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回 覆 返 回


老頭  於 2003/12/08 16:31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老頭  於 2001/03/26 01:22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隨著中國部署是美國航母殺手的「現代」級驅逐艦,重量級航母已愈來愈易遭敵軍導彈攻擊。

如因應台灣戰事,即使航空母艦支援台灣,必會避開日炙航程,因此艦載機同樣因航程而大失支援效果。

所以美國昌議海軍停止建造重量級航空母艦,改為研製及部署不易遭敵軍導彈擊中的較小型航空母艦及其他配備導彈防禦系統的隱形戰艦。

由此思考,導彈進步的腳步是否會終結航母?



老頭  於 2001/03/26 01:29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美國可能恢復生產B-2隱形轟炸機

  美國和亞洲距離遙遠,美國在亞洲又只有三兩個軍事基地,因此美軍將改為仰賴遠程B2隱形轟炸機、無人駕駛戰機、新一代的F22隱形戰機。美國軍方正研製三種新戰機,包括 F22隱形戰機、海軍專用的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和聯合攻擊戰機。

  中新網北京3月25日消息;美國國防部官員披露,美國國防部最近對美國未來的軍事需要進行了全面評估,可能為布什政府恢復生產耗資巨大的B-2隱形轟炸機打開大門。

  新華社援引《洛杉磯時報》得報道說,這項由新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下令進行的評估得出結論指出,美國軍隊在未來戰爭中將越來越依賴於遠程轟炸機。報告聲稱,將來美國卷入的武裝沖突,更可能是在遠離美國的地區進行,尤其是在亞洲。其次,由於美國在海外的軍事基地越來越容易遭受敵軍導彈攻擊,因此美軍不能過分依賴於部署在這些基地的短程戰鬥機。

  報道說,盡管這項報告並沒有就武器生產計劃提出具體建議,但美軍方官員和軍事分析家認為,恢復B-2隱形轟炸機生產將是布什政府的明顯選擇,因為它是美國最新式的遠程轟炸機,擁有先進的電子儀器和隱身性能出眾。



小滬尾  於 2001/03/26 04:30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頭兄

這個問題見人見智﹐有從反艦飛彈及航空母艦這兩個方向來看。
原則上﹐只要發射載台能突破航艦群的防護網﹐而且其發射的反艦飛彈有相當的反
制能力﹐當然﹐航空母艦大受威脅﹐反之﹐則威脅有限。

若是以老共的海軍對付泰國的航艦群﹐SU-27﹐SU30+日炙﹐搭配現代艦﹐打垮泰國
的航艦應不會太難﹐若是老共的海軍用FBC-1帶C802K+旅滬級﹐就可能有些吃力。
如果對手是美國的航艦群﹐不要說是F14﹐能不能過神盾這一關都是很大的問題。



路過的人  於 2001/03/26 09:29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頭兄:

小弟看法與小滬尾兄一致!

>美國昌議海軍停止建造重量級航空母艦,
改為研製及部署不易遭敵軍導彈擊中的較小型航空母艦
及其他配備導彈防禦系統的隱形戰艦。

這我倒有點疑問...

〝小型航母〞...不見得〝不易遭敵軍導彈擊中〞!
而且被擊中後的承受戰損能力較差!

再則,航母小...能攜帶的戰機數目、種類必定受限!
而航母戰鬥群的打擊能力必定受影響!

典型的例子是1982年的英阿福島之戰...
雖然英國的兩艘輕型航母有極佳的表現,
海獵鷹戰機也有極傑出的空戰戰績及表現...

但事後檢討...如果英國當時有更大型的航艦
則英國海軍戰損應不會那樣嚴重!

(英國於1970年代因財力問題而刪除傳統型航艦,改採使用滑跳甲板的輕型航艦:無敵級)

英國原有的傳統型航艦,大小足以起降F-4戰機...
可使艦隊防空的範圍更擴大,
相信阿根廷的戰機將沒辦法那樣容易的突破英軍防線...

好處是相同經費...數量較多!

要如何取捨,端看老美未來的戰略想定及科技發展及突破...
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



Gavin  於 2001/03/26 13:58
反艦飛彈無法改變航母在戰略上的地位
一樣武器基本上不會因反制它的武器太強而消失,而是會因取代其功能的武器出現而被淘汰。如弓箭的功能被步槍取代,騎兵的功能被戰車取代,主力艦的功能被航空母艦取代。所以就航空母艦而言,除非未來能出現取代航空母艦功能的武器,且比航空母艦更優秀,否則航空母艦不會消失。

航空母艦最大的功能就是其遠程打擊的能力,能夠對數百公里甚至一千公里以外的目前展開攻擊,除非未來有新型式的軍艦能取代航母遠程打擊的能力,否則行母不會消失。更強的反艦飛彈只會導致更強的防禦系統出現,並無法改變航母在戰略上的地位。

其實航空母艦與反艦飛彈誰會先消失在戰場上還是未定之天,如上所述,一樣武器會因取代其功能的武器出現而被淘汰,如果未來取代反艦飛彈的武器先出現的話,那反艦飛彈反而要比航空母艦先消失。



桃子  於 2002/02/15 23:00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當然可以航空母艦外唯有太多的護衛艦有神盾級戰艦也有F-18 F-14所以美國說沒有
懷有敵意的戰機可以飛進母艦半徑500公里



toga  於 2002/02/15 23:52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現在的一個隱憂在於:老美海軍的F-14系列戰機+鳳凰飛彈的黃金組合在六年內便會全數退役,其後繼的兩款機型(F-18E/F與F-35C)都是重視對地攻擊而較不著重空優作戰的打擊機種,因此在未來美國海軍航艦隊的外圍防空屏障或許會有相當程度的弱化;特別是在F-14系列完全退役(2008~2009)至好歹可以用匿蹤設計與先進電子射控系統補償空戰飛行性能不足的F-35C能大量成軍服役(1997年的資料消息顯示,老美海軍當時採購JSF戰機的計畫是2005年四架,2006年八架,2007至2030年每年12架,總計300架以形成20個以14架為單位的作戰中隊和一支預備隊,因此即使到2015年,F-35C的總架數至多只有120架,大概只夠裝備於三至四艘航艦;然而在小布希主政之後,因為全盤重新檢討國防計畫以及優先推動彈道飛彈防禦計畫,海軍型F-35C的量產計畫即使免於全盤取消,卻也延宕耽擱了2~5年。)這段期間,美國海軍將面臨10~15年只能靠F/A-18C/D與F-18E/F獨稱大局的空窗期(2005至2015到2020年間),面對不斷精益求精,精進不已的世界各國新銳戰機(Ex: EF-2000 【第一批次:2002~2005,第二批次:2006~2010,說不定可媲美F-22A的第三批次:2011~2014】、RAFALE MK2【推力提升20%的Block5:2004;除了整體匿蹤能力與最大有效作戰航程外,其他各方面性能技術皆足以與F-22A比拼一番的Block10:2006】、Su-35、Su-30MKI、J-10等等。)在這段期間的陸續服役與外銷,美國航艦隊在這段期間若想介入高強度戰場/區域衝突實有不小隱憂,恐怕得三思而後行。


toga  於 2002/02/16 01:42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依照老美老法多年來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相敬如兵”的程度來看,老美海軍採購/租借Su-33以供墊檔(至少對外可宣稱為:“以供TOPGUN戰技訓練”之用,順便拍攝“捍衛戰士II”,讓F-18E/F在劇中痛宰Su-33以提振民心士氣......)都比使用RAFALE MK2更為可能,這種交易對老法而言當然是沒啥問題啦(先前採購C-13蒸汽彈射器與E-2F所耗費的銀子這回可連本帶利的討將回來,又是萬載難逢的宣傳機會......)!!問題是老美軍方可沒有這種愛用洋貨,打擊本土軍機製造業業者的傳統美德,這點可從60年代加拿大傳奇性的箭式戰機之殞落悲劇便可看得一清二楚。


Monkey  於 2002/02/16 01:4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美會不會又改變主意,讓F-14延後退役啊?


toga  於 2002/02/16 02:03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美會不會又改變主意,讓F-14延後退役啊?

就目前的狀況看來,不太可能;其實目前F-14已經處於陸續退役,由F-18E/F超級廖化接手的狀態,大概在2005~2006年左右,佔F-14系列戰機總產量七成以上的F-14A便會全數莎呦那拉,換了新型引擎的百餘架F-14B在2007年左右大概也會全部告老還鄉,至於最終改良型的54架F-14D也會在2009年之前除役完畢。從八○年代末期開始,一連串的F-14的延壽升級/全新改型量產(F-14D大量生產計畫,ASF-14改良型,雄貓21究極改良型)計畫陸續遭到取消,使得如今絕大多數的雄貓戰機均已瀕臨“年久失修”的處境,必須將最高速限降至1.88馬赫以下(雄貓戰機原始設計可是能飛到2.34馬赫的)以策安全,可見其潛在老化危機之嚴重,如今想要再來維修延壽恐怕為時已晚,何況超級廖化機的量產取代計畫也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已無貓族起死回生的餘地。


NO:153_1
 於 2003/12/08 16:44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Monkey  於 2002/02/16 02:0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可憐的雄貓! >_<


Ghostwolf  於 2002/02/16 02:56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其實目前F-14已經處於陸續退役,由F-18E/F超級廖化接手的狀態
說不定F-18C/D也要跟著汰換成F-18E/F,以便統一維修?



cobrachen  於 2002/02/16 03:03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F/A-18C/D一時之間還不會退役,早期的A/B應該會先退掉,當有E/F補充時,將C/D補充退掉的A/B。

F-14是機體壽命到達極限,除非體結構大幅度更換,或是重開生產線生產新的機體,否則小幅度的更換機體結構無法避免除機體壽命到達後的問題。其次是美國海軍的人手不夠,高維修時數的飛機能不要就不要,以免增加更多的工作量。



toga  於 2002/02/16 18:0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個人觀點:
1.正是因為反艦導彈科技的日新月異,有效射程與穿透性能均精進不已,航空母艦才得越造越大,如此方能攜帶更多體型更大,功能更強的先進空優打擊戰機/反潛機,進行更多的打擊任務架次地將各式攜帶新銳反艦導彈的敵方載具(定翼機/旋翼機、水面艦艇、潛艦、岸防飛彈基地等等....)於飛彈有效射程便進行先制摧毀;美國的下一代核子動力超級空母CVX(滿載排水量可達12萬噸級左右),英國構想中的的新一代STOVL(滿載排水量約五萬噸級上下),法國的新一代核動力空母戴高樂級(滿載排水量約四萬一千噸級)等等,其大小重量均顯著較其前任(美。尼米茲級核動力空母:滿載排水量介於94,000~106,000噸級;英。無敵級STOVL:滿載排水量約兩萬噸級上下;法。克里蒙梭級傳統動力中型空母:滿載排水量約32,700噸級上下。)為大。

2.面對反航艦隊導彈科技的日新月異,各國下一代的航空母艦艦隊確實是採取不少新型科技戰術以資因應,例如船艦匿蹤設計、新一代硬殺/軟殺艦隊面/點防空系統、主/被動相位陣列防空雷達、紅外線影像型飛彈來襲預警系統、艦隊網路化聯合防空作戰體系等等....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下一代航空母艦小於前一代空母以提高戰場存活性的做法出現;蓋航空母艦一但縮小化,作戰效益將以等比級數的方式劇減,六○年代末期老英之所以取消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的造艦計畫,所持理由之一便是以當時英國國力所能負擔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的大小至多五萬噸級,可是其整體航空打擊戰力和老美當時八萬餘噸級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相較之下卻只有其三成左右,實在是得不償失。因此目前世界各國在造下一代空母時,幾乎都是在預算能力負擔的極限內儘可能建造最大型的空母。

3.隨著F-14的陸續退役與後繼無機,加上F-35C的量產時程延宕,自2005年起10~15年之內,美國航艦隊參與介入高強度區域衝突/戰場(例如台海戰場)的能力將會受到極為嚴苛的考驗,可能會被空軍的重轟炸機機群/陸攻巡航飛彈取代主要的作戰地位,但其仍可在空中掩護/支援打擊/運輸護航/反潛作戰等方面有不少一展身手的機會;至於在常見許多的中低強度區域衝突/戰事中,其依然有其大展身手的活躍空間與舞台。



老頭  於 2002/02/16 18:19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各國下一代的航空母艦艦隊確實是採取不少新型科技戰術以資因應,例如船艦匿蹤設計

如此龐然大物豈能逃得了衛星,電達等的偵測?



Taiwanese  於 2002/02/16 18:47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美有沒有可能重開生產線,生產雄貓21,因應使用JSF戰機(F-35C),或F-18E/F,所造成空優作戰的弱化,用匿蹤設計與先進電子射控系統,補償空戰飛行性能不足,一方面,F-18E/F也無法擔當繼F-14之後,航空母艦的Quatarback,美軍在未來的日子裡,將無法應付所遭遇到的近距離的纏鬥,畢竟跟F-14(或F-21)比起來,這兩款戰機,是因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在另一方面,空中如果沒有空優戰機護航,那麼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就要打折囉?


toga  於 2002/02/16 18:59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匿蹤能力向來和大小噸位之間的關係不是很顯著,F-22A的外型大小超過經國號的兩倍,但是正面雷達截面積卻只有其1/100~1/1000可為明證(更別說B-2A隱形戰略轟炸機了...);至於在船艦例子方面,原先是老美海軍最初兩艘的全匿蹤設計的兩艘新一代軍艦(目前均因老美戰略/戰術思想的全面改變而遭到取消。):火力艦與DD-21陸攻驅逐艦可是滿載排水量分別為20000~30000噸與12000噸級的龐然巨物,可是仍不妨礙其成為比三千多噸級拉法葉級巡防艦更為匿蹤的新一代匿蹤艦艇,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外型設計與所用途料。

至於航艦的匿蹤,問題是更加複雜,因為其無論如何總是不免會有各式戰機,裝備與船員等諸多嚴重破壞匿蹤性的事物擺滿甲板準備出擊的時候,因此個人以為,無論航艦再如何設計或是減少噸位,在先進的偵搜系統偵測下,其還是不免會在進入敵方反艦武器的有效射程前便被敵方活逮,故其最有效的反制之道還是憑其航空打擊能力先發制人,或是靠著整個航艦隊的先進軟硬殺防空體系來個硬碰硬。

至於衛星偵測,不論有無航艦,要敵方衛星不發現艦隊的動向與出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截至目前為止,還沒聽過能對敵方艦隊的動向做全程追蹤持續掌握的超級偵查衛星出現,因此利用衛星作為中繼導航的反艦武器在使用上會大幅受限(只能在偵查衛星通過敵方艦隊上方空域的時間內方能使用),攻擊發起時機不好掌握,而有航艦配備的艦隊也大可在此時機來臨前利用優勢的航空打擊兵力來個先發制人。



阿窗  於 2002/02/16 19:40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問個笨問題:

經國號如果有較好的匿蹤塗料而不改變其機體結構
能改善其匿蹤能力嗎?



yuio  於 2002/02/16 20:47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事實上體積大不代表RCS比較大,美國甚至可以透過改變外型以及全內載式停機坪讓航母體積變大RCS縮得更小▲

NO:153_2
 於 2003/12/08 18:58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toga  於 2002/02/16 21:2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美有沒有可能重開生產線生產雄貓21
A:可能性趨近於零,雄貓21與F-18E/F超級廖化之間關係,和F-22 v.s F-23以及X-32 v.s X-35很像,只是兩者之間性能相差得更加懸殊;大量採用ATF科技(AESA雷達、先進座艙航電系統、F-119動力系統、部份的匿蹤設計等等.....)以及使用有效射程高達320km,重量卻只和麻雀飛彈相當的先進長程空對空飛彈之雄貓21理論上在整體空優作戰性能上足以全面壓倒F-18E/F(正有如三國演義中若關羽對上廖化的結果般...),對地打擊方面只要配備得宜,雄貓21在攜帶等量外掛之下,有效作戰航程亦可達F-18E/F的1.5~2倍,甚至比空軍的F-15E戰鬥轟炸機還更勝一籌;然而在此等超高檔配備下,雄貓21的造價勢必奇昂無比,個人估計其單價恐怕不下於一億五千萬美金(老美近年來向以色列與南韓外銷的F-15E改良型,在尚未配備AESA雷達與F-119等級引擎的狀況下的單價便已經高達一億至一億兩千萬美金,而原始設計便已經較F-15複雜高昂的F-14在換裝上述一堆奇昂無比的新行頭之後,造價將何等恐怖不難預料。),而相形之下,F-18E/F目前的單價不過四千多萬美金左右,且享有明顯的後勤維修支援的經濟性與簡便性之優勢,機身匿蹤性與對地作戰的戰場存活率又較雄貓21更勝一籌,因此阮囊羞澀的老美海軍幾經考量之後,決定棄關保廖,由F-18E/F勝出,而雄貓21也只好滄海遺珠,成為過眼雲煙。


空中如果沒有空優戰機護航,那麼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就要打折囉
A:F-18E/F是多用途戰機,只要配備得宜還是可兼差空優任務,只是其整體空戰性能並不算十分突出,一些攸關空戰性能表現的指標,如空戰推重比、空戰翼負荷等甚至連改良之前的F/A-18C/D也及不上,因此萬一其在戰場上對上世界各國新一代的空優/多用途戰機(EF-2000、RAFALE、Su-35、Su-33、Su-30MKI、J-10、JAS-39等等.......)時,其勢必很難有效達成使命。


經國號如果有較好的匿蹤塗料而不改變其機體結構能改善其匿蹤能力嗎?
A:嚴格說來,在今後10年內能真正符合“匿蹤”此一定義的正式服役戰機還是不外乎四種:F-117、B-2A、F-22、F-35。其他各國戰機在怎麼改良,至多也只能達成減少相當雷達截面積的“低可視度”能力而已;低可視度戰機的正面雷達截面積是傳統戰機的1/10~1/100,但是低雷達截面的部份僅局限於正面,側面與後方的雷達截面積則和傳統戰機相差無幾,且由於武器無法內掛,一旦攜帶相當數量武裝,低可視度性能便宣告破功。匿蹤戰機的正面雷達截面積則是傳統戰機的1/1,000~1/100,000,且前後左右四個方向雷達截面積均遠較傳統戰機為低,並且由於武器內掛,即使攜帶相當數量的武裝,也不會對機體匿蹤性能與氣動性能造成任何顯著破壞影響。




NO:153_3
 於 2003/12/08 19:04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U235  於 2002/02/17 05:24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開個科(技)幻玩笑:
隱形水下超靜音航母→ok!




cobrachen  於 2002/02/17 07:20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F-14在現階段的對地打擊能力上面,無論是載彈量或是作戰半徑,低空穿透的速度等等都比F/A-18E/F要好。C/D就更不用提。

美國海軍再評估F/A-18E/F時也置輕描淡寫的說只有兩三個項目的表現不是很突出,其中一個有透露的是加速性能,這一點已經開始被很多人質疑在未來空戰當中將會吃虧。





SK2  於 2002/02/17 10:00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in fact, in many areas the F/A-18E/F was not as good as the F/A-18C/D, its main advantage(and possibly only) is the carriage capacity.

Heard that the Navy continue on the YF-23 several years ago, but nothing more can be heard these years, secret project?





cobrachen  於 2002/02/17 11:47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E/F最重要的幾個項目是作戰半徑,Bring back fuel,降落時的重量限制,以即將C/D用盡的空間恢復回來。




toga  於 2002/02/17 20:12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開個科(技)幻玩笑:
隱形水下超靜音航母→ok!

也不能全然算是玩笑......水下航空母艦的概念自二次大戰時便有,日本是先驅者,建造了兩艘“伊四○○”水下空母,打算用於偷襲美國本土之用,不過一如日本當時其他許多決戰兵器(氣球炸彈、回天魚雷、櫻花自殺機........),水下航空母艦在實戰應用上十分的失敗,戰後也未再聽聞過其他國家有跟進效法的舉動;不過在下曾於去年某國外軍武雜誌上見聞過一個消息:為了增加航空母艦在未來戰場上的存活性,美國海軍軍武研發人員確實是有在進行半潛式與全潛式設計的空母的可行性之先期研究分析,甚至連“飛天”空母亦有相關研究工作在進行中........因此到了2050至2060年代,若老美海軍還有用於取代CV-X的後繼空母計畫的話,屆時的空母說不定能上天入海,令人目瞪口呆。





SK2  於 2002/02/17 21:07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airship carrier...one mile air strip above the airbag, steady course, available to various type of planes to land, just my imagination


NO:153_5
 於 2003/12/08 19:47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吱吱鼠 於 2002/02/17 22:10
Re:美國下一代航空母艦構想類型一覽表...

以下為美國海軍所提出的六種未來航艦的構型:
1.傳統超大型航艦─排水量約214000噸左右,至少可攜帶120架艦載機
2.小水線面雙船體航艦─排水量約84100噸,艦載機只有30架,採電力推進系統
3.中型單船體航艦─排水量約47000噸,艦載機亦為30架
4.~5.飛彈型航艦─有A、B兩型,排水量各約43200噸和35800噸,都裝設了192管垂直發射系統,艦載機至多不超過16架,設計概念有點類似俄國的基輔級飛彈航艦,艦載機反而不是攻擊火力的主要來源...
6.垂直/短場起降飛彈型航艦─排水量約26500噸,裝設64~192管垂直發射系統,艦載機不超過22架,除了垂直發射系統之外的船體構造和英國現有的航艦大致相同
除此之外,一種“浮島式航空母艦”亦為備選項之一,主要是由6塊大型浮體所組成,尺寸為900*90*60公尺,排水量更是驚人,達到500000噸左右,最大航速只有6節,艦載機最多可攜帶500架,甚至還能操作大型運輸機,造價也最低,只有12億USD,但因為耐波性的不足
只能在沿岸地區操作
總的來說,第一項的艦載機攜帶量為其他六者之首,最可以滿足美國未來要求的艦載機架次,在耐戰損性方面的表現也明顯優於除了第二項雙船體之外的競爭者,未來改裝先進武器裝備的空間也最大,美國最終也選擇了第一項方案為CVNX的設計基礎...






吱吱鼠 於 2002/02/17 22:19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更正:1.傳統超大型航艦─排水量約214000噸左右...
應該是114000噸才對...






吱吱鼠 於 2002/02/17 23:59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話又說回來,美國是不是應該重新考慮發展F-22海軍型的可能性???






US NAVY 於 2002/02/18 00:05
Re:吱吱鼠君

......閣下若能樂捐四百億美金與本軍,則本軍願審慎考量閣下構想的可行性。






吱吱鼠 於 2002/02/18 00:16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哈哈...
toga兄真是太幽默了...






US NAVY 於 2002/02/18 00:22
Re︰吱吱鼠君......

2.小水線面雙船體航艦─排水量約84100噸,艦載機只有30架,採電力推進系統

這個計畫很有問題......排水量八萬四千一百噸重的設計,卻只能攜帶30架艦載機??那個眼高手低的高傲老法海軍的新航艦用不到其一半的排水量便可攜帶比這還多的艦載機了(40架),因此請恕本軍無法接受如此垃圾......不是,如此有創意的設計,閣下不妨到人民解放海軍那邊碰碰運氣,如果閣下能說服他們採用如此劃時代的設計的話,閣下將可望獲得紫星勳章與青天白日勳章各一枚。







Skywalker-Luke 於 2002/02/18 00:32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US NAVY兄=TOGA兄?






吱吱鼠 於 2002/02/18 00:34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沒錯...不然還有誰???






吱吱鼠 於 2002/02/18 00:37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我怎麼知道呢???
不過這個可能是我數據看錯了...






吱吱鼠 於 2002/02/18 00:4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該死的那個某某人取消了A-12計劃...
還一度想致F-35於死地...
更大肆護航F-18E/F這個小俗辣...






吱吱鼠 於 2002/02/18 01:02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CVNX大量採用了劃時代的新技術:
1.上層結構引入低雷達反射面的設計...
法國的帶高樂號航艦也有此一設計...
2.使用一套整合式主動/被動偵蒐系統,取消了多餘的天線與偵蒐裝備...
3.首度使用電磁戰機彈射系統,大大提昇了戰機離艦時的推力,讓維修更為簡單、價廉,也因無需使用蒸氣,使電力驅動系統得以全面使用...
4.電磁輔助接艦系統,可使起降作業更有效率...
5.先進裝彈機的使用,可將甲板操作人數從9~10人減至1~2人
6.整合式網路聯合作戰系統






老頭 於 2002/02/18 01:1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航艦能夠匿蹤嗎?

首先來看匿蹤的要項:外形;材料;塗裝;熱源;電磁源.......等等,現今美國的科技是足足有餘,由B2,B117可以証明,然而航艦的最大功能是供做移動飛機場,而飛機在目前非跑道不可,跑道就是外形匿蹤的致命傷。

除非將來 JSF x-35 能垂直起降 兼具空優 對地攻擊 能力,來修棄跑道。

第二不利的地方是電磁波隱藏,沒有雷達的偵測,不等於瞎眼了嗎;沒有無線通信連絡,如何與空中的艦載機連絡告知所在位置?因為假設外形能匿蹤的情形下,我方飛機的雷達也不能偵測到自己的航艦呀!

因此外形不能修改,就不能匿蹤;外形能修正,也不能沒有電信連絡,電磁波一外洩,匿蹤就破了功。







toga 於 2002/02/18 02:07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因此外形不能修改,就不能匿蹤;外形能修正,也不能沒有電信連絡,電磁波一外洩,匿蹤就破了功。

所以這也是何以真正的“匿蹤”很難實現於水面主戰艦艇上(不單只是航艦....)

老美可謂真正全面實現匿蹤概念的軍艦─火力艦計畫之所以取消,原因之一便是為了實現徹底匿蹤,其上沒有設置任何射控雷達系統,其上各式飛彈的發射導引工作均得交由周遭的主戰艦艇代勞,且必須有航空母艦隨賜在旁,替這個欠缺自衛能力的匿蹤火藥庫提供防空與反潛屏障;一旦和艦隊失去聯繫,這個裝載了成百上千各式高價飛彈的火力艦頓時將成為敵方三軍絕佳的靶子與戰利品,而老美海軍無法擔負此一風險。

所以目前真正能實現“匿蹤作戰”的水面主戰艦艇,大概只有瑞典數百噸級的新型匿蹤飛彈巡邏艦在執行沿岸反艦/反登陸作戰時,可利用該國特有的峽灣地形作為掩護逼近敵艦,並且透過資料鏈網路作戰的方式將其上的反艦飛彈之射控導引交由陸基雷達、其他船艦乃至定翼機/旋翼機負責,以期作戰全程維持在全匿蹤狀態;然而其他各國千餘噸級以上的主戰船隻,想要在大洋上同時兼顧全面匿蹤與獨立作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多只能儘可能減少雷達截面積,使敵方各式反艦載具在確認並鎖定預定攻擊目標時得靠得更近,以增加先發制人的時間與機會,然而在所有可先發制人的利器中,又有什麼能比空母艦載戰機可在千餘公里之外發動攻勢更好的選擇??

(舉例而言,目前世上有效射程最遠的反艦飛彈,其最大射程亦不會超過550公里,且這個射程必須在極端理想的狀況下才能達到,在一般狀況下,其有效射程至多只有一兩百公里左右,而以法製疾風M型艦載戰機為例,其有效打擊半徑可達400~600海浬(740~1100km),再配合有效射程70km的飛魚飛彈或是其後繼者︰有效射程200km左右,最高飛行時速二(低空)至三(高空)馬赫,終端機動能力可達10G以上的ANF沖壓推進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的話,就算航艦匿蹤性能不足,沒有航艦配備的敵艦隊想要逼近其至飛彈有效射程內也絕對是難如登天。)







施孝瑋 於 2002/02/18 10:52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2015年的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
100 F/A-18F
200 F/A-18E
300 F/A-18E
400 F-35C
500 EF-18
600 E-2C HE2000
610 SH-60R
700 S-3B
F-14超棒,就是中隊人數過多,一個中隊約250人,養10架戰機,現在一個F-18系列戰機中隊約140人,養12架戰機。對於一架掛12枚AIM-120的超級大黃蜂,纏鬥性是不是那麼重要顯非美海軍首要考量






toga 於 2002/02/18 13:06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對於一架掛12枚AIM-120的超級大黃蜂,纏鬥性是不是那麼重要顯非美海軍首要考量

A:
飛彈掛載能力的多寡並非戰場決勝的指標,只要被敵機靠著較佳的射控電子與飛行性能先擊得手,掛再多的飛彈也是枉然。

目前網上眾多前輩高手批評F-18E/F的不是他的次音速纏鬥機動性能,而是其攸關視距外空戰的飛行性能指標........

F-18E/F的次音速機動性能可是相當不錯的,號稱是除F-22之外,全球唯一“無攻角限制”的戰機,然而由於機身空重高達13864kg,比F-15C(12973kg)還重,而引擎推力卻比一般的F-15C還低上一籌(22,000Ib*2 v.s 24,000Ib*2),因此空戰推重比別說是新一代空優戰機,即使是第三世代戰機(F-15,F-16,F-18C/D)比其出色者亦大有機在;空戰推重比不及人,加速性能自然亦不突出,這自然不利於超視距空戰下將飛機於最短的時間內加速至最高的飛行時速,以使所發射的中程AAM能享有最高的初始動能,達成更長遠的有效射程以制敵機先,除此之外,F-18E/F的空戰機翼負荷顯著較新一代戰機為大,超音速盤旋性能則較其顯著遜色,因此超視距空戰中“先視【這點主要是依靠雷達射控系統的性能與戰機的匿蹤性能好壞,除F-22A外,F-18E/F在這兩方面大體而言,和各國眾多新世代是半斤八兩】、先打【這點主要仰賴的是戰機匿蹤性、射控系統的性能、中程AAM的動態無脫逃區大小以及戰機超視距空戰飛行性能,F-18E/F於最後一項是明顯的不及各國新世代戰機。】、先逃【和匿蹤性、電戰系統能力、空戰翼負荷以及戰機瞬間最大轉彎角速率等性能之良窳有相當的關連,同樣的,F-18E/F還是在飛行性能的部份吃憋。】”的三項鐵律,F-18E/F沒有一項特別出眾,因此要和各國新銳的空優/多用途戰機爭取制空權,對F-18E/F的駕駛員而言即使非MISSION IMPOSSIBLE,也是極度艱辛困難的挑戰。







toga 於 2002/02/18 19:43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和超級空母相較,中小型空母的持續戰力與每日航空打擊出擊架次不僅遠較其遜色,有時甚至連艦上艦載機的打擊戰力都無法完全發揮........

例如俄羅斯海軍現有的唯一的一艘五萬餘噸級的中型傳統動力空母,由於俄羅斯海軍欠缺蒸汽彈射器的技術,使該艦艦上的定翼戰機必須以滑跳甲板進行起飛,然而以這種方式進行起飛,艦上的主力戰機Su-33在內載燃油滿載時只能攜帶至多三噸的外掛武裝,完全浪費了該機原本十分優秀的打擊戰力(可攜帶六至八噸的外掛武裝)

法國四萬餘噸級的新銳核動力中型空母戴高樂級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艦上有兩具老美授權生產的C-13蒸汽彈射器,但是其甲板據稱只能承受20噸級左右的戰機起降,而其主力戰機RAFALE M在這個限制之下,於內載燃油滿載時大概只能攜帶五噸左右的外載起飛,同樣也浪費不少其強大的打擊戰力(其最大外掛重量可達9500kg以上。),也因此其在實戰狀況下的有效打擊半徑(據稱為400海浬以上)也較空軍型(約為600海浬)顯著遜色。

或許這就是老美海軍仍繼續選擇超級空母設計作為下一代空母的主因之一。







acetw 於 2002/02/19 00:34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下一代空母…小弟可以和各位報告一下。雖然說CVX計劃應該會繼續,不過老美有些別的打算。最新的計劃稱為Sea Archer,它也是StreetFighter家族的一員,排水量一萬五千噸,主要攜帶Sea Arrow UCAV作戰,當然也可以帶一些直昇機。它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一艘表面效應船!最大航速高達60節!






toga 於 2002/02/19 10:56
Re:acetw兄

1.可不可以把StreetFighter的所有成員家族譜列於本版之上??
2.在DD-21已被StreetFighter K.O.之後,原先預定作為神盾的後繼者,預定2020年開始服役的CG-21計畫目前可有遭到波及??






acetw 於 2002/02/19 13:4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to toga兄:
目前已知的”嫡系”(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出來的設計)的有Sea Lance,Sea Archer,Sea Arrow,Sea Quiver──顧名思義,Sea Archer的補給艦,另外一些遠房表親,像是Corsair,六千噸的迷你航母,guerrilla warfare ship,600噸級60節的高速水面作戰艦,還有就是領養來的,比方說現在老美要和澳洲買Jervis Bay級快速運兵艦,那是一艘穿浪雙體船,原因是Jervis Bay級在東帝汶的維和任務中表現不錯。

至於CG21好像沒有被波及吧!只不過天知道會變成什麼怪物跑出來…



NO:153_6
 於 2003/12/08 19:54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toga  於 2002/02/19 16:30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多謝acetw兄指點.........






老頭  於 2002/02/19 21:46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也不能全然算是玩笑......水下航空母艦的概念自二次大戰時便有,日本是先驅者,建造了兩艘“伊四○○”水下空母,打算用於偷襲美國本土之用,

有潛水航艦,那麼不能有

地效氣墊航艦;太空艦艦;隱形航艦.......?







a8391  於 2002/02/19 21:59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頭兄.
如果反艦飛彈能從外太空中發射.目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不能用核子武器.外星人除外!(假如我是CVN-72艦長)






老頭  於 2002/02/19 22:14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哈哈~~~看到大師們太辛苦了,找樂子,可別向我丟石頭!^^






吱吱鼠  於 2002/02/19 23:54
Re:極端瘋狂的建議...

題外話...
我國也應該考量購進提前退役的CG-47系列來取代原勃克級之採購,也由於推進主機與紀德級相同而船體結構的升級空間都較勃克級為大,況且美國的史普魯恩斯級屆時也將要全數退役的情形之下,又SPY-1A雷達的某些技術等級甚至劣於SPY-1D(V2),雷達出售的敏感性也將大幅降低,而且反彈道的功能也可以拿掉...
再大膽一點,又因二手軍艦的售價應該有討論的空間,買進“巡洋艦”也可以滿足一下中華民國海軍的虛榮心,又可以賺到不少的作戰有利條件,有關政治、戰略、戰術、心理方面的利多因素...
我的建議的確大膽了些,可能又會有各路高手圍剿開火的情形,我也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NO:153_7
 於 2003/12/08 20:16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a8391  於 2002/02/20 00:01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頭兄.愛說笑!



吱吱鼠  於 2002/02/20 00:09
Re:補充...

美國預定在2018~2022年之間讓CG-47~CG-51除役,台灣應該可以爭取提前5~6年讓這幾艘船成為海軍的一員,因為DD-21可望提前於2005年開始服役,是以史級船體之重要性以大大減低,而勃克級的數量應足夠這幾艘船退役後留下的空缺,而這幾艘也可以充當主要艦隊防空/陸攻打擊支援艦〈改裝雄二E或直接使用魚叉II〉,算是蠻可行的一項選擇...



老頭  於 2002/02/20 00:1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雖說是找樂子,可保不定喔!

>>六千噸的迷你航母,guerrilla warfare ship,600噸級60節的高速水面作戰艦

不是地效氣墊航艦的起步嗎?

>>隱形航艦..

絕對匿蹤不可得,但是外形修飾,材料改進,塗裝.......等等,使雷達截面縮小,來達到相對匿蹤的效果.

>>太空航艦........

來看卡通......



施孝瑋  於 2002/02/20 08:44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我不認為租CG-47至CG-51是個好主意,改裝費用絕對高於紀德級,因為美海軍對這5艘船完全沒有進行加改裝工程。CG-47與CG-48為Baseline 0。配備SPY-1A雷達、2門Mk 45型5吋艦砲、前後兩座Mk 26型雙臂發射架,共可攜帶68枚SM-2防空飛彈、艦艉裝置2座Mk 141魚叉飛彈發射架、艦艏裝置一座SQS-53A中頻主動聲納、反潛武裝為Mk 32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 46或Mk 50反潛魚雷。Baseline 0配備UYK7/20任務電腦,以及UYA-4戰情中心顯控台。這兩艘巡洋艦的後主桅為四腳主桅,重量相當重,故由Baseline 1以後全部換裝三腳主桅。CG-49至CG-51為Baseline 1。基本配備與Baseline 0完全相同,改裝減重型的三腳桅。這幾艘船雷達舊又用了30多年,任務電腦同樣未經升級,若弄來還要花錢改Mk 41,且沒有被動拖曳聲納,唯一可取之處是戰場管理能力,但屆時之作業維持費鐵定可觀。



吱吱鼠  於 2002/02/20 20:07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所有的Baseline 1與Baseline 0將於2004~2006年進行改良升級,屆時台灣接收的將是:1.Baseline 6.3的版本
2.原MK-26改為MK-41
3.使用RIM-156B Block 4A防空飛彈
4.可以發射ERGM
NAD的功能已經在美國宣佈放棄計劃時也跟著消失,也減少了本級艦外售的阻力,至於操作費用的方面,應該是比紀德艦高一些,但既然都曾提出過要買勃克級了,神盾雷達的學費也是遲早要交的,可是買退役的船短期成本卻是比較低,就算買到了也不會用太久,長期成本的問題算是多慮了,況且任務電腦也升級過,戰場管理/多目標接戰能力/雷達掃描能力/反應速度都較紀德級更上一層樓,未來可以與紀德/成功升級版搭配形成中華民國海軍的區域防空中心...


NO:153_8
 於 2003/12/08 20:36
Re : 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修補

WILLIAM  於 2002/02/20 21:15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2005 年左右有一批配備MK-41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DDG-978...)即將除役
這是不錯的選擇!!
也許李總長心裡有數.....................



WILLIAM  於 2002/02/20 21:32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在新一代潛艦服役前真需要這批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清掃那些海蟑螂(R.基羅.宋.093.......)



RYAN2181  於 2002/02/20 21:36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原來william兄跟在下一樣是遠洋大艦派....ccc



吱吱鼠  於 2002/02/22 18:28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奇怪...
本欄討論的熱度又沉寂了下來...



toga  於 2002/02/22 19:24
Re:吱吱鼠

1. 閣下的議題和本欄題目宗旨不合
2. 閣下的構想建設在太多的假設上, 讓人無言以對
(假設老美會突如其來的大裁軍, 不待CG-21於2020年左右開始陸續服役接手便一口氣在2015年之前退掉五艘神盾級巡洋艦{DD-21的設計是為陸攻而非防空作戰, 不是用來取代神盾, 何況目前DD-21計畫也已宣告取消, 繼任計畫Street Fighter更是和大洋艦隊區域防空作戰相差十萬八千里.}, 而且在退役前幾年還會大費周章的將這五艘待退艦大幅升級至最新版本構型等級, 裝上昂貴無比的最新版本軟體, MK-41垂直發射器, 各式新型飛彈.......最後再以略高於紀德艦的價格跳十八層地獄大拍賣給台灣..........)



老頭  於 2002/02/22 20:17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如何攻擊航空母艦? 27日 10:06 東方軍事

威懾遏制,驅逐航母。當發現強敵航空母艦戰鬥群駛入封鎖區域附近海域遊弋,但尚未軍事介入時,應以潛艇兵力在敵航空母艦戰鬥群接近航路附近海域設伏、遊獵,以實施空中巡邏和警戒;以潛艇兵力和水雷武器對某一特定海域實施封鎖並向外公開宣布,必要時通過示形造勢,遏制其軍事干預。

電子干擾,迷盲航母。航母戰鬥群裝備有大量先進的電子裝備和電子戰裝備,極大地增強了其進攻和防御能力。戰前,要準確地掌握航母編隊的雷達繫統、通信繫統、聲納繫統、導航與制導繫統等戰術技術性能;要為艦艇和航空兵突擊兵力開闢安全的電磁通道;要對敵航母編隊遠、近程反潛兵力和直接反潛兵力進行聲納對抗,掩護潛艇攻擊兵力突防。

反艦導彈,突襲航母。美國海軍“尼米茲”級大型航空母艦,真正用於防空作戰的艦載機也僅有20多架;加之艦載機的出動架次率和能戰率受許多因素影響,均低於岸基飛機,因而其防御的空域必然出現“漏洞”和空隙,難以招架從多個方向、多種平臺上發射的多種導彈的攻擊。加之,航母飛行甲板面積較大,如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飛行甲板面積達3個足球場面積那麼大,所以它被對方彈炮擊中的概率相對較大。

乘虛而入,低襲航母。敵航母戰鬥群中各艦艇上的防空導彈都存在著一定的死角和盲區;特別是對超低空突防的飛機,攔阻效率明顯降低。所以,戰鬥機采用低空、超低空隱蔽接敵,突然地從各個方向不間斷地向航母發起導彈攻擊,打擊航母的效果將會更好。

佯攻襲擾,孤立航母。當敵艦載航空兵前出時,以部分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兵力組成佯動襲擾群,牽制其行動,干擾其指揮。

布撒水雷,制阻航母。水雷具有隱蔽性好,破壞力大,它不僅在過去的海戰中得到廣泛的使用,而且在精確制導武器日益發展的今天,仍受到各國海軍的高度重視。

《光明日報》(編輯:金戈)
http://mil.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2/20001227/class000200016/hwz180763.htm




老頭  於 2002/02/22 20:31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擊沉航母六種方法

第一種打擊方法是用艦艇飛機發射飽和反艦導彈攻擊。

第二種是潛艇飽和攻擊。

第三種是彈道導彈攜帶集束式多彈頭或分導式多彈頭,一次攻擊多個目標。在彈道上裝備小型核戰斗部時,無需精確命中就能摧毀或使航母編隊喪失戰斗力。

第四種是實施電子戰。打掉電子戰飛機會使航母編隊的電子進攻能力大大下降,電子防御縱深明顯縮小。同時各種干擾機部署到航母編隊或預警機附近,對其實施強大的干擾,破壞航母編隊內指揮控制和通信能力。

第五種是水雷打擊。

第六種是水雷戰、潛艇戰、電子戰和遠程彈道導彈戰,綜合打擊。

節錄自保留板權的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192/3650/
美國航母死穴在哪兒?2001年6月28日09:10





ra  於 2002/02/22 21:14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頭先生,這篇不用看啦,敝國知名的米田共嘴炮文:

第三種打法是胡扯,前後矛盾,明明知道彈道飛彈不能精確攻擊母艦,偷偷摸摸的搞個什麽核子分彈頭,要真有決心打核戰,分什麽彈頭,一發2000萬噸級的氫彈K過去,什麽都玩了(連打老美艦隊的大中至正國家也一起完蛋),放嘴炮都萎萎縮縮,可憐又可笑

第五種八個字形容,守株待兔,癡心妄想,如果不能在淺水或者狹窄水道佈雷,雷區根本沒用,我還沒聽説什麽時候老美把母艦編隊這種海上展覽會開到近海來(真要能讓老美的艦隊到近海,不用水雷,岸基ASM就夠海扁它),又不是戰列艦編隊,至於水道,我反正是不相信有人能在航運繁忙的水道上佈雷而不擔心被世界公幹

第六種是集各種米田共戰術大成的超級米田共

其它三種看似有理,其實結合實際的力量,還是癡心妄想,在大洋上作戰(近海沒人用母艦),除了用母艦編隊和母艦編隊硬碰硬,否則怎麽都打不過



老頭  於 2002/02/22 23:36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RA 兄: 明知是鬼扯,集合起來,批起來省事,也好留存。



acetw  於 2002/02/24 05:41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to toga兄:

>toga  於 2002/02/22 19:24
>Re:吱吱鼠
>
>1. 閣下的議題和本欄題目宗旨不合
>2. 閣下的構想建設在太多的假設上, 讓人無言以對
>(假設老美會突如其來的大裁軍, 不待CG-21於2020年左右開始陸續服役接手便一口氣在>2015年之前退掉五艘神盾級巡洋艦{DD-21的設計是為陸攻而非防空作戰, 不是用來取代神>盾, 何況目前DD-21計畫也已宣告取消, 繼任計畫Street Fighter更是和大洋艦隊區域防空>作戰相差十萬八千里.}, 而且在退役前幾年還會大費周章的將這五艘待退艦大幅升級至最>新版本構型等級, 裝上昂貴無比的最新版本軟體, MK-41垂直發射器, 各式新型飛彈.......最後再以略高於紀德艦的價格跳十八層地獄大拍賣給台灣..........)


這裡你要update一下(其實是我要update──我最近才搞懂^^),DD(X)”計劃”和DD21相比,它是一個複雜很多的計劃。首先它包含了改良計劃,把DD21的一些科技拿來改良DDG51級,而DDG51的造艦計劃也將自2006年延長至2009年(這也就表示2014年之前台灣絕對別想拿到DDG51──沒貨),另外還包括三大子計劃──DD(X)”艦”、CG(X)”艦”、LCS”計劃”,DD(X)”艦”和CG(X)”艦”應該會有共同的船體,而LCS也就是所謂的Streetfighter。DD(X)應該會使用DD-21發展出來的SPY-3 MFR,不過現在狀況有點混亂,看起來好像還要讓SPY-3有反彈道能力?!至於原本CG-21用的SPY-2一點消息也沒有



acetw  於 2002/02/24 05:48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不過現在狀況有點混亂,看起來好像還要讓SPY-3有反彈道能力

剛才又看了一下,應該是沒有!



SK2  於 2002/02/24 09:11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航空母艦羣屬於立體多維打擊系統, 只會不斷改進而不會被取代



toga  於 2002/02/24 19:33
Re:請問acetw兄

另外還包括三大子計劃──DD(X)”艦”、CG(X)”艦”、LCS”計劃”,DD(X)”艦”和CG(X)”艦”應該會有共同的船體,而LCS也就是所謂的Streetfighter

1. CG(X)與DD(X)是作為神盾巡洋/驅逐艦的後繼者乎??又預計何時開始成軍??

2. 改良型提康洛泰加級神盾級巡洋艦, 改良型勃克級神盾驅逐艦, CG(X), DD(X), 再加上LCS計畫下一堆兄弟姐妹, 莫非未來20~30年老美海軍的水面作戰主力艦艇將如前蘇聯海軍般花樣繁多??



Ghostwolf  於 2002/02/24 20:46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請問Toga兄及Acetw兄:
LCS的全名為何?
能不能推薦幾個有關這一類的資料來源網站?
FAS.org裡都沒提到有關DDX, CGX, LCS計劃.



acetw  於 2002/02/24 21:34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to toga和Ghostwolf兄:

1. CG(X)與DD(X)是作為神盾巡洋/驅逐艦的後繼者乎??又預計何時開始成軍??

DD(X)是2011年服役,和DD21相比,晚三年,地位相近於DD21。CG(X)…不明,202X了吧?

2. 改良型提康洛泰加級神盾級巡洋艦, 改良型勃克級神盾驅逐艦, CG(X), DD(X), 再加上LCS計畫下一堆兄弟姐妹, 莫非未來20~30年老美海軍的水面作戰主力艦艇將如前蘇聯海軍般花樣繁多??

呃…差不多,沿海作戰嘛!

LCS的全名為何?

littoral combat ship,FAS…很久沒更新了…



老頭  於 2002/03/04 13:46
Re:當反艦飛彈一直在進步,航空母艦還能橫行嗎?

老鼠治大象 反對建造者認航艦大而無當

  劉屏/華盛頓廿四日電 要不要航空母艦,中共內部一直有很大爭議,而特別的是,鑑於九五、九六年台海危機中,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介入,給中共解放軍的刺激太深,以航艦為假想敵的戰術於是替反對發展航艦這派增加了許多支持論點。

  反對建造航艦的人士認為,航艦大而無當,共軍不必太畏懼敵人航艦。同理,共軍即使有了航艦,對敵人也未必造成太太威脅。根據這種理論,假設敵人出動航艦,共軍是近海作戰,相較之下,對手(不論美、日)是遠距作戰,共軍享有多種有利條件,例如水雷阻炸、潛艇伏擊、岸基巡弋飛彈突襲、戰機突襲等,都有機會擊毀、重創或驅逐敵人航艦。每一種戰法有其長處與發揮時機,例如戰機突襲是在其他戰術發揮作用後展開,即對手忙於掃雷、反潛或檢修、補給、回收戰機等任務時,防禦較為薄弱,共軍飛機可進行小機群連續突襲或集中突襲。

  服務於美國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的白邦瑞博士蒐集了中共多篇軍事論文,集結為「中國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一書,由美國國防大學出版。書中有專章討論航母。在中共軍事專家眼中,航母戰鬥群固然威力強大,但同時存在諸多重大弱點,令實力較遜的一方有機會「老鼠治大象」。航母戰鬥群的弱點包括:

  一,航艦體積龐大,戰鬥群的各型艦艇數量眾多,在雷達幕上是極其明顯的目標,也往往是最易偵知的目標。戰鬥群難免發出大量的電子訊號。凡此種種,都令航艦無法進行隱密任務。這是航艦在先天上難以克服的弱點。

  二,航艦戰鬥力受限於自然條件(例如天候欠佳)。艦載飛機飛行員的飛行能力在夜間往往只有日間的百分之五十。

  三,航母戰鬥群的機動力受限於海域狀況,例如在島嶼及礁石較多之處、水淺處、鄰近海岸處等,通常不易伸展。

  四、接受海上運補時,艦隊的防禦能力明顯下降。美國航艦一般使用MKC-13-1蒸汽設備協助艦載飛機彈射起飛,每起飛一架次,耗用淡水一噸半至二噸;每起飛五百架次,必須停止作戰任務一至二天,以維修蒸汽彈射設備;每起飛二千五百架次,航艦必須進港維修,時間長達三至六周。

  五,艦隊需要四艘補給船,這些船隻本身防護力較差,易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而一旦受損,勢必影響艦隊戰力。

  六,由於體積龐大等因素,航艦的反潛及反雷能力相對不如其他艦隻。二次大戰期間,各國一共被擊沉了廿五艘航艦,其中九艘是被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占百分之卅六。

  七,一九八○年代以來,潛艦科技大幅革新,對航艦的威脅愈來愈大。

  八,水雷不易擊沉或重創航艦,但是仍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具有遲滯、嚇阻等作用。

  九,航艦結構複雜,諸如彈射器、飛機升降平台等,都是其他軍艦所無。這些設備連動程度高,其中一樣受損,即會影響整體戰力,形成航艦另一重大弱點。

  十,美國削減了航艦的護衛飛機及護衛艦隻數目。

  十一,航艦甚為倚重空中預警機(AWACS),只要損毀預警機,航艦的戰力就打折扣。

  十二,無人駕駛飛機日漸普遍,性能日漸精良。使用這種飛機對航艦發動密集攻勢,可迫使航艦及人員、艦載飛機及飛行員疲於奔命,並使艦載燃料及淡水消耗過鉅。

  十三,艦隊的機、艦數量龐大,其間電子通訊繁雜。對方可以運用電磁波戰技予以干擾,從而減低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

  十四,艦體目標龐大,永遠是最明顯的攻擊目標。

  十五,人員所需的技術程度高,海上生活又辛苦,不易維持人員的質與量。美國每艘航艦幾乎都有缺額,「企業號」少了百分之八,最新的「杜魯門號」缺了百分之十三。難免影響戰力。

  但是也有專家指出,真正完整的航母戰鬥群不是這麼脆弱的,否則何以美國九十年來都在建設航艦實力?一般而言,美軍航母戰鬥群除一艘航艦外,配有多艘防空、反潛驅逐艦和巡洋艦,水下還有二至三艘核子動力攻擊潛艇擔任警戒。航艦本身有強大的護衛火力,而艦載的八十架飛機中,亦有多架負責護衛航艦。戰鬥群的警戒範圍極廣,光是反潛警戒即達二百公里。以中共目前實力,不易接近發動攻擊。

  這種觀點彷彿是為「擁航」派背書,但也正說明了現階段中共發展航艦的實際障礙。因為中共發展航艦時,有無能力像美國這樣充份的配套措施?還是只是單薄的「大鋼船」?前述的航艦弱點,是美軍現在的最怕?還是中共海軍未來的夢魘?

  同樣思維:真正要發揮航艦戰力,一個戰鬥群是不夠的。美國有十二個,三分之一返港整補,三分之一維修,只有三分之一備勤。中共準備發展幾個航母戰鬥群?最近美國一位熟悉台海態勢的軍方人士告訴我國,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是最明顯的例子,當時美國要防備伊拉克蠢動,又要執行波士尼亞和平任務,所以只能抽出一個航母戰鬥群前往台海附近。後來先是「獨立號」,接著又來了「尼米茲號」,看似兩個群,聲勢懾人,其實只有一個是真的,另一個是在換防途中,彼此交會而過。

  正如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NA)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麥德偉(Michael McDevitt,退役海軍少將)說的,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中共暫時不發展航艦應是務實的作法。
中時電子報 910304 http://tw.news.yahoo.com/2002/03/04/twoshore/ctnews/3101429.html


返 回

本論壇已關閉,以下僅提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之用。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