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小邱 於 2003/02/12 21:30 | |
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一、 何謂住民地戰鬥: 先解釋什麼叫做住民地,住民地就是指例如城鎮、工業區以及交通十分發達,充滿建築物,而建築物又彼此相連,產生了如社區般一區一區,而交通系統再把這些區域互相連接,就成了一個中型城市或都會區。 根據美軍野戰教範的分類: 1. 人口在十萬以上的就是屬於大型城市。 2. 人口三千到十萬的成為城鎮。 3. 人口不到三千者成為村莊。 4. 帶狀區域:分布在交通線(包括河流與公路)的帶狀住家與商業帶。 而各個城市風貌不同,常常也可以利用這些城市的不同風貌予以分類,以台灣的都市來舉例: 1. 古都型:由於是舊有都市,其建築之分布相當雜亂,而後來新的都市計劃再加入,會導致街道分布較為敘亂。例如:台南市、台北西門町。 2. 新都市:後來在都市計劃中發展規劃的地區,街道偏向棋盤式分布,比較有規律可尋,建築物多半高聳。例如:台北信義重劃區。 3. 工業區:具有較為低矮的廠房,目前多半由大型鐵皮工廠分布,但也有相當多堅固的水泥製廠房,具有相當良好的交通運輸管道,也可允許大型車輛進入。例如:高雄小港加工出口區。 4. 市郊:市郊之建築物多半較為疏開,會有小型聚落產生,不過規模亦不大,多半會參雜許多農地與林地作物,而建築物就點綴在其中。 之所謂住民地戰鬥,就是必須在這種相當複雜的地形中進行戰術行動,二次大戰的名將巴頓曾提過:「城市戰,只是一種碉堡戰的變形」這倒是一點都不假,這對任何兵種來說,都是一種最慘烈的遭遇。 二、 裝甲兵在住民地的遭遇: 這一點,基本上俄軍在車臣已經給了我們相當好的答案,一枚RPG從高處射來,一輛俄軍的T-80之炮塔頂遭到燒穿,高溫噴流進入炮塔乃至穿過,引燃在底盤自動裝彈機的預備彈藥,然後就可以看見炮塔飛到20m甚至50m外的事件。這種寫照是否告訴我們裝甲兵完全不適合在城市裡面作戰呢?這也到不見得,俄軍戰車會發生這種事情,恐怕很大的因素在於沒有步兵保護以及對當地環境的不了解所致;後者是因為情報問題與俄軍本來就不認識車臣(畢竟他們不是車臣人),前者則是因為沒有步兵會想跟在戰車旁邊肅清敵人(為什麼步兵不跟著戰車呢?很簡單,爆炸反應裝甲的原理只要熟悉了就知道了。)換到比較溫暖的中亞,以色列的馳車不也還是在城市戰中不斷肅清巴勒斯坦人嗎?遭致的損失不大(當然,畢竟巴勒斯坦的重武器有限),而且還成了步兵的好幫手,這也證明了經過適度強化的裝甲車(例如馳車上的超多近戰武器:7.62mm機槍3挺、12.7mm遙控機槍1挺再掛一門60mm迫擊炮)還是能於城市戰當中活用,並能在適當的戰術行為上替住民地戰鬥加分。 |
ryan2181 於 2003/02/12 21:36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3. 工業區:具有較為低矮的廠房,目前多半由大型鐵皮工廠分布,但也有相當多堅固的水泥製廠房,具有相當良好的交通運輸管道,也可允許大型車輛進入。例如:高雄小港加工出口區。 高雄小港加工出口區??? |
小邱 於 2003/02/12 21:41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ㄚ 糗了 真是的 我馬上修正 沒辦法 距離我去加工出口區已經很久前了 大概四歲.........我一直以為過了中華路就是小港區了 |
ryan2181 於 2003/02/12 21:45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我一直以為過了中華路就是小港區了 凱旋路過了中華五路職訓中心那邊還是前鎮區..... |
小邱 於 2003/02/12 21:47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嗯...終於了解了 貼下一段吧 三、 裝甲車可行的作為: 其實不用擔心像1993年美軍索馬利亞行動那種事情再度發生在要打城市戰的這種慘劇發生,我們稍微回顧一下Black Hawk Down的情節。艾琳行動這個任務本身是去綁架軍閥艾迪德(Aidid)手下的兩位重要人物,並非要攻下索馬利亞的首都摩加迪修,故美軍採取的策略是快速突進,完成任務之後快速脫離,而不是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攻下都市。但是在此一也可以看出裝甲保護的價值,當天具有輕裝甲保護的悍馬車保護著相當多傷兵的性命,而5t卡車就沒那麼幸運了,就有一輛5t卡車被撕成碎片。直到最後,美軍不敢再使用輕裝甲的悍馬車,只好與馬來西亞商借裝甲車,才在黑夜中將美軍特種部隊給帶了出來。 故如果在正確的戰術領導之下,具有裝甲的重型車輛在住民地戰鬥中的確是有其用途。在二次世界大戰初,德國在1940年開始量產III號突擊炮,其旨就是在支援步兵在面對難以突破的障礙(碉堡、建築物),把這些阻礙物轟開個大洞讓阿兵進入掃蕩,同時破壞對方的火力點。在後來的西歐戰役中,表現相當的好,乃至到了後期東方戰役中都還可以看到這類突擊炮在市街活躍。 應該不少人還記得在諾曼地大空降一片中,曾經有美軍配合英國第三裝甲師進攻城鎮的畫面,該集是以美軍以慘敗收場,不過到可以看出戰車的利用價值;在守方來說,可以利用建築物特有的死角進行埋伏,甚至執行爾後的追擊行動,而攻方也可以利用戰車在建築物轟開大洞,對付頑固的守軍(雖然我不認為就算M4A3轟開建築物後能打贏躲起來的虎式與獵豹……..),甚至壓制對方的交叉火點。 |
SK2 於 2003/02/12 21:54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95年俄軍打車臣, 可以說是靠匹夫之勇, 一個機械化旅突入格羅之尼市區, 然後被人打頭打尾, 再慢慢解決掉中間的羔羊, 簡直是經典之作 之後又有兩輛BMP-2駛入市區, 士兵不肯下車, 最後全車人一起見偉大的真主 一次OMON帶同BMP-1/2企圖突襲一車臣據點(村落), 但一名白目司機在突襲前30分鐘啟動引擎, 結果成了車臣美點 另外, 以色列在82年的行動其實也不是十分順利的 |
ryan2181 於 2003/02/12 21:56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嗯..老實說...個人認為在以色列肅清巴勒斯坦人的行動上, M60系列/馳車的角色比較像是突擊砲 |
SK2 於 2003/02/12 21:57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雖然我不認為就算M4A3轟開建築物後能打贏躲起來的虎式與獵豹 M4A3 or Firefly? |
小邱 於 2003/02/12 21:58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ㄟ...我看到片中的是M4A3... 另外3輛的是克倫維爾吧(最後片中倖存的2輛 其他雪曼.....熊熊烈火) |
ryan2181 於 2003/02/12 22:00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M4A3 or Firefly? 沒看錯那集的話,都是短管75mm 所以應該不是17磅的Firefly |
SK2 於 2003/02/12 22:01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其實戰車在城中與突擊砲無異, 有炮塔等於無炮塔(轉不到) |
ryan2181 於 2003/02/12 22:03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題外話.... 不知道萬客隆清倉拍賣會不會有DVD賤賣.... 向小邱大大借鐵盒裝來複習 |
SK2 於 2003/02/12 22:03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Thanks! |
ryan2181 於 2003/02/12 22:05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17磅的Firefly出現印象最多的......「奪橋遺恨」 裡面出現的M4幾乎都是Firefly |
小邱 於 2003/02/12 22:05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哎呀...還鐵盒裝ㄌㄟ... 偶可是花了兩千多元ㄚ>.< PChome還有在賣.... 不過就SK2大大所云:炮塔在市街轉動的確會造成麻煩 這時候輔助系統就要出現了---煙幕放射器.....這 我正在寫^^ |
SK2 於 2003/02/12 22:10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還有自動榴彈發射器 要不是經費問題, MK-19早就上了M-1, 成最佳戰車(野戰又可, 城鎮戰又可) |
SK2 於 2003/02/12 22:44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還有, 現今的戰事中, 是會有建築物因政治或宗教原因而不能打, 如早前以色列發生悏持人質事件的教堂 |
小毛 於 2003/02/12 23:02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有沒有網友覺得106無後座力砲拿來打牆壁應該也是蠻好用的! :P MK-19很貴嗎?好像不少步兵戰鬥車都有裝,連悍馬車也是每台一挺,美軍的Urban M-1好像也只是在主砲上多架一挺50機槍而已,(上次英國航空展送的雜誌裡面有,拿到的網友可以翻一下) 破牆壁哪種武器最好用?哪種最有效又便宜? 我會選:按造順序 |
小邱 於 2003/02/12 23:1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無後座力炮不太適合在市街用 這牽扯到炮尾風的問題 老以好像有開發一款市街專用的戰防火箭 如果是我 我再加推薦SMAW |
貓貓 於 2003/02/12 23:26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別忘了標槍!! 冷射+攻頂!!! |
BWS 於 2003/02/12 23:4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對於有電線交錯的城市而言 標槍的命中率會降低 |
小毛 於 2003/02/12 23:56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冷射+攻頂!!! 這是用來破牆用的嗎? 在市區使用飛彈,不知道會不會有最小射程的問題? |
小毛 於 2003/02/13 00:22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還有一項:火焰噴射器 |
BWS 於 2003/02/13 01:02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住民地最大的好處是幾乎可以取得無限制的障礙物 隨便炸掉一棟房子就足以阻礙交通要道來獵殺車輛 巴勒斯坦人也明瞭此道理 舉凡燃燒的車輛,察覺不出的詭雷等等 諸多的特性限制了戰甲車該有的機動性 當然了,住民地戰中曲射武器礙於視角因素,發揮其最大效應可行性比直射武器低 MK-19單價貴不貴呢?...記得當時一挺含腳架跟配附工具約2萬美金 |
SK2 於 2003/02/13 01:27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在70年代未80年代初, MK-19剛剛出來時, 價格當然比那生產了N年的M-2貴, 而且加了遙控就差距更大了 >市街專用的戰防火箭 AT-4CS |
BWS 於 2003/02/13 01:37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以美金來計算武器價格的話 MK19單體13000 M2:14000 AT4:1480 SMAW:13758 M249:4087 Javelin Anti-Tank Missile :180,000 TOW :180,000 |
旁觀者2 於 2003/02/13 04:5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50機槍或20機炮用穿甲彈就可以打的一堆裝甲運兵車叫娘了 不行再用66火箭彈 至於單兵 手榴彈 機槍就解決了 不行再把家裡煤氣筒砸下去 自製油氣彈 如何 |
小邱 於 2003/02/13 10:32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四、 住民地戰鬥—裝甲兵的做法 從開闊地到城郊: 首先,我們得先了解到住民地的分布狀況,一般來說城鎮之外多半為農業地帶,地勢相當平緩,這也是攻擊方首先面對來自城中敵火攻擊之處,會有少數的敵軍狙擊手在前排建築與城外零星的建成地埋伏,以對付攻擊方,但守方這時還不至於產生激烈抵抗,主要是一種打帶跑的戰術,主抵抗線並不會分布在此處(除非該城十分重要,絕對不能落入敵手,例如史達林格勒打到最後根本沒有所謂主防線,俄軍就是拼死抵抗。)這時裝甲車或者重型戰車就要利用精密觀測儀器將有火力槍孔給轟開,先替步兵開闢一個安全地帶,然後讓可愛的步兵當作活動掩體慢慢的前進直到接近市街。但是有一例外,在此處免不了遇到戰防火箭或是反戰車飛彈的轟擊,尤其在一刺蝟城鎮的外圍,絕對是戰防火力強盛的區域,必須注意的,快進入城鎮前這個區域會遭到強力火力射擊,故在這個部分最好動作快一點。 |
小邱 於 2003/02/14 11:5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從城郊進入市街: 這裡就是城鎮戰開始棘手的地方,也是陷阱相當多的部分,當然,有人會想到這個部分的堅強抵抗或掩體可以利用目前相當發達的步兵反戰車飛彈進行轟擊(例如:AT-4CS、SMAW),不過有一個要考慮到的,敵人也會有這種防範,有時候火力會大到連頭都探不出來的地步,更何況說是跳出來轟擊敵人呢?裝甲車在這裡的用處就是”裝甲”這兩個字,可以說是比較活動式的掩體,但是千萬不要放著戰車到處跑,請注意敵人可能有的重武器,尤其是戰功彪炳的RPG。講個更古早的例子,淞滬會戰時期,在上海市區爭奪戰中,就曾經發生步兵把戰車丟進入市街不詳加保護而最後被日軍全面殲滅的情形;就算是有如豹二、M1這一類的戰車放在市區到處跑不保護也是很危險的。戰車本身在這裡值得一提的,反而並非原本的主炮,在市街中會產生相當多不能讓主炮發揮功用的場合,畢竟主炮的長度讓其在市街迴旋起來並不很方便,此時,次要武器相當的重要,有如以色列馳車上的60mm迫炮與法國雷克勒的GALIX防衛系統都是相當不錯的組合。再次叮嚀,這時候盡量不要派遣使用所謂ERA一類的爆炸反應裝甲的戰車進入,這一項裝備雖然可以抵擋反戰車飛彈,但是卻會讓您的步兵遠離您超過幾十公尺以上,這在市街戰是非常不利的。 |
小邱 於 2003/02/14 13:12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在市街的作戰環境中,有一個非常需要破壞的東西叫做路障,不管是廢棄的車輛、倒塌的建物、或者輪胎沙包堆成擋住路,這些一切妨礙部隊前進攻擊並在附近可能有埋伏的地區就叫做路障,對輕型車輛而言,這是非常危險的區域,除了會阻擋進路,在衝過去或繞過去的同時,早已被幾具的RPG撕成碎片了;不過對於戰車來說就問題較好處理(除了倒塌的大型建物外),一砲轟進去,然後步兵迅速肅清兩旁並且衝過路障就可以啦!最起碼比死纏爛打來的好,韓戰中,美軍的海軍陸戰隊打回漢城之時,就搭配著M26開始攻擊北韓軍在漢城所設下的路障,進展較為良好。 在市街戰中,常常會遇到頭上來的攻擊,有可能是戰防火箭、有可能是輕型反戰車飛彈甚至會有莫諾托夫雞尾酒(這是一種簡易又有效的縱火物品,此方法從二次大戰一直用到車臣都還有人在用)之類的產品出現,所以車長跟裝填手還是出來操作機槍吧!當然啦,如果有遙控機槍那就更好了,不但保護自己,也可以替隨伴步兵提供火力的支援。 |
小邱 於 2003/02/14 13:12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最後的肅清: 基本上到了這個時候,城市已經變成廢墟了,建築物倒塌的倒塌,對於直射火力來說,的確視野也開闊了非常多,只要對於頑固的據點或難以破壞的據點射上幾炮即可,不過這個時候裝甲部隊即可概略退出戰鬥,讓阿兵們來處理這些事情,留一些具有機槍發射能力的裝甲車和幾輛當作火力支援的重戰車即可,其他裝甲部隊應該盡速向其他的目標推進,恢復在市街戰損失的時間跟動能,取得直達終點的車票。 |
小邱 於 2003/02/14 13:13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五、 結尾: 首先,筆者必須在此說明的,戰甲車與裝甲部隊本身的設計,並不真的是拿來打城鎮戰,主要還是用於進行強力進攻的點突破或是防守方進行機動防禦的任務,在大規模運動會戰當中,將戰甲車打散到一般步兵單位作為支援並不是一個相當好的配置;但是在戰場上快速流動的戰況中,沒有人能夠決定戰場在哪裡,更沒有人決定戰爭該怎麼打,故在如住民地一般的特殊地形,必須得將部隊作一些調整。 照二次世界大戰中,如古德林般的德軍將領,在運用戰車時偏向將所有裝甲部隊集中,進行大型的迂迴的包圍殲滅會戰,至於肅清的部分全委由一般輕火力的步兵單位進行,而裝甲部隊在包圍完後馬上趕往下一個目標,遇到城鎮與堅強固守之據點就予以包圍繞過,同樣委由步兵單位來處理(故在閱讀二戰的歷史時,請勿忘記強悍的德軍步兵),不過在初期的波蘭會戰、西方戰役就已經發現了一個缺點:後續的步兵常常無法完全肅清這些據點,爾後影響整個戰局的速度與加大步兵傷亡。這個缺點在1940年6月紅色案發動之後,開始嚴重暴露了出來,克萊斯勒裝甲兵團(Panzergruppe Kleist)在面對法軍的魏剛防線(也就近似於現代的縱深防禦),在堅強據點與城鎮皆繞過而交給步兵處理,導致剛開始的戰鬥成了戰車在前方孤立,而步兵卻缺乏足夠的裝甲與火力而被釘死在後方,雖然第一天已經突入了魏剛防線十餘公里,但是事情沒有解決,因為據點跟交通要道還是沒有肅清,如果當時法軍還具有反擊的資源,那麼缺乏支援的德國步兵軍可能遭到如比英軍在1940年5月21日阿拉斯的反擊更加重大的損失。 而在1941年開始的東方戰役,更發現了這些牽制著後方步兵的據點常常成為襲擊後方運補車隊的一個麻煩點,不過在東方戰役中卻有一個不錯的住民地典範,就是史達林格勒之戰(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不論是在德軍或是俄軍都表現的相當好,德軍步兵在突擊炮的支援之下慢慢的一個建築一個建築推進,即便最後到包路斯第六軍團全殲的結果,但在戰鬥中算是相當可圈可點的表現,而史達林格勒也成為住民地戰鬥中不得不提的一次經典戰役。 現代科技帶來新型武器,也使得裝甲部隊上面可以配備更好的武器,讓這些裝甲獸能在城鎮戰發揮餘地,例如:可能用來取代重機槍的OCSW(Objective Crew Served Weapon)與Mk19 40mm榴彈發射器,這兩者如果裝備在裝甲車上,即可用來轟擊槍眼、窗口甚至是反戰車飛彈小組,其中Mk19在愛琳行動中便配附在悍馬車上面,進行火力支援。而在進行城鎮戰中,建議為暴露在外的機槍手或機炮手作一個如AIFV般的防盾,或者採用雙人炮塔的裝甲車進行攻堅,減少裝甲兵的損失,在此同時,裝甲兵也要提高警覺,重視步兵的警告以提供適當的火力支援。 最後,不管武器如何優秀,重要的還是訓練、戰術跟心態,武器如何精良,操作在一群天兵的手上,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同樣,過時的戰術和僵化的心態也只會使得在情況高速流通的住民地戰鬥吃了大虧,這是值得官兵在談論或訓練住民地戰鬥時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全文完) |
小邱 於 2003/02/14 13:15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終於結束了 感謝各位大大還能夠看到這裡 這是2003年敝人第一篇作品 請大家多多指教(又有稿可以投啦 ㄏㄏㄏ~~~~) |
flak 於 2003/02/14 13:1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基本上,戰車是絕對不適合在城市作戰,尤其是經過二戰、冷戰薰陶的驅逐戰車設計。 而各國於70年代發展的APC到IFV就是要解除這種困境。APC的原意是以裝甲保護步兵進入前線作戰,其任務可能是協助戰車,也可能是原本步兵師的攻堅目標。而發展到IFV,雖然經過步兵與裝甲體系的強烈爭鬥,但最後步兵還是全面潰敗,使得IFV變成支援戰車,而步兵變成IFV的「附帶品」(這與一次大戰期間,戰車誕生是為了支援步兵突破壕溝可說是天壤之別)。 所以裝甲部隊遇到城鎮怎麼辦?不要懷疑,就是叫IFV帶著步兵進去掃。在「兄弟大樂團」中還可以看到步兵與戰車協同作戰,但那只是因為當時沒有IFV而已。IFV的高仰角機砲、機槍與收容人員的能力遠比戰車適合城鎮戰的環境。 而下一個階段的革新就是美國的SBCT。SBCT的重點在於它重新將步兵置於裝甲車之上的地位。SBCT的裝甲車不再是帶著步兵支援戰車的作戰,而是反過來支援步兵作戰。所以它有遙控砲塔,全方位(尤其是頭頂)裝甲,連級配備突擊砲...等措施,在在都是為了支援步兵而存在,而步兵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城市戰。 另一個有趣的話題是106無後座力砲。在大戰期間,這是美國步兵營的重要火力(由兵器連負責),雖然在台灣陸軍還可以見到,但在美國,越戰後就消失了,為什麼呢? 答案是因為裝甲大會戰。IFV對歐美陸軍最大的衝擊就是幾乎抹去了步兵的地位,而讓全陸軍都轉向可能的裝甲大會戰上,所以不但陸軍著重在戰車發展上,而原本負責運兵的APC也被要求具有參與裝甲大會戰的火力,這答案就是裝上反戰車飛彈的APC,也就是IFV。IFV攜帶的步兵大約是半個班到一個班之間,是想你的陸軍中每一個班就有一具反戰車飛彈會發生什麼事?答案是你會吃不消。所以解決的方法之一就是既然班級單位就具有大口徑火力,那就取消營級的大口徑火力吧(另一個對應措施是部署戰車到步兵營中)。所以IFV的機械化步兵部隊不再擁有特別的直射火力部隊(但仍有曲射火力),另一方面106砲也在裝甲大會戰中無能為力,就使得106砲之類的大口徑直射支援火力幾乎從陸軍中消失。直到SBCT的出現,才讓步兵的直射支援火力重出江湖(突擊砲車)。 |
小邱 於 2003/02/14 13:30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實在是感謝flak大大的指點 但是無後座力炮的消失 敝人覺得除了以上理由外 大概也有無後座力炮的真的完全無力之感 可以問一個滿笨的問題ㄇ? 關於SBCT中的突擊炮 未來將採用萊因金屬公司的105mm滑膛炮 該炮身相當長(為了臨時反戰車用途) 在城鎮戰中可能遭遇目前戰車的課題---無法迴旋 如果改由較短的臼炮會不會好搞一點............. |
flak 於 2003/02/14 13:44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如果改由較短的臼炮會不會好搞一點............. 最適合的就是ZPU-23-4,玩OFP的時候最怕就是這傢伙衝出來。 突擊砲車使用長管火砲的確會有問題,但解決之道就是支援火力應部署於支援位置,讓運兵車跟步兵殺進去,而不必親入敵境。 |
旁觀者2 於 2003/02/14 14:20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我認為其實已住民地戰鬥來說 武器倒不是決勝的絕對因素 部隊間的指揮 通訊 聯絡 和敵情掌握往往才是關鍵 如果今天在索馬利亞的美軍部隊缺乏上面這些東西 就算有老巴的M48 M113幫忙 可能沒幾個能活的出來 雖然BLACK HAWK的被擊落是出問題的原因之一 但是也是其上的活動基地台和觀測台帶他們出來的 熊熊我就想到我們國軍 如果都市的基地台全毀 |
旁觀者2 於 2003/02/14 15:05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據我所知有或稍有描述住民地戰鬥 有參考價值的軍事電影有 BLACK HAWK DOWN 金甲部隊 和搶救雷恩大兵 還有沒有人要提供的 順便提一下我過去受過的住民地作戰訓練的感想 等到BLACK HAWK DOWN 出來後 發現過去受訓學的還是有些和實際經驗不一樣 至於警察在城市的經驗也許比較多 但是戰術方面和武器可能還是有不足 BLACK HAWK DOWN這部電影真值得陸軍單位好好研究 |
小邱 於 2003/02/14 16:18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在此詢問各位大大 各位大大補充的這部分 是否同意增修至敝人的文章之內? 請惠予答覆..謝謝^^ |
flak 於 2003/02/14 17:00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關於我的部分沒有問題,請自己吸收消化後,就是你自己的東西。 |
旁觀者2 於 2003/02/14 17:30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直到最後,美軍不敢再使用輕裝甲的悍馬車,只好與馬來西亞商借裝甲車, >>才在黑夜中將美軍特種部隊給帶了出來。 城市是玩地雷戰的好地點 尤其對車隊來說 >>>如果改由較短的臼炮會不會好搞一點............. 過去老認為以色列和泡菜留著M163 VADS要幹麻 台灣現有的M42應該也還有利用價值 不過炮座旁可能要多放點沙包 |
Ghostwolf 於 2003/02/14 17:5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如果守方直射火力方面比攻方弱的話, 應可使用精準導引迫砲彈械來做支援火力來對付步兵及裝甲. 此外有介於Javelin彈道性能在市區中的限制, 則可用Predator反戰車飛彈來彌補. 在路中埋炸藥地雷的話嘛應該都在大馬路中, 裝甲部隊該不會鑽小巷繞道吧? |
JP 於 2003/02/14 18:01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不過在東方戰役中卻有一個不錯的住民地典範,就是史達林格勒之戰(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不論是在德軍或是俄軍都表現的相當好,德軍步兵在突擊炮的支援之下慢慢的一個>建築一個建築推進,即便最後到包路斯第六軍團全殲的結果,但在戰鬥中算是相當可圈可>點的表現,而史達林格勒也成為住民地戰鬥中不得不提的一次經典戰役。 史達林格勒並不能算裝甲兵住民地成功作戰的例子吧? 尤其德軍使用砲擊城市的策略根 |
flak 於 2003/02/14 18:16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城市是玩地雷戰的好地點 尤其對車隊來說 >若當時索馬利亞若能運用地雷設置戰車口袋雷區 >並利用障礙將車隊導入雷區 再配合反裝甲武器 美軍可能會全軍覆墨 那時巴基斯坦的戰車就是因為擔心四處的路障上綁詭雷,所以接近市中心就回家了。而馬來西亞的裝甲車遇到路障也是叫美國步兵下去搬。而這群車隊沒有被RPG炸成燒雞的最大原因是1.索馬利亞沒有夜視設備,2.RPG在白天亂彈打小鳥的時候用光了。 要是這群裝甲車隊白天衝進去會發生什麼事?呵呵...呵呵...把所有的RPG往他們身上砸,M48可以試試看它的砲塔可以飛多高。 |
小邱 於 2003/02/14 21:20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偶記得很久以前在尖端曾經看過 有一篇曾經替M42設計一個炮塔型 偶是覺得構想不錯 只可惜陸軍沒這麼作啦 提到史達林格勒會戰 因為偶發現一個特點 在城鎮戰的初期中 德國空軍結合戰車與步兵得到了不錯的功效 且在進入最後的工業區爭奪前 突擊炮表現優異 而且由城郊進入城鎮的進展相當迅速 所以我認為此部份具有表模性 所以寫進去了文章當中 至於弄到城市滿是破銅爛鐵東倒西歪的廢墟 敝人覺得空軍的地毯式轟炸才是罪魁禍首........ Flak老大 偶如果沒記錯 晚上的車隊雖然死傷較少 但還是損失了幾輛車吧....? 還有 該晚馬來西亞的裝甲車是否為M113? |
ryan2181 於 2003/02/14 22:1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偶記得很久以前在尖端曾經看過 有一篇曾經替M42設計一個炮塔型 那應該是義大利布瑞塔公司發展的 |
BWS 於 2003/02/14 23:58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城市是玩地雷戰的好地點 尤其對車隊來說 也不是很適合啦.... 其實對於配備熱影像夜視系統的攻方而言 小邱... |
flak 於 2003/02/15 00:06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有 該晚馬來西亞的裝甲車是否為M113? 法國的AMX-10輪型裝甲車。又,前文的ZPU-23-4為ZSU-23-4之誤 |
flak 於 2003/02/15 00:0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城市是玩地雷戰的好地點 尤其對車隊來說 >不是很適合啦.... >其鋪裝路面挖不開,挖開的又很明顯 可以玩詭雷,用障礙物橫躺路中,再以機槍迫砲陣地封鎖四周,誰敢來動就可以多幾個銀星勳章。 事實上,巴勒斯坦第一顆自殺炸彈就是裝在汽車中衝撞街道上的以色列裝甲車輛。 |
BWS 於 2003/02/15 00:22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可以玩詭雷,用障礙物橫躺路中,再以機槍迫砲陣地封鎖四周 忽然想到戰車射擊技巧裡一則~~~~~~~轟開它!!! |
小邱 於 2003/02/15 00:29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那門165mm臼炮ㄇ? 看起來就是很好用的樣子.... 清除障礙的好幫手.. |
TTSO 於 2003/02/15 01:32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迂迴掠過城市! 推進過程中不進行城市戰,迂迴掠過後包圍 等到推進完成後再說... 當然... 如果那個國家就是一個城市那就令當別論.. 不過單純的攻勢行動中,花時間打城市清肅戰而不去推進戰線的人... 不要跟豬打架 |
BWS 於 2003/02/15 01:43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迂迴掠過城市! >>推進過程中不進行城市戰,迂迴掠過後包圍 >>等到推進完成後再說... 其實...這就是國軍裝甲單位執行住民地戰鬥最高指導原則... |
旁觀者2 於 2003/02/15 02:07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不過單純的攻勢行動中,花時間打城市清肅戰而不去推進戰線的人... >>下場... 二戰東線已經有很多例子了... >>不要跟豬打架 >>因為你會弄得一身髒 >>豬卻很高興 ㄛ咿 ㄛ咿 正在高興的等老共陪我玩 在陸軍城市被視為障礙 一遇到就得繞越 不過我認為國軍還沒做好住民地戰的準備 聯訓場沒幾個 大小大概夠連級去玩 陸軍高層都是玩野戰出身的 大多把重心放在野戰 海岸防衛 山地戰 |
雪風 於 2003/02/15 03:00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討論真的越來越精彩了••容小弟插播一下話, >有 該晚馬來西亞的裝甲車是否為M113? 應該是法製Condor輪型裝甲車,駕駛陣亡,6名成員重傷 >台灣現有的M42應該也還有利用價值 不過炮座旁可能要多放點沙包 |
BWS 於 2003/02/15 13:43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不過我認為國軍還沒做好住民地戰的準備 聯訓場沒幾個 大小大概夠連級去玩 >>營級玩都太擠了 要拉到城市中玩 還要背上擾民的大罪 >>而準則裝備也有問題 是呀...國內場地不好玩.. |
Rock 於 2003/02/16 00:15 | |
Re:住民地戰鬥 裝甲兵墳場? | |
三角洲是美國陸軍最精稅的反恐怖部隊... 平時任何訓練和作戰根本不戴鋼盔,因為會降低行動力....... 像各國特種部隊都絕大多數不戴鋼盔,只戴扁帽或帽子或膠盔.. 而一般部隊就是要戴鋼盔....... 無關住民地戰鬥就是一定會載膠盔....... 像片中Ranger就只戴制式功夫龍.......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