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力進行軍備競賽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阿加  於 2004/07/20 22:00
中國無力進行軍備競賽

阿加  於 2001/04/24 00:05
中國無力進行軍備競賽

德國智庫的觀點(譯自「伊塔塔斯社」發行「羅盤」雜誌第十五期四月十二日)

設於德國波昂的歐洲整合研究中心附屬歐亞計畫小組發表專文,分析東亞局勢。該文係由小組負責人古修耶夫撰寫,並刊載於法蘭克福媒體。

該文標題為「中國無力進行軍備競賽」。古氏指出,中國外交圈一直存有疑慮,認為美國在摧毀蘇聯後,有能力繼續擺平另一意識型態對立的敵手:中國。今年初小布希當選美國總統後,宣佈將發展NMD計畫一事,更加深了中國的疑慮。中國特別擔憂NMD在東亞的翻版:TMD,並視此為美「戰略包圍」或「戰略弱化」中國的企圖。中國擔憂,還未開始的「美中戰略夥伴」即告結束。

若干年以來,中國家主席江叔致力於在戰略上與美達成相互理解。美國雖對中國的期待並不特別熱心,惟中國仍確信,他們找到柯林頓,並與美結成夥伴。而北京在小布希當選總統後,亦仍持續釋放類似信號,將提升對美關係視為優先工作,例如:江叔在某一秘密會議即如此宣稱。

美新政府決策官員係由保守的共和黨成員組成,並視與中國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想法為無用的幻覺。白宮安全顧問萊斯女士在其外交計畫中即指出,中國實質上並非強權,而係致力於轉變亞洲均勢往自身有利方向發展的國家。渠認為,僅就此點,中國即係美國的競爭者,而非夥伴。另萊斯認為,一九九八年柯林頓訪問中國後,卻未造訪東京及漢城的作法乃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國務卿包威爾在回答國會議員問題時亦指出,中國乃美國的戰略競爭者,而非戰略夥伴;中國最多僅係美國的貿易夥伴。

中美戰略夥伴以失敗收場事實上乃係符合亞太政治現實。該區目前明顯形成中美兩強對抗的局面。從地緣政治觀點,目前東亞大陸的安全系統係由中國決定,而美國即係其對手。必須指出,蘇聯解體後,中國快速而有效率地佔據該區出現的真空狀態:中南半島,包括前蘇聯盟友:越南皆轉向中國的改革模式;其他如上海五國的成立及北韓進行改革等情勢亦皆說明中國在該區的影響力正有系統地擴大。當中國在東亞大陸形成優勢之時,美則嚴密控制從阿留申到菲律賓群島的海域。美政治學者羅柏特 羅斯正確地指出:此乃世界單極結構下的東亞二極對立狀態。

在該情況下,中美兩國處於競逐遠東統治地位的態勢,亦使得兩國戰略夥伴的構想顯得不切實際。北京若越早承認該情勢發展的邏輯,則中國將可更冷靜地評估中美關係。惟不得將中美競爭與中美敵對(不可避免將導致該區情勢不穩)的情況,加以等同。到目前為止,東亞兩極競爭結構雖仍持續,惟目前仍可排除亞太衝突可能出現失控的可能。

就目前現行的相互嚇阻機制,中美兩強對可能侵犯他方勢力範圍的動作,皆保持極端謹慎的態度。出現衝突的危險僅會發生在「大陸--海洋」兩極力量的均勢情況遭受重大改變之時。中國認為,美國的NMD計畫不僅降低中國的自身安全,且會大規模改變東亞現有均勢。類似擔憂實有其基礎。從東亞「大陸--海洋」兩極的武力基礎角度觀之,中國擁有核彈及飛彈系統,可在遭受攻擊時,使用該武器,並以此強化自身在大陸的強權地位。中國雖僅擁有三十枚核彈頭,無法與美國的七千枚相對抗,惟該數量乃可稱為「最小嚇阻」,可免於敵方的攻擊。中國的嚇阻構想在於,使數量有限的核彈頭在遭受攻擊時,亦造成對方無法回復的損失。惟美若部署NMD,則中國上述最小嚇阻的戰略即失去意義。換言之,美雖將NMD視為自身國防戰略基礎,惟對中國而言,則乃係威脅其戰略安全考量的動作。再次強調,中國因其嚇阻戰略的主要基礎為飛彈,而且飛彈系統乃中國惟一現實上可對抗美國的武器,故當衝突發生,則中國飛彈在太平洋上空即遭美反飛彈系統摧毀。此亦為江叔批評NMD乃破壞戰略平衡之所在。

中國亦視美TMD視為重大威脅,將會影響其對台關係。中國目前藉由中、短程搗蛋,而可對台施壓。惟若部署TMD,則搗蛋將失去作用。故中國很早就警告美國,不得將臺灣納入反飛彈保護傘。中國高層認為,台灣獨立形同戰爭;若美決定派遣美軍,以保衛台灣抵擋中國入侵,則將導致中美出現武力衝突。若台灣宣布獨立,中國將被迫使用武力。中國已將國家統一提昇為最高原則。惟中國的類似堅決態度事實上亦展現了自身的弱點:中國未必能在對美戰爭中成為勝利者,而其失敗則意謂永遠失去台灣。

今年初,中國宣佈增加國防經費達百分之十七點七(約為三百六十億馬克)。若干評論認為,此係警告訊號,並擔憂中國進行大龜模武裝旨在嚇阻美國。惟上述擔憂可能言之過早。有相當多的事實說明,中國決策圈仍未對NMD問題提出明確立場。一般預判,中國將在NMD的技術的確可行的情況下,才會採取反制措施。中國媒體對於美國攔截飛彈試射三次即出現二次失敗的消息,感到非常爽。北京正密切注意今年五月或六月將舉行的第四次試射。在此之前,中國並不急於讓自己成為反對NMD的主要角色,並將之恭讓俄國。正因此點,中國對美俄有可能就NMD問題達成妥協所出現的一些徵候,表現地非常敏感。例如:二月中,普丁總統聲稱,俄準備與美國在「建設性精神下」討論NMD時,北京立即顯現出害怕莫斯科「變節」的樣子。而當俄提議建立歐洲TMD時,北京亦表示憂心。

美國戰略家察覺到中國的類似擔憂。小布希總統因此提議,美單方縮減核彈頭,盼藉此吸引普丁加入新全球安全系統,並避免俄與中國進行合作。與此相關,中國則對德、法否定NMD計畫的態度,抱以希望。中國媒體甚至報導北約內部出現「戰略分裂」。德國防部長沙爾平二月底訪北京時,中國流露出急欲獲得歐洲反NMD的盟友。惟當沙氏在共軍指揮學院演講宣稱,德仍堅持歐洲與美國合作的原則時,讓中國人很傷心。

即使美國從技術觀點上成功地部署NMD後,非常令人懷疑中國會決定發動與美全面進行軍備競賽。此係因中國離超級強權的地位還差很遠。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額為一兆美元,僅為美國的八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甚至是德國的二分之一而已。就軍事而言,中國落後西方十至二十年。而在戰略武器方面,落後更多。故美若部署NMD,中國即使不甘願,仍得接受該現實,以避免與美進行沒指望的軍備競賽。

惟亦不應認為,中國會淪於被動。中國致力在在變遷的國際關係之中,尋求一個有利自己的地位。而其中的一個發展面向即在於研發太空技術。此可使中國即使在傳統及戰略武器重大落後的情況下,亦可在危機時,造成敵方的資訊及通訊系統出現故障。據港媒報導,類似的武器系統已經研擬完成,將可讓敵方的人造衛星癱瘓。中國的另一選擇則為發展與俄的戰略夥伴關係。照目前來看,俄很願意支持中國成為世界超級強權。俄提供解放軍先進武器,例如:兩艘「現代級」驅逐艦(九九年及二OOO年分別交貨)及四十架蘇愷三十戰機(去年十二月先交貨十架);今年二月初,中國又得到俄國同意出售五架A-50空中預警機(二千零三年將交貨)。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政治層面發展亦在去年七月北京宣言中,得到重大助力。該宣言宣稱,中俄認為,不可破壞一九七二年ABM條約,並反對美國NMD計畫。隨後,雙方即開始研擬兩國友好條約,並預計在今年七月簽署。該約將兩國關係提升到準同盟關係。

惟令人非常懷疑,中國會在選擇與俄發展戰略伙伴關係下,不理睬美國。中國內部對是否發展與俄戰略伙伴關係的選擇,目前仍未獲共識。此在今日對美國應採更強硬路線的聲浪高漲之際,仍然如此。江叔及其部長們瞭解,與美國進行全面衝突將導致其國家現代化的希望會出現泡沫化。北京乃係以與俄合作當成向美施壓的方法,並逼迫華盛頓改善對中關係。北京有相當多人認為,中美關係雖處於黯淡局面,惟此係美總統新手上路及中國政府期待美國政策應有一致性的情緒所致。

中國確信,從尼克森以降的所有美國總統,隨著主政歲月流逝,將放棄對中強硬路線。朱鎔基乃堅守此觀點的代表。其派遣高官訪美,以便建立與美新政府成員的私誼。錢其琛訪美後即指出,小布希保證將把中國視為平權夥伴。



強盜  於 2001/04/24 00:13
Re : 中國無力進行軍備競賽

自己騙自己。

小布希保證將把中國視為平權夥伴???

完全是放屁。



主席阿幹  於 2001/04/24 05:26
Re : 中國無力進行軍備競賽

強盜:

美軍退出亞洲,你認為中國能單獨壓制住日本嗎?

中國過兩天說不定會懷念美帝在亞洲的好…!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