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walker 於 2001/02/17 23:46
發表內容: 轉移陣地討論之,以下為轉貼
發表主題:提升IDF航程最快的辦法
留言時間:2001/02/17 19:27:33,發言者來自:211.74.230.105
發言者稱呼:小毛
發國家或地區:TW
留言:
小弟忽然突發奇想,想到一個餿主意,請各望網友分析其可能性。
小弟認為以電腦輔助繪圖的方式來看,將IDF從鼻尖到兩個引擎中間劃一條線切開,從中間增寬20公分,則整個新IDF所需要重新設計的部份只有四處,其一為雷達罩,因為變寬了,除了可裝更大的雷達或改裝電子設備外,應改為鯊魚頭,或可增加部份昇力。其二,垂直尾翼,因為變寬了,垂直尾翼的面積可能要加大,才能應付機身滾轉時被尾翼遮蔽的轉向力,其三,機腹發射架本來一排可以考慮變成兩排,其四,內部配線與油箱設置,還有兩個發動機間的防火隔倉。
經過以上幾個改良後,由於氣動力外型並未改變多少(機翼,進氣道,翼前延伸板等都未改變),只有重心改變(需要電腦模擬修改飛控軟體),對於IDF的空戰靈活性並不會有多大的影響,相信是可行性很高的做法。
實施時機:在未來十年間若IDF進行中程延壽計畫,則應該以此方式重新打造機身,但所有裝備都可以用台灣民間最厲害的借屍還魂方式沿用(失竊的摩托車和汽車都靠這種方式重生,嘿嘿!),或是當時已取得更佳的雷達或發動機,直接換裝。所花的成本絕對比買新的IDF小,設計難度也遠比重新設計外型還小。
假設增加機身內油箱長五公尺寬二十公分,高六十公分,則總共可以增加燃油50*2*6=600公升,相當於158加侖的油量或半個副油箱的容量,當然相信漢翔會為內部空間作更加的利用。
以上的想法雖然是異想天開,但小弟曾學過電腦繪圖,從電腦繪圖的角度來看,難度並不高,且兩個引擎分開一些或許存活率會較高,不知網友意下如何?可惜無法達到網友的匿蹤要求!
發表主題:提升IDF航程最快的辦法 part II
留言時間:2001/02/17 20:51:59,發言者來自:211.74.230.224
發言者稱呼:小毛
發國家或地區:TW
留言:
想不到Skywalker兄這麼快就有回應了,小弟再補充幾點,其一,如果加寬範圍在10~40公分,應該還未寬到可以改成雙垂直尾翼。其二,除主要機身主框架外,其餘不論是進氣道,機翼等等的模具都不須修改,修改成本最小,以前的備用零件也可續用。其三,可行性方面希望有如同Skywalker等權威網友詢問相關單位其可行性,小弟認為具很高之可執行性。其四,以前因為體積小無法加裝的設施,如機背的空氣煞車板(可減少降落距離),機尾加寬後,加裝阻力傘及後視紅外線或後視雷達,機身中前段加寬後可裝下新的機內電戰系統(如同幻象兩千,或改成威力偵查構型,電戰構型),雙座型的續航距離可有效改善(增加須雙人執行任務類型)。其四,若不換裝引擎,或修改引擎程式,則空戰能力必定會受影響。其五,若漢翔工程師充分運用空間的話,載油量有機會高達2800 ~ 3000kg , 縮小與F16,Mirage 2000-5的3200kg的載油量差距。則境外打擊或滯空時間都可有效改善。
最後一點,如果小弟的狂想具可行性且經漢翔採用,小弟不要錢,只求發一個獎章給小弟就好了,嘿嘿!
--------------------------------------------------------------------------------
Skywalker 於 2001/02/17 23:49
發表內容:
假設小毛兄的意見以實際作業方式評估:
1.返廠測試、拆解(2個月)
2.上生產線裝配機身各段(每段3個月)
3.各機身段測試(1個月)
4.整合總裝配(2個月)
5.出廠及交貨前測試(2個月)
作業時程同製造心F-CK-1同,但成本降低估計約30%,比研發新機划得來,極具創意!
--------------------------------------------------------------------------------
Skywalker 於 2001/02/17 23:50
發表內容:
補充說明:
因在下曾看過F-CK-1之機身隔框,若加寬40cm其實已很大,故在下有修改為雙垂直尾翼之考量。
--------------------------------------------------------------------------------
Skywalker 於 2001/02/17 23:56
發表內容:
轉貼
發表主題:提升IDF航程最快的辦法 part II
留言時間:2001/02/17 23:02:16,發言者來自:211.74.231.209
發言者稱呼:小毛
發國家或地區:TW
留言:
哈,看到網友忽然都冒出來回應,心裡很快樂。
請各位網友看清楚喔,小弟說的是IDF中程延壽計畫,並不是指聯合反制載台喔!這是差很多的喔!
如果漢翔的聯合反制載台就這樣修改後草草交差,小弟請大家當證人,要跟漢翔打官司收取權利金兩億,官司打贏後再捐給漢翔,嘿嘿!國防部既然願意花七十億發展相關的計畫,至少也要在推力或匿蹤方面多花點工夫,像小弟這樣的提議,研發成本可能不超過十億(拆現有原型機的零件,重新製作機身,電腦模擬計算與試飛費用),這樣就太對不起國人殷切的期待了。
至於IDF中程延壽計畫,等到可以執行時,相信為聯合反制載台所發展的引擎已有相當的成果,屆時再以小弟所提的機身加寬計畫(等於重新打造機身,又可以再服役三十年,漢翔也可以再接單接五年),屆時機腹飛彈掛架變成四個,中程戰力馬上提升一倍,續航力提升一半,成本只要全新構型飛機的幾成,IDF又可以在台海上空活躍,雖然退為二線戰機,但肯定還是一尾活龍,嘿嘿!
--------------------------------------------------------------------------------
Skywalker 於 2001/02/18 11:19
發表內容:
關於小毛兄的構想,在下已列為研究項目之一!
--------------------------------------------------------------------------------
Skywalker 於 2001/02/18 11:40
發表內容:
以上資料轉貼自全防討論區,有請小毛兄移駕至此地討論。
--------------------------------------------------------------------------------
RYAN2181 於 2001/02/19 17:38
發表內容:
以下為請教過任職AIDC設計單位之親戚之回覆:
一、對雷達罩的電性需求會有影響,
二、對座艙安排會有影響,側視角降低。
三、對座艙罩成形有影響,非bubble type•
四、對機翼而言,翼展變大,氣動特性改變•
五、對strake而言,planform亦改變•
六、對機身加寬,滾轉性能變差•
七、對垂直尾而言,面積變大,側風影響加大•
八、對機身尾部而言,base area增加,船尾阻力增大•
九、濕面積增加,摩擦阻力增大•
十、截面積增加,波阻力增大•
--------------------------------------------------------------------------------
Skywalker 於 2001/02/19 18:10
發表內容:
若照小毛兄的構想資料及Ryan2181兄提供的氣動力分析資料,兩者結合綜合分析。有可能造成F-CK-1運動性會降低,飛行員的視線受限,對雷達之發射波產生干擾。
--------------------------------------------------------------------------------
toga 於 2001/02/19 19:32
發表內容:
依照F-18E/F模式修改經國號應非我方理想的選擇,和F-18C/D相較,F-18E/F主要強化的部分在續航力以及對地打擊性能,空戰性能並無多大改善,部分性能甚至還有所倒退﹔可是其機身結構卻已經和F-18C/D共通性甚低,幾乎可視為一架全新機種,造價更高達四千萬美金以上......而這還是其具備推力提升達35%引擎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目標........如果將F-18E/F的模式硬套在FCK-1改良身上,所將會得到的是架引擎推力由差強人意轉為嚴重不足,空戰性能大幅下滑,對地打擊能力提升有限,造價卻又其昂無比的四不像。
以台海現今局勢而言,除非JSF空優強化/垂直起降型戰機或疾風/M88-3推力加強型戰機能成功入手,接替防空重任,否則任何有關經國號的研改,一定要優先考慮空戰性能的維持或提升。
經國號性能提升計畫所面臨的嚴苛挑戰:
1. 能搭配的相關攻擊武器是啥?
2. 先進對地攻擊機種所必備的地貌追沿/地形迴避能力,低可視度與先進的電子預警/反制系統要如何獲致?
3. 如何彌補戰機運動性能有可能大幅下滑的問題(重量上升,適型油箱,機體外型改變等........)?
4. 如何找到適合的推力強化的新型引擎(最大推力須達12000~14000 Ib,能在不大幅改變經國號機體結構下匹配之,且必須是能現貨供應的可靠產品?)
5. 如何避免重蹈日本F-2的覆轍,成為一架造價奇昂無比,難以負擔,性能卻又無法與價碼匹配的雞肋機?
--------------------------------------------------------------------------------
RYAN2181 於 2001/02/19 20:03
發表內容:
可能是我的表達方式使人誤會了,
小毛君原始構思從來沒說過對地攻擊能力,
原來的提案是加寬機身,使TC-2搭載數為4枚,
提升內載燃油量及改進航電系統,
如依其提案,僅為發展模式類似F-18系列發展至E/F型號之過程,
此處沒有人說要把IDF修改類似為F-18/F之攻擊機.
--------------------------------------------------------------------------------
Skywalker 於 2001/02/19 20:51
發表內容:
1.Toga兄:
閣下於此概念在機體運動性能、配置武裝、選用發動機、單價與敝人意見相同,但為延續我國航太工業能量,可試製一架概念機做為理論驗證用。以瞭解概念是否可行!(概念計劃費用初估1.2億美金)
2.Ryan2181
敝人以將近日討論之意見建檔保存,將利用公餘時間研究其可行性,關於“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方面,已決定將利用TATE2001展期向AIDC高層友人建言以供參考。
--------------------------------------------------------------------------------
Skywalker 於 2001/02/19 20:53
發表內容:
Ryan2181兄
原來閣下說的是將F-CK-1研改為類似單垂直尾翼縮小版F-18的構型,在下還是認為搞出一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方知我國目前所掌握的航太技術到何種程度。
P.S. 因為敝人一向習慣「眼見為憑」!
--------------------------------------------------------------------------------
toga 於 2001/02/19 21:02
發表內容:
對地攻擊性能有無並非在下的重點,小毛君所提到的機身加寬計畫中,增加內載燃料、增加新型機載電子系統(甚至包括後視雷達!!)、阻力傘、空氣煞車板等一大堆全新裝備,Skywalker君還提到雙垂直尾翼構想,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重量勢必可觀,為了因應重量增加,勢必須換裝最大推力12000Ib以上的引擎以資因應,那整個戰機後機身勢必得重新修改,進氣道也得修改擴大,以容納更多進氣量,機翼也得放大以減輕負荷,整個飛機重心位置也勢必改變,得重新修正飛控與配平系統......這一系列的修正下來,所產生的「新」經國號之空重恐怕至少也有8500kg以上,較原來的經國號的6500kg左右重上30%左右-->這不是依循F-18E/F的研改模式還是啥?如果引擎推力不足,這樣的研改計畫會連F-18E/F計畫也不及;如果計畫成功的話,這樣的增程戰機不加強對地打擊性能,豈不太對不起這番大幅改造?然而無論如何,這樣的改造除中程AAM攜彈數增加與航程加大外,在下看不出其在空戰性能方面(例如推重比、匿蹤性、超音速巡航等)會有何精進之處,能維持現狀便已算不錯,這樣的情況下,這種中期性能提昇計畫不是F-18E/F之研發的台灣版又是啥?
一切的研改,一定得先解決
1.空重增加狀況
2.機體外型變動對其飛行氣動性能影響
3.相匹配的引擎與控制/配平系統
才能進一步討論,請問像這樣的中期性能提昇計畫,經國號的空重會增加多少?對其飛行氣動力設既有和影響?相匹配的引擎候選者為何?
--------------------------------------------------------------------------------
EVANGELION 於 2001/02/19 21:12
發表內容:
在機翼下給她加幾個副油箱不就可以增加續航力了嗎?!
副油箱還要設計成像飛彈那種流線型,不然後增加空阻,妨礙飛機運動.
PS:聽說經國號沒煞車板,那....她要降落時或要減速時怎麼辦ㄋㄟ????
--------------------------------------------------------------------------------
KGB 於 2001/02/19 21:32
發表內容:
在機翼下給她加幾個副油箱不就可以增加續航力了嗎?!
副油箱還要設計成像飛彈那種流線型,不然後增加空阻,妨礙飛機運動.
A:以現在經國號戰機的尺寸來說,兩個油箱以是最多了.
如果再多加幾個油箱那飛彈要裝哪裡?再說,增加油箱必定增加重
量;這樣一來,機動性必會大受影響,就算氣動力在好都沒用.
PS:聽說經國號沒煞車板,那....她要降落時或要減速時怎麼辦ㄋㄟ????
A:有.在後尾翼的連接點上下個一片,共四片.
--------------------------------------------------------------------------------
Skywalker 於 2001/02/19 21:44
發表內容:
F-CK-1機尾那四片空氣煞車板的設計移植自F-16,細看F-CK-1與F-16,兩者有些地方是不是很像。
全防的網友KGB兄及EVANGELION小弟也來啦!
--------------------------------------------------------------------------------
小毛 於 2001/02/19 22:33
發表內容:
感謝大家熱烈回應,尤其是RYAN2181竟然有辦法問到漢翔的人員,真是令小弟太興奮了!
其實小弟一開始就說明是狂想,隨便說說,隨便想想,而真的有網友認真回應,小弟也只好硬著頭皮再掰下去了,真是不好意思。
小弟原本的構想就是如何用最快最便宜的方法讓漢翔能增加IDF最為人詬病的缺點之一(續航力不足,這要怪美國人,嘿嘿!),當然其它的問題如發動機推力不足所造成的籌載不足問題等(還是要怪美國人,嘿嘿嘿!),小弟實在無能為力(一個臭皮匠還是沒辦法想出好點子)。小弟長久以來一直斷斷續續思考過這個問題,也仔細看看IDF的照片,網友所提的適型油箱等想法也曾仔細考慮過,但看看照片很快就否決了這個提案,加掛副油箱不但增加阻力(不知跟機身變胖20公分哪個阻力增加較多),也影響武器掛載量(變胖說不定還可以增加掛載量)。於是就回頭來仔細想想,再看看照片,嗯,IDF看起來蠻瘦的,好像跟F5E一樣瘦,不像F16或幻象一樣豐美。嗯,如果再胖一點就好了,可是要怎樣變胖呢?加上適型油箱氣動力會改變很多,起落架不知要怎樣改?啊!有了,就用作模型常用的方法,先切開再用補土慢慢修,什麼型都做的出來,嘿嘿!
所以小弟才聯想到由電腦繪圖變胖的程序很簡單,用這個理由來引誘漢翔的人來進一步討論可行性,這樣小弟的提案才會提高漢翔的注意力,因為只要做較少的修改(相對於匿蹤外型,等於重新設計,或是什麼雙三角翼,前翼等等,漢翔可能需要再一個十年計畫才能看到影子),所以小弟故意只提出四點須修改不痛不癢的部份,說不定會讓漢翔的工程師心動,嘿嘿!沒想到天行者兄馬上就看出小弟的破綻,小弟只好再提出什麼空間變大,可以加電戰裝備,尾部可以裝紅外線或後視雷達等,看可不可以讓空軍對漢翔也施加些壓力,以上就是小弟的心路歷程,寫出來博君一笑,哈哈!
針對RYAN兄請教漢翔的親戚的回覆,小弟有幾點要做說明,一架飛機要從無到有,順利的發展成功,決不是簡單的事,修改部份外型,絕對不會像小弟所說得那麼簡單,但跟重頭發展全新的飛機來比,可能只要花費從頭設計百分之一的心力和經費就可以完成部份修改的工作,當然前提是原始設計與構型必須很優良,如此修改彈性才會較大,也較易成功。小弟知道改良IDF最大的困擾就是緊致,機身小,什麼裝備都緊密排列,不但缺乏改進空間,對於戰損控制,甚至中彈的生存性都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美國人為了限制IDF的後續修改彈性,限制IDF性能所故意引導的方向(美軍自F5後還有哪型主力戰機是可樂瓶構型的?為何IDF要沿用可樂瓶的設計?這擺明是為了減少機身大小,使續航力下降的藉口,使IDF不超過F5太多)。小弟想通此點後,就豁然開朗了。既然問題是出在機身太小,那就加大機身就好了,但是要如何加呢?加長?加寬?加高?經過仔細的評估後,小弟認為一開始提案的,從中間切開,總共加寬廿公分(天行者兄可能誤會成兩邊各加寬廿公分,共四十公分),會是對空氣動力外型影響最小的。理由如下:加寬後,整體機身增加的阻力是面積所增加的部份(機身長度X20cmX2(上下兩面)),當然還要考慮為了使外型平順所作的修飾的部份,只要雷達罩修改的當,說不定還可以增加部份昇力(如鯊魚嘴造型),至於翼前條板,進氣口,等並不須修改,不會影響。由於機翼等未更動,整體操縱性與靈活度影響不大(雖然不大,但還是要調整飛控軟體,適應修改後的變化)。
小弟會提出垂直尾翼面積須做修改是認為因為變寬了,如果飛機滾轉時,由主翼與尾翼遮蔽的氣流會增加,若要維持相同的操縱性,勢必要改變垂直尾翼的外型或面積,以保持同樣的操控性。
以下便對Ryan提出的幾點稍作說明:
一、對雷達罩的電性需求會有影響,
re:所以小弟提出雷達罩要重新設計,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空間變多了,不可能什麼都不用改。
二、對座艙安排會有影響,側視角降低。
三、對座艙罩成形有影響,非bubble type•
re:小弟提出變寬20cm,天行者兄提出40cm,其實漢翔應自行評估其所希望增加的空間及所需做的修改做評估要變寬多少,座艙罩是否要修改,請漢翔自行評估。如果側視角變小了,是否考慮像F16般提高座椅高度,上半身都在機身外,不過可能氣動力影響更多。小弟認為在座艙段變寬後,要加強的是防護飛行員的裝甲板,可以抗30mm機砲的直擊,保護飛行員才應是最重要的事,不是嗎?
四、對機翼而言,翼展變大,氣動特性改變•
五、對strake而言,planform亦改變•
六、對機身加寬,滾轉性能變差•
八、對機身尾部而言,base area增加,船尾阻力增大•
九、濕面積增加,摩擦阻力增大•
十、截面積增加,波阻力增大•
Re:這些就是漢翔要作的事了,與設計新飛機比起來,要作的事與難度肯定少很多,畢竟機翼未修改,表示之前研發時所留下的珍貴數據大部分都可以沿用,只要在電腦中輸入模擬變寬造成的影響,氣動力外型的改變應該可以推算出來。小弟認為,如真有必要,說不定還要修改襟翼或副翼的面積,才能應付變寬的影響。
至於機尾阻力的問題,就看漢翔的取捨了,可以像F14般扁平的尾巴(不裝任何設備),也可以像俄製有後視雷達的蜂窩型(紡錘型),依IDF的未來需求而定。
七、對垂直尾而言,面積變大,側風影響加大•
re:垂直尾翼一直是設計戰機的人心中的痛,想要匿蹤,尾翼是個大麻煩,不要尾翼,肯定作不出驚人的空戰動作,第三代戰鬥機哪個沒有高聳的尾翼的,至於面積要不要變大,前面小弟已說明理由,但漢翔可以自行評估變寬多少,影響多少,說不定不需要改變。
總之,小弟還是認為是狂想,只是愈想就越覺得可能性很大,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IDF如要增加續航力,小弟的想法應該是目前網路上看得到的做法中,研發成本最小(不知道十億有沒有辦法完成),效果最好的做法,為了考量勤儉建軍的需求,小弟才會提出中程延壽計畫和借屍還魂的做法(其實重造機身就等於重造飛機了,只是大部分的模具都可以沿用)。不過呢,一個臭皮匠,想法一定不夠周延,希望眾諸葛不吝指教,如果您對IDF還有所期望的話,一起幻想打造理想的IDF,反正作作夢,說說夢話,也比口水戰來的有意義,不是嗎?
--------------------------------------------------------------------------------
Skywalker 於 2001/02/19 22:55
發表內容:
航空器技術的確很深奧,例如將原文技術資料翻譯為中文,困難處在於航空器術語之字彙是否正確,以及氣動力學上的各種效應,真的很難!所以在下於公餘時學習航空常達十二年不是沒有原因的。
--------------------------------------------------------------------------------
Skywalker 於 2001/02/19 23:02
發表內容:
小毛
有時夢想也會成真!美國萊特兄弟在19世紀末不是讓載人動力航空器飛上天了嗎?
--------------------------------------------------------------------------------
toga 於 2001/02/20 12:03
發表內容:
全防網上有兩個受不了當地風氣的壁虎君,發言想來貴網站造訪,在下觀其意甚誠,不知小滬尾網主與Skywalker兄是否願意接納,E-mail告知此地之所在?
--------------------------------------------------------------------------------
sohonor 於 2001/02/20 12:11
發表內容:
看了小毛君用心的改良構想只有一句話
感動
跟幾年前看台海翔鷹感動之情一致!
如前述!IDF構型緊致如欲大幅增加航程當屬不易!如氣動力外型大幅變更!那開發時程與經費就如同開發新機!且是明知未服役已落伍的新機!
可見的未來IDF 的中壽提昇還是以加強航電與電戰較可行!
加大現有引擎預留額定推力!如企圖心更大
則重啟 J - 101 引擎計畫!平心而論這顆原本預定配備於
IDF- Block2 的引擎是筆者研究鷹揚機十幾年來認定最佳匹配
無論大小重量推力比均佳!可使IDF 有更佳的發揮!
IDF因設計限制原就不是一架全能機
但經過改良它可以成為一架優秀且稱職的本土防空機
--------------------------------------------------------------------------------
Virge 於 2001/02/20 12:24
發表內容:
我亦同意 Sohonor 兄的看法,只從引擎和電戰方面著手還是最划算的,航程的事....,實在不用勉強,畢竟 IDF 就是一架輕型戰機;不過小毛君的心意確實令人感動。
--------------------------------------------------------------------------------
小滬尾 於 2001/02/20 12:28
發表內容:
RYAN2181兄﹐KGB兄﹐您們好﹐歡迎光臨
最近小弟有事﹐未即時向各位大哥問好﹐還請原諒﹗
各位大哥們的討論實在精彩﹐小弟獲益不少﹐先行拜謝﹗
--------------------------------------------------------------------------------
小毛 於 2001/02/20 14:18
發表內容:
眾先進在此板陸續發表寶貴的看法,小弟深感欣慰,也不會因此自滿,畢竟我們說了半天,漢翔能做到做到多少,尚有疑問?
小弟從半導體的進步來看,每隔三至五年運算速度可以提高一倍以上,所以十年後,欲達到相同性能的電子裝備,只要原來體積與重量的百分之40~60即可。所以相同的航電艙空間在十年後,會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小弟不知漢翔的決心與空軍對IDF的真正定位,會不會因為有了幻象和F16而有了苟安於現況的心裡。IDF的缺點,隨便數都數得出來,其中又以推進力與航程(續航力約90分鐘?)是最難改進的問題,原因都是技術困難。小弟認為台灣絕對有某種程度的超音速風洞(否則雄三如何為外型定案),所以氣動力外型的修改並未像想像中的困難。
眾網友可以看看南非修改其古老幻象機的土法煉鋼方式,其機鼻是不是改的很彆扭(南非國防部網站)右下角那張http://www.mil.za/CSANDF/CAirForce/Aircraft/saaf_aircraft_main.htm或是以色列修改F4,新加坡修改A4,F5偵查型等等,
這樣的空氣動力外型亂七八糟的飛機都可以飛上天(可能還沒有線傳飛控系統),何況我們有風洞,有重頭到尾的發展經驗,人才應該還在,缺的只是空軍的全力支持與漢翔對自己的信心,因為一句不可能,太困難就直接抹煞所有的機會,得到的就是IDF永遠就只能做到這樣而已,更加堅定了空軍認為漢翔和IDF是扶不起的阿斗的根深蒂固觀念。徒令親痛仇快!
小弟認同Skywalker兄的意見,漢翔應該針對各種提案,仔細評估後,製作一台技術驗證機,小弟認為漢翔的技術能力一定夠,就怕的是漢翔認為經費不足或沒有市場就直接打退堂鼓。小弟之前提議的國防自主發展基金如真能成立,則可以使漢翔去除後顧之憂。只是不知哪位德高望重之人可以發起這樣的基金,取昭公信,唐飛可是適合人選?(還是看李遠哲有沒有空?)
對於發動機,小弟的確沒輒了,小弟也不知要如何改良才能達到網友要求的12500磅推力,不過事在人為,希望網友集思廣益,動動腦筋,或許有意想不到的突破性做法也不一定。
今天情緒比較激動,如有得罪之處,請多多包含!
--------------------------------------------------------------------------------
F104 於 2001/02/20 14:44
發表內容:
以下是小弟的IDF升級構想:
1.航電軟硬體的精進與瘦身及數位化(或建立與E-2T的資料鏈)
2.使用大量複合材料減重
3.改良現有的發動機 如增加旁通比 修改控制軟體 壓縮段改為軸流式另外如果可以改用JP8就更棒了!
--------------------------------------------------------------------------------
KGB 於 2001/02/20 17:46
發表內容:
小滬兄
真是抱歉,未向主人說一聲就隨便跑進來.
由於全防軍武討論區以快成為全防口水戰討論區,為了必免遭受戰火波及,只能跑到貴網站避難,還請小滬兄收留小弟這個難民.
--------------------------------------------------------------------------------
Skywalker 於 2001/02/20 19:44
發表內容:
插播
Virge兄
昨晚敝人有一則關於HF-3飛彈的新聞節錄予閣下,請收到電郵後依內容所述以電郵回覆資深網友Yuio兄,謝謝!
Toga兄
敝人已將閣下所提及之兩位“壁虎”電郵資料傳遞與小滬尾兄,正待回覆中。
--------------------------------------------------------------------------------
小滬尾 於 2001/02/20 21:36
發表內容:
KGB兄﹐您太客氣啦
各位大德的光臨﹐小弟可是倒屣而迎啊﹗
另外﹐
天行兄﹐非常謝謝
小弟已回電﹐歡迎﹐歡迎﹐還是歡迎﹗
--------------------------------------------------------------------------------
小滬尾 於 2001/02/20 22:35
發表內容:
也聊聊小弟對IDF改良的看法
目前優先﹕充實其防禦戰機的功能
1。建立其與E-2T的資料鏈﹐更加強視距外能力
2。配備頭盔瞄準具﹐據了解﹐即使戰機未配備高偏軸短程AAM﹐頭盔瞄準具的配備﹐
使一般短程AAM有更大的發揮。
3。短場起降能力﹐目前IDF是二代機中﹐短場起降能力最好者﹐這方面應該是可從
增加推力來加強﹐方式應可參照原來TFE1042-70A的計劃。
未來的工作﹕擔任距外打擊載台
個人的看法認為﹐根據美國人的設定﹐IDF的對地攻擊性能﹐不會超過F16。
可以用更改外型的方式來增加航程﹐載重﹐但對氣動力的影響可能不小﹐而且成本
會不少﹐個人傾向以大量使用複合材料的方式﹐用少量修改外型的方式﹐來達成增
加酬載的方式。
另外﹐台海翔鷹一書提到﹐IDF的下一代改良形﹐與颩風的外型很像的說
--------------------------------------------------------------------------------
帖斯特 於 2001/02/20 22:49
發表內容:
目前優先﹕充實其防禦戰機的功能
1。建立其與E-2T的資料鏈﹐更加強視距外能力
2。配備頭盔瞄準具﹐據了解﹐即使戰機未配備高偏軸短程AAM﹐頭盔瞄準具的配備﹐使一般短程AAM有更大的發揮。
^^^^^^^^^^^^^^^^^^^^
我記得前一陣子不是說中研院有做出來瞳位瞄準器之類的東西?
聽說是可以追蹤眼睛瞄準的地方,也就是說不用轉動整個頭部
就可以瞄準,同時還可以把display直接打在眼球內........
這只是我的印象,如果正確的話,應該就不用什麼頭盔瞄準器了吧.
3。短場起降能力﹐目前IDF是二代機中﹐短場起降能力最好者﹐這方面應該是可從增加推力來加強﹐方式應可參照原來TFE1042-70A
^^^^^^^^^^^^^^^^^^^^^^^^^^^^^^
我看過那本寫發動機研發的故事上面說,原本美國是有限制某推力
以上的發動機技術出口,但是後來找到一個漏洞,那所謂的推力是
定義成海平面某個高度的出力,所以我們就用控制軟體設定成高
於那個高度就可以用高一點的推力,這也許是所謂美國用軟體限制
TDF發動機推力的說法來源.不知道這個限制現在取消了嗎?
還有,雖然TFE-1042-70A有較高的推力,可是這也意味著較高的耗
油率,這樣不是對於IDF的航程又打了個折扣了嗎?
--------------------------------------------------------------------------------
小滬尾 於 2001/02/20 22:58
發表內容:
帖兄﹐
說得有理。
就等這個瞳位瞄準器的出現。
另外﹐TFE1042-70A用在目前機身﹐真的會降低航程﹐不過﹐推力變大﹐掛載應該可
增加﹐可能多載一些更重的副油箱﹐不過﹐這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看來﹐發動機的提昇必需搭配配套的機身改進。
--------------------------------------------------------------------------------
Darth Panda 於 2001/02/21 20:09
發表內容:
Hello everybody sorry I was very busy with school, I am also very sorry I can not write Chinese with Dutch windows
About IDF I have some selection
Phase one: IDF C/D model: new engines, data links, upgrades off the fly software, new Air to ground weapons.
Phase two: AIDC build 2 squadron IDF+ with twin tails to replace F-5E off the aggressor squadron. (Twin tails IDF look more like SU27 than F-16/IDF, and we can lean about the speciality of aircraft with twin tails I will make a picture if I have time to do it.)
Phase three: rebuild IDF to E/F model just like Mr.小毛 s plan
Phase four: with the basic off IDF-twin tail and IDF E/F we can build a prototype for ADF
--------------------------------------------------------------------------------
小滬尾 於 2001/02/21 21:31
發表內容:
Darth Panda 兄﹐歡迎光臨
老兄可試試這套中文輸入軟體
http://www.njstar.com/
--------------------------------------------------------------------------------
Skywalker 於 2001/02/21 22:52
發表內容:
Darth Panda兄歡迎提供意見或構想
敝人仍然認為須製造一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以評估我國目前之航太工業程度。此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可由AIDC飛航測試處目前操作之本軍序號1417號F-CK-1A機改造,乃該架戰機為空軍之退貨裝備(該架戰機源由請詳2001年1月號全防雜誌「台中航太節」內文)。
--------------------------------------------------------------------------------
Skywalker 於 2001/02/21 23:19
發表內容:
2月17日於全防討論區對小毛兄之建議文
在下是電腦工程繪圖的實際操作者,因在下瞭解航空工業製程,給閣下建議如下:
1.機體隔框重新設計製造
2.機體加寬但垂直尾翼不能太大(力距問題),需修改為雙尾翼
3.更換F125-GA-200發動機改良型
4.飛控軟體修改配合重心前移
5.可加設飛衍式加油裝置(同F-16)
--------------------------------------------------------------------------------
toga 於 2001/02/23 16:17
發表內容:
小滬尾 於 2001/02/20 22:58
發表內容:
帖兄﹐
說得有理。
就等這個瞳位瞄準器的出現。
另外﹐TFE1042-70A用在目前機身﹐真的會降低航程﹐不過﹐推力變大﹐掛載應該可增加﹐可能多載一些更重的副油箱﹐不過﹐這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看來﹐發動機的提昇必需搭配配套的機身改進。
A: 以老俄改良Mig-29的方法為師,在駕駛座後方機背增設“駝峰”型油箱之做法不知是否可行?
--------------------------------------------------------------------------------
Skywalker 於 2001/02/23 19:18
發表內容:
Toga兄
去年7月30日聯合報曾報導F-CK-1之聯合反制載台計劃之新聞,並刊登該計劃之F-CK-1修改部位之側視圖,其中研擬將機背加高。一如閣下所言類似MiG-29M“駝峰”的構型,但較為平直。
--------------------------------------------------------------------------------
EVANGELION 於 2001/02/23 19:41
發表內容:
駝峰型油箱??!不會增加阻力嗎?!所謂的駝峰型油箱我沒看過?!
--------------------------------------------------------------------------------
EVANGELION 於 2001/02/23 19:43
發表內容:
我記得前一陣子不是說中研院有做出來瞳位瞄準器之類的東西?
聽說是可以追蹤眼睛瞄準的地方,也就是說不用轉動整個頭部
就可以瞄準,同時還可以把display直接打在眼球內........
ㄟ.....看不懂ㄋㄟ,不用轉頭就可以瞄準?!啥?!看不懂~
誰可以再白話一點來描述瞳位瞄準器~
小弟我資質愚昧~呵呵~
--------------------------------------------------------------------------------
小邱 於 2001/02/23 20:55
發表內容:
嗯 修改油箱是否可以試試F-16 Block60這樣增加機背適型油箱 不過對於機動力是有一定的影響啦......
瞳位瞄準器 其實小弟也不清楚 依照字面來說明的話應該就是去感應瞳孔所注視的方向 如果經IFF認證為敵方目標就可瞄準及射擊 簡單來說 就是瞳位瞄準器是跟著你的眼球動 而不是需要整個頭動.....
--------------------------------------------------------------------------------
Skywalker 於 2001/02/24 10:05
發表內容:
小邱兄
如此小毛兄的「F-CK-1中期性能提昇構想」增加兩個附屬研究項目:
1.機背適型油箱
2.瞳位瞄準器
第一項為裝置於機體外,可能對F-CK-1之氣動力造成影響,阻力會稍有增加,但對狹小的台海空域而言最大航速不太重要,可以接受。
第二項為裝置於F-CK-1之座艙內,應對機體影響不大,但航電部份是否須因為此裝備局部修改(航電艙容量有限),仍需考慮。
--------------------------------------------------------------------------------
帖斯特 於 2001/02/24 21:48
發表內容:
作者 [email protected] (看文章與電子學天才!), 看板 Weapon
標題 【轉貼】IDF戰機 進入「目擊」射控時代
時間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Wed Dec 27 15:29:08 2000)
───────────────────────────────────────
【自由時報】IDF戰機 進入「目擊」射控時代
〔記者吳明杰╱台北報導〕中科院光電軍事技術有重大發展,中科院第五所副所長
羅漢華博士昨天指出,中科院研發的頭配顯示器、網膜顯示器和瞳位追蹤器等先進
裝備,未來若整合配備於IDF經國號戰機,在近距離空戰時將能有效對抗中共向俄羅
斯採購的蘇愷三十MKK戰機。
羅漢華於昨天國防部記者會後表示,目前世界上的戰機只有俄製蘇愷三十MKK和美
製F-22戰機配備瞳位追蹤器等系統,飛行員只要戴著這型系統的頭盔,所有眼睛看
到的目標都可以藉由這種高科技系統直接感應並啟動火砲擊落敵機,即使我國幻象
兩千、F-16戰機和中共的蘇愷二十七都沒有這套裝備,日後IDF配備這套系統後,將
大幅提升接戰能力。
----------------------------------------------------------
這是很老的新聞了,供大家參考.可不是頭盔瞄準器哦.
--------------------------------------------------------------------------------
Skywalker 於 2001/02/25 10:23
發表內容:
感謝帖斯特兄提供資料,雖是舊資料但仍有參考價值。
--------------------------------------------------------------------------------
小滬尾 於 2001/03/06 06:10
發表內容:
XU兄
真的謝謝老兄的抬舉﹐在這裡大家當您是好朋友﹐也祝您一切順利。
致所有的朋友們
很抱歉
小弟最近事情非常多﹐所以無法為大家服務﹐目前版務就由TSKY兄與路過兄代理﹐
留言版的系統問題可找TM老大﹐此外﹐GAVIN兄的問題﹐小弟可能一個月後才有時間
回應﹐再此先說聲抱歉﹐也謝謝TSKY兄﹐路過兄﹐與TM老大的幫忙﹐還有﹐更謝謝
SKYWALKER兄的熱心﹐奮力維持本版的水平﹐我們的社會要是多一些這樣的人﹐我們
的台灣肯定是東方瑞士。
謝謝各位的支持
--------------------------------------------------------------------------------
Skywalker 於 2001/03/14 20:01
發表內容:
今日於全防討論區看到William兄向敝人提說關於F-CK-1航程之問題,的確以空中加油方式可解決F-CK-1航程不足之問題,這也是過去在討論小毛兄的「F-CK-1中期性能提昇構想」時遺漏之處。
也只有如此,於機背增設與F-16相同之飛衍式空中加油系統之受油口,方能解決F-CK-1內載燃油受限與航程不足之問題。
--------------------------------------------------------------------------------
Skywalker 於 2001/03/15 19:51
發表內容:
若照William兄堅持的增加內載燃油容量,因F-CK-1機體不大,且內部管線與系統眾多,恐怕此舉如同D check(全機拆光,做細部結構檢視)一樣,耗時耗力。
--------------------------------------------------------------------------------
小毛 於 2001/03/20 13:55
發表內容:
可是六百公里航程的載油量就算在空中加滿,了不起也不會超過一倍的航程,還不如F-5E/2000(作戰半徑可達1400km,AIM-9 X2+副油箱),空中加油可以做,但並不能徹底解決續航力的問題。
Skywalker兄何時有評估報告出來?小弟再一兩個月就要出國讀書了。
--------------------------------------------------------------------------------
Skywalker 於 2001/03/20 18:20
發表內容:
小毛
預定下週敝人將有初步評估報告發表於此欄,因近期忙著公司的檔案移交與封存事宜,可能會延誤數日。
--------------------------------------------------------------------------------
WILLIAM 於 2001/03/20 20:59
發表內容:
skywalker
如 F-CK-1A/B內載油箱,能提升到3000kg接近 F-16A/B 的水準,再經空中加油,並排除通過香港飛航情報區監控之技術上的問題,日後想巡弋東沙島海域 7~800km距離便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了(南沙太平島1400km左右可能力有未逮)!
--------------------------------------------------------------------------------
toga 於 2001/03/20 21:33
發表內容:
對經國號而言,內載燃油提升至3000KG相當於增加了42%的內載燃油,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機體結構的大幅修正與最大推力至少12000磅以上的引擎都是必備之先決條件,工程浩大繁雜,可能比F/A-18 C/D-->F/A-18 E/F還猶有過之﹔如果只是單純為了巡弋東沙的話,還不如直接以F-16A MLU+AIM-120C代勞算了。
--------------------------------------------------------------------------------
Skywalker 於 2001/03/21 20:13
發表內容:
F-CK-1中期性能提昇構想初步評估報告
壹、前言
2001年2月17日於全球防衛雜誌社網站「軍事論壇」討論區上,台灣區網友小毛君對我國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自製之戰機F-CK-1,提出簡易之改進構想,敝人將此構想定名為「F-CK-1中期性能提昇構想」。數日後將該構想轉移至小滬尾網站繼續討論,長達一個多月。敝人近期綜合諸位網友與航空界友人之意見,提出一份構想初步評估報告。
貳、氣動力
小毛君曾提到將F-CK-1自雷達罩至兩個發動機中間一條線劃開,從中間增寬20cm。如此機身模線須重新設計,但幅度更改有限,且波阻力大增。敝人並向航空界友人詢問如此修改而產生的氣動力問題,在加上敝人對F-CK-1之瞭解與Ryan2181君等網友提供之資料,發現產生影響整體氣動力之流場狀態如下:
一、主翼翼展與面積增大、機身加寬,氣動力特性改變,滾轉率降低且波阻力增大(截面積)。
二、垂直尾翼增高且面積增大,於飛行時側風之影響將增大,極易偏航。
三、以機身現有長度,不可能延長的情形下,摩擦阻力增大(濕面積)。
四、機尾之基座區(Base area)增加,尾部阻力大增。
五、增高之機背艙,破壞整體模線,增加波阻力。
參、機體結構
座艙罩成形之製程及結構強度會有應力上之問題,可能會降低抗撞擊之應力,而且影響到向左右方側視角角度。機身隔框須重新配合修改之寬度設計,並增強其強度,重量增加。起落架艙為因應增加之機體重量,同樣須重新設計並增強強度,重量也增加。發動機艙結構有可能更換新發動機,該處隔框要稍為修改。部分組件採用大量複合材料減重。如此看來,F-CK-1機體結構如隔框、大樑、肋條等需重新設計,生產成本將如製造新機一般。
肆、次系統
在雷達罩方面,會對雷達罩之電性需求產生干擾之影響。在起落架方面,因機體重量增加,須更換為強度增強並耐增加不少的落地重量的新起落架。如電氣、控制、燃油等系統須重新配置,線路長度因機身加寬而增加,亦增加不少重量。航電艙與座艙間重新配線,並預留未來增設航電之線路空間。次系統方面因機身寬度增加,有彈性空間可增加如電戰系統等裝備,發揮空間大增。飛行控制/配平系統重新更改軟體,以修正調整後的機身重心,以利飛行員操作。此外如何籌獲新一代電子預警/反制系統、具地貌追沿/地形迴避能力之雷達及傳輸資料鏈、頭盔瞄準具,是須突破的課題。
伍、航程
雖機體加寬可增加內載燃油,對航程增加及滯空時間有增加少許,但受限於機體結構與機身內次系統配置管線之因素影響,恐無法裝設飛衍式空中加油系統之受油口。故對於航程之增加有限。
陸、武裝
機身中線由一排中程飛彈彈槽增為兩排,可使F-CK-1空優武裝為TC-1/AIM-P4x4、150Gal(460.8Kg)副油箱x2、TC-2x4。在武裝配置上仍以空優為主,目前暫不考慮支援對地攻擊任務之可行性。
柒、結論
綜合以上各項,敝人初步評估應製造一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驗證此構想於實際飛行與執行任務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此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可由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飛航測試處目前操作之本軍序號1417號F-CK-1A機改造,乃該架戰機為空軍之退貨裝備(該架戰機源由請詳2001年1月號全防雜誌「台中航太節」內文)。此外新舊航電之差異、新發動機,可由F-CK-1驗證機於測試飛行上驗證。生產線的機具與模具可延用於驗證計劃,但仍須做驗證計劃的成本計算,並考量是否可行。
--------------------------------------------------------------------------------
Skywalker 於 2001/03/21 21:21
發表內容:
小毛
敝人已將「F-CK-1中期性能提昇構想初步評估報告」趕出,請詳電郵所掛之附加文件檔。
請於收到後回覆!
--------------------------------------------------------------------------------
WILLIAM 於 2001/03/21 21:58
發表內容:
戰機巡弋東.南沙,並不完全是與對岸互別苗頭,且在南海區域我方與大陸有種共同護土之默契存在!敝人的觀點,以自製 F-CK-1A/B戰機執行任務,敏感性較低!若承平時期派遣 F-16 .M-2000 國際干預壓力就有其可能性!
我方戰機想要通過香港飛航情報區,可沒像 C-130H 來得容易!也許比獲得空中加油機還難(除非中共莫許)!
--------------------------------------------------------------------------------
toga 於 2001/03/21 22:52
發表內容:
柒、結論
綜合以上各項,敝人初步評估應製造一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驗證此構想於實際飛行與執行任務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此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可由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飛航測試處目前操作之本軍序號1417號F-CK-1A機改造,乃該架戰機為空軍之退貨裝備(該架戰機源由請詳2001年1月號全防雜誌「台中航太節」內文)。此外新舊航電之差異、新發動機,可由F-CK-1驗證機於測試飛行上驗證。生產線的機具與模具可延用於驗證計劃,但仍須做驗證計劃的成本計算,並考量是否可行。
A:一個問題,這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到底要驗證些什麼?
新型引擎:
適合經國號的推力升級之成熟引擎,到現在連個影子也沒有。
新型雷達:
截至目前為止,放眼世界各國,經國號可攜帶,性能又明顯比金龍五十三型雷達優異,足可為其後繼者的輕型機載雷達根本連正式計畫都尚未提出。
前翼構型/CCV技術/向量推力計畫:
從未聽聞中科院在這些方面有取得任何實質進展,甚至是有正式計畫去研發這些科技。
在這樣的狀況下,專門生產一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到底是為了要驗證些什麼?只是為了確定推力差強人意的經國號還可以不顧一切的增加硬塞多少燃料嗎?
--------------------------------------------------------------------------------
小毛 於 2001/03/22 18:45
發表內容:
Skywalker兄,直到今日尚未收到您的來信,不過既然刊出來了,小弟就在嘮叨一下。
真的好失望啊!真的好失望啊!
不過一開始就是表明是餿主意了,能引起這麼多討論,不管正面反面的討論也讓大家更深入的看待此問題。
如果此計畫不是用於中程延壽,而是用於ADF或海航隊呢(海航應該不會想用二手機,而是全部新造)?小弟認為海航使用的IDF應該可以考慮增加引擎的旁通比,不追求高速性能與優良的纏鬥能力,但求次音速巡航與中低空的大推力,而且提高旁通比也會較省油,增加航程。
小弟認為可以從幾個方向來作減重與增加航程,
1.除了增加複合材料的使用外,應該考慮鈦金屬在航空器上面的應用。如果起落架捕捉鉤等改以鈦金屬製作,全部至少可以節省三十公斤(推測值,三個起落架加起來至少超過百公斤)的重量。
2.此外應考慮減少銅線的使用,改以光纖作為資料傳輸可以大幅減少重量(約數十公斤,此外光纖沒有短路的問題)。
3.IDF莫名其妙的腰身應該取消(應該是美國人為減少攜油量的詭計),改成與F16相同的直順機身。(如此或許可以增加幾十公斤的載油量),不要說氣動外型的改變,其實影響會有,但並沒有想像的大。
4.機上的多功能顯示器應將映像管改為高亮度液晶顯示器,可減少約一公斤並增加可靠度。另外一些電子儀器的外殼如果改為鋁鎂合金或鈦金屬(仿效筆記本電腦),應該也可以減少個約一公斤。
5.另外由於電子技術的進步,進一步的改良金龍雷達的運算速度與記憶體容量,如此即使雷達不變,但由於運算速度的提高與記憶體的增加,可以提高雷達的反應速度與增加同時搜索與攻擊的數目,甚至可以增加更多的功能(如海航模式,導引雄二/三,魚叉等,增加電戰或抗干擾能力,或是整合的資料鏈系統)。
小弟對引擎所使用的材質很感興趣,不知渦輪葉片是否都是鈦金屬製成?如果引擎也能夠減重,其實也不無小補。
小弟對雷達罩還是有疑問,新加坡將F5的雷達罩改的亂七八糟(RF-5),也沒聽說使用上有什麼問題,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南非與以色列改良F4與幻象一等的雷達罩上,都是長得畸形怪狀,何況這些機種都還未裝有線傳飛控系統!!對雷達產生的影響其實只要經過試驗調整後就可以了。(F5A/B當年改成鯊魚嘴,據稱還可提升推力,怎可一句有影響就完全不考慮)
有玩車的人應該都知道,加裝了渦輪後,排氣管,濾清器,煞車等都要改(硬體部份),甚至電子點火的參數等也要調整(軟體部份),要酷一點的再加上車尾車頭擾流板大包圍等等,顯然都不在原廠的設計範圍內,但是經由熟練的技師與電腦的計算,不但性能提升,安全性與可靠性有都有加強,怎可因為一句有影響就放棄了,就是為了要比原來更好才改的啊,要改當然要整套改,可減輕重量的跑車座椅,防傾桿,防滾籠等等,改個半套的算什麼呢?
--------------------------------------------------------------------------------
Skywalker 於 2001/03/22 20:05
發表內容:
Toga
敝人所提及之這架「技術概念發展測試機」,是要做來驗證小毛所提之提案,到底能搞到何種程度。敝人只是初步評估而已,那些空用裝備也只是依其構想而配套,也知實際上有困難,但不試試怎知可不可行。
小毛
給您的電郵敝人傳遞數次,皆被退件,能否電郵予敝人做確認。
1.起落架主要乃承載落地重量,故皆以鋼材製造,不可用航空用鈦金屬。
2.敝人所提之管線,除電力系統之電纜外其餘可改用光纖,這個敝人未考慮到。
3.中段機身隔框與機首機尾段同寬,機體成為一直線,氣動力之阻力稍增但流場變動不大。
4.航電設備減重,因這些航電都是次系統包商大量生產的,除非訂做。
5.發動機壓縮段或渦輪段改用航空用鈦金屬,雖質輕但用在發動機上因金屬應力與高溫因素,只有航空用鎢鋼適合。
--------------------------------------------------------------------------------
Skywalker 於 2001/03/22 20:28
發表內容:
小毛
發展一架飛機的過程是與汽車不同的,要考量的太多了。航電、發動機、線束等次系統與機體結構、材料選擇都要相互妥協,飛機才飛得起來。
--------------------------------------------------------------------------------
WILLIAM 於 2001/03/22 20:34
發表內容:
skywalker
關於 F-CK-1A/B 如加大內載油箱後,依toga君之見解,勢必換裝推力較大之發動機!因購得 F-16.M2000 而遭取消生產之第二批 F-CK-1 ,原計劃使用推力達 12000 lb之 TFE-1088 發動機,但隨著計劃中止而結束發展!
在 F-CK-1A/B 中期性能提昇計劃中,是否將原同廠 TFE-1042-70 系列,提昇型之 TFE-1088 型發動機列入考量??若與他廠生產之發動機相較, TFE-1088 相信對 F-CK-1 有更好的相容性!
--------------------------------------------------------------------------------
Skywalker 於 2001/03/22 20:43
發表內容:
WILLIAM
敝人於初評報告中提及若取得新發動機,則要修改發動機艙。若考量相容性則新發動機只能選用TFE-1088,如此發動機艙及螺栓接合處就不須修改,其實除了TFE-1088別無選擇。
--------------------------------------------------------------------------------
小毛 於 2001/03/23 12:43
發表內容:
小弟提的ADF與海航用的構型,怎麼沒有網友回應?
小弟整理如下:
1.以攻擊為主的構型,空戰纏鬥性能可以適度犧牲,所以中低空與次音速的性能為主要考量,考量以提高旁通比的TFE-1088系列發動機,犧牲部份超音速性能,以獲得次音速時的推力增加和節省油料,增加航程。(請網友評估可行性,有沒有可能在提高旁通比後,推力增加40%,最高巡航速度在0.9~1.2馬赫,最大速度<1.5馬赫)
2.經由犧牲部份空戰纏鬥能力,提高內在燃油量,以其達到對外打擊的目標,單然如果可以空中加油是更好了。
3.經由減重的加強,機身的加寬,機翼結構的加強,使得IDF的掛載點在機腹由目前的一排增加為兩排甚至三排。
4.F16所使用的Lartin與Pathfinder等外掛電子裝備,可否在機身加寬後以國產形式(仿製),直接內建,或是於取得匯流排技術後使ADF可以掛載,以增進地貌飛行與導引能力。
5.電戰莢倉與F16共用,以搭配機隊進攻時的自衛效果。
6.假設推力可以增加40%(提高旁通比,降低高速性能),則最大外載有機會達到5600~6000公斤,雖然還比不上F16,但也算是突飛猛進了。
7.增加與改變這麼多,應該可以讓ADF的研發預算全部消化完(笑),讓漢翔與中科院有忙不完的事,避免人才流失。
問題1:IDF的機腹掛載好像只能掛箭二而已,不知箭二由無可能再發展發射軌發射。使其可以掛載機翼下?
問題二:小弟翻閱所有的手頭上的照片,空軍的掛載都是兩個副油箱(含IDF,M2000,但F16則有時兩個,有時一個),不信您可以再翻翻看。平常就這樣掛載,不是增加起飛重量,任務上有需要嗎?
--------------------------------------------------------------------------------
KGB 於 2001/03/23 15:24
發表內容:
小毛兄..
聯合反制載台計畫以將TC-2改良計畫納入,其中一項就是滑軌發射.
加掛副油箱最明顯的特性就是增加滯空時間,一般在進行例行性偵巡任務時都會掛一兩個(視距離及戰機內載燃油而定),其它方面小弟就不清楚了,這必需請教Skywalker兄或其他對這方面較有研究的網友.
--------------------------------------------------------------------------------
Skywalker 於 2001/03/23 16:31
發表內容:
小毛
敝人於昨晚針對閣下之ADF與海航用的構型逐項回應,不要心急並請詳閱。
KGB
這是執行例行性偵巡任務之必備掛載,在無空中加油機的情形下,以此方式儘量延長滯空時間。請詳敝人之航空專欄。
--------------------------------------------------------------------------------
小毛 於 2001/03/23 19:36
發表內容:
小弟再度狂想一翻,請大家見諒!
1.發動機前段的葉片應該有使用鈦金屬,中後段燃燒部份鈦金屬就不適合了(小弟以前看過一些報導講引擎葉片用什麼粉末冶金,累晶等等的,應該就是指鈦金屬,鋼材可以累晶嗎?)。
2.鈦金屬的強度較鋼材好,以前沒用在起落架可能是預算問題(俄國是否有某些機種使用鈦金屬起落架?),但如果考量現今鈦金屬加工技術的普及與進步,在減重第一的原則下,沒道理不採用較好的鈦金屬來製作。連M1A2都考慮改用鈦金屬裝甲,成本的增加都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但重量的減少其戰術運用彈性的增加使得錢花的有值得。(鈦和複合材料哪個較輕?相同重量時哪個強度較佳?)
3.小弟提出最希望網友討論的是,您贊不贊ADF或海航機種以犧牲部份纏鬥性,換取較大的次音速推力增加,也因為推力增加,使得機身可以大幅改造,以增加燃油量與改進空間,畢竟ADF與IDF之任務形態不同(ADF有機會全面取代F5-2000與AT-3)。況且一旦天箭二可以改成滑軌式之後,小毛版的ADF掛載如下JDAM X4(機腹二排掛架),副油箱 X2(翼內側掛架),天箭二 X2(翼外側掛架),天箭一 X2 (翼梢掛架)。
4.小弟認為M2000的翼梢裝有內建電戰系統,顯示並非一定要裝在機身內,值得 IDF的改良參考,說不定可以整合翼梢發射架和電戰系統,嘿嘿!
5.有沒有人考慮金龍53雷達裝在F16上啊?雖然很瘋狂,但說不定從此就可以箭二與AIM-120共用,嘿嘿!(模組化的雷達要增加新功能不是多插一片卡就好了嗎?難道IDF用的匯流排與美軍不同?)
--------------------------------------------------------------------------------
Skywalker 於 2001/03/23 20:42
發表內容:
給小毛兄:敝人對閣下前一篇構想摘要之回覆
1.可由「聯合反制載台」計劃之增高機背構型再修改之,因以空對面攻擊為主之構型不用考量空戰纏鬥性能,飛行速度於中低空時以次音速尚可接受。發動機仍改良自TFE-1088系列,但壓縮段須修改為軸流式方能提昇旁通比,後燃器仍要安裝以符合作戰需求,雖屬上一代發動機構型但還有發揮的空間。如此推力可增加35%以推進該構型航空器,航空器巡航速度約在0.9~1.25馬赫,最大速度約1.4馬赫。如此方能節省燃料並增加推力、航程、滯空時間。
2.犧牲部份空戰纏鬥能力,提高內載燃油量,這點敝人還可以接受。但機身中段因靠近發動機艙,還安裝得下飛衍式(Flying Boom)加油系統之受油器嗎?該處敝人最斤斤計較,要不要考慮改用軟管-浮錨式(Probe & Drogue)加油系統之受油器。
3.機身中線因只加寬20cm,還是維持原議,機腹掛載硬點維持兩排。而且機身中段還有主輪起落架艙,不能妨害艙門開啟與關閉。
4.空載電子莢艙之發展我國目前有此能力,故不考慮。但掛載空載電子莢艙之位置選擇,對航空器相當重要,須考慮飛行時的重心與投擲武器後重心之變化及氣動力之影響。
5.介面方面因射控系統源自F-CK-1,與美製電戰莢艙可共用,不在考慮之列。
6.若照如此最大外載重量,會不會讓發動機與機翼負荷太重,因發動機推力要能把飛機帶到離地速度以上才可以,不然飛不起來甚至還會飛不高。而機翼結構之掛載硬點因每處承載重量都不同,還要考慮到機翼氣動力上之翼負荷,並且結構要撐得住。
7.夠花它一大筆經費了!而且研發人才會不夠用。
--------------------------------------------------------------------------------
Skywalker 於 2001/03/24 08:58
發表內容:
給小毛兄:敝人對閣下上一篇構想摘要之回覆
1.發動機壓縮段用鈦金屬,好像沒聽過,該段是用粉末冶金葉片,但不是鈦金屬。此外發動機燃燒段用的是單晶成長葉片、陶瓷葉片。
2.起落架是要耐降落時的衝擊力,故生產起落架之廠商皆以較為質輕但強度高的鋼材製造。若要使用鈦金屬,最好使用在少數組件上。目前複合材料並未使用在起落架之設計上,仍使用於機身組件,如一些次系統用之衝壓進氣道、蒙皮。關於航空用材料問題,可請教國內大學航太系所或航太零組件業者。
3.敝人已於上次回覆,不再重述。
4.這個倒是可以研究,ECM與ECCM之電波發射、接收器是可整合於翼梢發射架,其它組件若不太大仍可塞入翼梢發射架內。
5.金龍53雷達裝在F-16上?只有雷達?射控電腦也要修改才可以相容。現在西方戰機之資訊匯流排大部份都設計為美軍(北約)規格,如同電腦主機板插槽般,換套件即可。
--------------------------------------------------------------------------------
小毛 於 2001/03/24 13:38
發表內容:
如果匯流排都是北約規格,那台灣的F16是如何增加AIM-120的導引模組?此模組是不是插到IDF上也可以用?嘻嘻!
--------------------------------------------------------------------------------
Skywalker 於 2001/03/24 16:18
發表內容:
小毛
還要看射控電腦軟硬體是否相容,談到射控電腦部份,這就不是敝人的能力範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