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 於 2001/08/14 01:43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ETtoday:記者陳東龍╱專題報導 「從起飛、尾管噴火、動力部分喪失,一直到落地,我完成一生最短暫的飛行時間-4分13秒!」空軍第4大隊中校中隊長陳成彰在回憶自己當時面對的危險狀況時,仍相當沉穩的詳細訴說自己如何一步步進行狀況處置,顯見平時訓練的紮實。甚至,面臨生死關頭的陳成彰,竟還利用這稍縱即逝的時間,對前座學官做能力評估。
陳成彰回憶說:「當天執行的是F-16戰機儀器飛行的鑑定,我是擔任後座鑑定教官。上午7點41分30秒,前座學官鬆煞車,進行起飛程序。」
但是這一天,陳成彰與前座學官卻必須真正面對只有書本上才會教,飛機上不能實際操作的情況,那就是戰機進氣道吸入鳥類,造成發動機推力部分喪失的緊急狀況。
當時的情況是,陳成彰的F-16B(MLU)戰機正以時速200浬起飛,但當飛機離地才140呎時,飛機卻出現異常且劇烈的晃動。緊接著,陳成彰就聽到極度不穩定的發度經運轉聲。
「正當我正準備進行處置時,耳機中也同時傳來前座學官以無線電對塔台報出『吸鳥!吸鳥!』的呼叫,可見受訓中的學官在本職學能、飛操反應及應變處置方面做得很紮實。」
當陳成彰也準備隨時接手掌控座機時,同時也傳來地面的警告:「尾管噴火了!」
「其實說了這麼多的事,都發生在3秒鐘之內。」陳成彰仍是以平實的口氣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說明當時的情況。
由於座機已經由500呎高度逐漸往下掉,而機警的陳成彰也同時由抬頭顯示器(HUD)上看見座機已經接近25度的攻角(AoA),也就是相當接近F-16戰機的「反向操作區」。陳成彰立即指示前座學官「鬆機頭,最大推力!」
此時,陳成彰發現,在獲得速度後,座機已經逐漸「可以溝通」了,也就是不再是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
「我猛然發覺,平時所學的立即反應CEP(Critical Emergency Procedure)要做一次,而現在我處的狀況是屬於『起飛時推力不足╱部分推力消失』的典型情況,因此我指示前座先爭取基本安全高度,也就是安全彈射的2000呎高度。」
這位出身空軍假想敵中隊的中校飛官,在他接近20年的飛行歷練中,從來就沒有預見這種情況,他冷靜的繼續說:「戰機的速度到達時速300浬,而高度也達到2000呎之後,我知道我可以把飛機飛回基地,為納稅義務人救一架千萬美金的戰機。」
可是,因為發動機的運轉聲仍然不穩定,使陳成彰必須在彈射求生與救回戰機之間徘徊。「我告訴前座學官不要轉太急,坡度小一點,同時我也下達決心,向基地通知『申請反向落地』。」
戰機對正跑道時,「我知道我會成功,因為當時的狀況是與跑道成30度夾角,飛行高度3500呎,速度每小時350浬,距離跑道約3浬。」
由於這種角度、這種速度明顯大規定進場落地的標準,因此前座學官立即進行減速動作。「前座已開始帶G力減速,也就是進行S turn操作。當飛機安全飛到跑道上時,速度雖然快了一點,但仍是安全的範圍。」
因為是屬於全載重落地(起飛就預狀況,機內燃油仍是滿載的狀況),陳成彰在飛機已安全落地的情況下,還是不改教官本色,指示前座學官:「不要太早放傘!(避免速度太快放出阻力傘而毀損)」
這架F-16B雙座機正常脫離跑道,在清膛區關車(熄火)。
陳成彰露出一抹難得的微笑說「這是我一生中飛過的最短的起落時間,4分13秒!」
KGB 於 2001/08/15 17:34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為何空軍不讓雷虎換裝IDF當表演機呢?
AT-3的性能總覺得不夠刺激, 美國的藍天使都以F-18當表演機, 小弟覺得我們也可以.
WILLIAM 於 2001/08/15 19:28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敝人也認同將雷虎換裝臺灣之翼IDF(F-CK-1A)當表演機!
白目康 於 2001/08/15 20:41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現在的雷虎小組感覺上比起“中國鑽石”的時代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如﹐不管是在內容或機數方面﹐似乎也搆不上世界頂尖的水準。想當年雷虎小組真的是世界第一﹐九機箭形編隊筋斗變鑽石隊形﹐拿到現在還是世界一流﹗
不知道現在是飛機不行了還是飛行員企圖心退步了﹐還是空官教官們教學忙﹐只能抽少數時間練習。怎麼老是六機七機的﹐要說六機﹐藍天使也是六機﹐可是表演科目的難度就比現在的雷虎高很多。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中國鑽石領導世界飛行表演﹖﹗
WILLIAM 於 2001/08/15 21:13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唉!依現在的國際局勢即使雷虎之功力再強.甚至編隊擴大為兩三倍,也無法如往昔般出國表演接受外人之喝采!
白目康 於 2001/08/16 11:41
Re: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高級動作給自己人看也好嘛﹐增加招生效果﹐也堅定國人的必勝信念。常常看老美空軍的空中攝影畫面非常精美﹐怎麼我們的空軍就只會拿美女穿泳裝做廣告﹐而不在飛行表演、空中攝影方面下功夫。
昨天在電視上看到美國空軍的招生廣告﹐沒有美女也沒有花招﹐就是B-2﹐F117
F22在空中飛行的畫面﹐看得我都想投效美國空軍了﹗
建議空軍以9-12架 IDF 成立專業表演隊﹐全力演練1959年的雷虎動作(其實這些動作作得好﹐戰時這支表演隊直接打空戰也不會吃虧﹐只要再加強一下視距外空戰及電戰訓練就可以了)﹐大量增加表演次數﹐並將雷虎隊員以偶像歌手方式予以包裝﹐每次表演在地面配上動感音樂等等。表面上看來似乎損失了一個中隊的戰備能量﹐實際上卻對軍民士氣、空軍招收新新人類等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絕對划算。
另外不要忘記成立專業的空中攝影小組配屬雷虎﹐捕捉空中舞者的美麗身影﹐
空軍招生廣告就不必搞不倫不類的泳裝美女了。
WILLIAM 於 2001/09/09 19:49
Re: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39年前的今天 台灣首位U-2機飛行員陳懷生遭中國擊落 2001/9/9 18:16
記者陳東龍╱台北報導
39年前,也就是1961年9月9日這一天,空軍第35中隊一架由陳懷生少校駕駛的U-2高空偵察機,在進行中國大陸高空偵照飛行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導彈第2營的SAM-2型防空飛彈擊落殉職。陳懷生雖然不是第一位在中國領空被擊落殉職的偵察機飛行員,但他卻是第一位被中國擊落的U-2機飛行員。
事實上,在陳懷生被擊落的前一天,也就是1962年9月8日那一天,空軍第35中隊由桃園空軍大園基地出發的偵察機,就將整個大陸東南沿海的防空警戒網「翻了好幾翻!」。因為當天除了由第35中隊分隊長楊世駒進行高空戰略偵照之外,空軍第4中隊也派出2架RF-101偵察機進行超低空戰術偵照。
楊世駒所駕駛的U-2偵察機,原定計劃是一路由昆明、南寧、桂林、南昌、西安、上海,然後出海後轉東南,再轉西南航向回航。不料當楊世駒到達桂林完成偵照之後,飛機的供油系統卻出了問題,在台灣海峽上空3萬呎擔任無線電中繼的管制官,立即在取得隊部的指令後,命令楊世駒停止偵照,以曲折航線回航。
結果楊世駒所駕駛的U-2偵察機,為了要修正油料問題所採行的飛行路徑,就在中國防空飛彈的雷達顯示器上,留下一連串不合飛航邏輯的航跡,簡直忙翻了中國的飛彈部隊。再加上沿海地區又不時傳來「發現『妖中妖(指RF-101的么洞么)』」,讓中國防空導彈部隊分不清到底有多少「國民黨偵察機正在竄擾祖國領空。」
一整天窮於應付高低空「竄擾」的解放軍第2導彈營,在獲知隔天也是偵照的好天氣時,研判台灣的U-2偵察機一定會再次前來挑戰,立即在岳振華營長的指揮下連夜進行重新部署。並將重點佈防在南昌一線。
隔天,也就是9月9日清晨5時12分,陳懷生少校準時由桃園基地拉起機頭,一路直衝4萬呎高空。或許是因為輕敵,也可能是空軍內部情報作業不夠確實,陳懷生的U-2偵察機並不是採取慣用的「折返式爬升」,而是直接轉向270度(正西)一路爬升。
當他由平潭島進入中國大陸領空時,高度正好依計劃超過4萬5千呎,與既定的飛行計劃完全一致。他在起飛前所接到的飛行計劃,是進行福州,沿鷹廈鐵路再經順昌後進入江西,然後再從南昌上空進行偵照。
一向行事謹慎的陳懷生,在進入江西上空後,進行了幾次自行設計的轉向動作,然後再次往福建方向飛行。但到了8時12分,陳懷生又進行一次180度的轉彎直奔南昌,這時導彈第2營已經完成戰備,在8時32分至33分,連續發射3枚SAM-2型防空飛彈。
飛行在6萬7500呎的陳懷,雖然躲過了第1枚擦身而過的導彈,卻被隨之而來的第2枚擊中機身中段,30秒之後,已呈高速墜落的U-2偵察機,又被第3枚導彈擊中,飛機凌空分解。
當解放軍部隊到達墜機現場時,也就是位於南昌東南方18公里的羅家集時,發現飛行員仍陷在殘破的座艙中,而且顯然還有微弱的呼吸。現場人員立刻將他送往軍醫院急救。但2個小時後,飛行員仍宣告不治。
解放軍相關人員在飛行員的口袋中找到一本迷你聖經,最後一頁寫著「陳懷」,因此中國情報單位立即進行查證,3個小時後,證實被擊落的飛行員正是第35中隊的陳懷少校。
陳懷被擊落的第3天上午,蔣介石總統在官邸接見第35中隊成員,在得知陳懷少校在3天前已殉職,立刻在他的名字後再加上一個「生」字,成為「陳懷生」,也就是後來大家所知的名字。
第35中隊及第4中隊在當天下午,甚至還主動出擊,在終昏前進行一次大陸東南沿海7大空軍基地的偵照作業。但這一天下午,解放軍不但連1枚飛彈也沒發射,連攔截機也是1架也沒升空。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密後,政府才公布空軍偵察機被中國擊落的消息,而當時官方所公開的飛行員姓名,就是陳懷生。目前位於台北市仁愛路的懷生國中與懷生國小,也是為了紀念這位高空勇士。
ryan2181 於 2001/09/10 19:20
Re: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凌雲御風去,報國把志伸,
遨遊崑崙上空,俯瞰太平洋濱,
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
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
緬懷先烈莫辜負創業艱辛,
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
同志們努力努力,
矢勇矢勤,國祚皇皇萬世榮。
盡瘁為空軍,報國把志伸,
那怕風霜雨露,只信雙手萬能,
看鐵翼蔽空馬達齊鳴,
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
我們要使技術發明日日新,
我們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
同志們努力努力,
同德同心,國祚皇皇萬世榮。F-104各型號損失列表
F-104A
4202 4203 4205 4208 4216 4222 4242 4245 4247~4249 4251 4252 4257 4259 4260
F-104B
4102 4104 4121 4122
F-104D
4163 4265
F-104G
4302 4305 4307 4310 4311 4313 4315 4316 4320~4322 4324~4336 4338 4339 4341~4343 4345~4347 4350~4361 4374 4384(5663) 4386 4387 4391 4392(5665) 4396 4399(5664) 4401(5632) 4402(5638)
RF-104G
5626 5630 5634 5636 5638 5640 4391 4387
TF-104G
4141~4146 4148 4180 4183 4184 4191
F-104J
4507 4517 4520
向空軍所有先烈及其令人尊敬的遺族致敬
願英魂安息﹐英雄壯飛。
護佑我中華﹐國祚皇皇萬世榮
小滬尾 於 2001/08/14 07:48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帥﹗
致敬﹗
Skywalker 於 2001/08/14 08:54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今天是空軍節
向空軍官兵致敬禮
軍事迷 於 2001/08/14 09:46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只有平日嚴格紮實的訓練,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冷靜迅速的做出反應,由此可見我空軍飛行員素質之優秀!
Skywalker 於 2001/08/14 09:52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訓練+考核+再訓練+再考核
這就是飛行員生涯
starcraft 於 2001/08/14 12:58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本人對全體空軍弟兄致敬!
同時也期許政府相關單位對於『鳥擊』事件,
能夠更加重視!
WILLIAM 於 2001/08/15 13:57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空軍節╱部訓中隊 戰機飛官訓練第一關 最怕短腿禿頭教官
記者陳東龍╱專題報導
台東志航基地,是一個相當忙碌的組合,因為這個基地是專為即將成為戰鬥機飛行員的準飛官,提供現役機種的換裝訓練,因此基地成天都有戰機在練習起落航線,以及進行各種基礎戰術訓練。
負責為準戰機飛官提供訓練的,是編制於空軍第7戰術戰機大隊之下的第44與第45兩個戰術戰機中隊。隊上的教官均是一群具有相當教學熱忱的飛官,由於大多數教官都不是「雛鷹」,所以這兩個中隊也被歷年來的受訓學員私下稱為「老鳥隊」。
在一位甫自空官畢業的學員軍官的眼中,「教官分配」是一件飛行事業中的大事,大多數的學官都很怕被分配到「短腿大肚皮、禿頭小眼睛的鐵刷子」教官,因為在官校的飛行憧景裡,永遠都會出現被這種嚴厲教官所淘汰的惡夢。
不過,過去這種「老鳥隊」的傳統,也在空軍飛行員退役轉飛民航的影響下,教官的年齡層亦相對普遍降低,現在隊上的少校教官多得是,在年齡上已經和受訓學官相差不多,因此往往會出現教官與學官「在地上打成一片、在空中打成一團」的情況。
但所謂「打成一團」,並不是一般外界所形容的混戰,而是操控戰機進入各種飛行狀態,因為學員的技術並不是很好,所以往往會出現「接近失控」的情況,此時教官與學官都會全力穩住飛機,由於這種情況多半是發生在雙座機之中,因此在飛操修正的過程中才會出現「打成一團」的情況。
當然,學官在返場落地後,難免會受到檢討。
有關空軍第7大隊的部隊史,最早應由1936年10月16日的南昌機場開始,但由於戰爭損失太大,故在1945年完全解編,所屬剩餘戰機全數改編至第6大隊(該大隊亦於1973年2月裁撤)。
事隔33年後的1978年,7大隊再次於台東志航基地成軍,屬於空軍737聯隊,編制有第44、45及46中隊(該中隊於1984年改為直屬聯隊部行政管轄)。
目前,部訓隊所提供的85架次飛操課程中,大約可以分為:
(一) 熟練空地炸射、高級儀器、航行作業、攔截、編隊戰鬥。
(二) 熟知各項戰備規定,可擔負各項白晝演訓任務。
在志航基地裡,永遠都是忙碌的景像。戰機呼嘯凌空,有學官在練習衝場、連續起飛等課目的學官,也有起飛執行戰術演練的戰術中心資深教官。甚至是晚上,也有戰機在進行夜航訓練,以及教官所組成的戰備機組正在執行任務。
WILLIAM 於 2001/08/15 14:04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空軍節╱神鷹搖籃:空軍官校 先烈情操讓他們氣質不同(一)
記者陳東龍/專題報導
提起空官,在一般人眼中總會直覺的認為那是一群喜歡戴著墨鏡,愛耍帥的高傲族群。不可否認的,空官學生所傳承的氣質,是與其他軍事院校迥然不同的。其主因在於空官畢業的軍官,在經歷四年多的學習過程裡,體會到了學長與先烈們默默付出的情操,以及讓生命充滿光與熱的使命感。
所有關於空官沿革的史蹟,幾乎能與一般戰鬥部隊相併提,尤其是民國早年,國父孫中山一句「航空救國」的呼籲,讓中國這個從未真正洋化的民族,懷著一個單純的熱忱投入這個屬於高技術條件的領域。
在這段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摸索年代,有相當多年輕人投身飛行的行列,報考了當時仍屬於南京陸軍軍官學校「航空隊」的單位。
1929年6月,第一批真正屬於飛行領域的年輕人,終於飛上藍天,開啟了空軍建軍史,也同時讓我國的飛行事業充滿著悲痛、辛酸與壯烈。
1936年10月,這是空官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共有三個班隊一起畢業。分別是5期甲班、6期甲班與機械班。
5期甲班之所以會延期畢業,是因為在空官第6期以前,訓練是屬於「聯合國」式的教學,包括意大利、德國、法國、俄國、美國均有「顧問」前來我國教授飛行課程。
直到1935年,當時已改制為中央政府直屬的「中央航空學校」,才正式引進美式教學制度。不過5期與6期甲班的畢業軍官,在羽翼未豐的情況下,於10個月後加入了八年抗戰的行列,幾乎完全損失殆盡。五期殉職95人,六期殉職89人。
在對日抗戰期間,空軍官校曾因躲避日機的轟炸而多次搬遷。杭州、廣州、洛陽、柳州、昆明、新疆伊寧甚至遠達印度的臘河,都曾留有空官的遺跡。在臘河時期是由美國人全程進行訓練,並篩選部份人員前往美國接受較正統的美式飛行課程。
八年抗戰後,戰損重大的空軍飛行員,立即投入國共內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並沒有真正的空軍,所以戰鬥完全是偏重在對地攻擊的方式,但由於共軍的對空砲火猛烈,戰損狀況反而比對日抗戰時更高。而空官校本身也籌組「地面自衛軍」與「空中作戰大隊」,有限度的參與國共間的地面慘戰,直到轉撤來台。
國民黨撤守來台,也就是空官第26期畢業之後,空官也同時在台復校。除了在高雄的岡山繼續進行飛訓之外,另於嘉義虎尾成立初級班,另設學生大隊。
空官遷校來台以後,逐步建立正常的訓練規模,並完全有美國人進行軟硬體設施的籌建,雖然台美間一度存有互不信任的時期,但是空軍在遜練上並未就此停頓,美國軍方甚至還暗中援助我空軍以及空官所有戰備與訓練器材,並不會因為政治因素而出現岐見。
現在的空軍官校,除了擁有亞洲屬一屬二的硬體設施之外,在教學的專業程度而言,也是被美國方面評比為第一流的技術學府。使用的各式教練機也逐步由早期的FLEET、HAWK、PT-17、T-6、AT-11、T-28、T-33A、PL-1B、T-CH-1、C-47等,進步到目前的美製T-34C渦輪旋槳教練機與國製AT-3A噴射攻擊教練機。空軍節╱神鷹搖籃:空軍官校 超輕航機看你能不能飛(二)
記者陳東龍/專題報導
空官現行的教學方式是採取「性向」取向的方式進行,透過空軍協管中心與其他相關單位特別針隊學生於受訓期間的個人反應,以及其對生涯規劃的期望做出考評。同時有關飛行性向,亦提前在二年級時進行「鑑定飛行」,以確實掌握學生對於飛行的適應程度。
此外,空官也引進超輕航機,提供學生社團做為保持學生「飛行感覺」的輔助教學器材,雖然這種教學方式仍有部份爭議,但基於學習的前題,保留撫助教學器材是有其必要性。
未來,空官的教學目標將會是以培育空軍飛行與管理人才為主,新生錄取的管道除了每年的軍事聯招之外,為提高人員素質,空官有招收男性與女性的專業飛行軍官,受訓時間為八十週。
在正期班四年的學習生涯中,空官除依教育部規定修滿136個理工學分之外,二年級的「鑑定飛行」以及資訊管理、航空工程、電子工程、兵器工程等學系,也是一個可以讓學生進行多方位生涯規劃的重要指標。
同時每一年空軍仍可以提供博士班15人、碩士班21人的深造名額,讓有志於學術領域的軍官,能真正在學識領域中發輝所長與理想。
空官這個過去標榜「窄門外的天空」的軍事學府,如今雖然在大學聯招已逐步放寬之後,已經不能再以過去的錄取標準來考量,反而因為空軍換裝二代戰機的成績深受國人肯定,令一般人對於投身空官的看法有了改變。但基於空軍軍官的養成具有一定的淘汰率,過去一般人總認為大學是窄門,現在,窄門已經是空官本身了。
WILLIAM 於 2001/08/15 14:05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空軍節╱中國鑽石 雷虎特技飛行小組 急轉彎擊落敵機(一)
記者陳東龍╱專題報導
在空軍官校的編組中,有一個相當特殊的組合,那就是我國空軍的「雷虎」特技小組(The Thunder Tiger Aerobatic Team)。這個由官校教官組優秀教官所組成的特技小組,可以說是我國唯一具備三度空間表演能力的組合。
事實上,「雷虎」小組的原始基地並不在現在的空軍官校,而是在台南第一飛行大隊的任務編組之內,直到1988年6月,空軍總部對有效提高現有戰機的使用效率,才將這個空中特技小組轉而納編在空官的教官組之下,以讓第一大隊的戰機能全心全力因應台海的戰備任務。
不過,「雷虎」小組的歷史仍然是一件值得國人認識的傳統。這個成立於1954年的特技飛行小組,第一任的隊長是周石麟中校。
由1954年8月14日第一次公開展現飛行特技以來,由於當時的國內環境實在是需要一連串的精神鼓舞,因此這個特技小組便被美國人稱為「中國鑽石」。
隔年,「雷虎」小組更是跨海遠征菲律賓,在遠東十國空軍首長面前,與菲、英、美、澳等國的特技小組面前,以4機緊密隊形的低空小轉彎等高難度課目,贏得各國飛行員的肯定。
1959年4月,代表自由中國的「雷虎」小組甚至應美國國防部之邀,參加第一屆世界航空會議並擔任表演,而「雷虎」小組的機隊陣容也由原來的4架擴充到破世界記錄的12架。
當時參與世界航空會議的架數雖然仍維持九架編隊,但是光是氣勢就贏過義大利、荷蘭與美國本身的4架或6架,讓在場的國際人士大開了眼界。美國國防部甚至要求「雷虎」小組延期留美一個月,並安排了4場正式的表演,以及39次非官方的表演。這是我國空軍一段相當引以為傲的歷史。
1967年,「雷虎」小組換裝F-5A「自由鬥士」型超音速戰術戰機,取代了過去的F-86F「軍刀」型戰機,以及F-84G「雷霆」式戰機,表演的課目更因高速戰機的特性而更加精彩。
1975年,「雷虎」小組再次換裝F-5E「老虎二式」戰機,直到1988年6月為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編入空官校以前,這個以特技表演聞名的「雷虎」小組,事實上的編制仍是屬於台南第1戰鬥機飛行大隊,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執行空軍的作戰任務。
因此在1955年的7月4日當天,臧錫蘭大隊長率領羅化平、劉蘇鐘、呂廷文執行武裝偵察的任務,在接近大陸沿海的霞浦時,突然遭到4架共軍米格15型戰機的突襲,但我方飛行員的素質戰勝了飛機的性能限制,在一次急轉彎與桶滾拉昇佔位之後,當場將一架直線加速中的共機擊落。
WILLIAM 於 2001/08/15 14:08
Re : 飛官英勇故事:尾管噴火硬把飛機飛回來的陳成彰 空軍節╱中國鑽石:雷虎特技飛行小組
快滾翻觔斗講究高品質(二) 2001/8/14 09:52
記者陳東龍╱專題報導
「雷虎」小組在1988年間,由於當時我方空軍的戰力因戰機老舊而呈現不穩定情況,所以空總位了要讓戰機部隊能全心全力應付作戰任務,這才將特技飛行表演的任務交給空軍官校,而由空軍官校的教官組負責接下這個具有榮譽的傳統,空官並針對AT-3A教練機的單調塗裝進行檢討,後改以「三色飛燕」做為空官與「雷虎」小組AT-3A的標準塗裝。
多年來,空官教官組的特技飛行任務,由王永順、國樸到陳文盛等,也都繼續發揚這個具有提振民心士氣的特技小組。雖然表演機並不是較令一般人感到興奮的戰機,而是官校現有的AT-3A教練機,但是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前題下,速度較慢的教練機反而能夠以「更接近觀看者的眼睛高度」來進行表演,其難度與危險性反而更高。
目前,「雷虎」小組的表演課目分別是7機大雁隊型通過、7機菱型小轉彎、單機倒飛、6機箭型低速通過、單機4點滾、6機觔斗、單機連續快滾、6機扇型展開、單機小轉彎及觔斗、4機菱型桶滾、雙機正倒飛、雙單機交叉轉彎、4機向上炸彈開花、6機向下炸彈開花與單機垂直鑽昇滾。
未來,「雷虎」空中特技飛行小組的運作,仍然會依其光榮傳統,繼續保持高度專業與技術進行。同時,在人員的訓練上也將持續精進,以維護這個得來不易的成就。
在空軍飛行圈中,「雷虎」的品味是相當高的,這是在所謂「台南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到了岡山之後,這項追求高品味的傳統也依然在每一位「雷虎」隊員的心中滋長。
尤其是,空軍是重視傳統與講求戰技的族群,「雷虎」的前景,正如其慣有的定律:「讓每一次的飛行表演都可以在最接近觀眾的視界內完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