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170艦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acetw  於 2003/03/04 01:41
中國的170艦

徵求照片!

NO:169_1
Zenobia  於 2003/03/04 02:59
Re:中國的170艦

把你的 E-mail 寫到我臺大電機的帳號吧。

NO:169_2
Obelstain  於 2003/03/04 08:46
Re:中國的170艦

http://bbs.china.com/images/2003-03-03/1046679259030228011.jpg

NO:169_3
Obelstain  於 2003/03/04 08:54
Re:中國的170艦

http://www.wforum.com/wmf/posts/3706655.html

NO:169_4
flak  於 2003/03/04 10:08
Re:中國的170艦

嗯...雷達天線比低的。應該是被動陣列。
防空飛彈會是什麼呢?

NO:169_5
Tina  於 2003/03/04 11:28
Re:中國的170艦

It is active array. Quite a lot of materials have proved it. There is no relation between its height and its type. I think its mounting height is big enough comparing to those of US navy.

NO:169_6
flak  於 2003/03/04 12:41
Re:中國的170艦

>There is no relation between its height and its type.
如果是主動的話,應該就足夠輕小而去裝到更高的地方。
美國人裝得那麼低,就是因為是被動的,「不得已」才裝那麼低,而不是故意的。
雷達一定是裝得越高越好,沒有人會故意裝低的

NO:169_7
Golden L't Foot  於 2003/03/04 13:45
Re:中國的170艦

It is active array. Quite a lot of materials have proved it.

那請具體舉例說明消息來源,在這裡講軍論武的時候,用”諸多消息來源證實.....”這種句法當證據並不是一種良好負責任的發表方式。


NO:169_8
外行  於 2003/03/04 17:58
Re:中國的170艦

170艦的相控雷達陣裝的低,有一說是說了隱身。因為是隱身設計,整個艦身都比較低,所以雷達陣也顯的低了。

NO:169_9
flak  於 2003/03/04 18:13
Re:中國的170艦

>因為是隱身設計,整個艦身都比較低
要隱身的話,請參考美國DD-21或DDX的設計,儘管雷達天線比以往美國神盾艦都高,但它們的設計都是隱身的。
170的艦體結構看起來就是上面還會有祪桿,這些不隱身,下面再隱(更別提這樣看起來還是不夠隱)也沒用。

不過我好奇的還是艦首會不會有艦砲,因為天線低到這個程度,看起來可能艦砲會擋到的樣子。


NO:169_10
ASHKENAZY  於 2003/03/04 18:51
Re:中國的170艦

我也認為是被動陣列,炮還應該有的,因為兩塊天線距離夠寬的從一張從艦尾拍的圖來說,后面的天線都擋不住,前面的更不是問題了難道艦炮會比那軍艦后部的裝備更寬(比如那進風口?),應該沒問題的,再說,安裝不高,其實是相對而說的,其實還是滿高的,我比較了一下,至少天線底端在機庫頂端以上。高于艦炮毫無問題。
其實100艦炮真的有什么大用處嗎?不過完全不要也未免過分,屬于雞肋吧。

NO:169_11
Tina  於 2003/03/04 19:25
Re:中國的170艦

One of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radar is of active array.

http://bbs5.xilubbs.com/cgi-bin/bbs/view?forum=zgyb&message;=6144

I saw some similar ones in some Chinas websites in the past. But I cant remember because I am not very interested. If anyone is interested in this matter, I think they can get more by serching further.


NO:169_12
VOR  於 2003/03/04 21:54
Re:中國的170艦

>>>防空飛彈會是什麼呢?

網上有兩個猜測﹕
RIF-M 或 海紅九


NO:169_13
福爾摩沙  於 2003/03/04 23:32
Re:中國的170艦

有點像神盾相陣雷達

NO:169_15
Tina  於 2003/03/05 07:29
Re:中國的170艦

By the way, as I am not a professional and, of course, I am never able to see Chinas true secrets for sure, it is hard to prove if the radar is of active array.

I mean, no one and nothing can prove it. On our circumstances, what we discuss can only be it may be instead of it is.

Of course, all new materials are welcome. And God bless Taiwan.


NO:169_16
吱吱鼠  於 2003/03/05 11:45
Re:中國的170艦

By the way, as I am not a professional and, of course, I am never able to see Chinas true secrets for sure, it is hard to prove if the radar is of active array.
I mean, no one and nothing can prove it. On our circumstances, what we discuss can only be it may be instead of it is.

這不是廢話嗎?
既然無法證明是active array的,還需要大費周張貼這麼多嗎?
雷達放低,幾乎就是passive array的。
大家都要設法延伸偵測距離,還有沒有人會無聊到把active array的東西故意放低?


NO:169_17
Luke-Skywalker  於 2003/03/05 12:28
Re:中國的170艦

這篇是虛幻軍事天空在上海軍事迷把052新驅圖片的連結關閉後,所開闢的討論欄!
http://www.war-sky.com/cgi-bin/lb5000/topic.cgi?forum=3&topic;=2908&show;=0

NO:169_19
badboy  於 2003/03/05 13:14
Re:中國的170艦

轉載自大本營軍事論壇
目標艦--052C首170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伴隨上海發燒友們現場直播報道,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和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上艦終于從猜測變成了現實. 一時之間,海軍迷是彈冠相慶,對酒當歌,興奮异常.筆者高興之余,再与大家探討關于052C的一些具体技術上疑問.

艦空導彈垂直發射技術和相控陣雷達技術

現在大家都不再進行這兩者有無的猜測,是時候作具体的探討了. 從現有照片上看,上層建筑的預留大開孔,就是為我們的第一代多功能艦載相控陣雷達准備的,我們的艦載相控陣將具有遠程警戒,搜索,跟蹤和制導的多功能,能跟蹤多批此,多數量的目標,抗干扰性能好,是繼美,日,俄後第四家掌握該高技術的國家,意義重大,值得全世界炎黃子孫驕傲和自豪。

与老美伯克和小日本金剛類似,052C的平面相控陣雷達天線也分為四塊,裝于艦首上層建筑的四角,相互探測區域略有重疊,消除了死角,而且后兩片的位置比照伯克或金剛都更為合理,死角更少。進一步,比較052B(168/169),總体布局明顯有了較大改變. 最明顯的是兩座近防炮的布置由兩舷左右變為首尾前后,主要是為了避免擋住相控陣雷達后兩塊的視角.而且后近防炮基座已經安裝在机庫上方,至于前近防炮就只好放在艦橋了,這樣一來,原來計划中的雙/單100主炮似乎已經沒有必要了,畢竟是防空艦嘛! 而且在168/169上出現的四個大殺風景的固定式多管多用途火箭發射裝置也將改換地方。這樣052C比較052B,將更加簡洁明快。

艦体布局上另外一個較大的變化發生在尾部机庫的位置。由前文的討論,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將分為前后兩組,由現有的材料分析,該裝置具有典型俄式風格--左輪式熱發射裝置,這個技術我們已經成熟,而且我們潛地導彈水下發射也是采用熱發射技術,保險系數大啊.進一步研判首發射裝置將是六部,呈3*2布置于前甲板,尾發射裝置將是四個,呈2*2布置于尾部,与直升机机庫仳鄰,這也是机庫左偏并加高的主要原因,這樣一來,總共將有至少60枚艦空導彈. 机庫旁邊配備VLS獨具匠心,有軍迷擔心因此會導致兩重量不平衡,因為導彈的重量要比机庫和反潛直升机的重量大很多,而且導彈在舷側發射會引起艦体橫搖,再加上導彈發射后的重量減少,是否需要壓?等量水來調整平衡?其實這种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艦体設計時橫穩心的計算已經給出了充分的余量,況且相對整体尾發射裝置數量和重量也不是很大。台灣全球防衛評論進一步指出最值得稱道的這個設計,就是將發射器集中在机庫右側的設計即充分利用了空間,又因模快化設計易于更換或再裝填,052C因此還成為世界第一种具有此种獨特設計的軍艦。

至于彈, 与國產平面相控陣雷達對應似乎應該是傳聞已久的海紅九,然而從我們引進俄制里夫的時間看,采用里夫也還是可能的. 對于這樣一個滿載8000吨左右的家伙,60個區域防空蛋的布置還是捉襟見肘,不管怎么有創意,机庫旁邊配備VLS或多或少有不得已的味道,吨位還是瓶頸啊! 事實上,机庫被迫加高,軍艦外形輪廓就要被發大,從而也會影響整條艦的總体隱身效果。

新一代的作戰指揮子系統

最近現代艦船提到的第三代的作戰指揮系統,指出這個新一代的艦隊電子系統將采用全分布式体系結构以网絡或數据總線作為傳輸信息的主渠道,將分別根据艦艇的使命、任務,選擇不同的雷達和電子模塊,例如新研制的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主/被動超視距雷達、電子戰系統、水聲及水聲對抗系統、拖曳線列陣聲納、紅外警戒設備、編隊指揮系統、作戰指揮系統、綜合通信系統、綜合導航系統、艦空導彈武器系統、艦艦導彈武器系統、艦炮武器系統以及個別引進系統(設備)等電子武器裝備。該系列也將具備了艦、岸、机協同作戰能力,驅護編隊指揮能力,區域防空能力,對岸和對海中遠程打擊能力,較先進的電子對抗能力,較完善的作戰指揮輔助決策能力。也就是說未來我們的艦對作戰將是一個立体作戰,協同作戰和整体作戰的模式,隨著各類新艦的投產和服役,這個目標就會逐漸實現。這种系統工程的思想有著積极意義。

顯然,這個052B/C將裝備前述第三代的作戰指揮系統的對空子系統,是我們整個艦隊其中重要的一環。


也說052B

052B与052C似乎有高低搭配的味道,雖然吨位相近,但是因為不采用相控陣和VLS,造价就直線下降,而且因此還可以加裝其他設備,如反潛,從而构成了多用途驅逐艦的模樣。當然也有傳聞說052B的出現,主要還是由于形勢緊迫,海軍急不可待,而且引進俄制現代級以后,使用施基利后,還比較滿意,從而促成了052B這個‘怪胎’的出現,似乎完全是相控陣和VLS完不成進度造成的。現在看來,施基利上艦增加了我們的選項,052B還是有著積极意義的,作為造价較低的一級新型多用途驅逐艦在未來的大艦隊中也會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052B/C也是近年來我們反复強調的一艦多型的活生生的例子,活學活用,減少造价,加快海軍現代化換裝。

結束語

這么看來,這個052C防空艦就是號稱小伯克的目標艦,确定無疑! 而且已經有傳聞說,江南已經接到了后續訂單,看來海軍對這個系列也是滿意的。至少大部分軍迷也是滿意的,我們也是納稅人嘛!

當然052B/C到底怎樣,還是等全部完工海試吧!反正太大的失望不會再有了!也別老盯著052B/C,眼光放遠點儿,更大的惊喜還在后頭。 到時候,恐怕諸位會笑得肚子疼~~


轉載


NO:169_26
Tina  於 2003/03/05 13:40
What's active array?

In my mind, active array is composed of many smaller T/R modules, correct?

NO:169_27
Tina  於 2003/03/05 13:46
What's active array?

Sorry I have to say some more words. Also in my mind, passive array is composed of one T and many Rs, correct?

Wonder if someone can tell me about that.


NO:169_28
flak  於 2003/03/05 14:11
Re:中國的170艦

>In my mind, active array is composed of many smaller T/R modules, correct?
主動與被動的差別在於,主動天線上每個元素都是T/R模組,而被動的只是R模組。
因此,主動的天線只需供電與訊號線即可,使得天線本身的安裝有更大的彈性。
但被動天線除此之外,還需要用大型行波管提供電磁波,這些電磁波需經過導波管通達天線。由於導波管傳遞為GHz級之電波訊號,相當精密,故行波管與天線之間是越短越好,越直越好。
以伯克級為例,雖然有四面天線,但需由艦橋內部的發射機提供信號,所以天線的高度就得下降到發射機所在的高度。但西班牙F-100巡防艦設計時,因為排水量較小,艦橋不夠大到可以容納發射機,所以發射機必須縮回艦橋下方的艦體,而導波管就必須先往上,再往四周。這種架構不但複雜,導致開發時程的延長,而且艦橋本身的震動影響到導波管的程度仍在未定之天。
所以,被動陣列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離發射機不能太遠,除非艦橋很大,否則就只能跟著發射機縮到下面去。一般是單面被動陣列或是四面主動陣列才能佔據艦橋上方的位置。
另一個可能是低頻的主動陣列,例如S段到L段,天線也可能比較笨重,但像美國還是往上裝,不會裝這麼下面。因為匿蹤是相對的,要我看得到你,你看不到我才有意義,如果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防空艦的意義就沒了。

NO:169_29
badboy  於 2003/03/06 00:07
圖在這

圖在這~~~~~~~~~~~~~~~~~~~~~~~~~~~~~~~~~~~~~
http://www.gztj.com.cn/noncgi/usr/3/3_1980.jpg
http://www.gztj.com.cn/noncgi/usr/3/3_1980_3.jpg
http://www.gztj.com.cn/noncgi/usr/3/3_1980_4.jpg
http://www.gztj.com.cn/noncgi/usr/3/3_1975_2.jpg

NO:169_30
fer-de-lance  於 2003/03/06 03:07
Re:中國的170艦

Operating frequency has a bigger impact on antenna height .

If it was an active array of A-band Tx/Rx modules (SPS-40 SSTx) then itd be huge because the low frequency and long wavelength requires a large antenna aperature to achieve a narrow enough beamwidth for sufficient resolution.

If, as in this case, it was a shipboard Multi-Functional Radar (MFR) to provide I/J band Track-Via-Missile for the Rif-M - then it can be a much smaller antenna - like the Dutch APAR that CAN be mounted on the mast head. However, active arrays need cooling - if you dont have the most up-to-date materials/equipment you might want it lower down to faciliate cooling by chilled water.

Industry sources also indicate that active array Tx/Rx are difficult to make - thats why you dont see too many of them. If a passive array can do the job, why go to an active one? SPY-1 is a case in point - the USN is content to have the active array SPY-1E or SPY-2 go through an extended development cycle. Wont see something operational for another 5+ years.

(Looks like FLAK beat me to making this point about antenna size!)


NO:169_31
cobrachen  於 2003/03/06 03:35
Re:中國的170艦

I believe you made a good point on the size and cooling issue of the radar. About why use Active if you could make Passive works, cost would be a great issue back to the time when SPY-1 developed. But you pointed out one thing : cooling.

Passive has the problem of energy leaking throught he element or the antana,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 So to achieve the same power output, you need a more powerful TWT to support the whole system and you are facing a different kind of cooling issue.

About the Active elements, according to Air International, military market is only 2% ofthe whole world market. So, my question is : is it still hard to make the active element as before ? If its still hard, how come commerical market is using them on cell phones and other kkind of products ?


NO:169_32
flak  於 2003/03/06 10:00
Re:中國的170艦

>Looks like FLAK beat me to making this point about antenna size!
我搞不清楚你在說什麼。
我前面說得很清楚,天線的大小可能是因素,但如果是主動天線或單面被動天線仍可以擺得更高。
然而,多面被動天線就不行,因為看不到的那個行波管在拖累它們。除非你願意挑戰曲折的導波管工程。
你提到的冷卻管線工程絕絕對對沒有導波管工程來得可怕。
>Industry sources also indicate that active array Tx/Rx are difficult to make -
>thats why you dont see too many of them.
這是10年前的事了,主動雷達元件在半導體工業的突飛猛進下,已經變得便宜很多,在未來只會更便宜。不但美國所有的新雷達都會是主動陣列,連通信天線可能都有一狗票主動天線。

NO:169_33
HOTARU  於 2003/03/06 10:21
Re:中國的170艦

那些照片不是偽造的嗎?別說主動陣列,被動陣列對岸要造都還顯得很吃力.這中間有太多
技術瓶頸要克服,不是不聲不響悶著頭就搞得出來的.
如果對岸在這方面的技術有所突破,這些技術也會反映到其他的電子產品上才是,沒道理艦
用相位陣列都出來了,其他雷達卻還那麼落伍.

NO:169_34
mind1984  於 2003/03/06 10:44
Re:中國的170艦

>>如果對岸在這方面的技術有所突破,這些技術也會反映到其他的電子產品上才是,沒道理艦用相位陣列都出來了,其他雷達卻還那麼落伍.

有一種可能就是:中共無法量產,只能在實驗室裡手工製造,
如此一來,當然就不可能到處都看得到了,
我覺得這一方面跟蘇聯很像.


NO:169_35
ryan2181  於 2003/03/06 11:00
Re:中國的170艦

>>沒道理艦用相位陣列都出來了,其他雷達卻還那麼落伍.

話不能這麼說.....
那些八木天線的VHF米級波長雷達有個優勢存在的......


NO:169_36
fer-de-lance  於 2003/03/06 12:07
Re:中國的170艦

Cobra: the tough part about radar Tx/Rx modules is probably the high power outputs and PRF - clearly a different proposition to commercial systems. Cooling TWTs (pronounced twit, English slang for an idiot) low down in the superstructure is, again, a different proposition to something on the mast head. Take a look at the heat exchangers flanking the Japanese OPS-24 antenna and the plumbing for chilled water in the low frequency (E/F band?) jammer on the Harbin.

When I say industry sources I meant people who are in the know about military radars - specifically naval ones.

Although the British were experimenting with active arrays with GaAs technology way back in the 80s, the fact remains that 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s are still few and far between. The Japanese have their OPS-24, FCS-3(?) and the Dutch their APAR - and then what? Try naming some other operational ones! Duh ... SPY-3 MFR and SPY-1E ... in maybe 5-6 years time?

FLAK, I was agreeing with your post that said S- and L- band arrays had to be bulkier - I just expanded on why for wavelength and resolution reasons. You need to take it easy ... you never know who might be on this board ;)

Good point about the VHF sets with their forest of yagis, you can never make an ARM with a big enough aperature to home on them. However, a four element job like the PLAN Type 517 maybe good enough to receive the classical music programs that ryan2181 likes listening to but its angular resolution would be pretty lousy ... sausage or Zeppelin beams as opposed to pencil beams :)


NO:169_37
flak  於 2003/03/06 12:27
Re:中國的170艦

>Try naming some other operational ones!
你可以反過來試著去找建造中不是的例子。
隨著武器單價的增加,各國造艦種類與數量本來就趨緩,除了法義仍然使用被動陣列之外,英德荷美的未來戰艦都使用了主動陣列,究竟誰是多數?

NO:169_38
Tina  於 2003/03/06 14:21
Re:Thanks

Experienced so excellent dicussion here.

Big thanks to flak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NO:169_39
fer-de-lance  於 2003/03/07 01:12
Re:中國的170艦

FLAK: quite true, many Western systems under development will have active arrays. We havent even talked about systems for aircraft.

However, the scarcity in know-how and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can be illustrated by the fact that the technology used by the Israelis AND the Australians came from the same person. One individual (a very rich one now!) that sold the technology to both of these countries.

The US which, because of a large inventory of existing systems, did not buy this guys idea. But, they ended up buying a light-weight, portable, 3D air search set system from the Aussies. Allegedly the application was to support Stinger teams allegedly tasked with protecting VIP (probably with the initial Dubya).

Thats pertinent to the discussion here of whether the people we are interested, the Russkiys and the ChiComs, are likely to have it. My answer is dunno - but industry sources say unlikely due to the aforementioned reasons.

What we can surmise from available info is that the system is probably supporting Rif-M (SA-N-6 TVM) - so, it is likely to be I/J-band. Probably developed from Tombstone already seen the Russian nuclear battlecruiser Piotr Veliky. Tombstone needed to be trained in azimuth to provide hemisherical coverage - ie. a single one cannot cover all 180 deg at the same time. Logical development would be to have 4 fixed faces to provide this all-around coverage. Thats probably what we are seeing on this new unit under construction.


NO:169_40
sohonor  於 2003/03/07 01:41
Re:中國的170艦

>>那些照片不是偽造的嗎?


A:個人大約是2.28當天看到這批照片,有與幾位熟海軍的同好討論

當時大家談的也是集中於雷達裝設的位置(實在出奇的低)而Albert兄有一見解

是雷達的尺寸比例過大? 當然也有人會直覺是否又是photoshop的?

不過個答案應該很快會有解答,上海會有很多人去拍,近期肯定會有新一批照片會被公開

瞞者瞞不識,識者不可瞞....... 中國這批新驅服役對台灣海軍而言

就是會加速引進DDG-51的決心.....


NO:169_41
Tina  於 2003/03/07 07:50
Re:中國的170艦

>瞞者瞞不識,識者不可瞞....... 中國這批新驅服役對台灣海軍而言

>就是會加速引進DDG-51的決心.....

The problem is Taiwan has to do the parallel competition, and Taiwan has to pay more since Taiwan can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by herself. Thats terribly no good.


NO:169_42
諸葛瑾  於 2003/03/07 08:46
Re:中國的170艦

The problem is Taiwan has to do the parallel competition, and Taiwan has to pay more since Taiwan can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by herself. Thats terribly no g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確是這樣,台灣國防工業的規模跟我方的比較起來相差實在是很大。

軍備不靠外購,想要靠自主研發,生產,恐怕不大現實。



NO:169_43
Tina  於 2003/03/07 09:24
Re:中國的170艦

>不過個答案應該很快會有解答,上海會有很多人去拍,近期肯定會有新一批照片會被公開

There comes a new pic

http://www.wforum.com/wmf/posts/3710057.html


NO:169_44
flak  於 2003/03/07 10:28
Re:中國的170艦

>What we can surmise from available info is that the system is probably
>supporting Rif-M (SA-N-6 TVM) - so, it is likely to be I/J-band.
配備什麼飛彈的確是個有趣的問題。如果直接引導SAN-6的話,則因為是頻段到I/J,所以天線就會小很多。事實上,我也一直認為該天線看起來蠻小的,只是我沒有判斷照片的專業能力,不敢判斷。
如果上層結構還會裝其它的照明天線,則想像的空間就更多了。不過我也是傾向SA-N-6或SA-N-6的漢化版,並以那四面天線直接導引。

NO:169_45
acetw  於 2003/03/07 14:20
Re:中國的170艦

有人說有看到照片上寫說是海紅九。我本人沒看到照片,本說法僅供參考。

NO:169_46
Tina  於 2003/03/08 05:17
Re:中國的170艦

I guess it is HQ-9

NO:169_47
清潔工      於 2003/03/08 23:36
Re:中國的170艦

Transfer:

外行  於 2003/03/08 20:05
中國海軍170艦是航母的護衛艦

中國海軍正在加緊建造的168,169,170,***四艘驅逐艦具有完全的區域防空及反
潛能力,有一種説法,說這不僅僅是幾艘新型 驅逐艦而已,其真正目的是為了建立
中國海軍第一個航母戰戰鬭群而設計的,中國的航母現正在大連中國海軍船廠里
建造(就是瓦亞格號),只是披著賭船的外衣而已.


NO:169_48
阿高  於 2003/03/09 02:40
Re:中國的170艦

是喔~~~~~
那我倒是要睜大眼睛等著看啊

NO:169_49
HOTARU  於 2003/03/09 08:16
Re:中國的170艦

果真如此,空母艦隊成軍這麼快,我真想開個賭盤,賭瓦亞格號艦載機用啥? @_@
我猜還是SU-33的贏面大些.

抱歉離題了.


NO:169_50
外行  於 2003/03/09 11:35
Re:中國的170艦

如果中國海軍短期內要建成航母,有人會說時間快了些。其實中國海軍的航母夢
有二十多年了,八十年代主持中國海軍建軍十余年的劉華清上將曾說,中國海軍
沒有航母,他死不瞑目。可見中國海軍對航母的渴望。

中國海軍在十多年前就在南海艦隊內有一個航母艦長培訓班,現在南海艦隊內也
有從空軍飛官轉任的驅逐艦艦長。中國海軍八十年代以廢鐵買的澳大利亞航母墨
爾本號,就對其蒸汽彈射器詳加研究。瓦亞格號是花了巨額代价,歷盡千辛万苦
才買回來,根本就不可能是私人公司的作為。不過,瓦亞格號能否形成完全的戰
力,很多人都很怀疑,畢竟中國在此之前根本就沒有搞過航母。也可能是先做為
過渡的航母訓練艦,為下一代中國自建的航母做技術准備。


NO:169_51
ideas  於 2003/03/09 12:17
Re:中國的170艦

>>配備什麼飛彈
一般推測為“紅旗九”上艦,該型導彈陸海通用,可能與老毛子的48N6有些相近。N+1次轉貼---題為《新型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的試驗與評定》的論文(作者單位為航天總公司二院二部),
http://forum.jczs.sina.com.cn/groups/marine/upload/1045732049_2.jpg

NO:169_52
ideas  於 2003/03/09 14:27
Re:中國的170艦

>>那些照片不是偽造的嗎?別說主動陣列,被動陣列對岸要造都還顯得很吃力.這中間有太多技術瓶頸要克服,不是不聲不響悶著頭就搞得出來的.
如果對岸在這方面的技術有所突破,這些技術也會反映到其他的電子產品上才是,沒道理艦
用相位陣列都出來了,其他雷達卻還那麼落伍.

“對岸”的電子工業水平雖與“世界一流”還有相當差距,但也不是如閣下所講的那麽“落伍”,HeHe。。。
“這方面的技術有所突破”---這句倒是說對了,如果你有機會看到我們這邊的《現代雷達》等專業期刊(網上的“超星”“萬方”等數字圖書館中就能查閲到),應該能有所了解。2002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題為《S波段固態有源相控陣天綫的研製》的文章(Development of S Band Solid 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抱歉目前我祇有紙張,無法提供文章電子版),作者單位為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就是原電子工業部第14研究所。
摘抄一些如下:
{【摘要】:敘述了S波段固態有源相控陣天綫的構成机主要性能。並通過近/遠場測試來驗證天 綫的設計方法和理論分析結果。
【關鍵詞】:相控陣天綫,相位補償,近/遠場測量
。。。根據技術指標,本設計天綫採用艙室三角式子陣排列(如圖1所示),每個艙室中水平並列放置X個T/R組件,每個T/R組件帶有X個輻射單元。。。艙室按XX行XX列錯開排列。。。陣面四個角上各去掉X個天綫艙,來進一步實現幅度加權,改善副瓣性能。。。結論,S波段固態有源相控陣天綫現已研製成功,並經聯調後投入使用。牠的成功為後續類似天綫的研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收稿日期:2001-01-28)}

我可不敢確切說上文中所提及的雷達就是052C上裝的,但個人的消息來源暗示就是用該型天綫,所以052C的造價直綫上升,單單那四塊天綫上的T/R組件成本就上億,不過以上這些僅僅是提供參考,作不得準的:)


NO:169_53
ideas  於 2003/03/09 21:48
Re:中國的170艦

>>敘述了S波段固態有源相控陣天綫的構成机主要性能。
修正:。。。構成及其主要性能。

還有那大連426厰在建--新051,漢和提到的兩套“Rif-M”應該會用到牠的身上,畢竟Rif對載臺噸位的要求較高(有一說是要〉8000t),052C的小身板可不適合,如果將來買成那條“光榮”艦,Rif-M可能就要買的更多了。


NO:169_54
小滬尾  於 2003/03/10 00:43
Re:中國的170艦

非常有趣的討論
看來極可能是俄國的Rif-M ﹐看來﹐還要看看上面有幾個照明雷達了
此外﹐有許多朋友提到雷達位置過低的問題﹐難道這東東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更大區
域的防空範圍﹖﹗而其反ASM的能力可能比較次要﹖﹗
難道類似長白系統在我國陸上空防的地位﹖﹗

NO:169_55
acetw  於 2003/03/10 05:23
Re:中國的170艦

應該不是吧!噸位太小了…

NO:169_56
fer-de-lance  於 2003/03/10 10:15
Re:中國的170艦

Youll be surprised how small a hull the Rif-M will fit into! The Russians are offering Rif-M for a 2,000t corvette design. Valentin Pashin of the Russian Krylov Ship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 Petersburg presented a paper describing the stealthy 115m design with 16 long range surface to air missiles (probably SA-N-6) and a Tombstone fire control radar.

Only side view drawings were presented, but it appears that the corvette would have a 100mm gun forward and, presumably two 8 round R303A rotary vertical launcher aft of the gun as well as up to 24(!) Yakhont VL antiship missiles. Two AK630 CIWS completes the armament. Radar systems fitted include a Fregat-M (NATO: Top Plate) volume search, a Tombstone for Rif-M fire control and what appears to be a Garpun-Bal E target designation radar for the Yakhont. Supposedly, the Garpun-Bal E has limited Over-the-Horizon using ducting.

So, the Rif-M appears to be a modular system, you can have as many or as few launchers as you like. Since 16 would fit in a 2,000t hull, many more would fit in a 6,000t one.


NO:169_57
Tina  於 2003/03/10 14:02
Re:中國的170艦

Bigger photo is presented,

http://bbs5.xilubbs.com/cgi-bin/bbs/view?forum=zgyb&message;=6475


NO:169_58
fer-de-lance  於 2003/03/11 04:31
Re:中國的170艦

Re: Ideas - S-band active phased array

We see papers from the other side all the time about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ystems all the time. One could say the same about Taiwan ...

Some become operational systems eventually but many others languish for quite an extended period. Clearly, it is one thing to hand-build a single example and another to productionize a soldier- sailor-proof system that meet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Both sides tend to make a big deal out of Tech Demo systems - they are good for propaganda purposes but little else ... Except, perhaps, if the ill-informed gets intimidated by these misrepresentation.

Can the radar on the Shanghai DDG be a S- or E/F band volume search system if it was using SA-N-6? Possibly - then youd need two Tombstones to provide X- or I/J-band TVM guidance for the missiles. Can it do both jobs by itself - not unless you radically change the system - ie. S-band mid-course command guidance and still add provisions for X-band terminal guidance. Thats not very likely. (You dont ask someone to have a sex-change so that he/she can play girls soccer!)


NO:169_59
badboy  於 2003/03/13 18:10
Re:中國的170艦

[轉帖]再評中國江南造船厂的四艘新型驅逐艦
在168艦曝光后,大家歡欣鼓舞。到了170后更是彈冠相賀,喜不自禁。更多朋友感到惊詫,惊詫中國好像一夜間變成了海洋強權。其實,不論從技術上還是周邊環境上,“jn四劍客”的出現都不能算早。美國的神盾工程早在69年就開始了。更新的主動相控技術也已出現。而神盾更是“桃李滿天下”,不光出口到日本和西班牙,就連周邊的韓國和台灣也將在2008年裝備神盾艦。中國再不迎頭赶上,維護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將落為一句空話。

  在jn新建的四艘大艦中,168、169艦尾有拖曳孔徑,可能為超低頻陣列聲納釋放口,反潛特征明顯。170,171則有相控陣雷達,為區域防空型。兩系列都使用同一艦身,体現了設計中通用性、模組性的考量。從外形來看,高干舷,大外飄,長寬比大,表明該兩系艦都有抗浪性強,持久力高等特點。四艦配合使用,可使海軍在局部戰區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空中、水面和水下三維立体防御体系。目前,168-171尚未裝雷達和各類傳感器。裝配完成后則任務特征更趨明顯。如果四艦皆配屬南海艦隊,則表明中國在未來十年內對南海的局勢有強烈的危机意識。現對168、170艦談一點感想。

  艦隊防御技術里程碑170裝備板磚后絕對是中華第一艦。把它放在南海艦隊就是使之成為南海戰區的指揮旗艦,把岸基、海基、空基、甚至天基的傳感器進行信息合成,輔助戰斗決策,并指揮協調艦隊中的武器平台進行作戰。這套作戰指揮系統研制的難度比板磚本身高多了。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的mk-7作戰系統一枝獨秀。它涉及到艦載區域武器系統、大尺寸相控雷達、數据鏈、信息合成、武器管理,以及綜合顯示等技術。拿大家可能認為最簡單的綜合顯示來說。在艦上不是隨便拿個商用的背投、lcd,投影机就可以。屏幕顯示既要清晰夠大、響應快,又要能防震、防電磁干扰,還要能夠抵御海洋的惡劣气候影響。老美自造也有困難,伯克級上用的四面大屏幕綜合顯示器都是日本三菱的產品。

  主動相控陣雷達?“jn四劍客”現在唯一确定的武器系統是730近防和隱身主炮。目前大家翹首以待的是雷達、防空、反艦系統。雷達以被動相控陣的可能性為最高。為什么這樣講?主要從兩個方面;其一,主動相控陣發射元素多(陣列上每個元素都是t/r),從反反艦導彈的需求上看,天線尺寸不需要造的像“神盾”這么大。這种“小兵立大功”的主動雷達將在歐系新一代驅護上全面采用。中國按理說主動相控陣的研究也進行的七七八八了,但目前進入工程的也就是目前歐洲的水平。但從170艦的安裝窗口來看,尺寸明顯比歐系的主動雷達要大的多,故判為被動。其二,主動式不是不可以造成“神盾”的尺寸,只是任務需求將由單純的反反艦提升到反彈道導彈的層次。目前美國在這方面也未進入到工程制造的地步,想來中國應該不可能“一口吃出個大胖子”來。又故判為動。             

   hhq-9還是rif-m?中國引進rif-m是最近的事,上170有點儿太晚了。再者說,rif-m的雷達和數据總線都和我們的不同。引進rif-m可能還是研究比較的意味較多。hhq-9是多次出現在官方資料中的我國新型中遠程艦隊防空導彈。陸基型在96年就技術定型了。但由于研發周期過長,一定型就落后了,也就未列裝。陸基甲的研制在本世紀初已經完成。2000年某省政府的年度報告曾提到過這會事。該項目當時遷到大西北,估計与定型試驗有關。至于那個省就是江南集團的所在地。目前的紅酒采用了垂直冷射技術和相控雷達技術,具有發射死角小、接戰空域大、同時能夠處理多批次目標的能力。從技術上講,紅酒采复合導引,且气動布局先進,比美國的“標准-2”有优勢。ft-2000就是其出口的衍生型。它的公開就是h-9a陸基型定裝的最好見証。海基型(hhq-9)的試射是在“試驗097”上搞的。現在170開工說明hhq-9已經過關。其垂直發射裝置可能裝在机庫,也可能出現在艦首,又或類似伯克級兩處兼而有之。

  新鷹擊?鷹擊83量產已經無庸置疑,四劍客會不會延續使用呢?這要看鷹擊-12的進度。鷹擊-12和91型同屬新一代沖壓型超音速反艦導彈。91型基本上是根据老毛子改的,12型則是自己內部搞的艦載通用型,曾參照過法國和俄國的設計。12型上艦只是早晚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沖壓發動机后,導彈的射程將有成倍的提高。兩三百公里的射程都算平常。台灣在這方面的發展也日趨成熟。到時,“台灣海峽無大艦”將成為殘酷的現實。

  再說說雷達168、169雖与紅酒和板磚無緣,但雷達還是很讓人期待的。現在固態相控技術流行,中國搞防空雷達的兩個所上的項目也全是它。估計起碼也是個“米幕”,老毛子的可能性不大。好一點的可能會用兩面相控。跟后面高聳的机庫比,170的雷達位置有點儿低了。可能是因為行波管和液冷技術的限制。俗話說,“登得高望得遠”。西裔f-100上神盾的位置就比較好。不過,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四百公里外也是看的見摸不著。我們沒有航母,兩三百公里的偵測距离也可以了。大家都注意到097上的板磚就一面,還是固定在牆上的!當初老美在諾頓聲艦(uss norton sound)上試神盾也至少是一面可360度旋轉的陣列天線,后改為兩面類似今天神盾的挂牆式。我們的神盾系統就能夠從一面一步跨越到四面列裝嗎?所以,170艦測試的意味很濃。不過可以肯定,中國海軍的遠洋艦隊在2010年前將可形成戰斗力。屆時,中、日、韓、台在海洋權益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作者:高新工程


NO:169_60
JSLIU(LIU)  於 2003/03/13 20:40
Re:中國的170艦

> 老美自造也有困難,伯克級上用的四面大屏幕綜合顯示器都是日本三菱的產品。

是 Sharp 的 AMLCD. 裝在 Aegis fire control systems 上.
F-16 早期也用 Sharp, 最近幾年則是改用韓國 Samsung. 但 F/A-22 是用美國 OIS.

目前 LCD/AMLCD 產業前三強是日本,韓國與台灣, 且都有生產軍用 AMLCD.
之前是美國與日本兩強, 目前美國則是投入下一代 FPD technology.

不知 170 的面板是用何國的?


NO:169_61
JSLIU(LIU)  於 2003/03/13 20:44
Re:中國的170艦

OIS 之前的副總裁.
http://www.sid.org/cvs/luo.html

NO:169_62
旁觀者2  於 2003/03/14 16:46
Re:中國的170艦

老共造170艦的用意究竟為何 只是為了航母戰鬥群或艦隊防空嗎
是否和台灣拿神盾打的主意一樣
戰時當作臨時指揮中心 甚至壓制台海巴士海峽上的台灣空軍

NO:169_63
小毛  於 2003/03/14 19:37
Re:中國的170艦

>老共造170艦的用意究竟為何
大概四到五年後,台灣四面八方都有可能成為共軍艦隊經常活動的海域,因為共軍海軍將逐漸增強自主的防空能力.而獲得行動自主的能力,可以獨自取得相當的制空權.
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整個西太平洋甚至印度洋也都要面臨共軍海軍可以隨時出現的狀況.

所以對台灣海空軍來說,潛艦作戰,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重要性更是提高,長程巡弋/掠海反艦飛彈也應該適度加強.因為速度太慢,飛行高度不夠低,或是未能降低被發現機率的外型與非匿蹤設計,在神盾等級系統下的效果都要打些折扣.增加我方獵殺的難度.

同樣的,台灣由於共軍海軍走向藍水而將不再有所謂的前方後方的分別,海軍應該將任務分成兩大類,一種就是由光五為主(應該具有小神盾的水準,再細分成防空/反潛兩種任務模組艦),光六為輔,佐以海龍海虎與空中P-3C等級海洋反潛巡邏機(不一定非P-3C不可),再配合戰時的F-16/魚叉,IDF/ADF/雄二,與岸基的機動/固定的雄二/雄三來守衛近海四周與離/外島(八十到一百海里以內)

第二類就是所謂的打擊艦隊,是以超過三千五百噸以上的船艦所組成,把戰場移到其他地方,著重於防空與對地打擊能力,以存在艦隊的概念為主,讓敵人無法發揮全力來攻擊台灣.


NO:169_64
Tina  於 2003/03/14 21:37
Re:中國的170艦

http://www.wforum.com/wmf/posts/3716849.html

Can anyone tell me if the above diagram is of active array or not ?


NO:169_65
flak  於 2003/03/14 23:01
Re:中國的170艦

>Can anyone tell me if the above diagram is of active array or not ?
波導...so you got a passive one.

NO:169_66
河東  於 2003/03/15 19:48
Re:中國的170艦

中國的170艦為代表的新一代驅逐艦 護衛艦,很明顯是為了抗衡美國海軍而建造
的。這只是中國十年建軍的一小部分而已。

1995年的台海危机,給中國高層以极大的刺激。中國當時的高層文官原都以為只
要持親美政策,美國就會像八十年代那樣給中國糖吃,誰知美國卻毫不給面子派
出航母,讓中國落后陳舊不堪的海空軍灰頭土臉。從此中國高層給予軍隊的經費
巨幅增加(恰好這時中國的經濟也開始起飛,政府的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中
國軍方當時定下2005年為DEAD LINE,空海軍加上二炮屆時的戰力必須能壓倒美國
在遠東的海空軍,或至少可以之相抗衡。也許很多台灣网友認為這是胡吹,現在
到2005年還有三年,這三年內大家就會看到中國的空、海、二炮都會有增加大量
的新武器裝備,海軍的170艦只是一個小的開始而已。


NO:169_67
SilverCL  於 2003/03/16 04:11
Re:中國的170艦

中國海空軍的進步是非常明顯,但其他人也不是在睡大頭覺.
請別忘了在遠東地區除了美軍外,至少還有台日韓三支上得了臺面的海空軍.
如果真的發生中國與美軍在東亞對抗,這三個國家會來個眼不見為淨嗎??


從日本這幾年的言行和最近對美國的力挺看來,
日本似乎開始要在國際上取得和它經濟實力相符合的政治軍事影響力;
美國也似乎有意把日本當成有如東亞的英國般的盟友,一起分擔責任和權力.
自衛隊要引進加油機擴大空自的活動範圍;
海自船艦更大型化,new Kongo將更強化八八艦隊防空能力,
再加上那些第一流的潛艦,名列前矛的海軍實力不是憑空得來的.
至於航母,對於一個在五十多年前就造出世上第二多航母的國家,
該不會現在已經把那些技術完全忘的一乾二淨了吧?

台灣在那些大陸軍主義者漸漸失去權力後,國防預算也轉向海空軍.
海空軍都在尋求Link能力來增強整體戰力,
未來Kidd甚至Burke增強艦隊防空和指揮能力,加上P-3c,潛艦和新型反潛軍艦後,
台灣海軍艦隊也將走向大型遠洋戰鬥群化,才能維護海上生命線的順暢,
不再也不能只是待在台灣海峽的近海艦隊.
但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台灣社會和台灣人的思想,
是否能從陸權轉變成像英國日本那樣的海權.

北韓除了核彈和陸軍的人海戰術外,其他方面對南韓來說根本沒法構成威脅;
但南韓還是一口氣買了幾十架F-15K,大型軍艦和新型潛艇還是一艘一艘造.
雖說南韓會偏向哪一邊很難說,但想必他們心中還有些北韓之外的假想敵吧?!

再看南海-泰國的航母,新加坡的La Fayette,馬來西亞的MEKO,Scorpene,
南海上的海盜還真不是普通的強大呀.....

中國海空軍這波的進步是為了跨出第一島鍊,
但那就必須同時面對好幾股有一定實力的海空力量,並不光只是美軍罷了.
看來比較有可能的缺口就只剩菲律賓了.

至於二炮,至少現在還沒正式看到擁有Tomahawk等級射程的巡弋飛彈,
如果真格動用到彈道飛彈,當美國偵測到發射的火燄時,
也許二炮軍官該煩惱的不是飛彈打的準不準,
而是在現今美國越來越強調先發制人的情況下,
該怎樣讓美帝相信那裡面裝的只是傳統彈頭,而不是生化武器或是核彈頭...


NO:169_68
Tina  於 2003/03/16 08:18
Re:中國的170艦

>至於二炮,至少現在還沒正式看到擁有Tomahawk等級射程的巡弋飛彈,
如果真格動用到彈道飛彈,當美國偵測到發射的火燄時,
也許二炮軍官該煩惱的不是飛彈打的準不準,
而是在現今美國越來越強調先發制人的情況下,
該怎樣讓美帝相信那裡面裝的只是傳統彈頭,而不是生化武器或是核彈頭...

I dont think there will be a nuclear war. If there were, none of them will survive.


NO:169_69
172  於 2003/03/19 23:44
Re:中國的170艦

http://www.hobbyshanghai.com/NEWDDG0303.htm

NO:169_70
172  於 2003/03/27 00:19
Re:中國的170艦

http://www.hobbyshanghai.com/NEWDDG0304.htm

新型補給艦(剛下水)
http://www.hobbyshanghai.com/325886.jpg

新型登陸艦(剛下水)
http://www.hobbyshanghai.com/325913a.jpg


NO:169_71
172  於 2003/03/27 00:27
Re:中國的170艦

新型補給艦(剛下水)
http://www.war-sky.com/cgi-bin/lb5000/topic.cgi?forum=3&topic;=3536&show;=0

NO:169_72
本地人  於 2003/03/27 10:03
Re:中國的170艦

在未來10年內東亞會有好戲看

NO:169_73
172  於 2003/04/18 19:01
Re:中國的170艦

http://www.cjdby.com/UploadFile/2003418131616.jpg

相控陣已經裝好(形狀很獨特),油漆也刷好了,下水在即!


NO:169_74
172  於 2003/04/23 22:43
Re:中國的170艦

http://www.war-sky.com/lb5000/usr/3/3_4680.jpg
170裝相控陣前正面清晰大圖!!!

170本週内下水.


NO:169_77
acetw  於 2003/05/08 17:35
Re:中國的170艦

http://bbs.china.com/military/html/board_57_post/225989/745352.html

相陣雷達上那個弧形的板子是幹嘛用的?


NO:169_78
HOTARU  於 2003/05/08 18:46
Re:中國的170艦

我懷疑是大型的天線水冷裝置,像海自的三式射擊指揮裝置那樣.

NO:169_79
172  於 2003/05/08 20:52
Re:中國的170艦

http://www.beijingbbs.net/forum1/frontshow/dispbbs.jsp?boardid=17&id;=141687

梅雨江南──續《052C──不是目標的目標艦》

梅雨江南
──續《052C──不是目標的目標艦》

???瞻膜?2003年4約29日13時58分,中國最新型的導彈驅逐艦──052C型首艦170艦在江南造船厂1號船台順利下水。筆者雖無幸親臨現場,但完全可以想象那龐大的艦体在長鳴的汽笛聲中從船台上徐徐滑下和艦上的各色彩旗在細雨中獵獵飄揚是一種怎樣動人的情景以及灰色的艦身在褐色的江水和陰霾的天空襯托下是一種怎樣凜冽的氣勢。

???臍雩蚖?170艦的建造進度是相當快的,特別是開始吊裝上層建築和船台蘢裝的時候,艦貌的變化絕對可以用日新月异來形容。該艦的船台周期大約衹有12個月,而且與同樣采用船台總裝的052B型艦首艦(168艦)相比,170艦的下水完整性相當高。從網上出現的圖片上可以看出,當初168艦下水的時候基本上是光禿禿的,而此時的170艦則已經初具規模──主炮及火控雷達`近防武器系統`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的支架`衛通天線等均以安裝,甚至連導航雷達都已經早早的蹲上了主桅的橫桁。不難判斷,即使至最后蘢裝完成時,該艦的外貌也不會再發生太大的變化。對于052C這樣一型裝備先進技術密集的大型導彈驅逐艦來說,建造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首制艦往往要面臨更多的挑戰。所以170艦能有這樣的建造速度是相當不易的,除了其中可能有合同上對工期的嚴格要求外,艦体和動力單元與B型艦的通用性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應該說是和江南厂雄厚的實力是分不開的。但令人不解的是艦体涂裝工作似乎衹完成了一半──后半部艦体包括艉樓側壁衹是胡亂抹了几道子,很多地方還裸露著底漆和淺色的膩子,整個的模樣實在顯得有些滑稽。下水前的涂裝應該是一項比較簡單的工序,更何況該艦的此項工作早在几周前就已開始﹔如此模樣雖不至于對艦体結構造成什么影響,但至少是有礙觀瞻吧?實在有些費解。衹能說江南厂在改進某些工程管理方面還有工作要做,同時推測稍后該艦要進入船塢進行下一步的蘢裝工作。

???簣q側視圖上看,170艦顯得比B型艦苗條些,以至于網上紛紛爭論C型艦應該比B型艦長度大多少米的問題。而實際上如上文中所述,兩型艦的艦体主尺度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C型艦由于上層建築及設備`武備等重量的增加,設計吃水深度比B型艦稍大一些,反言之就是干舷降低了些,所以從側面看上去比B型艦顯得修長了。目測估算C型艦比B型艦吃水增加約0.1米,滿載排水量增加約300吨左右。

???繡蚅弘炊j的艦橋十分引人注目。艦橋的外壁內傾,側壁與01甲板和主甲板干舷同樣采用類似B型艦的弧形加強筋板過渡(個人認為這是該型艦的外觀設計上最不協調的部分,極大地破壞了整艦的美感同時也影響了隱身性能)。艦橋整体呈八棱錐型,外形類似伯克級和金剛級驅逐艦,四面相控陣雷達陣面的布置方式也相同──位于與艦体中線呈45度的四個斜面上,內傾約15度。目前陣面的安裝位置被一種柱面型的鋼制罩板遮蓋,可以肯定陣面還沒有安裝。這是由于相控陣天線組件重量大`價值高,吊裝比較困難,而且船台下水過程的艦体結構變形可能會給天線組件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安裝工作通常應該在下水后的蘢裝中進行,而對上層建築艙壁上預留的大開口則暫時蒙以罩板,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也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美國和日本也采用類似的做法。從圖片上看,罩板几乎完全占据了02甲板至04甲板的兩層艙室高度,面積約4.5M*4.2M,被遮蓋的開口應該略小于這個尺寸。由此可見,該艦采用的S波段***D型主動相控陣雷達的陣面尺寸超過了美國的AN/APY-1型(還是被動陣),是世界上迄今為止采用相控陣雷達的防空艦艇中裝備的最大型的陣面,其性能想必不會令人失望。
????170艦是我國第一艘裝有垂直發射系統的水面戰斗艦艇,裝備垂直冷發射的HH-*型艦載遠程防空導彈(參見上文)。從圖片上看,HH-*的前后部的垂直發射都被綠色的防雨布遮蓋,可以依稀分辨出前部主甲板上的垂直發射裝置頂部與水線基本平行,后端高出甲板約1.2米。從主炮與橋樓間的距离并參考970艦上的發射裝置的單元直徑可以斷定共有6個單元,分左右兩列,發射裝置上部橫截面應略成堤壩型,發射單元分別向左右舷外傾一定角度。與熱發射系統不同,冷發射系統要承受導彈彈射時產生的強大后坐力,推測為了減輕甲板受力,應該在上下層甲板間設立連接体,使發射時的后坐力由兩層甲板共同承受,而如果給每個發射筒都單獨設立連接裝置勢必造成整個發射系統複雜臃腫,而如果導彈發射筒采用圍繞連接体的環型布置則可以使整体結構緊湊,而且連接体在長度上可以适當地留有余量,以方便挂裝不同長度的發射筒,提高發射裝置的通用性。這應該是RIF等發射系統為什么采用左輪式結構的重要原因之一,HH-*系統也應該是出于這些原因才采用環形集束式單元布局的。艉樓上可以容納另外2個單元,從艉樓高度可以推測出發射裝置的高度約7.2~7.5米(基于上述原理的推測說明HH-*發射筒長度并非一定就是這個數值)。

???鮪型艦舯部布局與B型艦有較大的區別──01甲板上建有一個連接后桅的大型甲板室,用途尚不明確,目前其上衹安裝了2部衛通天線,偌大的面積顯得有些空曠。后桅的高度也比B型艦低一些,頂部安裝有一個細長的雷達基座,可以確定此處將安裝一部類似517型的米波雷達天線用于遠程警戒。開始的時候認為,S波段的相控陣雷達已經具有遠程預警能力,另外再配備米波雷達似乎有畫蛇添足之嫌﹔細想來,米波雷達本身具有一定的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而且技術成熟價格低廉,如果艦上有足夠空間的話,使用米波雷達作為相控陣雷達的配合與補充倒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礎b艉樓和后桅之間安裝了2座新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的支架,明顯可以看出與YJ83發射裝置的不同──新型支架略寬,從支撐体的形狀也不難判斷使用的導彈發射箱截面是圓型的。這應該就是新型超音速通用反艦導彈YJ**的發射裝置(YJ**相關描述參見《猶抱琵琶半遮面──解讀051C》一文),總体上類似放大的魚叉,2座4聯裝。由此可見,該型艦的對海火力也是目前世界上同類艦中(包括一些在研的)最強大的。

???鮪型艦的近防武器系統的效能比B型艦有較大提高。相對于B型艦,主桅的位置和形狀類似但尺寸略小,頂部安裝的364型超低空/對海搜索雷達擁有更好的視界,安裝高度的增加也有效提高了探測距离,這些對于近防系統的搜索雷達顯得尤為重要。兩座近防炮也改為前-后布置的方式,分別安裝在艉樓頂部和艦橋前部的平台上,其中前部近防炮的平台很有意思──并沒有象金剛級和伯克級驅逐艦那樣與艦橋前壁相連,兩者之間的縫隙恐怕要對隱身性能造成不利的影響。推測如此設計應該是出于降低震動對艦橋影響的考慮──與美`日艦上配備的密集陣系統不同,730火炮的口徑和射速都要大些,射擊時產生的震動怕也要大些,并且沒有類似密集陣的炮座減震器。如果平台與艦橋相連,近防炮射擊時產生的震動會通過艦橋壁傳遞給固定安裝的相控陣雷達等精密電子設備,易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使設備受損﹔分离式的設計可以使震動能量在傳遞到上述部位前即被平台和甲板等吸收和衰減。目測估算前部近防炮的方向射界約正負120度,后部近防炮的則更要寬闊的多,這樣的布置即方便了在更大的角度範圍內對目標實施集火射擊,也增加了對舷側來襲導彈的多目標防御能力。

???軀兮?02甲板和橋樓01甲板高度的兩側平台可能用來布置火箭發射裝置。總感覺艉樓兩側的平台如果用來布置近程防空導彈更合适些,比如類似“拉姆”的FLS-1系統(可能目前看來是有些奢望了),可以一定程度上使防空体系的層次更趨合理。艉樓前部有一個安裝了通訊天線支架的小型“桅桿”,頂部似乎有個低矮基座,用途不詳。

???臏`体感覺,C型艦的外表很干凈,布局比較合理,整艦外觀也過得去,衹是感覺后向的陣面安裝位置似乎低了些,就是在平時部分視線也會被進氣艙和艉樓遮擋,就不用說在縱搖的情況下了。据說,更新型的導彈驅逐艦──C型艦的改進型052D型艦即將開始批量建造,屆時希望它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電動太陽
03/05/01


NO:169_80
fer-de-lance  於 2003/05/09 10:40
Re:中國的170艦

Latest close-up photos showed a frame and rivets(!) on the covers over the positions for the 4 phased array antennas. Since this means they are unlikely to be dielectric radomes, I suspect that they are just covers for the holes and the antennas themselves have not been fitted yet.

NO:169_81
小滬尾  於 2003/05/09 12:05
Re:中國的170艦

>Latest close-up photos showed a frame and rivets(!) on the covers over the positions for the 4 phased array antennas. Since this means they are unlikely to be dielectric radomes, I suspect that they are just covers for the holes and the antennas themselves have not been fitted yet.

佩服﹗佩服﹗


NO:169_82
fer-de-lance  於 2003/05/12 23:48
Re:中國的170艦

Thanks for the compliment. If you look at the most recent photos with the radar on the foremast, the 100mm gun and the VLS fitted, the ship is still sitting with the bow higher out of the water than the stern.

That suggests something heavy might still needs to be fitted forward. No need to say what I think what (4 things) THAT might be ;)


NO:169_83
小滬尾  於 2003/05/13 06:23
Re:中國的170艦

fer-de-lance bro,
Thanks for sharing us your insight.
BTW, if it is convenient, could you give us some opinion regarding current ROCNs sub acquisition? Those news did confuse lot people.
Thanks.

NO:169_84
badboy  於 2003/05/15 20:04
Re:中國的170艦

052型每艘造价約10億rmb,052b估計在20億左右,052c僅艦隊防空系統就15億,連
帶昂貴的綜合編隊指揮系統應有30億之譜。加上中國近年向俄羅斯采購的4艘現代和
最近4億美元購入的兩套s-300f,意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中國藍水海軍最強陣容。


sjl:“我很丑,可是我很不溫柔!”
新驅防空顯然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洒家先從052b談起。總的來說,艦艇裝備何种武
器往往要考慮資金、技術、作戰任務等諸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像買電腦一樣,負得
起都買最快的,除非你是啊三!無論是霉菌的航母戰斗群也好,還是皇軍的“十。
九”也好,也沒見都是一色的板磚來著。中國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都比不過
前二者,就更不可能一窩蜂都上板磚了。052b的主要任務是反潛和反艦,防空不是
首要,但也是重點。有人不滿052b上sa-n-7/sjl,其實發射技術并不能代表一切,
導彈的導引方式、射程、射高、抗干扰能力和火控雷達系統也同等重要。反過來說,
發射技術先進只是垂直發射箱發射(vls)的优點之一,而不是唯一。

根据霉菌的資料顯示,sjl/9m38的改良型為sa-n-12/9m38m (注:有的地方也用sa-n-17的
名稱)。9m38m略長,但仍使用同一發射架。在更換了新型火箭發動机、新型信號處
理器、增加了指令修正制導技術和新的雷達射控軟件后,射程和攔截超低空目標的
能力已有了相當的提高,整体大致等同于美制“標准-1”。9m38m的最大射程達到38公
里,可在20公里處攔截掠海飛行反艦導彈,形成繼hhq-9后艦隊防空的第二道火力圈。
此舉指在將艦隊防空層次拉開,實現了對來襲目標的多次攔截,提高了艦隊整体防
空的效率。

9m38m可垂直發射(注:hq-61也可垂直發射,垂直發射和垂直發射箱發射非同一概念
),且裝彈速度僅12秒,是目前俄武庫中性能僅次于sa-n-6的艦載防空彈。按一座
“前罩”同時照射2個目標計算,兩艘052b至少可同時對付16個目標,攔截效率是052的
8倍!射程則比目前國產驅護上使用的hhq-7射程大三倍!從bespokoiny號以后的現
代級已經全部換裝9m38m。印度的德里級也比照引進。我們無法想象解放軍哭著喊著
買舊貨的慘狀,因此sa-n-7彈可以排除。唯一令人不解的是,052b上的“前罩”位
置偏低,不利于發揮導彈的最大效能,且同俄、印艦比少了兩個火控通道,僅有4個,
可同時對付的目標也就少了4個。這我可要向老曹呼吁一下,“該出手時就出手”,
省錢可沒這么省的!

9m38m射程達到現有國產艦載防空彈的3倍,攔截效率高出8倍。可以說,除備彈量和
發射通道較少外,不比vls彈差到哪里去。其實,中國試驗中還有更好的,但大家要
想到中國地空導彈有一定基礎,但艦載防空彈的技術儲備少,上艦還要假以時日。


NO:169_85
badboy  於 2003/05/15 20:05
Re:中國的170艦

靶場老前輩:“四面陣的技術水平在國內領先,國際上也是前沿。”
再來談170的板磚。中國在相控陣雷達技術敢叫板的研究所屈指可數,55所,38所,
20所和14所。14所更是個中翹楚。14所對外稱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該所以研究遠
程雷達和相控陣技術見長。中國的几個大型雷達項目都和他們有關。1975年投入運
行的彈道導彈相控預警雷達就是他們的杰作。該項目又稱7010工程。77年研制成功
的超遠程110跟蹤雷達也出自14所。89年該所又設計成功1471/klj1型机載脈沖多普
勒雷達并投入生產。目前,14所正主導机載相控陣雷達、星載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
以及空間目標監視相控陣等國家級重點工程的研制任務。1997年該所的雷達專家周
万幸又承擔起來國家某國防重點工程艦載多功能四面陣雷達的總設計師的重擔。据
靶場老子輩的講,該雷達的技術水平在國內領先,國際上也是前沿。的确,縱觀國
際,有能力研制生產艦載四面陣的國家目前只有美、俄、中、日四國。誰搞得出來
肯定是國際先進水平!

很多朋友和洒家一樣對板磚是否為有源相控陣頗感疑惑。其實有源和無源主要在于
發射/接收(t/r)元素的多少。無源陣列僅有一個中央發射机。信號經導波管放大并
通過网絡分發至各單元的。有源則在每個單元上都配裝有一個發射/接收組件,因此
在頻寬、信號處理和冗度設計上都比無源有优勢。正因如此,也使得有源的造价高
昂,工程化難度加劇。目前,美日歐在艦載有源板磚的技術上處領先地位。日歐接
近完成小面有源的研制,美國洛。馬公司則在研制一种指在替代spy-1的spy-2大型
有源陣列雷達。中國在相控技術方面也處于先進的行列,但有源技術仍屬起步階段,
現有成品僅為机械式旋轉陸基雙面雷達。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有源無需波導和冷卻
系統,因此可以盡可能高地安裝,以獲得最大視距,但170雷達的置設高度僅略高于
机庫,讓人費解。看來,170艦是否會裝備國產有源仍有待進一步証實。綜上所述,
有源比無源优勢明顯,有取而代之之勢。從多方技術論文上看,最終達到有源上艦
是中國相關科技人員的普遍共識。

海紅九性能領先美、俄
紅九始研于1986年,1996年打靶六發5中,設計定型,又是一個“十年磨一劍”。當
時在大西北靶場打紅九的是空軍地空導彈5師13團。裝備13團憑的是多年操控進口同
類型彈的經驗和獨一無二的光榮戰史。紅九將是空軍21世紀初的主戰裝備,未來戰
爭中的“殺手?式芋A因此空軍慎之又慎。紅九試射雖然成功了,空軍領導卻對二院
的人說,“這把劍讓你們十年磨一劍給磨細了!”顯見空軍對紅九的研制周期和性
能頗有微詞。二院被迫改進紅九,后衍變成紅九甲。海紅九就是基于紅九甲發展而
來的。首篇已有介紹,贖不累述。

包括海紅九在內的850工程30毫米反導密集陣、新型隱身主炮、板磚、相控陣電子對
抗体系、以及目前的鷹擊-12都是在970上完成試驗定型的。可以說,試驗970就是海
軍為試驗新驅的武器种种而專門打造的。海紅九于2002年在970上五發五中定型,海
軍決定連同四面陣上新艦。考慮到和陸基型發射系統的通用問題,海紅九并未采用
mk-41的發射箱設計,而采類似s-300f的六聯裝環形圓筒垂直發射布局。紅九尺寸較
s-300f小,因此整体發射裝置也比rif小。發射裝置只有發射井而無排焰道,故判為
冷射。這种發射方式的主要优點是導彈火箭發動机在發射裝置外點火,不需排導燃
气流,因而結构簡單、重量輕、發射筒使用壽命較長、成本低且安裝容易,維護的
工作量和難度也較小。技術難點在于彈射器既要能產生強大的彈射動力,又要安全
可靠。 整套系統為模組設計,且与甲板平面有15度角,向舷外傾斜。這主要是防止
導彈冷射點火失敗回落對甲板造成損傷。海紅九采用截聯慣導/低速指令修正加末尋
的主動雷達導引的复合制導体系。僅复合制導一項已使紅九和美國最新開發的“標
准-2blockiiib”持平,而优于目前霉菌裝備的各型防空彈。紅九導彈為無翼式,大
邊條,适合垂直和水平方向高速高過載机動飛行。


NO:169_86
badboy  於 2003/05/15 20:06
Re:中國的170艦

二代設計師和新鷹擊
說罷二院說三院。三院即赫赫有名的海鷹院,主要負責各型反艦導彈。被院內嘻稱
為“小二黑”的鷹擊8系列就是海鷹院的招牌。原總設計師梁守聶已經离退。目前成
批裝備的c-803是海鷹院第二代總師黃銳松帶頭搞的。他目前負責鷹擊-85(c-805)的
研制任務。c-805是yj-8的終級型號,裝一台小型渦噴發動机和固体火箭主机,空射
距离可達250公里,已從j-8d和jh-7海上發射成功。在第一篇中提到新驅是否裝c-803要
還要看鷹擊-12的進度。yj-12是黃老領頭的“十。五”重點攻關項目,目前正在970上
緊張進行試驗工作。鷹擊-12采四發沖壓發動机和固体火箭主机。該彈的特點是沖壓
和火箭發動机共用同一燃燒室,因此結构緊湊、燃燒效率高。yj-12裝艦的意義重大,
其速度快、射程遠、彈頭威力大,一旦裝備部隊,將使海軍水面艦艇首次對敵航母
群构成直接威脅。其四聯裝圓形發射筒類似放大的“魚叉”。


自動化指揮系統質的飛躍
艦載c3i系統网絡包括艦船上指揮中心內部的局域网和指揮中心之間的互連网。八十
年代在中、大型水面艦艇、護衛艦這一級,普遍使用共享介質、總線形式的网絡拓扑
結构,總線使用的速率也從低速的1mbps到中低速的標准10mbps帶寬發展。中國海軍
新型大中型水面艦艇普遍采用的是仿意式ipn-10的作戰系統。該系統用mhidas多路
高級綜合分布結构系統。該總線系統采用模塊化結构,分為主線和支線,主線可達
50米,兩個終端設備之間最遠可達400米。總線數据傳輸率可達10mbps/秒,用戶數
量最多可達256個,可滿足中大型艦艇對于傳輸距离,傳輸速率和終端數目的要求。


目前167上使用的就是采用了以1553b軍標數据總線為基礎,10mbps网絡結构的zkj-4a-3自
動化指揮系統。052b則將配屬新一代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七院第七0九所研制的zkj-5作
戰情報指揮系統。該系統提速到100m快速以太网(交換式),在實時性能、网絡容量、
网絡分析建模、可靠性等方面又有了相當的提高。152c据信將采用我國海軍首型海
上編隊戰役、戰術型自動化指揮系統(h/zbj-1)。該新型指揮系統采用功能更強、速
度更快的數据總線,更先進的旗艦數据顯示中樞,采用以光纖數据總線為基礎的以太
网局部网絡和開放系統互連結构。該系統結合支持戰斗群各分隊之間的綜合通訊、
導航和敵我識別,用于交換聯合戰術數据鏈,對艦隊直轄艦和岸基、空基偵測平台進
行有效的指揮管理和協調。目前704所還在設計研究航母艦隊指揮系統和南京軍區對
台軍事斗爭的某型戰區封鎖系統。


NO:169_87
badboy  於 2003/05/15 20:07
Re:中國的170艦

自江南四劍客第二部發表以來,江南四艦長勢良好。168艦除反艦導彈外主戰武器已
基本完成?螂芊C170已下水,完成度比之前兩艦都要好。169夾在中間進度稍緩。此
外,171艦正在分段建造,也已初具雛形。洒家將根据對JN四劍客的嚴密追蹤繼續大
言不慚,夸夸其談,還請大家秉持“打死异端”的一貫作風對我多多扔磚,繼續打
倒,直到棍棒加身,永垂不朽!好了!不胡說八道了,言歸正傳。

052B總師仍為潘鏡芙。該項目97年上馬,99年設計定型,曾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
特等獎。170艦已确定為052C。該艦設計于2001年9月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查,因當時
潘老已退,總師可能是目前船舶重工七院701所所長朱英富。回顧潘總接受采訪時說
過中國驅逐艦發展可考慮分成兩种型號,一型為4000~5000吨級反潛艦,裝備反潛直
升机、反潛導彈、魚雷、深彈等反潛裝備和遠程主、被動水聲探測設備,可執行編
隊遠、中、近多層區域反潛和水下戰斗任務,具有較強的對海攻擊和對空點防御自
衛力量。一型為7000~8000吨級防空艦,安裝遠、中、近程艦空導彈系統,可進行多
層次空域攻防作戰,具有較強的對海攻擊和反潛自衛力量。總之,兩型艦對海作戰
能力都要強。專用的制海型艦沒必要再發展。052B想來就是潘總口中的反潛艦,而
051C則為區域防空艦。兩者側重不同,而非高低搭配。根据潘總的設想,052B將設
置包括火箭式深彈在內的各型反潛武器。這也是052B艦艏設置火箭發射器的主要原
因。也因此,有些人對052B的技術層次感到失望,但正如611所李文正所長說的:
“一架先進飛机的誕生涉及到眾多技術領域的突破,不可能所有技術都在同一時期
突破,也不可能等所有技術都有所突破后再研制新一代殲擊机。”艦艇的研制又何
嘗不是這樣。船型的研制和使用周期長,艦載電子武器設備則快的多。只要有好的
模組設計和寬敞的船体空間,升級改良裝備仍可不斷提升艦艇的整体作戰能力,尤
其對于我們這樣一支軍費還不是很充裕的海軍而言。倒是如何將平台和負載作全面
优化,以及整体的電子兼容成為驅逐艦設計的主要難題。潘總有設計改良中國二代四型
驅逐艦的寶貴經驗,將中、西、俄混血的052B設計成功是繼052型艦以來,實為系統
設計的又一大手筆!

052B
168和169据傳已分別命名為廣州號和武漢號。目前168的完成度較高,年前應可試航。
前桅裝的俄制“頂板”(MR-710)和狀似俄“樂台”的東東不禁惹人議論紛紛。

頂板雷達是俄自1970年代發展的一种采相控陣体制的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該雷達
研制至今有多達7种的衍生型號,現已裝備俄海軍現代級、無畏級等大中型作戰艦艇,
是其目前較為先進的艦載搜索雷達。其雷達頻段為E/H,縫隙天線背靠背傾斜安裝而
成,掃瞄率比單面雷達提高了一倍。該雷達除具有對空、對海目標偵測的能力外,
還有空中管制和低空補盲的功能。其主要特點是抗電子干扰強、自動化程度高,性
价比佳。168裝備的是最新型的MAE-5。在原有型號基礎上,MAE-5的發射功率翻一番,
達到90kW,最遠有效距离仍為300公里,但對戰机和導彈的探測距离提高了20%,分
別達到230公里和50公里。至少在目前,國內在研的同類產品在性价比和可靠性兩項
還難望其項背。這也是052B采用頂板的主要原因。

168艦橋頂置的雷達罩疑似俄式“樂台”。“樂台”是一部工作在D/E/F波段的艦
對導彈制導雷達,用來制導由無線電指令控制的SS-N-22導彈,此外還具有對空對
海搜索能力,天線外罩為一個直徑3。2米、高4。5米的長套筒形,頂部呈圓形。罩
內裝有一圓拋物面反射体該雷達,于1969年始裝備現代級驅逐艦和納努契卡級導彈
艇。168上的這個可疑罩罩無論在形狀和安裝位置都和現代級上的“樂台”极為接近。
洒家原指望168裝備國產YJ-12,但從168艦舯發射架來看,YJ-12的可能性并不大,
倒是170的發射架更像是給12號彈預備的。在頂板和SJL顯現艦上后,168上俄系導引
雷達的可能性也大增。在美國要求俄國出口中國武器提高透明度的壓力下,中國巧
妙地把雷達、導彈、電子設備等設備混在一籃子采購案中“暗度陳倉”。168, 169的
武器設備可能是混在現代級的一籃子采購計划中搞過來的。中國引進的俄制空地導
彈也是混在蘇-30MKK的采購案中一并引進的。


NO:169_88
badboy  於 2003/05/15 20:08
Re:中國的170艦

假設該雷達為“樂台”,則上YJ-83的可能性就不大,SS-N-22龐大的發射器也不太
會在168上出現。如果中國要強調168的反艦能力,超音速是跑不掉的。“由此推測,
168上的既不是國產的YJ-83/12,也不是SS-N-22,而可能是俄式“俱樂部” (Club-N)或
“YAHONT”反艦導彈。不過YAHONT發射器使用的是圓形發射筒,且已經改為垂直發
射。“樂台”又可以控制“俱樂部”,因此168裝備俄系導彈,“俱樂部”的可能性
為最大。“俱樂部”和YJ-83類似,也為末端超音速俯沖,但射程較遠,達到220公
里。關于該彈進一步的介紹洒家暫且收筆待敘,畢竟這只是一种猜測。待事情明了
后再談不遲。

自上篇以來,NJ前哨的朋友已經印証了洒家關于SJL的判定,168的确上的是SA-N-12,
而非較舊的SA-N-7。洒家再對SA-N-12作一些補充。SA-N-12是俄制最新銳的艦載防
空導彈,在2001才正式對外展示。168前后兩個SJL發射架共裝配了48枚這种新型彈。
据俄真理報介紹,該系統可同時追蹤75個目標,對其中15個進行射擊諸元計算,并
對8個目標進行攻擊排序。SJL的性能大致等同于台灣“成功”級上的“標准-1”,
但具有后者所沒有的反彈道導彈的攔截功能。印度“德里”級的使用証明SA-N-12性
能先進、可靠。目前印海軍已經取消了發展中的“阿咯什”艦載防空導彈,認為其
性价比不如SJL。

此外值得慶賀的是,052B的ZKJ-5作戰情報指揮系統水平不低,和西班牙有“小神盾”
之稱的F100“巴贊”號有得拼。170(052C)的海上編隊戰役、戰術型自動化指揮系統
(H/ZBJ-1)則和美國大神盾在同一技術層次上。

052C
近日,170下水將网友的焦點再次轉向中國第一艘具有區域防空意義的驅逐艦。170据
傳命名為蘭州艦。該艦已确定裝備8套六聯裝垂直發射HHQ-9。其中,6套為2X3,艦
艉机庫右舷另有2套,共裝彈48枚,達到了西班牙小神盾的發射筒數目。HHQ-9比S-300略
小,彈体類似,折疊尾翼雷同,但帶十字邊條翼,超低空水平和垂直的机動性能更
佳。其導引系統則為全主動复合制導,是目前除美制RAM意外少有的复合制導艦載防
空彈。從170上看,并沒有發現類似神盾導引半主動式“標准-2”歸向的火控雷達,
也証明了紅九為复合導引這一事實。至于為何紅九采用RIF的環形圓筒垂直發射布局,
而非類似Mk-41的布局,主要是因為紅九的發射裝置源于S-300,海基型借鑒RIF也在
情理之中。紅九每個彈筒均為發射器,發射速率和可靠性比RIF要高。紅九發射器雖
為模組式設計,但并非通用式設計。隨著新研制的垂直發射反潛、防空和反艦導彈
的來臨,中國顯然需要一种系列化的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中國目前在研的就有一款
垂直發射裝置就是采箱型熱發射,發射彈為某新型中短程防空彈。由此看來,中國
版Mk-41已不遠矣!

洒家曾提過FT-2000就是紅九的出口型。當初珠海航展展出FT-2000時,工作人員曾
向記者透露,中國軍方經已列裝該型武器,實際上指的是紅九。FT-2000的反輻射彈
只是將紅九導引頭更換為無源反輻射体制的結果。這也証明FT-2000同為复合導引,
可根据彈外數据鏈修正彈道,提高導彈的命中率。


NO:169_89
badboy  於 2003/05/15 20:09
Re:中國的170艦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弧形板磚帶口罩
170的板磚仍是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洒家上回講到170帶的是口罩而已,
現已得到圖片証實。其口罩是用鋼板焊起來的,做成弧形是為了增加強度,以抵抗
下水時強大的沖擊力,防止雷達基座變形。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大型艦艇從船台下水
時的激烈程度。基本上,艦艇從船台沖下水后,艦体龍骨都要進行驗傷,已檢查其
結构的變形程度。如果鋼鐵之軀都要變形,更何況精密的相控雷達了。因此170不帶
雷達下水是明智的,畢竟上面每個饋電單元市值1000美刀!

据某業內网友透露,170上裝的是四面“矩形波導相控陣雷達”天線。該网友提到
“由于這种雷達結构簡單,所以這种陣列可方便地用作陣列特性實驗研究或者新概
念的原型。考慮到170是我國第一艘裝備相位陣雷達的實戰型戰艦,這种技術還是比
較穩妥的。”從970上板磚复雜的冷卻管線來看也可証實這是一部有導波管的無源雷
達,有源雷達不需要如此复雜的冷卻系統。不過,有源的可能性也還不能完全排除。
至于天線陣外觀為什么有弧度,基本有兩种解釋。一,天線陣本身有弧度;這种陣
面也有先例,被稱為共形天線,多為机載雷達遷就飛机气動外形打造,也有地基雷
達。二,天線陣為平面,有弧度的只是天線罩而已。這也有一定可能性。但總之雷
達是國造的就沒錯。有朋友自然地從板磚聯想到去年4月中國從毛子買來的RIF (S-300F)
。從兩套2億美金的价格上看,RIF比老美坑賣日本的兩套神盾報价便宜了整整6個億,
性价比极高! 俄報Vedomosti綜合來自RIF生產厂家Almaz-Antei和俄空軍的消息,
中國將在2005前用RIF裝備兩艘不低于10000吨的巡洋艦。不同于俄“斯拉夫”級巡
洋艦上的12套8聯裝發射器,賣給中國的系統為6或8套,共48~64筒。有人提到大連
的“目標艦”(051C),洒家抱樂觀其成的態度,交給時間來証明。

跟“心臟病”說拜拜!
關于052B/C的動力系統,洒家做點儿補充。GT-25000主机的全長4.6米,重16吨、轉
速3000∼3600轉/分、最大功率可達36300馬力、熱效率36。5%,性能可觀;輔机采
用的是陝西柴油机厂的國產化MTU 20V956TB92,同樣是052型制式裝備,德國F122、
F123也采用同型輔机,兩者合組成柴油燃气复合推進系統(CODOG),驅動雙軸雙漿
推進。据聞中國在引進GT-25000后對其轉子槳葉進行了重新加工,提高了發動机的
工作效率,并將其模組簡化,提高了部件的維修性和可靠性。相信國產化的GT-25000在
各項指標上比原型机都有一定的提高。潘總曾提到要“大力發展柴燃聯合動力裝置。
柴燃聯合動力裝置啟動快、備航時間短、机動性好,要建造性能优良的驅逐艦、護
衛艦,需要大力開展大功率燃气輪机和柴油机等的研制工作。”有了GT-25000,中
國以后造大艦再也不用擔心“心臟病”了。

球球太多?
有不少人反應052B/C上的球球太多,桅杆上怎么也沒有歐美艦的整洁感。這跟中國
海軍的戰術是分不開的。中國海軍仍傳承了俄軍的主動攻擊型電子對抗方式,因此
艦上有針對不同波段的多型電子偵察(ESM)和電子對抗(ECM)發射器和接受器。加上
衛星通訊和各型雷達加罩,也就成為了今日的光景。但球球有球球的好處,雷達隱
身好、保護雷達天線和電子設備免受風雨侵蝕都是其优點。

730太貴!

730型反導密集陣由船總第七研究院713所研制。該項目工程代號為850工程,該炮為
7管30毫米加特林轉管炮設計,模組結构。其炮架上有1具EFR-1I波段跟蹤雷達、1套
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的OFC3光電跟蹤系統。OFC3光電跟蹤系統包括:1個熱相儀,1個
電視攝像机。1個激光測距儀。其對RCS為2的目標探測距离為15KM,RCS為10的目標
探測距离為20KM。該型號屬外能源轉管炮,由7根剛性連接在一起的身管和炮尾組成,
每根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閂,通過外部電机實現連續射擊。由于每根身管的工作時間
重疊,所以它具有射速穩定、身管壽命長、可靠性高等特點。很多人第一個感覺就
是730太大。我想這有几個原因。一,730采兩部電机驅動,底座明顯比采內能源的
AK-630M寬且大;二,大家看慣了“密集陣”,再看730就覺得大。可是前者采20毫
米彈、后者為30毫米彈,不大才怪!況且730的驅動馬達和電子設備的制造技術水平
較美帝低,也是造成730“太大”的原因。第三就是角度問題,我們之前看到的位置
從170的艦艉望里看,顯得730和艦艏比例失調。其實,把730和“守門員”相比才
“門當戶對”。730的塊頭并不比它大。

730采用了高級光學跟蹤儀和火控雷達交聯,因此其性能是無庸致疑的。這一點也可
從167和168的艦艉布局看出。167艦艉机庫上擺了四門雙37快炮,而168的防空要求
決不會比前者低,卻只上有730一人把門,看來其性能是“以一敵四”啊!但730有
個致命傷,就是价格高昂!外能源轉管炮本身就不是省油的燈,就是闊綽的美軍艦
艇一般也只上前后兩座“密集陣”。730的傳感器比“密集陣”矜貴的多,造价也就
比前者更甚。從054新護的布局可見一斑,全艦730欠奉,改上4座仿AK-630M。730的
昂貴造价使得驅逐艦以下的各型艦艇望而卻步,性能再好又如何!

尾言

052B和052C分別為反潛和防空艦,角色不同,而非高低搭配。兩者通過不斷改進升
級,戰力將不斷提高以滿足海軍的需要。大連的051C很可能是一款重量級防空驅逐
艦,甚至巡洋艦。171艦机庫開在右邊,和其它三劍客又有不同,不知道還會給大家
帶來什么惊喜。這些國產新驅全面服役后,將形成北海艦隊以四艘051C大型驅逐艦
/巡洋艦為核心,東海以四艘俄制現代I,現代II為中堅,南海以四艘052B/C為主力
的新格局。与此同時,滬東將批量打造054新護、渤海重工將繼續建造09III、09IV導
彈核潛艇。中國史無前例的造艦高潮已經來臨!


NO:169_90
ryan2181  於 2003/05/15 20:11
Re:中國的170艦

badboy :
請閣下補充轉帖出處來源

NO:169_91
badboy  於 2003/05/15 20:22
Re:中國的170艦

轉貼自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

http://www.cjdby.com/dispbbs.asp?boardID=5&ID;=16570


NO:169_92
ryan2181  於 2003/05/15 20:29
Re:中國的170艦

badboy :

請閣下注意.....
如果不是閣下自己的意見,而是轉自其他論壇,
請註明轉貼來源,否則版務管理人員會逕行刪除


NO:169_93
fer-de-lance  於 2003/05/16 13:28
Re:中國的170艦

Re: subs - the program is proceeding with bids being submitted. The issues over funding will be resolved. There is a lot of activities in the background.

Be patient, as is the case with many sensitive programs, those who knows will not say and those willing to say often do not know.

Re: the PN170 - the speculations about the combat system and comparability with Aegis Mk7 is just that - speculation. The USN has had 20+ years to develop Aegis. It took a long time to perfect the system to manage all the track files and the multi- SM-2 engagements. The Aegis tracking algrithms are so well developed that they now being adapted for use in upgrades to SYS-2 such as TMS and MSITS.

The system is also evolving from a centralize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in CMS-2 language to (Baseline 7)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using software compiled in High Order Language (HOL).

Is it possible that the PLAN can match this - yes, anything is possible but is it probable? Probably not.

You just have to look at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DS Block 1 to see just how complex and risky this buisness is. Realistic and rigorous test conductions in the USN Developmental Testing & Operational Testing enables the USN to identify and develop fixes for problems. THAT you cannot skip over. As a first generation system, expect developmental difficulties with the systems on PN170 - for quite an extended period.


NO:169_94
acetw  於 2003/05/16 20:50
Re:中國的170艦

http://bbs.china.com/military/hits.jsp?boardid=57&groupid;=232164∣=773173

為什麼不裝rice shield/海鷹雷達呢?


NO:169_95
小滬尾  於 2003/05/17 11:30
Re:中國的170艦


fer-de-lance bro,
Thank you so much for the comments. I will be patient.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8&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