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 於 2001/03/22 08:43
唉,又罵錯啦!──評2001/03/22中時小社論《唉,又演錯啦!》錯,錯,錯!評論的,怎麼又罵錯了呢。
辦報紙已經超過五十年了,半個世紀了耶!再混,也應該知道自己評論的對象是什麼了吧?中時小社論呀,你是報業的老大哥,不是傳媒小老弟啊,怎麼老是常常搞錯對象罵錯人呢?
社論,是報社的評論,是報社專業或立場的招牌。小社論,是報社的小評論,就是報社專業或立場的小招牌。小招牌,也是招牌,失去了專業,僵化了立場,就是砸了報社的招牌,怎麼會自己拆下自己的招牌,大卸八塊,丟入火堆呢?
中時小社論,你罵執政黨對事務官的批評,主要有兩點:第一,不能像以前在野黨那樣罵完後就沒事了,而是要從制度上著手改善。第二,再怎麼說,事務官都是自己的手下,怎麼捅起自己人來了。乍罵有理,實則非然。
別說是事務官這種比較偏向「人」的制度改革,在在野聯盟的強烈杯葛下,礙難實行;就連比較偏向「事」的制度方案,就已經半途被在野聯盟齊手掐死,夭折往生了。例如可以省下數百億以上的全國發包中心,魂歸何處?又如執政黨與勞、資雙方協商下的工時案,魄往何方?更不用說國民黨執政期間允諾的官派縣市長,被在野聯盟來個翻臉不認帳了。最好笑的是,國民黨立委竟然要在立院成立「政黨輪替政府相關人士變動專案調閱委員會」,調查執政黨人事撤換及派任的過程,企圖介入總統府和行政院依法擁有的人事任免權,這種逾越立院權限,坐擁太上皇的荒誕行徑了。擋住制度改革路線的石頭是誰?執政黨想要制度改革的阻力為何?來,請讀我的唇:撒、野、聯、盟。喔,對不起,是在野聯盟。所以咧,親愛的中時小社論,汝等見樹不見林之井蛙視見,誠乃滑天下之大稽也。
再者,事務官表面固然為執政黨自己手下,但心悅誠服的到底有幾多人?姑且不談國民黨時代種種黑官漂白特考下的事務官有多少,就只是來比較貴報相關報導對應下所出現的情形。貴報第三版的調查採訪裡,分別談到了交通部、教育部、外交部等被傳統事務官「包圍」的慘像,更有一位大力爭取博奕條款的國民黨立委公開嘲笑:「事務官都是我們國民黨的人,他們不見得聽你們政務官的話,但一定會聽我們國民黨立委的。」由此看來,小社論的作者似乎對此等報導視而不見,視報社同事為泡影,而僅是捉住表面的從屬關係,就一口咬定是事務官是執政黨的「自己人」,大罵特罵,好不快哉。唉,親愛的中時小社論,汝等見表不見裡之膚淺近視,誠乃荒世界之大謬也。
以前罵人,罵完就沒事了;現在罵人,罵完了,還得看看罵的是什麼人。如果罵的人,只是一個粘著標籤的稻草人,只是一個憑空想像的虛擬人,真的會讓讀者笑死人。
======================================
2001.03.22 中國時報
唉,又演錯啦!
中時小社論
卡、卡、卡!台上的,怎麼又演錯啦?拿到劇本已經十個月了,快一年了耶!再笨,也應該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了吧?執政黨,就是上台執政的主角,不是在野黨,怎麼老是演成在野黨呢?
執政的,要當家做主,是得管家掃地拿主意的人。在野的,沒得管事,涼在舞台邊,就一張嘴在那裡嫌來嫌去。現在當上執政黨了,總要演什麼像什麼吧,怎麼演著演著就演回在野黨去了?
事務官做事不積極,章蓋得太多,行政效率不彰,這些確實都是問題。可是,以前當在野黨的時候,只要罵就好了,罵完了可以繼續喝茶看報。現在是執政黨了,政權在手,嫌事務官不積極,可以從考核獎懲下手改善哪;嫌章蓋得太多,可以研究怎麼簡化行政程序啊。怎麼十個月來,沒在這方面花什麼心思,出了問題卻又先把自己人轟得滿頭包?這一大批文官,再不滿意,現在也是自己的手下,施政得靠他們落實推動,怎麼一遇到問題嘴巴就犯癢,先哇啦哇啦臭罵一通?
以前當在野黨,罵完就沒事了;現在當執政黨,罵完了,事情還是得照做。當家做主的頭兒,該做的行政改革不做,出了事就怪下面,在自己的施政團隊裡製造敵人。再演得這麼不倫不類,當心被導演換角。
table 於 2001/03/22 11:20
Re : 唉,又罵錯啦!──評2001/03/22中時小社論《唉,又演錯啦!》唉.這款媒體!
反正新政府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更遑論執行了!
這就是媒體及政客們反動的力量作祟.之所以反對.當然不是憑良心.而是利害關係.為了成就少數人的利益.犧牲多數人及長期的國家發展資源.不放棄是很明白的!甚至矛盾愈多.其獲取利益愈多!
中時等統派媒體實在是製造台灣人民是非不分的始作俑者!
阿姜 於 2001/03/23 05:27
Re : 唉,又罵錯啦!──評2001/03/22中時小社論《唉,又演錯啦!》老實說,我這篇貼文有點失態了。摻雜了過多的情緒和戲謔文字,針砭媒體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甚歉。
不過,我還是要說,從中時小社論《唉,又演錯啦!》的語法和筆調來看,應該是出自唐記者吧。不管是誰啦,這篇小社論猶如老子教訓兒子般的霸道,是可以把它當作是同質團體的戲論之作,若把它當成某大報的社論就顯得相當失態。
每個報紙都有其立場,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過於偏激或流於謾罵,只是自慰般的讓一群特定人士滿足,而無法拓展出去讓反對人士信服,這是媒體的墮落。
從餿水案,污油案,台灣論,自殺風潮等等,部分媒體都擷取對自己有力的證據,而以此為基礎,冠上道德型態的訴求,大鳴大放,大喊大叫,企圖拉攏或擴展統派勢力的版圖,其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們往往在笑談之間,拔刀,出刀,揮刀,我們則是頭昏目眩之際,才發現地上那灘血水。統派媒體的文字功力,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