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回 覆 返 回


路犁  於 2002/12/03 21:38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路犁 於 2001/05/12 23:23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src=http://taiwantp.net/road/Lee001.jpg>
就是這本書──《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引發了這幾天媒體的李登輝熱潮,哪怕多數媒體以批判的形式來因應這本書,不管你喜不喜歡李登輝這個人,也不論你喜不喜歡李登輝這本書,但不容否認的是,媒體最終還是協助李登輝這本書登上熱門暢銷書排行榜的首選。

我願意相信,多數的新聞工作者對於這本書內心充滿怨懟與氣憤,因為多數媒體記者早就是李登輝如仇寇。

原因之一是,他們是大中國情懷者,而李登輝卻是一個執著的台灣路線擇善者﹔原因之二是,這本書以雷霆萬鈞之勢對他們所認同的政客做出難以抵禦的一擊,李登輝以小國寡民的台灣領導人,能於美、日、中等大國中悠遊周旋,李登輝的出擊之勢,如果是這幫追逐政客的記者們幾天的批判就能阻擋得了,那麼這就不會是──本網站「文章精選」作者 杞人所認為的──具有哲思與魅力的領袖人物 李登輝了。




路犁 於 2001/05/12 23:24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src=http://taiwantp.net/road/Lee002.jpg>
當時誰會預測到他是一個具有宏觀戰略的領袖人物




路犁 於 2001/05/12 23:24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src=http://taiwantp.net/road/Lee003.jpg>
魅力就是權力、智力、毅力的總和




0274_004 路犁 於 2001/05/12 23:25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src=http://taiwantp.net/road/Lee005.jpg>
這本書可以讓你一窺李前總統的智略




color=navy>路犁
 於 2001/05/12 23:25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目前台灣的記者能獲李前總統青睞的真的不多了
src=http://taiwantp.net/road/Lee006.jpg>
相對也印證了以台灣為立足點的新聞思考是何等的稀有




路犁 於 2001/05/12 23:26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想一窺全貌嗎?
src=http://taiwantp.net/road/Lee007.jpg>



路犁 於 2001/05/12 23:29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下面這篇文章是杞仁兄寫於2000/07/31

*********************************************

回應本主題
作者: 杞人

李登輝絕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人,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他12年的執政過程可以說是一部兵法書,一套經營哲學、人生哲學。他是華人世界少見的政治家,一個有深度哲學涵養的政治家。他的思考方式屬於日本式的,但基礎內涵是西方的哲思,這當中完全沒有中華文化的影子。也因如此,他才能跳脫中華文化、官場文化的本質。

對於他12年來的政治鬥爭過程,我是以兩種不同文化的對決觀點來看待。我之前之所以要提及中國的官場文化及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用意即在此。中華文化強調道德,但這種道德觀忽略人性的本質,超乎人性,通常我們都做不到,形成的結果是我們一面談道德,一面卻依著人性所欲而幹盡一切非道德的事。

天底下的事務都是在矛盾對立的狀態下得以運行。人本身也是矛盾的產物,善惡同俱,因緣顯現。矛盾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一切事務之間。我們每天都在處理及運用矛盾而不自知。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他如何處理及運用矛盾。如果光僅是道德掛帥,肯定成不了什麼氣候。做人如此,做生意如此,政治人物處理政治事務更是如此。

李登輝1988年初接總統之位時,所面臨的是各方擁有實權的政治勢力,來自宮廷的宋美齡夫人派,以行政院長俞國華為代表。來自軍方勢力的郝柏村及郝系將領。來自黨務系統的李煥。黨政軍各擁實力,唯一不具實力威脅的就是李登輝。

初期這些派系勢力並未把李放在眼裡,他被外省籍權貴大老視作安全角色,雖因夫人派的主張,只能暫時代理主席。李在初期的權力鬥爭中是被動的局外人角色,當時的險境他也只能隱忍不發,靜觀其變。

中國的官場既是人治,講求的就是權力均衡,相互制衡。存在於各方勢力間的矛盾,不能由任一方取得黨主席之權而造成權力失衡。這些矛盾造成十三全會中,確定李任黨主席,這是各方勢力僵持不下不得不然的結局。十三全會中央委員的選舉,李換得第一高票,俞國華落居第35位,造成隔年(89)五月,俞下李上,李煥被提名行政院長。

提這段過程為的是說明中國官場權力鬥爭的本質。除了俞、李的行政院長之爭外,郝柏村挾軍權介入權力分配,由參謀總長、國防部長、進而行政院長的過程,莫不是一樣的本質。這連串的政爭中,檯面上有名有姓的,檯面下不為人知的各方人物,全部都或主動或被動的捲入了這場政爭。

這場政爭中,每個人物的角色立場都是模糊不確定,變幻莫測的,或敵或友,左右不分,既聯合又鬥爭,只有主次要敵人之分,沒有永久的盟友可言。背叛、被背叛,分分合合屢見不鮮。黨、政、軍、情各系統,為了權力分配,紛紛投入這場政爭,這就是中國官場的本質,眼中只有權力分配,何關呼社稷民生?

李登輝在這場政爭中,充分運用了存在於這些傳統官僚間的權力矛盾,逐漸鞏固了他的權力,藉此也逐步實現民主化的理念。過程中免不了權謀、非道德的手段,例如應許某人某一權位,甚至某一權位應許多人,但是讓李登輝掌穩權力的,還不是因為這些人爭權奪利的結果,世間事多少總是帶著一些反諷意味。政治人物如果沒有權謀,只想超然物外,博個道德清名,這種人不可能勇於任事,非民眾所需的人物。中國官場不缺清高的人,缺的是有理念、有實踐的勇氣,敢不計毀譽、積極任事的人。台灣之有今日的民主成就,或可說是潮流使然,但若沒有李登輝這種人物,時間可能延後,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恐將更鉅。



路犁   於 2001/05/15 00:58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部分內容摘要:


卷二/權力分配大棋盤
四月間,他在家裡想著想著,二月奪權歷歷在目,李登輝毅然決定由郝柏村來取代李煥。李登輝的想法讓曾文惠相當憂心........親近聽聞後裔大為吃驚.....

黨部的宋楚瑜聽聞後,則期期以為不可....建議李登輝應該在三思。宋楚瑜層式蔣經國的秘書,十分了解即使在蔣經國在世,對於蔣經國交代的事,郝柏村也未必全數照辦......

李登輝為拔擢海軍總司令葉昌桐為參謀總長,反尤以退役的劉和謙出任﹔以及李登輝兩度欲將蔣仲苓晉升一級上將,卻遭郝柏村拒絕副署.......
.........

郝怕村先就是否應提出總辭的問題有所質疑,認為在程序上應由中常會討論確立制度後,他才能辦理。之後,李登輝提出由其擔任政策指導小組召集人,並在十四大出任副主席的交換條件,郝怕村立場鬆動,但又提出由林洋港當閣揆,邱創煥任黨秘書長,宋楚瑜必須下台的要求。

九三年元月二十五日,郝怕村主動到李登輝官邸會面,在此之前兩人就總辭問題至少已經談過兩次,但純粹就憲政制度討論,李登輝始終刻意不談及後繼人選的問題。這天是大年初三的下午,郝怕村推翻原先說法,表示總辭與留任足兩回事,他願意留任。﹁說要辭的是他,說不辭的也是他。﹂

郝怕村不避諱的問起提名之事,李登輝直率的告訴郝怕村,希望提名年輕一點的人,意即不會再提名他,李登輝沒有透露這個年輕一點的人是誰。李登輝也表示,黨秘書長他將安排許水德,郝柏村不表同意。

至此,李登輝發了脾氣,閣揆與黨秘書長都是他的提名權,郝怕村跑來詢問,本身就不對,這是一個不友善的行為。郝怕村也重新再堅持他的總辭應該經過中常會通過,李登輝認為,閣揆的新人選才應經中常會通過,豈有辭職案須中常會討論者,因此拍桌一聲:﹁沒有這回事:﹂由於突如其來,加上聲響太大,郝怕村當場愕然,也驚動了在二樓的夫人,曾文惠驚訝的不知道樓下發生了什麼事。p98,99


在本書的卷四中提到
為緩和與中國之間的對立情勢,以利於推動國內政治改革(憲政改革),因而設置國統會,因為國統會凌駕於行政院陸委會之上,而遭到以行政院長郝柏村為首的非主流人士的不滿。P182




路犁   於 2001/05/15 01:18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媒體總是不斷對李登輝進行嚴厲批判,當然李登輝的卻在很多地方職得批判。

但相較於當初的非主流以及書中所提及並被李登輝批判的人士,媒體要不是故意忽視這幫政治人物之惡,就是為這些人物暖頰,台灣是深陷在一個沒有是非觀的媒體生態之中。



Simon 於 2001/05/15 01:46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為什麼支持李登輝的台灣人民認為:
1. 李登輝 不等同國民黨? 國民黨的爛李登輝不需承受? 外來政權的殖民體制
猶在, 李登輝卻能不沾鍋?
2. 民主改革在沒動到中華民國體制的情況下, 民主先生真的能一直有此封號?
3. 個人魅力智力能力 與國家體制運作, 孰重? 李登輝有否為德不卒?
4. 如果沒有十二年來的李登輝情結, 民進黨會讓許信良選舉總路線當道?
台獨路線變成阿扁四個如果的公投黨綱, 再到施明德時代台灣決議文, 台灣
主權獨立國名中華民國, 再到執政的中華民國萬歲.李登輝的功過?
5. 台灣意識確實在李登輝時代大幅提升, 但是具體反映在法律, 制度.教育.
 經濟.社福..有沒有?
6. 兩國論的具體化有沒有? 以投射聚焦到個人的方式, 是否讓阿扁更投機,
從兩國論再倒退. 阿扁會不會認為反正李登輝只是嘴巴說說, 人民都會支
持,我也可以如法泡製.
7. 李登輝心靈改革教育改革, 教科書十幾年來改了多少?
8 李登輝口口聲聲說他從來沒有說台灣獨立, 是寄望阿匾? 如果是, 阿扁會不
 會說李登輝都不推動台獨建國, 我那敢我那需要? 可不可以說兩個人都是等
  人民造勢讓他們坐轎?
9. 李登輝與舊國民黨勢力鬥爭固然有一套, 但是大權鞏固後, 他又如何? 與
  中國交流失策, 戒急用忍太遲有不能有效管理. 台灣失血嚴重, 李登輝
  這方面有過.
10. 整體而言, 李登輝的歷史功過未定, 如果幾年內台灣沒有獨立建國,
  李登輝的歷史評價則過大於功, 因為是李登輝延緩台獨的腳步, 延續了
戕害台灣的中華民國體制. 把中華民國正當化, 名跟實皆然.



臺北市民 於 2001/05/15 04:42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吃勁弄破碗欲速則不達

改革舊制談何容易

李登輝成功的扮演轉換專制為民主的角色

而評論其功過應看由什麼角度看

由民主自由的觀點應是成功 主導政黨輪替政權轉移都應記首功

由經濟建設的觀點則是失敗 引發黑金呆帳經濟衰退都由其一手造成

這一點和俄國的戈巴契夫很類似 雖然經建失敗無損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

阿扁上任初期欲仿傚葉爾欽強勢領導 但阻力甚大碰了一鼻子灰

這就是民主國家的缺點 凡事只能徐圖緩慢的進行

不能像希特勒執政幾年就衝英扁法

戒急用忍也是保護台灣必然的措施

兩岸隔絕已久如突然全部開放衝擊太大只有逐漸交流雙方才容易調整適應

尤其是台灣小大陸大驟然全面開放台灣將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在無法有效的管理之下 只好消極的阻止台商急欲西進潮流

日本十年前意氣風發土地飆漲 還到美國購地置產結果終於以泡沫化收場

美國這一年的經濟衰退也是因為前幾年膨脹過速終於導致反轉

中國仍為專制政體但鄧走對方向 以類似德國俾斯麥日本明治維新強制的方式

利用專制的優點全力發展經濟 因此近年來成長快速 效率很高 實在不容小噓啊

台灣求獨事緩則圓 李登輝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在任內訴求 交棒就好

阿扁亦不必以此為己任只要搞好經濟就有功 厚植台灣國力以待來者為是



Hen 於 2001/05/15 15:15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臺北市民,

大師最近似乎看太多有的沒的報導, 小心別被下毒囉...




阿加 於 2001/05/16 12:08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李登輝比較像列寧啦!而且是完成列寧死前四部作品中所提示但未完成的志業。

在政治經濟文化問題必須整體解決,但又審度時勢逐一完成下,自然而然地追求理想的實現。

掌握政權,完成政治民主,政權交還人民;
經濟福祉的追求,引導人民主動性與創造力的發揮;
文化啟蒙,心靈改革,找回自我,進而成為社會的一份子!

我想,這應該就是李登輝先生的台獨觀吧?

若中國共產黨也願意將權力交還人民,並逐一做到李登輝所提示的工作,則中國自然統一!

李登輝加油!台灣和中國也都要加油!

而你我則更要加油!^^



阿加 於 2001/05/19 00:45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嘿嘿嘿!

再過幾天,我也可以讀原著。

真是等不及。只好先重讀俄文版台灣的主張。呵呵~~



Simon 於 2001/05/19 18:34
Re : 媒體熱批《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阿加
我覺得李登輝 vs 列寧好像不太妙:
1. 如果是像列寧, 指定接班人托洛斯基被史達林鬥垮, 阿扁約書亞? 托洛斯基? 還是連戰?
2. 列寧把帝俄體制推翻, 還建立新政體, 李登輝並沒有.
雖然列寧跟托洛斯基原來的不斷革命論, 先民族解放後才有階級解放等, 都被史達林的獨裁體制所背叛,

李登輝如果是列寧的話, 他或許只是 1917 前一段時間的列寧, 台灣意識的抬頭是不是思想革命的前兆? 也許李登輝這方面確實有功.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