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暗箭中傷
回 覆 返 回


印特  於 2003/02/13 21:17
又是暗箭中傷

印特 於 2002/05/25 01:36
又是暗箭中傷

中國時報 5/24 六版 政經綜合
陳宛綺/台北報導

微軟產品太貴,民眾怎麼辦?長期推動自由軟體的輔大圖書資訊學系教授毛慶禎表示,政府長期保障微軟是幫兇...........

......毛慶禎舉例,若陳水扁總統所使用的文件為『.DOC』檔,
行政院長要開啟這個檔案就必須去買一套微軟的產品才能看到公文,
而其他各部會的首長要看到同一封公文,
也要再去買同樣的軟體才能看到同一份文件。
所以說,政府長期保障,就是讓一家軟體公司獨大的幫兇。

請問各位幫忙解讀舉這個例子怎麼導出”政府長期保障軟體公司獨大的幫兇”,而且還暗殺了陳水扁?
這篇報導是毛教授有問題,還是記者有問題?

--------------------------------------------------------------
提供幾個數給各位參考:

台灣微軟公司行銷事業處副總經理邱麗孟表示
「Microsoft Office 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 98%,而合法使用人數更已經超過 100 萬人,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辦公室應用軟體」

「根據 90/8/5(六)、90/8/6(日) 的中國時報、聯合報共計 926 則與電腦操作相關的企業徵才廣告中,提及必需熟悉 Microsoft Office 操作條件的廣告共有 502 則,約佔了 54%,顯示無論是個人求職或是企業徵才都已將Microsoft Office 視為必要的專長項目

援引自http://www.pcschool.com.tw/job/edm4/Untitled-1.htm



埋亡人 於 2002/05/25 03:02
Re:又是暗箭中傷

我以自由軟體一份子的身份來緩個頰。

毛教授舉這個例子本身沒有問題,因為不管就人情上或現實上都是如此。就人情上,行政院長不可能把總統送過來的 M$ Word 文件給退回總統府,而現實上行政院長(或其秘書)應該也是使用M$ Word 寫文件。

同樣的,多數教授也會要求學生用M$ Word 或 M$ Excel 交報告,學生也不可能拒絕。

不過,這是因為M$ Office 早已達到所謂critical mass的市場地位,大家都用,政府也沒有例外。要因此指責「政府長期保障微軟是幫兇」,就有點過頭了。公務人員的桌上大多使用X86的個人電腦,Intel 的 CPU也是貴得嚇人(AMD沒跳出來之前),難道這樣也成了幫兇?

但是以自由軟體陣營的角度來看,政府公文往來甚或公眾得以閱覽的電子公文書都以私密獨家的格式來儲存和傳遞,確實是有問題的。就以總統的日常書信往來來說,有很多都會列入機密管制,幾十年後保密期過了,我們可否保證還有M$ Word 可以讓大家去研究這些文獻史料?



大青蛇 於 2002/05/25 04:48
Re:又是暗箭中傷

小弟也是自由軟體的支持者,
我認為與其去責怪微軟獨佔的情況是那個政府的錯,
不如現在加強台灣自由軟體的發展,
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進步很多,
台灣應該有更多人投入自由軟體的行列

自由時報五月二十四日2002
《資訊論壇》制衡微軟 政府應考慮扶植Linux

◎記者柯力心╱特稿

  在資本主義市場自由競爭的法則,「大者恆大」很可能是微軟發展現況的最佳註腳,因為在「微軟化」的個人電腦軟體使用環境中,消費者幾已忽略還有其他軟體可以選用,而近來在一連串質疑微軟的聲浪中,正好喚起消費者尚有選擇其他軟體的機會,而政府也應認真考思重點扶植Linux等其他軟體產業並投注資源,好讓其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軟體反盜版行動有其正當性與必要性,無論是否因「害怕」美國301條款的懲處,政府保護智慧財產的行動,乃因應全球貿易自由化、國際化的遊戲規則,藉此厚植台灣競爭實力的努力,值得肯定,不過,若只因微軟在軟體市場的領導地位,就將相關作為刻意視作襄助微軟,就不免「以偏概全」。

  在某種程度上,台灣其實是成就微軟霸業的「共犯結構」,因為台灣資訊產業是以個人電腦起家,而當微軟與英特爾合力拉抬「Wintel」(Windows加Intel)架構時,台灣的資訊廠商所能供應的產能,正是推波助瀾的最佳伙伴,每台個人電腦內附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不斷散播到全球各地,台灣成就備受注目的經濟奇蹟,而微軟、英特爾也因此奠定雄踞一方的霸主地位。

  基本上,由於歷來台灣的軟體產業中,少有獨立研發的產品,即使開發一些特定的應用軟體,如防毒、繪圖等,也是植基於Windows作業平台,「西瓜偎大邊」,通常也是消費者端採用微軟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此市場整體態勢下,縱使先前Linux等替代性的軟體,曾因2年前的全球開放原始碼風潮,在國內興起多家廠商投入,只是潮流一過,後繼多顯乏力。更何況,微軟去年花費50億美金,投入研發,這樣的大手筆,絕非任一家Linux廠商可比擬,在自由市場競爭中,這樣誰輸誰贏,高下立判。

  事實上,如果要導正軟體市場發展現況,政府理應站出來,以等同科技產業的待遇,重點扶植國內Linux軟體相關產業,甚至帶頭使用,因為Linux的開發成本遠較微軟成本低,往後若Linux在形成一定勢力,才會牽動壓制微軟的定價,消費者也才有公平的選擇機會。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