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中國的隱蔽戰爭 --“缺少心眼也要挨打”
回 覆 | 返 回 |
smm 於 2002/04/18 17:19 | |
威脅中國的隱蔽戰爭 --“缺少心眼也要挨打” | |
威脅中國的隱蔽戰爭 (節選一) (一)隱蔽經濟戰的殺手與交叉火力 美國隱蔽經濟戰的破壞威力如此巨大,甚至希特勒的數百萬虎狼之師也自嘆不如。當年德 國納粹大軍長驅直入前蘇聯,眾多的工廠企業來不及轉移遭到破壞,曾令前蘇聯經濟經歷了一 年半的下滑,但是,如今美國發動的隱蔽經濟戰猛烈攻勢,已令俄羅斯經濟持續衰退了近十 年,國民生產總值下降一半以上,工業、國防和科學事業衰敗不堪,社會財富損失遠遠超過二 次大戰。 美國為謀求霸權發動的隱蔽經濟戰,以所向披靡的凌厲攻勢橫掃全球,無論在拉美、前蘇 聯東歐或亞洲,均獲得了令人驚嘆的巨大成功,應歸功於以隱蔽的、巧妙的方式,運用了市場 經濟規律作為破壞力量。自從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以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生產無政府 狀態,曾頻繁地導致爆發周期性經濟危機,正因如此,盡管數個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迅速地進 步,卻始終掠奪、危機和戰爭災難連綿不斷。美國壟斷資本操縱的國際權威機構,七十年代末 達成的所謂“華盛頓共識”,竭力恢復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政策,殊不知其真實目的實在居心 叵測,乃是為了釋放難以馴服的市場盲目力量,重演自由放任資本主義時代的悲劇,人為制造 曾頻繁爆發的金融經濟危機,鍛造威力巨大的隱蔽經濟戰暗器,攻擊威脅其全球霸權的國際競 爭對手。 凡是深入研究或了解內情的人們,都會感嘆美、英的國際謀士城府之深。美英倡導的這套 規范化經濟政策藥方中,有意識總結了市場經濟運行的長期歷史經驗,系統發掘了爆發經濟危 機災難時期的教訓,集中了最具破壞性的各種經濟政策的組合,特別巧妙的是,倘若某一項經 濟政策在特定的條件下,以合理的力度實施恰當的時間,可能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將這 些經濟政策以錯誤的方式組合起來,有意識在錯誤的條件下以錯誤的劑量實施,就成了無比厲 害的烈性毒藥,仿佛是強迫體寒虛弱的病人吃瀉藥,還仿佛是蜂蜜和大蔥都有營養,攙在一起 卻成了毒藥一樣。倘若說核彈的破壞性能摧毀一、兩座城市,這副經濟烈性毒藥足以毀壞整個 國家,令其龐大的工業和金融體系陷入癱瘓,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落入西方壟斷財團的手中。 許多善良的中國經濟學家,曾認為國際組織推薦的規范藥方,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方 案”。的確,這套經濟政策組合並非隨意堆砌而成,堪稱“全面的、系統的”改革方案,但不 是從積極意義上來說,而恰恰是從消極意義上來說,這些經濟政策所產生的相生相克作用,能 夠有效遏制彼此的正面效應,而且相互激盪放大彼此的負面效應,促使受害國經濟陷入惡性循 環,而且很難將其產生的巨大破壞效果,歸咎於某一項具體經濟政策措施,人們一時難以發現 隱藏的因果關系,西方媒體有意制造迷惑人的社會輿論,致使一個接著一個國家受騙上當。 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盡管美英鍛造的經濟戰暗器,設計 巧妙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但是,隨著世界各國接連不斷慘遭厄運,人們開始懷疑各國接連發生 的經濟危機,其根源究竟是自身體質虛弱生病造成的,還根本就是由於醫生開錯藥方造成的, 不然的話,為何世界上那麼多國家都命運不濟?為何醫生總是用一種藥方治療所有病人?而且 幾乎所有病人服藥後都病情加重,甚至所呈現的病症也都如此相似呢? 八十年代,拉丁美洲落入了外債陷阱之後,率先吞服了“華盛頓共識”的藥方,結果經濟陷入 了十年的“停滯”,九十年代雖然恢復了一定增長,但是,社會貧困和兩極分化卻不斷加深。 九十年代初,前蘇聯東歐發生社會劇變之後,也紛紛吞服了同一劑改革藥方,大多數國家遭到 更加悲慘的厄運,無論是國民經濟遭到破壞的嚴重程度,還是社會保障制度瓦解帶來的災難, 都遠遠超過了拉丁美洲國家。九十年代,亞洲國家被脅迫推行金融自由化,泡沫崩潰爆發金融 危機之後,被迫吞下的還是同一劑藥方,結果從生氣勃勃的“小龍小虎”,頓時變成了癱瘓的 “小虫小貓”。 特別令人懷疑的是,無論是拉美、前蘇東或亞洲國家,盡管彼此之間遠隔萬裡,具體國情存在 著很大差異,但是,服用了所謂規范化改革藥方之後,所患病症卻幾乎都是完全相同的,到處 都是工業企業紛紛破產,銀行壞賬成堆瀕臨崩潰邊緣,失業人數激增社會急劇動盪。難怪就連 許多西方的著名經濟學家,甚至包括國際組織推薦的權威專家,面對二十年間上演的一幕幕經 濟悲劇,再也無法淹沒自己良心保持沉默,紛紛尖銳批評國際權威機構的作法,以及所推薦的 規范化改革方案,公開指責其為制造危機的罪魁禍首。 美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托賓,就曾經尖銳地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的所謂援助計劃, “同金融危機相比, ‘挽救’韓國、泰國和印泥的行動,將給更多人帶來更多的痛苦,歷時 也更久”,“就像墨西哥在94年和95年那樣,韓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是由於自己沒犯下的罪 行而受到懲罰”。托賓還批評了國際貨幣基金蓄意歪曲危機的原因,將其歸罪於亞洲國家的政 府幹預政策,他指出“在危機沒有發生之前,國際貨幣基金年度報告讚揚‘韓國的宏觀表現繼 續給人好印象’,‘泰國經濟表現出色,宏觀經濟一貫健全’,但現在國際貨幣基金卻又將韓 國困境歸罪於政府與企業合作的體制,而韓國三十年來從貧困狀態上升到富裕地位,正是政府 與企業合作體制的功勞”。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則更為明確指出,七十年代以來,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推 薦的規范理論和改革政策,就是被廣泛稱為“華盛頓共識”的改革藥方,涉及宏觀、價格、產 權、財政、金融等方面,已被拉美、俄羅斯、亞洲的實踐證明是災難性的,斯蒂格利茨明確指 責其“往壞裡說是誤導”,現在應該進入“後華盛頓共識的時代”,他還意味深長並且耐人尋 味地說,“不論新的共識是什麼,它都不能基於華盛頓”。斯蒂格利茨身為世界銀行的副行長 兼首席經濟學家,卻如此尖銳批評國際權威機構達成的“華盛頓共識”, 是因為這套規范化 改革藥方施用得太久了,其破壞性如此明顯實在無法掩蓋了,再也難以用種種借口和“改革陣 痛”來搪塞了。 種種令人可疑的情形,值得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因為,西方宣揚的所謂規范化經濟改革藥 方,改革開放以來也曾在中國廣泛流傳。對於親身品嘗西方藥方的種種前車之鑒,特別是俄羅 斯市場轉軌改革的失敗教訓,我們必須進行深入研究以免重蹈覆轍。美國趁俄羅斯向市場經濟 轉軌之機,蓄意推薦了一整套規范改革藥方,結果導致俄羅斯陷入了巨大社會災難。我們應深 入剖析其破壞原理和機制,對於正確識別美國的隱蔽經濟戰暗器,防范美國利用類似的辦法襲 擊我國,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美國向俄羅斯推薦的這一套改革藥方,其基本原則來源於“華盛頓共識”,但是,還包含轉軌 國家所特有的改革內容,特別取消政府計劃調節和私有化方面,其規模和力度遠遠超過發展中 國家。這套改革方案完整遵循了西方規范經濟學理論,特別是市場價格理論和科斯產權理論, 如“放開價格、管緊貨幣”,全面放開價格“一步到位”,依靠市場機制自發調節供求;完全 取消政府的幹預和計劃調節,解散政府計劃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 徹底實現了“政企分 開”;大規模推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明晰產權界定提高經營效率;推行銀行體系的私有化和 商業化,嚴格限制對原來的國營企業發放貸款;財政改革取消各種政策補貼,實行高額所得 稅、增值稅,以增加財政收入和減少赤字;立即實現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取消政府管制開放外 貿與外商投資,等等措施。下面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些改革措施產生的惡果,以及造成這種惡果 的具體原理和機制。 作者:楊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