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之產值減少2,179億台幣,若2003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之產值減少1,183億台幣。這說明了晶圓西進,會啟動產業群聚的連帶西移,而且產能的流失相當驚人。同時,產值流失的大小,與開放時程的快慢呈高度正相關。
(2) 而台灣因開放政策後所減少的產值,正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產值所增加的產值的主要原因。在預估2005年中國八吋晶圓廠的運行數,也將因台灣開放八吋廠赴中國而增加4到6座,其所帶動的產業群聚效應及周邊影響不可小覷。
(3) 重要的是,因台灣2002年開放八吋晶圓廠西進,中國擁有10座可運轉八吋晶圓廠的時程,將由原先的2004年縮短到2003年,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產能、經濟規模、利用率的提升有重大影響。
(4) 在半導體產業就業人數方面,若2002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減少約18,000個就業機會。

這些具體的量化評估,足證兩岸IC產業是競爭關係、替代關係,而非互補分工關係!

如果您認為推估數字難以說服,那就讓我們從歷史經驗中找教訓。台灣的資訊硬體業者已在這幾年中陸續移往中國,原因是利用對方廉價的勞動市場降低成本,這是小學生常識問題。但是您可能不知道,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統計,台灣資訊硬體產品在海外生產佔總產值的比例,由1995年的25%,到2000年的51.73 % 的過半比例,這相當於248.67億美元的產值中,在中國生產的比重已高過70%。也就是說,不僅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將生產基地西進中國,連高科技的生產中心也大幅西移中國。這其中反映的國內勞動市場快速萎縮的警訊,社會失衡的速度更大於目前我國調整的步伐。 更嚴重的是敵我消長的趨勢,由於台商資訊產業在1997年以後,對中國大陸的的積極佈局投資,造成中國的資訊硬體產值,在1999達到184億美元的全球第四,與全球第三的台灣210億美元,已相差不多!在2000年,中國資訊硬體產業更有38.4%的高成長率,其產值已達255億美元,更超越台灣的232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如今整體半導體工業倘若啟動西進效應,必然加大台灣與中國在產值上的差距,而且是台灣越來越追不上中國的腳步。如此觀之,台灣在經濟上的各項指標、全球排名,也必然會拉大與中國的差距。這樣的趨勢,除了所謂台商『全球佈局』的重要考量外,難道不應也從台灣整體全球佈局的角度思索嗎?

八吋晶圓廠仍是全球晶圓代工業的主力部隊
目前贊成開放晶圓廠論者,均持有一基本假設:那就是只要政府目前限定十二吋廠和高階半導體製程不得前進大陸,便不會對國內半導體業競爭力產生傷害。因此,開放閒置的『低階』八吋廠設備到大陸投資設廠﹐兩岸將可以形成「高階訂單留在台灣」﹐「中低階產品大陸生產」這樣的分工體系。 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常常誤導大家認為八吋晶圓代工是落伍科技,十二吋廠也很快有榮景。台灣政府目前相關部會,所提出之衝擊評估報告,多建立在一個假設前提之下:未來台灣IC產業將會持續投資9-11座12吋廠。但此一假設前提若無國家政策誘導,就必然存在嗎? 事實上,台灣現有12吋晶圓廠目前仍在試產階段,目前生產晶片成本是八吋晶圓廠的八倍,同時良率也不高。預計還要兩年時間,12吋晶圓廠才能達到生產規模。根據SEMI(2001/07),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2001/10) 資料研究,因為全球經濟嚴重衰退,12吋廠的建置計劃紛紛取消,或延後至2002年甚至2003年。而假定十二吋晶圓廠與八吋晶圓廠間具有替代性,也是騙外行人。

根據Dataquest (2000/01) ,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2000/11) 資料研究,全球8吋晶圓廠的產能佔全球各尺寸晶圓廠產能的46.6 %,為所有之冠。台灣8吋晶圓廠的總產能,佔台灣整體晶圓代工總產能的 57 %,足見8吋晶圓廠為現今(及可見未來)的晶圓代工主力部隊。相對的,中國8吋晶圓廠的總產能,僅佔台灣整體晶圓代工總產能的 7 %,93 % 集中在6吋(含)以下晶圓廠,因製程技術不完全存熟,產能利用率仍低。 台灣開放8吋晶圓廠西進,是以提供我方主力給競爭對手,幫助對方產業升級。因台灣開放8吋晶圓廠西進,中國半導體產業將縮短一年,於2004年達到擁有10座8吋晶圓廠,這是幫助競爭對手拉進時程、縮小差距的作法。選擇12吋晶圓廠尚未成熟的現在,將主力部隊8吋晶圓廠移出,實在宜再三思。

『6吋以下晶圓廠,因技術落後所以不用設限』的說法必須三思:6吋以下的晶圓代工技術的確不是先進科技,但是我國6吋以下晶圓廠的總產能,佔整體晶圓代工總產能的 25.9 % (1/4+),而且目前產能利用率全滿。現在移出6吋(含)以下晶圓廠,對整體產值仍有相當影響。

中國要的不只是台灣的晶圓廠設備
目前主張開放論者積極鼓吹:『倘若台商不登陸佈局﹐外國大廠早就在佈局﹐就算從防範「資敵」的立場來考慮﹐台商不去﹐大陸照樣可以取得類似的技術。』這項似是而非的推論,有必要從實證研究中予以深入考據。據已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自一九九○年年以來至一九九七年,全球前三十名的國際半導體公司大都已進入中國大陸設廠,但是目前全球晶圓代工主力之八吋晶圓廠的核心製程技術,中國大陸由這些公司所得到的移轉相當有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日合資的大陸華虹NEC的失敗案例,僅管華虹已取得0.2微米的製程設備,為何仍然無法與台灣競爭?關鍵就在華虹在技術能力、管理能力、與產品良率等核心製程技術仍無法成熟到與台灣相抗衡! 事實上,中國北京幾年來在國家策略性產業的佈局,從不掩飾其奪取晶圓代工製程核心技術的企圖心,中國由中央到地方,幾年來提供政策工具誘因,正是有目的、有步驟、有策略的逐步誘引台灣半導體聚落的西進,而中國要的不只是台灣的晶圓廠設備,中國絕不會只定位自己為低階消費性電器晶圓的生產基地,中國北京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其陽謀不外是自台商習得製程技術的戰略高點,並利用整體台灣半導體的群聚西進,迅速建立完整的垂直與水平分工體系,進而在2005年前完成產業升級,稱霸全球市場的國家目標。

開放晶圓西進,必然催化『群聚效應』西進
台灣晶圓代工能夠獨步全球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台灣擁有半導體相關產業的『群聚效應』。從上游的IC設計到下游的封裝測試﹐台灣半導體界歷經二十年才培養出全球難得的密集垂直分工體系﹐這是台灣半導體在全球市場能夠維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大陸半導體市場的急速成長﹐早就吸引國際外商前往中國大陸積極佈局,如摩托羅拉、NEC、英特爾、三星、飛利浦在大陸都有合資廠﹐但是迄今賺錢的實在不多。獲利無法提升的主因,就在於沒有如同台灣的群聚效應﹐而無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然而,台灣業界一直有著一個迷思:『台商的垂直分工體系﹐正是進軍大陸的最好武器,只要能夠在大陸成功複製分工群落﹐台灣可以在大陸再創造出數倍於竹科的矽島奇蹟。』但這正是我們所最擔心的問題:開放八吋晶圓廠西進投資,必然催化整體20年建立的群聚產業鍊跟進西移。

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真的。在聯電傳出蘇州設廠的傳言後﹐與聯電互動密切的矽品,已於去年底獲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准,透過增資第三地子公司控股方式,間接對大陸投資二千萬美元矽品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矽品表示其中國大陸佈局﹐主要是跟隨上游晶圓廠腳步。然而,觀察近期經濟部投審會的案子,類似的案例相當之多。 台灣的晶片設計業去年締造三十四億美元營收的亮麗紀錄,在全球排名僅次於美國,高居第二位。台灣晶片設計業的成功,在於專注於開發特定用途產品,或將所開發的技術授權其他半導體業者使用,以創造營收。由此可見,晶片設計業必然為台灣發展綠色矽島、知識經濟的重要骨幹。台灣目前約有二百家無晶圓廠晶片公司,這些高科技的公司集中台灣現有受過高度訓練的工程師,且與晶圓代工業者互為唇齒與共的緊密關係。當晶圓代工業者逐步西進,有多少晶片設計業者會尾隨跟進還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台灣將面臨成熟的尖端高科技人才之可能外流,這對台灣在研發能力上的兢爭優勢,有潛在危機。

一線封測廠年平均營業額也有新台幣上百億元,資本額規模雖不如晶圓廠龐大,但隨著技術提升﹐封測設備的資本支出也很可觀,由於產業鍊的上下屬性,封測廠也會跟著客戶走,一同隨代工廠至大陸投資。日前,國內封裝廠的主力部隊日月光表示,政府鬆綁登陸禁令後,日月光將在上海浦東張江工業園區,緊鄰中芯八吋晶圓廠設廠,而日月光也計劃投資中芯五千萬美元,以建立雙方策略聯盟合作關係。日月光也計劃在杭州下沙工業區,建立大規模的封裝測試園區,日月光轉投資的杭州日月華科技預計可在六月完成廠房興建﹐屆時日月光旗下封裝、測試、基板等事業單位都會一起前往投資。僅管政府仍未正式開放封裝測試業登陸設廠,但包括日月光、矽品、超豐、菱生等國內業者,自去年起便積極在大陸尋找合適的落腳地與合作夥伴。

當人們還在懷疑『群聚出走』的未來可能性時,廠商的步伐已從進行式,變成完成式。
群聚效應的西移 代表國內投資的減少與失業率的提高
台灣高科技產業赴中投資的數量與金額,在2000年後分別以 +72%與 +108% 大幅成長,其中電子業比重約45.1%,已為台商赴中投資五大業別之首(遠超過基本金屬製造、化學品製造、塑膠品製造、精密機械製造)。投資地區由華南已移向華中地區,2001年台商總投資額51.81%即佈屬在江蘇。 以蘇州新區為例,1998年以前,80%為投資金額三千萬美金以下的中小企業,然而2000年以後進駐的高科技廠商,不但數量成長驚人,金額大多在1500萬美金至3000萬美金。原有在新區的大型廠商,也由原有的初始3000萬美金,經過多次增資擴廠而已接近或超過一億美金。截至2000年,台資在蘇州新區總投資超過8億美金,佔整個蘇州市的五分之一。僅2000年上半,台資新增2.6億美金,就佔區內新增外資的70%,台資佔所有外資投入的高比例,也顯示台灣資金的急速湧入中國新興科技園區。

實證研究顯示,台商正積極扮演推動建設中國科技產業基盤的重要推手,並逐步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配套廠商系統,根據蘇州新區數十家台商的訪談結果,絕大多數表示,在台母公司均採減產或遇缺不補的縮編方式,緊縮在台灣的投資。光就電腦與周邊相關產業,與精密製造兩類產業,以竹科與南科的數據分析之,在兩類廠商西進佈局後,母公司之營業額快速萎縮,短期國內投資都已停滯或減緩。而今,台灣高科技產業中,真正還有顯著資金投入的,就屬半導體產業,因建新廠需要密集資金,所以目前還有維持2700多億的資金投入。然而,隨著晶圓廠開放西進,所引發的群聚效應西進,勢必加速帶動資金在台投入的萎縮,以及台資急速西進的洪潮。

『有效管理』的目標到底在哪
既然論及『積極開放』的面向,我們就不得不好好思考,到底『有效管理』的目標在哪?目標不清,則相關的管理機制、配套措施、執行策略必然形同緣木求魚。我們認為所謂的有效管理目標,應建立在以下三個基礎上:產業優勢確保原則、資金順差確保原則、以及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原則上。 產業優勢確保原則,指的是為了防範產業空洞化,台灣的產業升級與廠商的全球佈局應該同等重要。同時,如何保持台灣產業群聚效應的優勢,又能顧全業者全球佈局,在西進節流閥上的平衡調控,決定了台灣與中國間的產業競爭差距。當然,核心製程技術、設備、智慧財產權的控管也是必然的。這場世紀晶圓競賽,台灣不能失的,也是中國覬覦的,就是『核心製程技術』與『產業群聚效應』的掌握。

資金順差確保原則,指的是防止赴中投資所引發資金排擠效應。事實上,廠商舉債有限,台灣錢、外國錢都一樣,我們總希望留在台灣本地的比例,是高於流入中國大陸的比例。保持順差,將資金持續導入台灣IC產業的升級發展,也是台灣避免衝擊的關鍵課題。 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原則,對於非法偷跑業者予以有效制裁。政府不可能做到嗎?人民要這個政府幹嘛,不就是鼓勵合法、懲戒非法,如今人人振振有詞,『反正管也管不到逃跑的,乾脆大家一起去』,這種高度官民共識,令人悲哀。 『晶圓西進』不只是廠商的問題,因為半導體產業是資金與技術密集,牽連的是台灣整體產業發展的明天,我們期待有更多人來關心,誠如陳師孟秘書長所言,面對這麼重大的決定,應該讓正反雙方提出不同思考,並以透過辯論達成共識,才不會在匆促中做了後悔的決定。



NO:126_7
蘭陽醒獅團  於 2003/01/27 09:31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我要求蔡英文跟林義夫做簡報:看中國是不是處心積慮地要做掉台灣。
我要求簡又新跟林義夫做簡報:看中國是不是在外交上處處欺壓台灣。
我要求湯耀明跟林義夫做簡報:看中國是不是在軍事上恐嚇,威脅台灣。

我要求林義夫下臺,我要求投審會必須有陸委會,外交部,國防部代表進入。
我要求游錫方方土做政策說明。


NO:126_8
OBS  於 2003/01/27 14:10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這是美國廠的消息 _ 還是無法全面提昇微米的使用率﹖﹖﹖
-----------
http://www.cnyes.com/asp/dspnewsS.asp?fi=\NEWSBASE\20030125\WEB231&vi;=31827&date;=20030125&time;=12:38:39&pagetype;=usastock&cls;=usastock_totalnews
Micron 0.11微米製程12吋晶圓廠進入試產 月產能4萬片

鉅亨網編譯趙健君/綜合外電. 1月24日 01/25 12:38

記憶體大廠Micron Technology(US-MU;美光)總裁
Steve Appleton週五表示,公司在維吉尼亞州Manassas
的12吋晶圓廠已開始以0.11微米製程試產,如有需要,
隨時可安裝設備,將月產能提升至 4萬片。

他指出,如果12吋晶圓產能滿載,這座維吉尼亞廠
的產能將達到目前Micron全球產量的 45%。但他強調,
目前尚未有全面生產的計畫,未來一旦公司覺得時機成
熟,將會立刻採取行動,而且屆時12吋晶圓產能也不會
輸給其他競爭對手。

Micron在猶他州的Lehi也有晶圓設施,預定在未來
某個時點投入12吋晶圓生產。

Appleton表示,Micron目前的資本支出主要用在將
全球晶圓廠升至0.11微米製程。公司研發副總裁兼技術
長 Mark Durcan指出,到2004年第 1季0.11微米製程佔
整體產能比重將升至65-70%,第 3季則完成全面升級。

Micron在 8月止的本年度預計資本支出預算為10億
美元,其中有 70%已用在維吉尼亞廠的製程升級和12吋
生產線上。財務長 Bill Stover表示:「年度第3、4季
的資本支出將大幅減少。」

Appleton表示,先前0.13微米製程雖較為落後,延
遲了 DDR投產,但相信0.11製程將會領先大部份的DRAM
同業。他透露,Micron目前已有 75%的產能採用0.13微
米製程。


NO:126_9
aga  於 2003/01/28 02:40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蘭陽醒師團:

打蛇打七吋。重點是林信義,而不是林義夫。

但林信義又說,這次不是他。所以,應該就是阿扁總統!^^


NO:126_10
Simon  於 2003/01/28 09:22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連比較單純的 D RAM,Micron 12吋廠製程改良都還很辛苦, 比起D RAM複雜多多的 ASIC 晶圓專工, 12吋廠成為主流具備量產規模還早的很呢?

十二吋廠良率提升遇到瓶頸 一直沒辦法成為主力
阿扁1/26 說南科將有九座以上十二吋晶圓廠, 這是 張忠謀跟曹興誠在科技泡沫期間劃虎爛的, 一個說投資五千億一個說四千億, 九座以上十二吋晶圓廠是什麼時候???
如果不是扁幕僚不學無術, 誤導阿扁 就是阿扁為了放行台積電也跟著劃虎爛的.




NO:126_11
台龍  於 2003/01/28 10:15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Simon桑,


>>阿扁1/26 說南科將有九座以上十二吋晶圓廠, 這是 張忠謀跟曹興誠在科技泡沫期間劃虎爛的, 一個說投資五千億一個說四千億, 九座以上十二吋晶圓廠是什麼時候???

如我記憶沒錯的話,現在南科應有兩座十二吋晶圓廠,令外兩座正在籌建中。九座是2005底的目標,這樣看來是有按造進度在進行。難倒這也是騙人的?看來阿扁的講法比你得有根據。


NO:126_12
台龍  於 2003/01/28 11:22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這是目前台灣的十二吋晶圓廠一覽表,我看不出有虎爛的地方!

台積電:

新竹科→產能一萬四千片
南科→十二廠2002底開始生產,產能不知,
十四廠預定2003開始生產
到2005年預定在南科又6座十二寸晶圓廠

聯電:

南科→12a廠預計一萬片以上
12b廠已動工
12c,12d,12e籌畫中預計2005會有五座

力晶: 一座在 新科:2002年生產

南亞科:一座在 林口 :2002年生產
預計另一座在2006年生產


NO:126_13
土虫  於 2003/01/28 12:58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這是目前台灣的十二吋晶圓廠一覽表,我看不出有虎爛的地方!

引用台灣智庫文章
事實上,台灣現有12吋晶圓廠目前仍在試產階段,目前12吋晶圓廠生產晶片成本是八吋晶圓廠的八倍,同時12吋晶圓廠良率也不高。12吋晶圓廠預計還要四年時間,12吋晶圓廠才能達到生產規模。根據SEMI(2001/07),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2001/10) 資料研究,因為全球經濟嚴重衰退,12吋廠的建置計劃紛紛取消,或延後至2002年甚至2005年。而假定十二吋晶圓廠與八吋晶圓廠間具有替代性,也是騙外行人。


NO:126_14
台龍  於 2003/01/28 14:21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土虫兄,

>>或延後至2002年甚至2005年

八寸晶圓到中國最早也要2004年才能量產,這不正符何十二寸晶圓的發展?


NO:126_15
Papagino  於 2003/01/28 17:45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我認為遊行得去,否則阿扁不知道他真正的選民在哪裡? 他還會想著爭取根本不會投票給他的人的票(相信即使這些人所得倍增,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功勞,不會對阿扁政府有任何的appreciation,而且運用此資產,轉而打擊阿扁。這與台商拿錢給中國買飛彈打台灣是同樣的道理)。

沒有給阿扁壓力,如何讓他明確知道我們的想法?

去遊行明確表達我們的想法就是啦!

至於扯到2004年大選泛綠要不要換將? 目前大家之討論不就是說明了2004年之選舉結果? 就如同電影預知死亡紀事一般?

實際些,給阿扁壓力來做符合台灣利益的事(例如台灣正名....),即使2004年失去政權,相信泛藍也不至於明著再去本土化.....

選擇遊行表達意見,至於目前檯面上連宋馬之回頭路路線我是絕對不接受的。這我投不下去.....

除了勝負,你的投票還有理念之傳遞......


NO:126_16
丁桓蘊(張貼)  於 2003/01/28 18:14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唉呀!你們這群台灣狗們可真是[大題小作]啊!真是愚蠢的台灣狗!

NO:126_17
土虫  於 2003/01/28 18:18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八寸晶圓到中國最早也要2004年才能量產,這不正符何十二寸晶圓的發展?

根據 台灣智庫報告 分析
台灣、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上是競爭關係,而非分工互補關係
為具體評估開放0.25微米製程以上之八吋晶圓廠西進,對我國整體經濟產生多大衝擊,我們可經由工研院經資中心的最新資料(2002/2/20)來一窺全貌。該資料假設以每年2座八吋晶圓廠(0.25微米製程以上)進度外移,分別就『不開放、2002今年開放、2003明年開放』的三種狀況進行推估。在交叉分析下,我們獲得以下幾點重要結論:

(1) 在台灣IC產業產值方面,若今(2002)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之產值減少2,179億台幣,若2003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之產值減少1,183億台幣。這說明了 晶圓西進,會啟動產業群聚的連帶西移,而且產能的流失相當驚人。同時,產值流失的大小,與開放時程的快慢呈高度正相關。
(2) 而 台灣因開放政策後所減少的產值,正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產值所增加的產值的主要原因。在預估2005年中國八吋晶圓廠的運行數,也將因台灣開放八吋廠赴中國而增加4到6座,其所帶動的產業群聚效應及周邊影響不可小覷。
(3) 重要的是,因台灣2002年開放八吋晶圓廠西進,中國擁有10座可運轉八吋晶圓廠的時程,將由原先的2004年縮短到2003年,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產能、經濟規模、利用率的提升有重大影響。
(4) 在半導體產業就業人數方面,若2002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減少約18,000個就業機會。

這些具體的量化評估,足證兩岸IC產業是競爭關係、替代關係,而非互補分工關係!


NO:126_18
土虫  於 2003/01/28 18:24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價值台幣300億八吋晶圓廠等於一艘全新美製神盾戰艦(價值台幣300億)十億美金,台灣扁政府。(沒錢)買神盾艦 ,台灣扁政府卻(有錢送中國價值台幣300億賺錢八吋晶圓廠。

預估2005年在半導體產業就業人數方面減少約18,000個就業機會。
18,000個就業機會。代表背後18,000個家庭+週邊食、衣、住、行、教育、娛樂54,000個家庭 。以一個就就業機會創造週邊、食、衣、住、行、教育、娛樂、三個就業機會、四個就業機會來算。。台灣減少18,000個就業機會,週邊、食、衣、住、行、教育、娛樂共減少72,000個就業機會。18,000個就業機會+72,000個就業機會=台灣減少90,000個就業機會。

以每一個就業機會養活一個家庭四人來算,減少90,000個就業機會X4人=360,000人,
台灣將有360,000人(三十六萬人失業、三餐吃餿水剩飯)。


NO:126_19
S.I.  於 2003/01/28 22:59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台龍兄:
*********************************************
台龍  於 2003/01/28 14:21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土虫兄,
>>或延後至2002年甚至2005年

八寸晶圓到中國最早也要2004年才能量產,這不正符何十二寸晶圓的發展?
***********************************************

萬一到時候12吋晶圓沒有你想像中的效益呢 ? 為什麼我們必須冒險把穩健的8吋晶圓製造轉移到敵國, 然後把希望寄託在時程未定的12吋晶圓 ? 冒險必須要有理由, 理由在哪兒 ?


NO:126_20
henryhsu  於 2003/01/28 23:16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扁蟲的說法只是騙騙不懂ic產業的人
台積電的一個大客戶就是作顯示晶片的nvidia
前一陣子nvidia的晶片才鬧出大問題,nvidia的晶片
都交給台積電用12吋0.13製程製作,結果因為台積電
技術不成熟,良率太低,nvidia沒法出貨給客戶,差點造成
鉅額虧損,只好鋌而走險,把一堆有暇茨的晶片硬推給客戶
結果台灣一家大型影像卡oem的產品被美國廠商大量退貨
差點倒掉,另外一家顯示晶片巨頭ati因為這個教訓,最新的晶片都還只敢用
上一代0.15製程製作---

NO:126_21
henryhsu  於 2003/01/28 23:34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給大家參考,雖然是講umc的,但是很明顯可以看出技術根本還不成熟--

-----------------------------------------------------------
UMC 0.13-micron problems delay Trident production
Compiled from outside sources; Jane Wang, DigiTimes.com [Thursday 23 January 2003]


Trident Microsystems said poor yield rates on 0.13-micron processes at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UMC) have caused a delay on volume production of their new XP4 graphics chips, reported Silicon Strategies, quoting a release from the Silicon-Valley based chip maker.

Taiwan’s Economic Daily News, however, quoted Trident as saying that it would continue its long-term partnership with UMC and would not transfer orders elsewhere.

The report added that UMC would comment on its 0.13-micron production with Trident at its investors conference on January 29.

Investment analysts note that 0.13-micron technology accounts for a small share of production at UMC and would not have a big impact on the Taiwanese foundry’s financial results, said the report. UMC had predicted at its previous investors conference that 0.13-micron and smaller processes would rise to account for 10% of production in 2003, while the main profit drivers would still center on 0.18-micron and larger processes.

Although UMC is behind rival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C) in 0.13-micron production for certain products, it has been able to upgrade its 0.13-micron FPGA production for Xilinx to the 12-inch level, added the report.




NO:126_22
henryhsu  於 2003/01/28 23:49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大家請自行去看nvidia最新的晶片GeForceFX
就是交給台積電用最新的12吋.13製程製造,
結果第一批nvidia改變以前的策略掛上自己的牌子出售
主要原因就是怕台積電的良率太差,沒辦法交貨
重蹈覆轍,砸了自己的招牌

------------------------------------------------

---http://forum.1bits.com/showthread.php?s=426f064e7c699175ab5fe5bcf673d91e&threadid;=172960


NO:126_23
柳樵  於 2003/01/29 00:38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nvidia的chip代工廠不是聯電嗎??????????

NO:126_24
S.I.  於 2003/01/29 04:33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To 柳樵 :

記憶中nVidia是交由TSMC代工.


NO:126_25
henryhsu  於 2003/01/29 10:20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柳樵 :
不是.ati才是聯電代工的---

NO:126_26
台灣教授協會  於 2003/01/30 18:01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本會接到許多有關遊行的電話,本會在此鄭重聲明,本會並未發起此次八吋晶圓之遊行,敬請版主作必要的更正,以正視聽,並告知是由何處得到此訊息。

NO:126_27
版主  於 2003/01/30 21:43
Re:反8吋晶圓開放登陸--大遊行邀請聲明

台灣教授協會:

此為2002年2002年3月9日遊行活動舊訊息,一時疏忽未詳加注意日期,造成困擾深感抱歉,本人也會致電向貴會說明,已於首頁作更正註明

訊息來源如開連貼文連結
http://www.twsociety.org.tw/wafer.htm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