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花」---台灣人心聲
回 覆 | 返 回 |
真實 於 2002/12/10 08:08 | |
「雨夜花」---台灣人心聲 | |
「古蹟是一群人長時間在一塊土地上耕耘後的有形遺跡,民謠則是他們的無形遺產; ---Super Doc,12/10/2002, 外獨會 「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是被滅亡了。在人類生活方式漸漸同化之時, ---(曾憲政/高雄市教育局長, 11/20/2002,自由廣場) ********************************************************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瞑日怨嘆,花謝落土不再回。 ******************************************************** |
真實 於 2002/12/10 08:11 | |
Re:「雨夜花」---台灣人心聲 | |
中華民國91年11月30日星期六 自由時報 多明哥高歌《雨夜花》 2萬人如痴如醉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由新象藝術主辦、自由時報與Taipei Times協辦的「跨世紀之音︱多明哥全民演唱會」,昨天晚上七點在台北市立體育場順利展開. 在優雅素淨的高質感舞台上,期待已久的「跨世紀之音─多明哥全民演唱會」,昨天晚上正式登場,演唱時多明哥一會兒化身癡情的阿弗列多,與東方女高音張立平深情相擁﹔一會兒又化身成奧泰羅,與西方女高音瑪婷內姿所詮釋深愛的妻子黛絲黛孟娜對唱,最後壓軸的《雨夜花》,多明哥投入感情與我國台語天后江蕙對唱,哭腔催人淚下,多明哥也首度正式將台灣民謠帶到他自己的音樂會上,令人深深動容。 |
真實 於 2002/12/10 08:14 | |
Re:「雨夜花」---台灣人心聲 | |
------多明哥與雨夜花 /德士 多明哥乃橫跨二十與二十一世紀歌壇的巨星,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上,他與江蕙、瑪婷內姿、張立平在台北市立體育館一場以「雨夜花」為壓軸高潮作結尾的音樂會,令我難以忘懷。 「雨夜花」乃台語歌謠黃金時代(一九三二─一九三八)的代表作之一。我小時候就聽過這首曲子,但從未看過全曲歌詞。那天晚上,當江蕙開唱此曲,螢幕上出現全曲歌詞時,天空意外的突然飄起綿綿細雨。多明哥帶著瑪婷內姿與張立平,再回到舞台,與江蕙二度演唱此曲,此時還是由江蕙用抒情的歌聲,先唱出第一段「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多明哥開口唱出「花落土,花落土……」,這時候,聽眾出現了陣陣騷動,立刻給予熱情的鼓掌。 第三段與第四段是由一王三后齊唱,「雨無情,雨無情」,此時雨越下越大,演唱結束時,聽眾如痴如醉,掌聲如雷,沒有人分得清聽眾臉上流的是淚水,還是雨水?這個音樂會沒有聽眾要求的安可曲,倒是我想這首「雨夜花」就是多明哥送給台灣的安可曲吧!多明哥選唱此曲,是巧合?是鼓勵?還是天意? 「雨夜花」(周添旺作曲,鄧雨賢作曲)據說是依真人真事而創作,描寫一位苦命的女人,這何嘗不是代表受日本高壓統治五十年的台灣人心聲。在我心中,這支曲子描述的是,台灣人四百年來受外來殖民的悲慘事蹟寫照。這一個心地善良的弱女子,歷經幾位不同的主人,然後被出賣給隔鄰強國,隨後又被迫臣服於敗戰的軍閥。台灣如同這名弱女子,四百年來承受著無情風雨的打擊,但是現在竟然還有自家兄弟要出賣我們 !台灣人,我們不能站起來嗎? 難道多明哥這位世界級天王給我們的啟示還不夠嗎? 真心期待「雨夜花」這個弱女子,有一天將蛻變成「東方奇葩」,最後成為「世界美女」。 (作者為醫師,德士是筆名)《自由廣場》12/06/2002 |
真實 於 2002/12/10 08:17 | |
Re:「雨夜花」---台灣人心聲 | |
台灣的年輕人,從一百多年前是清朝的兵仔,變為反抗日軍的台灣義勇兵, 後又被迫成為在南洋的日本軍伕,然後又成為反攻大陸的中華民國軍人, 而目前又有一股力量,想把台灣人拉去加入解放軍, 這個現象跟雨夜花這首歌曲的遭遇,又有什麼不同? ===========================================================
/周叔夜 聽過多明哥與江蕙合唱的「雨夜花」至今,那美麗的旋律以及感人的歌聲,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回響不停。不過除了那美麗的歌聲以外,「雨夜花」這首短短的創造歌謠,還隱藏著台灣近百年來的辛酸史。 這首由客籍鄧雨賢作曲家及河洛籍周添旺作詞,共同完成的創造藝術歌曲,最先是童謠。描寫著孩童們在花園中蹦蹦跳跳,欣賞百花齊放的美景。但在一九三四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為了要灌唱片,因此便邀請了周添旺來寫詞,而目前我們所唱,最熟悉、最貼心,也是那天多明哥與江蕙合唱的雨夜花,便由此而生。 一方面在一九三○年代,中國的唱片公司也看上了雨夜花的旋律,便改寫為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浪漫的流行曲。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政府為了要鼓勵台灣青年投軍,當日本的軍伕,於是便邀請了周添旺把雨夜花的歌詞改寫為鼓勵青年人從軍的歌詞。周添旺以從未當兵為由,婉拒了這項要求。後來日本政府便找了一位日本的作家,把雨夜花改寫為「南國之花」的軍歌。那使我們看了就會惡心的歌詞,諸如「很榮幸,我是日本的男兒」或「死也要成為櫻花來謝」等等,對我們台灣這首至寶的創造歌謠,是一件極大的侮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歌曲又陷入被禁唱的命運,當然雨夜花也不例外,還好八○年代以後,隨著民主政治的落實,這些歷盡滄桑的歌曲才又陸續回復了原來的真面目。 台灣的年輕人,從一百多年前是清朝的兵仔,變為反抗日軍的台灣義勇兵,後又被迫成為在南洋的日本軍伕,然後又成為反攻大陸的中華民國軍人,而目前又有一股力量,想把台灣人拉去加入解放軍,這個現象跟雨夜花這首歌曲的遭遇,又有什麼不同? (作者周叔夜╱現代文化基金會董事)自由時報, 12/08/2002《自由廣場》 |
真實 於 2002/12/10 08:21 | |
Re:「雨夜花」---台灣人心聲 | |
~~~轉貼自南瓜妹的音樂台灣
一九三一年,彰化人黃周以筆名「醒民」,在有「台灣人的喉舌」之稱的「台灣新民報」發表一篇文章:「整理歌謠的一個建議」,提及他每見台灣孩童如鸚鵡在唱日本兒歌,引以為憂,那時一首日本群馬地區民謠「草津節」真使小孩子唱瘋了。 黃周的呼籲,除了促使全台有志者響應「歌謠徵集(記錄民間歌謠)」外,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幾位作家也想力挽狂瀾,讓「台灣囝仔唱自己的歌」,作家廖漢臣就寫了一首「春天」:「春天到,百花開,紅薔薇,白茉莉,這平幾叢,彼平幾枝,開得真齊,真正美。」鄧雨賢將這首「童謠」變成了「兒歌」,所寫的歌譜正是今日大家傳唱的「雨夜花」旋律。 一九三三年,周添旺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改填了今日大家所耳熟能詳的「雨夜花」。 一位鄉下純情少女,愛上城裡的花花大少,不幸慘遭遺棄,而沈淪在黑暗的角落裡,如同凋零殘敗的花朵,在雨夜中獨自顫抖。 「雨夜花」來自一個真實的愛情悲劇,同時也暗喻著台灣人遭日本人壓迫的心境,雖為大調的歌曲,但旋律婉約優美,簡單的音程變化,訴盡內心苦楚,微妙之處,令人拍案叫絕! 這個令人同情的「小故事」,或許只是女性油麻菜籽似的「軟軟心性」命運下的一樁悲劇,但是誰會去認真檢討社會構造根植於男尊女卑傳統下,所造成台灣女性說不完、訴不盡的辛酸血淚。 一九四0年,日本殖民政府禁唱台語流行歌曲後,形成的是戰爭進行曲,這些日語軍歌,正式驅策台灣青年投入戰場的「催魂曲」,統治當局為了達到更有效的宣傳,將「雨夜花」的旋律加快,並填上了「榮譽的軍夫」,將之列為必教必唱的「時局歌曲」,什麼「要與花同謝,我選擇櫻花」狂言夢語的歌詞,實在是對藝術創作的侮辱,更令人對背情的「雨夜花」再作更深一次的嘆息。 淒滄哀詞的雨夜花,令人喜愛,其所描述的「雨」、「夜」、「花,成了台語流行歌曲重要的主題意象,進而影響了台語歌詞的創作方向。 |
真實 於 2002/12/10 08:31 | |
Re:「雨夜花」---台灣人心聲 | |
【雨夜花】 1932∼1939 年是日治時期台語歌謠的黃金時代,許多目前仍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望春風〉、〈雨夜花〉、〈河邊春夢〉、〈四季紅〉、〈月夜愁〉、〈白牡丹〉、〈心酸酸〉、〈心茫茫〉、〈滿山春色〉、〈青春嶺〉……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而此時音樂界的四大金剛:鄧雨賢、王雲峰、蘇桐、邱再福,更是發揮了最大的創作天才。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音樂資產。此處我們先談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的〈雨夜花〉來作為代表歌曲: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