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flak 於 2003/01/27 10:59 | |
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上個世紀末,美國陸軍是冷戰後最適應不良的軍種。當敵人不再於確定的位置等待時,陸軍的重裝部隊就無法趕得及到處救火,讓「參戰權」拱手讓給海空軍。在「同盟武力」行動中,陸軍讓給海空軍完成空權致勝的表演,在「不朽自由」行動中,又讓特種部隊大放光彩,數十萬大軍的美國陸軍形同虛設。 因此,美國與西歐各陸軍展開輕量化的變革,用意在於第一代的裝甲兵要機動跨越壕溝的障礙,新一代的裝甲革命則是要夠輕到可以跨越海洋與國界的阻礙。這就是美國國防部與美國陸軍革新的新目標:優勢機動 |
flak 於 2003/01/27 11:0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取得美國陸軍未來戰場網路系統JTRS合約的波音,與美國陸軍傳統的甲車廠商UD決定組成FCS的工業聯盟 Future Combat Systems Program To Form Manned Ground Vehicle Design Team (Source: U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issued Jan. 23, 2003) The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 and the U.S. Army today announced the award of $36,044,000 to the Future Combat Systems (FCS) Lead Systems Integrator (Boeing/SAIC) to form an Integrated Design Team for the manned ground vehicle portion of the FCS program. |
flak 於 2003/02/16 00:43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這期的IDR介紹德國最新的八輪裝甲車計畫:Boxer。雖然目前沒有國家確定購買,但廠商預計Boxer將可以取代德國現役的M113與Fuchs8×8。不過它潛在的危機是重量達28-32噸,不滿足英國FRES計畫18-22噸的要求(為了空運),所以英國可能各購買一批,但也可能因為後勤統一的要求而全面改用FRES。 |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2/16 01:05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兒時的舊憶”霹靂遊俠”,如今終於要出現在我們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了....... (Source: U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issued Feb. 13, 2003)
|
flak 於 2003/02/26 23:24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美國陸軍開始測試SBCT的突擊砲。美國步兵越戰後第一種機動大口徑直射支援火力。 http://www.generaldynamics.com/prod_serv/combat/Stryker/Stryker%20Mobile%20%20Gun%20System%20Firing.jpg
Stryker Mobile Gun System Enters Army Testing (Source: General Dynamics; issued Feb. 25, 2003) |
SK2 於 2003/02/27 00:44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LAV III 105 mm gun live firing http://www.mowag.ch/Video/LAV_schuss_105.avi 老實說, 看到 LAV III 發炮後那樣搖來搖去...更加沒有信心
越戰前是那一種? |
flak 於 2003/02/27 09:28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越戰前是那一種? 應該是105無後座力砲+吉普車 在越戰中,還有兵器連的105無後座力砲車+砲艇直昇機+偵搜直昇機+運兵直昇機的威力搜索,真是No Armor,Firepower rules! |
TTSO 於 2003/02/27 10:49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老實說, 看到 LAV III 發炮後那樣搖來搖去...更加沒有信心 應該加火箭反後座力推進器...(好像想太多了) 好像沒看到可以行進間射擊的資料. 可以嗎? |
雪風 於 2003/02/27 10:59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106無座力砲車 |
mind1984 於 2003/02/27 11:30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用低膛壓炮會不會好一點? (畢竟對步兵的火力支援應該不需要高初速的砲彈才對!) |
flak 於 2003/02/27 13:15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應該加火箭反後座力推進器...(好像想太多了) DARPA好像有研究一些主動降低後座力的科技,不過是FCS計畫才來得及用 >好像沒看到可以行進間射擊的資料. 可以嗎? 似乎不行。想開點,當年德國的突擊砲連砲塔都沒有 >畢竟對步兵的火力支援應該不需要高初速的砲彈才對! 它的確是低膛壓砲,但美國仍有興趣發展對應的穿甲彈 另外,過去直射火力最強的步兵營據說是二戰時的隆美爾,在北非的第75步兵師(?)一度配備自蘇俄擄獲的拖曳砲(75mm?85mm?,另外,我也忘記是配到連級還是營級)。這說法我是從一本介紹M2/M3的書看來的,他提這一點的原因是當美國機械化步兵師配備戰車時,便拿下史上最強步兵營的封號。但我認為機械化步兵師實際上是背叛了步兵,讓步兵成為裝甲部隊的附庸,所以我認為不是步兵得到戰車的支援,而是戰車得到步兵的支援。這情形直到SBCT的出現,才扭轉過來,讓裝甲車輛為步兵服務。 |
路過的人 於 2003/02/27 13:2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在北非的第75步兵師(?)一度配備自蘇俄擄獲的拖曳砲(75mm?85mm?) 有關番號...還要找找 蘇聯二戰中好像沒有75mm...個人認為應為76mm |
小邱 於 2003/02/27 20:14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談到LAV3的MGS... 這東西的砲第一批仍然沿用M68 當然是不能奢求原本設計給主戰車的砲 在不加修改後裝到裝甲車後能不受影響 新款的105SB滑膛炮據說不會有這種問題 但是彈種必須要更新 這是裝甲車的一小步破壞與累死後勤的一大步..... P.S:提外話 火力最強的舊式Para營來自二戰101師504團的紀錄 |
flak 於 2003/02/28 01:02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P.S:提外話 火力最強的舊式Para營來自二戰101師504團的紀錄 美國82空降師的M551輕戰車的155戰車砲應該是傘兵部隊的最強直射火力,連蘇聯都沒有到這種口徑。 但看了那本IFV的書才知道,M2/M3的發展跟汰換M551的需求也有很大的關係,也是為什麼它會長成APC/輕戰車/偵搜車三不像的原因之一。 |
Darth Panda 於 2003/02/28 01:05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提外話 That LAVIII MGS turret, can M60A3 / M48H use that? |
SK2 於 2003/02/28 01:15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題 not 提 The MGS turret can be used by other tanks such as M60, M48, and even some IFV such as the Austrian ASCOD. It is a relatively light turret with little to armor only, thanks to its small size it wont have much need of armor too! |
flak 於 2003/02/28 01:48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FCS的輪型載具開始測試,重點是混合動力與混合裝甲。 混合裝甲由鋁合金與複材、陶瓷組成。混合材料是燃油與動力,但燃油動力是渦輪軸!看來渦輪軸有機會再度在陸地上重生 http://www.uniteddefense.com/pr/pr_20030226b.htm |
TTSO 於 2003/02/28 02:0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混合材料是燃油與動力,但燃油動力是渦輪軸!看來渦輪軸有機會再度在陸地上重生 ^^^^ 電力...:) 我一開始看渦輪軸還沒想到是什麼.. 看到原文turbin才想起來就是燃器渦輪...:ppp |
雪風 於 2003/02/28 02:22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有關番號...還要找找 >>蘇聯二戰中好像沒有75mm...個人認為應為76mm ZiS-3吧? 對岸解放軍應該仍在使用 |
flak 於 2003/02/28 12:02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蘇聯二戰中好像沒有75mm...個人認為應為76mm >ZiS-3吧? 對岸解放軍應該仍在使用 我寫錯的啦,應該是76公釐或85公釐。 |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4/07 18:59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一擊必殺AEON環宇軍武網 美國陸軍已經批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執行有導引多管火箭炮系統(GMLRS)火箭彈的少量量產 [英國《防禦系統日刊》2004年3月底報導] 美國陸軍已經批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執行有導引多管火箭炮系統(GMLRS)火箭彈的少量量產。2002年12月,在成功完成產品合格鑒定飛行試驗之後,GMLRS火箭彈項目結束了為期48個月的系統研製與示範階段。GMLRS將用於火力支援,打擊並摧毀敵方炮兵陣地、防空陣地、輕型裝甲車和裝甲人員運輸車等軟目標。美國陸軍正在計劃生產10萬枚GMLRS火箭彈。 |
flak 於 2003/04/26 18:33 | |
FCS計畫:繼戰車之後地面部隊的最大革命 | |
四月份的IDR由Mark Hewish寫了一篇FCS計畫的專文,是我看過整理得最清楚完整的文章。這篇文章將分成兩部分,本月份介紹現有執行計畫的架構與現有科技,五月份將再介紹各方面的科技發展。 以下文章,分各個領域介紹四月號的內容。 |
flak 於 2003/04/26 18:55 | |
FCS:轉型!一切的起點 | |
FCS計畫不只是一種武裝平台而已,所以它不會像戰車一樣,逐步發展出突擊砲、裝甲運兵車、自走砲...等裝甲平台後才形成完整的作戰體系,而是計畫一開始就規劃出完整的System of systems。 舉一個例子,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蘇聯海軍獨特而前衛的網基作戰理論。它是由一個單純的目標「摧毀美國航艦戰鬥群」出發,卻衍生出三度空間中的多種平台與多種偵測器相互連結的龐大作戰體系。由於其整合戰力的威脅,60年代時美國海軍一度有人提議要恢復舊戰鬥艦的服役,利用其耐打的裝甲來承受攻擊。但美國海軍終究還是建構起另一個龐大的多層、整合防衛體系,與蘇聯的飛彈攻擊體系正面對抗。 同樣的例子發生在空軍與IADS(整合防空網)的對決,這一切都讓海空軍的發展擺脫單一平台科技的主宰(戰鬥艦、航空母艦、單發戰鬥機、四發轟炸機)轉向互補共生的「作戰系統」。而這革命終究要發生在陸軍身上。陸軍必須以互相合作的訊息網路、長程火力來組成立體、廣域的作戰體系,而不能再依靠殺進殺出的裝甲。 革命的起點是冷戰的結束。冷戰時期的陸軍發展基本上還是延續二戰的長砲厚甲主義,直到空陸戰讓空軍介入主宰戰場的勝負。但這是因為冷戰戰場仍是延續二戰的歐陸戰場,而冷戰一結束,就缺乏一個固定的劇場可以讓這些重裝火力表演。美國陸軍必須跟著海空軍在全球表演野台戲,否則就沒戲唱了。科索夫衝突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美國陸軍沒有一個沙烏地阿拉伯可以部署,而只有一個崎嶇的小國阿爾巴尼亞,外加一個泥濘的國際機場。 所以,轉型的重點在於戰略部署能力。由於許多敵對國家深處內陸,海運是不能依賴的選項,所以美國陸軍主力應該都要具有空運戰場的能力。又由於C-17、C-141之類的噴射運輸機對機場的要求高,所以唯一能依賴的交通工具剩下C-130。 不是越過壕溝,不是抵擋敵國最大口徑的戰車砲,「全C-130的運載能力」,就成為美國陸軍轉型的關鍵,也是FCS計畫的最高原則。革命,就從這一點開始。 |
flak 於 2003/04/26 19:27 | |
FCS:不只是武器... | |
這期的IDR介紹說,FCS計畫不只是武器系統的轉型,甚至我們熟悉的陸軍編制都會跟著改變。 美國陸軍擬定了兩階段的FCS計畫:第一階段是由SBCT的中裝部隊作為「中繼武力」(Interim Force),原本的重裝部隊則集中到第三軍團,作為「傳統武力」(Legacy Force),第二階段,則全面換裝成為FCS構成的「目標武力」(Objective Force)。 當陸軍全部轉型成Objective Force之後,消失的將不只是70噸重的戰車,還將包括我們熟悉的軍、師、旅、營編制。取而代之的是「部署單位」(Unit of Employment)與「行動單位」(Unit of Actions)。 為什麼呢?或許我們應該反過來問,編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傳統陸軍編制的意義純粹是代表人數,由於人數成長需要相對應的官僚體系進行內部管理,所以官僚體制就隨人數定義了不同層級。所以我們在二次大戰期間可以看到一個師等於三千人的兵力,一個裝甲營等於約五十輛的戰車兵力,甚至許多國家利用浮誇的編制數目來掩飾其實際數量。 但在冷戰期間與之後,編制卻有了新的意義。軍或軍團不再純粹只是三個以上師的組合,而代表了一個戰區的指揮單位。在以往,戰區的指揮單位會從既有的指揮體系中獨立出來,而隨著裝備的精密昂貴,單位人力的縮水,與管理結構的緊縮,美國陸軍發現軍或軍區恰巧可以涵蓋一個戰區,與一個作戰行動。 以GW1為例,整個戰區與行動是由第三軍團負責,他的左右手是第18軍與第7軍。第18軍負責截斷伊軍,第七軍負責殲滅,而其下的各師則依任務的特性負責各軍任務的階段性目標。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軍團不只是軍的組合,軍也不只是師的組合。軍團代表的是沙漠風暴行動的成敗,軍則代表行動的兩條軸線。這與東線作戰時集團軍才負責單一軸線的數量級真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個例子是科索夫衝突中,美國只派了一之旅級規模的老鷹特遣隊,卻指派了第五軍(?有點忘了)的指揮部直接負責。就是因為科索夫是一個獨立的戰區,必須由軍級以上指揮層級來負責,跟部隊的數量沒有絕對關係。 那「部署單位」與「行動單位」又是什麼意思呢?等我先去接女朋友,哄完又送她回去後再說吧...:P |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4/26 19:43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在目前的變遷下, 有沒有具體的時程估計MBT何時在老美陸軍中徹底絕種?? |
ILLwill 於 2003/04/26 22:33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左腳大大,就算不用MBT,也不代表一定會有更帥氣華麗的陸戰兵器出現啊~ :P |
flak 於 2003/04/26 23:14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在目前的變遷下, 有沒有具體的時程估計MBT何時在老美陸軍中徹底絕種?? FCS將在FY06開始量產,FY07開始測試,FY09測試完成,FY10開始部署,但接下來每四年變身一次,2015年就要有第二代改良型,2030年60個行動單位與18個部署單位成軍,此時應該就看不到半台MBT了。 |
flak 於 2003/04/27 00:17 | |
FCS:陸軍編制的改革 | |
「部署單位」UE分成兩種,UE1相當師級,任務是戰鬥與精確攻擊;UE2相當軍級,負責戰爭的進行與戰鬥行動的籌畫。因此,UE便是負責整個戰區與指揮各個UA,並協調其餘聯戰(Joint Force)兵力。 「行動單位」,UA則相當於旅營級單位。由此可以發現美國陸軍將徹底旅級化,「旅」將是作戰的獨立單位而不是「師」。其作戰空間為75公里長寬的區域,並具有50-75公里時速前進的能力。每個基本UA將控制4-6個營級單位,並具有三天的獨立作戰能力,或者七天的中低強度作戰能力。 |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4/27 00:4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FCS將在FY06開始量產,FY07開始測試,FY09測試完成,FY10開始部署,但接下來每四年變身一次,2015年就要有第二代改良型,2030年60個行動單位與18個部署單位成軍,此時應該就看不到半台MBT了。 a: 這樣看來, 波音的塘鵝機計畫是沒啥指望了..........
a: 在下並不看好........未來的陸戰載具講求的是更輕小低矮, 更隱匿無形, 最好還是更加自動無人.....聽起來怎麼樣也不會擁有華麗壯觀的外型.......... |
flak 於 2003/04/27 01:08 | |
FCS:行動單位 | |
UA的標準編制已經出現,由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未來陸戰的雛形。 UA的基本作戰車輛如下: 27輛偵搜車,Reconnaissance & Surveillance Vehicles,將具有長/中波長的熱影像,10公里級的雷射測距,與可舉升5公尺的毫米波雷達。除了駕駛與車長外,還有兩個單兵工作站。 無人車輛主要是以下兩種: 與目前的裝騎團相比,UA的總重量將減少一萬兩千噸,其中的Shooter增加了10%,但人員卻只有60%。它因此只需要60%的水,但油彈的需求量遽減到5%與18%。一個UA的總重將只有11700噸,971輛車(其中有330輛Shooter,216輛無人車),2847人(792名步兵)。 由於機場將成為Objective Force的投入點,因此確保機場安全是UA的基本任務。UA鞏固投入點的目標是要在開始降落的8.5小時內控制機場周遭半徑100公里內的地區,而這就必須依靠UA中的183輛先頭部隊。 這183輛車將有79輛Shooter,包括34輛ARV,12輛迫砲車,3輛突擊砲,9輛NetFires,1輛UAV發射車,4輛復仇者,17輛自走砲。 |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4/27 01:37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1.這種新型態的輕型裝甲行動旅, 在持續火力發揚上會不會有問題??使用的裝甲載具重量都只有十幾噸, 而裝載的卻是105mm至120mm口徑戰車炮與120mm至155mm口徑榴彈炮之類的大傢伙, 其彈藥火力攜行量能夠應付大規模戰鬥所需乎?? 2.導引式多管火箭系統等長射程反裝甲/戰場壓制武器沒有列入編制內乎?? |
flak 於 2003/04/27 01:55 | |
FCS:終結者 | |
FCS要成功的最主要關鍵可能是各種無人車輛。因為美國空軍開始使用高空UAV進行長期非接觸偵測,搭配中低空UAV進行冒險的刺探,低空接近目標以偵搜或逼迫防空系統反擊的策略,有效地將戰機損失逐漸降低到接近零的地步(除了黯然銷魂的愛國者...)。而美國陸軍也極希望這些終結者能夠如同UAV一般帶來同樣的戰力提升。 如同UAV一般,終結者的任務型態有二,一是在制高點進行長期監測,二是突穿敵軍防線搜索敵蹤。明顯地,後者是最困難的任務,要如何越過困難地形,並應付敵火攻擊在內的各種意外狀況而能夠成功達成任務或脫逃回來? 雖然終結者仍然在研究階段,但其基本形狀已經慢慢確定:很抱歉,不是人形,也不是多腳怪。目前研究的構形是多腳怪與輪型車輛的結合。也就是具有六至八輪設計,但每個輪是用長臂狀傳動與避震結構連接倒車體。 我覺得這構形應該是生存性最高的設計。因為無人車最怕的是翻車,一旦翻過來,幾乎不可能自己翻回來。而活動傳動臂的設計使得終結者翻身的時候,只要簡單地轉到另外一面就可以讓輪胎再度接地。當然,履帶車也可以作成WW1時期的車身高全履帶車(目前的單兵無人遙控車便是這樣設計),但履帶終結者面臨的問題是一旦履帶斷了,便當場掛在那邊。 另外,終結者腹部將有兩面開口,1.5立方公尺的肚子裡藏的裝備(武器或偵搜)可以朝上或朝下伸出。它甚至可以疊在一起,讓C-130可以一次裝載四輛。 當然,更重要的問題是終結者真的可以開到目的地再回來嗎?DARPA資助了多個廠商與實驗室開始驗證半自動駕駛技術。這稱為UGCV&Perception for OffRoad Robots計畫,LM領導的Retarius集團推出600公斤重的UGCV(已有六腳輪架構,可翻身),卡內基美隆大學則製造了重達7噸的Spinner(不能翻身,但內載一具UAV,可以雷射雷達預先偵測前方地形),這兩者都要求能夠在不加油的情況下運作14天並行走450公里。DARPA並開出了一百萬美金的賭盤,看誰能最先在2004年的測試中,從加州的Anaheim獨力走到拉斯維加斯,這將經過480公里遠的沙漠、崎嶇地形與水。 UAV對陸軍也相當具有重要性,因為這終於讓各級指揮官擁有天空之眼。UA將具有以下的四級UAV: |
flak 於 2003/04/27 02:10 | |
FCS:混合動力 | |
雖然FCS將是System of systems,但為了簡單後勤,大多數的有人車體將簡化成兩種。廠商分別推出了履帶型的概念車與輪型概念車,目前還不確定未來會採用哪種,或兩者都有(波音認為可以做到60%的共通性)。 而動力系統的選擇卻是與海軍相同,選擇了燃油/電力的混合動力。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陸地上匿蹤對音訊的要求很高,電動車輛是最容易的方式。二是各種感測器、武裝、指揮工作站都需要大量電力,而混合動力可以提供大功率的電力。 通用動力領軍的GDLS推出了20噸的8×8輪車,它使用400千瓦的MTU六汽缸柴油引擎+360千瓦的發電機+110千瓦的馬達。並有五具鋰電池儲存能量。它可以112公里時速前進或以電池動力行進32公里。 聯合防衛領軍的UDLS則推出了履帶型與8×8的輪型,這兩者具有60%的共通性。它利用300千瓦的Honeywell渦輪發動機(原波音737的APU)。它能達到120公里的路速與64公里的越野速度,並在七秒內加速到48公里時速。 |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4/27 02:2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而動力系統的選擇卻是與海軍相同,選擇了燃油/電力的混合動力。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陸地上匿蹤對音訊的要求很高,電動車輛是最容易的方式。二是各種感測器、武裝、指揮工作站都需要大量電力,而混合動力可以提供大功率的電力。 A: 特別是老美目前仍在持續推動裝甲車輛用電磁炮之研發工作.......不過現在最大的難題在於: 車載電磁炮之運作需要高達64MJ的電能來源 |
flak 於 2003/04/27 02:22 | |
FCS:訊息分配與應用 | |
FCS運作的關鍵將是無線網路,否則光是如何控制那些無人終結者就是大問題。從一開始FCS計畫就與陸軍的JTRS通用無線電計畫綁在一起,將利用JTRS的軟體無線電能力維持眾多節點的運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技術將首次出現在陸地上。UDLP集團的概念車中,將引用類似JSF的「穿透座艙」技術。這種「穿透砲塔」的技術具有八具攝影機(前五後三),並以電腦整合訊息,允許多名士兵利用頭盔顯示器在360度中對不同方向同時搜索,甚至可以讓士兵在車外也可以接收同樣的視訊。 事實上,FCS將規劃兩種基本人機介面。Comman Crew Station包含了語音輸入/輸出,頭盔顯示,多功能螢幕(平板電腦?),可以執行第一人稱的動作遊戲。Warfighter/Mechine Interface則能夠在車內或車外連線到C4I網路執行網路遊戲,或是遙控無人載具以執行第三人稱的戰鬥模擬遊戲。而有人車輛上則有額外的載具電子設備,提供導航、自我檢測、核生化檢測等設備。 |
flak 於 2003/04/27 02:39 | |
FCS:生存性 | |
如同一開始所說,美國海軍遭遇蘇聯的飛彈體系威脅時,放棄了傳統的裝甲主義,而改以另一個體系來對抗。FCS同樣是以整個體系的力量來維護自己的安全,而不是任一個單體的裝甲。 美國陸軍認為,FCS與M1戰車的生存性分別由以下部分組成: 除了前面提到的,利用跨地平線的偵搜與攻擊之外,剩下的15%生存性由主動防禦與裝甲來提供。美國陸軍利用M2A3實驗了Integrated Army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IAPPS具有一具毫米波雷達、雷射警告器、熱影像警告器作為偵測設備。防護裝備則包括DIRCM、雷射干擾器(能提供假目標給雷射導引武器)與四發裝的無導引火箭(防護距離40-75公尺)。在測試中成功同時擊毀一枚反戰車飛彈並干擾另一枚飛彈的雷射導引頭。 另外,美國陸軍也發展了鈦質車體、鋁質裝甲、陶瓷裝甲等技術,以企圖從22噸車體中壓榨出更多防護力。相對而言,如果以A400M的運載能力作為目標的話,車重可以提高到30噸。但專家相信,除非作回60噸的車體,否則裝甲的防護力(尤其是對大口徑動能彈)都非常有限,FCS的關鍵仍然是能否在遠距離偵測、辨認並攻擊目標,徹底消除敵火的可能性。(下月待續) |
flak 於 2003/04/27 02:43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而裝載的卻是105mm至120mm口徑戰車炮與120mm至155mm口徑榴彈炮之類的大傢伙, 其彈藥 >火力攜行量能夠應付大規模戰鬥所需乎?? 大部分發射的應該都是導引砲彈,大概也沒錢買這麼多(注意UA的彈藥總重量竟只有裝騎團的18%) >2.導引式多管火箭系統等長射程反裝甲/戰場壓制武器沒有列入編制內乎?? GMLRS(輪型)、MEADS、卡曼奇與阿帕契都會是編制的一部份。 >不過現在最大的難題在於: 車載電磁炮之運作需要高達64MJ的電能來源 電磁砲需要的是電容,才能瞬間放出電脈衝 |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4/27 18:4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大部分發射的應該都是導引砲彈,大概也沒錢買這麼多(注意UA的彈藥總重量竟只有裝騎團的18%) A: 也就是說每輛突擊炮或是自走炮可能帶著十發不到的彈藥便英勇上陣??老天保佑~~可千萬別迷路落單也............
A: 應該考慮考慮老英的電磁裝甲科技, 好歹對抗伊王的七武器之首十分有效; 此外當年替M-8輕戰車研發的三級模組化裝甲概念為何不採用也令人不解......在這次波灣戰爭中, 美軍幾輛M-1A1戰車遭伊拉克軍藉由地形掩護伏擊而損毀, 不過好在裝甲防護雄厚, 少有成員傷亡, 換成是UA單位下的各載具, 莫非真要把一切賭注放在車載主動式防禦系統之上?? |
flak 於 2003/04/27 23:06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此外當年替M-8輕戰車研發的三級模組化裝甲概念為何不採用也令人不解 會有模組化裝甲。例如某廠商的構形中,車底是鈦裝甲,車身就是鋁合金,可外掛模組裝甲。 美國現在比較重視的是陶瓷裝甲,有多種混合或單晶的形式。 |
flak 於 2003/04/28 00:37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一個UA中居然有將近一半的車輛是指揮車輛, 這個是算錯了,因為原文提到UA的車輛總數有兩個,一個是183,一個是971。寫到一半的時候才發現,183應該只是保護機場的先頭部隊。 >63輛終結者Armed Robotic Vehicle 「終結者」這個名字是我掰的,大家不要當真啊!!真正的名字是ARV。 >為什麼你們總是把空陸戰當成空軍介入主宰戰場的勝負? 空陸戰的歷史是起源於甘迺迪的彈性反應→由於蘇聯在核武實力上的不敵,激起蘇聯採用OMG回應→從贖罪日戰爭中,美國從主動防禦進化到空陸戰。這從頭到尾都跟「戰術」核武扯不上關係。跟核武扯上關係的只有「彈性反應」,但這是戰略核武而不是戰術核武。 彈性反應的意思在於,美國可能違背MAD的承諾,在未被核武攻擊的情況下優先使用核武。但好的方向在於,美國將會利用70年代的精確科技,使用精確的小當量MIRV進行特定目標的(敵方核武基地、傳統部隊集結地、油電資源)有限攻擊,而不是對城市的全面報復。而蘇聯一方面達不到同樣的精度與速度,另一方面不相信「有限」的攻擊不會發散成為「無限」的反擊。所以蘇聯的戰術就是大規模的突穿,迫使美國不敢把核武砸在OMG頭上。 OMG的目標包括核武戰轟機可能起降的機場,另外蘇聯也發展了SS-21協助壓制這些機場。但一方面由於西歐反核的壓力,另一方面是限武談判阻止了中程核武的進展,戰術核武的發展始終未躍上主角。與其說戰術核武是歐戰的主角,倒不如說一邊是北約戰術空軍爭取預算的伎倆,另一方面是協助戰略核武打核子戰場下的部隊作戰的工具(這是蘇聯人搞出來的,在60年代時,蘇聯人的算盤就是在西歐炸幾顆戰略核彈後,具NBC防護的全閉式裝甲車與空降部隊就可以迅速「接收」轟炸地區。當然轟炸地區出現了「頑強份子」的話,這些中輕部隊自然就多補幾發戰術核武)。而OMG與空陸戰則是在全面報復的壓力下,轉而全面使用非核傳統武器進行縱深打擊。 空陸戰在陸軍的爭議是在一本書看到的,裡面有提到當時陸軍內部也引發了很多爭議。空陸戰雖是跟著OMG出現,但其目標還是OMG之前的梯次戰法。在湯姆克藍西的「裝甲騎兵團之旅」中也有提到當時空軍的BLU-109就是為了轟炸某山脈地下基地的坑道,以把陸軍的補給埋起來。空陸戰最受爭議的是「同步」這個字,而這個字代表的是對後方陣地與前線的同步攻擊,而陸軍只打得到前線而已。 最後,說明一下美國陸軍的變革。在二戰後,北約一開始的戰術是逐次抵抗與遲滯。在中東戰爭(第三?第四?)後,轉為主動防禦,說穿了就是逆襲。最後就是空陸戰,但其實空陸戰出現沒多久,冷戰就結束了,所以美國空陸軍有那個想法,但還沒全面部署(F-15E就是一個例子,F-15E本來應該是要掛十幾枚CBU殺硬殼小強的,結果變成GBU。LANTIRN的重點本來是低空飛行的,後來變成雷射導引夾艙。其實那個標定莢艙原本的重責大任也是可以進行小牛飛彈的六連發,後來卻從未用過)。有一名英國軍官就投稿JED說,其實GW1開始時,他們在歐洲接受的訓練還是全力抵抗後,開始不斷的轉進與撤退(英軍果然是只會撤退),這應該是60年代的戰術才對... |
acetw 於 2003/04/28 02:04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美國現在比較重視的是陶瓷裝甲,有多種混合或單晶的形式 其實還有非晶態金屬裝甲,據稱對抗動能彈比耗乏鈾更有效,而且可以自由塑形,也因此可以拿來用在步兵護具上,不過缺點是高熱下會軟掉。老美國防部已和一家叫Liquid Metal的公司簽下生產和研發的合約… |
acetw 於 2003/04/28 02:17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可以看這裡: http://www.liquidmetal.com/applications/dsp.defense.asp 高強度讓它可以當裝甲,當然也可以拿它做穿甲彈啦! |
Darth Panda 於 2003/04/28 03:15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無人駝獸 You are not joking right? ATAT? |
flak 於 2003/04/28 09:48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You are not joking right? ATAT? 我不知道ATAT是什麼,真正的名稱是MULE,Multi-Role Utility/Logistics Equipment |
小毛 於 2003/04/28 10:17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ATAT? 星際大戰裡面的帝國軍四腳巨獸,弱點是可以用繩索絆倒.(笑) |
TTSO 於 2003/04/28 11:08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我還是比較希望看到一狗票的輪、腳行無人載具,用另外一狗票無人運輸機空投到敵境裡面,落地後開始與UCAV進行協同作戰 所有的人都待在冷氣間裡打電動,然後把對方整個掀掉的玩法...:DDDD 然後當一天連人都懶的打電動的時候,Matrix就可以來接收地球了... |
flak 於 2003/04/28 11:1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FCS是一個偉大的計畫,偉大之處不在於本身的概念,而在於陸軍真的有把握完成它嗎? 目前不論美國的雙迅猛龍計畫,海軍的三級艦計畫都同樣是轉型的企圖,但這些全面脫胎換骨的計畫金額都相當昂貴,而陸軍原就有了一個拖延好幾年的RAH-66計畫,在預算的關口上,這種句大計劃很難側身而過。 陸軍很有企圖心,他已經把研究經費從傳統武力上抽光,全部支援目標武力計畫。但陸軍曾經也有過一個System of systems計畫,也曾經轟轟烈烈過,結果還是失敗了。那就是FAADS計畫。 80年代初,陸軍發展了40公釐的約克軍曹防砲車作為師級防空武力,但由於情報顯示,蘇聯發展中的下一代直昇機(當時以為是Mi-28,但其實是Ka-50)配備的AT-9飛彈,射程將超過40公釐砲的射程,讓精密的雙雷達搜索追蹤系統變成廢物,創下美國唯二生產階段才被砍掉的武器(另一個是沈默彩虹)。 陸軍為了洗刷羞恥,發展了一個規模更大的計畫,利用多層次的重疊防空網,引入飛彈與機砲的混合機制,希望能徹底防禦攻擊直昇機的威脅,這就是FAADS(有沒有S?)計畫。這計畫包含了全天候防空飛彈(由ADASTS得標),現有武器的改良(25mm甚至120mm的防空射控與砲彈),以及被動導引的防空系統(復仇者與光纖飛彈)。結果整個計畫只有復仇者真的進入量產,M3防空車計畫在這幾年又死灰復燃。 這是很慘痛的例子,一開始規劃完整System of systems的結果只有其中一兩個風險小,獲益大的system得以擠過預算窄門。而陸軍的FCS計畫會不會重蹈覆轍?根據共和黨的Rebuilding American Defenses,基本上他支持FCS的基本原則:機動、輕巧的戰略機動性、網路架構...等,但卻沒有提到FCS計畫。另一方面,在陸軍的定位一節中,他強調空軍的全球打擊能力,認為Indeed, it is ironic that, as post-Cold-War military operations have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and more reliant on air power and longrange strikes, they have become less politically decisive. American military preeminence will continue to rest in significant part on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sufficient land forces to achieve political goals such as removing a dangerous and hostile regime when necessary. 所以,最近華府有一些風聲,倫斯斐指派了海陸將領領導的團隊重新檢視FCS計畫,而催生這計畫的陸軍部長卻在最近辭職,所以大刀可能會砍到FCS頭上。不過,依照過去的經驗,System of systems雖然很難全身而過,但通常還是會化整為零,讓一些小東西過去的。所以我覺得終結者與無人駝獸還是蠻有機會的。 |
TTSO 於 2003/04/28 18:02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MGS應該是肯定不會死... ARV... 希望不會死... RAH-66... 我看死定了... |
SK2 於 2003/04/28 18:53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這計畫包含了全天候防空飛彈(由ADASTS得標) Roland 是第一個得標, 但系統整合有問題而取消, 改用ADATS |
flak 於 2003/04/29 13:3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http://www.defense-aerospace.com/data/communiques/data/2003Apr15537/index.htm Defense Minister Wants a Leaner, Flexible German Army 德國國防部打算邁向輕量化的大道。 ...Afghanistan has taught, for example, that armed all-terrain vehicles are often more important than heavy tanks. Personnel transport carriers can be just as essential as fighter jets. Struck said the German military needs to turn its traditionally static armed forces into a high-tech mobile forces that can face the kinds of threats that will likely surface in the future... |
flak 於 2003/05/20 11:25 | |
倫斯斐放FCS一條生路 | |
Pentagon approves 15 billion dollar plan to upgrade army forces WASHINGTON, May 19 (AFP) - 21:52 GMT - The Pentagon Monday approved a nearly 15 billion dollar program to build a so-called Future Combat System that will replace the armys fleet of heavy tanks and fighting vehicles with networks of manned and unmanned fighting machines. The total funding for this phase of the effort is 14.92 billion dollars, she said. The Future Combat System is the centerpiece of the armys efforts to transform itself from a heavy, slow-moving force mold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ld War into a lighter, fast-deploying force. In concept, it will consist of 18 different manned and unmanned vehicles linked into sensors and high-speed communications designed to give them unparalleled visibility of the battlefield. Boeing and 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re the lead developers of the system. Requests for bids already have gone out for subcontracts on 23 different piece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nmanned ground vehicles, manned ground vehicles, the computerized command and control elements, as well as logistics and training and support, Hannah said. It will replace the current fleet of heavy vehicles we have, which is the Abrams tanks and the Bradley Fighting Vehicles, so that they can be deployed a lot faster than what we can deploy the current legacy fleet today, she said. The army this year will begin fielding lighter brigade-size combat teams built around the Stryker, a medium weight armored vehicle. They are intended to give the army the means to deploy rapidly in a crisis while the Future Combat System is being developed. |
helldog 於 2003/05/23 08:57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請問一下Falk兄,您這些資料是來自哪裡,海外雜誌還網站,是否可提供一下? |
flak 於 2003/05/23 16:0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請問一下Falk兄,您這些資料是來自哪裡,海外雜誌還網站,是否可提供一下? ....四月份的IDR由Mark Hewish寫了一篇FCS計畫的專文.... |
TTSO 於 2003/05/24 01:35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根據最近傳出大量要檢討是否真的淘汰M-1的訊息 我猜測M-1到最後不會完全淘汰,而是改裝成重型步兵支援戰車 當碉堡陪著步兵打小強.. 把120mm拆了換76mm自動裝填速射炮應該不錯... |
BWS 於 2003/05/24 02:32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猜測M-1到最後不會完全淘汰,而是改裝成重型步兵支援戰車 >>當碉堡陪著步兵打小強.. 阿...回歸到一戰時代了...!? |
TTSO 於 2003/05/26 21:21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重戰車在這個時代,的確已經喪失它「反戰車」的主要用途了 天上一堆小鳥、蜻蜓、沖天炮飛來飛去,反戰車哪輪得到重戰車上場? 回歸一戰的步兵支援用途我覺得是最後的出路 如果哪天MAV也可以防亂竄的RPG.. HAV也就沒價值了.. |
BWS 於 2003/05/26 22:24 | |
Re:Dominate Maneuver! 裝甲部隊輕量化 | |
想一想 現在老陸不打算投資MBT到也是好事 本來老陸的MBT就是想七五一票水鴨子 反戰車....就丟給天上蛇 >>(不過我認為這很難... 所以等著被戰鬥機器人淘汰比較好..:)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