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滬尾轉貼 於 2001/02/08 01:23
發表內容: 發表主題:為什麼台灣需要自走砲
留言時間:2001/02/07 13:15:19,發言者來自:211.74.101.31
發言者稱呼:小毛
發國家或地區:TW
留言:
台灣戰略構想,陸軍主力部隊是是機動打擊部隊,所以主力部隊必須擁有良好的機動能力(所以現在本島應該只剩機械化與摩拖化和裝甲化部隊)。為何美英等國會發展輕型105榴砲,因為其經常有部署海外的需求,若不輕量化,會增加快速部署的成本與難度。事實上,155榴與105榴的威力並不是口徑上1.5倍而已,口徑越大,其震撼力與殺傷力是大幅增加的。常聽說八二三砲戰時,我方重砲搶灘登陸部署後,共軍就開始單打雙不打,還向國際宣稱台灣使用核生化兵器。事實是重砲威力大的太可怕,砲擊點方圓數百公尺人員皆難生還(類似油氣彈的屠殺效果)。所以英美發展超輕型的105榴是不得已的(需要直升機吊掛,155榴太重),否則何必再開105砲彈生產線。105榴只能提供先遣部隊基本的火力支援而已。
再回到戰術機動層面,當所有的部隊都已經機械化或摩拖化後,部隊展開遠較純步兵部隊展開為廣,此時長射程,機動快,精確度高的砲兵才能符合戰術需求。所以以西方的榴砲口徑105,155,175,203,240等來看,155榴是在口徑,殺傷力與發展成熟度各方面(以及後勤捕計需求),最適合的系統。但戰術需求希望其能有最大射程30km以上的性能,這也是52倍徑155榴出現的原因。
以牽引式火炮的部署時間來看,往往要超過十分鐘才能發射第一發,發射完還要花十分鐘的時間收拾整理才能開始機動。
在戰場上普遍部署砲兵雷達(聽說海峽兩岸用的都是美軍的同型雷達),而衛星定位系統即將人手一機的狀況下,牽引砲的戰場生存性將大打則扣,而自走砲是現代化陸軍最佳的選擇,而52倍徑更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小弟並不認為我們一定要買M109-A6,只要中科院有能力有預算,或是國際上有同等級的系統且同意在台生產或裝配,應該盡量留在國內生產或裝配,以降低日後後勤的困擾。
機動支援車輛不足的確是個問題,台灣多山多河,地形分割破碎,平常又多地震多洪水,陸軍需要更多的架橋車,浮橋車,具浮游能力的裝甲車等,平時擔任救災支援義軍,戰時可使戰力到達戰場任一地。且機械化部隊眾多,救濟車也應適量配置,以免戰力打折。
最後還有一個考量,是相對應於精實案的,自走砲砲班的人員需求遠小於牽引砲,所以在陸軍人員縮編的情況下,自走砲是陸軍的最愛。
--------------------------------------------------------------------------------
小滬尾轉貼 於 2001/02/08 01:29
發表內容:
順手牽羊
很抱歉﹐尚未取得KGB兄的同意﹐還麻煩天行兄轉達﹐KGB兄要是覺得不妥﹐還請告知﹐小弟一定刪除
發表主題:RE:小毛兄
留言時間:2001/02/07 15:24:18,發言者來自:210.58.198.11
發言者稱呼:KGB
發國家或地區:R.O.C
留言:
閣下說的是240mm榴砲吧。的確,根據舊政府時代的前行政院院長郝伯村先生所著「不懼」一書中「823砲戰日記」所載:「11月9日(星期日)晴…….金門決定再增加二四榴12門、一五五加12門,余以為此項兵力到達後,金反砲戰力量無論在射程與威力方面,均可使敵砲不敢猖獗……..」。文中提到的「二四榴」就是240mm榴砲。
由於砲彈的威力強大,爆炸後的高溫高壓把爆炸點附近的空氣燒光。陣亡的人員有許多都是七孔流血、窒息而死,在不知原因的情況下才說我方使用原子彈或毒氣彈。
至於您說的問題,聯勤以在1997年漢光13號演習中展出國造XT86系列155mm榴砲。雖然此火砲的射程不及南非的G5型榴砲,但和G5一樣,裝有輔助推進器,所以也算「國造半自走砲」。
XT86系列155mm榴砲反應時間極快,只要3分鐘,人數由11人減為7人。
其中XT86A1裝有「全自動液壓驅動裝制」,反應時間一樣,但人數更少,只要4個人。
目前這兩型榴砲還在測試中,也不知國軍會不會買。但小弟認為這兩型榴砲研發成功的話,對我國的火砲製造技術是向前跨了一步。
--------------------------------------------------------------------------------
小滬尾 於 2001/02/08 01:46
發表內容:
以前當兵是幹砲兵﹐105榴﹐155榴都推過
105榴雖然較小﹐還是移動困難﹐變換陣地非常緩慢﹐挖助鋤更是費時﹐根本無法應
付現代戰爭的需要。
155榴更是可怕﹐以前台灣的155榴有配履帶車﹐個人當兵時﹐履帶車早已掛掉﹐推
155榴真他媽的會哭出來﹐尤其是下雨時﹐地上泥濘﹐敵人還沒反砲戰﹐我方的士兵
就先累掛了﹐所以那種砲只能放在外島的碉堡。
至於155加牽引砲﹐不放在外島的碉堡﹐會整垮一狗票人啦。
自走砲除了原較卡車+牽引砲靈活外﹐又可自動挖助鋤﹐下基地時就不會有士兵因為
挖不好助鋤﹐被軍官用鋼盔敲腦袋了 :P
--------------------------------------------------------------------------------
Monkey 於 2001/02/08 10:05
發表內容:
請問:榴彈砲與加農砲的差異何在?
是不是一個是曲射武器,另一個是直射武器?
我以前是當步兵的,所以對火砲實在一竅不通,還煩請各位先進賜教!
--------------------------------------------------------------------------------
阿幹 於 2001/02/08 10:10
發表內容:
Monkey
簡單的來說一個比較短 一個比較長
嘻嘻嘻嘻
--------------------------------------------------------------------------------
小滬尾 於 2001/02/08 10:13
發表內容:
猴兄
都是曲射武器﹐只是加砲的砲管比榴砲長很多﹐所以射程比同口徑的榴砲遠。
在古時候是很偉大的﹐現在都很落伍了。
--------------------------------------------------------------------------------
Monkey 於 2001/02/08 10:40
發表內容:
喔,瞭解了!謝謝!
以前在巨艦巨砲主義時代,大和號46cm的超級加砲,一發可以飛上41公里,我在想:假使台灣軍方哪天發了飆,也搞個這種東東架在金門與馬祖,不知道老共會怎麼想?
--------------------------------------------------------------------------------
小滬尾 於 2001/02/08 12:22
發表內容:
猴兄
長射程砲的部署還是比較有利於大陸﹐而金馬方面有些困難﹐問題出在前進觀測﹐
於大陸而言﹐儘管大砲放在後方遠處﹐只要與前線的前進觀測連繫好﹐還是能有效
修正彈﹐提高精度﹐而金馬方面的前進觀測就頂多只能看見前方20KM目標﹐甚至
很多目標都在丘陵後面﹐根本看不見﹐更無法觀測修正﹐除非先打精密檢驗﹐得出
同一批號砲彈的修正參數﹐才可不利用前進觀測作準確攻擊﹐但是該法還是耗時﹐
無法即時有效反擊。
個人會採用雷霆2000來代替長射程砲﹐其輪行機動﹐打了就跑﹐散佈面積大﹐敵人
很容易中獎﹐只是所需的掩體會不小﹐不過﹐這可以解決。
--------------------------------------------------------------------------------
小滬尾 於 2001/02/08 12:50
發表內容:
另外﹐說到一些後勤的困擾﹐曾看過有篇文章提到﹐陸軍補保的問題﹐除了是制度外﹐
最重要的是人事支出太多﹐並無太多錢購買零件﹐零件不買可以睜一眼閉一眼﹐但
人員沒薪水就出大事了﹐以前當兵時﹐只要是裝備負責人﹐通常都會被設法去受訓
以升下士﹐這樣子裝檢時就可多掏些腰包購買料件﹐想來也是悲哀。
所以精實案的人員裁減實在有它的必要性﹐但規劃的實在是有待改善﹐像陸軍的砲
兵使用自走砲也是個好構想﹐除了操作人員減少外﹐投射火力也強﹐個人寧可擁有
只有2個零件充足的自走砲營﹐也不要4個大而無當的牽引砲營。
--------------------------------------------------------------------------------
西門慶 於 2001/02/08 16:43
發表內容:
他媽的 阿搞, 你還真是肉腳,
虧你還是我砲兵團第一淫淫長, 竟然連榴炮加炮都不懂.
趕快虛心學習, 每天來小滬尾這邊進修.
否則不讓你第一個打雞炮 !!!!
--------------------------------------------------------------------------------
西門慶 於 2001/02/08 17:03
發表內容:
小滬尾兄轉貼的這篇文章很好,
也點出兩個大問題 : 渡河及後勤補修.
後勤之重要暫不贅言.
有關渡河,我個人看法, 鑒於我軍戰鬥工兵之極度匱乏,
除了現有各軍團及旅級部隊之火炮之外,
可以考慮將台灣由北到南依主要河川分為10個防衛區,
每一區新增一個營,12輛自走炮, 負責直徑40公里方圓區域,
提供第一擊即時火力.
防衛區內之砲兵,根本不考慮渡河問題.
當然,加強各裝甲旅之工兵能量也是勢在必行,
但是必須考量橋樑容易被敵人飛彈破壞的這項事實.
未來, 恐怕須考慮以上述防衛區為主體,部署分散式力量.
防衛區內有獨立之直昇機攻擊群 (12至18架),
有獨立之野戰防空(12組劍二及54門20機炮)
最重要的, 有獨立之火炮, 12門自走炮加上12門多管火箭.
這樣應可於第一時間摧毀敵登陸部隊.
--------------------------------------------------------------------------------
Skywalker 於 2001/02/08 20:36
發表內容:
滬尾兄
瞭解!
--------------------------------------------------------------------------------
Skywalker 於 2001/02/09 20:20
發表內容:
小滬尾兄
好不容易進入貴站,因為由台灣經上海之美國的光纖電纜中斷,中斷處在近上海端!
全防網友KGB兄同意轉載!
--------------------------------------------------------------------------------
小邱(旅行戰備狀態) 於 2001/02/09 21:04
發表內容:
嗯 小弟認為 新型的輪型自走炮國軍也應考慮購買 配給摩步旅或機械化旅 使支援火力跟的上行軍的速度
牽引炮還是趕快退給守陣地的部隊吧
對了 說到多管火箭 火箭彈的彈種我國倒是能多些創意 多多研發新型且殺傷力大的彈種
--------------------------------------------------------------------------------
小滬尾 於 2001/02/09 21:05
發表內容:
天行兄
非常謝謝﹗
--------------------------------------------------------------------------------
Skywalker 於 2001/02/09 23:47
發表內容:
1.作戰支援車輛:
架橋車及戰車救援車乃是裝甲部隊必備裝備,數量不能過少,而我國陸軍之M-48架橋車及M-88A2救濟車數量明顯過少,顯然是裝備採購規劃上的重大瑕疵。
2.自走砲:
M-109A5可購套件升級至A6規格,不足數再購置之。而牽引式155mm榴彈砲可保留少數,其它則以自走砲汰換之。105mm榴彈砲則予以保留少數,大部份列入備役封存。
--------------------------------------------------------------------------------
Skywalker 於 2001/02/09 23:50
發表內容:
轉貼提供參考
發表主題:臺灣機動支援車輛的問題
留言時間:2001/02/07 23:20:14,發言者來自:61.140.173.141
發言者稱呼:simonxu
發國家或地區:china
留言:
在下以爲機動支援車輛的問題不能將其單獨列出,而應該與其它問題統合考慮。如架橋車,浮橋車有重型和輕型之分,如果臺灣陸軍採用MBT的話,就應該用重型的裝備。如果主要以輪式載具爲主,那就應採用輕便快速的架橋車、浮橋車。同時如果臺灣要發展飛行陸軍的話,對機動支援車輛的問題也要另加考慮。增加機動支援車輛是否也要增加野戰防空及其他警衛兵力,這也涉及軍隊編制的問題。
--------------------------------------------------------------------------------
Monkey 於 2001/02/14 13:13
發表內容:
多謝小滬尾兄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