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彥妃/越南專題報導】 為迎接來自台灣的醫療團,越南政界的重量級人物到了大半,平常台灣駐越南辦事處辦活動,根本沒有這等陣仗。 來自台灣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暨長庚醫療團抵達越南後,受到當地「半官方」人士的極度禮遇和熱忱接待,在機場有「快速通關」禮遇,並進入「國賓」級的機場貴賓室;接下來的幾天,更接連和多位重量級政界人士會面餐宴。 醫療外交似乎比台灣官方的「南向政策」更深入當地民心。 台灣醫療團在當地見到的重量級政界人物包括:越南前胡志明市市長阮文業(他也是越南的越戰英雄)、前越南總書記夫人阮文靈夫人、前越南駐北京大使黎光玉等。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已經前往越南義診整形四次,每一次紮實的手術造福了上百位越南貧困的兔唇兒,和基金會對口的「免費醫療協會」主席阮文業極為感謝這群來自台灣的民間友人,也間接在一些關鍵時刻幫助了「台灣友人」。 當地台商透露,一、兩年前,台塑油輪在越南頭盾港撞到越南油輪,造成漏油汙染,此事如同阿瑪斯號油輪漏油的翻版,若處理不當可能成為國際事件;我國因為和越南政府無邦交,官方根本使不上力,最後台塑透過當地台商斡旋,找到阮文業鼎力協助,才得以順利處理此事。 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和阮文業擔任主席的「免費醫療協會」牽線的,是台商冼文舉,他是基金會海外的熱心義工,在胡志明市政商界向來「廣結善緣」;他表示台灣醫療團長年義診在越南已經建立了名聲,洗刷台灣人在越南只會「炒地皮、買春」的負面形象,尤其經免費整形的小孩子回到村裡,往往全村轟動,大家都知是「台灣醫師」整形的。 「這個被台灣醫師整形的小孩子,將來長大不論是當部長、還是當流氓,都會記得台灣的恩情,會照顧台灣。」冼文舉長年在台灣、越南兩邊牽線,他認為醫療外交比所謂「南向政策」更能真正提供當地深入實質的照顧,更能贏得對方的信賴和尊敬,是真正在當地紮根的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