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YORK HU 於 2004/07/27 21:12 | |
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 |
YORK HU 於 2001/09/29 10:03 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一)金融風暴後美國與中共在南海的影響力增強,而我國參與區域對話管道的機會增加 南海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是一東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閉海,如佔領海上諸島,則可扼制兩洋間的交通孔道,對我國、中共、南韓、日本、俄羅斯的海蔘威港,具有掌控海上交通線的重要性,且自1968年「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自然資源探勘報告指出,南海至少具有10億噸的石油儲量後,引起周邊國家的覬覦與爭奪,紛紛強佔各島礁,宣稱擁有該地區的主權。再加上1982年國際海洋法公約公布以來,引起各國對海洋領土主權與資源的重視,南海島礁的歸屬遂成為周邊國家爭奪的焦點。 就南海周邊情勢而言,1990年代以來,共產集團陣營紛紛瓦解。蘇聯自1988年起大幅裁減在遠東地區的駐軍20萬人及三分之一的太平洋艦隊;美國也因國力減弱,無力掌控世局,自1988年至1993止,從亞太撤軍8萬8千餘人,目前留下約10萬兵力駐守亞太地區。在後冷戰初期,這樣的情勢被認為是一種「權力真空」狀態,引起中共、日本、印度意欲填補此真空的較勁、爭強行為,且一度「中共威脅論」之說甚囂塵上。而東協各國以遠高於世界其它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在全球一片裁軍聲中,反大幅擴充軍備,並藉東協各項區域組織增強區域內部各國的團結力,掌握區域的主導權,以對抗強國,爭取一席之地。發展所及,也使得南海地區存在多年的主權、資源紛爭問題受到矚目,尤其是中共與菲律賓於1995年發生美濟礁衝突事件,重燃南海地區重大衝突的威脅性。 1997年7月東亞經融危機之後,南海地區的戰略情勢又有一些改變。眼前可見的,南海周邊國家因金融風暴的衝擊,經濟情況遭受嚴重打擊,短期內已無力擴充軍備,原訂的軍事採購案也被迫取消或無限期延後。印尼甚至發生國內學潮暴動,至今動亂不已。相對的,中共受金融風暴影響較少,至今嚴守人民幣不貶值的政治意圖濃厚,對東亞金融產生穩定作用,已儼然成為東亞金融龍頭地位。美國政府則在柯林頓主政後,近年經濟情勢好轉,失業率減低,股市頻創新高,1998年聯邦政府預算二十年來首創盈餘,在東亞金融風暴後,美國國防部長柯恩走訪東亞各國,增強與各國的安全合作關係,擴大對東南亞事務的參與並強化其軍力展示,擴張影響力。至於我國,受金融風暴的影響相對較小,政府刻正賡續致力「南向政策」的開展,運用APEC等組織,向南海周邊國家表達願意協助其經濟發展的立場,並試圖遂行參加東協區域組織的可能性,藉以推展我國務實外交政策,爭取國際地位以及維護南海的權益。 (二)美國的南海戰略-採認西、南沙地位未定論並堅持維護航行自由 美、日並非南海主權爭端國,但因政經利益糾結,對南海問題的發展非常重視且具有影響力。1995年中共與菲律賓「美濟礁事件」的後期,美國首次提出「南海聲明」,並多次強調「南海爭端應和平解決」、「維持航道航行自由是美國的基本利益」、「嚴重關切任何違反國際海洋法公約的情勢發生」等聲明。美國認為1951年的「金山合約」僅言明日本放棄臺、澎、西沙及南沙的一切權利,但未言明其主權歸屬的問題。因此其大前提是採認「西、南沙地位未定論」的立場,拒絕承認任何爭端國的主張。此一論點美國仍隱而未發,但在關鍵時刻可以成為其介入南海爭端,爭奪南海資源的有效伏筆。就現況而言,後冷戰以來,南海周邊國家擴充軍備,美國是輸出武器的獲利者;各國在南海的石油開採,也多有美國石油公司的參與;美國每天通過南海運往國內的石油即有100萬噸,故維持南海現狀,保持航道的暢通,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安全關係,以有效的軍力展示,阻止潛在問題的發生,是美國的利益所在。 (三)日本的南海戰略-藉「美日安保條約」、「東協多邊對話管道」並積極強化本身軍力,以維護國家利益 就日本而言,日本每年有90%的石油及其它物資需經過南海抵達本土,故南海是日本的經濟生命線,此間的任何動盪,都可能影響日本的國家安全。尤其從整個東亞地緣戰略的觀點來看,中共如控制南海航道,便等於宰制了日本。因此日本關切南海情勢發展,尤其歷來中共在南海的動態,多半是由日本媒體所率先公告。日本的南海戰略,是一方面藉「美日安保條約」的相關規定,與美國共同強調維護南海航行自由的權利;一方面積極參與東協多邊對話管道,使南海問題國際化,以削弱中共的威脅,保障其在東南亞的利益。日本雖予人依附於美國的印象,實際上其軍事力量甚強,近年每年投入60多億美元發展海軍,具備進入南海的實力,未來若時機成熟,對南海爭端亦可能表達強硬的態度。 (四)中共的南海戰略-採「兩面手法」,外表和善,實際寸土不讓 就中共而言,與我國同樣主張具有所有島礁的主權,其南海戰略是其全方為外交總體戰略的一環,一切以增強綜合國力為首要目標。它採取「兩面手法」,表面上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強調睦鄰政策、願意與美日修好、願意參加雙邊對話,甚至從1995年以來表示願意參與多邊諮商;另一方面卻積極擴充軍備、強化海空軍力量、明訂法令將南海納入中國領土、積極開發經營所佔島礁、巡弋周邊海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95年其與菲律賓達成協議,停止美濟礁爭端,共同和平解決。 (五)東協的南海戰略-東亞金融風暴後集體牽制中共的力量薄弱,現採實際開發獲取利益並強化主權 東協整體的南海戰略,是藉集體的力量,運用各項區域組織從事官方的「第一軌道」與非官方的「第二軌道」溝通對話,建立信心建立措施,以和平談判解決問題。其間各種共同開發的議案雖曾提出,但因問題複雜,各國又各有所謀,故迄無一共同接受的方案。 小滬尾 於 2001/09/29 10:09 Re: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個人認為﹐台灣需要作的﹐也是能作好的﹐就是護好台灣-東沙間的航道 YORK HU 於 2001/09/29 13:44 Re: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本文是大學時代的論文,貼文在此現醜請諸君指教 白目康 於 2001/09/29 17:56 Re: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東、南沙群島是我中華國土﹐但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尤其附近的南蠻﹐軍力不強﹐但東協國家﹐牽一髮而動全身﹐總不能“掃除而廓清之”。 在太平島建機場(XX的﹐南蠻鳥國都建了﹐我們怕啥﹖)﹐增設復仇者防空飛彈陣地﹐長駐四架武裝直升機分隊﹐反艦飛彈如果還裝得下也要部署﹐總不能讓人家的艦炮廢了我們的防空飛彈(雖然南沙有5吋炮﹐但還是很有限啦)。 這下我們就可以快速以 C-130 補給或增援南沙﹔防空與反艦反登陸戰力都有。 來自元元的默默 於 2001/10/02 09:07 Re: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對不起,問個敏感問題。 YORK HU 於 2001/10/08 09:40 Re:中華民國對於南中國海應有的戰略作為 該作者是小弟大學時論文指導助教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