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選擇難題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阿加  於 2004/08/08 00:19
中國面臨選擇難題

阿加  於 2002/01/21 04:51
中國面臨選擇難題

本文作者謝爾蓋.魯娘寧,歷史學博士,政治學者,於俄羅斯科學院任職。

本文討論中國在美退出一九七二年ABM條約後,在戰略不穩定的國際局勢條件下,所面對的選擇難題:是否放棄經改,而將資源投入軍備以對抗美國。

魯教授首先闡述九一一以來,造成國際戰略不明確的事件。十二月十三日,小布希宣佈退出一九七二年ABM條約。但在宣佈之前,小布希曾電普丁及江叔。作者認為,此顯示美國想弄清楚彼此在該問題上的立場,也顯示出美不僅願與俄羅斯,也把中國視為討論核武問題的對話國之一。

隨後,十二月十七日,中俄於莫斯科舉行副外長級第四回合戰略穩定諮商。會後,王光亞(音譯)及馬緬多夫宣稱,保留國際軍控、裁武制度及戰略平衡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美單方退出反飛彈防禦條約幫助俄羅斯解除一個困境。根據中俄友好條約第十二條,俄須堅決遵守有關戰略穩定的條約。若美僅提出修改ABM條約或由美俄共同退出之,則俄會陷入可能違反中俄友好條約精神的處境。

隨後,作者開始討論美俄中在全球及區域性互動的合作及對抗基礎何在之問題。他認為,對付國際恐怖主義、經濟互動、共同研擬全球安全系統新概念、復興聯合國等,都是符合三強互動利益的正面因素。

至於造成三強矛盾的問題則包括:反塔里班運動結束後的中亞局勢、對伊拉克、索馬利亞及其他國家的可能進行的攻擊行動等。此外,作者指出,北京對俄與北約的接近一事,頗感不悅。根據中俄友好條約第八條規定,締約國有義務不參加會對締約他方造成損害的任何聯盟或集團。俄羅斯與北約的互動雖非直接加入的行為,但有不符合該約精神之嫌。

作者進一步討論,中國在此戰略情勢不明確下的可能作為。作者認為,就技術及資源來看,中國有能力很快地大幅提升自身的核武能力。中國也是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現代太空技術的國家,曾兩次發射無人太空船,並預計在五年內發射三十個衛星。這些民用衛星當然也可轉化成軍事用途。所以,問題的重點在於,中國雖有能力,但是否會朝增加核武方向發展,以回應美退出一九七二年ABM條約呢? 有專家預測,中國可能增加十倍現有核武。

魯教授認為,中國在考慮到內政改革的長期戰略下,不容大幅改變發展優先項目。為將自身核武能力提升到可與美俄對抗水平,則北京須放棄國家重大經濟改革的任務。作者認為,為完成經改而成為世界經濟強權,北京至少仍須有十五至二十年的發展。想大幅增加戰略核武,則會使經改計畫落空。

作者指出,對中國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美在東亞部署TMD,而將台灣全面納入保護傘。此乃中國國防戰略的真正要害所在。TMD意指非戰略中、短程飛彈防禦。中國理論上有能力適當回應之。在此情況下,台灣海峽正成為可能的衝突區。

作者指出,但亞太地區現行的安全體制並不足以解決台海衝突問題,甚至可能讓局勢更惡化。美日安保或其他雙邊安全條約並未給予台灣一個實際的法律及政治機制之保險。此外,東南亞區域論壇則僅具有安全諮商功能。亞太經合會則僅能解決經濟問題。所以,在亞太地區並無類似歐洲的北約及歐盟組織來解決問題。

在缺少單一經濟及軍事政治溝通場域,進而造成該區局勢顯得無法預測。作者認為,此使該區會有包括國際恐怖主義在內的新玩家出現之可能性。



MIC  於 2002/04/11 18:04
Re:中國面臨選擇難題

阿加兄,
>>魯教授認為,中國在考慮到內政改革的長期戰略下,不容大幅改變發展優先項目。為將自身核武能力提升到可與美俄對抗水平,則北京須放棄國家重大經濟改革的任務。作者認為,為完成經改而成為世界經濟強權,北京至少仍須有十五至二十年的發展。想大幅增加戰略核武,則會使經改計畫落空。

我的看法比較步步為營,因此認定:北京至少仍須繼續以十年的時間來大力發展經濟,這是目前的優先戰略。在此之前,北京盡量避免對美國採取戰略上的硬對抗,也就是盡量維持鄧小平的「親美」路線。我的看法雖然比較短期,並不反對魯娘寧教授「十五至二十年」的說法,魯娘寧教授的說法可能比較前瞻。
順便建議阿加兄,開一欄「從俄羅斯看中國」,把以前一些東西集在一起。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