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防衛戰役→古寧頭之役的回顧!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老衲  於 2004/07/27 14:31
金門防衛戰役→古寧頭之役的回顧!

老衲  於 2001/08/21 12:06
金門防衛戰役→古寧頭之役的回顧!

金門防衛戰役→古寧頭之役的回顧!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如赤壁之戰、肥水之戰和國共近期的古寧頭之役,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原是強勢的一方因主帥驕兵輕敵,在敵情不明的狀況下伐兵,結果都敗在一個「水」字底下,三個結果也都開創當代歷史的鼎立新局面!
★ 前言
公元1945年﹝即民國卅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共產黨在其蘇聯老大哥的支援下,迅速的由山西、山東省奔向東北九省,接收了日本關東軍的精良武器與裝備,頓時使共軍由抗日僅是打游擊的裝備,變成一支武器與裝備勝過中央國軍的隊伍,這也是共產黨全面叛變的本錢,加上二戰剛結束,中國原本九百萬大軍實施裁軍歸建,被裁軍的冗員全數為共軍所吸收,這也使共產黨的解放軍如虎添翼,加上戰後民不寮生、民心向背,國府處治不當,又逢丁亥﹝即民國卅六年﹞、戊子﹝即民國卅七年﹞、己丑﹝即民國卅八年﹞三年太歲木星位居亥子丑北方獨秀,位居南方中央政府軍犯太歲興兵,預卜果必敗於徐蚌會戰﹝黃淮戰役﹞。1949年共軍渡江後京滬失守,蔣介石總統下野中央政府遷都廣州,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的狀況下中華民國政府已處風雨飄渺之秋。
1949年元月徐蚌會戰即將結束,國軍慘敗損失五十六個正規師約五十五萬人,蔣介石總統在其國師建議下早已看出大陸江山不保,並做迅速遷往台灣有水之處打算﹝當時國師建議有水處即能保命,經國師堪輿認定台灣優於海南﹞,因此在其下野之際將故宮博物院之國寶及中央銀行部份國庫黃金、白銀先行運往台灣,並為將來反攻之必要在1948年都無軍隊駐防的金門島,由上海建築包商興建海岸班防衛崗哨、碉堡廿餘處,以利未來不時之須,蔣介石總統當時的高瞻遠望確實為台灣帶來萬年根基。
1949年元月份國軍廿二兵團李良榮司令﹝陸軍中將、黃埔一期,國父閱兵時還至排尾拍拍李將軍的肩膀稱好小子﹞ 命直屬戰車營陳振威營長等至上海碼頭接廿餘輛美製M5A1戰車,這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棄置於菲律賓叢林的報廢車輛長年經過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早已生鏽斑剝了,根本沒砲管及油箱,能稱得上是戰車嗎?充其量只是一具鐵殼子,但徐蚌會戰後戰車都打光了,也只好撿些破銅爛鐵將就將就,經過四十幾天克難的整修,後來這廿餘輛美製M5A1破銅爛鐵戰車居然變成金門保衛戰的鐵甲雄師,甚至被封為「金門之熊」想起來實令人可笑與可悲。
★ 背景
1949年9月共軍第十兵團所屬第28軍、29軍、31軍業逼近福建沿海,由共軍的「長勝將軍」葉飛率軍對國民黨軍作最後的殲滅打擊。當時國軍由湯恩伯上將領軍剛由福建省撤退至閩南九龍江出海口兩大島嶼廈門島、金門島駐防,十月初,不善海戰的土八路四個連,強攻鼓浪嶼全數招守軍殲滅,這也是國共自徐蚌會戰後國軍第一次打勝仗﹝其實共軍過江後,國共之戰根本沒對過陣﹞,可惜湯恩伯將軍不察鼓浪嶼之戰為佯功,10月17日共軍主力強行登陸廈門島,湯恩伯將軍只好轉進金門﹝湯將軍早將軍部參謀移至金廈水域的軍艦上以防萬一﹞,老衲是最後帶七個兵由廈門海邊找到一支小舢舨用槍托划到小金門湯恩伯將軍的指揮艦上,因此老衲是最後一個離開的守土中華民國軍官,我的身後估計尚有五萬餘軍民同胞望海興嘆,認憑共軍宰割!
論金門島及烈嶼﹝小金門﹞大大小小十三個島嶼,大金門東距廈門十公里,北距大陸九公里,島長二十公里,寬十四公里,面積約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形狀像個啞鈴,東部多高山,西部多丘陵,北岸瓊林至后沙到西北角古寧頭一帶都為黃白色沙質硬灘,礁石不多,確實是個理想大規模登陸的地點。
當時據守金門防務為國軍廿二兵團下轄第五軍由高吉人中將駐防小金門與大二膽島,兵力約三千人,另第廿五軍由軍長沈向奎,轄40師、青年軍201師、廈門要塞迫擊砲營守金西地區,第45師、戰車營、201師砲兵營、118師一團守金東地區,兵力約一萬七千人,合計金門總兵力約二萬人。
青年軍201師原有三個團,603團已先奉命支持馬尾戰線,一去無回,金西地區駐防實際僅有601、602兩個團,擔任瓊林至后沙、壟口、湖尾、以迄古寧頭一帶,尤其壟口至古寧頭「東西一點紅」之間海岸,正面廣約五千公尺,縱深也有五、六百公尺的地方,湯恩伯將軍認定為共軍來犯最可能的地方﹝湯恩伯將軍自徐蚌會戰後一路長敗,想不到在最後生死交關竟然料事如神﹞,要601、602這兩個團加強攻式、嚴加戒備。201師鄭果師長下令構築土堡,各堡間距視地型六○公尺至二○○公尺不等,並發動當地各村民眾捐輸門板、窯磚、紅土,日夜趕工,竟在短短二、三天內完成二百多個土堡。當時擔任青年軍小班長的現立法委員、大法官李志鵬駐守在安岐村,為了在沙地構築機槍陣地,金門當地也沒樹木、水泥供構築,後僅得「借用」安岐村民家的門板,門板不夠時最後甚至「借用」古寧頭山地的墓碑,聽說他那個班大概「借用」卅餘塊古寧頭居民祖先的「門板」,為了救國安家,情急之下也是萬不得已,當時所有拆屋及「借用」門板等民間物品,軍方都有悉數打借條,言明他日反攻大陸後由福建省政府賠償,後於民國七十年間業由國防部理賠每戶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
10月22日由金門安岐海灘北望大嶝、小嶝島嶼,集滿大大小小的帆船、舢舨,金門守軍亦接獲蔣介石﹝時乃任國民黨總裁﹞指示當月漲潮則是共軍最有可能來犯時機,要守軍嚴加戒備,鄭師長要海防衛兵發現敵蹤鳴槍三發示警。10月24日上午葉飛於廈門召開攻金最後一次會議,會中據情報顯示由廣東潮汕撤走的國軍第19軍,有可能增援金門,不過目前去向不明,因此遂決定依副軍長蕭鋒所擬定攻金計劃,先由共軍28軍82師之244團、84師251團和29軍85師之253團組成攻擊金門先鋒第一梯隊,並決定10月25日凌晨許登陸古寧頭至壟口「東西一點紅」海灘。適時金門防衛司令李良榮亦主持軍事會議,湯恩伯將軍列席指導,也決定該日10月24日下午於東西一點紅海灘舉行步戰協同反登陸演習,一時古寧頭至壟口海灘黃沙滾滾、砲聲隆隆,一場決定勝負扭轉乾坤的戰役,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安排妥當,就等D日H時的來臨。
★ 戰爭的開始
10月24日23時共軍三個團由蓮河、大嶝、后村搭乘漕運帆船乘漲潮摸黑而來,大型約廿噸漕運帆前端擺滿沙包可乘半個連的兵力,小型的舢舨只能搭一個班,甚至用兩根竹統上架機槍三人一組划水而來﹝當湯恩伯將軍還在福州時蔣介石就告誡,境空閩南海運、河運所有船隻,故此次共軍犯廈門時就損失半數船隊,攻金再怎麼徵調也不足一次運送三個團的兵力﹞,儘管如此,共軍在摸黑集中兵力來犯,登陸傳隊仍在25日2時左右登陸成功,左翼244團在金門蜂腰瓊林北岸登陸;中路251團在安岐、林厝以東海岸順利登陸;但後續登陸部隊遭到猛烈砲火的襲擊,傷亡高達1/3;右翼253團在西北角古寧頭北山、林厝間於拂曉前也攻佔了斷崖的灘頭陣地。
★ 國軍發現敵蹤及反擊
10月25日一時許,駐守古寧頭突擊排排長卞立中中尉,查哨到第五連與第六連的交接處,誤觸地雷,轟然一聲巨響,驚醒守軍官兵,以為共軍來襲,部隊迅速進入陣地,601團展開全團戒備,發現誤觸地雷滿身是血的卞立中中尉,此時全團更是繃緊神經,防範萬一。10月25日許,第五連哨兵龑上賢與巡邏兵發現共軍黑鴉鴉船隻來犯,立刻鳴槍三響,揭開反登陸站的序幕,於是第二營陣地輕重武器,按照前一日演習的標定區域目標猛烈射擊,光李志鵬立法委員的班機槍,幾分鐘內共射擊五千多發子彈,師配屬砲兵連遂支援火力攻擊,金西北方海域頓時炮火連天、鬼哭神號、殺聲躡人、哀號滿地。
另10月24日下午,戰車三連配合守備部隊201師,在壟口舉行實兵演習,排長楊展還不時將砲口轉向北方海域驅離集結的共軍帆船,黃昏時準備率員返回頂堡戌地,突然一部戰車履帶陷入海灘,進退不得,楊排長想盡辦法也沒法子,將陷入沙中的戰車開出,當夜色暗下來時,楊排長要另一輛戰車幫忙拖吊,最後連拖車也把履帶脫掉了,脫落在沙灘,那天晚上楊展總覺得很邪門,履帶裝上去,一拖又掉了,這樣反反覆覆拖吊多次,搞到十一、二點鐘方就緒妥當,大伙兒也筋疲力盡,楊排長吩咐全排暫時於沙灘休息,明日天亮再回隊部,楊展自己駕車先返回戌地,報告連長狀況。約25日零時卅分許,楊展回來沙灘順便帶了晚餐,大伙兒找了車內一頂舊鋼盔,就在沙灘上埋鍋造飯起來了,楊展順手也帶了鐵絲做的登陸席,準備吃飽了再墊登陸席把戰車拖上來。
忽然,壟口海岸亮起一發信號彈,緊接著又是兩發信號彈。楊展覺得非常狐疑,站上坦克車向海望去,但是只月落星沉、烏漆麻黑一團,海風又強什麼也沒看見。說時慢那時快,瞬間,大嶝、小嶝、蓮河及廈門的匪炮向金門襲來,連楊展三部戰車附近,也落彈多發、破片橫飛,硝煙觸鼻,楊展大喊:「上車,上車!媽的準打來了」。
楊展迅速以無線電呼叫:「各車注意,以二號拋錨車為準,面向海灘,成排橫隊,全排→向正前方,距離三百公尺,發射!」。
這時共軍正以千計數量忙著涉水登陸,頓時槍聲、砲聲、哨子聲、吶喊聲、哭叫聲交織成一片,信號彈、照明彈及機槍的洩光彈在空中飛舞,照亮了整個海面,也同時照亮了共軍的登陸船團。共軍像螞蟻一樣湧向海岸,楊排長的三輛戰車正好堵住壟口沙灘的去路六挺輕機槍、三門三七炮火力全開,駕輕就熟朝向海面開火,帆船順時中彈起火,不時還可望見滿身著火的共軍躍入海中,楊展心理想莫非這就是當年周瑜火燒戰船的寫照。
★ 最長的一日
共軍本次登陸的部隊葉飛原準備用二個軍打金門二個師的兵力,但閩南能用之船都徵調了,還是連三個團都裝不下,共軍也深知船運的不足,特派三名軍部參謀隨行,蕭鋒臨行一再叮嚀,人員下船後由其等迅速押運返航,準備再載運第二梯隊,但是很奇怪三個攻打金門團,竟然沒有一個師級以上的領導參予第一梯隊?以致三個團各自為戰,左翼244團由團長邢永生帶領戰到
25日中午十二時,在全體官兵大多犧牲的情況下﹝最倒楣遇上楊展三部戰車﹞,沒上岸已潰不成軍,中路251團的主力戰到下午三時方突出重圍與253團會合,整整一天共軍滴水米粒未沾。到了25日黃昏,共軍登陸的部隊已折損半數以上,從無線電傳回廈門總部的消息,244團僅剩七百餘人,251團剩一千二百餘人,253團剩人數較多但彈藥十分缺乏。共軍面對著將是最長的一日,痛苦的戰場。
葉飛和蕭鋒急得在海邊跳腳落淚,面對臨水一隔的共軍弟兄受難,無法伸出援手心急如焚、徒呼何奈?從逃回去的少數船工得知,金門守軍非但不只兩個師而且從汕頭趕來的胡連19軍,業於24日於料羅灣登陸支援201師與小金門。26日凌晨再派共軍246團長孫玉秀帶領四個連,利用夜暮低垂,躲過砲火於凌晨三時,分別在湖尾與古寧頭順利登陸,支援第一梯隊,孫玉秀團長並同時咸命擔任登陸部隊總指揮。
國軍201師原僅601、602兩團守住安岐至古寧頭一線,共軍將近四個團的兵力來犯,雖有強大的掩體防衛與猛烈的交緻火力支援,但25日前乃倍感吃力,幸從汕頭趕來的胡連19軍下轄118師,由高魁元少將軍長統一指揮從駐地向古寧頭挺進,另18師下轄的53團尚未登陸,立刻轉航支援小金門,以防共軍突擊。另海軍黎玉璽艦長於25日晨緊急授命出擊,率中榮艦、南安艦、太平艦、二○二號掃雷艇於古寧頭西測水際海域對共軍因退潮擱淺的船團,作致命的砲轟,頓時古寧頭沙灘只見火燒的帆船與共軍四處逃竄。
整個戰局在25日清晨尚屬膠著狀態,共軍一時也攻下湖尾前面制高點觀音亭山高地,部份在古寧頭的共軍,已攻下古寧頭村、南山、北山、到達林厝一帶,小部份甚至溜過浦頭防線抵一三二高地,經國軍弟兄合擊,誘使共軍漸入布袋陣地,才順利一一殲滅。
25日上午位於瓊林的戰一連十輛戰車加入戰局,整個戰局為之改觀,胡克華連長率軍於清晨抵118師師指揮部報到,遂奉118師李樹蘭師長與戰車營陳振威營長命令,由壟口順著「東西一點紅」海灘往古寧頭方向作威力蕩殘餘的共軍。胡克華連長立即率車出發,到達壟口西山時看見戰三連楊展的拋錨車,戰車四周有許多步兵,插著紅旗,因當年共軍與國軍軍服顏色相近,是敵是友很難分辨,就以機槍先行掃射,四周步兵高舉紅旗左右揮動高叫自己人不要打,待停止掃射時,整個師部警衛連已去了三分之二,這也是該戰爭無法避免傷亡最大的誤擊友軍。
胡克華繼續搜索,這時發現海灘有殘缺的共軍雙桅帆船一百多艘,當面立即用無線電向師長報告:「當面那麼多船,我看匪軍該有上萬人吧!」,師長回說:「你看有多少就多少,看到就打,消滅了再說!」這時第一排楊希排長報告:「前面壟口方向發現有密集隊形,正向我方前進,問連長是敵是友?」,胡克華從潛望鏡轉向一看,一群密集隊形,臂上別著紅臂章,二話不說先行開炮,當時砲彈、機槍子彈如迅雷急雨,打得該共軍屍首橫飛,血染黃沙。
胡克華的戰一連十輛戰車一面打,一面將共軍壓迫至壟口與觀音亭山之間的凹地裡,戰車居高臨下,凹地裡有共軍上千人,胡克華本想趕盡殺絕,繼而一想,彼此都是中國人,或許他們可能被迫參軍,遂下令停止射擊,實施陣前喊話,共軍因在海上已死傷許多,而且登陸時棉大衣都沾海水,一天一夜未進食,每個人凍得直打哆嗦,又登陸時招攔截建制已混亂,有火箭筒找不到火箭彈,根本沒有抵抗戰車的武器,當時棄械投降就有八百多人,事後從俘來的步槍發現槍機與槍管都塞滿海沙,連步槍都無法使用!
當戰一連在攻擊觀音亭山時,戰三連馳援安岐,共軍253團皆藏匿於矮林草叢之中,經戰車威力搜索,共軍紛紛跑出草叢,奔向海灘,由二、三十人增加至三、四百人,不死即俘。全連以連橫隊向北方海灘挺進,展開乘勝追擊運動,利用火力與數度交互躍進,共軍再次傷亡慘重。周明琴連長看到數名共軍倒臥地上,有的跪地求饒,於心不忍,冒險打開車門大呼:「把武器放下,人到掩體前集合,大家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馬上停止射擊!」,頃刻間投降的有四、五百人,待118師步兵接著趕到,將俘虜帶走。
26日凌晨由於共軍四個連於古寧頭增援成功,三時後大嶝匪砲火又猛打古寧頭,此時我18軍的54團奉命配屬118師步兵師,26日拂曉54團再右,354團居中,352團在左,三團併列,在戰車分兩組交互前導下,統一由高魁元將軍指揮,同時胡連將軍也取代湯恩伯將軍擔任金門防衛司令官,是日蔣經國秘書長亦曾搭機至湖南高地,慰問參戰官兵。
七時卅分十四師四十一團一營及601團第一營、第三營步八連,由湖下乘著低潮奔過雙鯉湖﹝原為海灣於民國59年由長城部隊封口成功,現改名慈湖蓄水庫用﹞,老衲當時暫配601團第一營兵器連擔任連指導員,清晨大伙兒扛著笨重的槍砲,踏入寒冷測骨的海水,水深達膝蓋以上,先前海水未退時一位營長率先下海即被海流沖走,後文團長洽詢湖下居民適當下海地點,至七時半全團兵力方全數在東鰭尾登陸,共軍沒想到以為是海灣的雙鯉湖不可能會有國軍殺過來,使其成腹背受敵,雙方在南山展開奇襲的遭遇戰,本連負責迫砲支援,81砲較輕先運抵,接著42砲也努力以赴就射擊位置,共軍根本沒砲兵支援,僅由廈門的岸砲胡亂砲轟,本連觀測官張本生排長就近觀測,修正落彈誤差,很快的雙方局勢改觀,八時空軍又前來支援轟炸,因雙方衣服顏色相近,國軍也被誤擊,亦頗有傷亡。
共軍經過增援調整態勢,士氣復振,古寧頭一帶約有共軍六千人,利用黑夜流竄至安岐,九時352團得戰車之助功入林厝,雙方展開殊死巷戰,不時有拼刺刀的肉搏戰發生,死傷慘烈。十二時352團和354團合圍林厝,展開逐屋爭奪,攻下林厝。
老衲跟隨的41師步兵亦不落人後,十五時經過三次衝鋒,兵器連幾乎打光攜行迫擊砲彈,連長紀國華下令全連上刺刀,捨迫擊砲和步兵一起作戰,總算拿下古寧頭南山陣地,老衲卡賓槍子彈打光了,順手那起陣亡觀測官張本生排長的四五手槍,繼續再幹,清點戰場本連因為後備部隊死亡殉國七員,包括觀測官張本生排長、一位四二砲班長及五位士兵陣亡,南山老共遺留屍首三百餘具,慘不忍睹!
十八時354團也攻下北山,此時海岸全為我軍收復,高軍長下令嚴加戒備,嚴防共軍利用夜晚再次增援,而位於北山古洋樓的共軍指揮部與剩下殘兵一千餘人,入夜後受困於古寧頭與北山斷崖凹處,作最後的困獸之鬥,此時雙方勝負業已很清楚。
27日凌晨一時,共軍一部份突圍至海岸,全數為354團殲俘。清晨118師和41師展開海岸掃蕩,在古寧頭與北山斷崖下,發現殘兵一千三百多名,雙方再戰打死四百多人,我方損失少數,活捉九百多人,戰鬥至此結束。
十時,國軍作最後掃蕩戰場,只見屍橫遍野、血染山河,目睹那些滿目瘡痍都是彈孔的房屋,還在燃燒的木船,漂浮海岸的死屍,老衲何語問蒼天?
★ 戰果
此次戰役國軍共計殉國犧牲一千二百六十七人,受傷一千九百八十二人,十二兵團占九成,201師占一成,犧牲者以幹部為多,最高官階為李光前團長。而此次參與攻金戰役的兵員、船工、民夫共計兩梯次九千零八十六人,共軍被俘達五千一百七十五人,其餘悉數作戰陣亡,並虜獲共軍數量龐大輕兵器數千件及七五山砲七門。老衲也參加詢問俘虜工作,發現好多都是原中央軍甚至青年軍被俘,不得不參戰,希望能回歸中華民國政府懷抱的約有兩千餘人,餘三千餘人,誓死要回大陸,經後送台灣宜蘭設營再教育後,1952年間以漁船分批送回。而這群因上級指揮失誤並盡全力抵抗力竭的戰俘,歸返後被整訓一頓,共產黨一律開除黨籍、軍籍並遣送回老家種地,在十年文革時期在當地又被紅衛兵指責為「叛徒」、「投降」等罪名,受盡無情的批鬥,到近期改革開放才獲得平反,補償一點金額,流失的青春與名譽那要跟誰說?倒是留在台灣的兩千餘人重回國軍懷抱的弟兄,至民國四十八年金廈再次砲戰時,有人已升任班長,近期年老退伍均能由中華民國政府輔卹大筆退伍金,安享天年!
再說共軍四位團長除總指揮官孫玉秀於古寧頭北山斷崖下舉槍自盡,251團政委田志春被俘另一位244團團長邢永生重傷被俘後往生,共軍253團長徐博甚至藏躲一個月後於太武山,深夜出來偷挖地瓜,為衛兵發覺方被俘。
★ 檢討戰果
透過葉飛自己向毛澤東自請處分的檢討如下
一、船隻不夠,渡海登陸作戰沒有船隻,意味著什麼,就是意味著上喪失戰鬥力。
二、登陸作戰的過程中,無論軍力多大,首先要奪取和鞏固登陸的灘頭陣地,然後方可以向縱深發展。
三、第一梯隊三個團作戰,竟會無一個隨團總指揮官,這也是其始料未及也。
對葉飛的自請處分,毛澤東對這位愛將一直沒有處理,只是講了幾句話「你的三個團遇上敵方三個軍,尤其渡海作戰當可預期勝負」。
老衲倒認為國軍會戰勝的理由如下
1、 葉飛自渡江後一路驕兵輕敵,2、 再未能瞭解敵方軍情之前,3、 冒然出兵,4、 事後覺查自己是劣勢的兵力已為時已晚。
5、 國軍自前期開戰的指6、 揮官湯恩伯、李良榮到後期清剿戰場的指7、 揮官胡連、高魁元都能統一事權,8、 交高魁元少將9、 全權指10、 揮,11、 而12、 反觀共軍第一梯隊三個團作戰,13、 竟會無一個隨團總指14、 揮官,15、 敵我輸贏即可分明。
16、 渡海作戰不17、 若共軍以前在中原大平原作戰,18、 沒有制海、制空權,19、 又無絕對20、 多數﹝至少三倍21、 于守軍﹞的運輸工具,22、 必然戰敗。
23、 國軍自蔣介石開始以致各級指24、 揮將25、 領,26、 早就判斷出共軍登陸的可能時間與27、 地點,28、 甚至再半年前就運輸工具預作準備,29、 共軍倉促求戰未能料敵先知,30、 即使當天開戰國軍正巧前日舉行演習,31、 架輕就熟,32、 共軍要勝利機會渺茫。
33、 天意使然讓國軍竟剛好壞了戰車在登陸現場,34、 作即時反擊作用,35、 又退潮海水退得太快,36、 所有共軍船隻擱淺沙灘,37、 而38、 國軍誤觸地雷事件提早提高警覺及41師又能涉水渡過雙鯉湖攻擊共軍背腹,39、 此等總總天助國軍打勝仗也!

總之,古寧頭之役至今已歷五十二個年頭,唯有經過戰爭的人,才知道戰爭的無情與殘酷。後事不忘前事之師,老衲有幸親身與戰,依多年記憶再予回顧,環顧現今大陸許多未曾蒞臨疆場小子,多方鼓動攻台用兵,特應旅荷蘭Darth Panda君要求,撰寫本文以留後人作之警惕矣!



YORK HU  於 2001/08/25 10:47
Re:金門防衛戰役→古寧頭之役的回顧!

拜讀老衲師父大作,小子狗尾續貂補述一篇

共軍登陸金門作戰以失敗告終,原因有以下幾條:

1,中共登陸部隊共計8736人(三個整團又11個排,包括26日晚上島的29軍259團一個加強偵察排)全軍覆沒,關鍵是中共10兵團指揮機關過高估計了共軍戰鬥力,在武器配置上,沒有給上島部隊分發攻堅利器,在古寧頭海灘,國軍戰車第3團第1營有台拋錨的戰車,由於中共253團無重火器,故搶灘時損失巨大。同時對胡璉的國軍第22兵團已經上島支援守軍的情報判斷失誤,以中共三個團攻擊4萬守軍,結果可想而知。

2,共軍的輕敵思潮泛起,認為共軍槍聲一響,國軍不是逃跑就是投降,結果,輕敵造成登陸部隊全軍覆沒。

3,中共上島部隊三個團,分屬2個軍3個師,且第一批上島部隊中竟沒有一名師級幹部來統一指揮,且突破灘頭陣地後,有兩個團沒有鞏固灘頭陣地,讓國軍從容封口



再看一次  於 2001/08/25 11:50
Re:金門防衛戰役→古寧頭之役的回顧!

老衲:
金門防衛戰役→古寧頭之役的回顧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如赤壁之戰、肥水之戰和國共近期的古寧頭之役,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原是強勢的一方因主帥驕兵輕敵,在敵情不明的狀況下伐兵,結果都敗在一個「水」字底下,三個結果也都開創當代歷史的鼎立新局面!
★ 前言
公元1945年﹝即民國卅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共產黨在其蘇聯老大哥的支援下,迅速的由山西、山東省奔向東北九省,接收了日本關東軍的精良武器與裝備,
頓時使共軍由抗日僅是打游擊的裝備,變成一支武器與裝備勝過中央國軍的隊伍,這也是共產黨全面叛變的本錢,
加上二戰剛結束,中國原本九百萬大軍實施裁軍歸建,被裁軍的冗員全數為共軍所吸收,這也使共產黨的解放軍如虎添翼,
加上戰後民不寮生、民心向背,國府處治不當,又逢丁亥﹝即民國卅六年﹞、戊子﹝即民國卅七年﹞、己丑﹝即民國卅八年﹞三年太歲木星位居亥子丑北方獨秀,
位居南方中央政府軍犯太歲興兵,預卜果必敗於徐蚌會戰﹝黃淮戰役﹞。1949年共軍渡江後京滬失守,蔣介石總統下野中央政府遷都廣州,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的狀況下中華民國政府已處風雨飄渺之秋。

1949年元月徐蚌會戰即將結束,國軍慘敗損失五十六個正規師約五十五萬人,蔣介石總統在其國師建議下早已看出大陸江山不保,並做迅速遷往台灣有水之處打算﹝當時國師建議有水處即能保命,經國師堪輿認定台灣優於海南﹞,
因此在其下野之際將故宮博物院之國寶及中央銀行部份國庫黃金、白銀先行運往台灣,並為將來反攻之必要在1948年都無軍隊駐防的金門島,由上海建築包商興建海岸班防衛崗哨、碉堡廿餘處,以利未來不時之須,
蔣介石總統當時的高瞻遠望確實為台灣帶來萬年根基。

1949年元月份國軍廿二兵團李良榮司令﹝陸軍中將、黃埔一期,國父閱兵時還至排尾拍拍李將軍的肩膀稱好小子﹞ 命直屬戰車營陳振威營長等至上海碼頭接廿餘輛美製M5A1戰車,
這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棄置於菲律賓叢林的報廢車輛長年經過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早已生鏽斑剝了,根本沒砲管及油箱,能稱得上是戰車嗎?
充其量只是一具鐵殼子,但徐蚌會戰後戰車都打光了,也只好撿些破銅爛鐵將就將就,
經過四十幾天克難的整修,後來這廿餘輛美製M5A1破銅爛鐵戰車居然變成金門保衛戰的鐵甲雄師,甚至被封為「金門之熊」想起來實令人可笑與可悲。
★ 背景
1949年9月共軍第十兵團所屬第28軍、29軍、31軍業逼近福建沿海,由共軍的「長勝將軍」葉飛率軍對國民黨軍作最後的殲滅打擊。
當時國軍由湯恩伯上將領軍剛由福建省撤退至閩南九龍江出海口兩大島嶼廈門島、金門島駐防,十月初,不善海戰的土八路四個連,強攻鼓浪嶼全數招守軍殲滅,這也是國共自徐蚌會戰後國軍第一次打勝仗﹝其實共軍過江後,國共之戰根本沒對過陣﹞,
可惜湯恩伯將軍不察鼓浪嶼之戰為佯功,10月17日共軍主力強行登陸廈門島,湯恩伯將軍只好轉進金門﹝湯將軍早將軍部參謀移至金廈水域的軍艦上以防萬一﹞,
老衲是最後帶七個兵由廈門海邊找到一支小舢舨用槍托划到小金門湯恩伯將軍的指揮艦上,因此老衲是最後一個離開的守土中華民國軍官,我的身後估計尚有五萬餘軍民同胞望海興嘆,認憑共軍宰割!
論金門島及烈嶼﹝小金門﹞大大小小十三個島嶼,大金門東距廈門十公里,北距大陸九公里,島長二十公里,寬十四公里,面積約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形狀像個啞鈴,東部多高山,西部多丘陵,北岸瓊林至后沙到西北角古寧頭一帶都為黃白色沙質硬灘,礁石不多,確實是個理想大規模登陸的地點。

當時據守金門防務為國軍廿二兵團下轄第五軍由高吉人中將駐防小金門與大二膽島,兵力約三千人,另第廿五軍由軍長沈向奎,轄40師、青年軍201師、廈門要塞迫擊砲營守金西地區,第45師、戰車營、201師砲兵營、118師一團守金東地區,兵力約一萬七千人,合計金門總兵力約二萬人。

青年軍201師原有三個團,603團已先奉命支持馬尾戰線,一去無回,金西地區駐防實際僅有601、602兩個團,擔任瓊林至后沙、壟口、湖尾、以迄古寧頭一帶,
尤其壟口至古寧頭「東西一點紅」之間海岸,正面廣約五千公尺,縱深也有五、六百公尺的地方,湯恩伯將軍認定為共軍來犯最可能的地方﹝湯恩伯將軍自徐蚌會戰後一路長敗,想不到在最後生死交關竟然料事如神﹞,
要601、602這兩個團加強攻式、嚴加戒備。201師鄭果師長下令構築土堡,各堡間距視地型六○公尺至二○○公尺不等,並發動當地各村民眾捐輸門板、窯磚、紅土,日夜趕工,竟在短短二、三天內完成二百多個土堡。
當時擔任青年軍小班長的現立法委員、大法官李志鵬駐守在安岐村,為了在沙地構築機槍陣地,金門當地也沒樹木、水泥供構築,後僅得「借用」安岐村民家的門板,
門板不夠時最後甚至「借用」古寧頭山地的墓碑,聽說他那個班大概「借用」卅餘塊古寧頭居民祖先的「門板」,為了救國安家,情急之下也是萬不得已,當時所有拆屋及「借用」門板等民間物品,軍方都有悉數打借條,言明他日反攻大陸後由福建省政府賠償,後於民國七十年間業由國防部理賠每戶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
10月22日由金門安岐海灘北望大嶝、小嶝島嶼,集滿大大小小的帆船、舢舨,金門守軍亦接獲蔣介石﹝時乃任國民黨總裁﹞指示當月漲潮則是共軍最有可能來犯時機,要守軍嚴加戒備,
鄭師長要海防衛兵發現敵蹤鳴槍三發示警。10月24日上午葉飛於廈門召開攻金最後一次會議,會中據情報顯示由廣東潮汕撤走的國軍第19軍,有可能增援金門,不過目前去向不明,
因此遂決定依副軍長蕭鋒所擬定攻金計劃,先由共軍28軍82師之244團、84師251團和29軍85師之253團組成攻擊金門先鋒第一梯隊,
並決定10月25日凌晨許登陸古寧頭至壟口「東西一點紅」海灘。適時金門防衛司令李良榮亦主持軍事會議,湯恩伯將軍列席指導,也決定該日10月24日下午於東西一點紅海灘舉行步戰協同反登陸演習,
一時古寧頭至壟口海灘黃沙滾滾、砲聲隆隆,一場決定勝負扭轉乾坤的戰役,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安排妥當,就等D日H時的來臨。
★ 戰爭的開始
10月24日23時共軍三個團由蓮河、大嶝、后村搭乘漕運帆船乘漲潮摸黑而來,大型約廿噸漕運帆前端擺滿沙包可乘半個連的兵力,
小型的舢舨只能搭一個班,甚至用兩根竹統上架機槍三人一組划水而來﹝當湯恩伯將軍還在福州時蔣介石就告誡,竟空閩南海運、河運所有船隻,故此次共軍犯廈門時就損失半數船隊,攻金再怎麼徵調也不足一次運送三個團的兵力﹞,
儘管如此,共軍在摸黑集中兵力來犯,登陸傳隊仍在25日2時左右登陸成功,左翼244團在金門蜂腰瓊林北岸登陸;中路251團在安岐、林厝以東海岸順利登陸;但後續登陸部隊遭到猛烈砲火的襲擊,傷亡高達1/3;右翼253團在西北角古寧頭北山、林厝間於拂曉前也攻佔了斷崖的灘頭陣地。
★ 國軍發現敵蹤及反擊
10月25日一時許,駐守古寧頭突擊排排長卞立中中尉,查哨到第五連與第六連的交接處,誤觸地雷,轟然一聲巨響,驚醒守軍官兵,以為共軍來襲,部隊迅速進入陣地,
601團展開全團戒備,發現誤觸地雷滿身是血的卞立中中尉,此時全團更是繃緊神經,防範萬一。10月25日許,第五連哨兵龑上賢與巡邏兵發現共軍黑鴉鴉船隻來犯,立刻鳴槍三響,揭開反登陸站的序幕,
於是第二營陣地輕重武器,按照前一日演習的標定區域目標猛烈射擊,光李志鵬立法委員的班機槍,幾分鐘內共射擊五千多發子彈,師配屬砲兵連遂支援火力攻擊,金西北方海域頓時炮火連天、鬼哭神號、殺聲躡人、哀號滿地。
另10月24日下午,戰車三連配合守備部隊201師,在壟口舉行實兵演習,排長楊展還不時將砲口轉向北方海域驅離集結的共軍帆船,黃昏時準備率員返回頂堡戌地,
突然一部戰車履帶陷入海灘,進退不得,楊排長想盡辦法也沒法子,將陷入沙中的戰車開出,
當夜色暗下來時,楊排長要另一輛戰車幫忙拖吊,最後連拖車也把履帶脫掉了,脫落在沙灘,那天晚上楊展總覺得很邪門,履帶裝上去,一拖又掉了,這樣反反覆覆拖吊多次,搞到十一、二點鐘方就緒妥當,大伙兒也筋疲力盡,
楊排長吩咐全排暫時於沙灘休息,明日天亮再回隊部,楊展自己駕車先返回戌地,報告連長狀況。
約25日零時卅分許,楊展回來沙灘順便帶了晚餐,大伙兒找了車內一頂舊鋼盔,就在沙灘上埋鍋造飯起來了,楊展順手也帶了鐵絲做的登陸席,準備吃飽了再墊登陸席把戰車拖上來。
忽然,壟口海岸亮起一發信號彈,緊接著又是兩發信號彈。
楊展覺得非常狐疑,站上坦克車向海望去,但是只月落星沉、烏漆麻黑一團,海風又強什麼也沒看見。
說時慢那時快,瞬間,大嶝、小嶝、蓮河及廈門的匪炮向金門襲來,連楊展三部戰車附近,也落彈多發、破片橫飛,硝煙觸鼻,楊展大喊:「上車,上車!媽的準打來了」。
楊展迅速以無線電呼叫:「各車注意,以二號拋錨車為準,面向海灘,成排橫隊,全排→向正前方,距離三百公尺,發射!」。
這時共軍正以千計數量忙著涉水登陸,頓時槍聲、砲聲、哨子聲、吶喊聲、哭叫聲交織成一片,信號彈、照明彈及機槍的洩光彈在空中飛舞,照亮了整個海面,也同時照亮了共軍的登陸船團。
共軍像螞蟻一樣湧向海岸,楊排長的三輛戰車正好堵住壟口沙灘的去路六挺輕機槍、三門三七炮火力全開,駕輕就熟朝向海面開火,帆船順時中彈起火,不時還可望見滿身著火的共軍躍入海中,楊展心理想莫非這就是當年周瑜火燒戰船的寫照。
★ 最長的一日
共軍本次登陸的部隊葉飛原準備用二個軍打金門二個師的兵力,但閩南能用之船都徵調了,還是連三個團都裝不下,共軍也深知船運的不足,特派三名軍部參謀隨行,
蕭鋒臨行一再叮嚀,人員下船後由其等迅速押運返航,準備再載運第二梯隊,但是很奇怪三個攻打金門團,竟然沒有一個師級以上的領導參予第一梯隊?以致三個團各自為戰,左翼244團由團長邢永生帶領戰到
25日中午十二時,在全體官兵大多犧牲的情況下﹝最倒楣遇上楊展三部戰車﹞,沒上岸已潰不成軍,中路251團的主力戰到下午三時方突出重圍與253團會合,整整一天共軍滴水米粒未沾。
到了25日黃昏,共軍登陸的部隊已折損半數以上,從無線電傳回廈門總部的消息,244團僅剩七百餘人,251團剩一千二百餘人,253團剩人數較多但彈藥十分缺乏。共軍面對著將是最長的一日,痛苦的戰場。
葉飛和蕭鋒急得在海邊跳腳落淚,面對臨水一隔的共軍弟兄受難,無法伸出援手心急如焚、徒呼何奈?從逃回去的少數船工得知,金門守軍非但不只兩個師而且從汕頭趕來的胡連19軍,業於24日於料羅灣登陸支援201師與小金門。
26日凌晨再派共軍246團長孫玉秀帶領四個連,利用夜暮低垂,躲過砲火於凌晨三時,分別在湖尾與古寧頭順利登陸,支援第一梯隊,孫玉秀團長並同時咸命擔任登陸部隊總指揮。
國軍201師原僅601、602兩團守住安岐至古寧頭一線,共軍將近四個團的兵力來犯,雖有強大的掩體防衛與猛烈的交緻火力支援,但25日前乃倍感吃力,
幸從汕頭趕來的胡連19軍下轄118師,由高魁元少將軍長統一指揮從駐地向古寧頭挺進,另18師下轄的53團尚未登陸,立刻轉航支援小金門,以防共軍突擊。另海軍黎玉璽艦長於25日晨緊急授命出擊,率中榮艦、南安艦、太平艦、二○二號掃雷艇於古寧頭西測水際海域對共軍因退潮擱淺的船團,作致命的砲轟,頓時古寧頭沙灘只見火燒的帆船與共軍四處逃竄。
整個戰局在25日清晨尚屬膠著狀態,共軍一時也攻下湖尾前面制高點觀音亭山高地,部份在古寧頭的共軍,已攻下古寧頭村、南山、北山、到達林厝一帶,小部份甚至溜過浦頭防線抵一三二高地,經國軍弟兄合擊,誘使共軍漸入布袋陣地,才順利一一殲滅。
25日上午位於瓊林的戰一連十輛戰車加入戰局,整個戰局為之改觀,胡克華連長率軍於清晨抵118師師指揮部報到,遂奉118師李樹蘭師長與戰車營陳振威營長命令,由壟口順著「東西一點紅」海灘往古寧頭方向作威力蕩殘餘的共軍。胡克華連長立即率車出發,到達壟口西山時看見戰三連楊展的拋錨車,戰車四周有許多步兵,插著紅旗,因當年共軍與國軍軍服顏色相近,是敵是友很難分辨,就以機槍先行掃射,四周步兵高舉紅旗左右揮動高叫自己人不要打,待停止掃射時,整個師部警衛連已去了三分之二,這也是該戰爭無法避免傷亡最大的誤擊友軍。
胡克華繼續搜索,這時發現海灘有殘缺的共軍雙桅帆船一百多艘,當面立即用無線電向師長報告:「當面那麼多船,我看匪軍該有上萬人吧!」,師長回說:「你看有多少就多少,看到就打,消滅了再說!」
這時第一排楊希排長報告:「前面壟口方向發現有密集隊形,正向我方前進,問連長是敵是友?」,胡克華從潛望鏡轉向一看,一群密集隊形,臂上別著紅臂章,二話不說先行開炮,當時砲彈、機槍子彈如迅雷急雨,打得該共軍屍首橫飛,血染黃沙。
胡克華的戰一連十輛戰車一面打,一面將共軍壓迫至壟口與觀音亭山之間的凹地裡,戰車居高臨下,凹地裡有共軍上千人,胡克華本想趕盡殺絕,繼而一想,彼此都是中國人,或許他們可能被迫參軍,遂下令停止射擊,實施陣前喊話,
共軍因在海上已死傷許多,而且登陸時棉大衣都沾海水,一天一夜未進食,每個人凍得直打哆嗦,又登陸時招攔截建制已混亂,有火箭筒找不到火箭彈,根本沒有抵抗戰車的武器,當時棄械投降就有八百多人,事後從俘來的步槍發現槍機與槍管都塞滿海沙,連步槍都無法使用!
當戰一連在攻擊觀音亭山時,戰三連馳援安岐,共軍253團皆藏匿於矮林草叢之中,經戰車威力搜索,共軍紛紛跑出草叢,奔向海灘,由二、三十人增加至三、四百人,不死即俘。
全連以連橫隊向北方海灘挺進,展開乘勝追擊運動,利用火力與數度交互躍進,共軍再次傷亡慘重。周明琴連長看到數名共軍倒臥地上,有的跪地求饒,於心不忍,冒險打開車門大呼:「把武器放下,人到掩體前集合,大家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馬上停止射擊!」,頃刻間投降的有四、五百人,待118師步兵接著趕到,將俘虜帶走。
26日凌晨由於共軍四個連於古寧頭增援成功,三時後大嶝匪砲火又猛打古寧頭,
此時我18軍的54團奉命配屬118師步兵師,26日拂曉54團再右,354團居中,352團在左,三團併列,在戰車分兩組交互前導下,統一由高魁元將軍指揮,
同時胡連將軍也取代湯恩伯將軍擔任金門防衛司令官,是日蔣經國秘書長亦曾搭機至湖南高地,慰問參戰官兵。
七時卅分十四師四十一團一營及601團第一營、第三營步八連,由湖下乘著低潮奔過雙鯉湖﹝原為海灣於民國59年由長城部隊封口成功,現改名慈湖蓄水庫用﹞,
老衲當時暫配601團第一營兵器連擔任連指導員,清晨大伙兒扛著笨重的槍砲,踏入寒冷測骨的海水,水深達膝蓋以上,先前海水未退時一位營長率先下海即被海流沖走,
後文團長洽詢湖下居民適當下海地點,至七時半全團兵力方全數在東鰭尾登陸,共軍沒想到以為是海灣的雙鯉湖不可能會有國軍殺過來,使其成腹背受敵,
雙方在南山展開奇襲的遭遇戰,本連負責迫砲支援,81砲較輕先運抵,接著42砲也努力以赴就射擊位置,共軍根本沒砲兵支援,僅由廈門的岸砲胡亂砲轟,本連觀測官張本生排長就近觀測,修正落彈誤差,很快的雙方局勢改觀,
八時空軍又前來支援轟炸,因雙方衣服顏色相近,國軍也被誤擊,亦頗有傷亡。
共軍經過增援調整態勢,士氣復振,古寧頭一帶約有共軍六千人,利用黑夜流竄至安岐,九時352團得戰車之助功入林厝,雙方展開殊死巷戰,不時有拼刺刀的肉搏戰發生,死傷慘烈。十二時352團和354團合圍林厝,展開逐屋爭奪,攻下林厝。
老衲跟隨的41師步兵亦不落人後,十五時經過三次衝鋒,兵器連幾乎打光攜行迫擊砲彈,連長紀國華下令全連上刺刀,捨迫擊砲和步兵一起作戰,總算拿下古寧頭南山陣地,
老衲卡賓槍子彈打光了,順手那起陣亡觀測官張本生排長的四五手槍,繼續再幹,清點戰場本連因為後備部隊死亡殉國七員,包括觀測官張本生排長、一位四二砲班長及五位士兵陣亡,南山老共遺留屍首三百餘具,慘不忍睹!
十八時354團也攻下北山,此時海岸全為我軍收復,高軍長下令嚴加戒備,嚴防共軍利用夜晚再次增援,而位於北山古洋樓的共軍指揮部與剩下殘兵一千餘人,入夜後受困於古寧頭與北山斷崖凹處,作最後的困獸之鬥,此時雙方勝負業已很清楚。
27日凌晨一時,共軍一部份突圍至海岸,全數為354團殲俘。清晨118師和41師展開海岸掃蕩,在古寧頭與北山斷崖下,發現殘兵一千三百多名,雙方再戰打死四百多人,我方損失少數,活捉九百多人,戰鬥至此結束。
十時,國軍作最後掃蕩戰場,只見屍橫遍野、血染山河,目睹那些滿目瘡痍都是彈孔的房屋,還在燃燒的木船,漂浮海岸的死屍,老衲何語問蒼天?
★ 戰果
此次戰役國軍共計殉國犧牲一千二百六十七人,受傷一千九百八十二人,十二兵團占九成,201師占一成,犧牲者以幹部為多,
最高官階為李光前團長。而此次參與攻金戰役的兵員、船工、民夫共計兩梯次九千零八十六人,共軍被俘達五千一百七十五人,其餘悉數作戰陣亡,並虜獲共軍數量龐大輕兵器數千件及七五山砲七門。
老衲也參加詢問俘虜工作,發現好多都是原中央軍甚至青年軍被俘,不得不參戰,希望能回歸中華民國政府懷抱的約有兩千餘人,
餘三千餘人,誓死要回大陸,經後送台灣宜蘭設營再教育後,1952年間以漁船分批送回。而這群因上級指揮失誤並盡全力抵抗力竭的戰俘,歸返後被整訓一頓,共產黨一律開除黨籍、軍籍並遣送回老家種地,
在十年文革時期在當地又被紅衛兵指責為「叛徒」、「投降」等罪名,受盡無情的批鬥,到近期改革開放才獲得平反,補償一點金額,流失的青春與名譽那要跟誰說?
倒是留在台灣的兩千餘人重回國軍懷抱的弟兄,至民國四十八年金廈再次砲戰時,有人已升任班長,近期年老退伍均能由中華民國政府輔卹大筆退伍金,安享天年!
再說共軍四位團長除總指揮官孫玉秀於古寧頭北山斷崖下舉槍自盡,251團政委田志春被俘另一位244團團長邢永生重傷被俘後往生,共軍253團長徐博甚至藏躲一個月後於太武山,深夜出來偷挖地瓜,為衛兵發覺方被俘。
★ 檢討戰果
透過葉飛自己向毛澤東自請處分的檢討如下
一、船隻不夠,渡海登陸作戰沒有船隻,意味著什麼,就是意味著上喪失戰鬥力。
二、登陸作戰的過程中,無論軍力多大,首先要奪取和鞏固登陸的灘頭陣地,然後方可以向縱深發展。
三、第一梯隊三個團作戰,竟會無一個隨團總指揮官,這也是其始料未及也。

對葉飛的自請處分,毛澤東對這位愛將一直沒有處理,只是講了幾句話「你的三個團遇上敵方三個軍,尤其渡海作戰當可預期勝負」。

老衲倒認為國軍會戰勝的理由如下
1、 葉飛自渡江後一路驕兵輕敵,
2、 再未能瞭解敵方軍情之前,
3、 冒然出兵,
4、 事後覺查自己是劣勢的兵力已為時已晚。
5、 國軍自前期開戰的指揮官湯恩伯、李良榮到後期清剿戰場的指揮官胡連高魁元都能統一事權,高魁元少將全權指揮,
反觀共軍第一梯隊三個團作戰,竟會無一個隨團總指揮官,敵我輸贏即可分明。
6.渡海作戰不若共軍以前在中原大平原作戰,沒有制海、制空權,又無絕對多數﹝至少三倍21、 于守軍﹞的運輸工具,必然戰敗。
7.國軍自蔣介石開始以致各級指揮將領,早就判斷出共軍登陸的可能時間與地點,甚至再半年前就運輸工具預作準備,共軍倉促求戰未能料敵先知,即使當天開戰國軍正巧前日舉行演習,架輕就熟,共軍要勝利機會渺茫。
8.天意使然讓國軍竟剛好壞了戰車在登陸現場,作即時反擊作用,又退潮海水退得太快,所有共軍船隻擱淺沙灘,而國軍誤觸地雷事件提早提高警覺及41師又能涉水渡過雙鯉湖攻擊共軍背腹,此等總總天助國軍打勝仗也!

總之,古寧頭之役至今已歷五十二個年頭,唯有經過戰爭的人,才知道戰爭的無情與殘酷。後事不忘前事之師,
老衲有幸親身與戰,依多年記憶再予回顧,環顧現今大陸許多未曾蒞臨疆場小子,多方鼓動攻台用兵,特應旅荷蘭Darth Panda君要求,撰寫本文以留後人作之警惕矣!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