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音音  於 2004/08/06 21:50
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音音  於 2001/12/08 17:33
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軍備副部長 扁家軍進駐目標

  記者洪哲政 報導前行政院長唐飛一手提拔的前中科院長陳友武遭黑函檢控,選前並經檢調大舉追查是否涉及貪瀆,陳友武軍旅生涯恐將到此為止。軍中盛傳,陳友武出局,固因操守遭到非議,但層峰為培植嫡系人馬進駐軍備系統,才是初衷。陳友武出局,動見瞻觀的軍備副部長之爭,進入白熱化。

  在唐飛提拔下,陸官36期的陳友武於87年接任中科院長,並兼國防部軍備局備室主任。當時唐飛積極推動國防法立法,陳友武也成為預備接任國防法中所規劃軍備副部長的「欽定」人選。

  政權輪替後,唐飛的軍政優勢短暫如曇花一現,在軍中部署的人馬也漸地退出。但陳友武經歷完整,盤踞中科院長職,在國防2法與參謀本部組織法規劃出國防部長下轄軍政、軍令、軍備三元分立時,誰出掌軍備系統龍頭,佔有近水樓台之便。關鍵時陳友武遭黑函拉下馬,內情並不單純。

  今年初各媒體曾接獲匿名黑函檢控陳友武,外界原推判這類黑函可能來自中科院民營化爭議引發內部派系挾怨指控,原不以為意。檢調竟介入主導偵辦,以偵辦綁標弊端他案為由,逐漸往黑函所指內容發展。陳友武因而改調國防部參事,成為「待罪之身」。

  未來軍政、軍令、軍備副部長均為特任官或1級上將職,而軍備系統將管制國軍軍品研發、採購等重大資源,國軍預算將泰半由軍備副部長掌握。層峰要掌控軍方,自須安排嫡系人馬進駐軍備系統。陳友武的背景,顯不符當前的政治正確性。

  軍備系統未來將由聯勤總司令部與所屬廠庫、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併。陳友武與聯勤總司令謝建東是同期同學,2者誰出線執掌軍備系統,陳的聲勢一度高於謝建東。

  軍備副部長所能掌握的資源,恐高出可能兼任軍令副部長的參謀總長。知情人士認為,軍備副部長才是未來軍方動見瞻觀、上達天聽的位置,戰略地位遠高於參謀總長。台籍的空軍總司令陳肇敏、服從性高的聯勤總司令謝建東,正待扁營欽點。

  層峰在軍方人事佈局極盡巧思地營造懸疑、製造若有似無的壓力,吸引軍方將領效忠爭取入列為扁家軍,鞏固綠營軍中勢力。陳水扁釋放國防部長未來應由文人出任,使原本政治行情頗高的湯曜明忐忒不安,一例。陳友武以涉入弊案下馬,掃除唐飛軍中殘餘勢力,其二。

  陳友武障礙被掃除,軍備系統龍頭之爭將進入白熱化。權術掛帥,可以預判扁家軍在風聲鶴唳的從戎樂中陸續往綠旗下集結。
勁報



音音  於 2001/12/08 17:38
Re: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小的不暗軍武不敢發言太多
可小的就看不慣陳小妹旗下勁報所報導的內容

<權術掛帥,可以預判扁家軍在風聲鶴唳的從戎樂中陸續往綠旗下集結。>

整篇報導捕風捉影,尤其這句結尾
一個單純又重要的國防事務的問題
也可以這樣子來寫跟小說的差別並不大
卻不見對國防事務的嫻熟分析與客觀報導



若 愚  於 2001/12/08 21:35
Re: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整篇報導捕風捉影,尤其這句結尾
一個單純又重要的國防事務的問題
也可以這樣子來寫跟小說的差別並不大
卻不見對國防事務的嫻熟分析與客觀報導

說得好。
媒體濫情又捲土重來了, 不不, 更正, 又恢復舊觀了,
真是的!



小滬尾  於 2001/12/09 01:40
Re: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這個洪記者以前是青年戰士報的記者﹐那時的報導有很多參考性﹐現在到了勁報﹐出
了些烏龍﹐如旅洋級報導﹐自此在軍武同好的評價大跌

說真的﹐執政者用有利執政者執行政策的人﹐並無什麼不對﹐只要作到相當公平才
是重點﹐像以前李前總統為了本土化及相關考量﹐快速拔擢湯耀明至總長﹐有很明
顯的瑕疵﹐雖然湯總長認真負責﹐個人還是反對李前總統的作法

至於這次軍備副部長一職﹐老實說並無明顯的瑕疵﹐2位候選人條件相當﹐一位因官
司纏身﹐所以另一位被拔擢﹐是很合理的事

至於懷疑黑函一事﹐重點是要查明陳將軍是否清白﹐若有問題當然他的落選是他的
責任﹐若是遭陷害﹐有智慧的執政者應該利用智慧去彌補這樣的人才

結論﹕

以制度角度觀之﹐陳將軍若是敗出﹐並無制度運作瑕疵

對執政者的智慧的期許﹐如果陳將軍是遭陷害﹐如何利用智慧去彌補這樣的人才是
對執政者的智慧的一個考驗




小滬尾  於 2001/12/09 01:50
Re: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哈﹐忘了向音音兄問好



音音  於 2001/12/09 18:31
Re: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小滬尾兄您好各位大大好

如果該報導能如您們一般持平分析報導這才是對國防事務最好的報導
甚至於任何國家大事也如此



小滬尾  於 2001/12/09 21:55
Re: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音音兄
有些素行不良媒體的報導
看看就好
個人看過一些報導談到﹐很多有關高層軍事將領的報導﹐背後都有不大單純的目的

對這些事情﹐還是以國家制度的觀點來看﹐來分析




小滬尾  於 2002/01/04 10:02
Re: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轉貼】軍方人事佈局的均衡、權謀、政治現實 <武器>
[email protected] (王牌) 2002年 1月 3日 周四 14時42分28秒 CST

2002.01.03  中國時報
軍方人事佈局的均衡、權謀、政治現實
◎梅復興


媒體對近日來層峰與軍方高層間言語互動的解讀,似有視「平衡」為陳水扁
總統戮力尋求的目標之共識。孰不知,「平衡」本身亦只是扁政府必須調解、均衡
的考慮之一。

老實說,在官僚組織中利用各種手段爭取晉升機會乃是人之常情,並非軍隊
獨有問題,更絕對不是軍方首遭出現。然而,此種現象似乎在軍令系統尤為常見且
劇烈。大致來說,可歸咎於軍方本身的原因有三。

一是軍令體系晉升管道的直線性與僵嚴的循序資歷規定,使得一些職缺成為
晉升的必經閘口,更是「佔缺」的必爭之地。其次,對大多數職缺而言,候選人無
論在學經歷背景之完整度或類似性,還是職能比較上,通常都具有相當高度同質性
,是以競爭往往非常激烈。其三,軍種間門戶之見與各派系間的傾軋,仍直接影響
人事決定,導致人事競爭的高度零和性色彩。

由於高級將領人事案常涉及政治層面因素,軍人也不得不設法「順應」日益
複雜的「體制外環境」,從而衍發出了如今的「卡位」輪迴。操有人事決定權的長
官(包括、且尤其是政治領導人)常有意無意導致人事賽局的劇烈化,乃至於惡質

主政者較常見的行為模式包括「二桃三士」(將一個位子同時許諾給數人,令其
彼此競爭)、「待價而沽」(故意懸而不決,以讓卡位者競相表態輸誠)、「十個
小印地安人」(以一個仍在籌設中的沃缺為競技場內的獎盃,讓多位有意角逐者自
由搏擊)或「天威難測」(明明已有腹案,卻仍故意表示若無其事,或透過放話故
弄玄虛)等手段。

除了主政者的權謀操縱外,當前軍方人事還受到三項特殊因素影響。在我國
民主開放過程中,省籍常跟統治(或被統治)階級畫上等號。由於歷史因素所導致
的軍官省籍人口分布不均,軍方長期被視為外省勢力的最後堡壘。雖然其實際威脅
早已因國軍多次整編、部隊長輪調制度、政工監察體系以及兵員人口省籍分布之變
遷而不復存在,但無論是在李登輝總統時代或民進黨主政後,這種疑慮卻始終揮之
不去,不但成為必須經常透過所謂「省籍平衡」的軍方高層人事安排以為表彰階級
翻身之政治圖騰,更儼然躋身台灣政治改革文化的基本教義

這種思維有著它調控歷史失衡的時代價值,在民主轉型時期對全民亦有重要
的心理撫慰意義。然而,這種心理陰影卻忽略了基本上的盲點。蓋不是一位軍人的
祖籍,而是其政治思想才決定他的政治立場;接受了幾十年「反共愛國思想教育」
的臺籍將領仍很可能強烈反對臺獨。是以,主政後的泛民進黨團隊不應繼續過度強
調軍人的「省籍」為其支持或反對政治本土化的參考憑據(或拔擢的關鍵考量),
而應較重視軍方「文化」與「意識形態」的改革。

其次是所謂「軍中倫理」的爭議。簡單來說,這是指對期別的尊重、學經歷
逐層歷練的必要以及藉三軍輪替以達成某種人事平衡的傳統。這種已為軍方普遍接
受的遊戲規則,在合理的範圍內當然應該得到主政者的支持。惟不可將其泛化,蓋
所謂「軍中倫理」並非國家法典制度,並無不能調適或修訂之空間,更不應該成為
羈絆改革或阻卻人事年輕化的推詞。當然,考慮調適部分「軍中倫理」的前提,必
須是對國防體系有長期之裨益。

以美國軍方為例,其人事安排既不以期別倫理為規範,其參謀首長聯席會主
席(相當於我國的參謀總長)也無一定的軍種輪替順序,而是以能否符合三軍統帥
施政理念為主要考慮。雙方的國情、歷史傳統與制度雖有相當差距,在改革上非一
蹴可幾,但我們仍應積極參考並研擬配套措施。

最後一個外在因素就是政治侷限的無遠弗屆。最生動的例子不外目前仍在考
慮牽一髮而動全局之國防部長人選的陳水扁總統。雖然咸認由陳水扁總統主導的第
一波人事(將包括陸軍總司令等首長)異動即將於近日定案登場,但各種跡象顯示
,就整體軍方人事布局上,陳水扁仍試圖在政治現實與自己理想中尋求一個他最能
接受的妥協。

據了解,陳總統至為推依敬重的前總統李登輝,鑑於其主政期間經驗,認為
純文人恐無法駕馭軍方,故國防部長一職仍宜由軍人出任。陳水扁總統則似乎另有
看法,認為「國防二法」與「軍政軍令一元化」推行後,國防體系的制度環境已迥
異於陳履安、孫震擔任部長的時空背景,故希望能較認真考慮非軍人出身的人選,
同時慎重參考美方對我國軍事改革之期許。但陳水扁卻也還不便正式婉拒對其在國
會遂行有效多數至關重要的「臺聯」精神領袖李登輝的人事建議,其策略顯然是繼
續運作以期部分當事人在主觀意願上或可出現轉圜,從而得以解套,消弭陳李之間
的可能矛盾。這一切盡可從總統府日前經由媒體透露部分陳總統曾徵詢過的軍方大
老意見,並不斷釋出煙幕性訊息(包括點名若干已退役上將為可能黑馬,甚至表示
不願安排某位未能通過月前縣市長選舉考驗的民進黨立委進入國防部等)的動作中
窺得脈絡。

需要為政治現實而折衷理想原則的,又豈僅止於那些謀位求官的軍人?

(作者為「臺海軍情研析中心」TDReview.com執行長)



士官長  於 2002/01/04 20:31
Re:軍備副部長的報導

偶覺得偶有點資格》》>>.也不用爭上將缺★★★只要是人才都可以.還分什麼官階
不之各位如何呢.哈哈 輕鬆一下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