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YORK HU 於 2004/08/06 21:04 | |
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 |
YORK HU 於 2001/11/21 20:15 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真實的漢堡高地 早在1968年春節大攻勢期間,北越軍開始集結並穿越黑曉山谷(A Shau Vallery),其挾著一整個北越師的勢力及部份越共部隊猛烈攻擊Hue和Da-Nang,單在Hue的戰鬥中北越軍就損失了5000人。其實早在1969年以前美軍駐越軍援司令部(MACV-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和第24參謀團(XXIV Corps Staffs)便很清楚的了解到A-Shau山谷將會再次成為北越軍利用胡志明小徑使之成為高度警戒及後勤戰略的重要區域,其中3/187th (101空降師187團3旅)於Da-Nang這場戰役中更加證實了A-Shau山谷為北越部隊大規模的補給重地。 1969年5月美軍指揮部計畫以10個營的兵力大舉清剿黑曉山谷,其中包括美軍第9陸戰團、南越第3步兵團、美軍第3/5th騎兵團及三個空中突擊部隊:1/506th(101空降師506旅1營)、2/501st(101空降師501旅2營)、3/187th(101空降師187旅3營)。全盤的攻擊計劃中要求陸戰隊和第3/5th騎兵團突擊進入山谷並配合偵查部隊RIF(Reconnaissance in force)沿著寮國邊界掃蕩直到南越軍ARVN切斷公路且進入山谷底部為止。501st、506th的任務為破壞敵軍的活動區域和路線並與各單位於山谷中會合夾擊以防止北越軍逃竄進入寮國。 指揮3/187th的Honeycutt中校二次世界大戰時是著名的”Rakkasans”,他非常的清楚要如何完成這次的行動:清剿並奪下Dong Ap Bia。這是一座標高約970公尺的高地,它共有四個陵線點:分別在800、900、916、937公尺處;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軍史家描述出當時的情景:3/187th的士兵準備突擊攻下一處位於Dong Ap Bia西北方2000公尺與寮國邊境以西1500公尺的第二降落區,這次的行動將由D、A、C連負責,B連則擔任後勤支援;D連將固守降落區直到偵查部隊到達500公尺處時再由A連接手;C連亦固守於降落區,並確保指揮部的所有單位能有效擴展活動範圍能由降落區向西延伸500公尺,並朝Dong Ap Bia推進且與C連構成一道防線。當B連解除後勤支援任務後須立即由937高地沿著西南的稜線進入降落區掃蕩。 這是一個優於防守的地型,它的稜線沿著著名的德浪河(Tung Pham River)綿延在寮國的邊境,這裡到處密佈著如熱帶雨林般2~3倍的叢林,更可怕的是大量的樹林、藤蔓糾纏,到處都是鋸齒科的植物和茂密的竹林,即使沒有敵軍出現亦很容易受困其中。山谷中有一條路可通達稜線,它切斷了深谷、鞍部、盆地,極其重要;但早已被北越軍佔領並構築各種防禦工事如戰壕、陷阱、地下通道、避難所、作戰指揮所、及儲藏室等,當時北越軍已明顯打算要長期在此發展。 一場悲慘狂亂的衝突即將於1969年5月10日展開 1969年5月10日 砲兵部隊基地位於Ap Bia山區以南20公里,面積約50萬平方公尺。清晨時分,分別來自5個營的1800名士兵:1/506th、2/501st、3/187th、及南越軍的4/1、2/1正準備升空。出發前的幾個小時,這些士兵漫步於集合點或躺、或坐、發呆、打盹、抽煙、聊天、清拭武器,並不時擦去不知是焦慮或晨曦照射留下的汗水。基地內的65架休伊直昇機(Huey)上的飛行員和機槍手亦準備就序,他們將載運士兵進行空中突擊戰術並參與越戰史上最大的一場空降突擊作戰。而且駐防於基地內的10個砲兵中隊亦早在行動前的16個小時即已就射擊位置。 此刻是07:30,在此之前,直昇機剛對降落區進行50分鐘的空炸任務,接著炮兵亦轟炸了15分鐘,士兵們似乎感覺到敵方的陣線正被炮火摧毀,並期望能一併斷絕他們的後援。06:49空中炸射任務結束,士兵們準備登機。第一批的16架休伊UH-1Ds和全部的64架休伊到齊後,於07:30第一梯次的400名士兵和前導的1/506th、3/187th連隊在武裝直昇機Cobra Gunships的火力掩護之下,朝著北方的黑曉山谷出發。稍後Huey飛抵山谷南邊,並以山谷作掩護,沿著寮國邊境進入預定的降落區。 08:00,D連、A連、C連陸續到達第2降落區,並沒有遭受到攻擊。10分鐘之後,士兵們分別朝既定的位置和防守區域就定位,一切如計劃中進行,Dean L. Johnson上尉帶著他的C佈署於降落區,Gerald R.Harkins上尉和他的A連朝著寮國邊境移動,Luther L. Sander上尉帶著D連越過第2降落區內的營指揮部(CP)並繞過突出的稜線到達Dong Ap Bia的西南部。09:45,Honeycutt中校的直昇機到達第2降落區,立即接替Dean Johnson上尉於降落區的防禦工事,而Johnson上尉和C連則朝著寮國邊境移動,隨後Honeycutt中校和部份參謀即進入位於D連後方的稜線地區,大約11:00左右,便與Sander上尉的D連組成一條自Ap Bia山區綿延1000多公尺的防線;此時直昇機來回盤旋並不時回報敵軍的蹤跡,紮營地、補給狀況和燃料庫等位置,北越軍這些訊息並不是好的前兆,Honeycutt中校開始感覺到已然被敵軍團團包圍,他立刻以無線電通知Conmy中校並解除B連的後勤任務前往第2降落區支援,14:30,B連進入第2降落區。從5月8日Charles L. Littman上尉開始接管Robinson上尉的B連共計只有12天,大約15:30,B連抵達Honeycutt中校的指揮部,Honeycutt中校命令Littman上尉帶領B連向山上前進。 Honeycutt中校:我很擔心你要在今晚到達山頂,但我還是希望明天能將指揮部移駐山頭。 Littman上尉:那絕對不成問題。 Honeycutt中校:小心點! Littman上尉:別擔心,中校。我和B連會辦到的。 在B連到達部份山脊的頂部後,並繼續向西北方推進數百公尺到達第二制高點,因為北越部隊的調動,敵軍遺留下來的陣地一覽無遺,樹上的瞭望台覆蓋著殘破的遮棚,到處都是剛砍不久和用來裝水的殘斷竹節,及滿佈的地下坑道、散兵坑;B連小心翼翼的前進,希望能在天黑之前到達,遠處傳來模糊的砲擊聲像是來自D連指揮部,不禁覺得安心許多。突然數枚曳光彈劃過天際,此時無線電中傳出吵雜的聲響,”北越軍正以輕武器及火箭推進彈(RPG-Rocket Propelled Grenades)攻擊”,Marshall Edwards中尉帶著第二排散開並還擊,四周的灌叢、矮樹、小丘全都攏照在猛烈的激戰中,漫天的煙硝味和士兵的哀號聲此起彼落,密集的迫擊砲和榴彈落在半徑25公尺和鄰近的排陣地內,數分鐘後,前方的景象因Rakkasans指揮部發射的照明彈而更清晰,大量的高爆炸彈HE(Hi Explosive)射入北越軍陣地後,激烈的戰鬥近趨和緩而停止。掃蕩小組發現4具北越軍屍體、4支AK-47步槍…….遍地都是遭到炮火炸射的殘破景象,Honeycutt命令Littman立刻重新編整連隊並建立夜間防禦編組NDP(Night Defensive Position)。 1969年5月11日 天色微明之際,執行夜間防禦編組的Rakkasans,朝北越軍陣地密集的以重機槍和自動步槍射擊,代號眼鏡蛇的武裝直昇機亦配合攻擊。07:50,B連和Denholm 中尉的第4排作為先頭部隊的掃蕩任務展開,一路沿著焦黑的山脊挺進,循著血跡發現了許多武器、軍服和8具北越軍屍體,從清晨到下午,其他3個連也陸續發現一些北越軍戰壕、彈藥庫、通訊線路和個人裝備…..等。大約16:00左右,Denholm與敵軍正面遭遇,一個北越士兵突然從地洞冒出並擊中Aaron Rosenstreich下士的胸部,Rosenstreich不久後死亡,同時John McCarrell下士也被北越迫擊砲擊中;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幾乎令人窒息,Denholm亦身陷其中,他要求機槍支援,Terry Larson下士向前衝去並朝那名北越士兵的頭部射擊,Donald Mills下士也以M-60機槍射穿了他的胸部,Denholm起身更換彈匣並移開那名狙擊手的武器,隨後B連其他人則以手榴彈炸毀了這片叢林並進行撤離,待其他傷亡士兵運送完畢後,Honeycutt立刻請求砲兵及空中轟炸。 17:30,武裝直昇機飛抵該區,一陣射擊轟炸中,Honeycutt的指揮部遭到其中一架武裝直昇機的火箭擊中,Honeycutt也遭波及並造成2個人死亡,包括一等士官長Bernie Meehan及35人受傷,Honeycutt立刻以無線電要求立即停止所有攻擊行動並強調任何未與指揮部確認友軍詳細位置之空對地攻擊任務一律暫時取消。 第二天,斥侯Kit Carsont 截獲一個北越士兵的情報,Honeycutt和旅情報官Fredericks上尉判斷位於山頭的北越軍第29團兵力約在1600~2000人之間,並配備大量重裝備和武器,進一步資料更指出部份敵軍已滲透並準備大舉攻擊Hue。 A連向西朝邊界移動,C連移至西南並於09:13回報目前位置距營指揮部西南方約300公尺處,部份的人則在高地的東北脊準備。 根據最新的情報,Honeycutt明瞭所面對的敵人是一支有能力並準備好一戰的北越主力部隊,他命Johnson上尉帶著C連向西朝Ap Bia山區移動、Harkins上尉和他的A連負責由山脊到指揮部間的安全並支援D連,且由Sander上尉帶著D連沿著河岸向東北掃蕩並順勢朝山頭挺進。 在這天之中,對北越軍陣地進行了連續8次的轟炸行動,最後一次是在17:34;在這次的轟炸行動轟炸機除了使用高爆彈、燒夷彈和許多500及1000磅的延遲彈外,武裝直昇機的左翼更攜帶了105s、155sc和8英吋火箭,大大的提高了轟炸的效果。B連向山脊發動攻勢,許多北越士兵由戰壕口向下射擊,更有許多燒夷彈在叢林中炸開來,同時 B連正遭北越軍以手榴彈及無座力砲攻擊, 陡峭的山頭佈滿北越軍的戰壕與地道,6個人遭洞口拋出的手榴彈炸傷,Littman撤回B連在山脊的攻勢並搶救傷者,直昇機和轟炸機亦返回掩護撤離。 此時Sander的D連也受到攻擊,一個搜索班小心翼翼的沿著溪谷中一個茂密的叢林緩慢前進,突然槍聲大作,來自於三個不同方向的狙擊手正朝他們攻擊,瞬間兩人中彈,哀號聲不斷,他們立刻向樹林掃射,自動步槍的射擊聲響徹整個叢林,但並沒有任何效果,似乎感覺一道被包圍的詭異氣氛。 Honeycutt要求直昇機的降落區盡量靠近B連以利撤離及搶救傷者。其中一架搭載了工兵和裝備的直昇機被北越軍擊中並墜毀,幸好大多數的人逃過一劫並協助B連的其他士兵一起搶救傷患及裝備,15:00完成對B連的支援。Honeycutt並要求指揮部儘速通報所有單位與降落區須有100公尺以上的間隔。傍晚時分,C連遭到埋伏的北越軍以火箭攻擊,8人受傷;隨後各連重新佈署夜間防禦編組,並以降落區為中心,C連位於其東南500公尺、B連在東北350公尺、D連在北方500公尺,A連和營部仍然負責指揮部和降落區間的安全。入夜後不久,這些夜間防禦編組卻早已被北越軍摸得一清二楚,並準備以迫擊砲對這些陣地實施砲擊。 空中前進指揮部(FAC-Forward Air Controller)於06:56抵達降落區後立即指示對目前已知的北越防禦工事實施10次空中突擊,幽靈式戰機將使用延遲引爆彈以達到貫穿北越軍各陣地之目的,並引爆地下掩體,戰壕及坑道,Rakkasans未來亦將更加留他們所面對的敵人行蹤經常成謎,多數的北越士兵瞬間在坑道口進出,一如他們無法掌握敵人的正確位置一般。 在清晨所發動的空中攻勢之後,B和C連繼續他們危險的攀爬行動並朝北越軍的出沒地點前進,卻遭到狙擊手以火箭彈及手榴彈的攻擊,越來越多的傷著自3/187th的B、C連落隊,其他人攜帶大量罐頭及手榴彈越過這些傷著前進,在C連指揮部附近,北越軍突破他們的防禦陣線造成二死五傷,火砲前進觀測官要求竟快還擊以封鎖北越軍的攻勢。 同樣的,D連在距營指揮所600公尺處亦受到阻礙,當他們穿越河流並登上溪谷沿岸朝Ap-Bia前進時,即遭到北越軍以火箭攻擊,導致三人重傷;再另一邊的第三排亦同樣遭到火箭的攻擊,五人受傷,Mattioli中尉隨即撤離溪谷。 當D連各排撤退至河床的同時亦使用各種可用的武器對北越軍還擊,並呼叫一名為Fred Waterhouse的武裝直昇機及另一救護直昇機前來支援並於15:10時抵達,當直昇機將傷著護送升空後突然被北越軍的火箭擊中墜落,上等兵George Moreno當場死亡而螺旋槳還擊中Willam Springfield下士,Miguel Moreno亦身受重傷,Luther Sander上尉頓時感到相當悲傷痛苦,他目前的弟兄已有七死七傷並急需擔架來運送他們,D連開始至河床撤離這個高地,此時他們必須越過險峻的峭壁和數小時的時間來穿越數百哩的路程。 下午時分,A連第三排抵達被圍攻的D連位置後採縱隊撤離,並奮力越過峻險的峭壁,此時突然降下傾盆大雨,Sander上尉於是下令部隊駐紮並實施夜間防禦編組並要求所有攻擊火力需嚴守崗位且盡量縮短間距直到天亮。就在午夜過後,來自寮國邊境的北越軍突然以迫擊砲攻擊Rakkasan駐地,Honeycutt立刻要求一名為Skoopy的武裝直昇機攻擊,C-47以其搭載的格林式(Gatling guns)速射砲掃射了整個區域,北越軍才停止攻擊,Conmy上校命令1/506th改變原任務並前往增援3/189th進攻高地。 1969年5月14日 06:46,空中前進指揮部對Honeycutt所指示的13次空中攻擊行動中表示:一整天由從砲兵基地連續發射的燃燒彈和數以千磅的炸彈更以07:56時的攻擊最為猛烈。隨後C連由夜間防禦編組的位置向東移動,B連也由自己的夜間防禦編組位置向東移動並距C連北方150公尺處,這兩個連更可立刻藉著互相支援的方式將攻勢順利推向高地。08:43,兩個相互支援的連隊分別與北越部隊正面遭遇,Rakkasan正受到各種暗藏在樹林中的詭雷、迫擊砲、火箭推進彈及輕武器持續不斷的攻擊。 在C連的位置,C連正遭受北越部隊激烈的以各種輕型武器攻擊,火箭推進彈及手榴彈密集的從高地滾下,James Goff中尉的第3排6人重傷,而他的弟兄依然奮勇挺進,但北越軍從地洞中冒出且無情的以AK-47朝他們射擊,殘酷的火力由四面八方來襲,當場造成2人死亡15人受傷;此時除了C連之外的其他連隊亦持續朝著高地移動。 Louis Garza上士帶著一個排三次都無法攻上高地前去援助B連並有造成7人受傷,在他的第4次供攻擊行動中越過了北越軍的地下掩體,並發現許多的越共於在這些區域的地下隧道中穿梭,此時地面上的第二列坑道突然打開並冒出數名北越軍朝上射擊,頓時已攻至半腰的B、C連腹背受敵,6人重傷,北越部隊更施已重火力打算趁勝追擊,慘重的B、C連前鋒排立即開始向下坡撤離,John Comerford下士匍匐在地上並以M60機槍朝地上的洞口掃射,同時Honeycutt並指派了A連的一個排加以掩護撤退;不幸的,當直昇機一升空便遭到火箭攻擊,Edward Brooks下士和其它3個重傷的弟兄無一幸免,Donald Sullivan中尉和他C連第2排的弟兄試著去搶救他們,亦遭受火箭彈的攻擊,損失了一個4人小組,包括他的無線電通信下士Ron Swanson及Rakkasan Willie Chapman,此刻C連已有52人傷亡。 17:00,當Rakkasan進入夜間防禦編組任務後,Honeycutt由戰情回報(Sit Rep-Situation Report)得知Rakkasan已失去12名弟兄及8人重傷,就在19:20所有傷亡人員已撤離,20:00幽靈戰機抵達該區,並由Rakkasan以西朝寮國邊境密集轟炸。 1969年5月15日 清晨時分,各式的火箭和炮彈不斷的朝預測的北越軍陣地持續射擊,炮火之猛烈幾乎無法想像,到處都是冒煙及堆積如山的殘枝斷樹,景象極為慘烈。 12:00,A、B連正攻擊幾天前激戰過的地方,Louis Garza上士所率的B連第4排被2枚破片地雷(claymore-mine)所困,2名尖兵受傷…..,Garza請求空中支援,在250磅炸彈攻勢之後 ,他們繼續前進,並以M60機槍及M16步槍沿途掃射,清除了不少障礙及地下掩體,並擊斃了8名北越士兵,但卻因狙擊手和機槍的埋伏下無法繼續順利前進。他先以煙幕彈標示出敵軍的位置並呼叫武裝直昇機前往支援,不幸的,第一架直昇機上的整組火箭卻朝B連指揮部射出,導致一等兵Joseph Price陣亡及15人以上受傷,其中包括連長Charles Littman上尉,隨後B連立即由有著”殺手”之稱的John C. Chappelle上尉接管。重新整編後的B連,立刻再度參加戰鬥,Garza和一等兵Snyder及Maryniewski並以機槍朝欲反擊的北越軍掃射。 因遭北越軍攻擊受阻而停留在一列地下掩體前的Frank McGreevy中尉及其所領的A連第一排,試圖脫離困在傾斜的坡地而全力向前推進,由Michael Lyden下士以機槍掩護打算向上挺進,不料卻被反擊的火力擊中陣亡,第一排因此被一分為二,McGreevy立刻下令撤離該區。Honeycutt取消了這波的攻擊行動,並令B、C連組成聯合夜間防禦編組,同時告訴砲兵部隊聯絡官將下面這個命令傳遞下去並回報師部參謀,”我要你確定每個人都確實得到這個訊息,我是指砲兵人員、武裝直昇機飛行員和聯絡官…….,我不希望再有任何”空中火炮攻擊”(ARA-Aerial rocket artillery)發生誤射而被調離,除非他們自認無法再作戰了,況且我已聽了太多有關自己人的災難消息且多過敵人,下次那個該死的混蛋再誤射自己人,我將把他打的屁滾尿流”,就這樣,回去告訴他們這些吧!” 接近傍晚時分,北越軍的一些地道工兵離開寮國邊境進入越南境內準備突襲C連和指揮營部,一呼號為”影子”的武裝直昇機及配置了3挺輕機槍的C-119同時以火力反制他們;入夜後,1/506th連部向Honeycutt回報他們目前位置距低降落區東南方約1200公尺處。 1969年5月16日 由空中偵查發現C連附近約有14名北越士兵的活動跡象。就像6天前的情況一樣,這天從早開始空中各式攻擊陸續展開,密集轟炸及砲轟所有已掌握或感到懷疑的北越陣地,Honeycutt對於D連先前3天在河谷中悲慘的過去,要求Sander上尉暫時不要再進入高地,並令D連全力支援並確保B連降落區的安全。Honeycutt原本計劃由A連對高地發動攻勢,並由1/506th於側翼支援,但現正在山谷中陷於苦戰中的1/506th卻遭到一個北越步兵排對其先頭部隊的蹂躪,這些標高800、900、916高地的攻防戰,北越部隊主要是為了防止1/506th得到3/187th的攻擊協助進而結合戰力,因此 Honeycutt立即取消這次攻擊計劃並全力協助1/506th, Honeycutt感到些許沮喪並覺得如果1/506th在該區耗費太多時間可能會出現麻煩,而且他似乎亦深深地感覺到大批的北越援軍即將越過寮國邊境進入山谷。 1969年5月17日 Honeycutt要所有的部隊在這天停止一切攻勢,並全力動員為了第二天的攻擊作準備。各單位發下新式的防毒面具及高震撼型手榴彈以應付可能面對的北越坑道。縱觀1/506th於山谷中的攻勢遭到如此嚴重的重創,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能夠到達預定的支援位置。直到天亮前的幾個小時,仍依稀可聽見無線電中1/506th傳出斷續的通訊。 1969年5月18日 清晨,例行的炮擊與空中攻勢直接對山頂進行轟炸行動。大批的CS瓦斯彈彈齊射,不巧卻落在A連陣地中,所幸沒有造成任何傷亡,師部立刻取消CS瓦斯攻擊計劃。10:25,A、D連首先出發到達第一次遭遇戰的Ap Bia山區,每一名士兵皆穿著防彈背心且大多數的的人至少攜帶40發以上的M16彈藥和10枚手榴彈。Honeycutt計劃若A、D連能夠順利由此處向上移動,這麼才能確認這裡是唯一易於前進的路線。 A連McGreevy中尉所屬的第一排擔任先前部隊,第二、三排緊跟在後,如往常般敵軍的攻勢如閃靈般捉摸不定且突然激增,McGreevy在遇襲之下只好暫時撤兵。12:15攻勢稍緩,攻擊部隊準備等待重型武器的集結並替換;武裝直昇機、砲兵、迫擊砲、燃燒彈及其他各種易於步兵攜帶的輕型武器,機槍、M-79反裝甲彈和90mm無後座力步砲(Recoilless Rifles)等。 另一方面位於A連側翼的D連,由Thomas Lipscomb中尉帶領的第三排於先頭位置,在一列壕溝前遭埋伏的敵軍猛烈攻擊3人中彈,Lipscomb大喊要其他人立刻找掩護。 ‘繼續前進’,Sander對著Lipscomb大叫。 ‘這裡到處都是地雷,如果我們試著移動將會被炸死’!Lipscomb亦大叫回應。 ‘你一定要趕快移動,不管是地雷也好,必要時儘管開槍,但是最終還是要讓那些人攻上高地,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如果我們依然待在這裡,絕對沒有存活的機會。’ Lipscomb藉著他3個士兵的火力掩護下和另2名朝數個壕坑攻擊直到掩護停止。突然一顆手榴彈在Lipscomb腳邊爆炸,使得他被炸得滾落高地,當場死亡,一等兵Paul Bellino衝向前去搭救,亦不幸的死於狙擊手。 Sander發現不管他們移動或停留在原地同樣都會造成許多傷亡,於是他命令Jerry Walden中尉帶著第一排繼續攻擊。不久,Sander手臂中彈,Walden中尉接管D連,他立刻向Honeycutt回報並要求提供更多的彈藥支援。稍後,直昇機到達該區上空,在數呎空中徘徊後即將所有增援彈藥拋下。 Walden中尉告訴上校他不打算撤退的決心,並指揮士兵前進,當他們跳躍越過許多圓木、彈坑的同時,北越軍許多手榴彈順勢由壕坑飛出,Howard Harris下士和Jack Little以M60機槍朝北越軍掃射,但Harris頸部中彈,一等兵Roy Mathew立刻向前遞補副射手,幾秒鐘後他也因喉嚨中彈陣亡。在附近的一等兵Steve Korovesis趨前成為新的遞補者,不幸的亦被榴彈碎片擊中當場死亡。 這是他到越南一個月以來參加的第一場戰役,共歷時10分鐘。 Walden中尉移向陣中要求士兵們穩定情緒,並打算由側翼進攻。2個Rakkasans試著向前突擊,不幸皆被擊倒,第一排醫護一等兵Willie KirKland想要向前營救他們,胸口卻被擊中5槍,在一等兵Roger Murray的火力掩護下Tom McGall下士和一等兵Michael Rocklen衝向前合力拖著 KirKland進入一個彈坑,但數分鐘後KirKland亦死亡。 在D連以南的A連也向前推進,Daniel resnahan中尉的第三排在30度的斜坡向上艱苦奮戰,在越過第一列壕坑時擊斃了10名北越士兵,並持續朝第二列壕坑挺進中,位於後方的Honeycutt接獲來自於前線指揮官的捷報得知1/506th在強烈的攻勢下已順利向前推進約100公尺。 11:37,Walden中尉向Honeycutt回報他們約距山頂75公尺,但數分鐘後,Walden中尉和一等士官長Thomas Sterns卻被榴彈擊中,頓時D連失去指揮官,且各排的彈藥補給供需急速下降,Honeycutt要他們先穩定下來,並立即提供援助,且連絡Johnson上尉立刻帶領所屬的C連前往增援A、D連,並儘可能攜帶所有的彈藥補給及接掌D連。 Honeycutt了解目前的情況已不如先前樂觀,前往支援的C連除了要不斷的向上推進,還必須注意來自西南方的越共。從直昇機上他看到北越部隊的方位,並發現1/506th所攻下的路線已無所幫助,他將目前緊急的狀況告訴Conmy上校,並請求是否能得到其他連隊的支援,此時Conmy上校允諾將有一支’空中突擊部隊’於數分鐘後降落至該區,同時也成為稍後議論的話題。 從12:51到13:30在這段時間之內的每個單位,宛如身處於地獄般的景象,到處煙火瀰漫, Johnson上尉查看了D連所剩的人員裝備後,命Joel Trautman 中尉帶領第一排的士兵朝上移動 (small finger ridge)。同時可看見距山頂約剩100公尺左右,這時Trautman 中尉被機槍擊中大腿, 不久後失去知覺倒下,Honeycutt在直昇機內指揮空中突擊和砲擊,最後他感覺到他的弟兄們在花了將近9天的浴血奮戰之後即將要拿下這個高地,他降落後並朝高地走去,在B連先前的降落區,他的弟兄遭到北越軍以輕型武器的攻擊,他亦開槍射殺了一名北越士兵;他繼續向前移動,突然天空變得昏暗,並出現駭人的閃電及陣陣的強風,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宛如世界末日般的席捲整個高地,能見度約略祇有20公尺,Honeycutt以無線電通知所有單位立刻停止攻擊行動並固守陣地直到暴風雨結束為止;大雨持續不斷的下著,似乎沒有停止的跡象,高地上大大小小的彈坑瞬間變成了小水塘,地上的泥濘亦堆積成坡,向前推進在現在這種狀況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Honeycutt和Conmy上校經過討論後決定暫時撤退以免耗去太多人力物資,並由C連負責掩護A、D連進行撤離的動作,15:30,3個連隊相繼安全撤離該區。 此時Honeycutt期望能夠有其他的單位前來支援他攻下Ap Bia。其實他完全不知道,101空降師指揮官Zais少將非常關心Honeycutt這些天來的傷亡情形,並考慮是否應該停止增派援兵的計劃, 17:00,Zais來到Honeycutt的指揮部得知A、C連各失去9名弟兄,B連4名、D連39名,這些數字並且不斷的上升,使得Zais少將更想了解Honeycutt是否有能力繼續進攻?這也是為什麼Honeycutt持續要求增援但卻始終令Zais少將感到遲疑的地方! “將軍,如果那裡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那麼Rakkasans-你知道的,我一定會辦到的。其實目前要拿下這個高地並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唯一可行的就是增派Sherron和2/506th來高地後援,而且我保證那是唯一可行之計,否則我將隨你處置。 Zais在營區內沉思並繞了一會兒後對Honeycutt說:好吧!你將繼續得到援助。 Honeycutt :“謝謝你,將軍。” 18:00,A/2/506th連抵達降落區。入夜後,該連和B/3/187th牽制於要衝位置直到A、C及D連安排好距降落區下方沿線百公尺的夜間防禦編組任務為止。(此降落區距指揮部北方約100公尺) 1969年5月19日 06:30,噴射機抵達該區並猛烈的朝敵軍的陣地以高磅數炸彈及燃燒彈、火箭實施了7次轟炸,頓時整個高地一片煙霧迷漫、火光四射,景象極為慘烈;不知什麼原因,北越陣地突然引爆了暗紫色的煙幕彈,對美軍或南越軍而言,並沒有這類顏色的煙幕彈,這個突如其來的現象恰好使得噴射機有了更加精確的攻擊目標。上午這段時間,D連和A/2/506th連移至降落區下方,Honeycutt預計於20日清晨展開對高地最後的攻擊行動,其他所有單位皆移至最佳位置作最後反攻的準備,南越軍2/3Rrd由直昇機從Hue載送至Ap-Bia以南約1000公尺的降落區,並越過西北到達900高地下方500公尺之攻擊位置,2/501st的3個連由基地出發並空降至Ap-Bia西北約800公尺處的降落區,並快速移至約400公尺內之937高地中的駐地,而1/506th則順勢朝高地南翼發動攻勢。 Honeycutt這次的攻擊計劃主要是由A/2/506th移至高地北脊並等到C連也到達預定的地點時,A連再由降落區下方朝南並繼續向南脊推進,南越軍2/3Rrd則突擊西脊,而2/501st則由現行位置朝西南周圍猛攻。 Honeycutt從收音機中聽到一段北越軍的廣播: “當你們明早攻上高地時,我們將把你們全部幹掉。我們早已準備好在這裡等著,你們明天即將全部陣亡,你們聽到了嗎?全部陣亡!!!” Honeycutt :“我們大家等著瞧….!” 1969年5月20日 天剛破曉,空軍噴射機和特攻小組(Skyraider)由空中轟炸Ap-Bia內任何可能和北越軍武器、人員、裝備或補給相關的位置、事物,接下來所發生的情況就如同之前10天的情況一樣。當2架戰機剛飛離該區後緊接著砲兵亦發動攻勢,北越陣地遭到數噸的砲彈如105mm、155mm、8英吋等猛烈攻擊。10:00,4個步兵營同時朝向那焦黑、斑剝且硝煙瀰漫的山頭攻去,在3/187th方面,A連位於右翼,C連置中,A/2/506th則於左側。當士兵們到達山腳下時立即編組成數個小隊,並小心翼翼的朝斜坡向上推進,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近距離突擊戰。但他們驚訝的發現已經如此的接近敵軍,卻沒有爆發類似平日的激烈戰鬥,這種莫名的寧靜和詭異的氣氛直覺令人感到極度的不安。 這個高地突然變得陰森死寂,似乎完全沒有任何的生命跡象,空氣中充斥著嗆人的煙硝味和士兵於頃斜的坡地前進時發出的喘息聲,一切是那麼的寂靜…..。10分鐘後,這3個連已抵達第一線的壕坑,這些壕坑看起來已荒廢許久,似乎顯示著某些癥兆。士兵們以手榴彈及刺刀徹底的破壞了這些坑洞;20分鐘之後,他們這些小隊已經向上推進100公尺左右且即將到達第二線的壕坑。 這個高地已經10分鐘沒有動靜,但就在10:40,位於最前哨的士兵在距頂端75公尺處遭到由坑洞射出如雨般密集的火箭攻擊,10到15名北越士兵瘋狂的朝C連射擊,並不斷的由坑洞中拋出許多手榴彈造成7名美軍重傷,Tyrone Campbell下士和他的副射手向前以肩上型90mm無座力砲向前攻擊,並朝每一個洞口猛烈砲轟。 在C連的右翼,第2排Edward Merjil下士的小隊嚴然成為一人突擊小組,他以手榴彈炸毀了2處坑洞,同時在他的火力掩護之下其他人得以由後攻至第三處坑洞並將數名北越士兵擊斃於坑內。Merjil小心的瞄準並擊中一顆位於10公尺處的手榴彈使其順利引爆且炸死2名擠在洞穴中的北越士兵。 Merjil迅速更換新的彈匣,並和他的小隊快速的朝著陡峭的高地前進;約略10分鐘後,Merjil首先抵達山頂,此時仍不敢大意,但他們卻是第一個踏上Dong Ap Bia的美國人,此時為11:45,恰好是B連首度與北越軍於此高地交戰後的9天又5個小時。 Merjil雖然已攻上山頂但卻祇侷限這數呎的面積,因為他們知道北越軍仍然充斥在整個山頂,在此之前他們這個小隊還能夠向更多的地方移動,然而他們研判目前山頂至少還有6處以上的北越陣地。 在Merjil之後,Donalt Sullivan中尉盡可能的將第二排向上推進,在他的左側Lionel Mata下士和其他小組亦不斷的向上挺進;在此同時,Mata趴在一個坑內不斷的以機槍向上掃射,在這15分鐘之內,他的小組以煙幕彈和破片手榴彈攻下了10個壕坑;同一時間內C連2~3名的士兵也攻至三山頂,部份仍然倖存的北越士兵拋棄了他們的壕坑向下逃往介於900和910高地間的山谷西側並朝寮國的方向逃竄。在直昇機上的Honeycutt下令集中所有81mm迫擊砲朝山谷方向射擊,並派遣B/1/506th連在山谷內等待流竄的北越士兵出現與以痛擊,尤其當他們一逃入山谷內就等於進入了一個密集交織的火網;未料北越士兵卻出奇的展開頑強抵抗,並與B/1/506th的2個排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在高地的西側,C/187th佈下了一道防線,Honeycutt命令Harkins上尉將A連向上挺進並前去支援C連;但在這段期間,A連在Ap Bia下方與北越軍發生激戰,過程中不但失去了George Bennitt中尉還損失了15名弟兄;距山頂30公尺處,Harkins再次集合並重新佈署A連,但在佈署的同時Harkins挨了一記冷槍,子彈由他的左頸部貫穿,Harkins搖晃了幾步便摔入跟前的彈坑,當Harkins告訴直昇機上的Honeycutt他中彈時,Honeycutt則不斷的激勵他保持冷靜, “我似乎很慘!” Harkins哽咽的說著。 “我知道你中彈了,但你一定要撐下去呀!” Honeycutt激動的大叫。 一名醫護兵正替Harkins包紮,而他意識似乎逐漸模糊的的胡亂抓著無線電兵背後的鐵架……。 北越軍殘餘勢力仍在最後一線坑洞內拒絕放棄且頑抗的繼續拋出手榴彈攻擊A連士兵;在此同時,一個北越軍小隊正準備悄悄的突擊C連右翼。 在靠近A連前哨線的左側,第三排的機槍下士Johnny Jackson突然大聲的喊道”我們即將再次攻上山頭”,雖然他對眼前的景象依然感到懼怕,但是他依舊記得稍早他還有點自誇的告訴他的同袍:如果這次讓我攻上山頂之後絕對不再撤離,並要將北越那些混蛋收拾乾淨,他相信這次將不會再失敗了。 他腦中依然強烈回盪著剛才的思緒,隨後更激動的大聲叫罵出”去你媽的,混蛋!”聲音之大,幾乎整個排都聽得見;隨後,便提起他的M60機槍至胸前並朝北越軍陣地掃射,並衝向前去持續的向四周瘋狂射擊。 數分鐘後,Jackson突然絆並倒掉進一個躲藏著2名北越士兵的壕坑中,在他們還來不及還擊之前即被Jackson以他的M60機槍射殺,就在他奮力的想要爬出這個洞穴的同時,從前方的小洞他發現了其他的壕坑,於是他立即以機槍持續掃射,並爬出洞口繼續朝剩下20公尺即可到達山頂的坡地前進。他的朋友Michael Vallone下士在他的下方,因顯得非常緊張害怕,Jackson大叫的鼓勵他:”跟我來吧!” 隨後Vallone不斷以M16連續射擊,並帶著他的班回到A連的建制,順利攻上高地。同時由A連圍剿最後一線的壕坑並攻至頂點,受傷的Harkins上尉再度佈署了一條與C連結合的防禦陣線,並將重新編制好的A連交予Gordie Atcheson中尉。 在西南脊的B/1/506th卻陷於激戰之中。第三排雖已攻上900高地,但距山頂仍有100多公尺,此時卻遇上命運的考驗;許多詭雷夾藏在枯樹之中,導致搜索排一名尖兵因此喪生、7人重傷。2個北越步兵排,瘋狂似的朝第三排大叫並發動數次猛攻,15分鐘之後攻擊暫時停止,第三排被一群北越士兵包圍且有10個人死於這場衝突。1/506th 指揮官John Bowers中校命令C連連長William Stymiest派遣一支特遣隊前去援救受困的第三排;在2個小時戰鬥之中,C連攻至山頂四周並發現65具北越軍屍體。 一整天的戰鬥即將結束,大多數的北越軍第29團士兵不是被殲滅就是越過邊界逃往寮國,從直昇機上向下看,Honeycutt看到高地上的北越士兵不斷的向四周逃竄,B/1/506th依然堅守著山谷的西南脊等待著逃竄的北越士兵,Honeycutt更指示砲兵猛轟那些地方。 位於山頂上的Rakkasans於Dong Ap Bia斜坡發現的景象,據他們推測地獄也不過如此,在那裡北越軍的篷型膠盔到處四散,AK-47,棍型手榴彈,血淋淋的繃帶及滿地的彈藥、火箭等。位於937高地,一組Rakkasans發現一群約15名飽受轟炸驚嚇的北越士兵,沒有等待,Rakkasans立刻殺了他們,其中有4個還將自己鏈在樹幹上以誓堅決作一殊死戰,且他們的制服上還寫著 ”殺光美國人”!Rakkasans於15:00開始掃蕩任務,一個18歲的北越戰俘Pham Van Hai告訴他的詢問者:在他們這100個人的連隊裡8成左右及第29團的7、8營幾乎已經全軍覆沒;稍後Johnny Jackson下士和他的班在山頂搜尋到一處大型的地下掩體,包含狹長的通道及階梯及40名蜷縮成一堆的北越士兵。其他的Rakkasans也在附近發現了一個很深的地道,裡面除了一個大型的醫護所還有一個營級指揮部及許多儲藏室,裡面堆放了152組個人及25具的各式武器、75000發以上的彈藥、1000多枚的迫擊砲彈和火箭,以及至少超過10噸以上的米。 對於3/187th來說,共損失了39人290人受傷;針對Dong Ap Bia這場戰鬥,美軍總共造成70人死亡372人受傷。 北越軍傷亡數據上稍有爭議,據101st空降師戰情單位的估計北越方面共有633人死亡,這是根據實際發現屍體數目所推算,但無法計算出其他朝寮國邊境逃竄而遭砲擊或遭空軍轟炸所造成的傷亡數字,也許其他受傷及死亡的屍體已被運往寮國或仍躲藏於地洞中。 3/187th在Dong Ap Bia的戰鬥已經結束,在接下來的17天裡,其他3個營仍將持續掃蕩整個高地。5月21日Rakkasans正式由高地撤離並移往Camp Evans獨立駐防Eagle Beach。 在控制了Dong Ap Bia的整個戰場後,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士兵,以C口糧的厚紙板在上面寫著”Hamburger Hill”,並將它釘在一旁的枯樹上;之後,一些實際參戰或直率的士兵便在旁邊加了一些文字:”這值得嗎?”(意指這10天的戰役) 這些舉動引起了多方面的注意,幾個月下來國會、內閣、媒體和例行的軍民協調會議上都引起極大的爭議。戰事一結束,Greighton B. Abrams中將(前駐越軍援司令部指揮官William Westmoreland上將的接任者)的發言人說:We are not fighting for terrain as such,we are going after the enemy.” Zais將軍:”這個高地是我的責任區,不管敵人移到那裡,我就攻到那裡”。當被人問起為何不用B-52轟炸機去轟炸高地以避免耗費太多步兵資源時,Zais有點遺憾(不悅)的表示:”不知道多少戰爭我們皆必須去說服人們不是單靠空中攻擊、轟炸就能解決問題的”。但這些對” Hamburger Hill”實質的意義,爭辯已失去其原有的正面價值。 THE RAKKASANS-187th空降師戰史- 前美軍退役中將 E. M. Flanagan YORK HU 於 2001/11/21 20:16 Re: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不安的安南 安南 這個現稱越南人民共和國的狹長國度,自古即為中國的蕃邦,從法皇拿破崙三世開始到 19世紀末,歐洲強權國家對中南半島法國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權才算完全建立。胡志明( Ho Chi Minh )的掘起,對於越南的歷史發展影響甚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越南復國之士加上來自中國進行赤化的共產黨員對法國殖民抗爭活動持續不斷,直到德國攻佔歐洲大陸,法國淪陷,遠在亞洲印度支那的殖民主義者,即向當時的亞洲強勢---日本靠攏,接受日本佔領;因而使得抗法份子進而轉向中、英、美等同盟國求援繼續抗爭。大戰期間,以越南愛國領袖身份接受蔣介石( Chiang Kai Shek )政府政治庇護的胡志明,在 1945年日本投降後,率領著在 1941年中國境內組成的 越南獨立同盟 ( 越盟 )及一批訓練精良的越軍,隨著準備赴越南北部受降中國軍隊迅速進入河內(Hanoi),取得抗法越南領袖的地位,隨即在該年 9月 2日建立了包括全越南在內的 越南民主共和國 ,但此時並未公開其具有共產主義色彩的本質。 另一方面,在越南南部接受日軍投降的英軍,將原本遭囚禁的法軍釋放並予以武裝,很快的便又恢復了對越南南部的殖民統治,並於中國軍隊受降完畢撤離後重回北越,與胡志明政權談判數次無交集之下,於南越成立了以法國政府為後盾的越南政權與北越的胡志明政權對抗;從此開始,越盟正式與法國翻臉交火,退入鄉間,展出對法國的 解放戰爭 ,此時其濃厚的共產色彩逐一浮現。這場法越戰爭前後延續了 8 年之久,雙方軍民延續了 8 年之久,雙方軍民死難共計約92,000人,最後法國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無暇再支援亞洲殖民戰爭,終於 1954年 5月 8日向越盟低頭,並經國際大規模協調達成停火協議,遂於 1954年 7月21日於日內瓦簽署和平協定。此一協定將越南依北緯 17度剖分為南北兩部,並約定 2 年後的 1956 年舉行全越統一選舉,此時胡志明所領導的北越政權日益壯大,許多無法接受共黨統治的北越人民紛紛南移投靠由美國支持的吳廷琰( Ngo Dinh- Diem )政府, 全越普選 已無法達到公平的結果,並得到在聯合國中地位最高的美國支持下拒絕合談及選舉,日漸形成南北兩極化的對立,越南的政權爭奪戰再次展開。 美國的介入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相較於歐洲各國忙於戰後重建,美國躍升國際舞台成為世界強;韓戰後,共產主義赤化世界的野心逐漸擴大。越戰初期,美國僅向其所支持的吳廷琰政權提供武器及顧問,協助對抗共黨暴動,但在中國及蘇聯共黨後盾下威脅日益增大之下,美國對越戰的投入也愈陷愈深。1964年北越正規軍( NVA )大舉南侵,次年2月南越岌岌可危,美國總統詹森( Lyndon Johnson )下令空軍轟炸北越,四星期後,3,500 美國海軍陸戰隊從 大南 ( Da Nang )登陸,美國正式 干預 越南內戰,越戰的 美國化 便由此開始。 美國加入越戰至 1968 年達到顛峰,赴越美軍人數已達 500,000名,一般士兵平均年齡21歲,多數為全美各地徵兵處召集而來。截至1968年 12月 31日,美軍在越南的死亡人數已高達30,568 人,同時期北越的滲透活動比預期的還要活躍,加上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在強大的政府壓力下,美國總統尼克森( Nixon )計劃開始撤出美軍地面部隊。1975年 4月 29日西貢淪陷。 YORK HU 於 2001/11/23 12:13 Re: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胡志明小徑研究 游擊戰的配合條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具備一個可靠的基地支援,有了可靠的基地支 援,就能以少數的兵力與龐大的敵人作戰,且能使敵人窮於應付,例如阿爾及利亞在第二 次世界大戰後,以突尼西亞為基地,對法軍進行游擊戰,當時阿軍不及五萬人,而法軍卻 動員了五十萬人,最後阿軍還是趕走法軍,使阿國獲得獨立。再者法越盟戰爭,一九四六 年之時越共由於缺乏基地,故在法軍追剿下只得化整為零四處逃避,但到了一九四九年大 陸赤化後,越共有了可靠的基地,狀況開始轉變,越共以不到十萬人牽制法軍三十萬人, 使法軍耗費五十億美元的軍費,但仍免不了在奠邊府一戰而投降。再如二次大戰戰後,蘇 俄赤化東歐並支援希臘的共黨游擊隊叛亂,後來因南斯拉夫與蘇俄關係惡化,南國便切斷 了蘇俄假道該國以支援希共的補給線,使希共的叛亂很快地就被政府軍剿滅。前寮國總理 佛瑪所言,胡志明小徑實是游擊隊之生命線,越共若喪失胡徑,則不獨無法再進行對南越 的侵略戰爭,而且部署在南越及高棉的部隊也將面臨被擊滅的危險 一九五八年以前的越共游擊隊,雖然有北越為基地,但卻沒有通達後方基地的補給線 ,因此這些越共只好各自為生。胡徑是假道中立國的寮國,在越南國境線以西不遠,概略 與國界平行的一條走廊,並有支線通達高棉,其發展是從一九五九年共黨在雨季戰鬥中擊 敗寮國政府軍,控制了寮國東部與越南毗連的狹長地區後,才漸成形。其起點是十七度線 以北不遠的穆嘉關口,後來稍北方的歌女峽關口也被運用,以減少穆嘉關的擁擠,北越人 員與裝備由上述關口進入寮國,再沿胡徑南下,越過十七度線後即可在任何一點進入南越 境內,最初沿胡徑南下的越共,僅能憑臆測而行,翻過千山萬水之後,在不定的地點轉向 東方以進入南越游擊地區,其行程不但緩慢費時,成功的機率也不高,到了一九六0年十 二月以後,由於北越共黨接管了在南越共黨游擊隊的作戰指導,胡徑的運用狀況才有了顯 著的成效,首先越共在沿途建立了許多轉運站,站距恰為一天行程,接著完成許多小型的 接待營舍野戰醫院和補給站,通常一名嚮導,帶領四十至五十名越共,送到次一轉運站 ,交給下一站的嚮導接待後,再回到原地點待命,而次一站的嚮導也如法泡製,這個辦法 使嚮導對其引導的路段十分熟悉,但對其他的路段則一無所知。胡徑因位於濃密的森林地 區,極易隱蔽而不易偵察,故越戰全期,美軍對胡徑的真實路線也未必全盤了解,一九六 八年後,由於滲透量日增,胡徑的若干路段拓寬為卡車雙向通行道,沿途醫院的數量與設 備也大為改善,河內更成立一支五千人的特別運輸單位來調節與控制胡徑的運輸能量。︵ 全長六百至八百哩︶ 一九六0年高棉元首施亞努宣佈該國保持中立,但高棉東部與越寮緊臨的幾省一直由 棉共所控制而拒受施亞努指揮,而棉共又一直受到越共的支援,因此越共自然延長胡徑進 入高棉,此支線稱施亞努小徑,長約一百哩,可全線通行汽車,一九六五年才被美軍發現 ,由於美國尊重高棉的中立,使其成為越共游擊隊主要的安全避難所及整補區。 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胡徑運輸能量為: YORK HU 於 2001/11/23 14:02 Re: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奠邊府會戰 1作戰地區簡介 YORK HU 於 2001/11/23 14:07 Re: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法越戰爭 一、緣 起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旬,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盟軍將越南 二、影響奠邊府會戰之因素 1950年代初期,西方盟邦----由於陷入韓戰之泥淖,----對於武元甲所 越共游擊隊於1944年在民族主義運動下編成,起初主在驅退日本侵略,在194 法軍越南指揮官塔斯尼元帥,於元月到職後企圖採取更為攻勢的戰略,且法國砲兵、 1953年初,當越共入侵寮國時,法國高級指揮部,決定再度防守一連串的邊境堅 三、奠邊府戰役 奠邊府之戰是胡志明在河內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後,以反帝國主義為號 奠邊府位於越寮界附近,北距中國大陸一三0公里,西離寮國十六公里,是一個屬於 (一)雙方兵力概況: 1.越盟軍: (1)指揮官:武元甲 (2)步兵師約四個師(欠),砲兵約一個師,總兵力約四萬多人,另中共支援工兵 (1)指揮官:戴卡斯楚斯,統帥:納華爾,印度支那總司令:雷瓦納. (2)步兵約十二個,傘兵約七個營,砲兵105榴二營,迫砲二十四門,一五五榴 (二)越盟軍作戰構想及指導: 1.作戰構想:以圍殲法軍為目的,行外線作戰,對河內行佯攻,藉以轉移法軍注意 2.作戰指導: (1)派部分兵力佯攻攻河內,藉以轉移法注意力. (2)先期占領奠邊府周邊附近高地,以瞰制奠邊府,封鎖出入要道,阻礙法補給車 (3)以對壕坑道作戰,用再分割、再接近方式實施包圍、突穿逐步縮小包圍法陣 (4)砲兵火力指向法軍加百利機場及其主砲陣地,以切斷法之空中補給和空軍支 (5)以民工協助勤務運輸補給,建立補給據點,開闢通往奠邊府新路,免受制於敵 (三)法軍作戰構想及指導: 1.作戰構想:以殲敵主力為目的,採內線作戰方式,構築堅強陣地防禦工事,迫敵 2.作戰指導: (1)奠邊府編為主陣地,將其南方七公里之伊莎貝爾編為輔助陣地,拱衛主陣地, (2)於奠邊府北方之卡布雷列及貝特雷斯編為前進據點,配合四九一、五0一高地 (3)各陣地加強戰備工事,構築障礙和阻絕設施,屯儲糧粖、械彈及生活所需物 (4)以絕對空優,早期搜剿越盟軍,並行空運、空投補給. (四)會戰經過: 在1952年元月塔斯尼元帥死後,薩蘭將軍繼任法軍總司令,他在1953年初, 卡斯楚上校將奠邊府之防禦編組為九個堅固據點地區,其名稱分別為甘布雷爾、安妮 在1953年12月,資深工兵軍官告訴卡斯楚上校,構築能抵擋105榴砲轟擊的 納華爾將軍的高級指揮部,對奠邊府守軍所指示之任務如下:最低限度以一半兵力實 儘管有敵人的防砲火力,但仍有一個越南傘兵營跳傘進入以增援守軍.在整個會戰 1954年3月底,第二階段會戰開始,武元甲由人海戰術轉變為圍困戰術.他下令 (五)會戰檢討: 一、越共對奠邊府之攻擊中有三大原因使其能夠成功: 1.是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因而使其能集中兵力,而同時法軍則在全越南被迫分散 2.越共砲兵壓倒性優勢及其戰術運用:納華爾將軍認為法國空軍及反砲戰火力,足 到3月31日,法軍已損失了三門105、2門155榴砲,18門120迫砲和他 越共之補給線比法軍之補給線暢通:奠邊府由任何法軍地面部隊增援都太遠,而法國 總之越共在法越戰爭勝利之因素有三:(1)集中優勢兵(2)集中運用優勢砲兵 二、法軍在法越戰爭中錯誤決心之造成與結果 1.防禦寮國為當時法國既定政策,但在中南半島之法軍又是強弩之末,實在無法抽 2.根據敵情判斷,法軍若不立即佔領奠邊府,則短期內該地將成為越共第三一六師 3.根據當時西方軍事思想之基本原則,與美、法情報部門對越共戰力之評估,認為 4.法軍掌握絕對空優(越共當時尚無空軍),可以早期發現越共之行動,以空中火 5.根據美國專家之保證,越共火砲之口徑與射擊技術,無論如何也無法利用盆地四 6.中共在韓戰中遭受重創,深信甫於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在板門店停火協定中 7.美國自一九五0年起,每年均予法國五億美元以上之軍援,以對抗中南半島之共 由上述之分析與研判,認為法軍此一行動,乃具有相當成功公算,縱使戰事不利,也 三、法軍失敗之原因探討: 1.法軍返越南是託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之勝利,戰前並未評估國力能否支持作 2.未善用寮境殖民地之後勤補給,僅信賴唯一且受限的空中補給運輸,致時間和空 3.未按盆地特性占地形要點,僅據少許城鎮據點,進出受制,易受包圍. 4.法國國內在政治、經濟、心理、人心上均無法全力支持作戰. 5.未顧及後勤補給上時空之距離,造成不利. 6.未能依料敵從寬原則在優勢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貿然選擇奠邊府為決戰地,不能將 7.未能獲得英美協助,越盟卻有中共、蘇俄之支援. 總之法軍失敗之原因有三:(1)低估了越共的砲兵及補給能力(2)高估了法國空 (六)法越戰後之影響: 1.法國自此退出了中南半島. 2.中南半島三小國因而獲得獨立(高棉、寮、越) 3.越共挾勝利餘威作為籌碼,在爾後日內瓦談判桌上更強勢,並因此正式分割了南 4.越盟的勢力更形壯大. 5.國際共黨得以插足中南半島. (七)日內瓦協定及影響: 一、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一日九國外長簽訂日內瓦協定.其內容如下: 1.自北緯十七度分割南北越南. 2.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它前殖民地三邦變為獨立國. 3.在越南境內不得設立任何軍事基地. 4.南北越為中立國家,不得與任何國家締結軍事同盟,不得進入軍火,不得依附任 5.南北越在一九五六年七月以前實行普選,由普選再統一南北越南. 6.十七度南北劃為非軍事地區,雙方不得駐軍及逾越. 7.由加拿大、印度、波蘭三國成立一個國際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雙方履行停戰協 8.各國尊重三邦獨立和主權完整,不干涉三國內政. 二、影響: 上述日內瓦協定是戰後東西集團冷戰中西方國家最大的損失,在共黨包圍脅迫下,承 YORK HU 於 2001/11/23 14:10 Re: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南北越戰爭 日內互協定以北緯十七度分割了南、北越後,胡志明在北越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 二次大戰後,羅斯福總統曾力主不讓法國重回中南半島,重建其殖民地.十八世紀末 胡志明雖在三十年戰爭結束前於一九六九年死亡,但他在一九五四年奠邊府之役,大 中南半島戰爭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法國時,一九四六年戰爭開始,至一 (一)第一階段: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四年法國時代 事實上,美國在一九四六年越盟反法戰爭中即已介入,美國政府給予法國的援助,幾 自法蘭西斯.費茲格為了一本「越南與美國之研究」一書發行後,更引起美國兩黨官 (二)第二階段: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五年美國時代 1.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八年,美軍北炸: 自一九五0年美國杜魯門總統給予法國大規模軍事裝備,以協助法軍對共黨領導的越 一九六一年美國決定派遣顧問和特種部隊入越前,越南問題曾有下列關鍵性時刻,那 (1)杜魯門總統時代,決定以軍事援助法國,在越境進行對越盟戰爭. (2)艾森豪總統時代,決定援救羽毛未豐的越南,使不被共產黨顛覆,並試圖破壞 (3)甘迺迪總統時代,將其繼承的有限冒險賭博的政策,轉變成對越南廣大的承 一九六一年之後,越南一般情勢發展,牽連廣泛,錯綜複雜,其概略情形是: ★一九六一年: 美國的情報單位認定越南和西貢政府已經面臨非常危急的關頭,甘迺迪總統遂下 泰勒將軍會晤吳廷琰總統,建議成立湄公河三角洲水災救災隊,主要為軍事編組.其中包括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集會甘迺迪詢問越南和寮國的重要性,參謀首長聯合會議主席李尼茲 ★一九六二年: 一月九日越南美軍人員自九四八名,增為二六四六名.此外還有直昇戰鬥機支援任務.海軍 ★一九六三年: 駐越南美軍達一六七三二名,越南總統吳廷琰在流血政變中喪生. ★一九六四年: 三月,麥納瑪從越南區返回後,敦促擬定對北越的重大壓力的計劃,因為認定阮慶的新政府 五月,阮慶請求美國攻擊北越,告訴洛奇說:西貢希望對北越宣戰.麥納瑪拉並不是否定轟 六月,檀香山戰略會議,洛奇大使敦促對北越軍事目標進行選擇性的轟炸作戰,以提高南方 八月,在東京灣內進行情報巡邏的美國驅逐艦麥杜克斯號,遭受北越尋求越南突擊隊的巡 ★一九六五年: 四月,詹森總統批准增兵一萬八千至二萬名,並決定陸戰隊任務改變,容許把他們作比較主 六月,越南美國司令魏摩蘭要求總計四十四營軍力,國務院宣佈美軍可用於戰鬥支援,美軍 七月,詹森總統首先批准部署三十四營約十萬人,最後同意十四營,總計一九三八八七人, 十一月,魏摩蘭將軍再要求十五萬四千人,這將使越南美軍總數達到三十七萬五千人. ★一九六六年: 一月,麥納瑪拉備忘錄承認,空中作戰未曾成功阻斷滲透,第二份備忘錄警告說:我們陷於 三月,國防部長麥納瑪拉經聯合參謀首長數月的壓力之後,終於建議核發美國轟炸北越的 五月,詹森總統決轟炸北越油料. 六月,美機開始轟炸油料,攻擊海防與河內儲油地區. 七月,國防部估計,北越原有的儲油設備,被毀者達百分之七十. 八月,重要的油儲場均摧毀,但北越人員與補給品的南流未減,由於北越的適應性與機智, 十月,麥納瑪拉訪問越南歸來建議詹森總統限制軍力的增加,並考慮停止轟炸,或將目標自 ★一九六七年: 二月,詹森總統批准春季空中攻擊,包括空襲電廠,河道佈雷解除對河內或海防附近的空襲 三月,魏蘭將軍要求增兵二十萬,使駐越美軍總數達共六十七萬一千六百十六人. 四月,聯合參謀首長轉達魏摩蘭的增兵要求,要求動員後備兵,建議把戰爭擴及寮國、高 五月,助理國務卿威廉彭岱反對向北越採取地面行動,因為此舉可能挑激中共,並警告蘇俄 六月,麥納瑪拉和魏摩蘭同意增兵折衷人數五萬五千人,經總統批准. 七月,詹森總統批准河內及海防四週過去受限制地區新的轟炸目標. 八月,詹森授權另增十六個空襲目標,以及擴大武裝偵察,新目標包括過去禁炸、距離中國 ★一九六八年: 敵人於一月三十一日春節假期,攻擊數十個重要市鎮和一切大城,聯合參謀首長促敦擴大 二月,惠勒訪問西貢,發現敵人掌握主動,魏摩蘭說需要增兵二十萬六千七百五十六人.內 三月,柯立福反對完全放棄主動,軍方及主張降低戰事派之間發生激烈論戰,惠勒主張擴大 四月,北越同談判. 五月十二日,美以哈里曼大使為首席代表,與北越頭目春水所率代表團在巴黎舉行首次談 六月二日,北越派特別顧問黎德壽參加和談. 七月十一日,哈里曼強調美支持亞洲開發計畫,重申美國決不拋棄越南. 八月二十二日,美再向北越保證美無意保留在越基地,但僵局無打開跡象. 九月九日,北越聲明美必須結束一切戰爭行動方可邁向真正和平之途. 十一月二十八日,美越兩國同時宣布越南參加和談,由阮高奇任和談監督. 2.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三年,巴黎和平協定 ★一九六九年: 一月二十五日,巴黎和談擴大舉行美、越、北越及南解等代表團參加,美方改由洛河擔任 三月十日,美國防部長賴德訪越後表示,共軍蓄意升高越戰違反美與北越諒解. 六月八日,美總統尼克森與越南總統阮文紹在中途島會談,發表聯合公報,保證越人自決權 七月二十五日,尼克森在關島表示美將尋求新亞洲政策,促請亞洲人解決亞洲問題,以避免 九月十六日,美總統尼克森宣布將於十二月十五日前再自越南撤軍三萬五千人. 十月十四日,美總統尼克森聲明對越政策不受反戰示威影響,美眾院一致通過支持政府. 十一月三日,美總統尼克森發表對越政策演說,強調北越如再加強攻勢,美決強硬對付,並 十二月十五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於明年四月十五日前再自越南撤軍五萬人. ★一九七0年: 二月二十一日,北越部隊佔寮國骨罈平原,美機繼續轟炸北越據點. 四月二十日,美總統尼克森宣布於明年五月前將自越南撤軍十五萬人,三十日尼克森下令 五月四日,入高盟軍開闢六個戰場,與共軍發生激戰.尼克森指美軍入高在求縮短戰爭.美 六月四日,美總統尼克森保證按日程自越高撤軍,美參院旋於二十二日表示承認尼克森有 七月二日,美國務卿羅吉斯與越戰五同盟國外長在越集會,重申支持越南並呼籲確保高棉 九月一日,美國參會在一次支持美總統尼克森越南政策的表決中拒絕訂定駐越美軍撤離 十月,尼克森總統提出五項和平計畫,建議中南半島停止並召開國際會議處理越寮高衝突. ★一九七一年: 一月七日,美國防部宣布預定五月一日將停止在越主要戰鬥任務. 四月七日,美總統尼克森強調越戰越南化成功,宣布本年撤軍十萬,但拒訂退出越戰時限. 六月二十三日,美參院通過要求美軍全部迅速撤離越南議案,美總統尼克森認為參議院無 十一月十二日,美總統尼克森宣布再自越南撤軍四萬五千人. ★一九七二年: 一月二十五日,美總統尼克森宣布解決越戰八點和平計畫,指出美軍於達成協議後六個月 四月十六日,美總統尼克森下令重轟炸機空襲河內海防等地.蘇俄照會美國抗議,並以武器 五月八日,美總統尼克森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後宣布在北越港口入口處佈雷,截斷道及補給 八月十四日,美總統顧問季辛吉在巴黎與北越代表舉行祕密會談. 十月八日,季辛吉抵巴黎與北越頭目就越戰和談問題三度會談. 十二月十八日,越戰和談破裂恢復全面轟炸北越及海防港口布雷. ★一九七三年: 一月八日,美與北越恢復密談,尼克森總統於二十四日就宣布結束越戰達成協定發表聲明. 二月二十六日,國際越南問題會議在巴黎揭幕,美與北越就釋送戰俘問題作攤牌性談判. 三月二日,越南問題由十二方面代表簽署一項保障和平協定的宣言,同月二十七日美與北 四月三日,越總統阮文紹訪問美與尼克森會談,於次日發表聯合公報保證美將給予越南戰 3.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西貢淪陷 二月十五日,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帕格抵西貢考察軍援,美將供應越南新戰鬥機.河內誣 三月卅百, 越共退出軍事委員會答覆參議員甘迺迪詣問時表示美國承諾盡力援助越南. 五月十一日,越共退出軍事委員會,雙方中止一切接觸,巴黎協定從此更成具文. 同月,內越 境邊葛.西貢.宣平.茶諾.三角洲及越高邊境地區等,均有戰爭,美國務院證實北越攻勢已加 強. 六月五日,越南阮文紹總統責美國未履行承諾,要求華府澄清立場,並申明決心抗戰,絕不 七月三十日,越境戰火愈熾烈,美國認為情勢嚴重.沿海及越南中部六縣城受共軍威脅,一 八月廿一日,季辛吉強調不可削減對越援款.上月發生戰爭地區, 本月內繼續擴大,越政府 九月五日,美援削減存油不多,越南飛機減少出擊,間接鼓勵越共作大舉蠢動圖謀.同月間, 十月七日,美國務卿季辛吉肯定指出[尼克森主義]仍為福特政策,要求各國在軍援下自衛. 十二月廿一日,越南外交部正式宣布指控越共週前佔領德豐縣,顯然違反一九七三年巴黎 一九七五年 一月四日,越戰猛烈升高,福隆省會福平陷落,越戰雙方年折損約八萬人,越南政府責共黨 二月十三日,美福特總統函阮文紹.重申支援越南,認三年援助將能使越南自立. 三月十四日,大批北越共軍侵入越南.同月內,邦美蜀,崑嵩,福安,福隆,多樂,廣治,順化等 四月,美派陸軍參謀長魏恩往越南評估戰局.福特總統明確保證信守盟約,季辛吉表示越南 越南局勢全面惡化,阮文紹總統於二十一日辭職,譴責美國失信,季辛吉失察.陳文香依法 YORK HU 於 2001/11/23 14:12 Re: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中越戰爭 一、前言 歷年來,越共在對美、法兩國作戰達二十多年,此期間中共曾提供約二百億美元的鉅 二、戰爭的起因 中越兩國積怨已久,越共自從統一全越,達成「大越南民主盟邦」目標後,又朝向 三、作戰經過(1979年2月至3月) 2月17日:中共入侵,戰爭開始,佔領孟關鎮。 2月18日:佔領清水,越軍在高平戰線以坑道頑抗,諒山、同登一帶的飛彈陣地被 2月19日:突襲並佔領河鹿縣長白山,空軍轟炸海防。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樂激戰,越南空軍攻擊河口以西的增援部隊。 2月21日:攻陷高平。 2月22日:佔領包樂,越軍抽調駐高棉與寮國的部隊回防,防守河內的二個師試圖 2月23日:諒山附近高馬山爆發激烈攻防戰,攻陷河江,增援的兩個師在空軍掩護 2月24日:越軍反擊,與中共部隊在高平、老街發生巷戰,越軍曾試圖滲透進入中 2月25日:由今日起,戰情膠著,越軍死守邊防要地諒山。 3月1日: 諒山激戰,越軍自河內增援最精銳之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 3月4日: 308師遭中共擊退,諒山陷落。 3月5日: 中共宣布達到《懲越》目的,開始撤退。越軍宣布全國總動員令,誓言 3月7日: 由今日起,中共正式撤軍,並掠奪物資,利用補給車輛回程時載回中國 3月13日:繼續撤軍,中共在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以火箭與長程砲火掩護撤軍。 3月16日:中共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四、中共戰後檢討 1.越南方面的抵抗強度超過預期,而中共方面由於缺乏戰車、步兵、砲兵間的協同 2.前線通訊能力不良,砲兵因發生誤擊友軍事件而無法充分發揮支援效果。 3.五九式與六二式戰車不利於在山岳叢林地帶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戰車武器 4.步兵缺乏裝甲車或步兵戰鬥車輸送,全靠步行作戰,機動力太差。 5.醫療設備不足,造成死亡比例偏高。 6.工兵設備與技術都不足,尤其缺乏現代化渡河工具,影響攻擊速度。 7.空軍支援不夠。 8.前線一些指戰員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仍然使用老式戰術導致重大傷亡。 9.補給情況不理想,補給車輛不足,常靠人力進行運補。 10.部隊缺乏山地與叢林戰的訓練。 五、戰後情況及本次戰爭的影響 (一)雖然越南被狠狠的修哩了一下,但是卻沒有因此放棄對高棉的野心,中越雙方 而中共這回算是慘勝,尤其在高平、諒山線的第41軍與第42軍損失重大。戰後中 (二)本次戰爭的影響 1.東南亞國協(菲、泰、馬、印尼、新加坡)面臨共黨國家的直接威脅和挑戰。 2.蘇聯擴張了遠東的勢力到達中南半島。 3.中南半島各政權進入長期鬥爭。 4.中共、越共互戰夾擊了在越南的華僑,致造成空前難民流亡潮,困擾東南亞國和 5.美對亞洲之政策較往昔積極且強硬,否則中南半島、亞洲情勢均可能持續惡化, YORK HU 於 2001/12/03 11:18 Re:戰史集 越南戰爭篇 全文係改寫自【軍事科技】雜誌第三期,1985年一月號,另參考【中共對外戰役】一書。 【註】諒山為中越邊境重鎮,自諒山以南,即進入平原地 1979年2月17日0530時,中共大軍在中越450哩邊境,分四路26處,向越南北 ◎雙方佈屬情形: ◎ 作戰概況: ◎ 雙方戰損統計:(戰後雙方宣布死傷統計相差甚大,中共只承認死傷約兩 中 越 另越方佈署於諒山的飛彈發射台6處全毀,8處大破,失去作用 前蘇聯駐越顧問傷亡約60人 ◎ 中共空軍出動情況: ◎ 中共陸軍作戰情形: ◎ 中共戰後檢討: 1.越南方面的抵抗強度超過預期,而中共方面由於缺乏戰車、步兵、砲兵間 ◎ 戰後情況: 雖然越南被狠狠的修理了一下,但是卻沒有因此放棄對高棉的野心,中 而中共這回算是慘勝,尤其在高平、諒山線的第41軍與第42軍損失重大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