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名艦傳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5/13 23:38
世界各國名艦傳

法國 查理戴高樂級中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1980年九月23日:
法國政府正式決定興建兩艘中型核子動力空母, 當時最初的計劃代號為”李卻立級”(就是著名經典小說:三劍客 / 三個火槍手中那個與主角為敵的紅衣主教.............)

1986年二月:法國國防部部長簽署建造新型核子動力空母的命令

1987年一月:航艦設計初步完成

1989年四月:
首號艦正式動工興建, 另外經過數次更名之後, 本艦被正式定名為查理戴高樂號; 根據當時計劃預定, 這艘滿載排水量36,000t 級的中型航艦將於1996年成軍, 取代克里蒙梭號航艦; 另外二號艦也將於1992年發包興建, 並於2004年左右取代福熙號航艦.....然而隨著冷戰結束, 法國國防預算緊縮, 許多重大預算案或被大幅延遲, 或慘遭刪減取消; 法國海軍在犧牲兩艘凱旋級SSBN興建計劃, 取消第八艘紫水晶級SSN建造案, 並將Rafale M艦載機的訂購數量由86架減少至60架之後, 總算湊出得以使戴高樂航艦續建下去的經費, 但是二號艦興建計劃就沒那麼幸運了, 其發包先是從1992年延遲至1997年, 後來乾脆整個擱置, 重新檢討第二艘航艦是否要用所費不茲的核子動力, 還是與英國的CVF傳統動力空母計劃合作, 其結論將於2003年夏末秋初時決定, 而第二艘空母的預定成軍時間也大幅延遲至2015年, 較先前預定計劃整整晚了十一年.

1989年四月二十四日:龍骨安放

1994年五月七日:航艦下水

1997年二月:法國海軍正式接收戴高樂艦

1998年:
戴高樂艦展開海試, 此時發現對於E-2C預警機的起降, 戴高樂艦原先設計的甲板長度並不十分充裕, 因此後來展開甲板延長改進, 因而整艘航艦的滿載排水噸位遂由下水之初的39,680噸向上略升至41927 ton(42,600-tonne).

1999年12月:
戴高樂艦正式服役於法國海軍, 但此時疾風戰機與ASTER飛彈都尚未準備完成, F-8P十字軍式戰機又於1998年全數退役完畢, 造成戴高樂艦這等光棍上路的窘境大概持續了整整兩年.........

2000年年底:
首次遠航長征, 目標美利堅, 卻在11月10日, 戴高樂忌日當天於百慕達發生”螺旋葉片掉下來”的靈異事件, 導致壯舉變鬧劇, 草草收場; 而從此戴艦的極速也由原先27節略降至26節, 直到2005年以前新螺旋槳上艦為止

2001年年底:
1. 疾風M F-1構型防空戰機的二號機與三號機正式登艦執勤(初號機被達騷集團借去作疾風戰機後續性能提昇改進之研究測試計劃)
2. 受到1999年期間,西方聯軍南斯拉夫作戰經驗的影響:在低空、惡劣天候、高強度戰場執行對地打擊作戰任務時,無論是任務執行效率與安全性,雙座機型均比單座機型擁有顯著優勢。因此法國國防部長遂決定將海軍原先所訂購的60架單座RAFALE M更改為25架單座RAFALE M與35架雙座RAFALE N。RAFALE N的原型機於2005年出廠進行飛試工作,至於正式量產型的交機工作預定則將於2007年展開,從發展時程上來看,大概所有的F-3構型機種均屬於雙座型RAFALE N。由於艦載機獨特的著艦衝擊與彈射起飛等問題,RAFALE N的設計工作無法直接照抄空軍型的RAFALE C(單座空軍型,空重約10000kg)--> RAFALE B(雙座空軍型,空重約10350kg),為了承受著艦衝擊與彈射起飛衝力,相較於單座型的RAFALE M(其空重已經比RAFALE C重上500至600kg),雙座型的RAFALE N的部份機體結構必須進行增加額外重量的強化處理,為了使RAFALE N的空重維持在合理範圍內以利艦上操作與維持飛行性能,RAFALE N將取消30mm固定機炮設計(連同彈藥重量,此舉將可以減省200至250公斤左右的機身重量。),此外其內載燃料箱也將比單座型略小些,使其作戰航程比單座型短上5%左右。目前法國海軍航空隊對於RAFALE N戰機上的後座飛官要如何“使用”仍有兩派不同的意見:單純的武器系統操作官(WSO),或是成為第二飛行員,能在緊急狀況下取代前座飛行員,直接操控整架戰機。


2002年二∼三月:
疾風M F-1構型防空戰機的四、五、六、七號與八號機先後登艦執勤, 此時戴高樂艦也參加了其生平第一次的海外作戰任務:「不朽自由」反塔立班政權作戰行動; 由於此時的疾風戰機仍然只有空優作戰能力, 因此在整場以對地打擊作戰為主角的戰事期間英雄無用武之地, 但是法國海航卻也利用此一難得時機, 與美國海軍的F-14, F-18進行纏鬥友誼賽, 並成功的將對手狂電(據說打F-14已經沒什麼好打的,打F-18還比較好玩。), 另外也和義大利海軍的AV-8B II進行BVR模擬格鬥.............

2002年六∼七月:
1. 九號機與十號機上艦, 第一個RAFALE艦載型戰機中隊(12F中隊)的換裝訓練工作也告一段落,正式進入服勤操作階段。
2. 印巴局勢空前緊張, 衝突隨時一觸繼發; 為了使兩國緊張關係降溫, 阻止可能的擦槍走火以免壞了老法軍售印巴兩國的大業, 戴高樂艦隨即進駐印度洋, 在兩國之間化出海上緩衝區, 阻絕兩國可能的海上進攻行動與意圖; 對艦上12F中隊的RAFALE M, F-1構型艦載防空戰機與4F中隊的E-2C空中預警機而言, 這也可算是這批新貴們第一次真正執行海上維和任務行動. 在為期十天的緩衝區維和監控任務中, RAFALE M攜帶著MICA EM中程空對空飛彈與魔術二型短程空對空飛彈, 在印度洋上空與來自老美小鷹級傳統動力超級空母, 約翰甘迺迪號上的F-14與F/A-18C/D合作無間, 共同執行多次例行日常兩小時戰鬥巡邏任務, E-2C空中預警機則持續監控印度洋海面與空中動態, 成功阻止了印巴雙方機艦可能的海路攻擊行動.

2002年11月8日:
戴高樂航艦試射ASTER-15點防禦SAM成功, 艦上主力防空自衛系統正式進入操作服勤階段.

2003年:
具備完整區域空優、對地攻擊、反艦作戰、電子偵查和核子打擊能力的全功能型疾風F3構型進入研發階段。

2004年:
首架防空+對地攻擊雙功能疾風F2構型於年底之前交機, 和純空防型的F1構型相較, F2構型增添了能使用SCALP-EG等對地攻擊武器的對地打擊戰力.

2005年:
1. F2構型機在法國海空軍陸續交機。
2. 第二RAFALE艦載型戰機中隊(11F中隊)陸續接受配備單座F2構型機。
3. 雙座型RAFALE N的原型機正式出廠,進行飛試。

2006年:
艦載型RAFALE的交機速率將固定在每年六架,直到2012年為止
(2006~2007年:雙功能F2構型,2007~2012年:全功能F3構型)

2007年:
1. 第二RAFALE艦載型戰機中隊(11F中隊)正式進入服勤階段。
2. 第一RAFALE艦載型戰機中隊(12F中隊)所配備的戰機接受構型升級(升級為F2構型?)
3. 首架正式量產雙座型RAFALE N交機。
4. 首架F3構型量產型交機。(RAFALE N=RAFALE F3構型艦載型??)

2012年:法國海軍航空隊所訂購的60架艦載型於年底前全數交貨完畢。

2014年~2027年(至少):
法國海軍航空隊的“疾風年代”, 在最大搭載狀況下,戴高樂號核動力空母將可攜帶操作32架RAFALE,其餘未登艦戰機則將安放在Landivisiau後勤基地中。

2015年:
第二艘空母的預定成軍的時間. 根據正常的操作流程, 戴高樂艦一年中得有七十天左右的時間進廠維修保養, 且每隔7.5年得進行一次核子燃料重新填裝的大工程, 這也是何以必須有第二艘航艦搭檔的主因;
然而為了使戴高樂艦美夢成真, 老法據說耗費了一百一十億歐元 (約百億美金上下), 可見要從無到有搞個中型核子航艦打擊戰力是多麼所費不眥之事; 根據AFM月刊報導, 老法方面期望, 第二艘航艦無論是什麼德行, 最好能在二十億美金之內搞定.......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8&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