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中國時報政治組記者何榮幸的信
回 覆 | 返 回 |
ASABLUE 於 2003/01/29 22:43 | |
【轉載】中國時報政治組記者何榮幸的信 | |
ASABLUE 於 2001/09/26 02:48 【轉載】中國時報政治組記者何榮幸的信 轉寄
榮幸 淑媛
為有專業正義的媒體人加油
阿撒不魯君: 我在樓上評的那篇,您那可以問問何有沒被刪削過嗎?
巴茲兄 我這封信是朋友轉給我的 以上。
鳥羽兄: 中時政治組副主任張瑞昌,也是自立出身的,聽說也很有使命感。您想,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認為這是標準的近墨者黑 以前張瑞昌郭淑媛何榮幸吳典蓉宋朝欽等人在自立晚報自由時報的時候 都不會有這種沒品的文章 如今到了統派媒體上班後 就常常擺出自以為公正的姿態 殊不知時報系列皆是一些唐湘龍之流的下流貨色當編輯 常常把別人的公正文章改成統派文章 甚至刻意陷害這些以前標榜自由精神的記者 害他們倆面不是人 終於導致今天的下場 現在中國時報比較正常的記者只剩下陳嘉宏
我猜,那篇綜合報導中,真正被綜合的只有以反本土為志的羅如蘭.
請問一下各位的意見: 這封信適合放到明日報新聞台上嗎?
今天早上吃早餐時看到中時〝我思我見〞專欄! 很訝異於其立論中立客觀,一時以為拿錯報紙;台灣媒體竟還有這種有骨氣的記者,就是何記寫的,難得難得! 請何記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飛得越高越孤獨! 蒼鷹都是萬里獨飛,麻雀才會成群結隊。
SALUTE TO 何記者
這封何記者以及剛剛網友貼的另一封張瑞昌記者的信,是否煩請鳥羽兄及ASABLUE兄(或有其他朋友有與他們接觸的管道)代為查證 如果查證屬實,小地以為我們應該將這峰心以及剛剛網友貼的另一峰張瑞昌記者的信以E_MAIL或以咧印的方式廣為傳遞,讓更多的人民了解媒體這種偏頗的惡質面貌.
以一位老友的身分,我在中國時報該篇報導登出時,直覺上就不相信何榮幸等人會做出如此沒格的事,後來,我也接到何榮幸的信,印証了我沒有交錯朋友。前些日子,我也與張瑞昌有過深談,對現在媒體的畸形生態頗多感觸與批判,這些批判的力量還是存在的,大家不要對台灣失去信心。
大地兄: 麻煩您跟何記者知會一下,我們決定將這封E_MAIL廣為流傳,請問是否會為他帶來困擾?
這封信應該是從台灣記者協會轉出來的 今天TVBS李艷秋那個爛節目也有開一個類似的標題 何榮幸是台灣記者協會前會長 這是目前的查訪狀況回答。 以上。
見議網友去中時新聞對談支持何記者 讓專業道德與良心得到共鳴 The following message was posted in china times talk: 38 回應本主題 -------------------------------------------------------------------------------- 這封抗議信雖是我個人的真實感受,
I have tried many times.
建議 instead of 見議
何榮幸是南方快報的作者之一
何榮幸是南方快報的作者之一
榮幸:
別天才了,仁兄。會從自由飛到中時,還能推翻統派暴政嗎?還是從體制外著手吧,以前不都如此一路走來?
我以為會對於中時的偏頗報導發出不平之聲(不論公開或私下)總比專事偏頗報導的記者來得可愛些,是吧?
我說,沒用啦!這些記者的社會道德,在中時浸淫已久早就被啃光了。 加入流氓集團,親眼目睹一個少女被流氓當眾玷污後,不設法加以阻止反而悻悻然的說:「雖然我是集團的一份子,但是我沒有參加啦,其實我也很想阻止,我要向老大抗議」 去你的!這是什麼跟什麼?這跟八掌溪上明明可以跟大家合力營救看看(例如轉撥車上的長電纜捲),卻寧願扛著攝影機,嗜血的等著四個人被溪水沖下,再來興奮的高呼:「被水沖走了!被水沖走了!」的那些嗜血狂魔已經相去不遠了,同的是那份袖手旁觀,少的只是一份幸災樂禍。 這封「自清信」,到底在清什麼東西? 我們彰顯公義價值的勇者,不是躲在後面自清的懦夫!
板主你好: 我是一個媒體工作者。也是台灣記協的會員。更是張瑞昌與何榮幸的同事。也是貴刊的訂閱者。 對於貴刊長期監督媒體的貢獻,深表敬意。 不過,容我對你回應張瑞昌文章所做的各項說明,提出我的看法。 一、這是一封私人信函。當初是我們幾位媒體記者之間互傳,並非一封公開信。所以大家書寫的對象都是自己的至親好友,被轉貼出去,並非我們當初所願。所以請大家尊重作者的原始情境。 中時的【馬英九現象】當然是一樁公領域可討論的範圍,但是這一封信卻是私人信函,請問各位,你發給好友的mail未經同意被公諸於世,識與不識的人都加入討論,不管支持或是批評也好,把自己暴露在外的感覺當然不舒服?大家在暗處,罵的很爽,但是這個過程中,是否忽視了做基本的人權隱私。
一、事前,這封未經當事人同意的信函轉貼,已經有網友質疑,這是否經過當事人同意。 我從留言板上看到,板主的確透過管道想要了解這是是否是一封真人實事的信函。所以你也請網友幫忙問可否求證。 結果,一位署名馬非白的網友回應,【我已查證過何記者是南方快報的作者我直接向他查證,證實信是他寫的 】。 也許板主就根據這樣的答覆,認定你們已做了【完整求證過程。】但身為一個媒體人,我認為這根本不算是求證!因為裡面充滿矛盾。 第一、何榮幸身分是中時的政治組記者。怎麼是南方快報的作者?(據我所知,這位馬非白先生雖然有向何榮幸求證信函真偽,但南方快報也是同樣未經同意刊登何的文章)這種感覺,看起來表面是尊重你、詢問你,但暴露你、忽視你,難道不是另外一種媒體霸權。 身為媒體監督的團體者,我對大家的勇氣感到佩服。不過,監督媒體的過程,難道不能更精細、人性一點嗎? 談到板主解釋他如何【求證過程】讓我感到貴刊 第二、信是何榮幸寫的沒錯,但不代表他同意讓信公開。
給樓上一些職業為媒體有償工作的人員, 1. 刊載張瑞昌 何榮幸的私函, 與媒體對抗並非 first release, 諸位媒體人相關質疑未必站得住腳. 試問, 如果中國時報引述 CNN 報導 微軟公司職員 John Bush e-mail 給 Bill Gates , 對微軟用霸道搭售方式深表不滿 , 請問, 中國時報有否做了 Due Diligence 的查證? 又是否對該微軟公司職員徵得同意的必要程序? 2. 對於此業餘網站, 或是公益性社團網站, 善盡查詢, 或徵得同意的必要標準, 是不是該像中國時報職業大報應有的標準同樣嚴苛? 恕我直言, 以英美法律或先進國處理的衡平( equity) 原則, 如果商店對顧客造成損害,陪審團的判決麥當勞要負擔的無過失責任賠償總比小雜貨店來的大.中國時報絕對要比本網站被科以較嚴格的標準, 這才是真的平等.以本 case 而言, 版主確實已經做了必要的查證, 考量其客觀條件, 已盡可能的善意 (good faith), 是否太過馬虎那見仁見智. 各位記者先生小姐們再來所能 challenge 的就是, 這是否僅屬私人信函, 無涉公共利益的問題. 3. 如果媒體是第四權, 保障出版自由, 言論自由確實有促進社會最大公益的可能, 立法旨意也朝這方向. 但是反過頭來說, 如果有某些事實足以證明報社的做法, 戕害了社會給予媒體特權優惠 (privilege)期望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始旨意, 你們各位記者先生小姐說,說看 這跟公共利益有沒有關係? 當某些私人信函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時, 你們要說這是隱私嗎? 毒蘋果理論廣為法律爭訟使用, 本 case 因報社不自重嚴重損害第四權社會公益, 因此而產生的函件被認為從公領域長出的證物, 這種觀點諸位媒體人以為如何? 更何況張瑞昌 何榮幸兩位信函內容百分百屬於公共領域. 本網站並無侵犯隱私,因自始即非 first release., 各位儘咬著私函, 公領域何在? 本案如發生在美國應該非常有趣 .
已經綜合回應於給 對本人抗議的幾位記者先生、小姐們的綜合答覆這一欄。 沒能分別回應於個別欄位,這樣的方式如果有不夠周延之處,在此向各位表示誠摯得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