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WS-2﹐敬答GAVIN兄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小滬尾  於 2003/02/11 19:06
有關WS-2﹐敬答GAVIN兄

小滬尾  於 2001/03/20 09:47
發表內容:

GAVIN兄﹐
先說聲抱歉﹐個人近日非常忙碌﹐沒有時間回答老兄的問題﹐
另外﹐還得謝謝TSKY兄代小弟解答大部份的問題﹐小弟在WS-1與WS-1B的看法與T兄同。

至於WS-2﹐就發表一下個人的淺見

個人首次聽到及唯一聽到WS-2是在全防第190期﹐P.41,梅林
所寫的中國長程火箭砲一文所見﹐但其有關WS-2的介紹﹐有
幾個疑點﹐

1.文中強調其應用俄羅斯龍卷風(Smerch)火箭砲上簡易慣導
的技術﹐具備與Smerch的射擊精度﹐及精度為射程的0.2%。
事實上﹐根據俄羅斯的出口資料﹐Smerch的射擊精度為射程的1/300﹐以此觀之﹐其飛行200KM後的誤差有667M﹐故其精度還
是不行。

2.梅林如果不是不知道火箭砲的精度是用CEP表示﹐就是刻意
忽略該項物理意義﹐以一個CEP=667M的火箭砲而言﹐代表有50%
的火箭會落在半徑667M(直徑1334M)的圓內﹐或是93.8%的火箭
會落在半徑1334M(直徑2668M)的圓內﹐即使該火箭砲兵有Smerch
的威力(~454M殺傷半徑)﹐這種精度使其威力大打折扣﹐更何況是只有4枚SZB-1次彈頭
的WS-2(~248M殺傷半徑)?!

除此之外﹐就個人看法
WS-2若是配備精密的慣導﹐如M11的等級﹐其實等於小號的
M11﹐4枚WS-2的投射力只有M11的1.2倍﹐但總共成本會達到
M11的2倍以上﹐再者﹐若加裝GPS以增加精度﹐勢必佔更多空
間﹐而減少彈藥量﹐由於中國的雙星系統還是有應用在彈道
飛彈的困難﹐能取得的外國GPS的精度又有限﹐成本上看來﹐
還是不划算。

若採用MLRS的GPS精進模式﹐簡單的慣導IMU+GPS﹐成本會低
很多﹐IMU雖然精度不高﹐但由於其射程短﹐落地速度低﹐
本身累加誤差低﹐修正時間長,GPS修正後﹐更能提高精度﹐
且GPS修正後只飛行短距﹐即使IMU的精度不高﹐但累加誤差
低。

而WS-2若採用此方式﹐首先得不斷利用GPS作中途修正﹐否則
經長距的飛行後誤差太大﹐即使在終端以GPS校正誤差﹐也因
原來有飛行產生的大誤差使其無法在終端的短程有效修改誤差﹐
而且該種火箭飛行速度高﹐修正時間較短射程者短﹐能否有效
修正偏差﹐實在不樂觀﹐另外磨擦生熱溫度高﹐很容易有接收
信號的問題﹐所以能否不斷利用GPS作中途修正實在可慮﹐再者﹐現能取得的GPS精度還是有限﹐而且操控權不在中國﹐其實用
性實在不樂觀。

原則上中國是能造出該種射程的火箭砲﹐但精度或是成本上有
先天的限制﹐所以個人對該報導保持非常懷疑的態度﹐如果這
種東西那麼神奇﹐美國就不用發展ATACMS﹐俄國也不用
玩ISKANDER了﹐甚至直接把龍捲風的技術放在長程火箭砲上﹐
不用給老共“獨步全球”了﹗


--------------------------------------------------------------------------------


小滬尾  於 2001/03/20 09:51
發表內容:

更正:
更何況是只有4枚SZB-1次彈頭
的WS-2(~248M殺傷半徑)?!
應為

更何況是只有4枚SZB-1次彈頭
的WS-2(~188M殺傷半徑)?!


--------------------------------------------------------------------------------


小滬尾  於 2001/03/20 09:53
發表內容:

另外在梅林的同樣文章中(P.37)提到﹐M7只要把第二級的
推進劑由液體推進劑換成固體者﹐其射程即可從150KM增加到300KM。
很明顯的﹐這不是資訊錯誤﹐就是說謊﹐原來SA-2的第二級
的推進劑的確是液體推進劑﹐射程為50KM左右﹐M7正是把
第二級的推進劑由液體推進劑換成固體推進劑﹐才有150KM的
射程。

如果老兄的WS2的資料是來自梅林的同樣文章﹐看看就好。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