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小邱 於 2002/07/10 07:15 |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此為專欄 不接受回應 若要回應 請至第一版:小邱之戰車大部分解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0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防空機槍+輔助機槍 其實戰車最高的是無線電天線........但這部分小弟實在不太熟啦(就是一般的無線電天線 只是功率較強並會跳頻) 除非加裝額外的指揮無線電元件 要不這部分通常不會特別提 我們現在看次高的防空機槍 在二戰時代 一堆戰車沒裝防空機槍也不用很驚訝 德軍剛開始的戰車 也包括後期的驅逐戰車也常常不裝防空機槍的 至於聯軍部分倒是都裝的滿齊全的 大概是因為一開始空權掌握於德軍 雖然到二戰後期 但聯軍還是怕德軍的攻擊機之心態使然 戰後 防空機槍美俄系統就不太一樣 俄軍在剛開始也只裝同軸機槍 但後來返場修改時就加了上去 而其操作的人員是裝填手 後來裝上自動裝彈機才將機槍改在車長處 而美軍跟其他國的系統是一開始就將機槍交給車長 各國的防空機槍通常都是使用7.62mm較多(可能受子彈可跟同軸互換的影響吧) 目前俄系的戰車由於無裝填手 所以機槍只有一挺 而美系是使用兩挺機槍為主(車長一挺 裝填手一挺) 但M60則為一挺M85 12.7mm防空機槍 西歐國家也是一挺(包括法置於射手 英) 德國則置於裝填手 日本用1挺 南韓用2挺 以色列是兩挺 機槍配置:K1A1 M1A1機槍配置為12.7mm+7.62mm 馳車與M48A5則是7.62mmX2 豹二 雷克勒 挑戰者 公羊則是7.62mm 日本 俄國跟中共為12.7mm一挺較多 很多國家也使用遙控機槍 目前防空機槍也常被用於對地攻擊 已經有些失去當初特用來防空的目的了(不過對地倒是滿好用的) 輔助機槍是設計給輔助對地的敵人近身火力 並在防空機槍無人可操作時進行火力填補 其實操作防空機槍勇氣要很大的喔 如果遇到瓦西利....你現在知道為何俄式防空機槍當初給裝填手操作了ㄇ?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1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車長槍塔: 此為為保護車長進行機槍射擊或是觀測時 不被敵軍狙擊手射擊或是遭受砲彈破片攻擊而延伸出的產物 說到起源 可以說到二次世界大戰 車長槍塔的雛形 就像M-20裝甲偵查車上面那傢伙 其上有個車長可轉動機槍的槍環(就像半履帶車及卡車附加機槍一樣) 而在於M4A3後期型期槍環即可轉動 在各國也有槍環的設計 運用在除了驅逐戰車之外的地方 戰後較明顯的就為AMX-30其上的槍塔跟M48A1-M60A3的槍塔 有很明顯的隆起 其餘戰車只能說的上是槍環罷了 但目前只要為車長可觀測或可用機槍射擊的裝甲隆起物都是通稱為槍塔 不過槍塔也衍生出上附有觀景窗的裝甲艙蓋(蓋住車長出入口的啦) 其上有時附有車長全週界熱顯像儀 此熱顯像儀以後再作簡短介紹 不過一般說來 車長槍塔的視野不是很好 多半車長還是會探出頭來 目前多為提供為一個發射機槍時可擋子彈的裝甲 目前也有以砲盾來代替車長槍塔之戰車 至於各國戰車特殊的槍塔 有法國的AMX-30(槍塔明顯而且加裝遙控機槍和明顯的觀測器) 日本61式跟74式(有一明顯隆起) 俄國是由T-64之後槍塔才開始有四面觀景窗(但車長使用機槍時 可以以裝甲艙蓋來當盾牌 因為俄國戰車艙蓋是向前翻的 有時也裝遙控機槍) 美國則由M48A1開始車長有封閉式槍塔 其餘各國多半為開放性槍塔 名詞解釋: 封閉式槍塔:指車長不需露頭即可使用機槍射擊 包括使用遙控機槍 包括美所有主戰車 法AMX-30跟雷克勒加裝遙控機槍型 烏克蘭T-72AG T-84 俄T-64 及T-80U之後的新戰車等..... 開放式槍塔:車長必須露出頭來才可射擊機槍 大多國家都是如此 不少銷到外國的M48系列都改為開放式槍塔 我們的CM11的Urban車長槍塔也為開放式的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2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大氣感測系統 此系統就是一個圓柱體 上面附有幾個孔 可以吸收目前大氣的情況 溫度 溼度 風向 風速 以及有毒物質(這樣就可以提供NBC防護系統啟動) 其實這個東西也不是新鮮的玩意 法國AMX-30之後 中共80式之後等....各國新型的戰車都擁有此系統 有趣的是 豹二式目前公佈的照片 小弟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 包括全防之前有豹二A5的解剖圖 我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 莫非德國人有更新的東東出現了嗎?其實各國的大氣感測器也都不太一樣 以色列人在馳車Mk3更是加上了伸縮的功能 溼度跟溫度可能會影響砲彈飛行距離 風向跟風速有決定性的影響 尤其對於滑膛砲的車種 滑膛砲所射出的砲彈會受側風影響而偏轉 所以有了大氣感測器 就可將風速風向輸入風偏修正儀中 這樣就可以提高命中率了 名詞解釋: 風偏修正儀:由於風向風速會影響砲彈飛行 這套系統就是算出砲彈射出會偏掉多少 相對的 射手在瞄準時就必須考慮這種誤差 不過現在都整合入射控系統 所以是不用射手操心的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2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車長全週界瞄準器 這是裝在車長艙蓋 由車長操作的瞄準與觀測設施 為光學的瞄準儀器 不過好處是其也可與熱顯像儀結合 而增加其瞄準的精度跟搜索時的方便 這套系統可360度的進行觀測 如發現目標 其系統將會傳數據給射手的電腦 當兩者射控系統瞄準線重合時 敵軍就準備要棄車了 加裝的熱影像儀 可以在夜間使用 使用距離約2500m可辨認攻擊 當然 此距離隨各國不同而不同 全週界瞄準器可使車長不必冒著生命危險探頭出去進行周圍的觀測 也可增加戰車命中精度 英國挑戰者二式更可將車長瞄準與射手瞄準分開 射手先攻擊一個目標 射擊完車長按著定向按鈕 砲塔就可轉至車長瞄準的目標 進行射擊 這可以說快可以同時攻擊2個目標了.....此在戰場上是一大助益 名詞解釋 熱顯像儀:利用敵軍戰車發動機以及各部分所發出的能量 便可由熱顯像儀顯出一個大概的形體 有訓練過的車長跟射手可以辨認目標 常用於夜戰 但熱顯像儀很脆弱 如像火線勇氣一片 熱顯像儀受損 就只能再憑其餘的器材了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3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砲塔 砲塔 是戰車裡面最主要的戰鬥艙 所有的電子儀器 主砲 射控系統 彈藥大多儲存在內 撇開無砲塔戰車不談 砲塔是整個戰車中 裝甲最厚 最不易被擊穿的地方 而戰車乘員除了駕駛外 其餘的都在砲塔裡工作 砲塔的構型有好幾種 像我國陸軍就是龜殼型砲塔(M48) M60A1則是前方有避彈性的弧形炮塔 豹二式前期形跟90式則為垂直炮塔 豹二A5 A6則為麥漢因構型箭簇型炮塔(馳車也是) M1 C1 K1則為斜面炮塔 依炮塔製造方法則分為鑄造型跟焊接型 而美系跟俄系戰車的分野也在於炮塔 美式通常炮塔空間大 車身高 俄式炮塔狹小 車身也低 炮塔內空間則十足的影響乘員的工作便利性與效率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3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主炮and同軸機槍 如果戰車沒有主炮 不過是架50ton重的自走隨聲聽罷了 主炮 乃戰車克敵制勝的武器 目前主流的主炮口徑有105mm 115mm(現在較少了) 120mm 125mm 以後還會出現135mm跟140mm的廣泛流行 其實主炮實在有很多人在談論 小弟也就不會深論太多 首先 主炮的射程跟其倍徑有關 主炮的威力則決定於它的砲口初速 口徑和彈種 目前穿甲力最大 也最為各國使用的是APFSDS 而衰變鈾彈頭的砲彈也運用的越來越多 主炮分為兩種:線膛砲跟滑膛砲 線膛砲就是炮管內擁有著螺旋般的膛線 就像來福槍一樣 所以線膛砲也叫旋膛砲或來福炮 目前105mm炮全都是此類 英國的120mm炮(L11跟L30)也是屬於此 其優點是在遠程攻擊時精度較高 彈種也較多可選擇 缺點是製造麻煩 大量生產不易 且砲彈會因自旋而導致沿旋轉方向偏轉 滑膛砲則為各國所大量使用 內無膛線 優點是較好製造且砲彈初速大 缺點是遠攻精度較差 且彈藥必須有小翼 才可穩定的攻擊 目前各國有能力製造炮的國家並不多 研發炮的更少 有名的:德國萊因金屬公司 英國皇家兵工廠 法國Giat工業集團 及俄國各大設計局等...... 同軸機槍 附於主炮邊的機槍 跟主炮同軸同角度 通常是用7.62mm機槍來當同軸機槍 以提供輔助火力 並且可與防空機槍互換彈藥 唯有法軍使用的同軸武器為12.7mm機槍 AMX-30更是使用20mm機炮當同軸武器 據說是因為其可以獨立抬升角度40度(很少國家採用獨立抬升的同軸系統) 所以可攻擊空中目標 因而加大口徑 名詞解釋 倍徑:主炮長度除以主炮口徑=倍徑 APFSDS:翼穩脫殼穿甲彈 射擊之後彈殼會脫去展開小翼進行動能穿甲的工作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4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炮盾 炮盾是拿來裝主炮 同軸機槍 以及射手瞄準用的直管鏡和其餘瞄準設施 炮盾通常也是戰車炮塔一個較為脆弱的地方 只要打中炮盾 炮盾支架會產生應力作用 而導致炮盾支架斷裂(當應力作用太大時) 而毀損了整個戰車炮塔的支撐性 或者砲彈進行穿透炮盾而擊中內部 造成炮塔全毀 所以炮盾通常就作的較隱密 也較小 但是小炮盾的壞處有兩個:1.同軸機槍沒地方裝 2.主炮俯仰角度不大 難以擊中較高的目標 所以就必須取個平衡 小炮盾的代表戰車:馳車式 大砲盾的代表戰車:豹一式 也由於炮盾大 德國人想了個好方法 就是在炮盾上加附加裝甲 而其餘國家則是將炮盾支架的承載力加大 並加厚炮盾裝甲 使其能抵擋較強的彈藥貫穿 名詞解釋 直管鏡:當電子瞄準器失效時 射手會使用這種最基本的光學瞄準器 就像二戰時代 利用雷射測距後 依射手輸入電腦算出數值 但電腦此時無法進行瞄準 射手就依靠直管鏡進行射擊 不過精度較差 易受風偏跟射手經驗影響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5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測距儀: 現在大家常聽到的測距儀通常都是銣釔雷射測距儀 其全名為銣釔鋁石榴石雷射測距儀 這樣可以比較明白其介質元素 以前普通的雷射測距儀是使用透光率較好的寶石經過研磨後作為發射出去的介質 但不管如何 此種實體介質透光性還是一定 吸收光線還是較大 而新型的雷射測距儀為二氧化碳雷射測距儀 其只吸收紅光 可讓波長較長的光不會折射而可順利發射出去 以目前的銣釔雷射測距儀來說 測距範圍是300m~10000m 其原理就是利用雷射發射器(整理光線波峰)經過一介質(整理光波長) 再進行放射 其光線碰到實體即反射回戰車接收器 以前的光學式測距儀 幾乎是憑射手的技術 有點像狙擊手用的瞄準鏡來測距一樣 還有一個測距十分好用的東西:50機槍+曳光彈 一般來說 M2 50機槍有效射程在1825m左右 最大射程則在6830m 所以只要M2能打中目標(通常有效射程才可能打中目標) 曳光彈閃出光芒 即可發射主炮 但目前已很少戰車使用此方法了 通常為輔助雷射測距儀用 機槍測距 其將50機槍裝在同軸機槍的地方 使用的是曳光彈(通常一台戰車有700發左右) 利用觀測儀發現敵軍戰車時 便使用50機槍瞄準並射擊2-3發 若50曳光彈打中敵方戰車將會閃耀出極亮的光芒 主炮便可開火 利用的原理在於50機槍的有效射程約2000m 至於120mm炮跟105mm炮的精準有效射程也差不多是如此 所以50機槍可用於測距 必要時可用於近身防衛 以色列的50機槍是遙控的 裝於炮盾之上 當鬥牛士測距系統失效時 就必須用此機槍進行瞄準測距射擊 曳光彈發出的彈線光芒即測距的依據 雖然差距很大 但是測距機槍的功用是在於使射手在開火時有個大概距離的依據 而且50測距機槍一般來說是裝在同軸機槍位置 當扣下扳機 3發點放 開始讀秒 至機槍彈擊中為止 再乘子彈飛行速度即可(此為常數 由實驗測得 當時射手進部隊前都會背) 而且二戰時代 步兵之間的對戰常用50機槍測距再呼叫炮火支援 再補充一些好了 1.測距時使用的是100%的曳光彈 燃燒距離2000m-6000m不等 2.當時光學測距器誤差率20%-30% 如果加上測距機槍輔助測距的話 命中率可提高至八成 但如果單單只用光學測距器的話 可能還要用更複雜的彈著偏差來算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5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煙霧彈發射器: 常常看到戰車炮塔兩側有著一管一管的東西 以前年少不懂事 在玩戰車小模型常把這礙眼的東西拿掉 長大之後才發現 這是戰車一種十分重要的防護以及攻擊配備:煙霧彈發射器 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第一代的主戰車其實也並未裝上去 俄國第一款裝備此系統的是T-64(當時俄國最先進的高性能戰車) 美國則是M60A1(注意看M60的龜殼炮塔 其實是沒有裝的) 煙霧彈發射器通常是使用電去擊發它的 通常一擊發都是全部出去 進行大範圍的煙霧掩蓋 其實也可以一個一個發射 通常使用的彈藥是煙霧彈跟黃磷彈 煙幕彈跟紅外線干擾彈可以進行煙霧掩蓋使得對方的肉眼跟紅外線探照燈 甚至是熱顯像儀都會因此被矇蓋 此時就是戰車落跑的最好時機 黃磷彈則是可以進行攻擊敵方欲進行近戰的步兵(黃磷是有毒的 會刺激黏沫) 以色列的馳車式則以60mm迫炮取代煙幕彈發射器的角色 此迫炮可以發射照明彈 煙幕彈 人員殺傷彈 紅外線干擾彈.....你想的到的60mm迫砲彈都能發射 這是由於以色列極重視步兵近戰的緣故 也為了對付敵軍戰車獵殺隊(步兵扛著火箭筒 這是以色列人從贖罪日戰爭學到的經驗) 而法國的雷克勒則是使用AVCP近戰防禦系統2組4連裝 可拋射出煙幕彈 人員殺傷地雷 破片榴彈 紅外線干擾彈等彈種 實為多功能的防禦系統 |
小邱 於 2002/07/27 21:36 | |
Re : 戰車大部分解------part 1 | |
各國炮塔的特殊物 置物箱or置物籃:這種鐵製的籃子或者是鐵製的箱子 平常可以拿來放放東西 只要是你在戰車裡塞不下的都可以放(通常是工兵用的器物啦 或是修理戰車用的東西) 只是在戰鬥時 其還附有提前引爆HE或HEAT的功用 HEAT先撞到箱子或籃子 提前引爆 噴流反而被主裝甲擋住 反飛彈干擾系統:這是裝於俄國新型戰車的新東東(烏克蘭的T-84跟俄國T-90有)當偵測到被反戰車飛彈系統雷射標定 此系統由乘員啟動紅外線干擾器 使導引反戰車飛彈的射手的彈道計算儀只看到漫天尾焰 導致脫鎖 垂鍊:這個東西是馳車式炮塔環後方垂吊在炮塔的 也是用來提前引爆HEAT 這個設計的原因是因為馳車式戰鬥艙是在車體後方 如遭HEAT噴流進入後方炮塔環 所有成員必死無疑 所以才有此特殊設計 VCD L30直管鏡:英國挑戰者車上配置 可以將直管鏡的螢幕傳至車內的VCD螢幕喔 夠特殊吧 晝夜攝影機:丹麥陸軍用的百夫長上的裝備 應該除了可用來觀測外 還可用於記錄戰鬥情況 敵情狀況等...... 飛彈標定箱:這個是中共96式上面所裝 一個奇怪的箱子 據猜測 應該是用於導引炮射飛彈攻擊的乘波發射器 其他俄式戰車應該有 只是不很明顯或整合入射控系統了 砲口參考系統:此系統分兩部分 在炮前端的是一面裝的很牢固的反射鏡 炮基部則有雷射發射器 此為測定炮管的彎曲度是否經射擊後出現炮位不正的情況 適時的輸入射控儀中更正 熱套筒:使用一種隔熱的材質包住炮管 防止其過熱變形 車長 裝填手可調式槍架:這是南韓戰車上所配備 其上的防空機槍槍架可調整高度 以適於使用者高度跟減少暴露面積(可以將槍架調低) 雷射偵測/預警系統:此系統可以顯示雷射波的來源與方位給車長知道 並且自動啟動煙幕彈發射器 進行防衛的動作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