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文化搖尾系統: 脫掉了國褲還有縣庫
回 覆 | 返 回 |
編輯室(移轉) 於 2003/01/08 06:25 | |
國民黨的文化搖尾系統: 脫掉了國褲還有縣庫 | |
〔註:轉自與媒體對抗版〕 窗 於 2003/01/05 19:37 國民黨的文化搖尾系統: 脫掉了國褲還有縣庫
如此而已 我只是對於作為國家機器一部份的地方政府的公款堂而皇之補貼甚至於直接接手原黨營事業的文化宣傳部門 感到十分的疑惑 在過去國民黨可以用強制訂閱的手段為自己搖尾系統的文化媒體開拓財源 現在則轉而利用地方政府小金庫直接財務挹注 依照此法 我開始要想像國民黨各地的民眾服務處接受各國民黨執政縣市社會局委託執行XX方案的光景了
搶救「文訊」 朱立倫決動支文化基金
朱立倫是在昨天一大早閱報,得知國民黨中央月刊、近代中國雜誌、文訊雜誌都將停刊,由於文訊雜誌歷史已二十年,充分發揮將台灣文學史料研究為公共資料的功能,朱立倫昨天隨即透過桃園縣文化局長謝小蘊,聯繫作家東年等人,徵求文訊封德屏的意見。
朱立倫表示,桃園縣本身擁有二十二個工業區,一萬一千個工廠,是第一大工業縣,表面上來看,好像是個文化沙漠,他認為,桃園縣文化基金會應當可以發揮作用,文化基金會除了文化界人士,還有企業、工業界人士,他將爭取董監事們的共識,成為文訊雜誌的後援。 對於朱立倫的聲援,文訊雜誌總編輯封德屏興奮又感慨地表示,文訊雜誌是一個沒有國民黨色彩的刊物,「拜二十年國民黨都不管我們之賜,讓文訊保持了一個純度。」 由於文訊雜誌目前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台灣文學資料中心,擁有大批資料,文訊雜誌希望資料中心暫時不移動。 NO:27_1 阿夫 於 2003/01/05 20:09 請你把文訊找來看看 沒看過 就不要亂說話 阿扁若要拼文化 就叫文建會接手文訊這份不錯的文化刊物 還是朱立倫聰明 懂得拼文化 NO:27_2 阿夫 於 2003/01/05 20:13 >>唯一的一次印象是陳映真的一篇文章【記得好像叫做山路】原載於文訊 文訊是你眼中的黨營事業的文化宣傳部門 但八0年代文訊就竟敢刊登共產黨信徒陳映真的作品 很值得讚賞 NO:27_3 十六 於 2003/01/05 20:25 約半年前罷,曾在中時人間副刊看過陳芳明先生說文訊的好∼ NO:27_4 窗 於 2003/01/05 20:39
NO:27_5 窗 於 2003/01/05 20:46
NO:27_6 阿夫 於 2003/01/05 21:17 >>【文訊對台灣文學的研究與服務】究竟是什麼,請版上的文化工作朋友告訴我一聲 你去圖書館翻閱過期的文訊 不是會更清楚嗎? 文訊做過非常多台灣文學的專題與書評及各種出版狀況與詳細的年度紀事 甚至我記得文訊還花心力去整理羅列各大報副刊的文章 建議你去找來讀讀 不要妄加臆測 也不要只是等著讓人寫給你看 過期的文訊 貨真價實就在圖書館裡 跑不掉的 可以印證其是文化性刊物 求求阿扁 求求文建會 搶救文訊吧 NO:27_7 路人T 於 2003/01/06 00:26 >>桃園縣文化基金會應當可以發揮作用,文化基金會除了文化界人士, 要不然他們也來多訂訂台語罔報好了!他也蠻可憐的! NO:27_8 窗 於 2003/01/06 05:06
新聞局應該去接手中央日報 如果中央不出錢那就由地方出囉? 那經濟部補助財訊天下如何?因為它們是台灣的重要大眾經濟刊物? ------------------
只是有的隱祕不宣有的一眼足以望穿而已 此外文化媒體也可以是政治人物與文化生產者交錯的一個重要介面 就如同宋楚瑜在新聞局長任內除了對新聞媒體的掌控之外也對娛樂界人士大力收買人心並且對於娛樂界生產的產品內容予以代為執行過濾的任務(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布袋戲不講台語)一般 這種種和意識型態灌輸一般隱晦的實質權力操作面向 阿夫先生可以就這樣輕輕放過嗎
是呀 哪個辦刊物的不需要錢? 我也相信依照阿夫先生的標準 任何文學性刊物都可以提出他們滿足『台灣文學的研究與服務』這個條件的地方 任何刊物都可以要求相關的部會或縣市局處予以包養 NO:27_9 阿夫 於 2003/01/06 13:44 窗: 我只想簡單說 文訊是不錯的文化刊物 值得搶救 傳記文學這份歷史悠久的良好刊物若有危機 國史館接手又何妨? 中央日報本來就是應該倒閉的爛報紙 新聞局幹嘛接手? 財訊天下活得好好的 經濟部幹嘛補助財訊天下? 何況此地是在談文化刊物 文化向來弱勢 當然要救 經濟性刊物就算了 我也不是要政府一定要接手良好的文化刊物 只是看到朱立倫的積極行動 不免感慨 阿扁有為者亦若是 又何妨? 拼經濟? 但也別忘了拼文化! NO:27_10 窗 於 2003/01/06 15:00
偶認為這都是民間團體的行為與判斷 而動用公帑這個舉動適不適當 至少有兩個觀點 其一: 以國民黨的財力要繼續支持它其實也還不是難事 其二: 少了一個(某些特定取向作者)發表大作的園地,又會如何? 作者轉換個陣地罷了。 沒有這些作者的大作問世,會影響真正台灣文化的生機了嗎? 不至於。
NO:27_11 阿邦 於 2003/01/06 15:07 建請將本欄移置文化論壇. 文訊固然作了不少事,但說穿了,其實仍有掌控化文霸權的作用在. 如果民進黨當局有意於台灣文化,應該撥款資助台灣文藝才是, NO:27_12 NOBODY 於 2003/01/07 14:11 TO 阿夫: |
編輯室(移轉) 於 2003/01/08 06:27 | |
Re:國民黨的文化搖尾系統: 脫掉了國褲還有縣庫 | |
〔註:轉自與媒體對抗版〕 Papagino 於 2003/01/07 19:18 請教文訊雜誌是啥? 為何馬英九及朱立倫爭著接手這個國民黨營事業? 搶救文訊雜誌 朱立倫伸援手 封德屏感謝 2003/01/07 18:56 在台灣文學佔有一席地位的文訊雜誌創刊廿年一路走來坎坷不斷,日前因國民黨停止補助再度面臨停刊命運。桃園縣長朱立倫聞悉後,立即表示願意伸出援手,令文訊全體同仁感受到一股暖流。7日上午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親往桃園縣政府拜會朱立倫,致上文訊全體同仁的感謝,封德屏面對朱立倫時數度語帶哽咽,她表示,因為朱立倫即時伸援,化解了外界的冷漠,重新引起大家對文訊的關心。封德屏強調,有了桃園縣有力的後盾,文訊將會重新振作,找出永續之路繼續走下去。
他指出,台灣每天都充滿了拼政治、拼經濟的口號,就是沒有人喊出拼文化的呼聲,其實文化才是可大可久的。 朱立倫認為文訊在台灣文學地位重要,絕不能停,因此他主動提出由桃園縣文化基金長期資助文訊。雖然由桃園縣出面資助文訊,但是朱立倫特別向封德屏聲明,桃園縣絕不介入文訊編輯政策,文訊仍為獨立運作體系,也期望外界關懷文訊、台灣文學的熱情絕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桃園縣願做文訊永遠的後盾,讓台灣文學研究的香火延續下去。 朱立倫表示,除桃園縣文化基金伸援外,經過他徵詢後,不少企業、縣市及連震東文化基金會都願意共襄盛舉,他指出,如果文訊方面不反對,桃園縣文化基金會願意成為文訊的對外窗口,統籌文訊每年約六百萬元的出版費用,讓文訊可以繼續從事研究台灣文學的工作,桃園縣也願協助建立文學資料庫,共同舉辦五四文藝節擴大活動,使這個文學寶庫能讓所有關心文化的人共同分享。 對於朱立倫的用心,封德屏十分感動,也特別遞上一張文訊全體同仁給朱立倫的卡片,並朗誦了內容「敬愛的朱縣長:在我們孤立無援的時候,你伸出溫暖的手,這份知音的情意,讓我們銘記在心,致上誠摯的謝意。文訊全體同仁敬上」封德屏說,因為有了朱立倫及桃園縣的有力支持,文訊會堅持走下去,現在首要工作除了繼續雜誌的編排工作,也將積極檢討、研究文訊的內部組織、未來方針,以求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