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VOR 於 2003/05/05 11:32 | |
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開一欄專門讓大家打筆仗 ^^ 讓留言欄說些別的吧 --------- 雄二優於魚叉 立委促空軍採用 中山科學院院長劉金陵中將表示,目前魚叉飛彈國際價格一枚約四千萬元,而「雄二C」先前生產每枚價格也相 劉金陵說,雄二飛彈掛在經國號戰機上,系統整合不會有問題,但需要兩年整合時間,若要裝在F16戰機上,則 ------------ NO:297_93 中科院把雄二的價格拿來做文章是蠻無聊的。 NO:297_96 NO:297_120 >我說吱吱鼠兄啊~~ 不是嗎?台灣就算是所謂的自主“玩具”,也要美國協助。
>但你所說的「缺乏驗證」是指什麼? 那不知道空射雄二到底試射了沒? NO:297_122 拼經濟來買國防,就像目前的台灣, 呵呵.
>拼經濟來買國防,就像目前的台灣, 什麼人玩什麼鳥。 NO:297_124 針對雄二空射型請看以下這個─(測試時間距離今日有三年以上了) 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mnd/cs/movies/movie/mov8.avi
>針對雄二空射型請看以下這個─(測試時間距離今日有三年以上了) 了解。但是還是不足以構成採購的理由。
雄二的紅外線熱影像只不過是輔助導引。
雄二絕對是台灣玩的起的項目之一。國防工業不能 F-16 配魚叉沒問題,叫 F-CK-1 配雄二總不過份吧。
不反對, NO:297_130 台中今天下雨了呢...感覺涼爽多了,對我這種生長在宜蘭的人來說,熱與乾燥實在受不了 F-CK-1配雄二,F-16配魚叉,主意不錯耶...不過立委諸公會考量這種折衷方案嗎?
>>F-CK-1配雄二,F-16配魚叉,主意不錯耶...不過立委諸公會考量這種折衷方案嗎? 紅外線影像自動辨別科技??
替經國號裝上雄二容易, 問題真正的重點還是在於課程訓練的變更以及是否會影響日常戰備任務的訓練維持...... 以今日之科技, 要一機萬用是不難, 但是如果要飛行員一人精通空優反艦打擊偵查電戰等諸多任務, 那就有點難攪 以往因為配備與戰機性質之故, 飛龍機專司中高空空優, 鷹揚機專司中低空空優, 唯有鳳凰機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NO:297_138 >F-16 配魚叉沒問題,叫 F-CK-1 配雄二總不過份吧。 老大。我沒說F-CK-1不要掛雄二啊。 NO:297_140 >雄二絕對是台灣玩的起的項目之一。國防工業不能 是可以玩。但是還要修改一下才會有趣。 NO:297_141 事情之關鍵還是在於空軍怎麼看待經國號????是否真心打算拓展經國號各方面的作戰潛力, 以作為支援鳳凰機的輔助
>今日如果要讓鷹揚機多用途化, 則空軍便應從現在起開始為其量身打造適用合宜的訓練課程與作戰計畫, 您說得對,我認為應採分工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一機萬事所及並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俱備它之所能。所以我們的 NO:297_157 魚叉有多國使用驗證的經驗
那反過來想,讓IDF掛載空射雄二支援海軍作戰是否能減輕F-16的負擔!? NO:297_159 >我還是不懂你所說的驗證經驗是指什麼?我知道有很多國家有魚叉,如果你說的是實戰經驗的話那只有美國.伊朗.沙 驗證分成實戰驗證與試射兩種。 NO:297_161 >我承認雄二的確不是一開始就有雙模式導引,但後來的IR尋標器可不是輔助,這點我在上次的國防展有問過中科的長 雄二先使用自動慣性歸向雷達,雷達遭到反制時便使用紅外線熱影像導引。 |
KGB 於 2003/05/05 12:06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雄二先使用自動慣性歸向雷達,雷達遭到反制時便使用紅外線熱影像導引。 紅外線並不是一開始就考量要以此為主。 我也問過,怎麼結果不一樣? ..... 還真的不一樣... |
小朋友 於 2003/05/05 12:57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紅外線影像不是辨識,影像辨識不可能用在飛彈上.因為辨識速度來不及. 再者,紅外線不可能當做主要導引系統.一定要配合其他方式. 以現在的科技要在那麼遠的距離外用紅外線鎖定.根本是做不到的. 一般自然界就存在紅外線,在距離那麼遠的情況下無從分辨起. |
No.1 M. E. 於 2003/05/05 14:34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雄二後續型是採用雙尋標器─雷達和紅外線成像辨識系統(至少二十公里以上不成問題)。 其動作大概是─發射後下降到次高度貼面飛此時只有慣性的方位和可能的間歇性通訊(這時最不易受干擾),待接近目標時再降至最低高度使起動成像系統交替來識別,最後要撞擊時在一定距離內會先作更機動性的自我變換,如轉折或攻擊角度的改變,可說不怕有源的干擾只怕被先行暴破或撞擊的反制。 |
acetw 於 2003/05/05 18:18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紅外線影像不是辨識,影像辨識不可能用在飛彈上.因為辨識速度來不及. 再者,紅外線不可能當做主要導引系統.一定要配合其他方式. 以現在的科技要在那麼遠的距離外用紅外線鎖定.根本是做不到的. 一般自然界就存在紅外線,在距離那麼遠的情況下無從分辨起. 那日本的ASM-2算什麼? 另外,中科院以前有說過,雄二的尋標器”沒有主從之分” |
TTSO 於 2003/05/05 18:47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 再者,紅外線不可能當做主要導引系統.一定要配合其他方式. 好像有一種東西叫AIM-9.....:>>>>>> |
曾公 於 2003/05/05 21:58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嗯,還有一種東西叫劍一 |
ryan2181 於 2003/05/05 22:13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還有一種叫R-73 |
吱吱鼠 於 2003/05/05 22:17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除此之外,還有IRIS-T、ASRAAM、AIM-9X。 |
Ghostwolf 於 2003/05/05 22:46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我咧....這是在玩接龍嗎? 使用IIR的飛彈啊... 再加個 AGM-84E SLAM, AGM-84H SLAM-ER, AGM-142 Raptor, FGM-148 Javelin, AGM-158A JASSM, AGM-158B JASSM-ER, 還有Polyphem(獨眼巨人). 這樣夠不夠? |
吱吱鼠 於 2003/05/05 22:51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不過,紅外線導引會嚴重受到氣候干擾。 就算是熱影像系統也一樣。 所以對一堆號稱有效射程達到30公里以上的短程飛彈來說。 廠商虎濫的成分比較大。 |
TTSO 於 2003/05/06 02:01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射程這種東西都是動態的 看NEZ的範圍比較準.. also.. NEZ範圍基本上是看發動機 |
KGB 於 2003/05/06 02:15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不過,紅外線導引會嚴重受到氣候干擾。 就算是熱影像系統也一樣。 你是指會「追太陽」嗎!?那是以前,現在的不會. 所以對一堆號稱有效射程達到30公里以上的短程飛彈來說。 這就要看廠商怎麼說,有些飛彈可以用「資料鏈」接收初期導航資料,等接近目標時再開尋標器,如果是地對空,只要雷達持續照明,即使不開尋標器照樣能追著目標跑,直到燃料用盡為止.. |
小芋頭 於 2003/05/06 02:31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如果是後者,可否請你解釋何謂「實戰經驗」!! 是指武器一定要「見皿」才叫有「實戰經驗」嗎!?........ ~~~~~~ AIM-9響尾蛇第一代紅外線空對空近程飛彈,是中華民國空軍823期間以30比0打下中共航空隊的實戰見血經驗 飛彈是老美供給的 老美在越戰有更多的武器實驗,如落葉橘劑..NP..WP.EA-6空中及時戰管和反制機...... |
小滬尾 於 2003/05/06 07:21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雄二絕對是台灣玩的起的項目之一。國防工業不能 全部事事都反,能做的部份還是得做。 贊同﹗ |
KGB 於 2003/05/06 10:05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AIM-9響尾蛇第一代紅外線空對空近程飛彈,是中華民國空軍823期間以30比0打下中共航空隊的實戰見血經驗 飛彈是老美供給的 是沒錯,但當年AIM-9(當時的名稱叫GAR-8)是老美剛研發完成不久,並沒有任何的實戰經驗,命中率奇差無比,且易受太陽和雲層干擾.. |
小滬尾 於 2003/05/06 10:13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國軍只射了六枚,打下四架 ? In September 1958 Chinese Nationalist F-86s fired the first Sidewinder air-to-air missiles to down 11 communist Chinese MiG-17s over the Formosa Straits |
吱吱鼠 於 2003/05/06 10:30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你是指會「追太陽」嗎!?那是以前,現在的不會. 氣候影響會使飛彈循標器的有效距離嚴重縮短。 |
吱吱鼠 於 2003/05/06 10:31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這就要看廠商怎麼說,有些飛彈可以用「資料鏈」接收初期導航資料,等接近目標時再開尋標器,如果是地對空,只要雷達持續照明,即使不開尋標器照樣能追著目標跑,直到燃料用盡為止.. 我是說空對空短程飛彈。 |
吱吱鼠 於 2003/05/06 10:34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also.. NEZ範圍基本上是看發動機 跟seeker基本無關.. 老大。我是說如果循標器看不到,如何能射的遠? |
KGB 於 2003/05/06 12:00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國軍只射了六枚,打下四架 ? According to FAS, http://www.fas.org/man/dod-101/sys/missile/aim-9.htm 打下11架 In September 1958 Chinese Nationalist F-86s fired the first Sidewinder air-to-air missiles to down 11 communist Chinese MiG-17s over the Formosa Straits 滬尾大大 |
小滬尾 於 2003/05/06 12:03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我參考的是「俞大維傳」一書.. Thank you. KGB bro. |
No.1 M. E. 於 2003/05/06 12:54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那日本的ASM-2算什麼? 請問日本在戰術型的飛彈其技術是否在我們台灣之後! 記得二、三年前日本為測試一種自研的中程空對空飛彈,結果誤擊了觀測的F-15戰機,好像有感落後我們的TC-2(亞洲第一吧、世界第?),這型飛彈是什麼名稱?採何種技術?是否成功進入戰備? |
KKBOY 於 2003/05/06 15:03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不知有那一位先進可指教一下... (1)海龍潛艦可能發射魚叉飛彈否? (2)潛射雄風的可能性? (3)解放軍可有潛射反艦飛彈的能力 謝謝 KKBOY |
reader 於 2003/05/06 16:56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I am a fellow wall-tiger As to No. one and two I cannot know or provide any answer, perhaps the Senior members of this forum can. However,as to (3)解放軍可有潛射反艦飛彈的能力: Ans: supposedly yes (see second section). the Song -Class type 039 was designed to launch YJ-82(c-802) SSM anti-vessel missile from under water. However, according to globalsecurity.com in late 1990 sea trial the test firing of YJ-82 was not successful. |
吱吱鼠 於 2003/05/06 16:56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請問日本在戰術型的飛彈其技術是否在我們台灣之後! 不會。日本的研發能力與台灣不相上下。 |
吱吱鼠 於 2003/05/06 17:02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記得二、三年前日本為測試一種自研的中程空對空飛彈,結果誤擊了觀測的F-15戰機,好像有感落後我們的TC-2(亞洲第一吧、世界第?),這型飛彈是什麼名稱?採何種技術?是否成功進入戰備? 那是日本第一款國造射後不理空對空飛彈。叫做XAAM-4。 |
吱吱鼠 於 2003/05/06 17:09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1)海龍潛艦可能發射魚叉飛彈否? (2)潛射雄風的可能性? (3)解放軍可有潛射反艦飛彈的能力 一次回答。 |
小朋友 於 2003/05/06 17:12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抱歉,我想各位誤會我的原意,我是學理工的,所以習慣用技術面來看.^^ 基本上紅外線是一種光,只要物體會發熱通常就會發出紅外線, 紅外線飛彈主要是追擊這些發熱的發動機. 為何我說紅外線不能做為主要定標系統是因為這些紅外線飛彈都要透過發射者的雷達. 等到飛彈接近目標機體的時候紅外線定標系統才接管飛彈的方向. 因此要說這些飛彈是紅外線飛彈不如說它是雷達和紅外線合一. 會這樣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距離的問題,第二是誤判.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都會發出紅外線. 一般為了不要和大自然的紅外線混淆,紅外線感測器的靈敏度不可太高. 拿對海飛彈來看,大一點的魚浮出來也是會有紅外線. 這也是幾位大大說紅外線不可靠的原因. 目標距離過遠,對紅外線感測器來說,接受到的紅外光不足,無法定標. 你們可以想像一個在一公里外的100W燈泡和一隻螢火蟲在你眼前,你不會只看到燈泡. 這就造成了飛彈不可能只拿紅外線來定標.(除非是在地上打裝甲車這種很近的距離) 尤其是中長程,一定還有雷達或是GPS這種主要定標方式.不然就是亂打了. |
kkboy 於 2003/05/06 19:04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超音速反艦飛彈無法飛得如次音速反艦飛彈低,飛彈的導引方式大受限制.臺灣若仿傚俄國搞出來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會是龐然大物,是否有浪費公帑之嫌?不如學飛魚三,設法加長射程 還來得有意義.各位先進以為如何? |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3/05/06 20:26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目標距離過遠,對紅外線感測器來說,接受到的紅外光不足,無法定標. >你們可以想像一個在一公里外的100W燈泡和一隻螢火蟲在你眼前,你不會只看到燈泡. >這就造成了飛彈不可能只拿紅外線來定標 台灣已有的二、三十公里的紅外線或雷達成像技術您看過沒,還有之前有一部電影叫「衝出封鎖線」您看過沒(這雖不完全真實,但它在說明技術的應用),還有成像(影像)分析技術這名稱是怎麼來的?人造衛星在太空中探測追蹤地面目標物是如何分析的?還有時夏流行的紅外線透視偷拍,可拍到穿衣服後方的肉體成像你看過沒? 好像AIM-9、TC-1或AIM-9X或其它的短程空對空飛彈,目前採用的大都是全向式自我的全程紅外線熱影像追蹤的哦! |
小朋友 於 2003/05/06 21:34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紅外線或雷達成像我知道可以辦到,像透視拍攝那種,事實上也不難.類似夜視鏡的 紅外線活體追蹤這些都可以理解,可是二三十公里,只有紅外線sensor,真的很難想像. 這種技術我沒看過,當然如果像衛星那種有長透鏡鏡頭就不困難.如果只有單單靠 紅外線Sensor,不太可能.因為那些光源太小了. 你說的電影我沒看過,敘述的是不是類似活體追蹤那種儀器? 短程空對空有可能,可我也說過,應該是先由雷達瞄準,到一個距離之後再由紅外線接管 .否則第一個追擊的目標一定是發射者自己的熱源.因為那最大. 抱歉我是新來的,軍武科技很多都是最新的科技,有很多技術我以前沒看過卻很嚮往. |
小滬尾 於 2003/05/07 00:12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只有紅外線sensor,真的很難想像.這種技術我沒看過,當然如果像衛星那種有長透鏡 鏡頭就不困難.如果只有單單靠紅外線Sensor,不太可能.因為那些光源太小了 嚴格說來起﹐紅外線Sensor感測的非“光源”而是熱幅射源﹐所謂“光源太小”見 |
小朋友 於 2003/05/07 01:26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小滬尾大大你還真厲害,這些都知道.其實我說的就是偵測器沒辦法抓到熱源. 我真的很難想像幾公里以上的距離要怎麼用Sensor去偵測.在我看來根本不可能. 為了偵測那麼遠的熱源,可能只有放大後段訊號和加裝鏡頭二方法. 鏡頭當然不可能裝在飛彈上,那方法太笨.如果把後段信號放大,那得到的信號 背景雜訊或是環境影響一定很大.forget it.我好像打擾到大家討論了..呵.. |
小滬尾 於 2003/05/07 03:34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其實我說的就是偵測器沒辦法抓到熱源.我真的很難想像幾公里以上的距離要怎麼用 Sensor去偵測.在我看來根本不可能. 這種事不能用感覺推測﹐一定要動手計算 |
布蘭妮 於 2003/05/07 15:04 | |
Re:雄風二型 VS 魚叉飛彈 | |
HF-2/C/E,要能使用在規劃上的作法,應該作一些局部專用的調適,特訓一些AT3、IDF為專用載具人員,多樣的完成 全可行的任務打擊,也可叫對方難以只要一對一之便來相克。故並不是都要由一機一人來技援全部,而攻擊的多樣 化選擇上有較便捷的選擇,同時分散它也可以免於被韱擊中後就無第二人選。 哦是嗎 那可以把AT3 IDF拿來改良變成可以射雄二然後在多生產幾架給海航如此可以有很多好處 尤其是AT3相信海航也會很高興的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