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軍陸戰隊作戰能力探析(轉貼自denny)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小滬尾  於 2004/07/20 00:43
台海軍陸戰隊作戰能力探析(轉貼自denny)

小滬尾  於 2000/10/14 12:36
台海軍陸戰隊作戰能力探析(轉貼自denny)


發表內容:

轉貼denny兄的文章
http://home1.8d8d.com/Personal/Boys/poohnz.cute.com.tw/ROC-NAVY-merine-1.htm

denny兄有任何問題請告知一聲﹗謝謝﹗



--------------------------------------------------------------------------------


小滬尾  於 2000/10/14 12:38
發表內容:

台海軍陸戰隊作戰能力探析(上)

臺灣海軍陸戰隊是參謀總部直屬的“戰略預備隊”,直接受參謀總部指揮,其作爲“海岸巡防專責部隊”,專門擔負陸上、海上快速反應作戰任務,被視爲“攻勢作戰”屬性兵種,是臺灣軍方反登陸作戰中用於支援、反擊的主要力量。
  陸戰隊的戰力及部署   

  台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設在南部軍港左營,作戰兵力約3~5萬人(“精實案”後,有所裁減),原有2個陸戰師(即陸戰66師、99 師)以及獨立戰車團、勤務團、蛙人大隊和航空通信大隊及其他增援部隊。主要作戰裝備是160輛美制M60A3型主戰坦克、50輛M41輕型坦克和700輛左右的LVT-4/5型裝甲車、V-150型水陸兩棲戰車、自製CM-25兩棲裝甲車、美制M24裝甲人員運輸車、裝有105毫米榴彈炮的LTH-6兩棲人員運輸車等。  
 
  根據國軍“精實案”兵力整建的要求,海軍陸戰隊於1997年12月開始進行縮編,建成陸戰旅、守備旅、基地警衛旅和登陸戰車大隊、兩棲偵搜大隊。   

  陸戰旅於1998年11月18日編成,由原陸戰66師改編而成,部署在台中清泉崗。陸戰旅 “除具有編組小、戰力強、機動快等特性外,還可發揮兵力轉用靈活、後勤支援容易、指揮層級減少及員額精簡等效益,能充分適應台澎防衛作戰的特點”。新編成的陸戰旅採取旅營連編制,轄4個步兵營、1個戰車營、l個炮兵營及1個支援營,使用武器裝備與原師武器裝備基本相同。總兵力 5000多人,步兵營兵力保持800人以上,主要使用M116兩棲運輸車、LVT兩棲登陸車(可運2至3個班兵力)。這些兩棲車輛在海上與陸地機動性較強,可在沙灘、水田、溝渠或河流間快速運動。此外還有一種M773兩棲運輸車,加裝了106毫米無座力炮,可裝運至少 1個班的兵力。戰車營有60輛M41型輕坦克,裝配76毫米炮,炮彈量65發,但M41型坦克裝甲極薄,僅25mm,公路最大行程也只有 161km,部分M41雖改成M-41D型,將火炮口徑提升爲105mm,射擊精度和夜戰能力有所提高,但都極爲勉強。步兵營還配有若干 CM25“拖”式反坦克導彈的M-113裝甲車,其中“拖”2導彈提高了命中率及在夜間、不良氣候戰場條件下的作戰能力,穿甲威力從 600mm提高到940mm。炮兵營轄2個迫擊炮連和1個防空炮連。迫擊炮連使用T63/120mm迫擊炮,射程 6100m,目前正在改進使用T86/120mm迫擊炮,射程增至9300m。全連有24輛悍馬車、16輛3/4 尾車、4輛25噸載重車;防空炮連配8輛M-42型防空炮車和4輛M-730型“小械樹”防空導彈車。M42式40mm防空炮爲雙管自行高炮,射速爲240發/分。沒有現代火控設備,“小械樹”導彈實戰效率極低。此外,旅部還配屬了“天劍”型陸基防空導彈及M113 拖式導彈車。防空雷達採用萊茲雷達系統,裝在M928A2車上,可發現30km外低飛的直升機,並可同時跟蹤64個空中目標。   

  守備旅 (原爲陸戰99師,有1.5萬人兵力,部署在高雄林園)將於2001年初編成。陸戰旅、守備旅除保持兩棲作戰能力外,均被編爲快速反應部隊。
  
  基地警衛旅 1998年7月31日編成,主要部署在左營等海軍基地。國軍認爲海軍基地是戰略要地,也是被攻擊的主要軍事目標。因此,能否固守各海軍基地將影響海軍作戰的成敗。於是將原三個警衛單位並編成爲旅級單位,使之除繼續擔任海軍各基地港區的警衛、防空及火力支援任務外,又根據軍港警衛任務的特性,編配了港防作戰及地面警衛兵力,以 “增強各海軍基地防空、反空降、反滲透及反突擊等防衛作戰能力”。   

  登陸戰車大隊 1997年12月2日在左營海軍基地編成,部署在左營,是由原登陸戰車團調整改編,擔任執行固守兩棲作戰及艦岸運輸、火力支援、外島運補及機械化作戰等任務。其兵力與原戰車團的兵力對比略有減縮,使用武器裝備基本相同。原戰車團的兵力是1個水陸坦克營、2個兩棲裝甲車營,共裝備300輛M41輕型坦克和LVT-P5兩棲裝甲車。美制 LVT-P5系列兩棲裝甲車體積甚大,比一般裝甲車幾乎大一倍,車重是一般裝甲車的3倍以上,行動笨拙,而且裝甲防護極爲薄弱,鋼板最薄處僅6mm。車內可運載34 名登陸兵。
  
  兩棲偵搜大隊 1997年12月2日在左營海軍基地成立,由原兩棲偵搜營調整編成,是“兼具陸上及海上作戰技能的作戰部隊”,部署在左營,主要負責執行陸上搜索、警戒、游擊和海上兩棲突擊、海灘水文偵察等任務。這支蛙人部隊,“所有官兵體魄健壯、訓練嚴格,在堅韌、膽識、獨立作戰能力方面都具特性,能在任何氣候、地形、時間與艱難的情況下完成偵搜作戰任務”。兩棲偵搜大隊配備有橡皮艇和玻璃鋼快艇,其中玻璃鋼快艇裝有美制12.7mm機槍。另外,海軍陸戰隊在金門駐有一個兩fu 6營的兵力,由蛙人組成,外號“海龍”,其基地在西屏溪附近,裝備有一定數量的巡邏艇。   

  台海軍陸戰隊還裝備有兩種美制觀察聯絡機和運輸直升機,用於偵察、聯絡、火炮射擊校正和少量人員運輸。這些飛機實用升限不足300m,續航時間4∼6小時,機動性較好,便於台海軍陸戰隊野戰使用。

 



--------------------------------------------------------------------------------


小滬尾  於 2000/10/14 12:39
發表內容:

台海軍陸戰隊作戰能力探析(下)

作戰訓練及快反能力   
  台海軍陸戰隊以加強海上快速反應能力作爲陸戰隊作戰訓練的首要目標,以兩棲作戰、瀕海地區作戰的專業爲訓練重點,重在訓練陸戰隊員保持基本體能及戰技,其中戰力保存、反滲透與反突擊作戰也是訓練不可少的專案,但各種部隊又根據其特性確定各自的訓練重點,陸戰隊訓練中心設在關東橋、車龍埔和龍泉岡。  
 
  陸戰旅,主要以兩棲作戰、快速反應增援作戰、沿海地區機動作戰、三軍聯合作戰及反登陸作戰訓練爲重點。基地警衛旅,以要港防空作戰、基地防禦作戰、反空降作戰與反海上突襲滲透作戰訓練爲重點。外島守備旅將以島礁防禦作戰、防空作戰、反空降作戰、反登陸作戰與反封鎖作戰訓練爲重點。登陸戰車大隊,重頭戲是訓練LVT戰車泛水搶灘登陸訓練。其訓練分四項:個人訓練,培養車長、射手及戰車的戰地維護能力;駐地訓練,強化戰力與戰技,包括游泳、射擊能力;基地訓練,以海上作業爲主,訓練隊員發揮裝備功能及成效,保持部隊戰力;聯合作戰訓練,以立即出動爲目的,配合各項演習訓練執行搶灘任務。至於兩棲偵搜大隊,其訓練與一般的陸戰隊員訓練有所不同,因爲戰時他們“必須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對方作翔實無誤的勘察和記錄,並安全完整地帶回指揮部”,所以,訓練要求“官兵精通海上及陸上特種作戰技能,在戰時負責完成兩棲突擊和海灘偵察作業任務,以利兩棲部隊登陸”,具體訓練分專業訓練和專精訓練兩種。專業訓練包括個人體能(30km長跑)、游泳技能及蛙人操練等基礎訓練,包括操舟、長泳(10km海上長泳)、潛水、爆破及擒拿格鬥等專業訓練,還包括體力、耐力、意志力及團隊精神等綜合考驗。隊員經過嚴苛考驗,再依所分發部隊的不同,施以各種專精訓練,包括海上滲透、潛水、水文偵察、應用爆破及灘頭突擊等偵察複訓以及部隊跟蹤、滲透隱狀、襲擾破壞及“敵後”生存等戰場諜報訓練。最後在搜索基地進行搜索訓練,在裝騎基地進行裝騎與戰車結合的裝騎訓練,在特戰基地進行山地戰、城市戰與遊擊戰的特戰訓練。兩棲偵察大隊蛙人的親密 “戰馬”是“成功”快艇、7人橡皮艇和M151偵搜吉普車。“成功”快艇是水上快速突擊和回收蛙人的重要載具,7人橡皮艇是潛行至 “敵方”沙灘實施偵搜任務的隱密性運輸工具,M151偵搜吉普車配備了T74排用機槍,隊員個人隨身武器是XT86戰鬥步槍,服裝爲迷彩膏,具有抗紅外線偵測、防曬及防蚊蟲的功能。  
 
  台海軍陸戰隊的營地中,部分運兵車上永遠裝有武器、彈藥、糧食等裝備和供給,台軍稱,如果一旦需要,“只要幾分鐘時間,上萬部隊就可立即出動”。
  
  台海軍陸戰隊還經常進行各種演習。如搶灘登陸、灘頭抗擊、反空降突襲、機動作戰和反擊作戰等演習。演習是在訓練基礎上,緊貼作戰預案,檢驗其訓練水平,以提高戰時的快速反應和應急作戰能力。

  未來戰略目標   

  1999年3月,台軍提出了未來海軍陸戰隊的戰略目標,要求持續把海軍陸戰隊建成一支能執行攻勢作戰的兩棲作戰兵力,並作爲台軍快速反應部隊的“投射部隊”,在未來台澎防衛作戰中,除遂行一般地面作戰外,能充分發揮宜海、宜陸特有編裝的能力,迅速反應,立即出動,快速增援外島及各作戰區的防衛作戰,並確保海軍基地要港的安全,實現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海上快速反應和基地防衛三大任務。
  
  台海軍陸戰隊的作戰形態將提升爲“三棲”。爲實施三棲作戰,海軍陸戰隊將朝空中、海上、地面三個方面發展戰力。首先是發展航空力量,能從空中將兵力迅速投射到島群,機動增援各外島或防衛作戰,重點編組成立直升機部隊,形成海軍陸戰航空作戰兵力,使之成爲陸戰隊基本戰鬥組合成分,包括使用武裝直升機和通用運兵直升機。陸戰隊希望其所需的直升機與陸軍不同,在塗裝、耐潮性、抗腐蝕性、可折疊式旋翼、輔降系統等都與海上快速反應的任務環境相適應;其次是提高海上突擊能力,重點是增強海上運輸載具,計劃在2000年向美海軍購進“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一艘,該級艦是美海軍現役的主力艦,具有速度快、裝載量大及良好的指控功能與完整的兩棲作戰能力,同時繼續完成原定向美海軍租借6艘退役“新港”級坦克登陸艦中的另外4艘(目前在美國又啓封2艘)。兩者配合使用形成兩棲快速船團,以充分發揮“快速反應”的突擊與運補功能。再就是更新地面武器裝備,使用新型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及火炮,用新研製的CM31型裝甲輸送車替換V-150型水陸兩棲車以及舊式M113、M116、M733等兩栖裝甲運兵車,同時努力獲取輕型戰車,設想用AITV底盤生産配備105mm低膛火炮輕型坦克,以汰換過時的M41輕型坦克。
 



--------------------------------------------------------------------------------


路過的人  於 2000/10/14 12:55
發表內容:

我想這篇文章是出自對岸吧?
>部分M41雖改成M-41D型,將火炮口徑提升爲105mm,
射擊精度和夜戰能力有所提高,但都極爲勉強

連M-41D的火炮口徑都不知道?!

>美制 LVT-P5系列兩棲裝甲車體積甚大,
比一般裝甲車幾乎大一倍,
車重是一般裝甲車的3倍以上,行動笨拙,
而且裝甲防護極爲薄弱,鋼板最薄處僅6mm。
車內可運載34 名登陸兵。
  
我想作者根本沒搞清楚LVT-5的特點!
所有的裝甲車都可玩搶灘登陸?  

>沒有現代火控設備,“小械樹”導彈實戰效率極低

萊茲雷達是擺好玩的?!


--------------------------------------------------------------------------------


小滬尾  於 2000/10/14 13:21
發表內容:

哈哈﹗路過兄
100%應是來自對岸的文章﹗

作者大概是看了以前尖端科技一系列的報導才寫的﹗

不過﹐台灣的陸射叢樹性能還是不及陸射劍一﹐萊茲搭
配陸射叢樹應該是不如中科院的MPQ(﹖)型搭配
陸射劍一﹗

再者﹐陸射劍一目前好像只配在空軍的說﹗

陸戰隊有個特點讓陸軍非常丟臉之處是比陸軍專業化太多﹐
除了M41﹐M42﹐LVT-P5過份老舊外﹐整體戰力
與美軍不會差大多﹗不知是海軍比陸軍更會經營還是怎樣﹗

個人倒是常有個奇想﹐大量裁撤陸軍﹐分一些兵力給陸戰隊﹐
擴編成6﹌7個旅﹐飛指部併給空軍﹐還有些部隊分給防警部﹐
成立專責空軍警衛旅﹗甚至再分一些兵力給海巡部﹗剩下的
改稱陸上防衛軍好了﹗cccc


--------------------------------------------------------------------------------


路過的人  於 2000/10/14 13:33
發表內容:

我想是陸軍裡太多人有本位主義,
又常搞些啥有的沒的去爭所謂績效,
重要的事卻少有注意!最?/font>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