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未來產業 政府應帶頭推動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文展 於 2002/06/17 22:52 | |
佈局未來產業 政府應帶頭推動 | |
佈局未來產業 政府應帶頭推動 作者/文展
台灣由於搭上資訊產業的便車,在過去十幾年中創造了傲人的經濟成果。不過,台灣過去常常自豪於有多少資訊或傳統產品製造率佔全世界五成、八成,這種現象現在卻已逐漸被低工資的國家取而代之。其實歸根究底,那些產品的品牌擁有者並沒有改變,只是生產製造基地改變了。過去台灣盛行的代工製作業,已證明沒有太多的附加價值;真正賺錢的,仍是那些擁有行銷通路、懂得市場推廣、具備研發能力的外國廠商。台灣的代工製造業,終究和逐水草而居的放牧業一樣,哪裡的工資低就往哪裡跑,最後通通跑出台灣。 若為台灣的長遠前景作規畫,台灣還是必須掙脫代工製造的老路,朝附加價值高、技術門檻高、原創性比例高的「三高」產業發展。新政府上台已逾兩年,但我們除了看到目不暇給的政治大拜拜之外,並沒有看到太多具體的成果。筆者寧願相信政府確實在做些什麼事情;然而我們心急如焚,一刻也不能等! 在此,筆者願意就個人的觀點,提出一些或許可行的方向,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參考,希望至少能達到一些拋磚引玉的效果。 首先,筆者認為政府或許可以仿效過去培植筆記型電腦產業的方式,大力發展它的次世代產品。筆者個人看好介於筆記型電腦及PDA的個人秘書型產品;現在已有一些廠商開始推廣,像所謂的電子書包、WebPad、Intelligent Monitor,以及Microsoft剛剛發表的Mira等產品。筆者對此種產業看好的原因,在於它還是新興的產品,市場潛力無窮。其次,台灣具備充分的模具與硬體開發能力,在製作上有很高的優勢。在軟體方面,市場上至少有Microsoft的Windows CE、Palm OS和Linux等現成的作業系統可用,應用程式的開發也不難,在台灣就能找到供應商。在未來,有許多新興的技術能將這種產品的應用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例如極高密度的儲存裝置、更進步的無線通信技術,以及更低價的寬頻網路等等。 不過和當初發展筆記型電腦的政策不同,我們這一回得推廣自有品牌!我們如果認定這是一個可以策略性推廣的產業,政府就應全力將這個(或幾個)品牌,連同產品推到全世界。我們難道永遠只能製造、代工嗎?請政府這次從不同的方向出點力! 其次,筆者希望推薦的是網路應用產業。筆者從韓國傾全國之力推動線上遊戲產業一事得到啟發;如果韓國可以,為什麼台灣不可以?筆者不希望大家跟著韓國去發展線上遊戲產業,而是開創完全屬於我們自己的其它產業,只是同樣植基於網路而已。筆者認為網路應用十分抽象,也十分多樣,在此無法提出很具體的方向。但我們不能開始研究嗎?台灣沒有油、煤等資源,但是軟體的資源只有「人」而已,所以軟體人才就是我們最豐富的資源。從軟體著手,我們就能開始「創造」資源! 最後,筆者願意在此呼應最近熱門的「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概念。以台灣電腦的普及程度而言,把所有閒置的電腦運算能量拿來充分運用,進行大規模的協同運算,必定是未來的趨勢。如果我們能妥善運用我們現有的優點,趁這項技術尚未臻成熟時,藉政府之力強勢投入,那麼我們或許有機會獲致規格製定權,以及時間的優勢門檻,未來就能讓我國在此一領域享有強勢的地位。試想,如果規畫得當,我們可以集數十萬、上百萬台網路上的電腦,進行如基因定序、彈道模擬、氣象分析、密碼破解等需大量消耗電腦運算力的工作。或許我們最終還是無法敵過美日等大國,但如果我們起步得晚,優勢差距必然拉大更多。 由於筆者的眼界有限,對政府的建言,最多只能著墨於筆者最熟悉的資訊領域。但筆者提過,希望能拋磚引玉,只企盼政府即時作出實績,別讓台灣沈睡。 作者授權於非營利為目的、全篇不更改(含本段文字)、不節錄、僅公諸網路之前題下,自由轉載本文。 |
Duronglee 於 2002/06/20 00:32 | |
Re:佈局未來產業 政府應帶頭推動 | |
「經發會決議事項共同意見施行計畫」網址在 http://mis.cepd.gov.tw/econdev/MenuDoc.htm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