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寒袖 《歌聲戀情》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soujiya移轉  於 2003/03/14 14:02
路寒袖 《歌聲戀情》

自政經論壇移轉
--------------------------
jim  於 2003/03/14 10:37
轉貼 路寒袖 《歌聲戀情》

自 由 副 刊
《歌聲戀情》◎ 路寒袖
流浪到台北
出外來流浪
到台北已經過一年
想起彼當時佮伊來分離
一時陣毋知怎樣
悲傷珠淚滴
—林合/詞.日本曲
 
在我個人的成長歷程裡,聽歌的經驗大概是這樣的:國小之前聽的是台語老歌,看的是歌仔戲、布袋戲;上了國中,則認為台語是粗鄙、沒水準的文化,因此變節改聽「國語」跟西洋流行音樂;到了高中,連「國語」歌曲也覺俗不可耐,收音機幾乎只固定在美軍ICRT電台與余光的西洋流行音樂頻道。
 那時,在校園裡說台語不是被罰錢,就是被迫在脖子上掛塊「說國語」的罪狀。台語竟然成為一種恥辱,說台語的人彷彿是二等國民,想要消除這個不雅的印記,惟有拚命的學習所謂的「高級文化」——國語,所以聽唱「國語」歌曲除了是時代扭曲意識的必然現象,同時有意無意的也是一種輸誠的表態吧。
 而當莘莘學子們學了點英文之後,接著就趕上了崇洋媚外的班車,此時,驀然回首,原來「國語」流行音樂也矮了洋人歌曲一大截。
 相信這不是我個人獨特的經驗,如果你同是成長於本土文化被打壓的年代,應該也有這種源自於教育洗腦的切膚之痛吧。
 我讀台中一中時大抵都寄宿在學校附近,校門口育才街、尊賢街、太平路一帶的自助餐和麵店成了我平時覓食的主要地方。某個週末我並不像以前那樣和同鄉的同學返回大甲老家,而獨自一人留在台中。晚間到太平路一家自助餐店用餐,由於是假日,顧客稀稀落落,都是單獨的人影,沒有任何交談的聲音,偌大的餐店顯得異常冷清;從音箱傳出的都是些台語老歌,一首首感傷的旋律在曠蕩的空間瀰散,其中當我聽到這首〈流浪到台北〉時,竟突然的潸然淚下。
 原因為何?從理性的角度根本找不到答案,因為,彼時我並不流浪,人也不在台北,從我往昔的生命裡搜尋,也找不到與這首歌有關的蛛絲馬跡。但在那種情境之下,它卻莫名的催化了我潛藏的情緒。
 我想,這應該就是血液的呼喚了。從小聽台灣歌謠長大的我,雖然曾經一度鄙夷輕蔑它們,可是在自己孤單寂寞、情感脆弱的時候,卻惟有它們能直抵內心深處,給我最自然、毫無掩飾的慰藉。
 從那一晚開始,我有著浪子回頭的感覺,重新調整耳朵的方向,不論台灣歌謠是好或差,它都是我生命中永遠無法消音的律動。 ●

他的經驗不正是我們共同的經驗嗎?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7&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