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搖頭文化的毒,不過是媒體解讀下的語言
回 覆 返 回


火星來的愛蜜麗  於 2002/07/18 21:26
所謂搖頭文化的毒,不過是媒體解讀下的語言

這是個朋友轉寄給我的文章

新工作剛滿試用期,本來以為可以無優無慮渡過下半輩子,結果竟然換了新主管豬羊變色,辛苦半天全為他人作嫁,連帶截稿期之後還是一片呆滯大腦迷茫下了班只能回家看《天子尋龍》。所以決心要振作開始看新聞,然後從蘇永康開始的搖頭花系列竟然比港劇好看,讓我嘖嘖稱奇。  
首先是中天新聞闖進華山藝文中心偷拍,大冽冽在新聞中播出活動片段,包括很多人的臉(還是正面!),然後議員王志堅與顏聖冠開記者會,點名華山藝文中心被搖頭族入侵。這位曾經公佈「10大搖頭店」的阿伯,這次找來顏小姐助陣,顏小姐年紀輕輕昏庸程度卻不輸阿伯,記者會上尖聲大罵主辦單位:「晚上10點以後的活動算什麼藝術?」真正堪稱年度一絕。
然後,主辦單位終於也做了回應,陳明章先生說:「搖頭族要聽搖頭樂,我們的音樂都是自然的鼓聲,搖頭族聽到會覺得頭很痛(咦?是緊箍咒嗎?),他們不會想要留在這裡的。」接下來,據說非常Homophobia的舞蹈家林秀偉,在媒體前面拚命搖頭甩動頭髮,然後問媒體:「有誰能判別我有沒有吃搖頭丸呢?那個動作只是一種身體的抒發,情緒的起伏……(因為多半是狗屎,所以不記得了)。」
還沒完,昨天早上工蟻同事傳給我一篇報導:「舊金山性病傳染中心說,服用威而鋼,再服用有亞硝酸戊酯之類的禁藥(指搖頭丸),致命機會相當高,警告年輕人與同性戀者千萬不要嚐試,特別是在舞廳或性俱樂部。」晚上回家就看到議員鍾小平(又是議員!)說有28個公務員嫖妓感染愛滋,搖頭店是愛滋溫床云云,希望市府強力取締之類的。
看,多精采?只要看電視新聞,情緒就可以動盪起伏,連《負君千行淚》都不用看。
王先生與顏小姐的蠢,自然不用多說,跟阿蓮要跟核廢料共枕眠的行為無分軒輊;電視台的偷拍多可惡大家也能理解,不能因為電視台有財務危機,就開始投向壹周刊的風格(還有製播璩小姐的節目!),就算偷拍到的都是些醜老外,也沒有權利在螢幕上強力播放,還莫名其妙說這些人用了藥!
然後,公務員嫖妓感染愛滋,跟搖頭店又有什麼關係啦?連蘇永康事件也一樣,新聞還說那12個人裡面有一位帶原者,然後每一次查獲搖頭族,以前新聞就會說:「竟然有N名未成年」,現在則是說:「竟然有N名愛滋病帶原者」,當然,社會新聞媒體本來就有八卦的性格,但是我深深感到不解的是,警政單位或是媒體,怎麼會知道有帶原者的存在?除了那些自以為講出來就可以免於被帶回偵訊的笨蛋。
從政府早期的愛滋政策,就可以知道政府對藥物政策的態度會是怎樣的一種恐嚇:首先,藥物會讓你「失去知覺與意識」,然後會被「迷姦」(我最羨慕了,因為我從來沒有被迷姦過),或是「性氾濫」,然後,哇靠,竟然有帶原者,所以搖頭店或ESP就成為「愛滋散佈的溫床」,上舞廳或ESP的人,就像是浮在臭水溝等待孵化成蚊子的孑孓,人人欲除之而後快。我能夠理解嗑了藥幹或被幹到眼紅的時候,可能對於安全性行為真的沒有辦法注意,但是我其實非常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是因為「上搖頭店嗑藥,然後又參加ESP,然後又跟不認識的人做愛,然後又剛好茫到沒有作安全的」這種這麼多因素交疊下中招的?每次都說搖頭店是溫床,可是不上搖頭店的人就不會被感染嗎?在ESP裡被感染的,可以說是因為「上搖頭店」所以被感染嗎?在搖頭店釣到人然後藥醒後兩情相悅被感染的,可以說是因為「上搖頭店」被感染嗎?這比起那因為從事性交易而感染的28人機率也許更小,有必要把他渲染成「大陸人吃樹皮果腹」這種神話嗎?
我更不能理解的是,在家裡瓣ESP,又是怎麼被抓的?除了因為音樂太大聲,被鄰居檢舉以外,不過我還是很好奇,如果沒有搜索票,警方怎麼能進屋子裡找到搖頭丸的?警方的辦案過程有沒有瑕疵?還是大家一看到警察就軟腳,迫不及待就繳了械順便點頭如搗蒜:「我吃了,我吃了,我吃了」?
我比較能理解華山藝文中心那個主辦單位的說辭,主辦單位面對這種事情很尷尬,當然不能說:「我辦的是搖頭派對」,也無法控制參加活動的人有沒有吃藥,畢竟這活動是免費的,也真的有表演跟藝術推廣,可是,說用藥的人只聽搖頭歌,說自己的演奏不是搖頭歌,會讓用藥的人頭痛想跑走,那實在是太小看用藥者的能量了,我的受訪者裡,有人聽古典音樂,聽歌劇,聽國語歌覺得情緒如潮水澎湃,還有跟貓咪小狗玩耍的。一堆以為「嗑了藥只會搖頭」的非搖頭族(搞不好也有搖頭族),跟一堆以為「嗑了藥只會搖頭」的警政雙方和媒體,一直在「搖頭」、「搖頭歌」上作爭辯,實在有一點……你知道的,蠢而且言不及義。
當然,那些真正由藝人所主演的橋段就更令人百思不解了,不管在怎樣的情節下被抓到,官方說法只有一種:「我因為誤交損友,再加上自己蠢(或酒醉)不認識搖頭丸,所以誤食,對不起,請大家以我為借鏡,像搖頭丸說不!」個個化身《白毛女》或《紅色娘子軍》,樣板戲一樣。簡直把我們當白痴!
想一想,還是看《負君千行淚》好了,打開一看,咦,竟然已經播完了?


NO:21_1
柳樵  於 2002/07/18 21:50
Re:所謂搖頭文化的毒,不過是媒體解讀下的語言

嘻嘻~~~~~~~ 原文在此 <<無聊的搖頭花系列>>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diorlin1973


NO:21_2
地下客  於 2002/07/22 18:07
Re:所謂搖頭文化的毒,不過是媒體解讀下的語言

題外話
我會看負君千行淚是因為很欣賞高捷演黑社會老大的樣子,等到他死了,好像劇情就變濫了,就沒在看了。
台灣的連續劇大概只能看前面幾集,因為收視不好他們會草草結束,收視太好會一直脫戲.

NO:21_3
ch  於 2002/07/30 15:46
Re:所謂搖頭文化的毒,不過是媒體解讀下的語言

我要搖頭不要喀藥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語法選項: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