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Simon  於 2002/06/14 22:30
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偷跑確實是解嚴前就有了,台幣當年從36一錄升值到26 之際,土地狂飆大家樂盛行,是有很多傳統行業像雨傘玩具店風扇等等就偷跑了。

1.但是也請別忘記,現今把對中國投資問題搞大到越發不可收拾的資訊工業,偷跑是源自於個別廠商的貪圖降低成本擊倒台灣同業,與之前的傳統產業跟對手國的存亡競爭顯然不同,當年傳統產業是每產品數以百家,資訊業的鬆動是從個位數廠家起,管理難易度,正當性差很多;波及經濟活動的層面跟深度, 與影響國家安全的程度也差很多,不可同日而語。從監視器的冠捷.主機板的鑫明精英.機殼的鴻海.筆記型電腦的英業達.到晶圓代工的宏力。規模是一個比一個大,都是鬆動整個產業的生態,像滾雪球般的崩解效應。台商自己殘殺台商,台灣的資訊業在這方面大者恆大不完全是產業自由競爭的結果,很多反而是濫用台灣公共財卻對整體台灣造成傷害的私利行為。筆記型電腦就那麼不到十家,晶圓廠就那麼幾家,他的連帶效應是那麼大,更應該也更容易管理。台灣單項產品的市占率.30﹪時都沒到中國投資,有人偷跑後衝破到50﹪,70﹪ 80﹪,毛利率純利率大幅下降甚至到整體產業是虧損的。而市占率提高的結果是在台產製的總量與百分比雙雙下滑,在台僱用人數減少,相關零組件及服務的經濟活動跟著減少,因為這些週邊廠商被要求就近市場供應。台灣的廠房住宅空置,銀行逾放與此有關;另外內需也跟著減少,連帶著稅收減少,加上公部門長期冗員即對軍公教的過度照顧,財政赤字當然越來越嚴重。

2.又自在1990台灣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通過,明訂很多獎勵措施,如果拿稅負補貼獎勵的行業還居然放任偷跑者如此傷害台灣,總體觀的促產條例立法旨意與國家經建目標,顯然是背道而馳。由組裝業到中上游關鍵零組件這種一路蔓延的效應,原來的政策目標落空,效益大打折扣,對廠商這些優惠之所以能實施是來自:稅收的流失,以股市散戶過度參予的資本市場,打擊一般行業的租稅歧視所造就的。
如果要說自由市場,不要管制,那麼來自公部門的補貼優惠也該拿掉,比較全面性的租稅公平包括資本市場都是應該同時進行。
如果需要政府獎勵補助,那一定要考慮這些獎勵跟帶動台灣國內經濟活動的成本效益。
台灣今天的 crony capitalism 症狀也不輕,國民黨時期如此,扁政府亦如此,經發會紅頂商人公然關說指導政府跟社會,形同教皇對信徒的講道大會,張忠謀王永慶等人遠比數百萬選民來的重要,選舉時除外。

3.要說台灣企業外移的趨勢是很難阻擋,這是現行的政經社會結構使然,但是這並不是正確的,也不是不能調整˙
租稅公平、現代化財經科技管理、整體永續利益的高度重視、降低權貴佞幸立法競逐跟阻礙、提昇人民自信降低對權勢者的著迷崇拜,台灣的對外投資會較有節制跟配置.也會產生好的經濟成長與公共利益。

4.. 常常有很多人說:台灣對中國的投資管制還是要靠廠商自己自律, 因為這些人要鑽法律漏洞, 政府要防範不容易,
這大錯特錯了,陷入台灣一般常鼓吹的所謂自由市場、全球化、小政府的似是而非的論點。為什麼不看看這社會的 management software?法律是擺明給人鑽漏洞的嗎?如果是的話,那不就恃強凌弱,大吃小,相信這不是大家所樂見也不該是要邁向美好社會的方向。
從實際的法律基礎設施,先看看先進國的財稅資訊掌握,產業活動的資訊掌握,以及被廣為認定的經濟道理吧。台灣是因為:粗糙不專業的財經官僚,權勢者的立法競逐,半調子或過於含蓄的「學者專家」鼓吹思潮,跟人民對「成功企業家」的盲目崇拜,導致整個社會一直不能從整體社會利益與永續經營的角度看待對中國的投資。實務上法人的境外盈餘未分配不課稅,個人綜所稅屬地主義僅對台灣部分課稅,在國際化之時與一般國家相悖,這形同鼓勵出走,讓稅收由不能出走或願投資在此土地的人負擔,這是反淘汰的懲罰好人。別的國家何以不會出現對外投資的一半以上集中在單一國家?而且還是敵對國家.。西雅圖、達佛斯的事情,台灣怎麼從來沒有類似反應?

有人認為美國對海外控管主要是軍事相關科技,台灣今天跟中國都是經濟,只要控管核心技術(實際上台灣並沒有一套可信賴的機制在控管,基本上只是個案的審查)就好了。不過不要忘了,這是從美國的角度,美國的經濟規模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撼動的,但是 FBI 對商業間諜監督防範也不遺餘力。 台灣貿易導向國家,對中國的投資早已超過台灣的外匯存底,也可能超過中國的外匯存底,過度集中中國這當然對國安產生威脅,對本地經濟產生排擠效果不證自明。 外商怎麼沒像台灣那麼瘋狂投資中國? 人家比台灣大都還拿零用錢去下注中國,台灣拿家當下去,這怎麼會對?台灣經濟的健全發展是最大的國安問題,這跟美國的重視尖端軍事科技,FBI 的重視生化、超級電腦、與密碼軟體技術是一樣道理。

靠廠商自己自律,也要有理性基礎,擬議中的開放晶圓廠大陸投資總量一年二百億台幣,就有廠商怕台積電、聯電兩家就佔去配額,對他們不公平。不公平的話自律怎會出現?不把已經偷跑的宏力王文洋移送法辦,公平的原點如何建立?政府如果不能建立並維持自由市場的公平競爭,自律只是緣木求魚。在說廠商或個人個別的理性基礎累積下來有時是集體的瘋狂,個別投資大陸廠商的利益加總,未必是台灣整體的利益。同一個產業也相同。政府的經建發展自當以公平競爭下台灣總體利益的最佳化為目標,我門看到的是鼓勵放行越少繳稅、越減少台灣僱用員工的、越有財勢的巨賈咨意攜金西進大陸。 在台灣原本就擅長的產業,我們沒看到多少競爭對手國前進大陸,都是台商自己的蜂湧而上。

依靠廠商自己自律,是不實際的,那是只有在集體廠商無以為繼,聯合減產最常出現。當台灣這個社會,還能以不公平的財經租稅繼續滋養補貼投資大陸的廠商時,只有等到台灣崩潰時才會停止;少數特別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到時候移轉到別國資本市場繼續吸金,這跟台灣卻沒有什麼關係,張忠謀他還是財星五百大名流。溫世仁對台灣或中國經濟的諸多看法,對多數台灣人的立場而言是歪論,對他個人的性趣取向及利益則是理性的。

台灣的經濟是 2300萬人的經濟,不是王永慶、張忠謀、王文洋、溫世仁等名人個別的經濟,當鎂光燈都聚焦在這些名人表面炫麗的成功故事時,週邊的誨暗以及後方將來的危機將被忽視,直到災難的來臨。那時候這些名人他們一樣在世界其他地方過得好好的。


--------------------------------------------------------------------------------


LKK&SBB;  於 2001/12/29 01:34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Simon兄很久沒在本版發表文章了
基本上二三十、乃至三四十年前,美、日等國在「栽培」台灣時,人家的做法是不一樣的
他們多半是把部份較初級的加工「技術轉移」給我們,供應模具、派人指導設立生產線等等
當時台灣的這些「黑手出身」的老闆,大多是以賣田產、抵押貸款等方式自籌資金而「白手起家」
哪有「外資」是像台灣投入中國這樣,連人(高層管理者)帶技術跟資金整個「倒」進去的

多數台灣「企業家」仍只想靠「加工」、「代工」賺錢
而不願upgrade、花心思、鉅資於研發、設計、行銷、市場開發等等
當然只有整天想著「工資最小化」了


--------------------------------------------------------------------------------


reader x  於 2001/12/29 13:38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台灣的經濟是 2300萬人的經濟,不是王永慶、張忠謀、王文洋、溫世仁等名人個別的經濟,當鎂光燈都聚焦在這些名人表面炫麗的成功故事時,週邊的誨暗以及後方將來的危機將被忽視,直到災難的來臨。那時候這些名人他們一樣在世界其他地方過得好好的。"


經濟衰退不可怕,寒心的是臺灣的企業家--"沒有國家觀念,社會責任淡薄"


--------------------------------------------------------------------------------


雞鳴狗盜  於 2001/12/29 22:37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據説“商人無祖國”,不知民主制度下,除50年代麥卡錫主義一類的方法外,還有什麽辦法。


--------------------------------------------------------------------------------


Simon  於 2001/12/29 22:57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商人無祖國”???
要正當化個別商人的私利行徑時說的.
要借錢要紓困要獎勵要上市籌資的時候,祖國喊的比誰都響.


--------------------------------------------------------------------------------


LKK&  於 2001/12/30 00:37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如果拿稅負補貼獎勵的行業還居然放任偷跑者如此傷害台灣,總體觀的促產條例立法旨意與國家經建目標,顯然是背道而馳】
應該敦促阿扁政府跟立法院立法
對投注大量資金於中國的公司及產業
取消其獎投資格
獎投條例也該全面檢討翻修了


--------------------------------------------------------------------------------


reader x  於 2001/12/31 04:08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稅負獎勵是否應優先考慮對本土產業發展與提高本土人才就業率與培養有貢獻的企業?
美國政府以稅負抵減鼓勵私人企業僱用弱勢:
Work Opportunity Tax Credit
http://workforcesecurity.doleta.gov/employ/wotcdata.asp

WHAT IS THE WORK OPPORTUNITY TAX CREDIT?

The Work Opportunity Tax Credit (WOTC), authorized by the Small Business Job Protection Act of 1996 (P.L. 104-188), is a federal tax credit that encourages employers to hire eight targeted groups of job seekers by reducing employers’ federal income tax liability by as much as $2,400 per qualified new worker; $750, if working 120 hours or $1,200, if working 400 hours or more, per qualified summer youth. P.L. 106-170 reauthorized the WOTC retroactively through December 31, 2001, to encourage employers to hire members of the targeted groups with barriers to employment.

The WOTC is one tool in a diverse toolbox of flexible strategies designed to help people move from welfare to work and gain on-the-job experience. It joins other education and job training initiatives and targeted tax credits, that help American workers prepare for good jobs; ease the transition from job to job; and create high performance workplaces.


商業的起源是以物易物
把生產自用有餘的物品交換以豐富生活的品質與便利
省察臺灣的經濟發展史
經濟發展本是增進臺灣人民生活福祉的手段
倒果為因,經濟發展卻成為生存的目標
遭蹋了自然環境,忽略了弱勢的福利
犧牲民眾的消費品質(過往高品質外銷品因保稅與賺外匯不准內銷)
社會的公理正義,國家的主權與尊嚴更是放一旁

思考經濟發展的方向是否應考慮質中求量而非以量害質?


--------------------------------------------------------------------------------


LKK&SBB;  於 2001/12/31 11:51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思考經濟發展的方向是否應考慮質中求量而非以量害質?】
如果蔣政權當年對這片土地有絲毫愛護之心的話
以台灣之小,應當是學習瑞士,發展精緻工業、觀光業等
對山林、水源之污染、破壞力較小的產業才對
當然客觀上人民的知識水準、國家意識、環保意識都須配合才行的
【犧牲民眾的消費品質】
較年輕的朋友可能不大了解這種情形
以前許多產品如水果等,品質最好的都是外銷,自己吃的將就點了
甚至有些外銷品,國內根本買不到的


--------------------------------------------------------------------------------


Simon  於 2001/12/31 12:14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從reader x 貼文
Work Opportunity Tax Credit  美國政府以稅負抵減鼓勵私人企業僱用弱勢:
歐洲Tax Credit  也是拿來針對失業嚴重地區的措施。

台灣早已成為資本輸出國,卻仍繼續延用對大資本主的措施式獎勵,台灣上層社會的做法與時代完全不相符,只會淪為錦上添花,卻壓制了廣大人民的創造力。

可以說台灣的政經體制跟學術思潮還是非常落伍的,不扭轉中國派的跟親族資本主義,任何的改革包括智庫林立,其實只是金銀重商主義的翻版,牙刷主義的掏金賭場,台灣經濟的發展一直是在過去的窠臼中打轉,所謂台灣經濟新局是作文比賽。


--------------------------------------------------------------------------------


五股陳  於 2001/12/31 21:29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台灣會過度對中國投資的問題,
必須分作兩方面來探討:
第一點.財富的擁有問題.
國民黨的愚民教育體制下,
很少觸及哲學的領域,
以至於讓多數的企業主,
根深柢固認為其所創造的財富,
就是個人所獨有.
如果我們將時序拉到三百年前,
一個人縱使和王永慶一樣的會經營,
問題是他可能同時能夠在台北和高雄,
投資一些房地產?
如果沒有現在的交通工具,
與金融制度這樣兩地的投資沒甚麼意義.
但是台灣多數的企業主並沒有這樣的體認,
當他們只要有一點利潤受到壓縮之後,
將產業外移到中國以求"工資最小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這一些企業主,
也不對於向台灣銀行借錢,
到中國投資又唱衰台灣有甚麼不妥的.
這類的台商以西陵電子的吳董為代表.
.....
第二也牽涉到國家認同問題.
"
我們經常從社會新聞可以看到,
有很多人的親屬罹患惡疾,
但是因為是自己的親人,
雖然沒法就但也要救.
"
反觀台灣又有多少的企業主,
當他們經常的說台灣的產業沒有明天,
我們就應瞭解到,
這一些企業主對台灣的認同度有多高???


--------------------------------------------------------------------------------


雞鳴狗盜  於 2001/12/31 22:34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老子有分天之道vs.人之道。各位欲求不得之天之道,其實就類似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那一套。最後一定變成雞鳴狗盜。


--------------------------------------------------------------------------------


Simon  於 2002/01/01 03:02
Re:論對中國過度投資廠商偷跑與自律的問題

To: 雞鳴狗盜
自己不知道 人原來可以這樣當的, 不要以為人只有像你這樣.

自詡全球化國際化的, 卻對人類先進國經濟發展的軌跡毫無認識, 支那化的永遠只是擺盪, 從無累積. 貞觀之治也只是必然的短暫.

牙刷主義自認雙重國籍到處可以為家. 那是膚淺. 赴美的中國大學教授之子, 能出得了幾個 MIT 畢業的'張忠謀? 即使畢業了, 那麼好撈上 "中華民國" 讓他飛煌騰達?

人類文明不是中國化的人所能真正體會. 

泛抽象的什麼 "天之道" "人之道", 回去跟中文系的扯宋明理學吧, 非學問.非理性.非知識,少來窮酸樣.少來瓊瑤言情小說吧.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