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4 23:01
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剪報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剪報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剪報,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NO:23_1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4 23:0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ftv_news/international/news/200301/128384.html
布希:美國已準備好與伊拉克開戰

2003-1-04 12:11

美國為了準備攻打伊拉克,正加速在波斯灣地區部署兵力。

布希總統昨天還親自向美軍喊話,宣稱美國已完成作戰準備。不過,對於近來不斷拉高挑釁分貝的北韓,布希重申,依舊希望透過外交解決問題。美國總統布希,三號巡視德州胡德堡美軍基地,宣示美國已完成出兵伊拉克的準備。。布希強調,美國出兵是為了解放伊拉克,而非征服。他說,美國是否開戰的關鍵,在於海珊是否解除武裝。不過布希表示,目前並未計畫以武力,對付另一個邪惡軸心國家北韓。他認為,北韓問題可透過外交解決。聯合國武檢人員三號繼續在伊拉克執行勤務,突檢三個地點。另外,伊拉克正式向聯合國提交抗議書,指控布希資助伊拉克造反團體,企圖顛覆伊拉克。布希頻催戰鼓,但美國的兩個盟邦,巴林和巴基斯坦,三號都出現反美示威,抗議美國準備攻打伊拉克。(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NO:23_2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4 23:1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040042.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美提升戰略儲油以備戰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特稿)國際媒體分析美國可能在今年二月中旬對伊拉克開戰,並將焦點投射在美國強大軍力的調動與部署。其實,作戰打的是糧草,特別是本土境內的物資供應穩定,而美國政府早就在默默提升其戰略儲備石油存量,做為萬一必須對伊作戰保證勝利的基石。

美國能源部戰略石油儲備局日前透露,美國戰略儲油目前存量為五億九千八百九十萬桶,接近六億大關,這是美國聯邦政府自從一九七七年創立國家戰略儲油機制後的歷史新高,未來還將繼續向布希總統所要求的七億桶存量邁進。

雖然戰略儲油存量創下歷史新高,並不表示美國一定會對伊拉克開戰,但自從二○○一年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戰略儲備石油「安內攘外」的基礎性作用已經大幅提升,美國一旦揮軍攻擊伊拉克,戰略儲備石油將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也是穩定美國境內人民正常生活不受戰爭影響的關鍵後盾。

美國戰略儲備石油的儲存地點在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沿海附近的巨大地下鹽洞中,將戰略儲油放置在地下鹽洞,主要考量如此可獲得最高安全保障,同時也是最省錢的辦法。戰略儲油局估計,地下鹽洞儲油成本比地上儲油槽便宜十倍,更比硬岩層鑿洞儲油節省二十倍。

一個鹽洞儲油槽大小不一,可以容納六百萬到三千萬桶原油不等,平均一個鹽洞儲油槽可容納一千萬桶原油,鹽洞大約成汽缸狀,直徑兩百呎,垂直高度兩千呎,大得驚人,一個標準鹽洞儲油槽可以毫無困難地將芝加哥希爾斯摩天大樓裝進去,還有一百七十呎的「頭部空間」;這種超級大鹽洞目前在五十個以上。

選在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沿海地區儲油,是因在這個地區可輕易將儲油連接上美國全國商用輸油管線,將龐大的儲備原油在短時間內送至美國一半以上的輕油裂解廠提煉成為各項石化產品,或是連接上油輪,送至其他裂解廠提煉,供應民生所需。

美國自從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即著手領導全球反恐戰爭,目前則專注於聯合自由世界國家要求伊拉克海珊政權解除武裝,銷毀大規模殺傷武器。戰略儲油在此時達到歷史新高,具有特別意義。

布希總統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特別重視反恐戰爭進行中戰略儲油的重要性,決定逐步將戰略儲油量提高到七億桶。

如果戰略石油儲存能量全開,加上美國民間機構的石油準備量,將可支撐全美國使用一百五十天,如果出現緊急狀況,在美國總統下令後十五天,戰略儲備石油就可進入美國市場配銷。

美國從將近二十個國家進口石油,戰略儲備石油系統設置二十五年以來,將儲備的原油分為「甜油」和「酸油」兩種,甜油指的是含硫量不超過百分之零點五的原油,超過百分之零點五的原油就稱之為酸油。目前儲備的原油中,大約三分之二是酸油,三分之一是甜油。

翻開過去的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以及最近一次發生在十年前的波斯灣戰爭,都愈來愈顯示石油是排名第一的戰略能源與基礎原料,一個國家從上到下,幾乎沒有一件事不和石油有關。

美國、日本、歐洲等已開發國家,特別是進口石油佔大宗甚至絕大多數的國家,為避免國際情勢影響石油供應穩定,都不斷努力建立石油安全存量及戰備儲油。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美國每天石油消耗量約接近兩千萬桶生產量,其中大約一千一百多萬桶為進口,佔了全國石油消耗量的一半以上,建立可觀戰略儲油的需求十分殷切。


NO:23_3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5 17:0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050060.html
美軍在科威特鄰近伊拉克邊境展開大規模演習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四日專電)美國可能展開進入二○○三年的第一場戰爭,對象是伊拉克,這已不是新聞,只是大家的注意力目前都集中在攻擊到底何時展開。布希總統日前對部隊官兵表示,如果有必要,美國已做好作戰的準備;事實上,上萬名美國官兵正在科威特鄰近伊拉克的邊境集結,並進行大規模演習。

布希政府對伊拉克的強悍堅定態度近來遭到國際社會與美國媒體本身的質疑,提出懷疑的觀點認為,為何自己承認擁有核子武器計畫,並將聯合國查核人員趕出境的北韓,布希一直表示可以透過和平方式解決緊張情勢;但一直否認擁有核武,並依據聯合國決議讓武器檢查人員執行任務的伊拉克,卻一直是布希政府苦苦相逼的對象。

布希總統不斷強調,伊拉克海珊政權過去差一點就擁有核子武器,從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以來,海珊就一直在欺瞞國際社會,違反聯合國決議,擁有並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海珊政權必須依聯合國決議解除武裝,否則美國將領導聯盟去解除海珊的武裝。

根據美國之音從科威特的報導,美國陸軍第三步兵師的一萬兩千多名官兵目前正在科威特鄰近伊拉克的邊境集結進行大規模演習。讓海珊了解,如果他再不解除武裝,將會面臨到什麼樣的猛烈攻擊。

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正在伊拉克尋求伊拉克是否擁有或是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但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場對峙能夠和平解決。雖然駐紮中東的美軍官兵士氣高昂,但美國情報單位仍擔心,伊拉克困獸猶鬥,很有可能點燃油田,銷毀一切物資,給美軍來個堅壁清野,並造成國際人道問題,甚至還可能使用生化武器。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預定於二十七日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告,在此之前,美國將繼續增加在中東地區集結部隊,為可能的戰事做好準備。


NO:23_4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5 17:0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050068.html
傳英政府可能週內宣佈派兵前往波斯灣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四日專電)英國政府可望於一週內宣佈派遣兩萬名軍隊前往波斯灣,並動員將近七千名後備人員,作為對伊拉克開戰的準備。

倫敦兩家主要報紙今天分別在報導中說,英國政府將於一週內作出派兵的決定。

每日電訊報說,布萊爾首相下週將在國會下院宣佈此一決定。之後,英國對伊拉克的戰備將於本月中旬進入高潮。英國軍方將領已接獲派兵計畫;皇家海軍的一支艦隊將由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率領,於兩週內出發。

該報的報導說,由於伊拉克總統海珊在銷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問題上,顯然執意不肯退讓,美英兩國政府都認為,戰爭愈來愈像是不可避免。

然而,泰晤士報的報導說,布萊爾的內閣官員認為,透過外交途徑解決波斯灣危機的可能性大於武力解決的可能性。他們擔心,過分強調戰爭不可避免,可能會引起英國民眾的反感。這些內閣官員並相信,若想此一策略奏效,仍需展現不惜一戰的決心。

泰晤士報的報導說,皇家海軍的艦隊,除了「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外,將包括至少六艘其他戰艦以及一艘核子動力潛艦。此一艦隊將和配備直升機的航空母艦「海洋號」以及一艘作為海上醫院的船會合。報導又說,即將被召集的五千至七千名後備人員,其中將包括許多醫療人員。


NO:23_5
老頭  於 2003/01/05 21:1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美軍全力準備攻打伊拉克行動


【目擊新聞現場】92.1.5
 美軍攻伊 逾11萬部隊待命
美伊開戰日逐漸逼近!美國五角大廈已下令波斯灣地區攻擊部隊各戰鬥主力各就各位,並對成千上萬地面部隊與大批戰鬥機下達部署令,而美國本土適合沙漠戰的部隊也在今日起陸續開赴波灣...

中央社
美伊開戰日逐漸逼近!

美國五角大廈已下令波斯灣地區攻擊部隊各戰鬥主力各就各位,並對成千上萬地面部隊與大批戰鬥機下達部署令,而美國本土適合沙漠戰的部隊也在今日起陸續開赴波灣。

美軍軍事顧問柯瑞派恩維奇指出,這是非常嚴重的一步,顯示美國朝戰爭之路又邁進一大步。

據指出,約二萬五千名美軍將於未來幾週內開往波斯灣,其中包括第一步兵師以及一個師的機械化部隊,該師已有一個裝甲旅駐在科威特。


官員說,美國空軍將部署十五架B-1轟炸機,數中隊的F-15E攻擊機,F-15C與F-16戰鬥機,特種部隊AC-130武裝直昇機,專門追蹤坦克與其他地面車輛的Joint Stars雷達機,搜救飛機以及無人駕駛的掠奪者偵察機。


美軍在科威特鄰近伊拉克邊境展開大規模演習
(中央社華盛頓四日專電)


美國可能展開進入二○○三年的第一場戰爭,對象是伊拉克,這已不是新聞,只是大家的注意力目前都集中在攻擊到底何時展開。布希總統日前對部隊官兵表示,如果有必要,美國已做好作戰的準備;事實上,上萬名美國官兵正在科威特鄰近伊拉克的邊境集結,並進行大規模演習。

布希政府對伊拉克的強悍堅定態度近來遭到國際社會與美國媒體本身的質疑,提出懷疑的觀點認為,為何自己承認擁有核子武器計畫,並將聯合國查核人員趕出境的北韓,布希一直表示可以透過和平方式解決緊張情勢;但一直否認擁有核武,並依據聯合國決議讓武器檢查人員執行任務的伊拉克,卻一直是布希政府苦苦相逼的對象。

布希總統不斷強調,伊拉克海珊政權過去差一點就擁有核子武器,從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以來,海珊就一直在欺瞞國際社會,違反聯合國決議,擁有並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海珊政權必須依聯合國決議解除武裝,否則美國將領導聯盟去解除海珊的武裝。

根據美國之音從科威特的報導,美國陸軍第三步兵師的一萬兩千多名官兵目前正在科威特鄰近伊拉克的邊境集結進行大規模演習。讓海珊了解,如果他再不解除武裝,將會面臨到什麼樣的猛烈攻擊。

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正在伊拉克尋求伊拉克是否擁有或是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但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場對峙能夠和平解決。雖然駐紮中東的美軍官兵士氣高昂,但美國情報單位仍擔心,伊拉克困獸猶鬥,很有可能點燃油田,銷毀一切物資,給美軍來個堅壁清野,並造成國際人道問題,甚至還可能使用生化武器。

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預定於二十七日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告,在此之前,美國將繼續增加在中東地區集結部隊,為可能的戰事做好準備。


布希胡德堡演說 為攻伊舖路
閻紀宇/綜合四日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布希昨天前往德州胡德堡陸軍基地,對陸軍第一騎兵師的官兵發表演說,他重申如果伊拉克獨裁者哈珊拒絕放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美國將大軍出擊。然而對於明目張膽發展核武的北韓,布希只譴責北韓與伊拉克同屬「無法無天的政權」,並呼籲世界各國一致敦促北韓政權放棄核武野心。

胡德堡位於德州啟琳,是美國境內最大的陸軍基地,駐紮約四萬兩千名大軍,隸屬於陸軍第三裝甲兵團。這支勁旅外號「美國大榔頭」,素以無堅不摧的坦克與攻擊直昇機令敵人喪膽,曾在一九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如果美國再度對伊拉克開戰,第三裝甲兵團勢必將擔當重任。

布希總統與第一夫人蘿拉目前正在德州克勞福牧場度聖誕假期,兩人昨天搭乘直昇機前往胡德堡鼓舞士氣。從未上過戰場的布希特地披上草綠色陸軍外套,對四千多名官兵說:「如果武力成為保護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的必要手段,美國將會審慎果決地採取行動,而且美國終將戰勝,因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精銳的軍隊。」台下的官兵以高聲歡呼回應總統的訓勉。

聯合國派往伊拉克的武檢團將於本月廿七日向安理會提出報告,而次日正逢布希對國會發表國情諮文,白宮官員表示,屆時哈珊與伊拉克的命運將大勢底定,美伊開戰或許就為期不遠。白宮幕僚已經將整個二月份空出來,沒有為布希安排任何出訪的行程。美國派駐各國大使也接到訓令,要與各國政府磋商支援軍事、人道與伊拉克戰後重建等事宜。

在軍事調度方面,五角大廈近來動作頻繁。當前美國在波斯灣地區駐軍已達六萬多人,基地位於加州潘德頓堡的陸戰隊第一遠征軍今天接獲命令,部份兵力將開赴波斯灣地區,這支編制四萬五千人的部隊與陸軍第三步兵師將構成入侵伊拉克的主力。第三步兵師的第二旅早已進駐鄰近伊拉克的科威特,另外兩個旅可能也會在近日內開拔。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網昨天報導,五角大廈正在擬訂更大規模的增兵計畫,讓波斯灣美軍大幅擴張至廿萬人,計畫將於下週送交倫斯斐部長審閱。根據這項計畫,美軍將從南、西、北三道戰線圍攻伊拉克。南線攻勢仍需增兵七到八萬人;西線與北線攻勢將分別借道約旦與土耳其,共需兩萬五千至三萬兵力。不過這兩個伊斯蘭國家是否願意干冒民意激烈反對的風險,與美國密切合作,仍在未定之天。

相關新聞
▼美軍全力準備攻打伊拉克行動
▼英美戰機攻擊伊拉克南部多處防空通訊系統
▼布希胡德堡演說 為攻伊舖路
▼美軍在科威特鄰近伊拉克邊境展開大規模演習
▼傳英國政府可能一週內宣佈派兵前往波斯灣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20105005+92010505+0+171906,00.html#


NO:23_6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6 12:1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060016.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美國攻伊蓄勢待發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特稿)除非發生奇蹟式的轉變,美國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已成定局,事實上,戰爭的引信已經點燃,只是引信較長,爆炸的時刻稍有延遲。根據美國對聯合國第一四四一號決議案的解讀,只要伊拉克總統海珊不按決議案的要求行事,就具備動武的條件。

布希總統表示,美國對伊拉克遵守去年十一月八日這項決議案的程度是「零容忍」,也就是絕不容許打馬虎眼。或許盟國支持的程度不一,但在國內,美國國會已在去年十月十一日通過授權布希政府使用武力的法案。

美國原本就不預期伊拉克會遵守聯合國最新的決議案。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布希政府內部力主不能放棄聯合國途徑的國務卿鮑爾宣布,美國認為巴格達所提出的武器報告漏洞百出,已再度「實質違反」聯合國的決議案。

「實質違反」是引爆戰爭的關鍵字眼。戰鬥沒有在隔天爆發,是因為美國軍力部署尚未完成,而且美國仍在繼續尋求相關國家的支持。

部份專家認為,戰火延遲引爆的另一個理由,是美國希望讓聯合國武檢人員繼續工作一段時間,以排除未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地點。

美國從一九九零年中期以來始終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情報單位雖然掌握許多顯示伊拉克擁有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關項目的證據,但卻不知道這項違禁品儲存的地點。

專家認為,武檢人員若能查出任何違禁物品,都將成為證明海珊撒謊的證據,即使查不到,至少可以排除清查過的地點,在美國展開軍事行動時,可以減少美軍人力和彈藥的浪費。

在軍力部署方面,包括平時執行伊南和伊北禁航任務的美軍,到去年底為止,已在波灣部署超過五萬名陸、海、空軍和陸戰隊。「星座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正在中東執行任務。

目前仍在美國東岸的「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戰鬥群,以及在日本的「小鷹號」或在澳大利亞一帶的「林肯號」可能奉令在新年啟航前往波斯灣一帶。

另外,還有許多地面部隊準備移師中東。有報導預估,部署在當地的美軍最後將增加到十萬人以上。

在一九九零年至九一年的波灣戰爭期間,光是美國就部署超過五十萬大軍。這次出動的兵力相較之下要少很多,但有專家估計,美軍的火力比上次要強十倍。

更重要的是,美國戰爭科技比起十一年前又進步許多,其中最主要的進展,是「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JDAM)」所提供的全天候轟炸能力。

在前一次波灣戰爭期間,美國使用的精準武器以雷射導引的炸彈為主,但這型武器會受到烏雲等天候狀況的影響,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鎖定目標的JDAM,則不受任何天候的限制。

鮑爾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表示,伊拉克的武器報告「完全沒有」遵照聯合國第一四四一號決議案的要求。

他說,這份武器清單可以看出種種蓄意而且明顯的疏漏,美國相信這絕非疏忽、編輯過程監督不周或技術問題所造成。而且美國認為,這些重大的疏漏已構成另一次實質違反聯合國決議的事件。

鮑爾同時表示,如果伊拉克在未來幾週仍然拒絕遵守決議,此事就將無法以和平方式解決。他不願說明美國可能展開何種軍事行動,但指出,如果爆發戰鬥,「衝突將以使人命損失降到最低和速戰速決的方式進行,目的是要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使伊拉克人民獲得解放」。


NO:23_7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6 12:27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060002.html
美邀請泰國派軍赴阿富汗協助修復空軍基地

(中央社記者郭芳贄曼谷五日專電)在美國邀請下,泰國將在三月中旬派遣共計一百三十二名工程部隊和醫護官兵前往阿富汗,協助修復貝格藍空軍基地。

這處空軍基地是前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軍和北方聯盟部隊間戰爭多年的軍事要地。泰方已經派出一部份工程部隊官兵,前往南韓先接受寒帶生活訓練。

泰國陸軍發言人宋寬表示,陸軍總司令宋達已下令泰國東部的一支部隊派出九十名工程人員和十二名醫護人員前往阿富汗;此外,還有來自華富里省十名特種作戰部隊軍官和十名最高統帥部協調軍官一起,前往阿富汗協助美軍修復貝格藍空軍基地。

宋寬指出,目前阿富汗氣候寒冷,氣溫只有攝氏零度,習慣在熱帶地區生活的泰國部隊前往阿富汗,行前一定要先經過適應天候的訓練。這位發言人證實,華府在邀請泰方派軍前往阿富汗協助重建時已表示,美方將提供薪資、毛線衫、外套等寒帶軍服。


NO:23_8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7 00:0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060391.html
海珊軍人節演說指控美國企圖奪佔波斯灣油源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六日專電)伊拉克總統海珊今天發表軍人節電視演說,指控美國侵略伊拉克的背後目的是計劃進一步完全掌控波斯灣地區的能源,以及試圖轉移人們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以及美國在其他方面如經濟衰退的注意力。

海珊是在伊拉克時間上午十一時發表全國電視演說。據伊拉克官方新聞社稍後刊出演說稿英文譯文表示,海珊抨擊「敵人(美國)現在正準備控制進入紅海及阿拉伯海的入口,一方面確保自己的利益及以色列的安全,同時也確保運油航線及軍事運輸的安全。」

海珊在演說中也抨擊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在伊拉克的檢查工作已超越聯合國安理會宣稱的範圍之外,根本是在進行純情報的工作,不是在找尋所謂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是搜羅伊拉克科學家的姓名及名單,並且對軍營及合法的武器生產特別感到興趣。在演說中,海珊一再鼓舞伊拉克軍隊的士氣,並表示伊拉克已做好戰爭的準備,相信伊拉克軍隊能夠盡忠職守,捍衛國家,擊退美軍攻擊,造成美國重創。


NO:23_9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7 16:57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070041.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伊若動用化武後果嚴重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特稿)如果美國二度對伊拉克出兵,跟十二年前的波灣戰爭相比較,一般相信伊拉克總統海珊下令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可能性將提高許多,而在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中,這將是後果最為嚴重的狀況之一。

美國布希政府已經重申,如果美國部隊遭到核子、生物或化學武器攻擊,將不排除以核子武器進行報復。假設發生這種衝突,對全球外交、戰略和經濟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最近有媒體報導說,海珊在伊拉克遭到攻擊後如果眼見大勢已去,可能選擇流亡白俄羅斯。

如果海珊在衝突發生後不久便流亡國外,無疑是最好的結果之一。美國將除去心腹大患,伊拉克將出現新的政權,伊國人民的生活可望因巴格達恢復與外界的正常關係而獲得改善。

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戰略中心十一月間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海珊政權垮台被列為最佳假設狀況的要素之一,其他包括戰鬥持續四到六週、只有少數地區發生重大的市區戰鬥、平民死傷和財物破壞有限、美國部隊和以色列未因伊拉克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蒙受嚴重死傷。

就各種可能狀況提出假設的國家安全事務專家柯蒂斯曼,把出現最佳狀況的或然率定為四成到六成。

根據他的評估,最壞的假設狀況出現的或然率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在這種狀況下,戰鬥持續三個月到半年,其他要素包括伊拉克部隊持久抗戰、城市戰密集、美國和英國部隊死傷嚴重、美國在聯合國失去支持、土耳其或波灣盟友停止支持美國、美國和英國在中東的利益遭到嚴重恐怖攻擊、伊拉克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美軍或以色列並引發嚴重反應。

介於兩極之間的狀況,出現的機率在三到四成。

在這種假設狀況下,戰鬥持續六至十二星期,針對美國和英國目標的重大恐怖攻擊在事前遭到遏止,或是未造成嚴重破壞、伊拉克對美軍和以色列進行有限或大致無效的大規模武器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種狀況都假設伊拉克將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美軍或以色列。

美國在事後得知,在一九九一年的波灣戰爭爆發之前,海珊曾授權部隊指揮官在特定情況下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部隊在十二年前確實曾部署化學彈頭,但最後並未使用。

美國官員相信,這是因為美國曾在事前一再警告伊拉克,清楚表明如果伊軍膽敢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將立即施以排山倒海的報復,並使海珊失去政權。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準備在必要時,再次透過空投傳單等方式對伊拉克部隊指揮官提出類似的警告。

但美國如果真在未來幾週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這樣的警告可能未必有效,部分因為海珊必定瞭解,除非他下台,布希政府將不會罷休。

而且,美國在攻擊發起時,很可能將以指揮和通訊中心為首要攻擊目標,因此專家相信,海珊可能已授權部分核心部隊指揮官在必要時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有專家相信,這些指揮官即使因害怕遭到報復或基於其他原因不依海珊的命令行事,身旁可能有其他的人會代為執行。

英國首相布萊爾曾公開表示,伊拉克可以在四十五分鐘內完成神經瓦斯和炭疽熱武器的部署,而且海珊可能已將使用這些武器的權限下放給精銳部隊「共和衛隊」的指揮官,也就是海珊的兒子夸西。

軍事專家都同意,跟前一次波灣戰爭比起來,美國的軍事科技又已進步許多,而伊拉克的軍力只有十二年前的三分之一左右。不過,美伊兵力懸殊,是伊拉克不惜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另一個可能因素。如果伊拉克果真使用這類武器,特別是如果造成嚴重死傷,可能引起美國加倍報復,而這將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NO:23_10
Skywalker-Luke  於 2003/01/07 17:0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07155003.html
林肯號航空母艦返美途中奉命回到澳洲待命

(法新社雪梨七日電) 美國駐澳洲大使館海軍武官史洛斯今天說,白宮已下令美國﹁林肯號﹂航空母艦在返美航程中折返澳洲待命。外界猜測該艦將會參加對付伊拉克的行動。
史洛斯告訴法新社說,美國海軍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林肯號﹂在接到來自華府要它折返澳洲的命令時,已踏上返美歸途數日。

﹁林肯號﹂航空母艦在﹁希羅號﹂巡洋艦護航下,昨天返抵澳洲西部的弗利曼特港。

﹁林肯號﹂和﹁希羅號﹂在海上執勤六個月後,去年耶誕節停泊在弗利曼特港度假六天。

史洛斯說,在﹁林肯號﹂離開弗利曼特港,航向夏威夷後,白宮做了一些戰略性的決定,導致包括﹁林肯號﹂航艦戰鬥群在內的一些單位必須繼續待命,直到情勢更為明朗。

史洛斯表示,他在新年當天接到第七艦隊來電,說明當局要﹁林肯號﹂折返澳洲港口待命。

他拒絕證實此舉是否與美國總統布希和伊拉克總統海珊之間日益升高的緊張情勢有關。

澳洲國防分析家貝比吉表示,他相信,﹁林肯號﹂航空母艦折返澳洲是美國為攻擊伊拉克而進行的軍力重新部署行動的一部分。

他說,由於澳洲是美國的堅強盟邦,﹁林肯號﹂折返澳洲加油及完成補給,準備進行新部署,別具意義。

美國國防部昨天表示,在與伊拉克對抗下的首次大規模召集行動中,正動員將近兩萬名後備軍人及國民兵。

一艘先進的醫療艦已從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啟航,前往波斯灣地區;同時,一支有二千二百名陸戰隊員的兩棲攻擊部隊,也已乘艦離開加州聖地牙哥,航向波斯灣。

英國國防部昨天也宣布,由英國最大的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率領的一支海軍特遣隊,將於本月十一日啟程前往波斯灣。

這支英國海軍特遣隊還將包括一艘潛艇、一艘巡防艦和兩艘支援艦艇。


NO:23_1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0 11:49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100072.html
美軍事專家說美伊戰爭難避免將很快結束

(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十日專電)一名美國軍事戰略家認為,美國和伊拉克開戰難以避免,一旦美國動武,戰局將是一面倒,戰爭很快就會結束,伊拉克總統海珊「似乎已逃不出美國的手掌心。」

著名的軍事策略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研究院戰略研究部主任埃利奧特.科恩教授 (Eliot A. Cohen)接受新加坡國防與戰略研究院的邀請,昨天在新加坡一項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時說,美伊戰爭將難以避免,除非海珊離開伊拉克。

他指出,一旦開戰,這將是一場一面倒的戰局,原因是:美國目前的軍力要比上一次波斯灣戰爭時要強大得多,美軍先進的高科技武器系統,要比那時候更為精密和複雜。另外,美國也對伊拉克的軍力有非常深入的瞭解,有知己知彼的優勢。

他估計,這場戰爭的規模應該會比美國在一九九一年向海珊展開的「沙漠風暴」行動,和在九一一事件後向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展開的軍事行動要「小。」

他認為,如果美國在軍事行動方面能夠順利達成目標,並且能贏得伊拉克人民支持,那麼對伊之戰,將會大為提高美國的威望。他不排除伊拉克動用生化武器對付美軍的可能性,不過可能性不大。科恩曾任職於美國海軍學院的戰略部門、美國國防部政策計畫部,目前是美國國防政策計畫部和其它政府諮詢團的成員,曾撰寫多部軍事著作。


NO:23_12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1 15:0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301/23410.html
[美國軍事]美國再遣逾三萬名部隊前往波灣,規模為近幾周來最大

路透社
2003-1-11 12:43

[路透華盛頓電]美國官員表示,國防部長倫斯斐德(DonaldRumsfeld)周五簽署命令,將再派遣近三萬五千名部隊前往波斯灣。

官員對路透表示,調遣的軍力包括由北卡羅萊納州與加州的基地各派出七千名陸戰隊員,以及由其他單位派出的部隊。

這是五角大廈近幾周開始公開增兵波斯灣地區以來,規模最大的派遣令。

要求匿名的美方官員表示:「我們正在進行軍力部署。不同於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我們這一次可以更快速地派遣軍隊至該區。」

北卡羅萊納州勒瓊基地(CampLejeune)的第二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軍官當天稍早表示,七千名士兵、坦克車、戰鬥機以及直昇機等裝備可能在未來幾天開始被運往波斯灣。(完)

--編譯沈以文


NO:23_1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2 18:3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120072.html
英海軍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出發前往波斯灣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十一日專電)英國海軍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今天從英格蘭南部的海軍基地樸次茅斯港出發,它將在蘇格蘭裝載彈藥與必要配備後,和英國海軍十五艘其他各型軍艦以及一艘潛艦在地中海會合,預計在六月抵達遠東地區前,先在波斯灣停留。

艦隊上總共有五千名海軍官兵以及三千名皇家陸戰隊的特種部隊。這是英國自福克蘭島戰爭以來,派往海外的最強大艦隊。

雖然根據皇家海軍官方的說法,此一艦隊的主要任務是前往亞洲太平洋地區,和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友邦舉行早已計畫好的聯合演習,但是海軍將領在記者會中承認,艦隊的任務可視波斯灣情勢需要而隨時改變,以參與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英國海軍的發言人對新聞界透露,排水量兩萬六百公噸的「皇家方舟號」,此次任務並未裝載固定翼的戰鬥機,它和另一艘航空母艦「海洋號」都將配置載運部隊的直升機。

「海洋號」本身具有兩棲作戰性能,艦隊中除了驅逐艦,掃雷艦以及補給艦外,並有兩艘登陸艦,因此對伊拉克戰爭一旦開打,英國皇家陸戰隊將可配合美軍陸戰隊從伊拉克南部登陸。英國海軍司令史奈爾森少將今天強調,此一艦隊出航並不表示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已成定局,只表示如果情勢需要,英國軍方已經作好準備而已。他指出,此一艦隊已經不僅是艦隊,因為它配置了直升機,具有地面作戰能力。


NO:23_1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2 18:3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301/23487.html
[美伊關係]美國發動網路心理戰,電子郵件攻勢遭伊拉克攔截
路透社
2003-1-12 17:30

[路透華盛頓/巴格達電]在周六華府繼續向波灣地區增兵後,美伊網路戰爭的細節也浮上了檯面--美國寄給一些關鍵人士的電子郵件遭到伊拉克攔截。


美國國防官員表示,軍方已經展開一場電子郵件大戰,策動伊拉克的軍事及民兵領袖背叛總統海珊,並請他們揭發核生化武器設置的地點。


網路大戰為心理戰的一種,這些以阿拉伯文寫成的電子郵件,內容呼籲伊國人民不要遵從使用核生化武器的命令,並以發布信號的方式指證這些武器設置的地點,或破壞武器的運作。


伊拉克的電子郵件服務由國家所控制,僅少數人能使用,主要使用者為政府官員、資深公務員、學術界與科學界人士。根據旅居當地的人士稱,伊拉克從上周起開始收到這類郵件。


這些人士還說,為了防止此類訊息繼續在國內散佈,伊拉克官方已經公然對電子郵件服務進行攔截。(完)


--編譯陳宗琦


NO:23_15
內幕  於 2003/01/13 08:3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美報指賴比瑞亞和布吉納法索曾窩藏蓋達份子

http://tw.news.yahoo.com/2002/12/29/international/cna/3728896.html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二十九日專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說,歐洲當局經過一年深入調查後發現,有證據顯示西非賴比瑞亞和布吉納法索政府曾接待過負責收購鑽石的蓋達恐怖組織高層人士。
郵報這篇報導說,好幾個歐洲國家的調查人員認定,賴比瑞亞總統泰勒曾收受一百萬美元,做為收容兩名恐怖組織成員的代價。

報導說,這兩人在去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在西非地區至少停留兩個月。他們在去年不同時段,曾住在離泰勒私人農場不遠的一處精銳部隊營區和布吉納法索總統的官邸區。

泰勒和布吉納法索總統龔保雷都否認曾接待蓋達組織成員,但華盛頓郵報說,泰勒和龔保雷被控包庇非法鑽石和軍火走私由來已久。

報導說,還有好幾項調查賴比瑞亞涉及非法鑽石走私及賴國與軍火走私及恐怖主義關聯的工作正在進行。

聯合國特別成立的一個專家小組曾調查此事,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二零零一年接受這個小組的建議,禁止泰勒、他的家人和賴國政府高層官員到國外旅行。

郵報這篇報導也點出清查和凍結蓋達資金的困難。報導說,蓋達組織在一九九八年便開始在西非收購鑽石,以避免西方國家清查他們的資產。

在那一年的八月,蓋達以炸彈攻擊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的大使館,美國的報復手段之一是凍結蓋達的資產。

郵報這篇長篇調查報導,主要根據之一是獨家取得的一份軍事情報摘要。另外,郵報也取得其他文件,並曾訪問調查人員等消息來源。

報導的很大篇幅,是在說明負責收購鑽石的蓋達組織成員一九九八年至去年在賴比瑞亞、布吉納法索和鄰近的獅子山等國活動的情形。

報導共提到三名恐怖份子,都是美國聯邦調查局通緝要犯,其中管財務的阿布杜拉於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抵達賴國首都蒙羅維亞,在塞內加爾人巴赫的安排下與賴國政府高層官員和獅子山叛軍「革命聯合陣線」的要員會面。

第二年三月,另兩名恐怖要犯蓋拉尼和穆罕默德到賴國繼續洽談,並曾到獅子山由革命聯合陣線控制的鑽石礦區考察。

報導說,蓋拉尼可能已在阿富汗戰死,穆罕默德可能仍然在世。

他們在西非期間,是透過黎巴嫩鑽石商人納蘇爾、他的姪子歐塞利收購鑽石。這兩人和巴赫都否認跟蓋達組織有任何關聯或從事不法活動。911229



NO:23_16
Luke-Skywalk  於 2003/01/13 13:3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130026.html
美國持續對波斯灣增兵未來幾週將達十五萬人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十二日專電)波斯灣戰雲密佈,美國正不斷對這個地區增加兵力部署,預計在未來幾個星期內,波斯灣地區的美軍將達到十五萬人左右,雖然美國總統布希表示,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但強大武裝力量向伊拉克的海珊政權展示了堅定解除其武裝的決心。

美國主要媒體今天紛紛報導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在兩天內發出兩道動員令,總計六萬多名美軍部隊將在短期內出發前往波斯灣地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動員前往波斯灣地區的部隊大都是陸戰隊、特種空降部隊、配備專門攻擊雷達高速反輻射飛彈的戰隼式戰機中隊、以及具有強大滲透能力的夜鷹隱形戰機中隊等作戰先頭部隊,擺給伊拉克看個明白的態勢十分清楚。

根據美國之音的報導,到二月中下旬時,美軍在波斯灣的部署將達到十五萬人左右,雖然足以對伊拉克發動攻擊,但白宮目前還沒有作出決定,同時,部分部隊指揮官希望自己的部隊完成部署後,能有一段適應時間,熟悉沙漠作戰環境。報導指出,二月中到四月是發動攻擊較佳時機,因為要求土耳其提供軍事基地還需要協調,另外,回教聖地麥加朝聖活動將在二月中達到高潮,此時發動攻擊也將使行動增加困難,並引發回教國家不滿;不過,波斯灣地區過了三月天氣變得很熱,影響戰力。


NO:23_1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3 22:0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130262.html
又一名澳洲青年參加蓋達組織在巴基斯坦被捕

(中央社記者陳文和雪梨十三日專電)澳洲最高檢察總長威廉斯說,一名二十九歲澳洲青年參加蓋達組織恐怖攻擊訓練,已於一月四日遭巴基斯坦當局逮捕。

他說,這是第三位澳洲籍青年涉嫌參加蓋達組織被捕。

威廉斯表示,澳洲政府日前獲得巴基斯坦當局告知,這位不知名的澳洲青年已經被拘留在喀拉蚩。這名青年是在二零零壹年三月離開澳洲國境,涉嫌在阿富汗接受蓋達組織的訓練。

澳洲通訊社也報導說,該名青年的健康情形良好,在被捕之後,他的家人也在稍後得到澳洲外交部的通知。除了該名男子的年齡之外,澳洲最高檢查總長拒絕作任何有關進一步訊息的透露,包括是那一個省份的人。

威廉斯表示,該名涉嫌男子將被巴基斯坦當局起訴。但是他拒絕評論該青年是否將被美國或是澳洲引渡的問題。也對澳洲青年將面對什麼樣的懲處拒絕作表示。據了解,另外兩名澳洲青年,一名阿德雷德男子西克以及雪梨青年哈比都被拘留在美國設在古巴的軍營中,其拘留已經超過一年但是截至目前均未被起訴。


NO:23_1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5 09:19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157335.html
美部署不及 攻伊將延後

本報綜合十三日電訊報導
2003/01/14

美國國防和其他官員說,若要對伊拉克大舉發動攻勢,美國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部署要到2月底才能就緒,因此政府願意讓聯合國武器檢查員在伊拉克作業到2月,超過本月27日的原定時限。

儘管如此,政府領袖並未動搖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決心。

今日美國報報導,高級國防官員說,由於調動大批陸海空軍力、建立前進基地和指揮連絡系統,很耗費時間,因此出兵推翻伊拉克總統胡森的時間,已從2月中旬延到2月底或3月初。

美軍指揮官希望在天氣較涼爽的冬天展開軍事行動,可是美軍的部署作業卻是在為熱天作戰做準備。

巴格達在5月之後,平均高溫才會超過華氏90度。

此外,土耳其尚未同意讓多達八萬名美軍進駐當地,以備從北部進攻伊拉克。如土耳其堅持不肯合作,布希總統可能動員六個航艦戰鬥群到波斯灣地區,而海軍必須到2月底才能把這些軍艦部署就緒。

空軍也才開始部署大批F-16 戰鬥機和輔助人員。這些飛機將負責執行電子干擾,以及在開戰之初摧毀伊拉克防空雷達和砲火的重要任務。

國防官員說,波斯灣地區現有的美軍已有能力執行有限的攻擊命令,可是設在卡達的美國中央軍區指揮部前進總部要到本月底才能充分就緒。

【美聯社倫敦十三日電】儘管英國國內反戰聲浪日趨強大,許多人主張必須有聯合國批准才能對伊拉克動武,英國首相布萊爾在13日仍然表示,如果伊拉克自己不解除大規模殺傷武器,就必須以武力強迫它解除。他說,美英等國的動武行動,不應受聯合國一些國家「不合理的」反對動武立場的束縛。

布萊爾說,他「非常肯定」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全世界必須等待聯合國檢查員的檢查結果。如果檢查員發現伊拉克擁有此類武器,除了解除武裝,別無他途。

他說:「無論發生什麼,必須解除胡森的武裝。我們全心全意地決心這樣做。不是必須衝突,而是必須解除武裝。即使目前,胡森應走和平路線,自己解除武裝。如果他不(解除武裝),就將被武力解除武裝。」

美國主張,如伊拉克不解除大規模殺傷武器,就要動武。美國已開始在波灣地區部署兵力。英國國防大臣宣布,英國陸軍後勤專家小組已抵達科威特,為部署兵力作準備。以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等16艘軍艦,將運載三千名陸戰隊前往波斯灣地區。皇家方舟號已經啟航。另外將部署14架噴射戰鬥機。


NO:23_1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6 10:5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160014.html
倫斯斐指伊拉克確實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畫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十五日專電)儘管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迄未發現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說,伊拉克祕密發展這類武器確有其事,而武檢人員未發現新的證據是伊拉克不遵守聯合國規定的結果。

武檢人員上週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回報尚未發現伊拉克有發展核生化武器的新證據之後,有部份觀察家據此主張美國應停止對伊拉克出兵的準備。

倫斯斐下午在國防部的記者會上駁斥這些評論。他說,如果武檢人員發現證據,批評者會說這表示檢查行動已經奏效,應該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繼續調查。

倫斯斐說,看待目前情況的另一個方法,是瞭解武檢人員迄未發現任何新證據,可能本身就證明伊拉克不配合聯合國的決議案。

他說,美國知道伊拉克武器發展計畫在設計上就是要能夠躲避外界檢查,而且伊拉克擅於躲避和欺騙。

聯合國安理會在去年十一月通過的第一四四一號決議案,要求伊拉克清楚交代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畫,並表明這是伊拉克依聯合國要求解除武裝的最後機會。

倫斯斐說,伊拉克如何回應攸關聯合國的信譽。他並說,聯合國的前身國聯垮台,就是因為會員國除了譴責義大利在一九三六年入侵阿比西尼亞的行為之外,不願以行動做為聲明的後盾。

在記者會上,倫斯斐表明美國中央情報局對武檢人員提供情報,並且準備出動U2偵察機協助檢查工作,但他重申美國此刻無意公布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

他說,布希總統已經表明,證明的責任不在美國或聯合國,而是伊拉克必須證明他們在廢止武器計畫,讓武檢人員知道武器設施所在,但海珊政權到目前仍不願意這麼做。

倫斯斐說,美國還是希望伊拉克能改變立場,和平而自願地解除武裝,但和平與戰爭的決定不是由華府或美國做成,而是要由巴格達來做決定。從去年耶誕節前開始,美國陸續在波斯灣一帶增兵,如果伊拉克仍不對武器發展計畫做出清楚交代,美國在波灣部署的兵力最終一般估計將達到十五萬以上,並可能在二月間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


NO:23_2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6 10:5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160016.html
美警告伊拉克勿試圖以人牆防止美軍攻擊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十五日專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今天警告說,如果伊拉克號召平民和外國民眾到敏感地帶,藉此防止這些地點遭到軍事攻擊,將違反國際武裝衝突法,構成可以起訴的戰爭罪行。

邁爾斯今天在國防部記者會上提出以上警告,是因為有報導說,包括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西方國家反戰民眾在約旦首都安曼集結,準備加入伊拉克民眾在可能遭攻擊的目標外形成「人牆」。

伊拉克政權正積極鼓勵人牆的形成。

邁爾斯告訴記者說,如果因為發動人牆造成非戰鬥人員的死傷,負責發動的人將嚴重違反日內瓦公約。他並說,如果美國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並且遭遇人牆的問題,將視個別狀況設法因應。

他說,在某些狀況下,如果要保護美軍,就可能必須採取行動,除此之外,如果能夠避免就會避免。

他說:「目標很明顯,是不跟非戰鬥人員交戰。」在一九九零底至九一年初的第一次波灣戰爭期間,伊拉克一度利用未及離境的西方僑民做為人質,一九九八年也曾再次利用人牆企圖防止美軍攻擊重要目標。


NO:23_2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7 22:2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170117.html
第二艘英國航空母艦海洋號出發前往波斯灣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十六日專電)繼上週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出發駛往波斯灣後,今天另一艘英國航空母艦「海洋號」也從英格蘭南部的海軍基地普利茅斯港出發,它將和皇家方舟號所率領的十三艘各型軍艦以及一艘潛艦先在地中海會合進行操演,然後前往波斯灣。

海洋號是一艘專供直升機起降的航空母艦,具有護送軍隊登陸進行兩棲作戰的能力。這次出航,海洋號上共配備二十二架各型直升機,作為偵查、攻擊以及運兵等用途。人員方面,除了三百五十名艦上的海軍官兵外,還有三百名皇家陸戰隊的特攻隊以及四百名空勤人員。

由十六艘軍艦組成的艦隊還包括四艘驅逐艦、三艘掃雷艦、三艘補給艦、兩艘登陸艦、一艘可以作為海上醫院的輔助艦以及一艘核子動力潛艦。艦隊上共有五千名英國海軍官兵及三千名陸戰隊的特種部隊。這是英國自福克蘭島戰爭以來,派往海外最強大的艦隊。

根據英國官方的說法,這一艦隊的主要任務是於六月間前往亞洲太平洋地區,和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友邦舉行例行的聯合演習,但是海軍將領私下承認,艦隊已做好準備,隨時可配合美軍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原本是供戰鬥機起降的皇家方舟號,這次也和海洋號一樣,只配置直升機,以強化登陸與地面作戰能力。


NO:23_22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17 22:2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170011.html
美將視武檢小組報告決定對伊下一步行動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十六日專電)針對一般猜測美國將不理會聯合國是否再通過新的決議案,裁定伊拉克違反「最後警告」決議,都將自行其是攻打伊拉克,美政府發言人說武檢小組報告二十七日出爐,一切屆時再說。

國務院副發言人黎克今天在紐約外國新聞中心例行簡報會上,一「恭喜新年」完畢,就受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外籍記者集中以伊拉克問題「圍攻」。對北韓一套,對伊拉克又是一套,美國如何自圓其說?也是外國媒體感興趣的題目。

黎克重申並強調,聯合國一四四一號決議文經過十五個安理會會員全數通過,足見那是「國際社會的一致決議」,不能說僅是英美等少數西方國家的共識,其內容並沒限制美國一定要再度提出並獲得通過「第二個」「最後決議」,才能強迫伊拉克解除武裝。

他說,美國也沒有責任提出「伊拉克有大型殺傷武器」的明確證據,是伊拉克自己,根據一四四一號決議文以及過去十二年聯合國已經通過的十六個要它解除武裝的決議文,自行證明它已經遵照聯合國,也就是國際社會的意思與要求,解除了武裝。

他強調,一四四一號決議文等同「最後通牒」,伊拉克若再違反,美國沒有必要再設法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的決議,才能執行該決議文的目的--解除伊拉克大型傷亡武器的武裝,維護世界和平。

他說,美國當然希望外交解決,也會等二十七日聯合國武檢小組提出最新的檢查報告後,才會決定下一步行止,目前各方猜測以及媒體報導美國將無視聯合國意見執意強迫海珊解除武裝,都是沒有根據的「假設」。

但是,黎克在回答各國記者不斷的追問時,也不斷列舉海珊政權殘殺同胞與侵略鄰邦的野蠻史,以及海珊毫不客氣對境內異族、甚至同族施放毒氣等等殘忍記錄,加上已經實質違反聯合國十六個決議案的狂妄記錄,暗示美國不可能再度被他「耍」--不想戰爭的國家怎麼想,是它們自己的事,美國和「友邦」將自組部隊,執行一四四一號決議案。

至於北韓也違反國際條約,自行開發核武,何以美國就「另眼相待」?黎克以歷史、傳統、地緣政治等等「不同」,解釋情況不同,解決辦法自然不同。他毫不提美國不願「兩面作戰」。北韓和伊拉克倒有相似點--都有機會像國際社會展示其合作意願與誠意。他認為目前「外交解決」北韓問題仍不嫌遲,但成功概率有多少,則不願「揣測」。他說,那是國際事務專家和你們記者的事。


NO:23_2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0 17:3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200146.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伊戰打不打美國陷兩難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美國在擊垮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將目標鎖定伊拉克海珊政權,美國國會並於去年十月十一日授權布希總統對伊用武。目前美國在波斯灣地區已集結重兵,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不過布希卻在最近一次談話中表示「必要時將與人民溝通」,顯然他已注意到國內反對攻打伊拉克的「雜音」。

最近逐漸浮現且有蔓延之勢的主要「雜音」是:美國在國際上,特別是在聯合國,已做了充分及有效的溝通,在戰地前線也已做了強力部署,但在後方,也就是在自己的家裡,是否已做了萬全的準備?譬如說,如果海珊派人在美國本土施放大規模毀滅性生化毒氣或病菌,美國可有應變之道?

反對攻打伊拉克人士目前正在美國全國進行串連,全國已有三十多個市議會通過決議,反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其中包括費城、巴爾的摩、西雅圖等知名城市。上網支持「SAY NO TO WAR IN IRAQ」活動的人數直線上升。

約三萬名反戰人士(警方數字),利用黑人人權鬥士馬丁路德誕辰紀念假日的前夕,於十七日齊集華府國會前示威抗議,要求布希總統學習馬丁路德的反暴力精神,停止對伊拉克用兵準備。十七日也正是九一年波斯灣戰爭開戰十二週年紀念日,許多當年參戰老兵扶老攜幼,冒著大風雪,在華府市區遊行,然後到國會前靜坐示威。主辦單位說,大風雪讓許多人無法前來,原先登記參加遊行的人數超過十萬人。在各類示威標語中,最顯著的是「流氓國家不是伊拉克,而是美國」、「該解除武裝的不是海珊,而是布希」。

美國一名戰略及反恐學者貝茲最近在著名「外交事務」雙月刊撰文指陳,把海珊逼到死角,他不會像南斯拉夫前強人米洛塞維奇一樣束手就擒,甘心被送到國際法庭受盡屈辱,他會盡全力反撲,同歸於盡。

他引述國防部科技評估辦公室一九九三年所做的一項研究結論指出,一架飛機在良好天氣的條件下,在華府地區上空繞一圈,施放炭疽病菌煙霧,可殺死一百萬至三百萬人。就算十年後的今天醫學已較發達,打個大折扣,算一成就好,也要死上十幾萬人,是九一一恐怖攻擊死亡人數的三倍以上。

貝茲說,炭疽熱已是大家較熟悉的病菌,誰知道海珊這個流氓頭子現在又發明出什麼「新產品」,而這些東西要帶進美國更是輕而易舉,美國政府可曾教過老百姓,萬一白粉從空中飄下來,要怎麼辦?往那裡跑?如何應付?政府是否準備有足夠的防毒面具?有無足夠疫苗或抗生素?醫護人員本身是否已先注射疫苗?

貝茲是哥倫比亞大學戰爭與和平研究所所長,也是美國對外關係會議資深副研究員,曾任恐怖主義研究國家委員會成員,其著作等身,所言應非危言聳聽。

美國當初未能一鼓作氣,顧慮太多,給了海珊足夠的時間發展生化武器。布希一再強調,憑海珊的「流氓作風」,大規模毀滅性化學或生物武器應已製造一堆,只是聯合國檢查人員還沒查到或查不到而已。的確,生物武器是眼睛看不到的細菌,不像核子武器從高空就可以照相偵測。不過布希越確信,老百姓聽得就越毛,反戰情緒就越普遍。

目前派駐波灣的軍人家屬,已聯合一九九一年參加波斯灣戰爭的退役軍人,展開反戰宣傳。他們要求布希總統保證他們的孩子不做無謂的犧牲,他們寧願在炮火下壯烈成仁,也不願當海珊的白老鼠。

除了擔心海珊在美國本土發動同歸於盡式的生化攻擊外,反戰人士的訴求還包括美國經濟景氣一直起不來,失業率持續上揚,一旦開戰,油價飆漲,股市崩盤,對低迷的經濟不啻雪上加霜。而即使戰事順利,速戰速決,伊拉克戰後重建對美國而言也將是一個無底洞。若不幸戰事陷入膠著,或如反戰人士預料,海珊在以色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鄰近國家,乃至於在美國本土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則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打完這個「流氓」,另外兩個「流氓」打不打?其實美國民眾對趁火打劫、藉機勒索的北韓印象更惡劣。海珊起碼還接受聯合國節制,金正日則擺明「誰怕誰」。如果稱攻打伊拉克是「為正義而戰」,那對我行我素、不理國際遊戲規則的北韓,更應是師出有名。但是,這樣一個一個打下去,美國經濟受得了嗎?

反戰人士的另一訴求是,至目前為止,美國對伊拉克的指控還停留在「惡名昭彰但查無實據」的階段,美國若遽爾出兵,將落人師出無名之口實。「九一一」已過了一年多,當初全國同仇敵愾的氣氛已漸淡,何況元兇賓拉登及其組織已被摧毀,塔利班政權也被推翻,美國人覺得已討回公道。海珊政權雖然「流氓」,但它畢竟與打代跑的蓋達恐怖組織不同。蓋達躲得起來,讓美國人找不到,海珊政權就辦不到。正如貝茲所說,流氓國家與恐怖組織最大的不同是,恐怖組織無所不在,但你卻無法與它聯絡;流氓國家雖然無賴,但卻有回郵地址。這正是讓布希頭痛而猶豫的痛點。


NO:23_2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0 23:5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200271.html
英警方逮捕七名恐怖份子嫌犯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二十日專電)英國警方今天凌晨出動大批幹員,在倫敦北區一座清真寺逮捕七名恐怖份子嫌犯。蘇格蘭警場發言人表示,這次的搜捕行動和一月五日警方在倫敦北區破獲的蓖麻毒素集團有關。

這位發言人強調,這次的搜捕並非針對這座清真寺或者在其中膜拜、祈禱的回教徒而來,而是根據確切的情報於事先計畫的行動。警方根據二○○○年通過的恐怖主義法案逮捕這七名嫌犯,他們目前正在倫敦市中心一處警局接受偵訊。

警方在這次行動中共出動一百五十名佩戴全副鎮暴裝備的員警,並動用兩架直升機。除了清真寺外,警方也搜索了附近兩棟三層樓的住宅。

座落於倫敦北部芬斯伯里公園地區的這座清真寺,因為有一名回教基本教義派的極端傳教士阿布•韓薩是恐怖集團首腦歐薩瑪•賓拉登的擁護者,經常利用傳教機會鼓吹以暴力對付非回教徒而引起極大的爭議。

管理這座清真寺的慈善委員會上週發出通知,要求韓薩說明為何在寺內從事政治活動並鼓吹暴力,造成清真寺名譽受損,否則將取消他在寺內的講道資格。

四十五歲的韓薩是埃及人,他在阿富汗對抗俄國的戰爭中,因拆除一枚地雷不慎炸斷雙手並導致左眼失明。他目前仍被葉門以恐怖行為罪名通緝中。目前不知韓薩是否為七名遭逮捕的嫌犯之一。


NO:23_25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1 11:1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yam.udn.com/yamnews/realtime/124613.html
英國將派2.6萬名部隊前往波斯灣

經濟日報編譯戚瑞國/綜合倫敦20日電 01/21 08:11

英國國防部長霍恩20日表示,英國將派出2.6萬名部隊前往波斯灣,準備可能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他表示,英國派出的部隊、戰車及攻擊直升機約占全國兵力的四分之一以上,1月初,英國已經派出4000名戰鬥人員前往波斯灣。


NO:23_2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1 12:2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上文補充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210049.html
英決續增兵波灣對伊拉克施加壓力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二十日專電)上週剛派遣一個由十六艘各式軍艦組成的強大艦隊駛往波斯灣後,英國政府今天決定於未來數週再增派兩萬六千名部隊,使英國部署於波斯灣的軍力提升至三萬人,以增加壓力促使伊拉克遵守聯合國決議,銷毀所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這些英國軍隊將加入已經部署在波斯灣的十萬名美國軍隊,等待可能對伊拉克採取的軍事行動。

英國國防大臣胡恩於國會下院宣佈此一決定時表示,這樣做並不表示對伊拉克的戰爭已迫在眉睫,或者已不可避免。他說,除非有明顯、強大的武力威脅為後盾,否則企圖說服伊拉克總統海珊解除武裝的外交努力將會失敗。

胡恩說,海珊應認清國際社會的強烈意願,現在遵守聯合國的決議仍不算太遲。

英國已有四千名皇家陸戰隊的特種突擊部隊,隨著海軍艦隊前往波斯灣。艦隊中的兩艘航空母艦配置了各式直升機,可載運部隊進行地面攻擊,陸戰隊的突擊部隊也可從艦隊中的兩艘登陸艦進行兩棲作戰。

胡恩今天宣佈增派的軍隊包括第七裝甲旅「沙漠之鼠」、第十六空中突擊旅以及第一○二後勤旅;他們的裝備包括一百二十輛挑戰者第二型坦克、一百五十輛裝甲運兵車、三十二門AS90自走砲、十八門輕型砲以及各型車輛。這些軍隊代表英國陸軍全部兵力的四分之一。胡恩還說,英國國防部將於未來數週召集後備人員,前往波斯灣支援戰鬥部隊。這些後備人員將包括醫生、護士以及廚師等專業人員。


NO:23_2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3 18:5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bcc/international/news/200301/0200301230174.html
美國打伊拉克,要叫大家一起付錢

中廣新聞網
2003-1-23 13:44

對伊拉克動武問題,美國似乎是吃了秤陀,非打不可,即使聯合國不支持,美國也不排除採取片面行動,不過仗可以自己打,買單可得大家一起來。(夏明珠報導)

美國國防部審計長〔查克漢〕在接受路透社訪問的時候不諱言,美國準備向盟國募捐,對伊拉克動武,如果他們不願意出兵參戰,美國將要求他們提供財務支援。查克漢大言不慚的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只為了自己,本來就應該大家一起出錢。

1991年波斯灣戰爭時,老布希主政的美國政府對伊拉克出兵前,就曾經發起一項名叫〔錢罐〕的外交運作,說穿了就是向大家要錢,那一次,美國募到七十億美元,不過和戰爭的全部花費相比,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查克漢在訪問中,沒有對波斯灣二次戰爭的花費,提出評估,不過一般估計,包括動武和善後在內,少說需要一兩千億美元。由於這一次國際輿論對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支持,遠不及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再加上歐洲與日本經濟都不好,美國已有心理準備,這一回他們自己負擔的部分,可能會比上一次更多。

美國國防部還沒有對伊拉克戰爭,編列預算,不過預料布希政府會在下年度預算中,要求擴編一百四十億美元軍事支出,如果國會通過,美國政府下年度的軍事預算,將增加到三千七百八十五億美元。


NO:23_2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3 19:3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230265.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讓聯合國長期監視海珊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美國要打伊拉克,敲鑼擂鼓至今,喊打了一年多,弄得全球緊張兮兮,感覺都麻木了,但何時開打,不要說全世界沒人曉得,連美國自己都不知道,布希也一再表示尚未決定,不過,有項發展卻是值得研究,也就是在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的緊迫盯人下,伊拉克總統海珊已經動彈不得。

儘管俄羅斯軍方在昨天(二十二日)表示,美國和盟邦早已決定對伊拉克開戰,並且已經做好戰爭準備,無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是否同意,都極可能在二月中旬,對伊拉克展開一項至少長達一個月以上的戰爭,而真正的理由不是推翻海珊,只為奪取石油罷了。

但僅為奪取石油就必須興兵動武嗎?據國際石油市場分析家表示,今後幾年全球石油將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中東、中亞、阿拉斯加及西伯利亞的油田供應不斷,新的能源也將層出不窮;換言之,石油價格將會持續下墜,美國動武的結果只會得不償失。

其實,當前的中東危機不過是國際列強的大戰略一環而已,地區各國的命運操之在外來勢力手中,尤其在前年「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超強地位受到打擊與挑戰,亟思彌補傷痛及挽回威望,因此決定藉機證明自己在國際舞台上仍有呼風喚雨的能力,而且誰敢拂逆,誰就是自找麻煩。

至於會找上海珊的原因,顯然是因為海珊前科累累,美國用不著太多藉口,而且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海珊重創過度,又在聯合國長期禁運制裁下,已經是一蹶不振,經不起再一次的打,但美國就挑海珊打,而且聲聲恫嚇要嚴打。

不過,興兵動武總是勞民傷財,美國或許承受得了,但伊拉克周遭國家卻喊不行。今天(二十三)日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召開的中東六國外長會議,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約旦、敘利亞、伊朗及地主國土耳其,目的即在謀求和平解決美國與伊拉克的衝突,希望避免戰爭。

但外界對這項外長會議並不抱持任何期望。主因是與會各國意見紛歧,會議原本計劃以具決定性的各國領袖高峰會形式召開,但中東「大老」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拒絕參加,約旦一旁唱衰會議不會有結果,敘利亞希望會議也討論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最後只好臨時改為協商性的外長會議。

稍早,也有各方觀察家認為會議中可能會討論說服海珊自請下台以避免戰爭的建議,但伊拉克高層官員如副總理阿濟茲等嗤之以鼻,認為要阿拉伯「民族英雄」海珊屈服西方勢力離開伊拉克,除非海珊自殺身亡,躺在棺材裡讓人抬走。自此,會議的議程也就臨時取消海珊流亡的議題。

其實,能和平解決伊拉克與美國的衝突並且化解戰爭危機的辦法,已經在執行當中而且相當有效,也就是在英美兩國不斷的「秣馬厲兵」動作下,再加上媒體的誇張配合,這種文攻武嚇的結果,海珊不但乖乖的讓聯合國武檢小組進入,並且打開總統府迎駕,任憑武檢人員進出。因此,只要授權讓聯合國武檢小組長期駐守伊拉克,全天候檢查任何可疑處所,即使海珊在自己的碗櫥裡真私藏了一、兩枚飛彈,相信也不敢任意更動或取出把玩。這種方法雖然美國不會喜歡,但卻是務實、有效並能箝制海珊的最佳辦法,否則戰爭解決了海珊,卻給地區帶來更多的動亂與不安。


NO:23_2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4 11:4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301/200301240066.html
美前國防部長預測美伊戰爭最快六周結束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二十四日電)美國前國防部長柯恩預測,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機會高達六成半,而戰爭最快於下月展開。他又說,一旦開戰,美軍將會速戰速決,希望在六個星期內擊敗伊拉克。

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在一則專訪中引述柯恩作出以上談話。據稱,柯恩近日應該報的邀請來港,出席星島集團舉辦的「二○○二年傑出領袖選舉頒獎禮」。

柯恩表示,如果美伊開戰,相信初春是發動戰事的最佳時機,因為美軍雖然可以適應在不同惡劣環境下作戰,卻由於已經駐紮在波斯灣一段日子,實在難以要求軍隊長期處於備戰狀態。

此外,他估計美、伊開戰機會有六成半。

柯恩表示,二月將是開戰與否的關鍵時刻。假如美伊、開戰,將不會是一場持久戰,最快可於六個星期內完結;最壞的打算是需時半年至一年,但相信美方盡量會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目的」。

他又說,美國總統布希可以容忍聯合國延長對伊拉克的調查幾個星期,但如果延長一年,白宮就絕對不會接受。不過,柯恩指出,目前局勢仍存在變數,包括聯合國武器核查報告及薩達姆的最終決定。


NO:23_3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4 19:39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240131.html
美與法德對伊拉克的戰或和 意見嚴重分歧

(中央社記者劉明德柏林二十三日專電)德法兩國為了慶祝簽署和平友好條約四十週年紀念,今昨兩天分別在柏林和巴黎展開一連串親密動作,而且公開反對美國對伊拉克的主張,終於使美國老大哥再也忍受不住,雙方彼此不滿之火,就讓美國國防部部長倫斯斐點燃了。

倫斯斐在華盛頓說,「德國和法國所代表的是老歐洲,而不是新歐洲。」;「法國人和德國人對伊拉克的立場有問題」;倫斯斐接著表示:「如果我們看一看大部份的歐洲國家就知道,他們是緊緊的站在我們美國這一邊,而不是法國和德國的那一邊。」

德國人和法國人聽到美國國防部長如此的重話,心裡很不是味道。兩國政要紛紛發難。社會民主黨黨團副主席愛爾勒 (Gernot Erler)表示:「我們不是老歐洲,這種批評沒有幫助,而且也不是只有德國和法國反對伊拉克戰爭,我們並不是孤立的。」另一位社民黨負責外交事務的克羅舍 (Hans-Ulich Klose)指出,倫斯斐的這種說法「不禮貌」,「不能只因為別個國家的立場和美國不一樣,就說那個國家有問題。」

基督教民主黨(CDU)籍的德國聯邦外交委員會主席盧賀 (Volker Ruehe)批評倫斯斐說:「倫斯斐根本就不是一個外交官,而且這樣說是很不智的。」基民黨的主席梅克爾 (Angela Merkel )評價倫斯斐的意見「是有問題的」,此外,「說我們是老歐洲,我認為是不對的;而且歐洲不應該以新舊來劃分。」

對此砲火,法國外交部長德維勒班 (Dominique deVillepin)在柏林的一個兩國國會外交委員會的聯席會中委婉地表示,「每個人都可以表達他自己的意見,不過應該以真誠的和充滿尊重的方式顯現。」德國外交部長費雪則說:「我認為,我們的立場並沒有問題。」法國經濟暨財政部長梅爾 (Francis Mer )說,倫斯斐的說法讓他感覺受到「很深的侮辱」。

德國總理施若德和法國總統席哈克在柏林總理府所舉行的一項和德法年輕人有約的座談活動中並沒有對倫斯斐的批評有所回應,不過他再一次強調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立場。他說:「一場戰爭是可以避免的。」法國總統席哈克接著補充:「這就是我們共同的對外政策。」

倫斯斐指名道姓批評了德國法國之後,美國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也趕來助陣,不過,態度就柔軟多了。他強調,「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不會是孤立的,我們也不用擔心我們必須單獨行動」。當他被記者問到是否美國真的要對伊拉克動武時,鮑爾說,「我想,這個問題是開放的。」昨天 (二十二日)德國總理和四百多位國會議員搭乘專機到法國巴黎參加在凡爾賽宮舉行的兩國簽署和平友好條約四十週年紀念大會,而且一致反對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今天,由德國做東,法國總統席哈克以及政府官員們來到柏林,為前法國總統戴高樂和前德國總理艾德諾的紀念銅像舉行揭幕儀式。德法在兩國首度學術的國會兩院議員聯合會中,誓言要德法兩國繼續結伴,成為歐洲擴大統合發展的重心與動力。


NO:23_31
老頭  於 2003/01/25 22:4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特稿:美軍擬在兩天內摧毀巴格達

【多維新聞社25日電】多維社記者吳偉報導/如果五角大樓按照早已制定好的戰爭計劃,三月的某一天,也就是正式攻打伊拉克的第一天,美國空軍和海軍將向伊拉克目標發射300至400枚巡航導彈,這一數字已遠遠超過了美軍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40天內所發射的巡航導彈數量的總和。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4日晚報導說,在戰爭打響後的第二天,美軍將進行新一輪轟炸,計劃再發射300至400枚巡航導彈。據一名瀏覽過這份對伊作戰計劃報告的五角大樓官員透露,到時巴格達將沒有任何藏身之地。

這位官員稱,美軍這種凌厲的攻勢是前所未聞的,也是以前根本沒有預想到的。據悉,這套戰爭計劃是根據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的一個取名為“震撼和畏懼”(Shock and Ave)的概念發展而來的。“密集轟炸”給敵人心理上造成的摧毀,要強於對其軍隊的摧毀。

“震撼和畏懼”概念一書的作者之一哈蘭.烏爾曼(Harlan Ullman)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透露:“我們隻想讓他們放棄放下武器,我們不想讓他們反抗。”而這個概念依靠的就是發射大量的巡航導彈。“這樣,你就可以獲得與廣島原子彈相同的效果,而不是花費許多天或幾周時間,隻需要數分鐘即可。”

據悉,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所運用的武器僅有百分之十為巡航導彈,而這次對伊戰爭所計划要動用的武器則有百分之八十是這種導彈。目前,美軍已在海灣地區儲存了6000多套制導裝備,以便把普通炸彈轉變成衛星導航的導彈。

烏爾曼描述說,戰爭打響時,巴格達會在頃刻之間遭到毀滅,它的30多個指揮部將被夷為平地,整個城市的供電供水系統已被破壞,這樣一來,敵人會在2至5天內從身體上、情緒上和心理上被摧毀。

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美軍出動一個裝甲部隊橫掃科威特,在二戰以後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中,摧毀了伊拉克的王牌部隊。但這一次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標卻不是它的地面部隊,而是伊拉克的領導層,所以這份戰爭計劃在設計時已盡可能繞過伊拉克的地面部隊。

如果“震憾和畏懼”發生威力,那么此次戰爭將不會發生地面戰鬥。不過,報導說,布什政府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份“震憾和畏懼”會收到預期效果。一位高級官員稱它為“一串公牛”,但確認美國的戰爭計劃是基於這個概念。

美軍在去年阿富汗戰爭期間所發動的“蟒蛇行動”,曾出乎意料地遭到蓋達成員的誓死反抗。如果伊拉克人也是這樣還擊,美國將不得不派出更多的軍隊,用傳統方式來打贏這場戰爭,這樣就意味著雙方的死傷人數將會增多。
http://www4.chinesenewsnet.com/cgi-bin/newsfetch.cgi?unidoc=big5&src;=MainNews/Topics/Fri_Jan_24_21_20_13_2003.html


NO:23_32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5 23:4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250255.html
美國在波灣尚未完成部署將同意延長武檢時間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二十五日專電)由於美軍在波斯灣地區尚未完成充分部署,美國準備同意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裡不贊成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盟國,特別是德國和法國的意見,再延長武檢小組幾週工作時間,雖然是外交讓步,但主要在配合與軍事部署同步。

雖然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在過去五週之中不斷簽署命令,調派大批美軍部隊在波斯灣集結,但五角大廈也只不過派遣了主要戰鬥元素,在二月底或三月初之前,還不能組成攻擊並入侵伊拉克的足夠武力。

華盛頓郵報今天引述國防官員的話報導說,包括第一裝甲師、第一裝甲騎兵師、第三和第四步兵師以及一零一空降師等五個單位的指揮官,下週將在德國展開入侵伊拉克的電腦兵棋推演。

但這五個單位中,只有第三和第四步兵師接獲命令要前往波斯灣地區部署;第四步兵師目前正在德州胡德堡基地整備他們的亞伯拉罕坦克、布萊德雷裝甲戰鬥人員運輸車以及戰鬥直升機,利用卡車和火車將裝備送往港口準備登船,從胡德堡到波斯灣海路需時兩到三週。

這些多出來的時間可供美國布希政府充分架構美軍在波斯灣足夠入侵伊拉克的實力,對伊拉克海珊政權構成持續壓力,讓海珊曉得美國是非要他走不可。

資深行政官員指出,柯林頓時代,美軍在那個地區多次進進出出,但這次海珊要看清楚,他的顧問也應告訴海珊,這次美國人不太像是在虛張聲勢。

根據專家分析,一零一空降師應該是攻擊行動後,入侵伊拉克的關鍵武力,因為這個單位配備有七十架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一百架黑鷹直升機和四十架契諾克運輸直升機,在戰場上極具機動力,但一零一空降師到現在還沒接到部署命令。專家分析,前次波斯灣戰爭的時機,也應該是這次可能入侵伊拉克的合理時間,那就是二月底和三月初,但從這個時間點再往後推六到八週,屆時的天氣狀況也不致於構成太大問題。


NO:23_3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27 14:5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270038.html
伊如對美軍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恐遭核子報復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二十六日專電)聯合國武器檢查小組明天將對安全理事會提出對伊拉克武器檢查報告,美國布希政府高層官員今天警告說,如果海珊有任何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的念頭,他必須考量到美國會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來保護美國和世界免於大災難。

白宮幕僚長卡德今天受邀在多個電視網新聞談話節目中表示看法。他仍然強調,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是最後的選擇,但確實是布希準備要採取的行動之一。

但卡德隨後指出,如果海珊有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的念頭,他必須先考量美國會以一切必要的手段來保護美國和世界免於大災難。一般認為,卡德的措辭是在警告伊拉克對美軍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的話,將遭到美國核子報復。

美國媒體今天也報導,在瑞士多佛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美國國務卿鮑爾指出,伊拉克必須要解除武器,它並沒有與聯合國武器檢查小組合作。他並表示,無論盟國是否參與,美國都有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準備。

鮑爾強調,如果採取軍事行動是迫使伊拉克放棄大規模殺傷武器的唯一辦法,美國不會不動手,伊拉克的時間已所剩無多。在這項有多國重要政府領導人參與的世界經濟論壇中,鮑爾指出,有證據顯示伊拉克海珊政權與恐怖首腦賓拉登有關連,甚至他十分擔心,伊拉克在對聯合國武器檢查小組提交的武器清單中,並不包括去向不明的化學和生物戰劑,非常有可能已經到了蓋達等恐怖組織手中,光是這個理由,伊拉克解除武裝的時間就不能再拖了。


NO:23_3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31 10:0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300014.html
布希已對海珊實質宣戰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美國總統布希二十八日晚間在國會發表年度國情咨文,在六十分鐘的演說中,內政只佔三分之一,國際政策及反恐反成重點,而其中伊拉克就佔去大半。講到海珊,布希用辭尖銳,火藥味十足,凸顯他對其心目中「流氓」的深惡痛絕,及非除去不可的決心,等於是對伊拉克實質宣戰。

布希在長達一小時的演說中幾乎未看文稿,滔滔而談,有備而來。國會議員及在場行政官員也都被布希的卓越「表演」所帶動,全場掌聲、喝彩聲不斷,講到精彩處甚至講完一句就鼓掌一次,兩黨議員同時起立鼓掌致意的情況,更是不斷重演。

在國際政策方面,布希大多一語帶過,甚至對「邪惡軸心」、「流氓國家」成員的伊朗及北韓,也都點到為止,即使對日來不斷挑釁的北韓仍冀望和平解決,唯獨對伊拉克海珊政權足足「罵」了二十分鐘,指海珊集千萬邪惡於一身,此人不除,世界永無寧日。

對伊朗,布希只用一段話,譴責它鎮壓百姓、尋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支持恐怖主義,美國將鼓勵並支持伊朗人民推翻暴政,選擇自己的政府。

對北韓,布希多講了幾句,但也只提到北韓人民生活在恐懼與飢餓中,金正日政權企圖以發展核子武器對美國進行敲詐勒索,但北韓絕不會得逞,美國將與日本、南韓、中國及俄羅斯等鄰近國家共同合作,和平解決問題。

但對伊拉克的海珊政權,布希幾乎是咬牙切齒,連「這種人如不叫邪惡,那邪惡這個字就沒有意義了」的話都脫口而出。

布希細數海珊政權的種種罪行,包括擁有足以殺死數千萬人的二萬五千公升炭疽熱病菌、足以令幾百萬人因呼吸困難而死的三萬公升肉毒桿菌、五百公噸的沙林、芥子毒氣、vx神經藥劑、三萬顆攜帶毒菌的彈頭以及研發中或已製造的核子武器。布希說這些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都事實存在,但海珊一再欺騙世界已經銷毀,卻提不出銷毀的證據。此外,情報顯示,海珊政權參與或支持國際恐怖活動,並仍設法保護蓋達恐怖份子。

布希說,海珊想繼續擁有這些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企圖明顯,而其侵略野心已非經濟制裁、國際孤立、飛彈攻擊其軍事設施、乃至於由聯合國派員到其國家做武器檢查所能阻止。美國將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於二月五日召開會議,鮑爾國務卿將在會中提出證據,舉發海珊政權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計劃、藏匿禁用武器的事實、欺騙聯合國武檢人員的情形及其與恐怖組織的關係。

布希強調,美國希望友邦並肩作戰,但美國為正義而戰的決心,非其他國家所能左右。這顯示法國及德國的帶頭反對,以及聯合國的曖昧立場,都無法改變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決心,除非海珊政權懸崖勒馬,及時自動銷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解除武裝。

布希說,拉下海珊「已經不是戰略,更不是選項」。此仗不打絕不罷休的態勢非常明顯。

布希並提高聲調宣稱,對恐怖組織及伊拉克之戰,「我們已經在贏」、「一定會贏」。看來,美國攻打伊拉克已箭在弦上,布希雖尚未對海珊正式宣戰,但已透過國情咨文實質宣戰,或至少已下達哀的美敦書。


NO:23_35
Luke-Skywalker  於 2003/01/31 23:4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1/200301310091.html
美軍在伊南上空遍灑心戰傳單為大戰拉開序幕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三十一日專電)據美軍中央指揮部的聲明,自波斯灣基地起飛的西方聯軍戰機昨晚在北緯三十四度以南的伊拉克南部「禁航區」遍灑心戰傳單,警告伊拉克軍民不得對聯軍戰機有任何攻擊或挑釁舉動,否則必遭精確反擊。

聲明表示,投下的傳單內容包括:告訴伊拉克人民有關軍隊使用的地面光纖通訊系統已成為聯軍戰機攻擊目標,因為該系統主要用來聯繫地面砲火及飛彈攻擊空中目標;此外,也不得修復被擊毀的通訊系統,以免遭到攻擊。

聲明中同時警告,聯軍戰機能夠在任何時間及任何地點準確擊中目標。

軍事專家表示,今年以來聯軍戰機頻頻在伊拉克空投心戰傳單,目的在瓦解伊拉克軍民士氣,使西方聯軍在進攻巴格達時能減少敵對的抵擋,昨天一次投下四十八萬份,空投地區遍及伊拉克南部整個地區,顯示聯軍全面行動在即。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結束後,包括伊拉克北緯三十四度以南以及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為英美聯軍劃為南北兩個「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及波斯灣地區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海珊勢力。


NO:23_3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1 20:4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10106.html
土耳其軍方預估美軍三月對伊展開地面攻勢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一日專電)土耳其軍方人士今天表示,土耳其空軍高層日前舉行伊拉克戰爭評估會議,研判美軍可能二月中旬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先進行空中轟炸,為期兩至三週,直到瓦解伊拉克軍隊士氣,再於三月初展開地面攻勢。

據要求匿名軍方人士說,在西部艾斯凱謝爾空軍地下指揮中心舉行的這項戰情會議,與會三軍參謀代表均相信,美國這次攻擊程序大致上一如一九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先在二月中旬以後對伊拉克展開大規模轟炸,估計可在兩至三週將伊拉克防空系統整個擊潰。

三月初開始,由於伊拉克防空系統整個瓦解,美軍地面部隊將從科威特、約旦進入伊拉克,同時利用空降部隊降落伊拉克中心,封鎖及截斷各個主要交通路線及補給線,使伊拉克部署各角落軍隊處於孤立狀態,士氣崩潰,終至大批向美軍投降。但軍方人士又說,也不排除美國可能在四月份才發動攻勢,之前將採取心戰策略,「攻心為上」,利用各種小規模轟炸,例如加強對伊拉克南北「禁航區」的轟炸,並散發謠言及心戰傳單,對伊拉克軍隊長期施壓,造成軍心渙散,形成群體叛逃,以利美軍後續攻勢。


NO:23_37
老頭  於 2003/02/02 10:0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對伊拉克戰爭先進武器將改變戰爭面貌

  (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三十一日專電)對伊拉克戰爭一觸即發,軍事專家指出,美國最新武器及科技的運用,將改變戰爭面貌,但是否能在避免太多美軍人員傷亡情況下,達到勝利的目標,則仍待殘酷的考驗。

  在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中,如何降低美軍傷亡顯然是最大的戰略、戰術考量之一,由於如「機器戰士」等最新武器的使用,過去坦克對坦克、步兵排與單兵正面交鋒的情況已不太可能發生。

  如美國士兵很可能在距前線二十哩,坐在電腦後,進行戰鬥任務,而非直接處於敵人火力之下。

  即使在最恐怖的巴格達市區巷戰中,美軍早已裝備紅外線夜視鏡應付近接戰鬥,現在更在M-16步槍上配上小型固體電視攝影機,可繞過牆角觀測、射殺敵人,避免暴露在敵人武器威脅之下。

  專家指出,自從阿富汗戰爭後,美國的武器發展又有很大的進展,美軍已加速生產用雷射導引的「全球定位目標系統精靈炸彈」,配有強大火力的無人飛機,以及新一代用來摧毀人員及深藏地下指揮控制中心的巡弋飛彈。

  「碉堡摧毀者、空中鷹眼及隱形」已成為美軍的新軍事用語,人對人的戰鬥似乎已成為過去。

  面對美軍的優勢武器,伊拉克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城市中的巷戰,以期造成美軍的龐大傷亡,如伊拉克總統海珊揚言,巴格達將成為美軍的墳場。而美軍的最佳策略就是以最先進武器,速戰速決,避免任何困難、危險的短兵相接。

  專家預測,在初期約三十天的空中行動中,隱形科技將伴演重要角色,可配備十六至二十四枚一噸重衛星導引炸彈的B-1及B-2隱形空轟炸機,可以攻擊從軍隊總部到防空的目標。

  而配有最先進夜視及通訊設備的特種部隊將先奪取戰略目標,然後主力部隊展開攻擊。目前最令人關切的是,如激烈、快速的巷戰不可避免,最新裝備是否可確實發揮作用,甚至可減少平民的傷亡,無論如何,代價都將是相當慘烈。(920131)
http://tw.news.yahoo.com/2003/02/01/international/cna/3794250.html


NO:23_3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2 12:4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20066.html
美軍歐洲指揮部指稱伊拉克攻擊英美聯軍戰機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一日專電)據美軍歐洲指揮部聲明,自土耳其東南基地起飛的英美聯軍戰機,今天在伊拉克北部禁航區例行巡邏時,遭遇伊拉克地面砲火攻擊,聯軍戰機基於自衛原則,投下精密導引武器反擊地面一座防空砲火陣地。

在傳送至中央社的聲明中,美軍歐洲指揮部表示,遭聯軍戰機反擊的防空砲火陣地位於伊北摩蘇勒東方約十六公里。

聲明未說明聯軍戰機是否擊中目標,僅表示所有戰機安全返航。

美國稍早警告說,伊拉克繼續對在禁航區執行聯合國決議的聯軍戰機進行敵對挑釁,顯示伊拉克政府無意遵守聯合國決議。但伊拉克不承認英美兩國片面劃定的禁航區。

這是今年以來,自土耳其基地起飛的聯軍戰機首次對來自伊拉克北部地面的挑釁進行反擊。南部波斯灣地區起飛的聯軍戰機,則至今已對來自伊拉克地面的挑釁進行了至少十三次反擊。

英美聯軍在一九九八年劃定伊拉克北緯三十四度以南以及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為南、北兩個「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及波斯灣地區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海珊勢力。


NO:23_3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4 11:2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40006.html
倫斯斐向全國官兵及家屬致意 開戰迫近意濃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三日專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向全國官兵及眷屬發表一封公開信,對他們過去為國家的犧牲奉獻,表示感謝與嘉勉之意,對即將面對的挑戰,也期許他們全力以赴,為美國國家及人民的福祉及安全而戰。一般預料,這封公開信是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預告。

倫斯斐在公開信中,一開始就對全國官兵及眷屬過去為對抗恐怖主義,保護國家的安全及百姓的自由所做的犧牲與貢獻,表示誠摰的謝意。

倫斯斐指出,美國即將面對戰爭,這項戰爭不是美國主動挑起來的,是別人對美國挑釁,美國經過慎思熟慮,為了避免犧牲更多無辜生命,決定應戰。這將是全球性的戰爭,多戰線的戰爭,美國將運用全國所有的力量,以贏得最後勝利。

倫斯斐說,過去幾個月來,布希總統已籲請全世界注意海珊政權,並倚賴聯合國切實執行其決議,解除海珊政權武裝。為了配合這些外交攻勢,美國必須在動員、派遣及輪調方面做些必要的調整,而這些調整可能意味勤務時間的延長,調遣的時間、地點及條件都不可確知,唯一可以知道的是美國需要且感謝你們這些英勇官兵及眷屬的理解與犧牲。倫斯斐在公開信中保證,布希總統在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使用武力。但美國一旦被迫使用武力,「你們必須全力以赴,達成任務」;「感謝你們為國家、為全世界所做的奉獻」。


NO:23_40
老頭  於 2003/02/04 20:1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美國七艘戰艦經蘇彝士運河前往波斯灣
PF5F2003.CAP *
02/04/03 19:51:52
美國七艘戰艦經蘇彝士運河前往波斯灣
(中央社開羅四日美聯電)七艘美國戰艦今天經過蘇彝
士運河,前往波斯灣與其他美國部隊會合,以為可能對
伊拉克動武作準備。

NO:23_41
老頭  於 2003/02/04 20:2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伊緊張/林肯號航艦戰備就位 駐伊外交官紛撤離 2003/02/04 17:59

 記者陳昌輝/編譯

波斯灣局勢持續緊張,美國對伊拉克的戰事可說一觸即發。美國【林肯號】航空母艦,已經抵達阿拉伯海,進入對伊拉克的攻擊範圍。另外一艘航空母艦【羅斯福號】,也將在不久後抵達波斯灣附近。為了怕受到戰火波及,許多駐伊拉克的外國使館,都已經紛紛撤離。

擁有強大戰力的美國航空母艦【林肯號】,已經在上週末抵達阿拉伯海,進入攻擊伊拉克的有效範圍,同行的還有四艘配備有導向飛彈的軍艦。

林肯號將加入美軍目前在波斯灣的【星座號】航空母艦,以及在東地中海的【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成為打擊主力。另外【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也將於近日駛向地中海。在日本的小鷹號,以及美國東岸的華盛頓號,也隨時待命。林肯號的加入,也使得美軍在波灣的戰機超過300架,人員超過10萬人。

專家表示,美國只要有四到五支航艦戰鬥群,就可以發動攻擊。1991年波灣戰爭時,美軍就在波斯灣部署了六艘航空母艦。

雖然美伊開打在即,聯合國仍持續武器檢查的工作。武檢小組星期一又發現了一枚短程的飛彈彈頭。包括波蘭、西班牙以及南斯拉夫駐伊拉克的外交官,因為怕受到戰火波及,已經紛紛離境。

面對美國的威脅,伊拉克總統海珊星期一在巴格達舉行軍事會議,呼籲伊拉克人民效法1920年推翻英國的革命精神,打倒美國。同時也計畫將精銳部隊,部署在巴格達市區。


NO:23_42
老頭  於 2003/02/04 20:2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www.ettoday.com/2003/02/04/168-1408531.htm

NO:23_4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4 20:5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40105.html
美前國防次長稱美國將於二月底攻擊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四日專電)據沙烏地阿拉伯英文「阿拉伯新聞報」今天發自華盛頓報導,引述五角大廈一位前國防次長的話說,美國將在本月十三日回教朝聖節活動結束後的第三個星期,也就是本月底,對伊拉克展開軍事攻擊行動。

報導說,這位未透露姓名的五角大廈前高層官員接受「阿拉伯新聞報」專訪表示,在開戰之初的四十八小時內,伊拉克上空將有數百架飛機不斷往來呼嘯,投擲至少三千枚導引炸彈進行攻擊,足以將伊拉克軍隊與巴格達整個撕裂。

報導同時引述五角大廈官員的話說,美國將對伊拉克展開兩路攻勢,在這場高科技戰爭的最初兩天裡,波斯灣的美艦及戰機預估將對伊拉克投射至少七百枚巡弋飛彈,換言之,這次美軍的攻勢將十倍於一九九一年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土耳其空軍高層上週舉行伊拉克戰爭評估會議時,也預估美軍可能二月中旬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初期將進行空中大規模的密集轟炸,為期兩至三週,將伊拉克防空系統整個擊潰,並瓦解伊拉克軍隊士氣,再於三月初展開地面攻勢。  

與會軍方人士預測,三月初開始,美軍地面部隊將從科威特、約旦進入伊拉克,同時利用空降部隊降落伊拉克中心,封鎖及截斷各個主要交通路線及補給線,使伊拉克部署各角落軍隊處於孤立狀態,士氣崩潰,終至大批向美軍投降。但土耳其軍方也不排除美國可能四月間才發動攻勢,之前將採心戰策略,「攻心為上」,利用各種小規模轟炸,例如加強對伊拉克南北「禁航區」的轟炸,並散發謠言及心戰傳單,對伊拉克軍隊長期施壓,造成軍心渙散,形成群體叛逃,最後瓦解巴格達領導階層。


NO:23_4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5 08:5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181412.html
美國防部長倫斯斐預告即將開戰

編譯陳世欽/綜合四日外電報導
2003/02/05

http://yam.udn.com/yamnews/MEDIA/1181412-484692.JPG
美國第一○八防砲旅的上士席爾頓(右)三日在開赴波斯灣前線前,與妻子妮娜和兒子亞歷克斯擁別。
(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鮑爾表示,他將在五日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伊拉克總統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且極力隱瞞。
同時,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三日向全美官兵及眷屬發表一封公開信,對他們過去為國犧牲奉獻的精神表示感謝與嘉勉,並期許他們全力以赴,為美國人民的福祉與安全而戰。一般預料,這封公開信是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預告。

另一方面,美國軍方人士指出,配置五千多名兵員的美國最新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林肯號戰鬥群周末期間馳抵阿拉伯海,這是美軍第三支針對攻擊伊拉克就定位的美國航艦戰鬥群。加上先前已抵達該地區的另外兩支航空母艦戰鬥群,目前部署在當地的美軍已接近十萬人。

鮑爾預定美東時間五日上午向安理會發表演說。美國政府官員向媒體透露,鮑爾將展示間諜衛星拍攝到的伊拉克生物武器機動實驗室照片、截聽到的伊拉克官員談話等,證明伊拉克隱瞞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事實。

倫斯斐則在公開信中指出,美國即將面對戰爭,這場戰爭不是美國挑起來的,是別人對美國挑釁,美國經過慎思熟慮,為了避免犧牲更多無辜生命,決定應戰;這將是全球性的戰爭,多戰線的戰爭,美國將傾力贏得最後勝利。

他說,過去幾個月來,布希總統已籲請全世界注意海珊政權,並倚賴聯合國切實執行其決議,解除海珊政權武裝。為了配合這些外交攻勢,美國軍方必須在動員、派遣及輪調方面做些必要的調整,這些調整可能意味勤務時間的延長,調動的時間、地點及條件都不可確知,唯一可知的是,美國需要並感謝美軍官兵及眷屬的理解與犧牲。

倫斯斐在公開信中保證,布希總統非萬不得已不會使用武力,但美國一旦被迫使用武力,「你們必須全力以赴,達成任務」。

同時,美國官員指出,林肯號航空母艦已在周末期間抵達阿拉伯海,加上先前已就攻擊位置的另外兩艘美國航空母艦星座號與杜魯門號,目前部署在這些水域的美軍已經接近十萬人,兵員並可能在未來幾周達到十八萬人,戰機超過三百架,外加多艘可對目標發射戰斧巡弋飛彈的戰艦。

另外,羅斯福號航艦戰鬥群預定結束在波多黎各外海的演訓後,於本周啟程轉往地中海,而分別派駐日本與美國東岸的小鷹號航空母艦與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也已戒備,隨時準備奉命開拔。

專家指出,四到五支航艦戰鬥群集結的強大火力應該足供美軍對伊拉克展開全面攻擊。在一九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期間,美軍在波斯灣部署六支航艦戰鬥群。

美國總統布希三日在白宮會見到訪的巴林元首哈馬德時聲稱:「如果海珊不肯解除武裝,為維護區域與美國人民的安全,我們將動手解除他的武裝。」


NO:23_45
老頭  於 2003/02/06 21:4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多維快訊﹕美國12架F-117隱型轟炸機抵達西班牙

【多維新聞社6日電】美國12架F─117隱型轟炸機5日抵達西班牙南部塞維利亞省莫龍空軍基地,准備執行攻打伊拉克的任務。報導說﹐這些轟炸機是從美國新墨西哥州空軍基地出發,經停西班牙莫龍空軍基地,然后飛往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或者土耳其。美國正在等待這3個國家的入境批准。

據西班牙報紙6日報導﹐西班牙報紙還刊登了這些停在莫龍空軍基地的F─117轟炸機的照片。西班牙莫龍空軍基地是西班牙和美國共同管理使用的軍事基地。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莫龍空軍基地曾經被美軍使用。
http://www4.chinesenewsnet.com/cgi-bin/newsfetch.cgi?unidoc=big5&src;=MainNews/Topics/Thu_Feb_06_06_38_09_2003.html

NO:23_4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7 10:4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70003.html
土耳其國會同意美整修境內基地以備戰爭使用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六日專電)土耳其國會今天傍晚以絕對多數,表決同意美軍整修土耳其東南地區至少五個空軍基地及兩個東地中海港口,包括延長跑道及濬深港口,作為美國可能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攻擊時派駐軍隊及轉運裝備武器使用。

據土耳其軍方表示,美國政府計劃在土耳其派駐四萬至八萬名部隊,主力戰車、攻擊直昇機等輜重裝備則經由海路登陸土耳其東地中海港口,沿鐵路及公路轉進伊拉克,駐軍之中有一部分將長駐土耳其並擔任後勤及支援任務,另一部分則直接過境土耳其進入伊拉克北部執行攻擊任務。

土耳其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唯一回教國家,也是唯一毗鄰伊拉克的北約國家,與美國戰略關係密切,雖然由於本身經濟危機、政治安全及國內高漲的反戰聲浪等因素,反對美國軍事攻擊伊拉克,但在顧及經濟、外交及伊拉克戰後利益均分問題上均需要美國支持,唯有同意支援美國作戰。  

美國政府計劃在伊拉克北部建立「北方陣線」,俾能與在科威特建立的「南方陣線」及可能在約旦由英軍部隊組成的「西方陣線」,對伊拉克總統海珊構成三路縱隊威脅,同時藉以減少兵員傷亡,但先決條件是必須徵得土耳其同意美軍過境,而過境之前,必須先修建土耳其能夠接納龐大美軍的據點。

儘管土耳其國會今天並未討論是否同意美軍進駐問題,但國會人士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為土耳其整修東南地區主要軍事基地及港口,已撥款兩至三億美元預算,動機已相當清楚,基地及港口預期在月底前整修完工之際,也就是土耳其國會必須再度表決同意時候。土耳其總理莒內昨天稍早表示,前晚曾與美國副總統錢尼在電話中商談美軍進駐問題,錢尼要求土耳其政府敦促國會儘速同意美軍進駐,但土方承諾在本月十八日,也就是土耳其九天回教「犧牲節」假期結束後,土耳其國會自會就美軍進駐問題進行討論及表決。


NO:23_4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7 10:4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70004.html
英國政府宣佈增派一百餘架飛機至波斯灣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六日專電)英國國防大臣胡恩今天宣佈,英國政府未來數週將繼續對波斯灣增兵,使皇家空軍派往波斯灣的軍力增加至一百三十架各型飛機以及七千名人員。

胡恩在英國國會下院報告時表示,英國空軍目前在科威特已派駐八架狂風GR4型地面攻擊戰機,在沙烏地阿拉伯有也六架狂風F3型戰機,另有四架美洲虎攻擊戰機以土耳其為基地。

即將增派至波斯灣的一百多架飛機中,有二十七架是直升機,其餘的飛機還包括配載了精準武器的垂直起降鷂式攻擊戰機。

胡恩說這樣的空軍軍力,在數量上大約和英國在上次波灣戰爭中所派出的空軍兵力相同,只是火力比以前更強大,並且能於任何天候操作,不受影響。

胡恩宣佈增兵時機,是在美國國務卿鮑爾於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伊拉克仍在隱藏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新證據之後。伊拉克總統海珊仍舊否認伊拉克擁有任何這類武器;另一方面,聯合國首席武器檢查人員布里克斯則認為,伊拉克至目前為止仍不肯合作,交代危險武器的下落。除了增派皇家空軍飛機與人員之外,英國政府先前已宣佈派遣三萬名地面部隊與陸戰隊特種攻擊部隊前往波斯灣地區。此外,英國海軍有一支由十六艘各式軍艦及一艘核子動力潛艦組成的艦隊,已經在前往波斯灣的途中。


NO:23_4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7 21:1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70162.html
美議員提案要求布希再尋求國會授權對伊動武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七日電)美國國務卿鮑爾五日提出伊拉克隱藏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不僅未能說服法國、俄羅斯與中共等大國改變原有立場,幾位美國國會議員甚至藉機提出一項決議案,要求國會重新表決布希總統是否應當獲得授權以軍事行動對付伊拉克。

德克薩斯州共和黨籍眾議員保羅與俄勒岡州民主黨籍眾議員迪法索五日聯名提出一項決議案,要求廢除國會去年十月授權布希總統發動戰爭的表決結果。

這項提案已獲得幾名自由派民主黨籍眾議員的連署,他們宣稱布希政府迄未提出充分的攻伊論據。

根據新提案,在廢除去年表決通過的決議案之後,國會將要求鮑爾與其他政府官員再次請求國會同意使用軍力對付伊拉克。支持保羅與迪法索的眾議員表示,鮑爾五日向聯合國提出的報告只提出極少的新證據。

迪法索說:「你若認為美國應當發動一場戰爭,就要願意就此接受表決。總統應當願意前來國會陳述發動戰爭的論據,因為那正是我們提案的用意。」

保羅指出,雖然布希總統已獲得國會的批准,過去四個月期間業已出現可能改變若干國會議員立場的新資訊。

美國眾議院在去年十月十日以二百九十六票贊成、一百三十三票反對的表決,通過授權布希總統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案。參議院也在第二天以七十七票贊成、二十三票反對的表決通過此一決議案。保羅強調,除非獲得國會授權,布希總統無權對伊拉克發動一場戰爭。


NO:23_4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8 01:0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184070.html
布希警告海珊:遊戲結束了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3/02/07

美國總統布希6日在白宮就伊拉克問題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施壓,表示國務卿鮑爾5日在揭發伊拉克違反武檢決議案的犯行後,「海珊無疑會繼續趁最後一分鐘玩遊戲」,但「他的遊戲已經結束了(Game Over)」。布希表示,美國歡迎盟國在聯合國提出新的伊拉克決議案,但條件是新決議案必須明確授權對伊拉克採取行動。

英國外交官員表示,聯合國武檢人員14日發表新的武檢報告後,英國可能提出授權對伊動武的新決議案。

美國繼續加緊增兵波斯灣,陸軍唯一的直升機攻擊師101空降師6日由本土啟程,前往波斯灣地區。101空降師有超過1萬5000名部隊和270架直升機。另外,平時派駐日本的「小鷹號」航空母艦也奉命出發。

布希表示,安理會15個席理事國去年11月8日全票通過1441號決議案,要求伊拉克解除武裝,否則面臨嚴重後果,那就是給伊拉克最後一個機會,結果「海珊到現在還把決議案當耳邊風」。

布希重申,「我們有情報顯示,海珊最近授權伊拉克戰地指揮官使用化學武器,那些化學武器,正是海珊口口聲聲告訴世界說他沒有的東西」。

布希重覆國務卿鮑爾所指,伊拉克政權研發和隱藏核生化武,阻撓武檢,與恐怖組織掛勾,明顯違反聯合國決議案,「一直到此刻還在違反」。布希表示,海珊有威脅美國人民的動機、手段和那種魯莽,但「我們會阻止他」。

【編譯賴昭穎/綜合報導】

北韓宣稱重啟核子設施,並揚言對美國發動先制攻擊,白宮發言人傅雷雪6日態度強硬的回應,表示美國已備妥「萬全計畫應付任何突發事件」。

傅雷雪同時表示,布希總統仍「相信外交是處理和北韓局勢的方法」,也正在和中共、俄羅斯、日本會商。

在此同時,日本「產經新聞」7日報導,美國一架「E-6BTACAMO」通訊指揮機和一架「WC-135W」特殊偵察機,日前已進駐美軍駐琉球嘉手納基地,監視北韓的一舉一動。


NO:23_5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8 17:0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80008.html
倫斯斐指對伊作戰最快六天結束不超過六週

(中央社記者方沛清羅馬七日專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在羅馬表示,如果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它將會大大地後悔,美國會立即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戰爭時間最短在六天結束,不會超過六週,更不可能長達六個月。

倫斯斐今天抵達義大利,拜會義總理貝魯斯柯尼後,巡視義北的美軍基地,面對基地內士兵的詢問和義大利媒體的採訪,作了以上表示。他強調,有關國際外交斡旋和努力已經失敗,戰爭一觸即發。他向士兵們強調,這將是一場思慮周詳、精準而快速的軍事行動。

倫斯斐在義大利總理府並且會見了義大利國防部長馬蒂諾,雙方就聯合國對於是否支持對伊拉克動武的態度進行討論。相關人士指出,討論中,義大利認為,如果美國未經聯合國同意就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那麼將嚴重打擊聯合國的公信力,所以應該讓伊拉克選擇自行解除武裝。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在會見倫斯斐時則表示,在對伊拉克進行長達十二年的制裁之後,這場遊戲應該結束了,他希望避免戰爭。貝魯斯柯尼同時強調,義大利內閣對是否出兵伊拉克雖然有行政權,但是最後的決定權依然在國會。貝魯斯柯尼並且認為,海珊統治伊拉克的時代已經結束,副總理阿濟茲應可以取而代之。倫斯斐結束義大利的行程後,將飛往德國訪問。


NO:23_5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9 16:3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90059.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美攻伊決心恐踼到鐵板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在美國決定對伊拉克動武之際,全世界一片反戰聲浪,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更在昨天嚴詞譴責美國主戰論點,法、德兩國並準備聯合阻止伊拉克戰爭爆發,在此同時,聯合國首席武器檢查員表示伊拉克展現了合作意願,自認「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美國,這次恐怕將踢到鐵板。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八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威廉.馬利學院發表演說時指出,「戰爭經常是人類的浩劫」,而且「戰爭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攸關整個國際社會」。

安南同時警告美國「切勿片面行動」,應由聯合國武檢員決定是否軍事制裁伊拉克。安南指出,也只有在其他途徑都嘗試而無法解決伊拉克武器問題時,才是考慮動武的時候。

美國總統布希昨天曾經挑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說,聯合國必須儘早就如何解除伊拉克武裝問題「拿定主意」。布希並且威脅說,如果聯合國在這個問題上退縮,,美國將單獨行動。  

就在安南發表上述演說之際,聯合國首席武器檢查員布里克斯與國際原子能總署官員,在巴格達與伊拉克官員舉行了武檢問題會談。布里克斯在會談後表示,「會談內容充實且有用」,顯示了伊拉克有意展現合作意願。

布里克斯說,聯合國將繼續尋求伊拉克同意讓武檢人員單獨與伊拉克科學家晤談、允許U─2高空偵察機在伊拉克上空偵察飛行、以及伊拉克必須立法禁止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巴格達當局已表示準備在這些問題上讓步。在布里克斯一行抵達巴格達之際,已有五名伊拉克科學家獲准私下接受武檢人員的問話。

布里克斯一行這次與伊拉克官員的會談結果,也攸關十四日武檢人員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交的伊拉克武器檢查報告。如果報告對伊拉克不利,有可能導致美國主導的聯軍立即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

但反戰聲浪也在此時高漲。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除英國之外,其他包括法國、俄羅斯與中共,仍然呼籲給予武檢人員更多時間進行檢查工作,而堅決反對軍事行動的法國與德國,據說也正準備聯手阻止戰爭爆發。

據德國「明鏡」新聞周刊稍早報導,法、德兩國準備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一項計劃,包括派遣聯合國和平部隊到伊拉克,為武檢員提供軍事支持,並劃定整個伊拉克上空為「禁航區」,同時對伊拉克出口管制採取更嚴謹的措施。

昨天,在慕尼黑舉行的北約高層安全事務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發表演說,呼籲歐洲盟邦儘快採取行動對付伊拉克,「否則來不及了」。倫斯斐並且表示,「任何頭腦開通清醒的人,都不應質疑伊拉克總統海珊構成的威脅」。

倫斯斐言下之意,似乎指的是全世界一片反戰之聲,都是出自頭腦不開通、不清醒的人;換言之,美國是「眾人皆醉我獨醒」。

在倫斯斐之後上台演說的德國外長費雪,立即抨擊倫斯斐的論點,指出美國國務卿鮑爾日前在聯合國安理事會上提出伊拉克隱藏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與蓋達恐怖組織掛勾的「證據」,無法說服任何人,美國要對伊拉克動武,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

費雪表示,唯有讓聯合國安理會有更多時間,謀求循外交途徑解決伊拉克危機。費雪同時措辭嚴厲的表示,當前重要國際問題,在阿富汗戰爭之後,最需要處理的是中東和平進程而不是伊拉克問題。

法國高層對美國一再敦促對伊拉克開戰的論調也表示了反感。法國總統席哈克七日打電話給布希時表示,「以戰爭解決問題是下下之策」。對布希所稱伊拉克欺騙聯合國武檢人員的「遊戲」已經結束一詞,法國總理哈發林也駁斥說:「這不是遊戲,也沒有結束」。

除歐洲盟邦之外,美國的中東主要盟邦也發出反戰之聲。昨天同時,約旦國王阿布杜拉與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舉行高峰會談,也在會後同聲呼籲給予聯合國武檢人員更多時間,以確實清查伊拉克是否隱藏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除此之外,儘管遠離火線,一些亞洲分析家也抨擊美國在北韓及伊拉克問題上採行雙重標準,指責美國極盡委屈表示希望循外交途徑解決北韓極可能擁有核武問題之際,卻又兇巴巴的威脅要對可能不具核武能力的伊拉克發動戰爭,顯然「師出無名」。

據土耳其歐亞戰略研究所亞洲事務辦公室一位資深研究員表示,美國所以採雙重標準,只因為北韓並未擁有像伊拉克一樣儲量豐富的石油,打北韓所獲不多,而且風險大,尤其在此刻兩面作戰,捉襟見肘,難有絕對的勝算,因此現階段只有委屈求全。儘管美國目前仍繼續在波斯灣地區增派部隊,兵力已超過二十萬人,第五艘航空母艦「小鷹號」戰鬥群也開始駛往中東地區,但在面對繼續高漲的反戰聲浪以及愈來愈多的指責,美國政府即使堅持自己是站在「正義」的一方,但是否能夠突破國際「眾怒」而不踼到鐵板,稱心如意進攻巴格達,恐怕還得走著瞧。


NO:23_52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9 16:4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90104.html
波斯灣美軍戰機攻擊伊拉克南部防空指揮系統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九日專電)據美軍中央指揮部表示,伊拉克南部「禁航區」上空平靜整整兩週之後,當地時間昨晚九時三十分(台北時間今天凌晨二時三十分),又發生伊拉克將地面機動防空指揮系統移入「禁航區」遭到美軍戰機攻擊事件。

據中央指揮部聲明表示,遭聯運戰機投擲精密導引武器攻擊的機動防空指揮系統,位於巴格達東南方約一百六十公里的庫特地區。聲明說,攻擊戰果仍在評估當中。

自上月二十六日波斯灣地區英美聯軍戰機攻擊伊南「禁航區」一座防空通訊系統以來,這是第二度發生攻擊事件,在此期間,聯軍戰機幾乎每天都在「禁航區」上空散發傳單,試圖說服伊拉克軍民放棄對聯軍戰機的威脅行為。

伊拉克將機動防空指揮系統部署在「禁航區」內,容易導引地面砲火或飛彈攻擊空中目標。

美國總統布希曾指控說,伊拉克繼續對在禁航區執行聯合國決議的聯軍戰機進行敵對挑釁,顯示伊拉克政府無意遵守聯合國決議,但伊拉克不承認英美兩國片面劃定的禁航區。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結束後,包括伊拉克北緯三十四度以南以及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為英美聯軍劃為南北兩個「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及波斯灣地區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海珊勢力。


NO:23_5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9 16:4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90122.html
美國國防部下達民航機徵用令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八日專電)繼續美國國土安全部昨天宣佈將國土安全威脅狀況從第三高的「黃色」提高為第二高的「澄色」後,美國國防部今天又下達民航機徵用令,以便配合軍方載運軍隊及軍需到中東地區,顯示伊拉克戰爭之開打已在旦夕之間。

根據美國國防法令,國防部長於必要時可授權運輸指揮部啟動民航機徵用令,以補軍用機之不足。徵用令分三級,一級徵用令為最低狀況,二級徵用令適用於某區域發生臨時狀況,三級徵用令適用於國家發生危機緊急動員時。這次美國國防部下達的為一級徵用令。

有了這項徵用令,國防部將可以承租方式徵用美國二十二家航空公司的七十八架商用飛機,包括四十七架客機及三十一架貨機。不過運輸指揮部這次只啟動客機徵用令,未涉及貨機。檢查美國過去徵用民航機的紀錄,最高只啟動到第二級。


NO:23_5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09 18:2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090127.html
海灣合作理事會將組聯軍部隊協防科威特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九日專電)在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即將爆發之際,海灣合作理事會國防部長暨外交部長聯席會議昨天決定儘快召集代號「波斯灣之盾」的海灣聯軍部隊,協助科威特防禦來自鄰國伊拉克的任何軍事攻擊。

海灣合作理事會是由波斯灣沿岸六個產油國組成,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與阿曼組成,是一個區域性合作組織。六國都直接或間接支持美國對伊拉克作戰,其中沙國、科威特與卡達均有美國駐軍。

六國外長與國防部長昨天在沙國西部紅海大城吉達舉行一天的緊急會議,會中決議恢復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成立的「波斯灣之盾」海灣聯軍部隊,作為因應伊拉克戰爭的「防範措施」。

據巴林「海灣新聞報」今天引述科威特國防部長沙列姆的話說,科威特預期這支兵力尚不詳的聯軍部隊將會很快抵達科威特。

伊拉克總統海珊曾威脅表示,如果伊拉克遭到攻擊,將唯科威特是問。科威特已在上週稍早宣布,自本月十五日起,科威特北部毗鄰伊拉克的廣大地區將劃定為軍事區,嚴防伊拉克越區攻擊。


NO:23_55
SK2  於 2003/02/09 22:3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US fleet, with five aircraft carriers, zeroes in on Iraq

WASHINGTON, Feb 9 (AFP) - 12:41 GMT - Stepping up war preparations, the Pentagon will soon have five aircraft carriers escorted by warships that launch cruise missiles and its crack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at the ready to strike at Iraq, if and when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gives the word.
US troops in the region already number more than 110,000, including 51,000 in Kuwait with heavy artillery. Their numbers are expected to rise to 150,000 by mid-month.

US Defense Secretary Donald Rumsfeld, on a visit to Italy, on Friday made mention of a war that might take six to seven weeks, once it was clear all diplomatic efforts have fizzled.

A fifth aircraft carrier, the USS Kitty Hawk, was due to leave Japan for the Gulf and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Carl Vinson in the Far East to address any worsening in the crisis with North Korea, the US Navy announced Friday.

Each aircraft carrier carries about 80 planes, including 50 combat aircraft and some 8,500-10,000 sailors. Its accompanying group includes six or seven escort vessels including cruisers, destroyers and submarines. It will be their job to let loose Tomahawk missiles if there is a new war in Iraq.

US officials originally considered sending six aircraft carriers but have devcided on five.

Still the USS Nimitz and USS George Washington are ready to ship out quickly, from California and the US east coast respectively, if they are needed to replace one of those now in the region.

Three aircraft carriers already are in the area -- the USS Abraham Lincoln in the Sea of Oman, the USS Constellation in the Gulf, and the USS Harry Truman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 while the USS Theodore Roosevelt is expected shortly.

Six aircraft carriers were used in the 1991 Gulf war but in 2003, experts believe, five should give the United States more than sufficient firepower. Washington already has planes deployed at air bases elsewhere in the region.

F-117 Stealth fighter bombers crossed the Atlantic this week. All but invisible to radar, they were used to bomb Baghdad on the first night of the 1991 Gulf War.

B-1 and B-52 bombers also are stationed at the Indian Ocean island of Diego Garcia.

The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with 16,000 troops and a fleet of 270 helicopters, are being sent out of Fort Campbell, Kentucky, to the region, officials said Thursday.

Brought out in Vietnam and Afghanistan, the 101st is touted as the best airborne division in the world.

It has not been confirmed officially whether they may be headed for Turkey.

Analysts say that the 101st and perhaps the 82nd airborne division of the Army might launch action from there to open a front in northern Iraq.

They can be put into action swiftly as they require less in the way of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than heavy artillery divisions, such as the third infantry division.

There are 36,000 Marine Corps troops in the region including 15,000 in Kuwait, and 60 percent of the emirate could be declared a closed military area.

The Pentagon also has activated 116,000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Guard and the reserves.

http://www.defense-aerospace.com/afp/defense/030209124119.cdlw9329.html


NO:23_5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0 17:2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00088.html
波灣戰爭英雄改變立場認為出兵攻伊有理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九日專電)首次波灣戰爭的英雄人物史瓦茲科夫今天表示,他已改變原本立場,認為美國如果出兵攻打伊拉克,是一件合理的事。

史瓦茲科夫一月二十八日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說,他未見到美國有動武的足夠證據,並認為對伊拉克繼續進行武器檢查是正確的途徑。

但他今天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面對新聞界」談話節目中表示,他不再持有這種看法。

他說:「有鑒於已經披露的證據,特別是 (國務卿)鮑爾 (在二月五日)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的說明,我跟其他百分之七十二的美國民眾一樣•••我認為這非常有說服力,非常有道理。」

史瓦茲科夫是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的聯軍總指揮官,受當時的國防部長錢尼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鮑爾指揮。他在郵報 (一月下旬) 的訪問中表達反對用武的立場,頗受矚目。

他對美國出兵攻伊的正當性或許已改變心意,但他對軍事行動能否很快結束仍有疑問。他說,軍事行動的難度完全要看伊拉克如何迎戰。他說,如果伊軍跟前次波灣戰爭一樣,在沙漠中跟美軍對決,戰事就會很快結束,但如果他們後撤到首都巴格達,就會變成在城市長期戰鬥的情況,敵軍需要一個一個處理,戰事的難度就會升高許多。


NO:23_5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0 17:2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00144.html
美國一O一空降師令敵人聞風喪膽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美國精銳地面部隊一○一空降師(the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已奉命兼程馳赴波斯灣地區,加入美國對伊拉克備戰陣容。在此之前,此間軍事專家常以一○一師還在美國,判斷戰爭不會開打。現在一○一師已經動身,看來布希是「玩真的」了。

一○一空降師是一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令敵人聞之喪膽的勁旅。在越戰時期,北越軍隊稱它為「雞人」(chicken men),因為一○一空降師的標誌是一隻老鷹,每位戰士肩上都繡有一隻嘴巴大大張開的老鷹;北越軍人沒看過老鷹,以為是雞,因此叫他們「雞人」。北越老兵教新兵,看到「雞人」就跑,不跑準沒命。

這支又名「尖叫老鷹」(Screaming Eagles)的空降步兵師,成立於一九四二年。首任指揮官李伊少將(Maj. Gen. William C. Lee)在開訓典禮中期勉戰士:「我們尚無歷史,但是我們與命運有約。」因此,從成立伊始,一○一師每次出任務,都以「與命運有約」自許。

一○一師成立不久就「與命運有約」,奉派到歐洲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諾曼地大登陸的前夕,一萬四千名「尖叫老鷹」悄悄地從天而降,為大登陸打前鋒。他們初生之犢不怕虎,把德軍打得抱頭鼠竄,不過後來在巴斯都涅中了埋伏被德軍包圍,德軍令其投降,戰士們堅持抵抗,直到援軍抵達。

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一年,這些老鷹變成「雞人」,成為越共軍隊的剋星,前後打了七年,參加十五次戰役,是最後一批離開越南的美軍。

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爆發,久無用武機會而技癢的一○一師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約會」。在所謂的「一百小時戰爭」中,一○一老鷹們所向披靡。戰爭結束,清點戰果,一○一師未損失一兵一卒,卻擄獲了數千名伊拉克戰俘。

「九一一」恐怖攻擊後,一○一師空降阿富汗沙漠,與塔利班軍隊及蓋達恐怖份子展開肉搏戰,不費吹灰之力即贏得勝利,班師回朝。

一○一師「有戰應戰,無戰行善」,在清閒時期也閒不下來,曾被派赴盧安達、索馬利亞協助人道撤離,也曾到海地、波士尼亞擔任維和工作。

一○一師是一支非常「輕便」、「快速」、「有彈性」的軍旅。他們可能被空降在叢林裡、山脊上、沙漠中,他們的任務經常是保護或破壞橋樑、飛機場,並配合整體戰力,擔任尖兵工作。如今,他們又「有約」了,這次是跟海珊。他們正磨刀霍霍,準備把這隻布希口中的「邪惡狐狸」抓回來打牙祭。兩萬隻「老鷹」,兩百七十架直升機,即將在近日出發。中東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沙漠也難不倒他們。倫斯斐日前已對他們說,「等你們回來慶功」。


NO:23_5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1 13:3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10008.html
白宮對伊拉克同意U2武器檢查反應冷淡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十日專電)波斯灣戰雲密佈,伊拉克今天突然同意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使用美國U2偵察機在伊拉克領空執行任務;不過,白宮今天展開另一波新文宣攻勢,指稱海珊將伊拉克人民當做人肉盾牌,對伊拉克的這項宣布表示助益太少,來得太遲。

伊拉克原先一直反對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利用美軍U2偵察機在伊拉克領空搜尋隱藏的大規模殺傷武器,並要求美英聯軍應先停止在伊拉克北部禁航區的空中威力巡邏。海珊認為,伊拉克與美國原本就處於戰爭狀態,因為美英聯軍從一九九一年就在伊北禁航區和伊南從事空中威力巡邏,兩國在交戰狀態下,不可能讓另一國的偵察機進入領空執行任務。

雖然德法等反對開戰的國家認為,伊拉克無預設條件的宣布有助於緩和緊繃情勢,但白宮仍表示,伊拉克的宣布助益太少,來得太遲。白宮新聞秘書麥肯蘭說,布希總統有興趣的是海珊解除武裝,伊拉克今天的宣布沒有改變什麼。

根據伊拉克的說法,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可以使用包括美國U2以及法國和俄羅斯的飛機,來執行任務。

然而,美國總統布希今天再為美國對伊拉克可能採取軍事行動上緊發條,他在田納西州那許維爾表示,如果戰爭加諸於美國,美軍部隊將以光榮傳統和國家最高道德傳統應戰,不波及被海珊當成人肉盾牌的伊拉克人民。布希下午出席在納許維爾市舉行的國家宗教廣播人會議。他致詞表示,海珊將伊拉克人民當成人肉盾牌,把伊拉克部隊放置在人口稠密的地區,為伊拉克部隊抵擋攻擊,並藉此指稱盟軍攻擊無辜百姓;然而美國以人的標準對待伊拉克人民,伊拉克人民已經受到獨裁者給予的太多苦難。布希保證,美國承諾協助伊拉克人民建立美好的未來,如果軍事衝突發生,美國將為伊拉克帶來食物、醫療和物資,最重要的,美國將為伊拉克人民帶來自由。


NO:23_5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1 13:39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1033505.html
伊拉克無條件同意聯合國偵察機飛越領空

(法新社聯合國十日電) 伊拉克駐聯合國大使阿都里今天說,伊拉克已告訴聯合國武檢人員,該國將無條件同意美國U|2偵察機飛越其領空。

阿都里告訴記者:﹁我們向布里克斯的辦公室發出了信函...表達我們無條件...同意接受U|2或其他飛機的監視。﹂

他說:﹁現在每個問題都解決了,我們正設法盡量避免戰爭。﹂

在美國和英國戰機持續於伊南和伊北禁航區巡邏的情況下,伊拉克原本基於安全理由,而排除任由聯合國偵察機飛越其領空的可能性。

但聯合國首席武檢官員布里克斯上週日在離開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之前表示,伊拉克已承諾,在本週就聯合國再次提出動用偵察機進行空中照相和監視的要求,予以答覆。


NO:23_6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1 22:0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10290.html
美軍工程部隊將抵土耳其加強基地作戰設施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一日專電)據土耳其軍方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美軍工程部隊三千人將於十二日抵達土耳其,協助加強若干主要空軍基地及港埠設施,包括拓寬停機坪、強化塔台指揮控制中心及濬深港口等,以備美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使用。

據指揮中心要求匿名官員表示,根據土耳其與美國稍早簽署的備忘錄,由於土耳其若干基地設施老舊,不足以應付龐大美軍及戰機進駐,美軍工程暨機械部隊將自明天開始,以三個月的時間代為整修及擴建。

這位官員透露,土耳其同意美軍進駐兵力人數為三萬五千至四萬人,低於美國要求的八萬人,美軍戰機進駐架數則由最初傳聞的三百五十架減少為兩百架,但確實兵力及飛機架數,仍須視美軍實際作戰需求而定。

土耳其國會上週四(六日)已表決同意美軍代為整修土耳其西北及東南地區至少五個空軍基地及兩個東地中海港口,作為美國可能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攻擊時派駐軍隊及轉運裝備武器使用。據華盛頓方面報導,美國政府已撥款兩至三億美元,作為整修土耳其基地經費。

土耳其軍方稍早表示,美國政府計劃在伊拉克北部建立「北方陣線」,俾能與在科威特建立的「南方陣線」及可能在約旦由英軍部隊組成的「西方陣線」,對伊拉克總統海珊構成三路縱隊威脅,藉以縮短戰爭時間。

據表示,美國政府原計劃在土耳其派駐四萬至八萬名部隊,主力坦克、攻擊直昇機等輜重裝備由海路登陸土耳其東地中海港口,沿鐵路及公路轉進伊拉克,駐軍之中,有一部分將長駐土耳其並擔任後勤及支援任務,另一部分則直接過境土耳其,進入伊拉克北部擔任攻擊任務。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為回教徒的土耳其,是北約組織唯一與伊拉克毗鄰的國家,與美國關係密切,儘管民意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國民均反對伊拉克戰爭,但政府基於戰後均分伊拉克利益以及防範伊北庫德建國等因素,仍決定支援美國作戰,但主要將擔任後衛及後勤支援,不直接參與軍事攻擊行動。


NO:23_6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2 09:4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20019.html
美情治首長警告恐怖組織可能發動攻擊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十一日專電)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穆勒今天說,「蓋達」恐怖組織仍具有突然在美國造成重大傷亡的能力和意圖,中央情報局局長泰內特則表示,恐怖組織的攻擊方式將包括使用化學、生物戰劑和可造成輻射污染的爆炸裝置。

另一方面,恐怖活動首腦歐薩瑪.賓拉登再次藉錄音號召黨羽攻擊美國,加上美國當局對民眾提出的警告,對美國民心似乎產生若干影響。

在民眾搶購之下,美國有些家庭五金賣場今天出現膠帶、塑膠布和礦泉水等補給品缺貨的情況。

美國政府在十日籲請民眾準備三天的飲用水、電池和收音機,並購買可以用來使房間密不透風的塑膠布和膠帶,以因應恐怖份子可能展開的生化攻擊。

美國政府上週剛把恐怖活動警戒狀態從黃色升為第二高的橘色,今天在參院情報特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泰內特和穆勒再次說明美國面臨「蓋達」組織持續的威脅。

泰內特並說,根據情報單位取得的線索,恐怖組織計畫最快在回教徒朝聖期在十三日結束後,便在美國本土和阿拉伯半島發動攻擊。

根據過去經驗,賓拉登在恐怖組織發動攻擊之前,往往會發表談話。

泰內特說,情報單位最近截收到的恐怖份子通訊內容,顯示他們計畫發動的攻擊「除了使用毒素和化學藥品外,也包括使用輻射散布裝置」。後者俗稱「髒彈」,是一種結合傳統炸藥和輻射物質的爆炸裝置。在另外一場聽證會上,國務卿鮑爾說,賓拉登的談話顯示他跟伊拉克確實是站在同一陣線,也證明他所領導的蓋達組織跟伊拉克總統海珊之間的伙伴關係。


NO:23_62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2 09:5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2090503.html
賓拉登錄音談話促請對美進行聖戰

(法新社卡達杜哈十一日電) 卡達半島衛星電視台今天播出據信是恐怖攻擊主嫌歐薩瑪.賓拉登的錄音談話,呼籲伊拉克人對美國進行一場聖戰,對美國人發動自殺攻擊,以對抗美國積極消滅伊拉克總統海珊的努力。

賓拉登在錄音談話中也警告說,與美國合作對抗伊拉克,將是與回教為敵。

半島電視台的一位編輯說,錄音帶上的聲音聽起來像是賓拉登的聲音,而且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美國政府相信這段談話是恐怖組織蓋達的領袖賓拉登本人的談話,這也證明蓋達組織與伊拉克領袖海珊有密切關係。

賓拉登說:﹁對敵人展開誓死攻擊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攻擊將對美國與以色列產生前所未有的震懾作用。﹂套句好戰分子的用語,賓拉登意指對美國發動自殺攻擊。

他說:﹁回教徒應該武裝起來,這是他們的職責。﹂他說,對付敵人,應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因為敵人害怕街頭巷戰。

賓拉登說:﹁美國想藉由占領伊拉克,達成猶太人復國運動份子(在中東)建立大以色列的夢想。﹂

他又說,美國帶頭對伊拉克發動任何攻擊,目標並不只是伊拉克,而是所有回教徒,如果有任何回教政權支持這場戰爭,就是﹁叛教﹂。

他說:﹁凡是提供軍事基地供美國人殺害伊拉克回教徒的任何阿拉伯國家領袖都屬叛教行為。他並呼籲伊拉克人民團結一致對抗美國。﹂

他也譴責這是當代的﹁十字軍準備要重新占領回教的古都﹂巴格達。

從八世紀中葉以後的五百年來,巴格達一直是回教世界的政治與宗教權力中心。

﹁不論海珊是否繼續在位,這場十字軍戰爭攸關全體回教徒前途。﹂

稍早時美國國務卿鮑爾說,賓拉登這段新談話,證明蓋達組織與伊拉克一直有關。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隨後發布聲明表示,這捲錄音帶證明賓拉登與他的蓋達組織支持海珊,不只威脅美國,也危及沙烏地阿拉伯、約旦等阿拉伯國家和整個世界。

記者問起賓拉登這項談話是否證明了蓋達組織與伊拉克有關係,包潤石答道:﹁除了海珊外,他(賓拉登)威脅阿拉伯世界的每一個人。﹂


NO:23_63
小毛  於 2003/02/12 14:07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連裝甲車都開到倫敦希斯洛機場周圍警戒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7/1190446.shtml

倫敦高度警戒 出動部隊駐守機場


中央社倫敦十一日法新電

在各界擔心恐怖份子可能利用回教忠孝節發動攻擊之際,英國首相布萊爾今天下令出動部隊,巡邏倫敦的希斯洛機場和首都其他地點。

唐寧街首相府說,布萊爾親自授權調派四百五十名部隊,駐守世界最忙碌的希斯洛機場,這是「針對特定威脅採取的行動」。

首相府不願透露這項威脅的確切性質。不過,安全專家說,當局所採取的措施是為了防範客機在低空遭到飛彈攻擊的危險,類似肯亞三個月前發生的攻擊事件,那次事件據稱與奧薩瑪•賓拉丹領導的蓋達恐怖組織有關。

在當局加強安全措施前,倫敦也有一名強硬派回教領袖聲稱,激進回教徒預備在英國進行自殺炸彈攻擊行動,因為在美國對伊拉克叫戰之際,布萊爾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全世界的回教徒預備明天開始慶祝回教最重要節日之一的忠孝節(又稱犧牲節)。

對於當局決定調派軍隊和裝甲車輛護衛位在倫敦西邊的希斯洛機場,倫敦市警局表示:「有時候會有必要提升安全措施的層次。」

警方又說,這是為了因應「忠孝節的宗教節慶結束時,可能遭凱達組織和相關組織趁機發動攻擊」。

軍隊也奉令進駐倫敦的一些其他地點加強警戒,主要是與運輸和經濟基礎設施有關的地點。

【2003/02/12 歐洲日報】


NO:23_6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2 17:0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20187.html
美國情報治安首長發出可能遭恐怖攻擊警訊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十一日專電)美國聯邦調查局長穆勒今天公開指出,美國境內目前藏匿有數百名回教民兵基地份子,可能對重要目標發動新攻擊。中央情報局長泰內特也透露,蓋達組織最快可能在本週末,以非傳統性武器對美國目標進行攻擊。

泰內特今天在參院情報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美國七日升高「恐怖攻擊預警系統」到第二級的橙色警戒,是基於多項情報來源顯示,蓋達恐怖組織可能於回教朝聖活動在本週末結束時,使用放射性或是生化武器攻擊美國目標。

泰內特說,蓋達組織的殘餘份子繼續在回教國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境內發展勢力,同時仍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從事恐怖活動。

聯邦調查局長穆勒則說,美國境內至少已發現數百名回教民兵基地份子涉嫌與蓋達組織有聯繫。這也是自「九一一事件」以來,穆勒第一次發表恐怖份子在美國境內的直接威脅報告。穆勒說,這數百名民兵基地份子的主要任務有:為蓋達組織籌募經費、召募訓練新成員,以及必要時對美國境內目標發動攻擊。


NO:23_65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2 17:0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20188.html
報導稱美國軍方已擬訂伊拉克戰後計畫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十二日電)根據布希政府高級官員的說法,伊拉克總統海珊若被推翻,美國軍事指揮官將在初期負起維護安全、摧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與緊急供應數百萬伊拉克人糧食的重責大任。

布希政府昨天首度向國會公開說明戰後動用鉅資、耗費數年時間重建伊拉克經濟與改造社會的雄心勃勃計畫。

國防部次長費特告訴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單只找出並且摧毀伊拉克貯存的生物、化學與核子材料──布希總統打算攻擊伊拉克的主要目標,就是一項「鉅大工程。我們現在甚至無法合理的猜測需要多少時間。」

費特與國務次卿葛羅斯曼指出,美國的目標是以解放者的身分進入伊拉克,在協助一個穩定、民主的政府邁上朝向經濟安全的道路後離去。五角大廈將在救援和重建努力上扮演主要角色,但是希望很快把部分職權交給伊拉克部會、國際組織和救援團體。葛羅斯曼估計,伊拉克人可在兩年內重新掌控該國。

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後負責伊拉克北部安全事務的退役陸軍中將賈納,已被任命為重建與人道援助協調官。他將對中東地區美軍指揮官佛蘭克斯將軍負責。

「華盛頓郵報」今天指出,讓幾位參議員深感挫折的是,費特與葛羅斯曼一再拒絕討論可能爆發的伊拉克戰爭或善後工作的成本估計,聲稱目前還有太多的未知數。

昨天此一參院聽證會討論的主要是民眾較少注意、但是可能對美國領導的取代海珊努力成功至關重要的戰後有關問題。

在布希政府給予海珊政權解除武裝的最後期限更加接近之際,對伊拉克可能出現人道危機的憂慮也逐漸加深。美國、聯合國與國際組織正忙著準備照料難民,以及分送糧食給生活可能大亂的數百萬伊拉克人。

目前存放伊拉克鄰國的供應物資包括帳蓬、醫藥、糧食和淨水系統,美國政府與民間的團隊還在籌劃複雜的救援與重建後勤工作。美國官員也川流不息的前往中東地區研究運輸路線,並與伊拉克的鄰邦協調細節。

然而,策劃人員指出,所需的資金來得不夠快速。聯合國在去年十二月要求各國捐款後勉強募到三千七百萬美元,現在發現至少還需要一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國際機構表示,它們沒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只有少數人道團體運作的伊拉克的大麻煩。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魯貝士說:「每個人都在摒息以待,我們需要國際分攤重擔的一些跡象。」

美國官員與國會幕僚人員說,業已提供二千五百萬美元的布希政府,將會尋求國會批准更多人道援助和其他戰爭經費。喬治亞州共和黨籍參議員沃依諾維奇昨天在聽證會中表示,政府必須「坦白」提出有關的預算數字。德拉瓦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拜登說,美國人「不知道他們將要承擔什麼」,如果發動戰爭,布希總統仍然應當致力進行伊拉克的重建工作,即使那代表他擬議的減稅措施或他的國內議程要受到限制。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20193.html
攻伊之戰美國真正挑戰在善後及安內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特稿)美國武力可以單獨征服伊拉克沒錯,可是善後工作沒有聯合國授權下的廣泛國際參與,恐怕不是美國和英國等少數「堅定友邦」可以完成。

在美國和法德比歐洲盟邦為進攻伊拉克事幾乎鬧翻臉之際,真正的元兇賓拉登現聲鼓動「基回大戰」,事情更加複雜了,美國也更有必要謀定而後動。

法國特別不敢信賴美國在攻擊伊拉克,甚至趕走海珊之後,會留下來幫忙重建,是鑑於前南斯拉夫之役的經驗:美軍高空轟炸,漂亮完成摧毀米洛賽維奇政權之後,就一走了之,讓北約盟邦就近收拾善後。去年轟炸阿富汗,消滅塔利班政權之後,重建的承諾,布希也不甚熱心。甚至答應巴基斯坦穆夏拉夫總統「幫忙反恐,就讓你多出口紡織品到美國」的諾言,都沒做到。

現在,擊中美國心臟的九一一元兇賓拉登在戰鼓頻催之際,慫恿回教徒對美國發動自殺攻擊,中情局、聯調局甚至國務院的鮑爾同時拿來當作「蓋達組織果真和伊拉克有牽連」的證據,並要美國民眾準備接受本土遭生化攻擊的可能性,益加造成人心惶惶。紐約已有人問哪裡可以買到防毒面具。

美國的反戰派一直懷疑,布希為何不專心對付賓拉登及其黨羽,而執意要扳倒海珊?就因為恐怖組織無形無影,飄忽不定,拿它沒辦法,只好轉移注意力到「目標顯著」的海珊政權?

賓拉登和海珊本來就不是同路人,甚至在呼籲回教同胞誓死抵抗「十字軍」入侵的時候,都不掩飾他對海珊的厭惡,但是美國就是要以賓拉登的錄音帶向「老歐洲」證明蓋達組織和伊拉克政府在「痛恨美國」一事上,站在同一陣線。

賓拉登昨天的「現聲」,會不會更加強美國轟走海珊的意願?美國在未獲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會不會反而「中計」陷入廣大的伊拉克戰場?這是未來幾天到幾週內舉世矚目的焦點。如果美國按耐不住,一定要在沙漠天氣轉熱之前進攻巴格達,有可能導致北約組織拆夥和聯合國形同虛設。俄國和中共可能樂於看到美國為這次伊拉克戰爭付出慘痛的國內外代價,以及接連下來必續對付的北韓問題,進一步削弱國力,讓它們有提高份量的機會。


NO:23_6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3 09:1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30005.html
聯軍戰機首度接近巴格達南郊投下心戰傳單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二日專電)自波斯灣基地起飛的西方聯軍戰機今天首度飛越北緯三十二度,在巴格達南方約一百公里地區上空投下近五十萬份心戰傳單,聲明聯軍戰機不希望傷害平民,但也警告伊拉克軍隊不得攻擊或威脅聯軍戰機。

在此之前,波斯灣地區以美軍為主的聯軍戰機,通常只在北緯三十二度以南的「禁航區」內巡邏及投下傳單。

據美軍中央指揮部在一項聲明中表示,聯軍戰機在今天中午及下午兩度飛臨巴格達南方約一百公里及東南方約二百九十二公里的地區上空投下心戰傳單。

傳單內容也告訴伊拉克人民要收聽聯軍廣播有關聯合國武器檢查決議案的內容及聯合國武檢人員在伊拉克的檢查情形。

據軍事專家表示,今年以來聯軍戰機頻頻在伊拉克空投心戰傳單,目的在瓦解伊拉克軍民士氣,使西方聯軍在進攻巴格達時能減少敵對的抵擋。

美國國防部官員今天稍早表示,如今已至少有十三萬美軍部署在可以對伊拉克發動攻擊的地區,如有必要,美軍可以隨時對伊拉克展開攻擊行動。伊拉克北緯三十二度以南及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分別被英美聯軍劃為南北兩個「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及波斯灣地區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海珊勢力。


NO:23_6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3 17:0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30130.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伊拉克危機與美歐關係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台北特稿)正當美國積極準備對伊拉克動武,一舉鏟除海珊政權並解除巴格達武裝之際,華盛頓的部份歐洲盟國近日卻連續表態,反對美國立即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這一事實顯示,美歐關係實有探討的必要。

儘管美國總統布希已明白表示,聯合國對伊拉克進行武檢與經由外交途徑解決伊拉克危機的時限已屆,現在必須採取軍事行動,但法國、德國、俄羅斯與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卻持不同觀點,並認為應延長對巴格達武檢的期間,俾能和平解決問題。

根據歐洲媒體報導,德國、法國與俄羅斯十日就結合成一個反對美國立即對伊拉克動武的聯合陣線,並在一項共同聲明中指出,在戰爭之外,仍可經由和平手段,達到解除伊拉克武裝的目的。

法國統席哈克同日更強硬指出,目前既無任何理由可以為發動戰爭辯護,同時也不擁有伊拉克已違反聯合國一四四一號決議案的任何無商榷餘地的證據。藉著俄羅斯總統蒲亭的來訪,席哈克也再度宣示巴黎與莫斯科支持繼續對伊拉克進行武檢以替代動武的立場,並指出:」我們的意見與絕大多數的歐洲人民與領袖相同,並希望美國能聽到這一呼籲」。

而蒲亭在與席哈克會晤後舉行的記者會中則進一步指出,聯合國安理會及聯合國的多數成員也多贊同法、俄兩國目前處理伊拉克危機的立場。

與此同時,法國、德國與比利時在十日召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的會議中,又否決一旦對伊戰爭爆發,美國擬訂軍事計劃以強化防衛北約會員國土耳其的行動。

美國的一些歐洲盟邦近日一連串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立場的舉措,自然引起華府的不快; 不但美國總統布希表示失望,並不客氣的指出法國政府立場的短視,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甚至使用」可恥」等字眼來表達對歐洲盟國的不滿。

觀諸美歐間最近在對伊動武立場上的歧異,除了是因雙方在解決伊拉克危機上,因地緣政治與利害關係的不同,必須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外,顯然還有其它更深一層的的原因。

基本上,後冷戰時代的來臨已使歐洲對美國的依賴減少,並使得歐洲與美國關係的發展逐漸趨緩。而隨著歐洲「歐陸政治意識」的抬頭,以及極力謀求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也使得歐洲國家不願在世界重大事務上,再讓美國予取予求。

此外,冷戰時期的結束,也使得美國在歐洲的多數盟邦因不再需要應付東歐華沙集團的威脅而紛紛減少軍費支出,這一情況剛好與美國軍費的逐年增加大不相同,如今即使是歐洲國家支持美國對伊拉克動武,衡量到必需增加的軍費支出,事實上也有困難。

問題是,數十年來美國因維護歐洲地區安全與和平而建立的領導地位已經形成,再加上華盛頓向來認為歐洲的權力祗侷限在歐洲,並無法在世界事務上與美國相抗衡,同時部份歐洲的安全防禦目前仍需依賴美國之時,在對伊動武一事上,幾乎與九零年代初期發動波斯灣戰爭時一樣,歐洲盟邦仍持續嘗到美國獨大領導作風的個中苦澀滋味。

如從二次大戰後美歐關係發展史來看,歐洲領袖一向較喜歡與民主黨交往,主要是該黨在對歐事務上,較願採取寬大且不時表現移樽就教的態度,當與歐洲國家意見不一致時,也較能以適當方式尋求解決,不致產生正面衝突。

與民主黨相較,美國共和黨總統在與歐洲打交道時,就顯的較為霸道。記錄顯示,當共和黨的尼克森當政時,就已直接了當的表示,歐洲不可能在重大國際事務上與美國抗衡,等到雷根當選美國總統,包括歐洲共同體執委會主席蓋斯頓、索恩與歐洲議會主席西蒙、維爾及其它歐洲國家領袖,均曾因對雷根的強硬作風感到憂慮。其後老布希當政四年內,尤其是攻打伊拉克期間,對歐洲盟國的不假辭色,仍令歐洲國家感到心寒。

為了打開美國與歐洲盟邦在解決伊拉克危機及對伊立即動武採取不同立場的僵局,歐洲聯盟國家將在十七日召開緊急高峰會,包括北約與聯合國安理會也將繼續謀求解決方案,期能使歐洲國家與美國在對伊動武上達成一致立場。不過,由於法國、德國與俄羅斯等歐洲國家反對美國在現階段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立場已受到北京的支持,再加上德國目前正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同時多數安理會成員均支持德、法、俄的立場,美國是否能在短期內如願對巴格達動武,顯然仍需通過來自歐洲盟國的一場硬仗。


NO:23_6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3 17:0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30188.html
波斯灣美軍戰機再攻擊伊拉克地對地飛彈系統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三日專電)據美軍中央指揮部表示,自波斯灣地區起飛的英美聯軍戰機,在當地時間昨晚十一時十五分(台北時間今晨四時十五分),以精密導引武器攻擊伊拉克濱臨波斯灣的巴斯拉地區附近一座地對地飛彈系統。

這是聯軍戰機連續第二天攻擊巴斯拉地區的地對地飛彈系統。美軍中央指揮部聲明說,這座飛彈系統的射程涵蓋鄰近地區科威特的聯軍部隊。

聲明說,聯軍戰機是在伊南「禁航區」執行巡邏任務,發現伊拉克軍隊將上述地對地飛彈系統移入「禁航區」後加以攻擊。

美國國防部官員昨天曾表示,目前已至少有十三萬美軍部署在可以對伊拉克發動打擊的地區。僅僅在科威特,就有六萬七千名美軍。

聲明又說,伊拉克將飛彈系統移入「禁航區」,對聯軍戰機構成威脅,違反聯合國九四九號決議案。該項決議禁止伊拉克將武器系統移入伊拉克南部地區。

但伊拉克不承認英美兩國片面劃定的「禁航區」。

伊拉克北緯三十二度以南及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均為英美聯軍劃為南北兩個「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及波斯灣地區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海珊勢力。

自波斯灣基地起飛的西方聯軍戰機,昨天也曾首度飛越北緯三十二度,在巴格達南方約一百公里地區上空投下近五十萬份心戰傳單,聲明聯軍戰機不希望傷害平民,但也警告伊拉克軍隊不得攻擊或威脅聯軍戰機。在此之前,波斯灣地區以美軍為主的聯軍戰機,通常只在北緯三十二度以南的「禁航區」內巡邏及投下傳單。


NO:23_6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3 17:07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30201.html
戰爭在即以色列軍隊下週進入全面戒備狀態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三日專電)據以色列大報「國土報」今天報導,預期美國即將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以色列軍方已逐步加強備戰狀態,自下週開始,以色列全境的「蒼鷹」、「愛國者」及「箭型」等各型防空飛彈也將進入全面戒備狀態。

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伊拉克曾對以色列發射約四十枚「飛毛腿」長程飛彈,對以色列造成若干人員傷亡及財務損失。以色列擔心這次伊拉克可能再度發射飛彈,並可能攜帶生化武器彈頭。

以色列軍方更擔心這次伊拉克可能派遣「自殺飛機」攻擊以色列或飛臨以色列上空投下生化武器。

以色列總參謀部昨天已下令休假的戰鬥部隊人員,返家休假時攜帶軍方發放的防毒面具備用,以備戰爭隨時爆發,但又為避免引起外界疑慮驚惶,總參謀部交待官兵返家攜帶防毒面具時必須隱藏在行李內。

據報導,過去幾天來,以色列平均每天約有四萬人到軍方庫房換新防毒面具,其中包括許多在過去曾經表示拒絕領取防毒面具的人。

聯合國首席武器檢查代表布利克斯,將於明天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交伊拉克武器檢查報告,如果報告對伊拉克不利,極有可能導致美國主導的聯軍立即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美國目前已在中東地區部署了至少十三萬美軍,預期在本月底之前將增加到二十萬人。據美國國防部昨天表示,美軍現在隨時可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攻擊。


NO:23_7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3 17:0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30186.html
美國全國加強反恐戒備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二日專電)在據信是蓋達恐怖組織頭子賓拉登錄音呼籲伊拉克人對美國進行自殺攻擊的第二天,美國全國都加強反恐戒備。華府地下鐵的電子告示板上,不斷提醒民眾注意週邊有無行動詭異人物以及附近有無放置可疑包裹物品,如有可疑狀況,請民眾隨時與警方聯繫。

美國反恐官員今天表示,他們已經檢視過錄音帶,但因非母帶,目前尚難鑒定真偽。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泰內特今天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報告時表示,他擔心賓拉登錄音帶的出現是恐怖攻擊的前奏。他說,「過去通常在他說完話之後,跟著就是攻擊」。

在首都華府,戰鬥機、防空雷達和飛彈發射器都已部署就緒。北美航太防衛指揮部女發言人巴克說,華盛頓附近今天已加強特別安全防務,地面上部署有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守衛者雷達和刺針飛彈。民眾發現,華府上空直升機空中巡邏不斷。此外,美國政府開始透過媒體提醒民眾做好應付緊急狀況準備,包括儲存足夠飲水及糧食,以及讓家庭每位成員都熟悉應變計畫。


NO:23_7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3 18:3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30227.html
白宮發言人:賓拉登錄音帶應是真的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二日專電)美國白宮發言人佛萊謝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美國聲紋鑑定專家正在分析昨天出現的,據信是蓋達恐怖組織頭子歐薩瑪.賓拉登的錄音帶。他說,專家們相信那是賓拉登本人的聲音。

佛萊謝說,錄音帶印證了伊拉克與賓拉登有關聯,這也是美國民眾的夢魘。

這位發言人說,歷史上不乏利益各異,但為了對付共同強敵而合作的紀錄,希特勒與史達林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被問到對法國與德國主張增加二倍到三倍的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佛萊謝說,如果海珊有誠意接受聯合國的決議解除武裝,則只要一半的武檢人員就夠了;如果海珊根本不想解除武裝,那將只是多送兩倍或三倍的人去給海珊玩弄欺騙而已。

佛萊謝說,海珊玩弄武檢人員的例子一籮筐。最近的例子就是海珊與武檢人員達成協議,讓美國U2偵察機飛到伊拉克上空偵察。武檢人員信以為真,認為是一個大突破,興奮地對外公佈,但海珊卻又臨時提出偵察機進入伊拉克領空前須先通知伊拉克政府的條件。

被問到美國是否同意聯合國再通過一個新的決議案時,佛萊謝表示,聯合國去年十一月通過的一四四一號決議案是十五個安理會會員國一致通過的,該決議案明白指出是給伊拉克「最後一次機會」,並不是給他「倒數第二次機會」,因此就實務而言,根本就不需要第二個決議案。不過如果聯合國通過第二個決議案的意義是在重申伊拉克必須解除武裝,否則就授權國際對伊拉克動武,則美國歡迎聯合國通過第二個決議案。佛萊謝強調,聯合國的功能及存在價值就看它這幾天的表現,如果聯合國要自甘墮落,那美國一定不會同流合污,美國會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做該做的事情。


NO:23_72
YUIO  於 2003/02/13 21:59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1+112003021300808+20030213214817,00.html
伊拉克如出任裁軍會議主席將是聯國最大諷刺
中央社


 在美國等對伊拉克戰爭一觸即發之際,下一任聯合國裁軍會議的主席卻極可能由伊拉克擔任,這對聯合國將是最大的諷刺,美國正全力防止這種難看的局面出現。

 根據聯合國裁軍委員會的規定,下一屆裁軍會議主席輪到伊拉克出任,美國主管武器管制助理國務卿雷德邁克今天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中說,假如真是如此,這將是聯合國最大的「窘困及嘲諷」,使聯合國及裁軍會議「信譽掃地」。


 繼利比亞上周當選人權委員會主席後,過去十二年因違反聯合國決議而被制裁、現在更可能隨時遭到攻擊的伊拉克又極可能負責裁軍會議,聯合國的特殊現象已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切。

 雷德邁克說,如伊拉克被選為裁軍會議主席,聯合國歐洲總部所在的「萬國宮」以後可改名為「矛盾宮」,對聯合國所造成的永久傷害比裁軍會議過去六年無所作為還要嚴重。

 他強調,美國絕無法接受伊拉克擔任裁軍會議主席,並正努力爭取所有國家支持全力防止,但部分專家指出,如依裁軍會議的規範,要阻止伊拉克擔任主席是非常困難的。

 雷德邁克說,美國正在考慮所有的方法與可能性,但他拒絕評論如伊拉克當選主席,美國是否要退出會議。

 被問及發展核子武器的北韓是否有資格擔任裁軍委員會主席時,雷德邁克說,北韓目前並沒有因違反聯合國決議而被制裁,情況有所不同,不過,「很幸運的是」現在沒有北韓擔任裁軍會議主席的問題。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女士周末才表示,利比亞擔任人權委員會主席,現在伊拉克又可能主持裁軍會議,實在是「非常可笑」,不過,依目前情勢來看,這個非常可笑的狀況卻極有可能發生。



NO:23_73
SK2  於 2003/02/13 23:49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美軍小鷹號航母司令與女下屬有染被革職
[13/02 星期四 23:23]

美軍小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正駛往波斯灣,準備參與美軍攻打伊拉 克的行動,但艦隊司令孔克爾少將,突然被解職,今次是小鷹號在 不足五個月內,撤換第二名指揮官。 日本共同社報導,美軍第七艦隊高層不滿,孔克爾與女下屬,有不 恰當的關係而將他免職,在去年九月,小鷹號原指揮官海爾因艦隊 多度發生事故,不獲軍方信任被革職。


http://pshweb01.881903.com/apps/news/intnews/20030213/2003021323231620701.htm


NO:23_7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5 23:5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50251.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美國打伊拉克難關重重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美國指控伊拉克總統海珊有多次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前科,將海珊描述成窮兵黷武的獨裁暴君,希望造成「群情激憤」後,再以「正義之師」加以討伐,順理成章拿下巴格達,但未料事與願違,卻挑起全球一片反戰聲浪,美國反而成為「眾矢之的」,攻伊前景似乎難關重重。

今天(十五日)參加安卡拉反戰示威活動的一位大學生薩利告訴中央社說,伊拉克總統海珊確實惡貫滿盈,罪當該死,甚至應該「凌遲至死」,但罪魁禍首是海珊一人,美國沒有理由對伊拉克人民發動戰爭,更沒有權利要憑武力改變伊拉克政權。薩利相信,美國處心積慮要攻佔伊拉克,是為了石油利益。

今年以來,全球各地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示威活動,不斷發生,參與示威群眾人數也急遽上升,如滾雪球般,動輒五萬、十萬、二十萬人,今天(十五日)更達到高潮,估計全球超過五百個城市有數百萬人同時參加反戰示威活動,聲勢不亞於七0年代的反越戰運動。

據英美媒體報導,美國紐約有成千上萬人在聯合國總部外集會,參加者甚至包括「九一一」事件死難者的親友;在英國倫敦,警方估計有五十萬人在海德公園集會,現場發表反戰演說者包括美國黑人民權領袖賈克遜。

被美國視為最忠實盟邦的土耳其,在總理莒內政府與美國討價還價,商討美國應給土耳其多少錢,土耳其才願意出力打伊拉克的同時,包括第一大城伊斯坦堡及首都安卡拉在內的多個主要城市,也是反戰聲浪不絕於耳。

在此同時,一位阿拉伯外交官告訴中央社說,美國政府主戰派的若干大將,包括副總統錢尼、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副國防部長沃佛維茨等人,今年以來已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至少在國際舞台上已很少再聽到這些人發表主戰言論。只有國防部長倫斯斐八日在慕尼黑的北約高層安全事務會議上,仍在呼籲歐洲盟邦儘快採取行動對付伊拉克。

但繼倫斯斐之後上台演說的德國外長費雪,立即抨擊倫斯斐的主戰論點,指出美國國務卿鮑爾本月稍早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出伊拉克隱藏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與蓋達恐怖組織掛勾的「證據」,無法說服任何人,美國要對伊拉克動武,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費雪的主張也獲得中共、法國及俄羅斯的支持。

據土耳其戰略分析家表示,中共或歐洲國家或伊拉克鄰近的中東國家,反對美國軍事攻擊伊拉克有各自的顧慮或目的,例如中共擔心伊拉克戰爭只是美國試圖獨霸世界封鎖中國大陸的大戰略計劃之一,法、德等歐洲國家則不願美國獨享中東油源,因此藉北約關係杯葛美國軍事行動。

土耳其新歐亞研究中心學者貝爾坎說,美國不會理會這些反對,因為事關美國今後的全球戰略利益,外交本就是現實,爾虞我詐,為的全是本身利益,所謂「伯仁為我而死」,美國無論如何總得找個理由對伊拉克下手,但如今全球反戰聲浪高漲,甚至紐約等美國大城市也舉行龐大規模的群眾示威活動,勢必對美國政府構成強大壓力。貝爾坎說,伊拉克戰爭不同於阿富汗戰爭,因為阿富汗戰爭是在美國遭遇「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美國政府因勢利導,加以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倒行逆施,已盡失民心,在國際上也惡名昭彰,因此美國一呼百諾,能夠立即召集聯軍討伐,算得上是「師出有名」,但今日對伊拉克戰爭,就顯得「強詞奪理」,難以使人信服,美國即使武力奪得伊拉克,怕前景也是荊棘重重。


NO:23_75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6 10:5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6095003.html
北約將舉行新談判以解決對伊拉克問題的衝突

(法新社布魯塞爾十五日電) 北約組織一位官員說,北約已要求十六日舉行新會談,以徹底解決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歧見。同時,跡象顯示,北約對伊拉克問題的歧見可能有一個保留面子的折衷方案。

但是,特別是在美國與法國積怨加深之際,沒有人能預期這項會談的結果,法國、比利時與德國一直反對一項協議。

北約組織秘書長羅伯森已召集防衛計畫委員會,希望藉此會議解決美國建議一旦對伊拉克動武將協助土耳其所引發爭議的此一危機,法國並非此一委員會的委員。

上週,北約組織十九個成員國歷經漫長的會談卻無法突破僵局。

十五日,外交官說,他們希望下週初能就此危機達成一項折衷方案,不過在法國指控受到孤立的情況下,仍有很明顯的歧見。

不願姓名的這位外交官說:﹁我們希望下週初能減緩歧見,尋求一個解決之道。我們希望十七日或十八日能達成一項解決。﹂不過,他拒絕發表任何進一步的詳情。

羅伯森已召集有決策權的防衛計畫委員會十八個成員國十六日上午開會。其後可能再召開包括法國在內的北約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全體會議。

上週北大西洋理事會在四天中曾舉行五次會議。這位官員說,新的會談﹁目的在評估局勢。﹂

本月十日,歐洲三國阻止美國的計畫,引起北約盟國五十四年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之一。美國計畫一旦對伊拉克動武,即展開防禦伊拉克鄰國土耳其的軍事計畫。

美國的計畫包括提供土耳其愛國者飛彈系統、空中預警偵察機、生物與化學保護部隊。土耳其是與伊拉克毗鄰的唯一一個北約成員國。

這三個反對的國家認為,在外交手段仍持續進行時,同意展開這類軍事支援的計畫將﹁發出錯誤的信號﹂。

據一消息人士說,折衷解決方案可能包括重申支持土耳其的一項宣言以及不包括法國在內的北約十八個成員國軍事支持安卡拉的協定。法國在一九六六年退出北約的軍事指揮架構。

法國一直被視為反對美國計畫的主要勢力。


NO:23_7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7 11:3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70006.html
波斯灣美軍戰機攻擊伊拉克南部指揮通訊系統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六日專電)據美軍中央指揮部表示,自波斯灣地區起飛的英美聯軍戰機,在當地時間今天下午約四時四十五分(台北時間下午九時四十五分),以精密導引武器連番攻擊伊拉克南部地區五座通訊電纜指揮系統。

聲明說,通訊電纜指揮系統可以導引防空砲火及飛彈攻擊空中目標,對聯軍戰機構成威脅。

這是波斯灣地區英美聯軍戰機連續第六天對伊拉克地面威脅採取反擊行動。在此之前,試圖移入北緯三十二度以南「禁航區」的伊拉克地面機動飛彈系統,也遭到聯軍戰機攻擊。

據安卡拉觀察家表示,儘管聯合國首席武檢官員布里克斯十四日在安全理事會上稱伊拉克在配合武器檢查方面態度改善許多,加上昨天與今天全球六百多座城市上千萬人舉行反戰示威活動,都未能中止英美聯軍戰機不斷對伊拉克地面目標進行攻擊,顯示了英美兩國敵視伊拉克的決心。

據聲明表示,聯軍戰機是在發現伊拉克戰機飛入南部「禁航區」,違反聯合國九四九號決議案後加以反擊。該項決議禁止伊拉克將武器系統移入伊拉克南部地區。

但伊拉克不承認英美兩國片面劃定的「禁航區」。伊拉克北緯三十二度以南及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均為英美聯軍劃為南北兩個「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及波斯灣地區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海珊勢力。


NO:23_7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7 11:3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70008.html
美媒體指華府政策重伊拉克輕北韓

(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十六日專電)最新一期「時代」雜誌指出,美國將攻打伊拉克列為優先目標,卻忽略北韓造成的核武危機。從亞洲觀點看,北韓的威脅遠超過伊拉克,而且從武器擴散及支持恐怖主義來看,北韓過去的紀錄也遠甚過巴格達的威脅程度,然而美國卻堅稱北韓問題尚稱不上危機。

報導表示,美國眼中的危機,似乎只有伊拉克的石油,而忽略了真正的全球安定問題。

北韓的經濟困窘情況尤甚過伊拉克,因為伊拉克盛產石油,不愁經濟民生問題,北韓缺乏自然資源的奧援,讓它更容易因民生問題而對外造成威脅。

文章認為美國對北韓可謂姑息養奸,去年北韓運送飛毛腿飛彈給葉門被截獲,竟在平壤的抗議下放行;如果此事發生在伊拉克身上,美國可能如此善罷干休?

文章同時分析,美國指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遍尋不著,而北韓所擁有的武器威力早已超過伊拉克,北韓更肆無忌憚地叫囂,美國不得在西太平洋增兵,否則將發動先制攻擊。同時,美方也認為,東亞情勢相對穩定,不似中東以、阿衝突那般尖銳,金正日造成的危機不像海珊那樣迫切。只是,北韓在武器擴散及支持恐怖主義的記錄,比海珊還要明顯,美國官員應不致毫無所悉。


NO:23_7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7 11:37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70013.html
美表明對伊立場不因反對聲浪而改變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十六日專電)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女士,今天駁斥布希政府受到世界各地反戰聲浪震撼的報導,並說美國會歡迎聯合國再通過一項確認第一四四一號決議案的新提案,但不希望新案被當做拖延戰術。

在「福斯新聞週日」談話節目中,萊斯針對媒體有關布希政府「受到震撼」的報導說:「這跟事實相差十萬八千里。」

但在被問到伊拉克總統海珊還有多少時間可藉主動以避免戰爭時,萊斯不願鬆口。她僅重申,美國將再等「幾個星期,不是幾個月」。

她說,美國針對伊拉克問題準備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的決議案內容尚未擬妥,但她重申布希總統已經表達的立場說,如果新的決議案是確認去年十一月第一四四一號決議案的立場,美國會表示歡迎,但「我們不想要一份變成拖延戰術的安理會決議案」。

第一四四一號決議案要求伊拉克解除武裝,否則將面對「嚴重後果」。萊斯說,美國的立場是,這項決議案已經授權國際在伊拉克不合作時動用武力。她說,美國仍在循外交途徑希望促使伊拉克解除武裝,目前未決定應給伊拉克最後期限,但美國認為安理會不能再長時間等待。


NO:23_7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7 11:3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70010.html
伊拉克北韓危機美作家警告中國勿隔岸觀火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十六日專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利曼今天警告中國,不要以為伊拉克和北韓危機事不關己;美國如果再度鎖國,影響全球化的進程,中國將喪失千億美元的出口市場。

弗利曼撰文指出,中國大陸的領導人昧於世局,以隔岸觀火心態看待美國單獨處理海珊政權和北韓危機。他說:「中國最好想清楚,如果再來個九一一,或者北韓朝美國方向射出一枚飛彈,那將導致美國開放社會的終結,目前大家所知的全球化將告緊縮。」

他解釋說,如果美國採取鎖國主義,邊境的管制將更嚴格,每一艘靠近美國港口的船隻將受檢三次,個人自由將受到史無前例的箝制,全球經濟將因此遲緩下來。

弗利曼說,中國已經制定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政策,而它的商品出口百分之四十賣到美國,美國乃「中國剛剛達到千億美元貿易順差」的關鍵市場。

弗利曼警告,「再來一個九一一,你們的成長策略就會有麻煩,這也就是說,中國的領導階層就會陷入真正的麻煩。」

弗利曼指出,中國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和北韓發動戰爭固然有理,可是「中國的外交部長為什麼不到巴格達和平壤,對它們拍桌子,要它們的領導人遵守聯合國的決議,以避免戰爭?」

他說,美國明白中共解放軍裡面有些冷戰時代的人物,等著看美國好戲,希望美國在中東戰場不順利,戰事拖延下去,美國國力也會無盡止地耗損下去。

他奉勸這種人看清處「實際的世界」|中國真正的威脅不是美軍跨進中國邊境,而是美元流出中國邊境。等到美元離開中國的國境,「你們就沒生意好做啦」。

弗利曼說,九一一之後的世界大勢,需要美國、歐盟以及俄國、印度和中國「四大支柱」共同支撐,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定。不幸,中國似乎不明白這點,有些中國知識份子和法、俄知識份子一樣,居然害怕美國國力尤甚於害怕賓拉登、海珊和金正日。弗利曼強調,如果世界亂局要靠美國獨力來維持,美國人民很快就會感到厭倦。


NO:23_8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8 23:1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80169.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一場騎虎難下的戰爭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一場本來可以快刀斬亂麻的戰爭,為求「手續完備」,像攻打阿富汗一樣「師出有名」,未料「夜長夢多」,不但在安理會過關困難重重,全球幾百個城市近千萬人上週末同步反戰遊行,更令布希總統投鼠忌器。只是大話已說出,大軍已派出,大把銀子已撒出,騎虎已難下,喊停已不易。


此間時事分析家說,本來評估戰爭之打與不打並非難事,但若涉及「面子問題」,那就複雜化了。

現在大家見面,最常問的問題大概就是「你看會不會打?」有人說,以布希的個性及使命感,戰爭已經打定了;有人則說,全球皆曰不可,怎麼打?不確定性使得大家把工作時程往後推,「一切等戰後再說」。於是,公司投資案,戰後再說;出外旅遊,戰後再說;連懷孕生小孩,也戰後再說。

儘管國際反戰聲浪高漲,美國國內支持布希揮軍捉拿海珊的比例,仍一直居高不下。根據蓋洛普與CNN及「今日美國報」,在鮑爾國務卿二月五日赴聯合國安理會,提示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決議的證據之前所做的民調,有高達百分之八十六的美國民眾認為,只要鮑爾能提出伊拉克海珊政權與蓋達恐怖組織有關的證據,美國就應該出兵攻打伊拉克;百分之八十五民眾認為,如果伊拉克擁有生化武器或核子武器,美國就有理由攻打伊拉克;百分之七十六民眾認為,如果伊拉克欺騙聯合國武檢人員,或不合作,美國就有理由出兵。

在聯合國武檢首席官員布里克斯十四日向安理會提出第二次檢查報告之後所做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六的美國民眾認為,海珊根本無意解除武裝,美國應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

布希總統二月八日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時,談到美國必勝,邪惡必受懲罰時,兩黨國會議員數度起立鼓掌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但相對於國內的高支持度,在國際上則阻力重重。從法國及德國兩個「古老歐洲」開始,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聲浪逐漸漫延,鮑爾國務卿冒著洩露軍事情報取得途徑的風險,在安理會慷慨陳詞,所得掌聲卻有限,法國、俄羅斯及中國三個有否決權的國家,都強調戰爭應儘量避免,主張再給武檢人員多一點時間。上週末的全球千萬人反戰大遊行,更令美國臉上無光。

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在布希政府堅持對伊拉克動武的氣氛下,整個歐洲的反美情緒被激發出來,且日益強烈。郵報引述歐洲PEW民調中心最近一項有關歐人對美國伊拉克政策的意見調查,在整個西歐有高達百分之六十五的民眾表示反對對伊拉克動武。在全球四十四個國家同步進行的民調中,西歐是僅次於阿拉伯世界最討厭美國的地區。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五的法國民眾、百分之五十四的德國民眾及百分之四十四的英國民眾,認為美國之所以堅持對伊拉克動武,是因為美國覬覦伊拉克石油。

郵報說,支持布希不遺餘力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已被歐洲人嘲笑為「美國的副總統」,或「德州選出來的國會議員」。

郵報分析,反美情緒來自於恐懼與厭惡美國的超強力量,而美國最近不理國際社會的主流意見,強勢決定要對伊拉克動武,則是使這股長期醞釀的反美情緒爆發的導火線。

一本「揭露」九一一恐怖攻擊的主謀不是蓋達恐怖組織,而是美國政府內部的右翼陰謀份子的新書─「大謊言」(The Big Lie),最近在歐洲竟然大賣,成為人手一冊的暢銷書。一位書評說,書的內容也許大家看了不會相信,但看了爽就好,反美情緒之表現,莫此為甚。

此間分析家認為,國內外差距那麼大,主要是外國人沒有像美國人民一樣,對恐怖攻擊有切身之痛。加以鮑爾在聯合國的報告中,並沒有提出足以令人信服伊拉克與蓋達恐怖組織有關的證據。而海珊在鮑爾報告的前夕,又先聲奪人透過國際媒體作出聲明:「如果我們與蓋達有關係,我們不會恥於承認」。美國在國際文宣屈居下風,自然難得國際支持。

恐怖攻擊仍是許多美國人揮之不去的陰影,蓋洛普最近民調顯示,百分之六十六的民眾覺得恐怖攻擊有可能在未來幾週內發生;百分之四十八擔心他們的家人成為恐怖主義的犧牲者;但百分之八十二的民眾相信或非常相信政府會保護他們。

布希得到那麼高比例民眾的信賴與支持,如果突然間宣佈鳴金收兵,當然無法對老百姓交代。不過,看到國內經濟一直沒有起色,失業率不斷升高,一旦戰爭爆發,軍費及戰後伊拉克重建至少要耗掉五百億美元,對低迷景氣不啻雪上加霜。而國際孤立的代價,則無法估計。

這場戰爭到底打不打,可能連布希本人也難回答。不過,據此間媒體引述國防部情報,戰爭事實上已經開打,部份傘兵已經進入伊拉克西部沙漠;更多部隊已在北部庫德族佔領土地上往南攻擊;少數中央情報局人員已在巴格達活動;而對伊拉克軍事基地的空襲,則已是每日例行軍事行動。此外,美軍心戰專家也天天透過空飄、電子郵件、行動電話,向伊拉克軍官進行心戰喊話。一家媒體最近刊登一幅漫畫,在令人窒息的低氣壓中,消息突然傳來,美國策動的軍事政變成功,海珊被刺,全球股市狂漲,布希接受群眾歡呼時,高呼「天佑美國」,戲劇在全體觀眾掌聲中落幕。不知這幅漫畫會不會成真。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80217.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盟高峰會未解決問題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台北特稿)歐洲聯盟領袖十七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緊急高峰會中,已就歐盟國家對伊拉克危機所持的分歧立場達成協議;但深入觀察,這項協議並未能真正解決歐盟國家既存的歧見及對歐盟已造成的損害。

根據媒體報導,歐盟會員國元首與政府首長在高峰會後發布的共同聲明中,除保證與美國站在一起,並表示對伊拉克有動武的必要外,也強調不到最後關頭無需動武與要求巴格達立即與聯合國密切合作,俾能避免戰事發生的立場。

歐盟領袖達致的協議中,也清楚表明,做為維護國際秩序核心的聯合國安理會,應全權處理解除伊拉克武裝,並指出,歐盟支持聯合國武檢團獲得充份時間以澈底解除伊拉克武裝,以及在安理會認為有必要時,應增加武檢所需的資源。

觀諸歐盟領袖在高峰會中達成的協議,主要是為消弭最近歐盟會員國對現階段美國是否應對伊拉克動武產生的分歧,並避免損及歐盟共同外交政策的推行與傷害歐盟內部的團結。

就在美國派遣大軍前往波斯灣,信誓旦旦將對伊拉克動武之際,歐盟會員國內以法國、德國為首的會員國及以英國帶頭的會員國,近日已在歐盟內形成不同集團,分別對是否支持美國動武採取不同立場,造成歐盟內部的重大分裂。

尤其是一月三十一日英國、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丹麥等歐盟國家,在未與歐盟共同外交架構最高層次的歐盟輪值主席及共同外交政策最高代表諮商前,就發表公開信,明白支持美國對巴格達發動解除武裝的行動,更使歐盟共同對外政策架構陷入空前的危機。

雖然這些歐盟國家辯稱,採取迥異其它歐盟國家反對的立場,主要是考量到長久以來與美國間的良好關係及大西洋兩岸團結的形象,但問題是,當歐盟內部產生分歧時,歐盟根本不可能與美國團結一致。

儘管在十七日日召開緊急高峰會後,歐盟國家在伊拉克危機上的意見與立場分歧,已獲得暫時的解決,同時也突顯了歐盟國家團結一致的表象,但骨子裡,問題並未解決。

首先,歐盟國家在伊拉克危機問題上產生的分裂,說明許多歐盟會員國對歐盟在國際上應扮演的政治角色及歐盟的團結形象並不關心。如歐盟進一步擴大後,會員國間仍無法在政治上或共同外交政策上凝聚在一起,很可能會使歐盟會員國在歐盟架構內結合成不同的小集團,使得歐盟會員國在面對重大國際事務時,更不易表達一致立場。

其次,伊拉克危機造成歐盟會員國間意見的分歧,也突顯長久以來英國一直維持與美國間的緊密關係,已妨礙到歐盟整體的團結。事實上,歐盟中的一些國家認為,與美國關係密切的英國,應在重大國際事務上,擔任歐盟與美國間橋樑的角色,而不應與美國過度結合,反而造成歐盟內部的困擾。

基本上,歐盟領袖達成的協議並無法掩飾它內部因會員國立場分歧對歐盟已造成的嚴重傷害。雖然,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動武最力的法國總統在高峰會後表示,因伊拉克危機造成歐盟國家的意見分歧已全然化解,但法國與德國卻再次採取與英國不同的觀點,杯葛歐盟輪值主席國希臘邀請即將加入歐盟的準會員國參加歐盟高峰會的提議,以免這些國家在高峰會中表達支持美國立即對伊拉克動武的立場。這一事實也說明,高峰會可能已造成歐盟更嚴重的分裂。

由於是否對伊拉克動武將在聯合國安理會進行討論並做成決定,因此,儘管歐盟在剛召開的高峰會中已形成共識,但在安理會進行政策性辯護與決定時,同為安理會成員的法國與德國,可能仍會與英國尋求解決的方案持有不同的意見與立場,實際上延續在歐盟架構內意見分歧的立場。

一般認為,縱使歐盟藉由在高峰會中達成共識來營造歐盟的團結形象,但全球輿論顯然並不認為目前有必要採取軍事行動以對抗伊拉克帶來的威脅,以及全球反戰人士紛紛走上街頭,反對對伊拉克動武的事實,也終將影響部份歐盟國家會持續在可能情況下反對美國用兵。何況,除伊拉克外,世界上尚有其它國家更可能提供恐怖份子毀滅性武器,而對伊拉克動武可能帶給中東地區更大的不安等理由,也將使得一些歐盟國家謹守它原本反對美國動武的立場。事實上,法國與德國就持這種觀點,而不可避免的,這兩個國家也仍會在聯合國內,儘可能攜手拖延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時程。如法國與德國未來在聯合國安理會中反對對伊拉克動武,而英國卻仍追隨美國對巴格達發動戰爭,則歐盟會員國領袖在高峰會達成的共識與協議將再度說明,會員國間的歧見並未能真正消除,問題也未能真正解決。


NO:23_8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8 23:56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80402.html
傳美國將支持聯合國對海珊下最後通牒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十八日專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引述美國官員的話報導,美國總統布希計畫針對伊拉克問題,再進行至少兩個星期的努力,並可能支持一項對伊拉克總統海珊下最後通牒,要求他限期公開銷毀生物及化學武器的聯合國決議案。

報導引述一位未具名資深官員的話說,美國和英國本週可能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推動一項具有執行效力的決議案,而一個在考慮的草案是,要求伊拉克在一定期限內「實質解除武裝」。

這名官員說:「它(指決議案)將會說,這是你最後的窗口。」

報導說,布希處理伊拉克問題的時程,比一般外交官所料想的更長一些,但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斯日前表示,聯合國首席武檢官員布里克斯二十八日再向安理會報告時,所謂的「外交窗口」將會關閉。

報導說,到時美國和英國在波斯灣的兵力,將超過在三月初到三月中旬對伊拉克動武之所需。

郵報說,美國始終堅持對伊拉克動武不需聯合國另行授權的立場,但曾遷就反伊主要盟邦英國和西班牙的意願,同時,還有好幾十個據稱支持布希立場的外國政府,也表明他們希望對伊拉克的任何行動能獲得聯合國首肯。

報導說,美國和英國在草擬中的決議案,除了可能給伊拉克訂定最後期限,其他的條文可能包括宣布伊拉克已經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要求;決議案文不會列出伊拉克將面對的後果,安理會成員也不必表決是否對伊用武,但美國將主張通過本案即等於同時採取武力途徑。郵報也說,布希政府不願列出新的程序要求,以免伊拉克只在武檢等相關程序上讓步,卻不願真正銷毀武器。


NO:23_82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9 09:4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90002.html
美國擬定新型戰爭的採訪規則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十八日專電)美國動員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兵力,準備發動「資訊時代第一場戰爭」,資訊尖兵--媒體記者--也面臨嶄新且複雜的遊戲規則。

美國政府為攜帶尖端通訊設備的採訪記者訂立的規則包括:在作戰或後勤部隊裡面有其固定位置,且須「從頭到尾隨軍行動」。

由於「現場轉播」作戰情況可能讓死傷兵員的國內家屬在電視或電腦螢幕上看到親人的死傷,違反透過國防部通知近親後再公佈姓名、身分的老規矩,新的採訪播報規則的確面臨「新現實」的考驗。

電子媒體帶給觀眾的「臨場感」還涉及洩漏軍機的問題:美軍坦克車開上從巴斯拉通往巴格達的高速公路的鏡頭,總不能同步播放,讓敵人知道陸軍的主力在哪兒,又往哪裡前進吧?

美國國防部訂定的新規則,有一條就要求媒體要播放「現場實況,仍在繼續」的軍隊行動,須先徵得該行動的指揮官同意。

此外,美軍未來的行動、取消的行動或延遲的行動都在嚴格禁止報導之列;軍事行動的時間、地點和結果只能「概略敘述」,不得詳細描述,以免被敵方運用。

報名採訪這次伊拉克戰爭的文字、攝影記者和電視台工作人員至少有五百名,其中大約一百名是外國記者,包括反恐戰當中出名的阿拉伯語「半島電視台」記者。美國國防部今年一月開始,已經陸續「訓練」兩百三十二名美國戰地記者,其中以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人數最多,內容包括教他們使用防毒面具、處理生化攻擊的後遺症和體能訓練。


NO:23_8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9 09:5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90006.html
安南強調未來對伊拉克武檢沒有時間限制

(中央社記者方沛清羅馬十八日專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今天在羅馬表示,未來對於伊拉克的武器檢查沒有時間限制,可能會是好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

安南今天抵達義大利與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會面,雙方就伊拉克情勢交換意見。安南同時強調,如果發生伊拉克戰爭,他認為歐盟應在政治上發揮協調和人道救援的工作。

另外,教廷新聞室今天晚間發表聲明指出,教廷與聯合國將在新一波的中東危機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解決伊拉克危機,避免增加伊拉克人民的痛苦。安南今天晚間覲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兩人會面時間長達三十分鐘;會前安南並且與教宗派往巴格達的特使埃切卡萊樞機主教會面,就巴格達的最新情勢交換意見。


NO:23_84
WILLIAM  於 2003/02/19 10:3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2003.02.19  中國時報
我國支持反恐 美點滴在心頭
陳希林/台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021900064,00.html
美伊戰雲密佈,外交部長簡又新上周會見了剛從美國述職返台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兩人就台美關係、美伊局勢廣泛交換意見。據了解,我國於第一時間對美國在反恐戰事上表示堅定支持,美方確有點滴在心頭的感受;至於美伊若開戰,我國可提供何種人道援助,簡又新說美國尚未向我表明,但我國與美國之間的聯繫管道相當暢通。

包道格於農曆年前返美參加該國亞太地區使節會議後進行個人休假,返回台灣後於上周與簡又新會面。包道格並於昨日陪同訪台的美國眾議員波馬洛伊等一行人赴外交部拜會,就我國加強實施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議題進行討論。


簡又新不願說明他與包道格的會面內容,僅以「兩人好久不見了」來形容。簡又新表示,我國在中東地區九個館處的眷屬已經在撤離中,人員正在減少,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也被外交部列為紅色警戒,也就是國人不應前往的區域。


NO:23_85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19 16:3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190059.html
法暗示不輕易動用否決權圖阻英美提第二議案

(中央社記者鄒明智巴黎十八日專電)法國今天繼續展示靈活的外交手腕,企圖阻止主張對伊拉克動武的英美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第二個決議案。總理哈發林聲稱,法國將依安理會多數表決,不會阻擾聯合國的行動,暗示法國不會輕易動用否決權。

哈發林在對國會處理伊拉克危機小組報告時指出,法國在安理會中並非在玩弄「孤立邏輯」或「阻擾邏輯」,而是在強調「團結邏輯」,尋求多數意見,促進團結聯盟。

哈發林的說法顯然與席哈克總統的立場相矛盾。法總統十七日在布魯塞爾揚言要使用否決權對抗英美提出第二決議案。但艾里賽宮及總理府均聲稱,法國兩位首長意見一致,因為如果在安理會擁有多數,就不必動用否決權。

依上星期五安理會討論伊拉克危機時,十五個理事國中,有十一個國家支持法國的建議,要讓武檢團有充分的時間並增強正式武檢配備,僅英國、西班牙、保加利亞支持美國在近期內對伊拉克動武。在美、俄、法、英、中國等五個常任理事國不動用否決權時,安理會一般表決僅需要九票即告通過。

法國認為,安理會的一四四一號決議案給予武檢團解除伊拉克武裝的權力,同時美國可進行軍事準備,應足以迫使伊拉克就範,解除毀滅性武器。因此沒有必要再通過新的決議案。哈發林說,是否使用否決權具有很高的戰略性質,同時表現法國在國際社會的獨立性,如果萬一第二個決議案出現,且要付諸表決,法國將審慎觀察其必要性,不會排除任何選擇。


NO:23_8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20 10:27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200024.html
一恐怖組織成員在漢堡被判刑十五年

(中央社記者劉明德柏林十九日專電)蓋達組織成員莫塔薩德 (Mounir al-Motasadeq )今天在漢堡地方高等法院被判十五年的最高刑期,莫塔薩德在聆判後面無表情。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因美國九一一攻擊事件而被判刑的例子。

漢堡地方高等法院表示,二十八歲的摩洛哥人莫塔薩德本身是恐怖組織的成員,參與了這次的攻擊計畫,以致造成三千零六十六人死亡,因此,聯邦檢察署起訴他最高刑責十五年,而法官也同意。

法庭庭長面茲 (Mentz)指出,莫塔薩德從一開始就是恐怖組織的成員。由於他們仇恨美國和以色列,因此決定攻擊象徵世界政治和經濟的權力中心的雙子星大廈,並且要讓美國顯示出無能的樣子。莫塔薩德參與了這個計畫,並負責讓組織的其他成員們無後顧之憂。

法官表示,莫塔薩德雖然早知道有這個攻擊計畫,卻是到最後才決定參加。不過,莫塔薩德並沒有承認罪行,只承認認識這幾個人而已。

劫機攻擊事件中的三個主角艾塔 (Atta)、薛一(Shehhi)和雅拉 (Jarra)接受命令要在漢堡過非常簡單的生活,就像睡人一樣,以免事跡敗露。雖然主謀計畫周詳,不過,德國警方卻在九一一攻擊事件後兩天就循線找到漢堡,並在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把莫塔薩德逮捕歸案。莫塔薩德在一九九零年初來到漢堡,在漢堡工業大學念電機系,他也是艾塔組織的成員,並住在他們的隔壁。


NO:23_8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20 22:2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200301.html
土耳其汽油價天下第一高 美軍部隊吃不消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日專電)土耳其汽油燃料價格目前每公升一百八十五萬土耳其里拉(約一點二美元),高居世界第一;為攻打伊拉克而進駐土耳其的美軍作戰部隊,鑑於作戰車輛用油需求量大,要求土耳其政府減價供油,但遭到拒絕。

在土耳其,汽油燃料買賣開放民營,但油價由政府控制,由於國庫空虛,政府為募集財源,在油價中加收各種「苛捐雜稅」,造成油價百分之七十為各種賦稅,導致油價昂貴,民怨四起,但政府依然定期每一、二週即調漲油價一次。

據土耳其外交部官員今天表示,外交部昨天與美國外交及軍方官員舉行會談,就美軍進駐土耳其的問題進行若干細節會商,美方提出了美軍作戰車輛數量龐大,而且耗油量大,但土耳其汽油燃料價格過高,美軍將會吃不消,要求土耳其減免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賦稅。

外交部官員表示,土耳其政府以「一視同仁」作為答覆,強調油價是公訂價格,在土耳其的任何消費者均必需「依法繳納」,斷然拒絕了美方要求。美國目前在土耳其境內印吉利克空軍基地已駐守約五十架戰機及兩千多名軍事人員;為軍事攻擊伊拉克,計劃在土耳其增派至少四萬名部隊及兩百至三百架戰機,再加上其他各種後勤車輛、飛機及輜重裝備,用油量勢必驚人。


NO:23_88
老頭  於 2003/02/21 01:2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美國限土耳其立即答覆是否同意美軍進駐
PF3R2201.CAP
02/21/03 00:01:37
美國限土耳其立即答覆是否同意美軍進駐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日專電)美國國務卿鮑
爾今天以鄭重口吻警告說,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在即,
土耳其必須在今、明兩天決定是否同意美軍進駐土耳其
,否則美國不排除立即將原預定進駐土耳其的部隊移往
波斯灣地區。

NO:23_8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24 12:3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230216.html
美軍空運大批棺材與裝屍袋至土耳其備戰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三日專電)據土耳其立場嚴謹的回教「時代日報」今天發自土耳其東南部巴特曼基地報導,四架美軍巨型運輸機,包括兩架美軍目前最大型的C十七型運輸機,昨天降落已租借美軍的巴特曼機場,花了六個多小時,卸下許多軍用醫療設施,包括大批棺材與裝屍袋。

儘管土耳其與美國在金援問題上僵持不下,雙方至今仍在談判,但美軍先遣部隊三千五百多人及五百多輛各型車輛,包括已配備飛彈的越野戰鬥車等作戰車輛,均已在日前登陸土耳其東地中海港口;此外,在土耳其東南部印吉利克、迪亞巴克及巴特曼等空軍基地,最近也降落許多運輸機,卸下龐大的彈藥及武器,顯示美軍已加速在土耳其的部署準備工作。

美國政府將在土耳其派駐四萬至八萬名部隊,以美軍精銳的第四機械步兵師及第七師為主力,計劃在對伊拉克開戰時,能夠在伊拉克北部建立「北方陣線」,使能與在科威特建立的「南方陣線」及可能在約旦由英軍部隊組成的「西方陣線」,對伊拉克總統海珊構成三路縱隊威脅。 土耳其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唯一回教國家,也是唯一毗鄰伊拉克的北約國家,與美國戰略關係密切,雖然基於經濟危機、擔心伊北庫德獨立建國及國內高漲的反戰聲浪等因素,反對美國瓦解伊拉克,但安卡拉觀察家認為,土耳其在顧及經濟、外交及伊拉克戰後利益均分問題上均需要美國支持,仍會支持美國作戰。


NO:23_9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25 13:33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250021.html
美國攻伊海軍部署已接近完成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四日法新電)美國海軍官員今天說,隨著航空母艦「小鷹號」開抵阿曼灣,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大規模海軍部署行動,已經接近完成階段。

兵員方面,截至上周為止,美國已經在波斯灣地區部署四萬一千名海軍與陸戰隊官兵,部署在地中海的海軍人員也有兩萬三千人之多。

這是美國第五支部署中東地區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目前這些戰鬥群的艦艇總數累計已達近一百艘,其中包括戰艦、潛艦以及補給艦。

美國海軍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員說,近一百艘海軍艦艇之中有六十艘部署在波斯灣,三十四艘分別部署在地中海中部和東部。

他並且說,平時部署在日本的「小鷹號」,預料這幾天就會通過荷莫茲海峽,屆時,伊拉克本土將進入它和另兩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攻擊範圍。

第四與第五支航空母艦戰鬥群,則部署在地中海東部海域,同樣可以隨時對伊拉克北部發動空襲。兩支戰鬥群分別由「杜魯門號」和「羅斯福號」兩艘航艦率領。一旦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伊拉克勢必面臨背腹受敵。

前述航空母艦戰鬥群之外,美國兩棲登陸艦隊也已陸續開抵波斯灣,就好戰鬥位置。艦隊上部署有數千陸戰隊員和作戰裝備,包括戰車、裝甲車以及直升機。到目前為止,美國海軍共已在波斯灣海域部署二十艘兩棲登陸艦艇,其中包括有七艘直升機母艦。


NO:23_9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2/25 13:3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250025.html
美英西向安理會提決議案要求對伊採取行動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二十四日專電)美國、英國和西班牙今天下午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項閉門會議中,提出對伊拉克問題的第二項決議案,根據此間媒體的報導,決議案說明伊拉克失去一四四一號決議案給它和平解除武裝的最後機會,伊拉克必須面對後果。

這項決議案並沒有設定時間表,但提案國都希望決議案能在三月中旬以前完成表決;美國一直主張它保留聯合有意願國家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權利,但如果仍能獲得聯合國的支持,在正當性、財務支出上都有不小幫助。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份決議文草案並沒有用到戰爭或軍事行動等字眼,而只是要求安理會採取行動,要求安理會確認伊拉克未能掌握去年十一月八日安理會全數一致通過一四四一號決議案提供給它和平解除武裝的最後機會。

新決議文草案也提及根據一四四一號決議案,伊拉克如果未能遵守安理會決議,與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充分合作,提供其發展生物、化學和核子武器計畫資料的話,將面對嚴重後果;決議案也指出,伊拉克一直並持續實質違反聯合國決議案要求它的義務,伊拉克對聯合國提出的一萬兩千頁報告有許多不實內容。

不過在安理會成員德國、享有否決權的法國以及俄羅斯相對於美英西班牙的決議案,提出一份加強武器檢查人員在伊拉克作業,以求和平解除伊拉克武裝的計畫,並得到同樣享有否決權的中國大陸支持,這項計畫要求在未來五個月內加強武檢人員工作。根據美國媒體分析,在安理會十五個成員國中,有十一個國家傾向持續武器檢查人員在伊拉克作業,美國、英國和西班牙提出的決議案將在安理會中面臨挑戰,同時在最終表決時,要避免遭到常任理事國的否決。


NO:23_92
老頭  於 2003/02/26 20:1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指出,根據美國高級官員與外交界人士的說法,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已達成新協議,美國將可在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時,由沙國領土擴大進行空中作戰,包括使用舒爾坦親王空軍基地作為一個空中作戰中心。

布希政府一位官員二十五日表示:「我們在過去三週舉行了極具建設性的會談,我們和沙烏地人對此都很滿意。我們已達成影響到沙烏地阿拉伯境內設施以及與伊拉克爆發戰爭時可能發生的各種軍事行動的新協議。」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hinet/0,1137,110104+112003022600731+20030226193652,00.html


NO:23_93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1 21:2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010291.html
英美聯軍戰機對伊拉克防空系統展開密集攻擊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一日專電)在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即將爆發之際,自波斯灣及土耳其基地起飛的英美聯軍戰機,最近一週來在伊拉克南、北兩地「禁航區」進行偵巡任務時,對伊拉克地面防空及通訊指揮系統展開了密集攻擊。

據統轄波斯灣戰區的美軍中央指揮部聲明,自波斯灣地區起飛的英美聯軍戰機,在當地時間今天凌晨以精密導引武器攻擊伊拉克南部地區三座機動早期預警雷達系統及一座防空飛彈系統。

聲明說,聯軍戰機是在發現伊拉克地面部隊將預警雷達系統及飛彈系統移入北緯三十三以南「禁航區」,對聯軍部隊構成威脅後加以攻擊。

昨天稍早,自波斯灣地區起飛的英美聯軍戰機,曾對伊南「禁航區」地面目標發動三次攻擊,先後以精密武器攻擊兩座用以導引伊拉克部隊射擊空中目標的電纜通訊指揮系統、一座早期預警雷達及一座通訊指揮設施。

在此之前,二十六日,波斯灣地區聯軍戰機攻擊了伊拉克軍隊部署在「禁航區」內的兩座無人電纜傳輸通訊設施;二十五日也攻擊了兩座對聯軍戰機構成威脅的飛彈陣地;上週六(二十二日),又一口氣攻擊了伊南六座通訊指揮系統。

在此同時,統轄伊拉克戰區的美軍歐洲指揮部也在聲明中表示,自土耳其基地起飛的聯軍戰機,二十五日攻擊了伊拉克北部地區的三座飛彈陣地,前(二十七)日在遭到伊拉克地面砲火攻擊後,又反擊了伊北摩蘇勒地區的三座光纖、電纜及微波通訊設施。

據統計,自土耳其及波斯灣地區起飛的聯軍戰機,一週來已攻擊了伊拉克地面六座飛彈陣地、十四座各式通訊指揮設施及四座早期預警雷達系統。

英美聯軍在一九九一年劃定伊拉克北緯三十二度以南以及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為南、北兩個「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及波斯灣地區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海珊勢力。

美國曾警告說,伊拉克對在「禁航區」執行聯合國決議的聯軍戰機進行敵對挑釁,顯示伊拉克政府無意遵守聯合國解除武裝決議。但伊拉克不承認英美兩國片面劃定的「禁航區」,曾在一九九八年揚言將擊落任何入侵的聯軍戰機。據美軍上週在一項聲明中表示,今年以來,伊拉克防空部隊對聯軍戰機共進行了一百多次的砲火及飛彈攻擊和挑釁,伊拉克戰機並有三次侵犯「禁航區」,同期聯軍戰機則進行了至少四十次的反擊行動,此外,聯軍戰機也不時空投心戰傳單,內容包括警告伊拉克地面部隊不得對聯軍進行挑釁。


NO:23_94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2 17:11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020131.html
英戰機飛行員觀察認為對伊戰爭似已難免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二日專電)根據英國媒體記者近日從科威特發回的報導,在伊拉克禁航區執行偵查任務的英國戰鬥機飛行員,最近觀察到伊拉克軍隊正在積極進行備戰。他們覺得局勢朝向戰爭方向前進的速度愈來愈快,已經無法停止。

這些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說,從他們在兩萬英尺高空偵查所得的結果可以看出,伊拉克軍隊的行為就像是戰爭已經開始了一樣,他們已經在搬運地對空飛彈的的發射台,並且像是隨時準備使用這些武器。

派駐科威特的英國空軍分遣支隊指揮官,每天都要將飛行偵查任務中獲得的伊拉克軍隊動向資訊加以過濾。空照圖片明確顯示,伊拉克軍隊已經將地對空飛彈以及對付飛機的高射砲移至原本不應該到的地方。

一名狂風戰機飛行員說,他對於伊拉克軍隊這種明目張膽的作法感到有些困惑,因為他們明知道他們這樣做一定會被發現,而且可能會遭到轟炸。

他接著說:「但是他們也許有意要將我們引入圈套」。他又說,在執行禁航區任務的基地中存在著一種感覺,認為戰爭愈來愈近,已是不可避免。


NO:23_95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2 17:12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020029.html
美國之音:伊拉克已銷毀四枚薩默德飛彈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一日專電)美國之音今天報導,伊拉克官員聲稱已從週六開始銷毀薩默德二型飛彈,目前已銷毀四枚。

據悉,伊拉克至少擁有一百枚這型被聯合國武檢人員認定超過聯合國規定射程一百五十公里的飛彈。

報導說,一組聯合國武檢人員在巴格達北方三十公里的阿爾塔吉飛彈基地,現場監視飛彈銷毀作業。

聯合國首席武檢官員布里克斯說,銷毀伊拉克所有薩默德二型飛彈,「可謂相當大量地實際解除武裝」。不過布希總統已一再強調,在國際的壓力下,不得不做一點象徵性退讓,銷毀部份武器,是無濟於事的。唯有「立即、徹底、完全地」銷毀聯合國禁止擁有的武器,包括核子武器、生物戰劑及化學毒品,伊拉克才能避免戰爭。


NO:23_96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2 22:1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020119.html
美國感謝巴基斯坦合作逮捕恐怖份子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一日專電)美國白宮今天對巴基斯坦當局合作逮捕被聯邦調查局追緝的要犯、蓋達恐怖組織主要份子沙克莫哈默德及其他重要成員,表示感謝。

白宮發言人佛萊謝今天發佈書面聲明,對巴基斯坦當局的「成功合作」表示肯定與感謝。

佛萊謝在聲明中形容沙克莫哈默德為歐薩瑪•賓拉登的「最資深及最重要副手」。

佛萊謝說,沙克莫哈默德是「九一一」恐怖攻擊的幕後總策畫(mastermind),也是後來在美國境內陰謀策動多項恐怖攻擊的中樞。沙克莫哈默德名列美國聯邦調查局追緝蓋達恐怖組織頭目的首要名單。從一九九六年起,聯邦調查局就提供二千五百萬美元獎金緝捕他。這位在科威特出生的恐怖組織頭目,被懷疑涉嫌於八年前在一架從美國飛往東南亞的客機上放置炸彈。


NO:23_97
老頭  於 2003/03/04 00:4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2003.03.03  中國時報
外國隨軍記者團抵美軍基地 顯示戰事在即
【中央社/安卡拉三日專電】


據土耳其民營NTV新聞電視台引述軍方人士的話說,一批人數不詳的外國隨軍記者團,今天搭乘一架美軍運輸機降落土耳其東南部的北約印吉利克空軍基地,顯示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爆發在即。

報導引述未透露來源的軍方消息說,由大批隨軍記者團一般抵達戰地的時機研判,美軍可能不再期待土耳其政府是否能夠說服國會通過美軍進駐案,而極可能在本月七日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提出伊拉克武器檢查最新報告後,逕行對伊拉克發動片面攻擊。

安卡拉觀察家也指出,土耳其國會上週六拒絕美國進駐案之後,原本積極備戰並加強整修設施的印吉利克基地,據說今天上午出現異常靜寂的現象,不但飛機起降頻數大幅減少,除上述外國記者團包機降落之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基地當局已下令中止整修工作,原因不明。

在此同時,四艘在土耳其東南外海等待多日的美軍船隻,載運著「愛國者」飛彈裝備,也在下午四時(台北時間晚間十時)左右進港靠岸待命,但並未下卸船上裝備。上週稍早,其他三艘船隻已卸下的數百輛作戰車輛及裝備,目前仍然停留在碼頭上待命。

印吉利克空軍基地是土耳其東南地區主要軍事基地之一,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南翼前進基地,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曾是美軍轟炸伊拉克的跳板,平日駐守英美聯軍戰機約五十架,軍事人員兩千五百人;這次美國對伊拉克戰爭,計劃在印吉利克派駐兩百多架戰機。

土耳其總理莒內政府內閣本週稍早已同意美國提出的駐軍要求,包括美軍進駐兵力人數六萬二千人、戰機兩百五十五架及攻擊直昇機六十五架。但土耳其國會上週六表決時,以些微票數之差未能通過政府提出的美軍進駐案。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hinet/0,1137,110104+112003030300706+20030303235415,00.html


NO:23_98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4 10:30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040012.html
對伊宣稱銷毀飛彈等行動 白宮不為所動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三日專電)白宮今天表示,聯合國一四四一號決議案去年十一月要求伊拉克的是徹底、全面而立即地解除武裝,但到現在為止,美國沒有看到伊拉克徹底、全面而立即地解除武裝。

伊拉克表示將向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提出有關VX神經毒氣以及炭疽病毒的報告,並繼續銷毀違禁飛彈,但白宮對這些說法的反應依舊十分冷淡。

白宮新聞秘書佛萊謝在例行新聞簡報中指出,海珊在壓力之下,發現了他之前宣稱從未擁有的東西,並顯然也銷毀了一小部分他之前宣稱從未擁有的東西。

海珊將他自己困於兩相矛盾、不合邏輯的窘境中,佛萊謝表示,海珊否認他持有這些武器,現在卻又銷毀他所說不曾有過的東西,如果他否認擁有這些武器是在說謊,那現在又如何能相信海珊真的在銷毀這些武器?

佛萊謝並強調,布希總統曾說過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時間表是以週計算,不是以月計算,布希在一個多月前說過這話,時間表的說法並未改變。

他並指出,如果布希總統做出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以解除海珊武裝的決定,可千萬不要有人認為,採取軍事行動將海珊解除武裝後,海珊還能掌控伊拉克以便將來再重新武裝。有關伊拉克目前銷毀飛彈的行動,佛萊謝強調,伊拉克解除武裝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徹底、全面、立即地解除武裝。聯合國決議案並沒有要求部分解除武裝,更沒有說可以在聯合國要求它立即解除武裝後四個月,才進行十分之一的解除武裝。伊拉克今天所以如此,完全是在布希總統、美國以及有意願的盟國壓力之下。


NO:23_99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4 14:15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2/200302250339.html
土耳其「人肉盾牌」遭伊拉克強行送往發電廠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五日專電)曾經誓言要保衛伊拉克兒童的土耳其和平運動人士戴亞蘭今天抱怨說,土耳其和平運動人士希望前往巴格達醫院充當阻擋美軍炸彈的「人肉盾牌」,卻被伊拉克當局強行送往極可能第一個挨炸的發電廠。

戴亞蘭是在一週前,與其他三十多名土耳其「人肉盾牌」一起抵達巴格達。今天接受記者衛星電話訪談表示,共有十五人,包括土耳其、英國、挪威及敘利亞等國人士,原選擇前往巴格達醫院擔任保衛工作,但在昨天卻被主管「人肉盾牌」事務的巴格達「和平暨團結委員會」送到位於巴格達南郊一座最大的發電廠。

據戴亞蘭表示,這座發電廠曾在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被炸毀,戰後又經巴格達人民重建,恢復運轉,但這次又極可能成為第一個被炸的目標,因為該電廠攸關巴格達全市的電源供應。

戴亞蘭同時表示,有些土耳其「人肉盾牌」已開始後悔來到巴格達,因為自從土耳其政府有意以金錢交換支援美軍攻打伊拉克之後,巴格達人民改變了原先對土耳其人的友好態度,開始抨擊土耳其。據戴亞蘭表示,目前在巴格達的世界各國「人肉盾牌」估計至少有兩百人,可能多數都會被安排在其他的發電廠、淨水廠、化學工廠等重要戰略設施,但也有少數幸運者被「分發」到學校與醫院。


NO:23_100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5 10:08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050018.html
美司法部長稱蓋達在美組織因成員被捕動搖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四日專電)美國司法部長艾希克羅今天向參院司法委員會表示,蓋達恐怖組織的重要成員穆罕默德的被捕,將動搖該組織在美國及全球的恐怖網路。

艾希克羅指出,在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巴基斯坦當局的合作下,這位被美國當局列為「九一一」恐怖攻擊主謀份子的落網,對蓋達恐怖組織是一項重大打擊,將動搖其在美國以及全世界的恐怖網路佈局。

他形容穆罕默德是「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總策劃」,他的被捕是美國情報當局反恐工作的一項重要成果,對防止蓋達再對美國發動恐怖攻擊產生重大作用。

艾希克羅並向委員會報告,另有兩名涉嫌對蓋達恐怖組織提供金錢及武器的葉門籍男子,最近在德國被捕,美國已向德國當局要求引渡。其中一位涉嫌將一個恐怖組織資金募集網路提供的二千萬美元,親自交給歐薩瑪.賓拉登。聯邦調查局局長穆勒也向司法委員會報告,自「九一一」以來,美國反恐行動已瓦解恐怖組織企圖發動的一百多次恐怖攻擊。


NO:23_101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5 14:0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3/20030305112004.html
美國增派六萬多名軍隊準備對伊作戰

(法新社華盛頓四日電) 美國政府官員今天說,即使土耳其拒絕美國軍隊借道其北部對伊拉克發動攻勢,,美國已下令再部署六萬多名軍隊,準備可能對伊拉克的戰爭。

國防部官員說,美軍新的大規模部署,將使派駐在伊拉克附近地區的美軍達到二十三萬多人,其中約十二萬人駐在毗鄰伊拉克的科威特邊界,

這位不願透露身份的官員說,新增部隊包括第一裝甲師的二萬六千人、第一騎兵師的二萬四千人,以及第二裝甲騎兵團的一萬名部隊。

長駐德國威斯巴登的美國第一裝甲師與駐在德州胡德堡的第一騎兵師發言人坦承已接獲調防令,而駐在路易斯安那州波爾克堡的第二裝甲騎兵團也表示,已接到部署令。

國防部發言人懷特曼說:﹁我們仍繼續軍隊調防工作。部隊仍繼續開往戰地。﹂

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最新部署的美軍,主要是用來維持戰後伊拉克內部的安定,因此他們可能要數週後才會抵達中東地區。﹂

這位官員說,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三十萬美軍已接獲部署令,他又說:﹁但這並不表示全部軍隊實際都會部署。﹂


NO:23_102
老頭  於 2003/03/05 23:14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3

聯合國擬定海珊垮台後統治伊拉克秘密計畫

(法新社倫敦電)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聯合國已擬定在伊拉克總統海珊政權垮台後成立伊拉克新政府的一項秘密計畫。報導說,此舉顯示,聯合國領袖如今認定伊拉克戰爭幾乎已無可避免。

泰晤士報表示,該報已取得這項計畫的複本。報導並稱,雖然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授權動武新決議案一事仍懸而未決,這項計畫已於過去一個月擬定。

據立場中間偏右的泰晤士報報導,聯合國於仍視海珊政權為聯合國合法成員的同時又在考量伊拉克未來統治問題,此舉已觸犯禁忌且可認為違反聯合國憲章。

泰晤士報指出,這份長達六十頁的計畫書係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加拿大籍副手佛瑞謝特女士指示下,由六名成員組成的規畫小組在紐約擬定的。

這項計畫的設想是於成功征服伊拉克的大約三個月後聯合國即介入,引領伊拉克邁向自治。
這份計畫指出,聯合國應避免直接掌控伊拉克石油或捲入嚴格審查伊拉克官員與海珊關係事務抑或在美國軍事佔領下舉行選舉。

該計畫提議在伊拉克設立聯合國援助團(UNAMI),協助成立新政府。聯合國消息人士告訴泰晤士報說,即使聯合國未通過授權採取軍事行動的新決議案而美國逕行動武,他們亦預期前述計畫將會實施。

該計畫亦建議聯合國立即指派一名高級官員負責協調聯合國的策略,而這名高官勢必會成為派駐戰後伊拉克的聯合國特別代表。

消息人士告訴泰晤士報說,負責主持成立阿富汗政府事宜的聯合國排難解紛高手布拉希米將被徵詢有關在伊拉克扮演類似角色的意願。
(法新社倫敦電) http://times.hinet.net/content.jsp?id=181035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8&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