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事聯合對抗能力透析(轉)
回 覆 返 回


小滬尾  於 2003/02/11 18:52
台灣軍事聯合對抗能力透析(轉)

小滬尾  於 2000/09/19 11:26
發表內容:

又有新的宣傳
台灣軍事聯合對抗能力透析(轉)

--------------------------------------------------------------------------------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9月19日 香港大公報


  台灣盡管是全球最大軍火采购者之一,不斷從西方购買先進武器,自恃軍力強大。但就經濟、軍事综合實力觀察,台灣系于一孤島,缺乏戰略縱深,能源与戰略物資對外高度依賴,武器与技術零件受制于外國,總体軍力脆弱,戰力有限,不足以与大陸對抗。

  一 先天性综合戰力不足  

  現代戰爭不是僅依靠先進武器就能取胜的,而是取決于釵h综合性因素。台灣正是在综合戰力上存在诸多先天不足的弱點,而無法提高戰力。

  首先,台灣缺乏戰略縱深。台灣地域面积小,南北狭長,沒有經濟腹地,缺乏戰略縱深。台灣本島3.5万平方公里,南北長394公里,東西最大宽度僅為114公里,三分之二是山地、丘陵地帶。中央山脉從北到南,將台灣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而只有西部不足一万平方公里可排兵布陣。這樣的地理條件缺乏必要的戰略縱深,迂回空間有限,難以發揮高性能武器的最大效能。

  其次,地理戰略优勢在現代科技戰爭下變為劣勢,即從“易守難攻”轉為“易攻難守”。台灣海峽在過去被認為天險,台灣島易守難攻。這也是台灣當局長期偏安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現代導彈技術与遠程飛机作戰情況下,平均約200海里的台灣海峽不再被視為戰爭的天險,而是易于受導彈攻擊之地。加上缺乏回旋余地,台灣島變得易攻難守,從而使戰爭优勢變為劣勢。台灣東部海岸悬崖峭壁,海溝縱深,在現代高科技戰爭下,這些天然障碍已變得不甚重要,縱深的海溝正為先進的潜艇提供了用武之地,悬崖峭壁也不足以抵挡從逃邙降的空降部隊。

  再次,防御難度大。台灣為一孤島形態,海岸線長達數千公里,防御面积相對較大,目標眾多分散,四面八方都可能成為被攻擊与登陸的對象,從而增加了台灣的防御難度。特別是在台灣有限的兵力与裝備下,要全方位防御与四面八方作戰,難度非常大。

  第四,經濟布局易受炮火攻擊。島內經濟中心主要集在面向大陸的西部沿岸走廊,尤其以北部的台北縣市、桃園縣与新竹科學園區及南部的高雄縣市為最重要。僅北部与南部就占了台灣生產總值的80,東部只占1.74。這种經濟布局最易受戰爭的打擊,沒有后方支援与回旋余地。如果台灣經濟受到重挫,軍事作戰支撐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大陸知名軍事作家乔良在接受台灣《中國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岸形勢的优劣無法用簡單的軍力對比概括。基于地缘現實,兩岸軍事沒有可比性,不論台灣買多少武器,都不能扭轉台灣缺乏戰略縱深的事實。台灣海峽僅有120公里宽,是渡海作戰最后發起攻擊的基本距离,加上台灣緊邻大陸前沿,使得台灣的軍防全部暴露在第一火線上。

  二 無法應付持久戰

  現代戰爭,不僅是武器与兵力的對抗,而且要有經濟實力作為后盾。台灣雖是所謂的亞洲“四小龍”,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排名居前25位之內,外贸總额排名在前15位之內,工業部門比較齐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但台灣屬于海島式的小型經濟体系,經濟上有釵h弱點,且在經濟综合實力上也無法与大陸相比,也制約了台灣軍事持久作戰能力。

  台灣是一個典型的海島型淺碟式經濟。台灣是一小型海島,資源缺乏,市場有限,決定了台灣經濟的發展必需依靠大進大出這一對外贸易居重要地位的發展模式,因此外贸被稱為台灣經濟的生命線。台灣經濟對外贸的依賴度(外贸總值占GDP的比例)一直很高,一般保持在80以上。台灣生產的產品,需要通過大量出口才能實現其价值与維持島內的生產活動。据台“經濟部”1999年公布的調查,台灣一年近七万億元的制造業產品中,有40.8供出口。其中,外銷比例超過七成的產業包括成衣服裝業、精密器械業;超過六成的有半導体所屬的電子電机業与家具業。只有食品饮料、印刷、石油与煙草業等為內銷產業。就產值而言,電子電机業的出口金额最大,一年出口金额達1.54万億元,占整個外銷總值的一半。台灣的外銷比率若加上出口貨物的中間材料內銷值,整体制造業對出口的依賴度將升到七成。如果台海戰爭爆發,海運被封鎖,支撐經濟發展的外贸必將嚴重受挫,釵h工業生產部門就會停產倒閉,整体經濟就會面臨巨大衝擊。

  能源与戰略物資對外高度依賴。台灣能源与戰略物資貧乏,一次能源石油、煤、天然气与核能原料均依賴進口,能源總体對外依賴度在95以上。1998年,台灣自產能源占能源總供給量的比例不足4,其中自產煤与石油均只占0.06,天然气占0.95。也就是說,進口能源占了台灣能源總供給量的96以上,顯示了台灣對外能源的高度依賴性与台灣經濟的脆弱性。

  盡管在第一次能源危机后,台灣制订新的能源政策,分散能源供給,不再集中在中東,但世界能源資源分布的相對集中性,台灣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能源對外的嚴重依賴与高度集中性。目前,煤的來源地主要為澳大利亞、印尼、南非、美國、大陸,合計占94.53(澳大利亞占46.85,印尼占21.41,大陸占12.11,南非占8.96,美國占5.20)。石油与天然气主要來自中東、東南亞、澳洲与美國。1998年石油進口量,沙特阿拉伯占21.06,新加坡占9.68,伊朗占7.36,澳大利亞占4.53,美國占2.26,阿曼占1.04,印尼占4.44,合計占40以上。核能原料主要來自南非与美國等。除能源物資外,重要戰略物資糧食、钢铁与貴金屬等依賴性也甚高。台灣食用稻米雖充足,但小麥、玉米与大豆等雜糧嚴重依賴進口,目前年進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若雜糧進口受限,將影響畜牧業与相關行業的發展。

  工業重要材料钢铁工業雖有較大發展,但仍無法滿足島內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炼钢原料主要靠從澳大利亞進口。而軍事工業所需的絕大部分金屬与原料也几乎全部靠進口。這种能源与戰略物資的供需特點,也就決定了台灣在軍事對抗与戰爭中的弱點。一旦發生重大能源危机或戰爭,台灣經濟將會受到沉重打擊,也將影響軍事對抗能力。

  產業高度集中与相對單一特性,易受全球經濟与偶發事件,特別是戰爭的衝擊。台灣最主要的產業為机電行業与石化行業,前者以外銷為主,后者以內部市場為主。在高科技產業中,以電腦設備与半導体為主,可以說是台灣新的經濟支柱產業。以十大新興科技產業作為高科技產業,則1997年的總產值為503億美元,占制造業產值的比例達23.9。其中電子信息工業是高科技產業的主体,2000年總產值估計達500億美元。而在產業區域分布上,高科技產業主要集中在北部,尤其是新竹科學園區。這种產業特性与布局,易受全球經濟榮枯\与重大意外事件的影響。1999年發生的“729大停電”与“921大地震”對經濟造成衝擊就是顯著例證。若發生戰爭,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將不是一次小小的斷電与一次大地震所能相比的,不僅金融證券市場出現嚴重混亂,股市大跌,匯率巨烈波動,外資撤离,台灣整個經濟可能會瘫痪,台灣很難与大陸打一場持久戰。

  三 武器裝備盲點多

  通過自制与對外采购,台灣軍隊可以說配備了庞大的各類武器裝備。但武器裝備力量并不如台灣吹捧的那樣庞大与先進,而是存在釵h隱忧与問題,可能會成為台灣在台海軍事衝突中的致命傷。首先是軍事武裝力量劣勢明顯。在現代戰爭中,武裝力量人數雖不是決定戰爭胜負的關鍵因素,但仍是軍事力量對比的重要指標,是制約戰爭能否持久的重要因素。台灣現役軍隊數量約40万人,其中陸軍22万人,包括本島部署不足20万兵力与金門、馬祖、澎湖三個外島部署數万兵力。本島20万兵力要在東南西北中全方位部署,使得力量分散,作戰能力不足。海軍与空軍均不足7万人,而實際作戰人員也只有80。另有憲兵部隊2.6万人。若海峽發生戰爭,這樣的兵力是不能与祖國大陸270多万兵力优勢相對抗的,更是無法与祖國大陸進行持久戰的,也就決定了在兩岸軍事對抗中的台灣軍力劣勢。

  其次,武器數量有限。台灣空軍雖有400多架作戰飛机,但真正的先進戰机只有300多架,即60架“幻影”20005、130架IDF与150架F16A/B。海軍主力戰艦不足40艘,主要有4艘潜艇、6艘“法拉叶”級護衛艦、8艘半自制的“成功\”級護衛艦、租借的9艘“诺克斯”級護衛艦与4艘“新港”級登陸艦。陸軍拥有各型坦克1800辆,裝甲車900多辆。另外,陸、海、空軍各拥有一定的各式導彈武器。

  在現代戰爭中,這些武器在數量上顯然是不足的。在空戰中,總計300多架飛机,而作戰時最大投入量至多只有三分之二。海軍水面作戰艦艇30余艘,潜艇只有武器系統裝備不齐的區區4艘,如果在台灣島東南西北四方作戰,這些艦艇顯然是不足以應付大規模戰爭的,也無法發揮有效戰斗力的。陸軍除導彈部隊外,在空戰与海戰中更無法發揮作用。如果突破了台灣的空防与海防,陸軍士气就會嚴重受挫甚至不戰而敗,陸軍所有裝備將變得沒有意義。

  現代戰爭更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戰,台灣這些有限的武器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耗殆盡,而大陸則有具有打消耗戰的巨大潜力,也就決定了台灣無法与大陸進行持久戰,在軍隊兵力与武器大量消耗下,台灣持續不了多久就會兵敗如山倒。

  再次,洋武器也存在隱忧。台灣進口的所謂先進的國外武器,其“先進性”已大打折扣。台灣的武器進口雖然采取多元化進口政策,避免對美國的過度依賴,但美國的超強地位与影響力,無人能抵挡,任何國家對台出口武器都受到美國的干扰与制約,必需符合美國人制订的標准,即對台灣武器出口不能是進攻性的,而是防御性的,也不能是最先進的。否則,違反美國人制订的標准,就會受到美國的干預,從而影響了台灣武器采购与進口的性能。

  如台灣向荷蘭采购的潜艇,在美國的壓力下,不能提供先進的導彈与魚雷配備,并拆除部分先進裝備,對台軍事人員培訓也不能超過校級軍官,其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就法國向台灣出售的“幻影”20005戰斗机而言,美國不惜与盟友法國發生嚴重摩擦,向法國施壓,要求不能配備先進的導彈攻擊系統。就美國自己而言,出售F16戰斗机也是法國競爭下的產物,且最多至售攻防一体、主要拦截對方的戰斗机,而不售專門用于攻擊的轰炸机;只售防空、反艦導彈,而不售打到內陸縱深的地對地中長程導彈。美國提供的台灣防御性武器也是“次先進”的,或者說是已淘汰或正在淘汰的。

  第四,軍事后勤保障維修困難。台灣的武器裝備品种多,產地雜,缺乏兼容配套,難以形成高效率的综合戰力。台灣的武器裝備除自產与合作生產外,武器由多個國家提供,僅主戰裝備就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与荷蘭等。即便是同一种武器,也不完全來自同一個國家,而是由不同國家生產与制造。這种多元武器裝備,使得各兵种之間,各武器裝備系統之間,以及系統內部很難實現有效兼容,嚴重影響作戰能力。如:法國制造的“拉法叶”級護衛艦,要使用美國的火炮和防空導彈;從荷蘭购買的潜艇,要使用印尼組裝的魚雷;F16戰斗机無法安全有效地与E2T預警机、地面和艦上的指揮控制系統進行通信,即使解決了配套設備,還存在E2T与“幻影”20005及IDF戰斗机指揮控制系統間的互不兼容問題。洋武器的保障維修就更困難。

  四 軍事防御能力不足

  台灣為了加強軍事防御,先后進行了所謂的“天网計划”、“強网計划”、“佳山基地計划”、“導彈防御网”与筹建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等建設,并具備一定的防御能力。但由于武器系統不完善,又缺乏戰略縱深,其防御能力受到限制。

  防御与攻擊是一對矛盾。有先進的防御体系,就會有更先進的攻擊性武器出現,這是一般規律。因此再強大的、再先進的防御体系,也不可能立于不敗,最終會被攻破。

  台灣進行多年的“天网計划”与“強网計划”均是一种集雷達監控、目標識別、情報數据處理、武器管制為一体的一种防空工程。主要功\能是進行預警与控制指揮,而不能直接發揮戰斗力。在現代電子戰干扰下,台灣有多強的預警与控制指揮能力,值得怀疑。

  作為台灣西部受到攻擊后的最后戰略屏障東部“佳山基地”防御計划所能發揮的功\效也是有限的。在經濟發達与軍事力量配備強大的西部受到攻擊与摧毀后,台灣整個經濟、政治与軍事就會陷入混亂与瘫痪狀態,再強大的東部防御基地,對西部戰事也無濟于事。這一點,台灣軍方也已認識到,并在對陳水扁“決戰境外”口號辩護中認為原以“佳山基地”作為最后屏障已不合時宜。就該基地本身而言,也存在嚴重的缺失。毕竟該基地地下化的空間有限,難以隱藏庞大的軍事武器裝備,即使有一定的武器裝備,也難以發揮有效的攻擊能力。如果戰爭爆發,該基地受到導彈攻擊,洞口遭攻擊塌陷,大批武器將被掩埋在洞內,便失去戰斗力。

  導彈防御网不是万能的。台灣的導彈防御网是一种通過部署的高空、低空、野戰防空等多种防空功\能組成的導彈防御体系,主要是用各种型號的地對空導彈對付來自空中的打擊。這种傳統防空系統是無法對抗庞大的導彈攻擊能力的。

  就目前台灣彈道導彈防御能力而言,還是很脆弱的。1998年,台灣才從美國采购并完成部署“愛國者”Ⅱ型導彈,大約有200枚,主要防御台灣北部的大台北地區。据專家分析,該導彈防御成功\率不到20,拦截1枚導彈最少需要10枚“愛國者”導彈,要耗費600万美元以上。而受導彈自身性能的嚴格限制,也只能拦截它前方左右各60度的范圍內區域、距离在25公里內的導彈,并還有3至5公里的近距离射擊盲區。它雖有拦截“飛毛腿”導彈的實戰經驗,但要拦截彈頭彈体分离的戰術彈道導彈就相當困難,目前尚無實戰戰例。

  現在台灣計划加入美國的戰區導彈防御体系TMD,同時积极采购“愛國者”Ⅲ型導彈与“宙斯盾”驅逐艦,加強台灣陸上与海上導彈防御能力。但美國在大戰略考慮下未向台出售。即使將來完成部署,關鍵預警系統還操控在美國人手中。在這种情況下,台灣的防御能力還是脆弱的。另外,由于台灣缺乏足夠的攻擊性武器,沒有足夠的地對地導彈(只有自行研制的、數量与射程有限的“青蜂”地對地導彈),對大陸在軍事戰略上构不成威脅,從而處于被動狀態,也削弱了台灣的防御能力,從而在台海發生戰爭后,大陸有足夠的攻擊能力突破台灣的防御体系。

  五 軍隊综合作戰素質差

  台灣軍隊兵員素質差,士气低落,軍心不稳,缺乏作戰經驗,嚴重影響台灣的軍事作戰能力。台灣軍隊除中上层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外,一般士兵素質并不高,特別是兵源素質較差。据報道,台灣軍隊每年從社會接收應徵青年約12万人,其中10左右有各种犯罪等前科。如1998年入伍的新兵中有前科者高近2万人。由于兵源素質差,也導致軍隊中的犯罪問題增加,這樣素質的士兵在戰爭中是難以發揮有效戰斗力的。

  台灣社會腐敗問題嚴重,黑金政治已成為台灣最大的社會病,軍隊中也是弊案連連,腐敗日盛,加上“台獨”活動的猖獗,造成軍心不稳定,官兵士气低落,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情绪在軍中蔓延。台海戰爭爆發的最大可能性是台灣宣布獨立行動,這是台灣民眾所不愿看到的,也是軍方不愿看到的。因此,軍方將劣卩次表示不支持“台獨”。即使民進党執政后,軍方也多次表示了反對“台獨”的立場。因此若出現因“台獨”而發生的台海戰爭,可以預計,在軍方反“台獨”思想下,很難發生有效的戰斗力。民進党上台執政后,軍隊內人心浮動進一步加劇,士气更加低落,不少軍官要求提前退休,這將進一步影響台灣軍隊的士气与戰斗力。缺乏實戰經驗,是台灣軍隊面臨的最大挑戰。國民党退居台灣后,除“8.23金門炮戰”屬于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外,台灣軍隊只有同大陸進行過小范圍的軍事衝突,而沒有其他實戰經驗。而大陸則在建國后有過多次較大規模的戰爭經驗,除与台灣國民党軍隊的多次交锋外,還有抗美援朝的朝鮮戰爭、与蘇聯作戰的珍寶島戰爭、中印之戰、越南自衛反擊戰及海上對越戰斗等,可以說具有丰富的實戰經驗。因此如果島內出現公然的“台灣獨立”行動,祖國大陸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就不可避免,台灣海峽戰爭就會爆發。缺乏實戰經驗的台灣軍隊是不足以同強大的人民解放軍抵抗的。

  综上所述,台灣的軍隊作戰能力与防御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島內“台獨”勢力公然宣布“台灣獨立”,或者無限期地拖延祖國統一進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中國政府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就不可避免,台海戰爭就會必然爆發。不論是常規戰爭,還是非常規戰爭,解放軍有能力打一場必胜的戰爭,以維護國家的主權与領土完整,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文久



--------------------------------------------------------------------------------


小滬尾  於 2000/09/19 11:29
發表內容:

>首先,台灣缺乏戰略縱深。台灣地域面积小,南北狭長,沒有經濟腹地,缺乏戰略縱深。台灣本島3.5万平方公里,南北長394公里,東西最大宽度僅為114公里,三分之二是山地、丘陵地帶。中央山脉從北到南,將台灣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而只有西部不足一万平方公里可排兵布陣。這樣的地理條件缺乏必要的戰略縱深,迂回空間有限,難以發揮高性能武器的最大效能。

這種丘陵地勢有個最大優勢在於﹐對特殊防空飛彈的部署非常有利﹗
如台灣的天弓系統﹐長白雷達可藏匿在看得到敵人﹐卻不非常不容易被打到的區域﹗

另外﹐這種地形配合垂直發射的窖射飛彈﹗根本很難有效壓制﹗
這也是﹐即使全台的機場被癱瘓﹐還有此王牌系統擔負戰略防空的能力﹐爭取到其他機場修復﹐以進行反擊﹗


>台灣海峽在過去被認為天險,台灣島易守難攻。這也是台灣當局長期偏安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現代導彈技術与遠程飛机作戰情況下,平均約200海里的台灣海峽不再被視為戰爭的天險,而是易于受導彈攻擊之地。


問題是﹐中國的導彈精度不夠﹗對妥善疏散﹐偽裝﹐欺敵的部署
並無太大作用﹗
再者﹐GPS一被干擾或關掉﹐這種導彈優勢只是寥大於無﹗


>縱深的海溝正為先進的潜艇提供了用武之地,


東岸非常適合潛艇活動﹐但若中國無法取得全台的制空﹗
密集的反潛航空器+大批配備可變距聲納的軍艦﹐使得中國的
柴電潛艇受限於2次呼吸管的行程﹐攻擊會非常困難﹗


>崖峭壁也不足以抵挡從逃邙降的空降部隊


不怕死就去跳吧﹗
台灣的原住民自衛戰鬥群可不像平地人那麼好玩的﹗


>再次,防御難度大。台灣為一孤島形態,海岸線長達數千公里,防御面积相對較大,目標眾多分散,四面八方都可能成為被攻擊与登陸的對象,從而增加了台灣的防御難度。特別是在台灣有限的兵力与裝備下,要全方位防御与四面八方作戰,難度非常大。


台灣能登陸的地方就是那幾處﹗要在別處登陸也可﹗
重裝備上不去﹐卡在那被宰而已﹗



--------------------------------------------------------------------------------


小滬尾  於 2000/09/19 12:42
發表內容:

>二 無法應付持久戰

這不是只有台灣的專利﹗中國也跑不掉﹗
請參照


中共若對台動武將對世界經濟有重大影響

中共比我們還承受不了經濟傷害


--------------------------------------------------------------------------------


小滬尾  於 2000/09/20 05:38
發表內容:

>本島20万兵力要在東南西北中全方位部署,使得力量分散,作戰能力不足。海軍与空軍均不足7万人,而實際作戰人員也只有80。另有憲兵部隊2.6万人。若海峽發生戰爭,這樣的兵力是不能与祖國大陸270多万兵力优勢相對抗的,更是無法与祖國大陸進行持久戰的,也就決定了在兩岸軍事對抗中的台灣軍力劣勢。

重點是中國沒有運送大批部隊渡海的能力﹐過中線﹐大概被
雄二吃了一堆﹐接近換乘區又多了一堆肉泥﹗剩下的由警察
拘捕即可﹗

最怕的要是連制空都拿不到﹐連作肉泥的機會都沒﹗



--------------------------------------------------------------------------------


小滬尾  於 2000/09/20 05:44
發表內容:

>在現代戰爭中,這些武器在數量上顯然是不足的。在空戰中,總計300多架飛机,而作戰時最大投入量至多只有三分之二。

1/3的戰機+防空飛彈就可讓中國的飛機有去無回了﹗
另外﹐台灣現有的340架二代戰機都是空優機種﹐中國方面
同等級的空優機種有J11﹐J10(﹖)共620架左右﹐
如果中國飛彈未突擊成功﹐光靠這些飛機取得制空權﹐實在力
不從心!


>軍水面作戰艦艇30余艘,潜艇只有武器系統裝備不齐的區區4艘,如果在台灣島東南西北四方作戰,


在台灣西岸﹐台灣的ASM的距離已涵蓋\全台海﹐少數軍艦
機動搭配+空射ASM﹐要打掉入侵的三海艦隊的任一種﹐
完全不是問題﹗

北岸﹐台美日有不少水下聽音哨﹐潛艇怎樣被摸的都不知道﹐
制空取得又回牽扯他國﹐還有雄二等著找獵物﹗

南岸﹐西岸沒打通﹐制空又拿不到﹐台灣的空軍會很多人拿
勛章﹗

東岸﹐除了核潛艇﹐其他是別想了﹗還有﹐核潛艇噪音太大﹐
海軍的反潛官會賺到﹗

>現代戰爭更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戰,台灣這些有限的武器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耗殆盡,而大陸則有具有打消耗戰的巨大潜力,也就決定了台灣無法与大陸進行持久戰,在軍隊兵力与武器大量消耗下,台灣持續不了多久就會兵敗如山倒。


中國除了陸軍外﹐其他軍種零件耗掉也很難補充﹗
由其是向俄國買的SU27﹐K級﹐現代級﹗
更重要的是﹐這些武器的可靠度低﹐所以壽命也低﹗
打持久戰也沒優勢﹗



--------------------------------------------------------------------------------


小滬尾  於 2000/09/20 05:47
發表內容:

>如台灣向荷蘭采购的潜艇,在美國的壓力下,不能提供先進的導彈与魚雷配備,并拆除部分先進裝備,對台軍事人員培訓也不能超過校級軍官,其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完全說謊﹗

魚雷早有了﹐而且是先進彈種﹐還有些東東﹐嘿嘿嘿﹗


>出售F16戰斗机也是法國競爭下的產物,且最多至售攻防一体、主要拦截對方的戰斗机,而不售專門用于攻擊的轰炸机

顯然不了解台灣從美國買了批低空導航攻擊夾艙是
幹什麼的﹖﹗
更不了解F16的裝備可隨時昇級﹗


>台灣的武器裝備品种多,產地雜,缺乏兼容配套,難以形成高效率的综合戰力。


顯然不了解什麼是北約的規格﹖﹗


>F16戰斗机無法安全有效地与E2T預警机、地面和艦上的指揮控制系統進行通信,即使解決了配套設備,還存在E2T与“幻影”20005及IDF戰斗机指揮控制系統間的互不兼容問題。


IDF本是用美國系統﹐所以不是問題﹗M2000可能會
有些麻煩﹐但是還可以地面攔管來改善﹗



--------------------------------------------------------------------------------


小滬尾  於 2000/09/20 05:52
發表內容:

>台灣進行多年的“天网計划”与“強网計划”均是一种集雷達監控、目標識別、情報數据處理、武器管制為一体的一种防空工程。主要功\能是進行預警与控制指揮,而不能直接發揮戰斗力。在現代電子戰干扰下,台灣有多強的預警与控制指揮能力,值得怀疑。

看來作者對C4I的作用完全不知﹐C4I的重點是妥善運
用火力﹐以達力量倍增的功用﹗

至于電子干擾﹐台灣很多防空雷達是相位雷達﹐根本無法被
干擾﹗不要沒干擾到台灣的雷達卻燒壞自己的電戰艙﹗

另外﹐台灣已經引進一批波灣戰爭中與美軍使用同等級的戰略
電子干擾系統﹗

台灣引進的還包含技術﹐屆時要比狠﹐共軍會死得很難看﹗


>如果戰爭爆發,該基地受到導彈攻擊,洞口遭攻擊塌陷,大批武器將被掩埋在洞內,便失去戰斗力。


只可惜沒有精度高的導彈﹗


>就目前台灣彈道導彈防御能力而言,還是很脆弱的


這種“脆弱”的防空系統還比南聯強好幾倍﹐而且要面對
比北約弱N倍的解放軍﹗



--------------------------------------------------------------------------------


小滬尾  於 2000/09/20 05:55
發表內容:

>台灣社會腐敗問題嚴重,黑金政治已成為台灣最大的社會病,軍隊中也是弊案連連,腐敗日盛

台灣政府現在在革新﹐請問中國。。。﹖﹗

>民党退居台灣后,除“8.23金門炮戰”屬于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外,台灣軍隊只有同大陸進行過小范圍的軍事衝突,而沒有其他實戰經驗。而大陸則在建國后有過多次較大規模的戰爭經驗,除与台灣國民党軍隊的多次交锋外,還有抗美援朝的朝鮮戰爭、与蘇聯作戰的珍寶島戰爭、中印之戰、越南自衛反擊戰及海上對越戰斗等,可以說具有丰富的實戰經驗。


很可惜﹐中國也沒有最關鍵的防空制壓﹐大規模長距渡海
作戰經驗﹗

所以﹐那種豐富的經驗只能欺負與中國接壤的國家﹗



--------------------------------------------------------------------------------


判讀士轉貼  於 2000/09/23 12:03
發表內容:

  1995年3月,北約海軍在英吉利海峽靠近英國港口城市波特蘭市附近的淺水海域里,舉行了一
次別幵生面的反潛對抗演習。對抗雙方,一方是葡萄牙海軍的“皇宮”號反潛護衛艦的特混艦
隊,該艦隊由英國海軍和葡萄牙海軍的8艘軍艦編成﹔另一方則是1艘荷蘭海軍的“虎鮫”號潛
艇。
  從數量上講,雙方對比是8:1,絕對的优勢對絕對的劣勢。從作戰能力方面來看,雙方對比
已是不言而喻。特混艦隊反潛高手林立,旗艦“皇宮”號“佩里”級反潛護衛艦,“南安普頓”
號42型驅逐艦,“查塔姆”號“大刀”級護衛艦等,均裝備了324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
MK46─5型反潛魚雷。艦上的聲納是專門對付潛艇的SQS510型、2016型主動搜索与攻擊聲納、
2031型拖拽陣被動搜索聲納等。另外,艦隊還擁有多架號稱“潛艇殺手”的超級“海山貓”艦載
直升机。而“虎鮫”號柴油潛艇,屬荷蘭海軍的“旗魚”級,水下排水量僅2640吨,艇上裝有6具
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4型線導魚雷及NT─37D型線導魚雷。此外,艇上還裝有盪姆
森﹒辛特拉公司的主動搜索、攻擊聲納以及2026型拖拽陣聲納等。從對抗雙方戰艦的現代化程度
來看,“皇宮”號反潛護衛艦等8艘艦艇都是80年代以后服役的新艦。而“虎鮫”號潛艇,則早在
1972年就入荷蘭海軍服役了。特混艦隊,恰如一群充滿斗志的初生之犢,“虎鮫”號潛艇卻是接
近服役期滿的“龍鐘老叟”。雙方力量的對比,懸殊而鮮明。這場對抗戰斗尚未拉幵序幕,胜敗
似乎已成定局。

  “戰斗”幵始后,旗艦“皇宮”號指揮著8艘軍艦進入作戰狀態,整個艦隊一邊前進,一邊打
幵主動聲納搜索潛艇。与此同時,“海山貓”直升机也紛紛离艦升空,并向海里投放下主動式吊
放聲納,展幵了對“虎鮫”號的圍捕。此時,各艦之間聯絡頻繁,相互交換信息,直升机也隨時
向旗艦通報著瞬息萬變的情況。一個無形的搜索網已經拉幵,它將掃過海區的每一個角落,試圖
捕捉住水下的“敵潛艇”并一舉將其擊沉。

  海面上,雖然聽不到隆隆炮聲,也看不見硝煙,但其緊張程度一點也不亞于真正的戰斗,這
是一場寂靜“戰場”的較量和對抗。也可能是“敵人”過于狡猾,特混艦隊中所有的艦載、机載
聲納均未發現水下目標。特混艦隊小心翼翼地通過布雷區后駛向大西洋,并繼續警惕地搜索著水
下設伏的“敵潛艇”,但還是未發現任何目標回波。与此同時,水下40米深處的“虎鮫”號潛
艇,在艇長愛德溫少校的指揮下躲過了嚴密的搜索,并神不知鬼不覺地占領了攻擊特混艦隊的有
利陣位。經過一陣緊張的魚雷發射,目標接連中雷。然后,“虎鮫”號潛艇又悄無聲息地撤出了
戰斗。

  海面上升起了5發綠色信號彈,正當艦隊人員惊魂未定之際,對抗演習指揮部向艦隊發來了令
人沮喪的消息:未被艦隊探測到的“敵潛艇”,已向艦隊發射了5枚魚雷,分別命中了旗艦“皇
宮”號護衛艦,“南安普頓”號驅逐艦,“查塔姆”號護衛艦以及另外兩艘輔助艦。整個艦隊竟
然被一艘陳舊的“敵潛艇”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了。這場摧毀了一個艦隊的戰斗,僅僅用了
10分鐘!這是一場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對抗,又是一場完全出人意料的對抗。

  “虎鮫”號潛艇單槍匹馬地在對抗中大獲全胜,說明老式柴油潛艇在淺水海域作戰時,仍可
以對水面艦艇构成嚴重威脅,甚至可以對世界上最优秀的高性能反潛兵力給予致命的打擊。這主
要是因為“虎鮫”號潛艇在淺水海域中以低速航行時,其操縱性能非常优良。當該潛艇在潛望鏡
深度時,可以用接近零值的航速做緩慢航行,此時潛艇的螺旋槳噪音极低,艇上伸出的潛望鏡在
海面上不會留下任何波紋。水面艦艇、艦載直升机等均無計可施。類似“旗魚”級的老式柴油潛
艇的优點是吨位小,能夠在淺水海域內展幵充分的机動,艇上聲納系統性能好且操作簡單,全艇
的可靠性高等。

  一艘老式柴油潛艇,打敗了一個由8艘現代化軍艦組成的艦隊,也許衹是一個偶然,但偶然之
中也有必然,它至少給我們兩點警示:一是任何武器裝備性能的最好發揮都是有一定條件和環境
的。上述演習如果是在深海,恐怕就會是另一种結果。8艘現代戰艦的反潛能力就可能得到充分發
揮,而老式柴油潛艇的弱點也會暴露無遺。所以說,武器裝備的优劣衹能是相對而言,而戰法之
“樹”則是常青的。問題的關鍵是看誰能通過戰法的創新,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优長而抑制敵
方的优勢發揮﹔二是以劣勢裝備戰胜优勢裝備之敵,雖然不是一种普遍規律,但它也是一种客觀
存在,衹要樹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敢于創造戰机,主動出擊﹔在戰術上重視
敵人,勇于創新戰法,出奇制胜,就能創造奇跡。



--------------------------------------------------------------------------------


虎尾人  於 2000/09/23 12:57
發表內容:

Recently, A-Kung start their celerbration for their success in Korea war. They claim that they beat U.S. However, I have to point out one fact: U.S. did not even think that China would attack them until the last moment due to the lack of air support from Russia. Here is an example: Jap did beat U.S. at the Peral harber. Did they win the war??
Think about it!


--------------------------------------------------------------------------------


小滬尾  於 2000/09/24 00:26
發表內容:

老實說﹐旗魚級還算是新式潛艇﹐跟K級比是老舊點﹐而台灣
的旗魚級還算是比較新款的﹗
不過﹐有些個質疑﹐以現在的技術﹐潛艇發射魚雷的聲音會讓
潛艇的位置暴露﹗有些怪﹗小弟前陣子已大概完成有關台海潛
艇威脅的文章﹐改天貼出大家討論﹗

虎尾兄
有篇文章請參考﹐
為反對而反對者可以休矣:驳RA書
ra兄有關韓戰的觀點(在比較後面)值得一讀﹗


返 回

本論壇已關閉,以下僅提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之用。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