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回 覆 | 返 回 |
殘局 於 2003/01/23 10:49 | |
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百萬台灣人該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看行政院如何收拾爛局。百萬台灣人該上台北街頭抗議遊行,才能凸顯出台積電八吋晶圓廠危害台灣國家安全動搖台灣國本。別忘記十萬人農漁會遊行 ,阿扁急採煞車就讓行政院游錫堃政游策大轉彎。 台灣無能力製造出八吋廠任何精密機器設備,台積電以股票跟台灣股市社會大眾籌資,蓋一座八吋晶圓廠要耗資300億台幣資金,從美國 日本購買八吋廠精密機器設備來台灣,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台灣賺不到任何機器錢。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純台灣股市銀行資本淨流出,台積電設在中國八吋晶圓廠廠幫中國人生產養活中國人創造就業機會,八吋廠機器維修前讓美國 日本 廠商賺去,台積電設在中國八吋晶圓廠廠虧損要從台灣母公司盈餘掏出去。行政院游錫堃放行三百億元八吋晶圓廠到中國政策,要讓台灣老百姓失業跟銀行資金失血,台灣人你能不生氣嗎????台灣人你能對行政院游錫堃不憤怒嗎??? 行政院游錫堃搶救失業人口200億元政策,能讓台灣十萬人失業勞工一年十萬個就業機會,一個就業機會能創造週邊、食、衣、住、行、教育、娛樂、週邊三個就業機會到四個就業機會。行政院搶救失業人口200億元政策能提供台灣人十萬人就業機會創造週邊三十萬就業機會。居然、行政院游錫堃放行三百億元八吋晶圓廠到中國政策,要讓台灣人失業人口更加慘重銀行呆帳更加嚴重惡化到動搖國本台灣社會安全。 百萬台灣人該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看行政院如何收拾爛局,百萬台灣人該上台北街頭抗議遊行,才能凸顯出台積電八吋晶圓廠危害台灣國家安全動搖台灣國本。別忘記十萬人農漁會遊行 ,阿扁急採煞車就讓行政院游錫堃政游策大轉彎。 按此處直接寫信給行政院院長游錫堃 www.ey.gov.tw/web/mail.htm ========================================================================= 台灣日報(記者蕭文康、李銘堯∮台北報導)經濟部昨日召開台積電申請赴中國投資晶圓廠跨部會審查會議,各部會審查委員決議原則同意放行,但要求在二月中旬前,台積電必須補充說明有關資金籌措及運用情形資料,隨後,經濟部投審會將依照程序提報委員會確認後。 林義夫強調,台積電預計從台灣匯出的資金共有三點七一億美元,將分階段匯出,在行政院核准、取得經濟部發給的正式投資許可函之後,才能先匯出五千萬美元,至於其他預定從台灣匯出的金額,須等待申請案通過第二階段產業專家小組審查後,才能匯出。昨日赴大陸投資晶圓廠第一次跨部會審查及監督小組會議,與會人員包括中央銀行副總裁徐義雄、財政部次長陳樹、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勞委會副主委郭吉仁、經建會副主委何美玥,以及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工業局、技術處等單位人員會審;台積電副總執行長曾繁城及財務長張孝威、台積電大陸廠總經理趙應誠等人。 (相關新聞刊3版) |
Papagino 於 2003/01/23 11:48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I did and I said ************************************************** 1. 12吋晶圓需在台灣量產 若以上事項未做到而政府放行8吋晶圓登陸,本人將會參予遊行抗議。 政府需嚴守把關,而非將台灣經濟命脈輕易斷送!! |
殘局 於 2003/01/23 12:52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看一看,阿扁政府上台三年,放行台灣高科技西進中國,台灣隨著 台商西進 債留台灣創造中國人民就業機會,反觀台灣整體經濟的嚴重惡化,台灣失業率不斷上升,自殺人口不斷攀高,台灣不斷發生通貨緊縮,今日進口中國康師傅速食麵,明日統一速食麵也前進中國,大家都有便宜速食麵吃???答案 大家都吃不起速食麵,如果 統一速食麵關廠歇業大舉裁員製造社會失業問題,連生存機會也沒有還想吃康師傅速食麵?? 阿扁政府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只會讓台灣人死的更快。想像一下,三百億元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台積電在總統選舉期間,要不要來一下,政治獻金回饋政治人物,行政院八吋晶圓廠放行政策官員,注意高雄玉皇大帝(天公廟)是如何政治獻金回饋南部政壇人物??? 按此處直接寫留總統府國事論壇www.president.gov.tw/1_forum/forum-index.html
隨著整體經濟的惡化,失業率不斷上升,長期從事街頭遊民(街友 )服務的創世基金會發現,這一兩年的街友人數不斷增加,而且有愈來愈多青壯年男性因為失業,連帶全家經濟崩潰,只好全家人一起出門流浪;這種家庭型街友上至七、八十歲的高堂,下至大腹便便的媽媽和腹中的胎兒,都跟著在街頭餐風露宿。根據創世的統計,在民國 90 年以前,向該會位於台北市的街友平安站登記有案的街友只有七、八百人,而且多屬年老無依、長年在華萬地區流浪的人口;但這兩年,街友登記數快速增加,光是台北市的登記街數已有 1500 人;創世去年更擴展到板橋和桃園設立平安站,兩地在短短數月間,也各有兩百多名街友登記,固定領取創世發放的午、晚餐和日用品,而這些新增的街友人口年齡層明顯下降到30至50歲的青壯年。 創世基金會副秘書長郭慧明說,更讓人不忍的是,創世在今年入冬以來展開的密集拜訪中,發現愈來愈多的家庭型遊民,這些家庭都是因為年輕的父親長期失業,只好拖著一家大小,有一餐沒一餐的流浪。 例如,在板橋某處街友聚集的公園裡,郭慧明就多次親眼看見一位年邁的阿婆帶著兩、三歲的小孫子天天向創世領飯,阿婆30多歲的兒子,因為一家之主的自尊,只敢躲在一旁,不好意思上前;經過社工人員一再關懷之後,這個年輕的爸爸、兒子,才哽咽著說,他失業已經一年多,高工畢業的他根本找不到工作,他應徵過清潔隊、校工、司機,但都有一、兩千名的競爭者。最後他真的再也擠不出一塊錢來養家,太太離家出走了,租來的房子也只好歸還,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帶著兩歲多的兒子和 60 多歲的老母親出來流浪。 【記者吳佩玲/桃園報導】 創世基金會桃園分會上午在桃園市文昌公園的「為街友送餐活動」,小茹帶著孩子,也夾在固定出現的4、 50名街友中。23歲的小茹最近才生完第五胎,除了第一胎給娘家媽媽養、第二胎送人領養外,其他三個孩子都隨著她在街頭流浪。小茹的丈夫原是為台電公司架電桿的工人,三年前包商倒了,丈夫轉而賣水果,但生意不佳,繼而失業迄今,這對夫妻就這麼帶著三名小孩在桃園市大廟、文昌公園餐風宿露。不過今天老公到別處遊盪,老四、老么託朋友照顧,只有老三跟著她。創世基金會桃園分會在文昌公園為街友送午晚餐,小茹聽到朋友通報有便當吃,天天帶著孩子前往。不過,她個性強,除了創世熟悉的義工外,她對陌生人都有強烈的排斥感,看到媒體拍照,她忙著別過頭,遮住孩孩子的臉。 小茹帶著老三在冷洌寒風中苦苦等便當,小孩有些發燒,不斷哭鬧,小茹不耐煩,順手就給孩子一巴掌,其他街友忙著上前勸阻,要她帶孩子就看醫生,她拒絕了。她說,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是在街頭長大,不管多冷的天氣,她們全家都是在公園、街頭打地鋪,早就習慣了 |
誠可 於 2003/01/23 13:36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支持此行動 ! 台積電當然説現在不裁員.那試問撤廠後那多出來的 那些人要如何安排?如果有妥善規劃及以台灣廠當抵押 保證錢賺回台灣.放他一馬何妨. 唉!生意人無國家和演藝人員一樣. 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港台聯歡晚會拒絕周杰倫參加,他還不爽 哩!再看看王永慶居然公然呼籲政府一國兩制的那副嘴臉. 我敢100%確信張昭雄是他推出來的.且押了不少資金. 沒有王永慶同意張昭雄絕對不敢嘿嘿嘿的. |
dafemren 於 2003/01/24 01:48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香港信報今天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德國大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決定向中國大陸轉移晶片製造技術,明顯是因為受到南韓三星電子及台灣半導體廠商日益增加的威脅。 該篇分析全球晶片市場的文章指出,去年底世界電子報報導,英飛凌與大陸中芯國際半導體製造公司(SMIC)簽訂一份技術協議,規定英飛凌把本身開發的半導體門電路(Gates)距離零點一四微米生產技術轉移給這家大陸公司,往後將進一步轉移先進的零點一一微米技術,並保證培訓大陸人員。 文章表示,這種做法違背了歐美廠家二十年來一向不把高科技轉移給亞洲人的慣例。所以,英飛凌的決定立即引來歐美同行的批評,指它忘記了本身的位置,把這種技術告訴了中國人;這些批評者包括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的專家PhilippeDauvin。 據分析,英飛凌所以不惜一切向大陸公司轉移晶片製造技術,「明顯受到三星和台灣半導體廠家日益龐大的威脅;為保持本身在全球記憶體前三大位置,它迫於無奈,不顧歐美同行的指責,實行在中國下大注」。 |
XD XD 於 2003/01/24 01:58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被標題坑人法騙進來了..... :Q |
柳樵 於 2003/01/24 03:12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威盛更誇張~~ 威盛電子報裡的我國,指的是中國,而不是台灣! 台積電既然有官股資本在內,那代表的意義就是行政院正式允許政府資金進入中國,針對此點~~納稅的民眾就有理由上街頭表示自己的意見,不能以單純的商業行為來解析這項投資審核案! |
XD XD 於 2003/01/24 04:5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http://www.viatech.com.tw/big5/newspaper/NewsletterView.jsp 威盛電子報之新聞剪輯內容,不代表公司立場,禁止以任何形式轉寄或散佈,以下內容由威盛電子大中國區(行銷)部門編制。 另我我覺的台積電既然有官股資本在內,應該改成政府既是台積電的大股東之一比較合理。 |
台龍 於 2003/01/24 07:42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所以台積電就應該留在台灣,然後呢?等死? 從什麼時後開始,政府和一般民眾竟然比企業經營者更知道怎樣來經營一個企業? 不用那麼多自己都不相信的藉口啦!明白地跟台積電講,我們就是要你留在台灣等死,plain and simple! |
誠可 於 2003/01/24 08:47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台積電留在台灣絕對不會死的那麼快.台積電去中國 肯定台灣的員工會很快遭裁員. 八寸晶圓台積電接單狀況還不是很好.到大陸設廠 更壓縮台灣的生產空間.台積電能保證十年內不裁員 員工嗎? 多多看自由時報你會了解更多. 各位是要同情王永慶,張忠模,還是要為廣大的失業勞工 設想? |
台龍 於 2003/01/24 09:4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誠可兄, >>台積電留在台灣絕對不會死的那麼快. 這只是推論,你不知,我不知。 >>台積電能保證十年內不裁員工嗎? 有那家公司敢這樣保證? >>各位是要同情王永慶,張忠模,還是要為廣大的失業勞工設想? 所以為了廣大的失業勞工,就讓企業倒了?然後呢,勞工還不是失業?讓企業賺錢,正是減少企業裁員的不二法門。 |
ACE 於 2003/01/24 10:32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Silicon Dawn: Chin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November 30 2002 (FriedlNet.com) - In one of China’s most lopsided but dynamic industries, the future is now. Due to become the next global dominator in producing masses of cheap talking greeting cards, DVD players, electric appliances, and small electro gizmos, Chinese producers only supply a wimpy 20% of the total semiconductor chips needed to quench domestic gadget producer thirst and manufacture these products. The Market In 2001, 6.36 billion integrated circuit (IC) chips valued at 18.8 billion Yuan ($2.27 billion) – corresponding to 2% of the world’s IC sales - were churned out by Chinese producers, only one fifth of the amount needed to fill domestic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research firm Gartner, domestic semiconductor demand will even top the $10 billion mark this year with domestic products only filling 5% of demand, leaving one huge gaping hole. The hole will be filled, of course, by imports. Having realized that the imbalance has been tilted way too far in the wrong direc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geared its 10th Five-Year Plan (2001-05) to cater to the ne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Last year it issued Document No. 18, giving firms in the domain of semiconductors and software tax breaks and cheap land to strengthen their yet fledgling industries. With semiconductor tariffs on most products falling from 6-9% to zilch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policy injections will be needed to build a domestic stronghold in defiance of established global players. Given the fact that the $153.3 billion global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s in its worst-even slump, though, the Chinese market will have some breathing room before the next bull market pumps funds and zaps competitive impulses into the mainland. In 2001, global chip demand dropped 28%; at the same time China has been blazing into uncharted territory, with demand up 18.3% to $13.2 billion, dwarfing the $4.4 billion in domestic demand 5 years ago. From January through May of this year, global chip demand subsided a further 18%, whereas Chinese demand is merrily trucking along and expected to continue its 25% growth in the next 4 years, according to both Merrill Lynch and the 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fice in Beijing – boosting the mainland market to $43 billion.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CCID Consulting Corp., a subsidiary of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China produced chips worth 6.1 billion Yuan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With the growth trend, the $2.9 billion in revenues expected this year is to jump to $9.1 billion by 2006. As for investments, an estimated $3.6 billion will have been pumped into the Chines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by the end of the year, skyrocketing to an annual $12 billion by 2005. 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sector has already overtaken Taiwan’s as the 3rd largest on the planet, only follow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within the next decade, China may even catch up with and surpass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n the chip market. Global IC and semiconductor market share is expected to rise from the wimpy 3% in 1998 to 9% in 2003, expects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 Given the incessant influx of funds, increased technological transfer and low wages, China will surely be successful in gearing local industries to mass produce basic IC cards, chips in home appliances and other basic devices – a shift towards a more technology-bas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the global stage. Gone are the days where only the labor-intensive shoes, apparel and textiles industries churned out products en masse sporting the “Made in China” tag. Hi-tech is here to stay, and China may lead the world by exporting $100 billion worth of such gadgets by 2005. But state-of-the-art technology fundamental to production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products will still remain out of reach for Chinese producers. Despite accession to the WTO,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still make it illegal for foreign companies to sell China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around out of concern that equipment might be us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As a result, the homeland market is lagging a couple of generations behi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For example, at the time China wasn’t able to import equipment enabling circuit production with a linewidth narrower than 0.18 micron, Taiwan already made 0.13 micron circuits (the diameter of a human hair is about 100 microns). The narrower the circuit lines etched, the more circuitry fits on the chip and the larger the information capacity. To date, most foundries in China have only 0.25 micron capabilities, and foreign firms are expected to outsource their lower-tech products to the mainland while themselves concentrating on state-of-the-art products incorporating 0.09 or 0.13 micron lines. Although it may sound as if the mainland has been put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the reality of the market is quite different,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In China, the largest part of demand is for such “lagging technology” chips that are built into such everyday consumer appliances such as calculators and air conditioners. The Players Spurred by government tax breaks and other indirect subsidies, the next couple of years will see many new front-end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facilities (fabs) sprouting up in the Middle Kingdom. Ten 200mm (8-inch) chip IC production lines and six 150mm (6-inch) lines are currently being built, with 7 of the 200mm fabs currently underway. 2 of the 200mm plants are being built by the privately held and Shanghai-bas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 (SMIC) and due to commence operations by next year. This year, the firm opened one $1.5 billion fab, with Toshiba and Singapore’s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s equity partners. At the moment, SMIC seems to be the company in China that is taking up the technological pursuit to sophistication, being one of the few firms to produce fully qualified 0.18 micron technology. In an ambitious effort not to lag far behind the global technological forefront, the company is also planning on launching China’s very first 300mm pilot line by next year, even capable of producing 0.13 devices. It is still unclear if or when the pilot line will take up production. The company is also sinking $1.25 billion into the biggest foundry project Beijing has even seen, with 8-inch and 0.18 micron technology. A further fab is being built by the Shanghai-based and privately funded Gra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 (GSMC) , an enterprise backed by Taiwanese tycoon Winston Wong. The $1.6 billion plant is to produce a monthly 50,000 200mm wafers with 0.18 technology, operations beginning by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fab is located in China’s very own “Silicon Valley”, the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in Shanghai’s Pudong district. More than 80 IC manufacturers have settled here, and to date $10 billion have been invested in the city’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he area builds the center stage for the Yangtze Delta, which is the mainland’s center for chip production, supplying more than one third of total units. Shanghai-based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 (ASMC) is likewise building a wafer facility, with $750 million in funds backing the project. Global players Philips and Nortel have stakes in the project. ASMC currently operates one 1.5 micron 5-inch fab with a production rate of 25,000 wafers per month and one 0.6 micron 6-inch fab churning out 15,000 wafers each month. The first ever 200mm fab to open in China was that of the Sino-Japanese joint venture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 (HHNEC). The company is currently courting Silicon Storage Tech Inc. to use the latter’s embedded flash memory technique to manufacture ICs for smartcards. Smartcards are used elsewhere on the globe to store cumulative medical records and other personal information for citizen identification. Production is to begin 2003. Currently HHNEC operates the only 8-inch wafer foundry in the country qualified to make national ID card ICs. In a league of its own is the Wuxi-based Centr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 (CSMC) , which has dug its own little niche in the market by bucking the trend and churning out lower-end chips, which are in high demand by makers of such basic devices as clocks, calculators and air conditioners. Whereas others are advancing to 8-inch technology, CSMC is sticking to its 6-inch strategy. CSMC wants to expand its current 6-inch 0.5 micron fab production capacity from a monthly 20,000 wafers now to 35,000 by next year and build a further 6-inch fab capable of making “trailing-edge” 0.35 micron chips for consumer products with mixed-signal technology. In the sector for higher-frequency applications, Advanced Chinese Epitaxy is bent on becoming China’s 1st GaAs (gallium arsenide) wafer manufacturer. GaAs is a semiconductor material with a higher electron mobility than silicon, used for mak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high-frequency ICs and subsequently higher-speed devices. Backed by 3 domestic firms and $90 million, a 4-inch production line with a capacity of 2,500 wafers per month is scheduled to be completed by next year. Motorola will also commence operations at its fab in Tianjin, which is expected begin production next year, producing wireless telecom chips. With all this hustling and bustling, Taiwan is beginning to feel to tug towards mainland China. The island has traditionally been one of the major global forts for semiconductor production, and the island’s leaders have been reluctant to let the prized industry drift off to the mainland. However, given China’s better conditions for cheaper a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lower-end products, it is imperative that Taiwan loosen the regulatory grip on its companies’ investment possibilities to ensure that the island remains efficient and competitive in the long run.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one of Taiwan’s two mammoth foundry giants and the world’s largest foundry producer of made-to-order computers - has already announced plans to invest $1 billion in China in the next four years, awaiting approval by the Taiwanese authorities to invest in a 200mm fab to be built in Shanghai in 2003. If approved, it will give the island a chance to invest in a profitable environment and help overcome the Taiwanese slump. TSMC recently announced 3rd quarter profits of $90.6 million, a 66% fall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quarter. The company operations are running at well below full capacity, falling to 79% from 85% in the second quarter, and expected to fall to as low as 55% by year’s end when the market bottoms out. Aside from investing in China, the company’s only beacon of hope at the time being are the growing sales of the more expensive but advanced 0.13 micron chips. Whatever the future has in store for China, it will be big. The only worry is that it might be too big – many a fab built in Malaysia and South Korea in the 1990s today just sits there deserted and idle, remnants of a past building frenzy that resulted in overkill. But, for the time being, it seems as if China just can’t get enough. |
XD XD 於 2003/01/24 15:1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說台積電去大陸將會造成本國人材失業是無跡之談;台積電仍在台灣設新廠中,且每年半導體人才仍缺乏中,台灣的人材數跟本不需求,所以只能讓這些人材去做產量最高的12吋晶圓才是。 請問誠可,12吋廠跟8吋廠有何差異?為何八吋場現今的產能利用率比不上12吋廠? |
Matrix 於 2003/01/24 15:30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寄了,希望產生一點效果。 |
TR 於 2003/01/24 15:32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台積電從去年4000名員工至今年已經增加至12000名員工. |
殘局 於 2003/01/24 18:43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請問,12吋廠跟8吋廠有何差異? 答 台積電要移轉免費送給中國,價格300億台幣割出IC良率 90%~~98%八吋晶圓廠, |
XD XD 於 2003/01/24 22:31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是約2.25倍,此外算進損壞率,每顆12吋晶圓廠生產出來的IC,成本仍較8吋廠生產出來的低。 |
...... 於 2003/01/24 23:23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每顆12吋晶圓廠生產出來的IC,成本仍較8吋廠生產出來的低。 你在開玩笑嗎????? 比八吋晶圓貴三倍,十二吋晶圓切割出IC 良率50%,, 一半不良率50%是損害壞品IC誰要買????你要買嗎???? |
............... 於 2003/01/24 23:30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工商時報:對於戒急用忍遲遲未對晶圓、石化上游做出鬆綁,並且兩岸通航談判也遲未進行,產業界質疑台灣經濟前景的聲浪四起, 1. 答:一座擁有八百人八吋晶圓廠,能創造【3,200個就業機會】養活12,800個台灣人。 從台灣股市吸金興建,一座八吋晶圓廠耗資龐大350億台幣,提供800個就業機會,創造周邊、食、衣、住、行、育樂、教育、三個就業機會到四個就業機會。等於創造周邊共【3,200個就業機會】。 以一個就業機會養活一個家庭四口人來算,一座耗資龐大台幣350億八吋晶圓廠能養活【12,800個台灣人】。 任意外移,耗資龐大一座八吋晶圓廠等於有12,800個台灣人,在生活難以為繼更面臨【失業】自殺危機。相信這12,800個台灣人更不會在,下次總統大選,投票給陳水扁總統。台灣也免費奉送給中共兩座耗資龐大造價700億台幣八吋晶圓廠。 展望未來,當中國以削減關稅、降低門檻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 ,據估計,20個中國老工業基地將至少有【8000萬的中國失業人口】,如果加上年均淨增【一千三百萬的新增中國勞工勞動力】,中國能否挺的下去,不被【人口大山壓死】,不僅挑戰著中國領導人的智慧,也考驗著小老百姓的承受力。首先從8000萬的中國失業人口養一家庭人口來算,更有3,2000萬(3億2千萬)人口沒飯吃,台灣想免費奉送兩座八吋晶圓廠幫惡霸野蠻中國政府創造6200就業機會,讓台灣多出25,600個沒錢吃飯人口。 2.但據了解,包括陸委會等國安部門對八吋晶圓廠登陸仍然傾向反對,反對的主要理由 答:是台灣的十二吋晶圓技術尚未成熟,如果貿然開放,已經在台灣生根的半導體製程分工模式、相關廠商聚集的台灣【群落效應】和【關鍵技術】都將因此流失;換言之,一旦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代表的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垂直分工西進大陸的一大步。連台灣下由.封裝.測試.等行業也會【連根拔起】西進大陸 。 此外,在資金層面上,據指出,一座八吋的晶圓廠約需十億美元(台幣350億),如果沒有適當管制八吋的晶圓廠西進中國,加上中國台商一旦賺錢,必然會要求民進黨政府放行台灣股市銀行資金,加碼投資耗資龐大中國12吋晶圓廠的心態。據指出一座十二吋的晶圓廠約需三十億美元(台幣1050億)。未來會造成的台灣股市銀行資金非常嚴重資金排擠效應將十分可觀。可用【亡國滅族】來形容。 想像一下,台灣股市銀行被抽走台幣750億資金。中國有這麼重要,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大可可以拿出個人私房錢積蓄,大膽投資中國八吋晶圓廠,而不是拿台灣股市銀行貸款,台灣話 拿別人拳頭打石獅 荒謬愚蠢把戲。 據指出,台灣中央銀行也對八吋晶圓廠登陸中國有這方面也有很嚴重資金排擠疑慮。 |
............... 於 2003/01/24 23:3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轉貼文章 資料出處不祥 八吋晶圓廠赴中國投資應暫緩開放 蕭秋德╱台灣教授協會會員 台灣是全球資訊電子產品的生產重鎮,而 IC是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產業關連效果大,附加價值高,屬於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型產業,是台灣目前的生產主力,亦可說是台灣在國際間最具競爭力的策略性工業。台灣IC工業完整的垂直分工體系,以及以科學園區為核心之產業供應鏈和產業群聚效應所產生的整體效率,已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典範,這也是今天台灣IC工業能夠保有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台灣IC工業總產值在全世界居第四名,僅次於美、日、韓。IC設計業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名,晶圓代工產值及技術則居全世界領先地位,IC封裝也居全球第 一。 整體而言,我國IC工業在全球的影響力遠超過韓國,獲利能力亦優於日本。 近年來,中國快速吸收台灣資訊電子業者 的資金,已成為全球資訊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中國的IC市場以及IC工業,由於台商的貢獻,正在成長中。根據Gartner公司的分析,二○○一年全世界半導體市場總值一千八百六十一億美元,中國市場一百二十億美元,佔全世界百分之六點四五,遠小於美國和日本,也比台灣市場還小。 Gartner公司預測二○○五年全世界市場為三千三百零七億美元,而中國市場為二百八十億美元,佔全世界百分之八點四七。我們估計台灣屆時應已被中國超過,但差異不會太大。目前中國的IC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依賴進口,中國加入WTO之後 ,開放市場更是時勢所趨,中國的IC工業估計比台灣落後十年以上,中國不會為了要保護前往中國投資的IC工業而以關稅障礙造成不公平的競爭,傷害其成品工業。況且IC的終端客戶並不是一般消費大眾,且具有輕、薄、短、小之特性,空運非常方便,因此未必要在接近市場當地製造,才能取得中國市場。赴中國投資晶圓廠就能受其保護,以取得中國市場,只是中國吸引外資的策略說帖。 經濟是台灣的命脈,政治的籌碼,台灣下一 波高科技產業升級所帶動的經濟效益尚未顯現,IC產業顯然仍是台灣未來五年至十年的重要經濟基礎。八吋晶圓廠是台灣目前的主力,十二吋晶圓製程技術仍未大量驗證是否具有經濟效益。目前中國最想要的是八吋晶圓廠,並非十二吋晶圓廠。二○○○年中國國務院第十八號文件顯示,IC產業為其發展重心,而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更是全力爭取IC產業進駐。如果現在台灣開放最具競爭力的八吋晶圓廠赴中國,無疑是幫中國建立目前最缺乏的IC工業生產體系,也就是幫中國建立完整的垂直分工體系以及產業群聚效應,包 括人才的培養及經驗傳承的累積,甚至將資本市場活化起來,以挑戰台灣目前IC產製中心的地位。 中國的八吋晶圓廠建立起來之後,由於供應鏈之關係,台灣的IC封裝、測試,甚至IC設計就可能更快速移往中國。台灣留下的可能就是一個殘缺的、自認為技術領先的、專門幫歐美大公司代工的十二吋晶圓廠產業,這絕不是我們所樂見的IC工業。 企業全球化經營絕不等於企業中國化,IC工業如果刻意專注於中國市場,其實就是在限制自己全球布局的空間。正如自由時報二月三日社論所言,現在台灣的中國熱,是建立在「中國將是世界經濟火車頭」與「台灣將會被中國打垮」的兩項迷思之上。台灣目前是全世界晶圓代工產業最強的國家,晶圓代工是需要很複雜的製程和管理技術的,第二名的新加坡還落後一大截。 台灣非常有機會持續保有IC生產競爭優勢,供應此一重要零件給予全球資訊電子公司,基於國家整體利益考量,八吋晶圓廠赴中國投資,此刻並無迫切性,應審慎評估、有效管理、暫緩開放。所謂「去得早不如去得巧」,先卡位未必先贏。台灣晶圓代工廠可以先設行銷據點,對中國的IC設計公司提供代工服務,並藉以瞭解市場,才是根留台灣的作法 |
XD XD 於 2003/01/25 00:39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To ......: 請問你知道什麼叫固定成本、什麼叫變動成本嗎?生產成本那是像你那樣算的。 再請問你一個問題,台灣目前半導體人材是缺乏,還是過剩? |
恆愛台 於 2003/01/25 01:19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被標題坑人法騙進來了..... :Q→→→【ME TOO】~~~ 【最近流行造反嗎???】→→→【百萬台灣人???】→→→【反攻大陸了嗎???】 |
ACE 於 2003/01/25 03:09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chyanisu | |
十二吋晶圓廠 八吋晶圓廠 ------------------------------------------------------------------------------------------------------ 固定成本 1000億台幣 300億台幣 變動成本 IC顆粒(ratio) 2.5x 1 不良率 50% 05% 良粒(ratio) 1.25x .95 ------------------------------------------------------------------------------------------------------ |
XD XD 於 2003/01/25 03:30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樓上的,你在算什麼大概只有你自己看的懂吧。 |
阿加 於 2003/01/25 05:11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信已發! |
蘭陽醒獅團 於 2003/01/25 19:06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誰是我們的敵人? 我看連審查投資案的陳水扁政府都不知道。 非常嚴重。 |
台龍 於 2003/01/25 22:59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蘭陽醒獅團, 我們台灣人是我們台灣本土政權自己的敵人啦!我們自己不團結,心不在台灣,一切都免談!!! |
版主(併欄) 於 2003/01/26 00:42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林沖 於 2003/01/25 22:58 馬英九還比陳水扁頭腦清楚. 馬英九還比陳水扁頭腦清楚.陳總統可別被統派媒體牽著走 【多維新聞社25日電】針對政府擬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台北市長馬英九24日明確表達不宜的看法。剛參加夏威夷中美研討會返國的馬英九指出,美國的專家認為,大陸在最近十年電子及資訊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台灣提供技術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政府有必要擬定一套更細緻針對高科技出口管制的措施。 (chinesenewsnet.com) 自由時報25日引述馬英九表示,政府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確有必要,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先進國家,都有類似作法,特別是大陸最近幾年資訊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非常快,不能不有所警覺。 (chinesenewsnet.com) 馬英九指出,二年前大陸電子科技產業的發展,和世界先進國家的技術水準,相差十年;二年後,兩者的差距已經縮小到二年。根據美國專家的觀察,大陸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在技術來源上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台灣,這當中台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chinesenewsnet.com) 馬英九表示,雖然兩岸正推動三通談判,但我們不能因此失去警覺,他認為,如果要維持兩岸的長久合作關係,在相關產業垂直的分工可行,但像高科技和關鍵零組件的發展,如果超出應有進度,對兩岸的關係將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chinesenewsnet.com)
林沖 於 2003/01/25 23:01 台灣晶圓廠登陸將引發產業出走潮
況且半導體產業有群聚現象,開放台積電八吋廠登陸,走的絕對不只一座八吋晶圓廠,周邊的設計、封裝及測試都會跟著跑過去。他指出,廠商提出接近市場、因應國外廠商競爭等論述或數字,主管機關是否有詳加了解?積極開放後,能否有效管理?這些都是問題,主管機關既然作出開放的決定,就得負起政治責任。 (chinesenewsnet.com) 黃昭淵表示,一座八吋晶圓廠賣到中國只值一百億元,但台灣發展半導體產業二十年所花的研發成本、稅收的減免、經驗過程等成本,怎麼計算價值成本?假如設計、封裝及測試等產業都跟著過去,台灣所失去的將無法估計。 (chinesenewsnet.com) 他強調,現在八吋晶圓廠登陸,時機對嗎?以台灣廠商擁有的優勢,現在還不是登陸的時機,廠商提出的接近市場論及因應國外廠商競爭,並不成理由,台灣擁有晶圓代工的寡占優勢,即使不登陸,國外廠商還是得向台灣下單。 (chinesenewsnet.com)
台龍 於 2003/01/25 23:07 馬英九跟本不用替他現在所說的話負責任。他知道,2004年他當選總統時,八寸晶圓早就過時了。 所有當過政府高官的人,如果真得相信中國還是敵人的話,根本不應該到中國做生意!否則怎麼讓老百姓心服。民進黨高官可沒人到中國開業吧?國民黨和親民黨倒是一大堆,那個黨有台灣意識,還用問嗎?
XD XD 於 2003/01/25 23:15 陳履安不是預計募資50億,但實既上只募到了數百萬而已嗎? |
台龍 於 2003/01/26 01:06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XD XD, 看看下列url,都有提到五十億: http://www.cts.com.tw/news/headlines/news20020409A14.htm 下面這個還說是百億呢! http://ctnews.yam.com/realtime/200204/09/128750.html 這個說他用五百萬港幣買房子在澳門: http://www.cdn.com.tw/daily/1998/02/28/text/870228g2.htm |
路人T 於 2003/01/26 01:3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靠市政記者發這則新聞,倒是有點詭異 看出自由與馬的一點關係 轉貼 馬英九表示,政府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確有必要,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先進國家,都有類似作法,特別是大陸最近幾年資訊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非常快,不能不有所警覺。 馬英九指出,二年前大陸電子科技產業的發展,和世界先進國家的技術水準,相差十年;二年後,兩者的差距已經縮小到二年。根據美國專家的觀察,大陸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在技術來源上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台灣,這當中台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馬英九表示,雖然兩岸正推動三通談判,但我們不能因此失去警覺,他認為,如果要維持兩岸的長久合作關係,在相關產業垂直的分工可行,但像高科技和關鍵零組件的發展,如果超出應有進度,對兩岸的關係將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
SIE 於 2003/01/26 03:40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寫信去總統府信箱罵了。 因為看到昨天的自由時報實在很不爽;好像沒有人認為是他的責任,也沒有人知道是誰的責任。沒有人推動自動過關?況丟鬼啊! |
TR 於 2003/01/26 04:59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有點詭異,關於馬英九對8吋晶圓新聞報導,為何自由時報與其他報有不同的敘述??? ★林百里贊助馬英九基金會??? ◎馬英九:高科技產業登陸 應嚴格管制__自由時報 2003/01/25 ◎台積電登陸/馬英九:八吋晶圓不算高科技 不用管制__東森 2003/01/25 ◎林百里將接掌馬英九的基金會__商業周刊 Vol. 791 Mon, 20 Jan, 2003 文●江慧真 上屆馬英九參選台北市長,得到七十六萬八千多票,得到政府的選舉補助經費共兩千兩百多萬元。馬英九因此成立了兩個基金會,一千萬元撥給了較廣為人知的「新台灣人基金會」;剩下的一千多萬元則設立了一般人較為陌生的「敦安基金會」,以服務青少年、培養未來領袖以及推動藝文發展為主旨。 張忠謀是首任董事長 嚴長壽、魏永篤任董事 翻開敦安基金會的董事名單,產、學、藝文界人士各占了相當的比例。其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是基金會的第一任董事長,企業界人士還包括了台灣觀光協會會長嚴長壽、南僑副董事長陳飛鵬、資生堂董事長李國祥、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魏永篤,以及前台積電資深副總陳國慈。此外,一向鮮少曝光媒體的馬英九夫人周美菁,也是董事之一。 年底選戰在即,基金會董事長三年一任的任期也即將屆滿,張忠謀向馬英九表示要「建立任期制」,不願再續任董事長。於是,馬英九先徵詢董事之一的嚴長壽,希望嚴長壽接棒,但嚴長壽婉拒;接著,馬英九又打給了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林百里熱心允諾下,成了敦安基金會下一屆的內定董事長。 不過,由於林百里之前並不具董事身分,因此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在凱悅飯店的董事會改選,基金會特別以書面推薦方式,遞補了三位董事,除了林百里外,也包含了開平高職校長夏惠汶,及遞補孫翠鳳的明華園團長陳勝福。 林百里年底接棒 小馬哥與科技界關係匪淺 已經是當然董事長的林百里謙虛的說,他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學習,還是先請張忠謀先延任一陣子,等他對基金會業務熟悉後,十二月下旬再正式接任新董事長。 大選前夕,馬英九透過敦安基金會,有了和林百里連結的管道,讓馬英九陣營,在失去張忠謀的「互動關係」後,再度和高科技龍頭接軌。 |
台龍 於 2003/01/26 05:08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TR兄, >>★有點詭異,關於馬英九對8吋晶圓新聞報導,為何自由時報與其他報有不同的敘述??? 嗯,真的很怪,不是嗎?好像有人在完把戲讓民進黨理外不是人! |
愛台商人 於 2003/01/26 08:43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就算企業不不能發展又怎樣?為了愛台灣,就算全台企業都要死光了,也要留下!不然就是投共賣台! |
路人T 於 2003/01/26 11:49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為何自由時報與其他報有不同的敘述??? 我猜應是編輯台授意的,王寓中是自由的市政記者, 何時跨行跑來寫三版的新聞,而且還掐頭去尾,把但書給省了。 雖說不知是不是見同業外快眼紅,市政版的記者多是馬迷 字裡行間孺慕之情溢於言表 不過比起其他桶報還是好太多了 |
台灣人民 於 2003/01/26 13:26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阿扁政府又搞一次烏龍的八吋晶圓政策 這些晶圓廠在台灣享受了二十年免稅優惠及培植 現在扁政府卻同意台積電將八吋廠移到中國大陸 一方面說要救台灣經濟, 一方面卻放行八吋晶圓廠 好像一個快不行的人, 還跟他放血一般, 不死也難, 中國大陸若真的那麼好, 世界真正一流的美日晶圓廠 為什麼不到中國大陸去設廠?
據我所知, 現在的大陸中芯每年虧損百億以上 其他的大陸半導體廠狀況也極差 台積電到大陸只是去送死
|
janeline 於 2003/01/26 13:33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25日自由時報寫馬英九表示,政府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確有必要,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先進國家,都有類似作法,特別是大陸最近幾年資訊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非常快,不能不有所警覺,在抬高這假面具說他也反八吋晶圓登入, 結果今天就自打嘴巴(26)刊一小篇寫馬英九:八吋晶圓不是高科技, 白癡記者 |
台龍 於 2003/01/26 15:38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我想馬英九見那麼多人反對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昨天就參一喀,說西移不好。回家後才想起來自己後台支持者是贊成西移的,所以趕快改口。 |
反支那媒體 於 2003/01/26 17:26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台積電既然有官股資本在內,那代表的意義就是行政院正式允許政府資 >金進入中國,針對此點~~納稅的民眾就有理由上街頭表示自己的意見,不 >能以單純的商業行為來解析這項投資審核案! 台積電豈只有「政府投資」而已! 台積電在竹科南科建廠,享受了低稅率、低土地成本,簡易的送件流程,再外加台灣人民買台積電股票給他投資,此外,還有水電的優先供應(缺水時新竹的農民棄耕讓台積電可以運作,921時大家都停電只有台積電等竹科廠商有電)。 台積電能有今天,不是只靠張忠謀一個人有智慧,不是只靠台積電員工勤奮工作,而是享受了台灣、台灣政府、台灣人民給予的特權與資助。 所以人民、政黨與政府有權針對台積電是否去中國設廠發言 像我樓下小吃店,他開店過程沒有享受低稅負,開店沒有享受特權,沒有優先享受水電、他要去上海設分店,我不會攔他。 |
該下台 於 2003/01/26 17:28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轉貼 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部主任伍澤爾(Larry Wortzel):台灣保有晶圓優勢 具戰略意義 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專訪 對美國出口管制與國家安全問題有深入研究的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部主任伍澤爾(Larry Wortzel)五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台灣是否開放晶圓廠到中國投資,必須考量台灣如何保有技術和生產優勢,同時也要在商業利益和國家安全間求取平衡。 以下是訪問摘要: 問:台灣內部正就八吋晶圓廠是否要開放到中國投資進行激烈辯論,以你長期研究出口管制與兩岸問題的經驗,認為開放投資是否恰當? 問:美國本身對出口有嚴格管制,以你的了解,美國對半導體出口到中國有哪些管制? 問:在開放晶圓廠赴中國投資,你會給台灣什麼建議?
|
反支那媒體 於 2003/01/26 17:33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所以台積電就應該留在台灣,然後呢?等死? >從什麼時後開始,政府和一般民眾竟然比企業經營者更知道怎樣來經營一個企業? >不用那麼多自己都不相信的藉口啦!明白地跟台積電講,我們就是要你留在台灣等死,plain and simple! 留在台灣不見得會等死,但重大資金、技術流出台灣,台灣就等死。 現在問題有幾項: 1.台積電出走,不是一個八吋廠出去,而是上中下游一起出走。 2.資金去中國,中國有管制不讓資金隨便流回母公司,中國會用盡策略要求在中國的得利繼續在中國投資。張忠謀/台積電的帳簿當然有增加進帳,但資產都是在中國,台灣抽不到稅,也享不到利益。如果賺的錢可以回流台灣,有誰會反對到中國設廠?笨蛋,問題在這裡! 3.台積電有今天成就,不是100%台積電自己的功勞。全台灣人民也佔一半功勞。本來就不是你想去就去。 |
歡迎轉貼 於 2003/01/26 17:4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台灣智庫 八吋晶圓登陸 動搖國本 研究報告 ***歡迎轉貼*** 當人們還在懷疑台灣半導體產業『群聚出走』的未來可能性時,廠商的步伐已從進行式,變成完成式。 台灣半導體產業群聚效應的西移 代表國內投資的減少與失業率的提高 誠如陳師孟秘書長所言,面對這麼重大的決定,應該讓正反雙方提出不同思考,並以透過辯論達成共識,才不會在匆促中做了後悔的決定。 這篇是(台灣智庫)原版, 昨日中國時報15版刊的是濃縮版, 中時電子版故意消音. 台灣是全球資訊電子產品的生產重鎮,而半導體IC是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產業關連效果大,附加價值高,屬於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產業。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台灣的生產主力,亦可說是台灣在國際間最具競爭力的策略性工業。台灣具備全世界獨有的完整垂直分工體系,以科學園區為核心之產業供應鏈,搭配產業群聚效應所產生的整體效率,已成為全世界半導體生產的典範。 台灣晶圓代工業的年產值由1996年的45.67億美元,成長到2000年的152億美元,若將上下游的晶片設計、封裝、測試一起合併計算,2000年國內整體半導體產業的總產值高達7,144億台幣(晶圓代工約佔其中60%),佔全國製造業產值的10.8%,整體電子資訊產業的32.5%,可見半導體產業對於我國總體經濟的重要性,而未來台灣經濟成長維繫的命脈,也在於此。當開放西進在即,整體半導體產業向西連鎖傾斜,到底對在台的產能、營收、與後續投資會產生多大影響,至今沒有任何數字,讓台灣的小老百姓們心中有個譜。2001年,國際市場不景氣,整體半導體產業下降約35%,仍有5243億台幣的總產值,以最保守估計,即使在最不景氣的狀況下,若出走兩成,也會造成上千億台幣的產值衝擊。以此粗估,難道國家相關部門不應在宣布開放前,徹底將衝擊程度予以量化、重新估算嗎? 台灣、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上是競爭關係,而非分工互補關係 (1) 在台灣IC產業產值方面,若今(2002)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之產值減少2,179億台幣,若2003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之產值減少1,183億台幣。這說明了晶圓西進,會啟動產業群聚的連帶西移,而且產能的流失相當驚人。同時,產值流失的大小,與開放時程的快慢呈高度正相關。 這些具體的量化評估,足證兩岸IC產業是競爭關係、替代關係,而非互補分工關係! 如果您認為推估數字難以說服,那就讓我們從歷史經驗中找教訓。台灣的資訊硬體業者已在這幾年中陸續移往中國,原因是利用對方廉價的勞動市場降低成本,這是小學生常識問題。但是您可能不知道,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統計,台灣資訊硬體產品在海外生產佔總產值的比例,由1995年的25%,到2000年的51.73 % 的過半比例,這相當於248.67億美元的產值中,在中國生產的比重已高過70%。也就是說,不僅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將生產基地西進中國,連高科技的生產中心也大幅西移中國。這其中反映的國內勞動市場快速萎縮的警訊,社會失衡的速度更大於目前我國調整的步伐。 更嚴重的是敵我消長的趨勢,由於台商資訊產業在1997年以後,對中國大陸的的積極佈局投資,造成中國的資訊硬體產值,在1999達到184億美元的全球第四,與全球第三的台灣210億美元,已相差不多!在2000年,中國資訊硬體產業更有38.4%的高成長率,其產值已達255億美元,更超越台灣的232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如今整體半導體工業倘若啟動西進效應,必然加大台灣與中國在產值上的差距,而且是台灣越來越追不上中國的腳步。如此觀之,台灣在經濟上的各項指標、全球排名,也必然會拉大與中國的差距。這樣的趨勢,除了所謂台商『全球佈局』的重要考量外,難道不應也從台灣整體全球佈局的角度思索嗎? 八吋晶圓廠仍是全球晶圓代工業的主力部隊 根據Dataquest (2000/01) ,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2000/11) 資料研究,全球8吋晶圓廠的產能佔全球各尺寸晶圓廠產能的46.6 %,為所有之冠。台灣8吋晶圓廠的總產能,佔台灣整體晶圓代工總產能的 57 %,足見8吋晶圓廠為現今(及可見未來)的晶圓代工主力部隊。相對的,中國8吋晶圓廠的總產能,僅佔台灣整體晶圓代工總產能的 7 %,93 % 集中在6吋(含)以下晶圓廠,因製程技術不完全存熟,產能利用率仍低。 台灣開放8吋晶圓廠西進,是以提供我方主力給競爭對手,幫助對方產業升級。因台灣開放8吋晶圓廠西進,中國半導體產業將縮短一年,於2004年達到擁有10座8吋晶圓廠,這是幫助競爭對手拉進時程、縮小差距的作法。選擇12吋晶圓廠尚未成熟的現在,將主力部隊8吋晶圓廠移出,實在宜再三思。 『6吋以下晶圓廠,因技術落後所以不用設限』的說法必須三思:6吋以下的晶圓代工技術的確不是先進科技,但是我國6吋以下晶圓廠的總產能,佔整體晶圓代工總產能的 25.9 % (1/4+),而且目前產能利用率全滿。現在移出6吋(含)以下晶圓廠,對整體產值仍有相當影響。 中國要的不只是台灣的晶圓廠設備 開放晶圓西進,必然催化『群聚效應』西進 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真的。在聯電傳出蘇州設廠的傳言後﹐與聯電互動密切的矽品,已於去年底獲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准,透過增資第三地子公司控股方式,間接對大陸投資二千萬美元矽品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矽品表示其中國大陸佈局﹐主要是跟隨上游晶圓廠腳步。然而,觀察近期經濟部投審會的案子,類似的案例相當之多。 台灣的晶片設計業去年締造三十四億美元營收的亮麗紀錄,在全球排名僅次於美國,高居第二位。台灣晶片設計業的成功,在於專注於開發特定用途產品,或將所開發的技術授權其他半導體業者使用,以創造營收。由此可見,晶片設計業必然為台灣發展綠色矽島、知識經濟的重要骨幹。台灣目前約有二百家無晶圓廠晶片公司,這些高科技的公司集中台灣現有受過高度訓練的工程師,且與晶圓代工業者互為唇齒與共的緊密關係。當晶圓代工業者逐步西進,有多少晶片設計業者會尾隨跟進還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台灣將面臨成熟的尖端高科技人才之可能外流,這對台灣在研發能力上的兢爭優勢,有潛在危機。 一線封測廠年平均營業額也有新台幣上百億元,資本額規模雖不如晶圓廠龐大,但隨著技術提升﹐封測設備的資本支出也很可觀,由於產業鍊的上下屬性,封測廠也會跟著客戶走,一同隨代工廠至大陸投資。日前,國內封裝廠的主力部隊日月光表示,政府鬆綁登陸禁令後,日月光將在上海浦東張江工業園區,緊鄰中芯八吋晶圓廠設廠,而日月光也計劃投資中芯五千萬美元,以建立雙方策略聯盟合作關係。日月光也計劃在杭州下沙工業區,建立大規模的封裝測試園區,日月光轉投資的杭州日月華科技預計可在六月完成廠房興建﹐屆時日月光旗下封裝、測試、基板等事業單位都會一起前往投資。僅管政府仍未正式開放封裝測試業登陸設廠,但包括日月光、矽品、超豐、菱生等國內業者,自去年起便積極在大陸尋找合適的落腳地與合作夥伴。 當人們還在懷疑『群聚出走』的未來可能性時,廠商的步伐已從進行式,變成完成式。 實證研究顯示,台商正積極扮演推動建設中國科技產業基盤的重要推手,並逐步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配套廠商系統,根據蘇州新區數十家台商的訪談結果,絕大多數表示,在台母公司均採減產或遇缺不補的縮編方式,緊縮在台灣的投資。光就電腦與周邊相關產業,與精密製造兩類產業,以竹科與南科的數據分析之,在兩類廠商西進佈局後,母公司之營業額快速萎縮,短期國內投資都已停滯或減緩。而今,台灣高科技產業中,真正還有顯著資金投入的,就屬半導體產業,因建新廠需要密集資金,所以目前還有維持2700多億的資金投入。然而,隨著晶圓廠開放西進,所引發的群聚效應西進,勢必加速帶動資金在台投入的萎縮,以及台資急速西進的洪潮。 『有效管理』的目標到底在哪 資金順差確保原則,指的是防止赴中投資所引發資金排擠效應。事實上,廠商舉債有限,台灣錢、外國錢都一樣,我們總希望留在台灣本地的比例,是高於流入中國大陸的比例。保持順差,將資金持續導入台灣IC產業的升級發展,也是台灣避免衝擊的關鍵課題。 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原則,對於非法偷跑業者予以有效制裁。政府不可能做到嗎?人民要這個政府幹嘛,不就是鼓勵合法、懲戒非法,如今人人振振有詞,『反正管也管不到逃跑的,乾脆大家一起去』,這種高度官民共識,令人悲哀。 『晶圓西進』不只是廠商的問題,因為半導體產業是資金與技術密集,牽連的是台灣整體產業發展的明天,我們期待有更多人來關心,誠如陳師孟秘書長所言,面對這麼重大的決定,應該讓正反雙方提出不同思考,並以透過辯論達成共識,才不會在匆促中做了後悔的決定。 |
Simon 於 2003/01/26 18:0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XD XD 殘局 ACE .....所說的就是,12吋廠在良率還只有 50 %時, 單位晶粒的成本還是比八吋廠高. 12吋廠良率提升遇到很大的瓶頸 ,所以張忠謀說摩爾定律 18個月-電晶體數兩倍-已經不適用.12吋廠要成為 晶圓代工的主流還早的很. 先等 DRam 打前鋒再說. 你問我的問題我隔幾天再回. |
abt 於 2003/01/26 18:31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也該聽聽阿扁怎麼說 日前台積電及聯電都持續在南科興建12吋晶圓廠,這是事實!你可自己去南科看看! 所以我不能理解有些網友所說的台積電要將「賺錢」的八吋晶圓廠送給中國,「賠錢」的12吋晶圓廠留在台灣?什麼企業會這麼幹?為什麼呢? 如果張忠謀真是那麼「喪心病狂」「吃裡扒外」,政府再怎麼「戒急用忍」也擋不住吧!
陳總統26日為台南科學園區管理局揭牌,他脫稿響應局長戴謙所說,籲產業「要投資中國,先投資台灣;要投資台灣,先投資南科」,把台灣當做產業基地、總部,就可以賺進全世界的錢,做到「深耕台灣,佈局全球」;陳總統還說,台積電、聯電12吋晶圓廠都在南科設廠,未來南科將是12吋晶圓廠的故鄉,總統向國內產業喊話「根留台灣」的意味相當濃厚。 由於政府「原則同意」台積電8吋晶圓廠登陸,再度引起兩極化論戰;但陳總統今天沒有針對台積電到中國設8吋晶圓廠一事發表看法,僅強調,前年他在南科拿到國內產製的第一片12吋晶圓廠,而日前台積電及聯電都持續在南科興建12吋晶圓廠,未來南科的12吋晶圓廠預估將達9座以上,所以台南不僅是他的故鄉,更是未來12吋晶圓廠的故鄉。 陳總統又說,除了發展半島體產業之外,南科光電產業的發展,在奇美電子及瀚宇彩晶等公司的帶動下,已形成產業群聚的效應,不僅已有極高的產值貢獻,更是政府在建構台灣西部科技走廊,實現「綠色矽島」的重要里程。陳總統向國內產業喊話「根留台灣」的意味相當濃厚。 南科管理局長戴謙日昨也曾向高科技產業主喊話,希望半導體業者能夠停止西進腳步,因為腳踏別人的土地,如何談長遠發展?「要到中國請先到台灣,要到台灣請先到南科」。 陳總統上午出席盛會時也脫稿響應戴謙的號召,他表示,誠如戴局長所言,「要投資中國,先投資台灣;要投資台灣,先投資南科」。 陳總統也重申政府全力拼經濟的最高指導原則,包括經發會決議「深耕台灣,佈局全球」,就是希望產業能把台灣當基地、總部,就可以賺進全世界的錢;而三芝會議也提出「投資優先、經濟優先、台灣優先、投資台灣優先」4大優先;今年元旦談話也提到拼經濟大改革的2項目標,執政興革座談會的5大重點工作等等,都可看到政府拼經濟的決心。 陳總統還指出,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3.3%,新加坡2.7%、美國2.4%、香港2.1%,台灣相較之下雖不滿意,但還好,也還可以更好;今年是羊年,除了三羊開泰之外,他也相信來年國人一定會「洋洋得意、揚眉吐氣」,大家要有信心! |
路人T 於 2003/01/27 01:03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結果今天就自打嘴巴(26)刊一小篇寫馬英九:八吋晶圓不是高科技, 電子版看不到,是放在地方版嗎? |
殘 於 2003/01/27 08:25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日前台積電及聯電都持續在南科興建12吋晶圓廠,這是事實!你可自己去南科看看!所以我不能理解有些網友所說的台積電要將「賺錢」的八吋晶圓廠送給中國,「賠錢」的12吋晶圓廠留在台灣?什麼企業會這麼幹?為什麼呢? 答:根據樓上台灣智庫誠羅正方先生的文章所言,誠如陳師孟秘書長所言,面對這麼重大的決定,應該讓正反雙方提出不同思考,並以透過辯論達成共識,才不會在匆促中做了後悔的決定。 (1) 在台灣IC產業產值方面,若今(2002)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之產值減少2,179億台幣,若2003年開放,預估2005年將比不開放情形之產值減少1,183億台幣。這說明了晶圓西進,會啟動產業群聚的連帶西移,而且產能的流失相當驚人。同時,產值流失的大小,與開放時程的快慢呈高度正相關。 價值台幣300億八吋晶圓廠等於一艘全新美製神盾戰艦(價值台幣300億)十億美金,台灣扁政府(沒錢)買神盾艦 ,台灣扁政府卻有錢送中國價值台幣300億賺錢八吋晶圓廠。 預估2005年在半導體產業就業人數方面減少約18,000個就業機會。 以一個就就業機會創造週邊、食、衣、住、行、教育、娛樂、三個就業機會、四個就業機會來算。台灣減少18,000個就業機會,週邊、食、衣、住、行、教育、娛樂共減少72,000個就業機會。18,000個就業機會+72,000個就業機會=台灣減少90,000個就業機會。 以每一個就業機會養活一個家庭四人來算,減少90,000個就業機會X4人=360,000人,
|
殘 於 2003/01/27 09:00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引用 Simon 網友文章 Simon 於 2002/03/09 22:02 公視 < 8 吋晶圓大辯論> 觀看小記 現在陳文咸說 NEC Charter 一軍去, 鬼扯蛋, Charter 跟中芯入股插花, 他那有真的去, 華虹 NEC 真的行嗎? 台灣何必幫中國提升競爭力. >>>.鈺創盧超群董事長說: 中國將成世界半導體第二大市場. >>>盧超群又在說 3C 消費性電子看中國, 還說中國有能力規格制定. (駐 台灣幾時封閉了,台積電有美國八吋晶圓廠, 新加坡八吋晶圓廠 。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新加坡設廠就不叫全球化,全球化是怎麼定義????另人不解是,台積電張忠謀跑到台灣敵人,600顆飛彈對準台灣中國共匪境內設廠??? 70歲老人 台積電張忠謀是準備幫中國共匪解放軍代工導彈IC嘛?????好打台灣人準確一點嗎?????死多一點台灣人嗎????)
|
KSC 於 2003/01/27 09:41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在預估2005年中國八吋晶圓廠的運行數,也將因台灣開放八吋廠赴中國而增加4到6座<< Why 4-6? This is not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governments rules (stated publically after the Yr-2002 debate), no more than 3 factories can be permitted to be exported to China by Yr-2005. Further, assuming 台積電八吋晶圓廠 being granted all the necessary permits by year end, the actual export and production of this factory wont happen until 2004. In this rate, it is unlikely that there will be 3 factories being exported by 2005! I think the debate should be focused on whether or not 台積電 has met all the conditions set forth before being allowed to be exported, namely, To use the phrases like (70歲老人 台積電張忠謀是準備幫中國共匪解放軍代工導彈IC嘛?????好打台灣人準確一點嗎?????死多一點台灣人嗎????) is simply non-sense. Please be rational! |
XD XD 於 2003/01/27 17:42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To 台龍: 你給的網址內寫清了「計畫」、「打算」集資五十億,據我的印像,當時他只募到了幾十股而已,離計畫的五萬股,還遠著很呢;五十億只是喊著好玩壯膽用的。 |
abt 於 2003/01/27 17:53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游揆週年/游揆:八吋晶圓登陸 適用科技保護法 2003/01/27 14:03 記者朱蒲青、吳育玟/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游錫堃27日表示,八吋晶圓登陸必須要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才能積極開放。至於外界質疑八吋晶圓赴大陸違背了科技保護法,游揆昨說,這項法案已經送到立法院審查,八吋晶圓登陸申請案的第二階段審查來得及適用科技保護法。 游揆表示,經濟部也是依照政府既定政策審查八吋晶圓案,並且完成第一階段的審查。而八吋晶圓赴大陸申請案的第二階段審查也會來得及適用科技保護法。<<
|
PFCA 於 2003/01/27 18:3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To:KSC My points are closer to yours. Taiwan cant rely on protection as a way to develop its own economy. 晶圓代工 should not be the only industry which carrys Taiwans economy. America and Japan have transfered lots of techonologies to Asia. However, they still maintain the leadership in many fields. |
土翀 於 2003/01/29 15:0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游揆週年/游揆:八吋晶圓登陸 適用科技保護法 2003/01/27 14:03 那是騙台灣人 台灣人該選李登輝出任2004年總統 |
反支那媒體 於 2003/01/29 17:25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李國鼎」真有遠見,我非常佩服。 早在三十年前,李國鼎在「分配」資源,用國家力量扶植「新興產業」時,犧牲台灣農業、生態時,把這些資源分給跟他同是「中國人」的人。這位「台灣科技之父」可沒把「台灣」看在眼裡。 大家可以去看看那些「對李國鼎佩服地不得了」及「不去中國就會死」的所謂科技新貴的「國」籍。 |
鼠 於 2003/01/31 02:14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何謂半導體製程??? 以茂德為例,在0.2微米的製程技術下生產64M的DRAM,每一片八吋晶圓可切割出588顆IC。是0.35微米技術可切割IC數的4倍左右。(0.35微米技術,每一片八吋晶圓可切割約147顆IC)。故更小半導體製程能生產出.更好.更多.更便宜.解放軍 導彈控製IC。 0.09微米= 90奈米 IC是將電路元件聚集在矽晶片,若能將元件縮小,使用相同材料面積內擠進更多的元件,IC的產量就可增加,成本也可降低。因此,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同樣大小的材料下,IC產量卻能大幅成長,是IC產業與其它產業最大不同之處,以茂德為例,在0.2微米的製程技術下生產64M的DRAM,每一片八吋晶圓可切割出588顆IC,是0.35微米技術可切割IC數的4倍左右,也就是說,若良率相同,生產數量就如同增加三座廠一樣,依據技術規劃,0.25、0.2、0.18微米都是同一世代的製程,而跨入0.25微米的技術瓶頸較高,至於0.18、0.15、0.1微米則屬於下一世代技術,較適合以12吋晶圓廠投產。由於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每一片八吋晶圓上面電路元件越做越小,切割出更多IC顆粒,使IC成本越來越低,根據業界觀察指出,每隔一年半,IC內部元件(電晶體)的集積度可提高一倍(摩爾定律),平均每年成本可降低三成左右,故IC行情呈現大幅下跌的趨勢,也就成為一種常態。 |
...... 於 2003/01/31 02:47 | |
Re:百萬台灣人上台北街頭抗議,八吋晶圓廠放行中國 | |
只是覺得現在的政局真好玩 二蔣時代拼死命要建設台灣, 反攻大陸, 死後數年是台灣最好的時機 大家拼死命的罵台商, 對大陸的出口早就超過 50% 是不爭的事實 對我們惡的人, 卻是給我們飯吃的人 這個時機真是變得快, 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