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滬尾 於 2001/12/08 10:25
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最近一則很重要消息﹐想聽聽大家的看法WILLIAM 於 2001/12/08 08:36
Re:2001年12月新聞
2001.12.08 中國時報
本月華山戰備操演 美軍協設「電戰營」初亮相
呂昭隆/台北報導
軍方消息來源透露,台美軍事互動非旦未受到九一一影響,反而益形密切。美軍繼九月來台評估陸軍戰力後,明年七月還要再來評估陸軍「作戰架構」;此外,軍方預訂明年三月展開年度漢光演習,美軍也決定派遣現役軍官「觀摩」電腦兵棋推演等科目。
軍方消息來源同時指出,陸軍十軍團預訂於本月進行一項代號「華山」的戰備操演,驗證年度訓練成果。這項操演最特殊的地方,是由美軍一手協助設立的「電戰營」,首次參與演訓。據透露,美軍一共運交五組先進的電戰裝備給陸軍,這些裝備均裝設於悍馬車上,以利機動。在運用上分為偵搜與干擾,作戰範圍涵蓋大陸沿岸,最遠距離曾有偵蒐到中共駐防湖南部隊的紀錄。
消息來源還指出,美軍是今年九月九日來台評估陸軍戰力,前後約一週,共約三十餘名現役軍官,評估過的單位極廣,包括淡海聯兵旅、林口聯兵旅、飛彈指揮部、六○二空騎旅,以及砲兵與戰車部隊。相關評估報告亦於近日出爐。
據指出,美軍這次評估「淡海旅」,主要是看淡水河口的防禦,相當特別,並且認為陸軍與海岸巡防署的整合做得還不夠,河口防衛還有加強處。此外,美方認為陸軍部署的各型防空飛彈中,最短程的檞樹飛彈過於「老舊」。
至於漢光演習方面,今年結束的漢光演習,美軍曾首度派現役軍官「觀摩」電腦兵推,而預訂於明年三月展開的漢光演習,美軍仍將受邀觀摩。據了解,軍方原本希望爭取美方能同步參與兵推,唯考量時機仍未成熟,最後雙方同意僅派遣七名軍官,比照今年的「觀摩」方式辦理。
可靠消息來源透露,美軍近兩年陸續完成我陸、海、空三軍戰力評估,明年七月還要再展開新一波評估工作,主要係針對「作戰架構」,美方告知我應做好相關規畫。國軍刻正進行兵力結構與組織調整的「精進案」規畫工作,預料,「精進案」規畫進度到明年下半年會具體化,並於後年施行,而美軍明年七月來台評估「作戰架構」與此應有關聯性。
軍方官員表示,當前台美軍事交流重點在指管通情,即代號「博勝」案的進行。全案目前已衍生多個複雜計畫。不過,受限於國防預算的緊縮,軍方也暫緩部分赴美受訓等相關交流計畫。
WILLIAM 於 2001/12/08 10:50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美方認為陸軍部署的各型防空飛彈中,最短程的檞樹飛彈過於「老舊」。.....>> 陸軍是否考慮趁此機會向美方要求採購步兵攜行肩射式刺針飛彈
雖陸軍已購入復仇者 .DMS 刺針系列,其機動性仍不足於步兵攜行肩射式
美國也應該停止其恐落入恐怖份子而拒售之荒唐理由!!
小滬尾 於 2001/12/08 10:56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就目前個人有限的知識
還猜不出是什麼配備
其中一個應該是電子情報偵搜(ELINT)
至于干擾配備﹐目前推測是通信干擾配備﹐至於地貌雷達及GPS干擾配備有無在內
就不知了
小滬尾 於 2001/12/08 10:59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 陸軍是否考慮趁此機會向美方要求採購步兵攜行肩射式刺針飛彈
雖陸軍已購入復仇者 .DMS 刺針系列,其機動性仍不足於步兵攜行肩射式
美國也應該停止其恐落入恐怖份子而拒售之荒唐理由!! 個人看法
應該是購買捷羚
不過﹐美方可能暗示“增購復仇者”:P
WILLIAM 於 2001/12/08 11:16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美方可能暗示“增購復仇者”可以“增購復仇者”!必須附加隨同出售步兵攜行肩射式刺針飛彈之但書!
肩射式飛彈這點咱們陸軍遠落後於解放軍
他們的紅纓.前衛系列步兵攜行肩射式飛彈已普遍配備於野戰部隊
姑且不論其準頭如何?對於低空攻擊之戰機及直昇機而言,在飛行員心理上
始終是一大負擔!
小滬尾 於 2001/12/08 13:28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1999年美國對台有批軍售如下九九年五月,五角大廈宣布將售台兩百四十枚「地
獄火II」型空對地反裝甲飛彈,價值二千三百萬美元。
兩天內又宣布第二批對台軍售,包括五套外銷版AN/VRC
-92E SINCGARS 無線電系統、五套商用架列式非擴充項
目 (COTS/NDI) 情報電子戰系統、五輛高機動多用途輪
車 (HMMWV ) 和零件、輔助裝備等,總值六千四百萬美
元。
Five exportable AN/VRC-92E SINCGARS radio systems, five Commercial Off-the Shelf/Non-Developmental Item (COTS/NDI) Intelligence Electronic Warfare (IEW) systems to be provided by a commercial contractor, five HMMWV, spare and repair parts, equipment, training, and related support.
看來也是5套車裝﹐所以應該是AN/VRC-92E
小滬尾 於 2001/12/08 13:35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AN/VRC-92E的相關資料可參考全防179期P118
其特性是抗干擾通信能力極強 ﹐可接收由AH-64D傳遞長弓雷達所測的資料
只知有電子ECCM模組﹐至於相關資料﹐還待挖掘
小滬尾 於 2001/12/08 14:01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PRC對我方電戰能力的報導
http://211.101.134.129:8081/111/222/big5/www.huaxia.com/TaiWanShiChuang/ShenDuBaoDao/TaiWanJunQing/GBK/15638.html
臺軍的電子戰能力不可小視
在臺灣2001年度“國防”預算報告中,臺灣軍隊將強化電子戰能力列為首位。臺軍現正加緊規劃各軍種發展通訊及資訊戰、電子戰裝備,運用軍購合約獲得更先進的電子戰裝備,並結合科研方面研發電子戰科技,以適應“防衛固守”的早期預警和未來電子戰作戰需求。
加緊建設電子戰基礎構架
臺軍方近年來投入大量資金髮展三軍C31系統。臺軍戰略指揮中心設於臺北市郊士林區衡山。該系統主要由臺“國防部”建立的“衡山”總體系統(即戰情住處與管理系統)與陸軍的“陸資”系統、海軍的“大成”系統、空軍的“強網”系統組成,以衡山系統為核心,既可獨立運用,又可相互協調。主要設施有:計算機、圖形、資料處理等週邊設備以及戰略、戰術通信網路等,並與各軍兵種的C31系統聯網運作。陸軍“陸資”系統(戰情諮詢自動化系統)配有主機兩套、計算機網路工作站30臺、計算機中英文版工作站3套、中英文簡報工作站3套等,戰時將支援各級指揮所對部隊實施作戰指揮;海軍“大成”系統,已實現了主要作戰艦只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工作一體化;空軍“強網”系統,已把空軍作戰飛機、高炮指揮中心、陸軍導彈陣地、海軍作戰中心和民航管制中心等聯絡在一起,構成了三軍一體化防空體系。臺軍C31系統形成了以臺北為中心,連結外島,像扇面一樣從“國防部”向各軍兵種輻射的龐大網路。
在這四個C31系統中,“強網”系統發展最快,具有對大陸內地進行中、遠端探測的能力,是臺灣三軍中最先進的系統。“強網”系統由地面雷達站、空中預警機、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等組成,並利用先進的電腦系統把雷達陣地、飛行基地、防空中心等作戰要素相連接,構成一體化的防空體系。目前已建立了地下空中作戰管制中心,進一步完善了與陸軍、海軍C31系統的網路化建設,換裝了先進的美制防空雷達,可對臺島空域和大陸沿海463公里內的所有空中目標實行監控,可同時顯示600餘批目標,並引導150批飛機實施攔截作戰,實現了從目標判斷到選擇作戰方案、下達作戰命令、指揮引導攔截等防空作戰過程的全自動化。該系統能與臺“國防部”的“衡山”總體系統、陸軍的“陸資”系統、海軍的“大成”系統聯網,簡化了作戰指揮程式,縮短了反應時間。
全島軍事光纖網路系統歷時近5年,耗資數百億元新臺幣,由“統一通信指揮部”負責執行。臺軍有兩套可以隨時替換的光纖網路系統,以因應軍事通信安全需要,其中花蓮、臺北、高雄光纖網格系統由“國防部”負責架設。去年已完成的全島軍事光纖網路系統,直通軍種基本戰略單位“聯兵旅”。與軍方現在使用的微波通信、長途有線通信系統比較,光纖網路系統傳輸通信資訊量“多且快”,且可做視訊指揮,與戰場達到同步效果。軍方人士說,計劃分三階段達到數位化科技作戰目標,借光纖網路系統的運用,可以縮短情報偵防與決策反應時間,戰場指揮沒有第一線與第二線的區隔。該光纖系統已在去年的“漢光演習”期間進行校驗,劃正式擔任戰備。臺軍將由語音指揮通信時代進入視訊指揮通信、管制時代,邁向數位化戰場管理的戰爭形態。
此外,1999年5月28日,美已宣佈售臺5具“悍馬”車載AN/VRC—92E單頻陸軍無線電系統的新式通信電子裝備,這種新式高頻電波截收與干擾裝備,對渡海登陸部隊遠端跨地平線通信能力與本土指揮官聯絡至為重要,其可利用高頻標定與抗干擾特性,選擇單頻或變頻模式操作,具有“不受干擾、不被竊聽”的特點,臺軍稱“對其陸軍而言是跨世紀的進步”。
在資訊系統安全防護方面,臺軍各住處系統向來維持封閉式動作,即以“不與外界接觸”來達到基本防護安全的目的。臺“國防部”的住處體系可實施隔離,能起到安全防護作用。臺“國家安全局”的電腦網路是獨立和封閉的系統,工作人員在“安全局”內部直接用中央處理器作業,不准使用軟碟,只有“戰略情報處”有兩臺電腦與外界連線,其它電腦網路完全不與外界連線,“密碼破譯中心”的電腦網路又是獨立一套,不僅不與外界連線,也完全獨立於“安全局”電腦網路之外,以免遭受外界入侵。臺地方政府的秘密、機密、極機密文件的內容都不上網,以防護住處安全。
對於資訊戰研究,尤其是防止電腦侵入技術,臺軍方高層人士表示,目前軍方已著手制訂對電腦網路防禦的相關研究計劃,短期內將成立專門研究小組,研發相關防護技術。中長期將針對資訊戰的其它作戰方式,結合軍事整體戰力,研發資訊戰術,以因應未來可能實施的各類型資訊戰。有關軍事人員對大約1000種不同的計算機病毒進行了分類,這些病毒在大陸發動電子攻勢時可用來進行反擊。據傳,去年和今年均有數起來自大陸的“黑客”侵入臺灣幾個政府網站。但臺灣“國防部”人士在公開場合表示,到目前為止“黑客”還沒有滲透到臺灣的軍用計算機網路。
電子戰基本設想及主要兵力
臺軍電子戰的基本設想是:首先進行“摧毀性電子作戰”,這是“制空”作戰的關鍵,戰時將由戰機攜帶反輻射導彈,攻擊對方防空雷達站,打開“安全走廊”,使自己的戰機安全進入目標區;其次是“攻擊性電子戰”,運用電子戰飛機、遙控無人飛行器及戰術空射誘餌等,干擾對方防空雷達系統及指揮通信系統,以圖使之暫時失去效用;三是“自衛性電子戰”,由戰機攜挂自衛性電子反制系統,盡可能防禦對方防空武器偵測或鎖定目標,以保護自身安全。
為了加強對電子戰的領導、計劃和準備,臺軍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組建了相應的部隊。根據臺軍“精實案”,其“參謀本部”鑒於未來電子戰的重要性,新設了“通信電子參謀次長室”。而且已在1998年4月將“參謀本部”通信電子局與三軍大學電腦兵棋中心合併,成立了“通信電子資訊局”,負責臺軍的通信、電子、資訊戰等政策與計劃。而設在“國防部”的“資訊戰策略規劃委員會”,則負責研究整體資訊戰戰略。
臺灣陸軍的電子戰能力較為薄弱,電子戰兵力、兵器主要集中在空軍和海軍,空軍的電子戰兵力由專用偵察飛機、電子戰飛機和機載自衛電子戰系統組成。偵察飛機主要是設在桃園的第12獨立偵察中隊配備的9架RF—104G偵察機;電子戰飛機有EAT—3型機24架,部署在臺灣北部的新竹基地;電子干擾機AT—318架,並成立了專業電子戰部隊——第35夜間轟炸電子干擾中隊。此外,臺軍還在主要的作戰飛機和部分戰鬥機、轟炸機(勤務機)上裝備了電子戰裝置,使所有作戰飛機都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
專門負責資訊偵察的部隊有:配置於金門島的直屬陸軍司令部情報署第10偵察營;配置於金門島和東引島等7處的直屬海軍總司令部的戰鬥情報隊和偵技小組;空軍總司令部電信監察中心設在外島的“監視分隊”、“偵收臺”和“測向臺”等。
2000年初,臺空軍第20電子戰大隊正式成立。該大隊是由臺預警機中隊和電子反制中隊組成,主要裝備包含E—2T空中預警機、EC—130H電子干擾機等。位於屏東基地的第20電子戰大隊,前身是該基地的預警電子戰機隊。1993年,臺軍曾以“玄機計劃”為名,從美國購買了一架EC—130H電子電子戰飛機。為了取得電子戰的優勢,臺軍方已決定繼續向美國採購多架電子戰飛機。在臺軍“精實案”實施過程中,其空軍電子戰大隊是少有的擴編單位。
同時,臺軍還準備從美國購買最新的E—2T“鷹眼”2000型預警機,充實其預警機中隊。新型“鷹眼”2000型預警機,包含兩套AN—APS145雷達、兩套OE355/A天線組、兩組先進任務電腦控制指示器等,總價值4億美元。較之臺軍目前裝備的E—2T“鷹眼”預警機,它強化了協同作戰能力,並配置新的任務電腦、工作站以及衛星通信、冷卻系統等。經過性能提升後,其雷達搜索距離將增加40%,任務電腦CPU的處理速度也將增加,但重量卻減輕1/3。
主要裝備及戰力評估
電子偵察及電子作戰能力。目前臺軍主要有4架E—2T預警機(1999年7月30日美宣佈再售臺2架E—2T預警機,總數將達6架)和一架經過改裝的EC—130H電子戰飛機,組成預警電子戰部隊。E—2T預警機,總體性能優於目前的E—2C,相當於E—2C的改進型E—2CⅡ型,飛機雷達為AN/APS—138,無源探測距離為9000米,具有很強的指揮引導、情報和通信功能,可以進行對空對海警戒、攔截引導、電子偵察,並可擔任通信樞紐的重擔;其雷達具有較強的抗阻塞式雜訊干擾的能力,並可使用電子偵察設備發現目標。EC—130H電子戰飛機可對對方防空雷在進行干擾,但限於其技術能力及發射功率不足,電子戰功效受到影響。臺地面通信電子偵測主要由臺“國防部”的電訊發展室及“空軍”電子監測中心的電子偵察站及通信情報站負責,範圍大致可涵蓋300海?內的大陸電子通訊,但地面裝備因受影響,偵測範圍有限,且此項能力在大陸逐漸擴大使用有線電通信、衛星小站加密通信及資料傳輸系統後逐漸消失;而配置於山頭的“自動化偵測系統”,雖可提供較精確的雷達情報參數,提高電子情報偵測能力,但固定目標易暴露,很難防範第一波攻擊。
指揮管制能力。臺軍的自動化防空系統由遠端預警雷達、機動三座標雷達、導彈部隊短程雷達系統構成,可監控400海?內空中目標,有統一指揮、集中管制的功能,但還難以達到三軍統一有效的整合,同時地面固定雷達站偵測目標時則易遭反輻射導彈的攻擊,特別是大陸在1998年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FT—2000反輻射導彈,使臺軍“偵測雷達受到威脅,整體防空預警能力受到影響”。
戰鬥機電子戰能力。臺空軍現役的IDF(“經國號”)、F—16、幻影2000—5及F—5E/F等戰機均配備有雷達預警接收機、反制拋投器、紅外誘餌及箔條彈等自衛性電子反制系統。臺軍一直注重提高其現役主戰飛機的電子戰效能。幻景2000在機內裝有電子戰整合反制系統(ICMS),在執行各類型作戰任務時,可進行電子進攻和電子反制。美國國防部又批准向臺灣出售48套與F—16戰機配套的AN/ALQ—184電子戰吊艙及其支援裝備、零件、人員訓練等服務。
目前臺空軍已擁有80具AN/ALQ—184電子戰吊艙,加上這次採購48具,總數128具,這樣臺空軍絕大多數F—16戰機都配上了電子戰吊艙。這些電子反制吊艙,可進行電子反製作戰,保障戰機作戰安全。
反輻射能力。目前臺軍一方面在向美國採購“哈姆”反輻射導彈,另一方面又在以“天劍”Ⅱ型空對空導彈為母體,開發反輻射導彈。總體設想是先研製出空對地和空對艦的基本型,然後配合臺自製的“雄風”、“天弓”等導彈,發展為不同射程和不同戰術用途的反輻射導彈。
地對空通信反制能力。臺軍自行研製的CS/GLQ—7地空通信干擾車,在歷次演習和訓練測試中可有效反制阻斷戰機的地空通信,或進行仿冒與欺騙,但限於技術水準,僅能針對一般通信裝備干擾,無法對付通信干擾反制及變頻式通信的能力。
未來電子戰能力預測
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臺軍的作戰具有“預警短、縱深淺、決戰快、外援難”等特點。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臺軍認為,爭取電子戰優勢,在電子戰方面有所作為,戰領制高點,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戰略指導原則。
目前,臺軍正在加緊電子戰部隊編制體制調整,制定電子戰教育訓練、裝備建設發展計劃。在電子戰裝備發展方面,臺仍將採取外購與自行研製相結合的方針,但自行研製的比例將會增大。擬研究開發的電子戰裝備有:戰鬥機電子戰裝備、地空通信反制系統、電子戰飛機、電子戰輔助教學設備等幾十項裝備。臺灣當局打算耗資6400萬美元從美國引進5部AV—VRC—92E單通道地面、機載無線電系統和5部“情報電子戰系統”。另外,臺軍計劃耗資上億美元從美國購買與IDF戰鬥機配套的雷達告警裝備,綜合飛行規劃和威脅分析裝備等;從美國訂購的157部F—16戰鬥機上的機載火控雷達APG—66(V)3已於1999年底交貨。
從1998年下半年起,臺灣對武器採購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採購重點由“硬體”轉向“軟體”。在作戰人員訓練方面,臺軍決定大幅擴充與美國的雙邊訓練合作計劃,即由美針對情報搜集和電子戰負責訓練臺灣陸軍人員。針對可能面臨的網路攻擊,臺軍把可能的威脅劃分為兩類:對付電腦病毒的對策將主要彩密閉網路,指揮控制系統採用實體隔離措施,以減少病毒入侵機會;而對可有效摧毀電子裝備的電磁脈衝(EMP)武器,臺軍認為首先是要強化遠端預警能力,其次是系統採用分散式設計,以避免因遭到破壞而喪失指管能力,造成指揮機制的全面癱瘓。
臺軍多次在不同規模的作戰演習進行電子戰、住處戰科目的演練。在去年的“漢光15”就已經設立了反資訊戰科目,今年的“漢光16”演習更是把電磁脈衝納入演習預案中,進一步測試臺軍住處網路系統軟硬體的抵抗能力。臺“中科院”研製的“戰區聯戰兵棋系統”也是第二次參加演練,該系統如果將來能成為臺軍鏈結各作戰指揮單位的骨干系統的話,將會大幅度提高臺軍的指揮控制與電子作戰能力。
目前臺軍正在積極擬制電子和資訊戰發展的三階段目標:即近期加強資訊系統安全;中其以加強電子戰軟、硬體建設為重點,強化電子偵測、電子攻擊、電子防護等電戰能力;遠期建立數位化部隊,形成攻防兼備的資訊戰能力。預計在未來的5年中,臺軍將組建更大規模的電子戰部隊,電子作戰能力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於 濤)
天兵 於 2001/12/08 18:00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一堆雜話...1.AT-3還有電戰機版?從前作電戰演習時.的確都是以AT-3掛載電戰夾艙.但都只是做兼職.平時它還是有本業的.(當時全空軍只有兩種電戰夾艙...ALQ-71.ALQ-72 但年事已高.所以效果都頗為.....^^||.現在有ALQ-184就不怕了)
2.35中隊不是裁撤了?
3.EC-130?我那時參與驗證演習的時候.都是稱作C-130HE.係抽調一架C-130H所改裝而成.
4.這樣多軍售與軍事合作的好日子.不曉得以後小布希下台後會如何?
小滬尾 於 2001/12/09 05:55
Re:重要陸軍發展--電戰營 天兵上面那些PRC的報導﹐有些參照台灣的報導剪接而成
並非很有深入的研究
如35中隊就是錯誤的資訊
>4.這樣多軍售與軍事合作的好日子.不曉得以後小布希下台後會如何?
很難說﹐還要看國際局勢這個主軸
如果中國一直持續為美國的頭號敵人或是頭號潛在敵人﹐就有可能繼續
最重要的是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