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祥 於 2002/07/28 23:26 | |
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最近板上出現了許多討論『台灣民族』的文章,但根據『聯合國對民族的組成要件是自我的認同』這種定義,台灣是的多民族的國家,就像美國,而非單一『台灣民族』的國家。 而國家的要件人民、領土、主權、政府, 以上是小弟對『國家認同』的定義,根據我所小弟所主張的『語言是約定俗成』,所以想請大家做的民調,我想看一下我對『國家認同』的定義是否需要做修正? 請同意我對『國家認同』的定義的朋友打同意,不同意的打不同意。謝謝! |
台灣郎 於 2002/07/28 23:30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同意你的看法。 |
判官 於 2002/07/28 23:42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給您用力ㄉ同意.....讚!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0:32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你只定意了國家三個涵意中的一個(STATE),且跟本沒有定義”認同”,如何定義”國家認同”? 你是不是想幫倒忙? 妙的是還有來響應你的. 路人兄看到你們的表現要氣死! |
五股陳 於 2002/07/29 00:38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中國人LT: 台灣人一向很尊重中國是一個國家. 不想和這個國家爭法統. 我們台灣人才很努力避免台灣人被誤會為中國人. |
wlin5 於 2002/07/29 00:39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T, 既然你覺得他定義的不好, 而你又用 Love Taiwan 這個稱號, 那麼你定義一下, 可否? 倒想看一下你所謂的愛台灣, 是愛台灣, 還是愛中國的台灣省.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0:58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五股陳,每當你說”我們台灣人”時,你實際上指的是台灣一部份的”台灣民族”,不包括在台灣的中國人(中華民族).你看民調嘛!只有30%認為自己只是台灣人;有70%(包括只是中國人的10%,和是台灣人(住所或國籍)也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60%)都是中國人.我幫你澄清一下. WLIN, 你要玩文字由戲嗎? 請看我”細緻概念區辨之貳”,有對”愛台灣”的闡述. ”認同”的定義請看我的”細緻概念區辨之壹” 中國可能是PRC或ROC(政權機構),也可能是CHINA(國度概念).請參考我在”細緻概念區辨之壹”中的國家定意123. 我看你們還是乖乖上我的欄看,這裡是空的. |
wlin5 於 2002/07/29 01:32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看看 LT 怎麼 認同 的. (引用) 謝謝你問這個問題,讓我順便講清楚一些. 在這個定義下才有台灣民族或中華民族.至於什麼是中華民族,也許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有人 |
wlin5 於 2002/07/29 01:34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看看 LT 怎麼 認同 的. (引用) 謝謝你問這個問題,讓我順便講清楚一些. 在這個定義下才有台灣民族或中華民族.至於什麼是中華民族,也許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有人 |
wlin5 於 2002/07/29 01:40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怪了, 網頁會接收一半的. 看看 LT 怎麼 認同 的. (引用) 謝謝你問這個問題,讓我順便講清楚一些. 在這個定義下才有台灣民族或中華民族.至於什麼是中華民族,也許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有人?中華民族就是炎黃子孫,有人說這樣有問題,因為那是漢族的圖騰,和少數民族沒關係,所以主張中國的五十六族都屬於中華民族.另一方面,放在文化層面和政治層面又會代表不同的意思.總之,眾說紛紜就對了.但有一點是很確定的,那就是確確實實的存在.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對自己屬於中華民族這樣的念頭覺得很舒服,就是代表他的存在. (你的認同的定義, 就是: 對自己屬於吱嘩民族的念頭覺得很舒服, 不就是了? 那我對支嘩民族並沒有感覺, 那我的認同呢? 台灣的認同還需要你去定義是不是? 你的認同不就是你自己覺得嘛.阿不然你就定義一下認同吧. 更何況你自己也講, 吱嘩民族的定義是 眾說紛紜, 所以你是認同這個連定義都還沒定義好, 眾說紛紜的名詞吱嘩民族, 而且覺得很舒服 就是了, 是不是? 那這個名詞我聽了沒感覺, 想過了也不覺得舒服, 反而想到的是專制獨裁大一統封建八股屠殺血腥權謀言行不一吹牛澎風, 是一個非常令人噁心厭惡的名詞, 更別說會覺得舒服了. 這樣子了解了沒?) 同樣的道理,臺灣民族也是存在的,只是沒有端上臺面.最近臺灣所謂正名運動的對像搞錯了.應該為民族正名而不是為國家正名,大家大大方方叫台灣民族.認同國家這個說法不精確,其時指的是認同那個國家代表的民族.以臺灣而言就不適合這樣說的,因為有兩個民族同時存在. |
wlin5 於 2002/07/29 01:45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下面是去 tw.dictionary.yahoo.com 查認同 這個關鍵字所跳出來的結果. 再接下去是去 www.dictionary.com 查 identify --------------------------------------------------------------------------------------------------------- 《例句》
《例句》 《例句》 《例句》 5. 【生】 確定類別 ----------------------------------------------------------------------------------------------------------------------- self-identification n. ( 名詞 noun ) n. ( 名詞 noun ) ----------------------------------------------------------------------------------------------------------------------- n. ( 名詞 noun ) 《例句》 2. 【事】 歸屬感,認同感 《例句》 6. 【事】 (對人的)身分、物的性質的確認,識別,鑑定;證明為同一 《例句》 ----------------------------------------------------------------------------------------------------------------------- |
wlin5 於 2002/07/29 01:46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i·den·ti·fy Pronunciation Key (-dnt-f) v. i·den·ti·fied, i·den·ti·fy·ing, i·den·ti·fies v. tr. 1. To establish 1. \I*den`ti*fi*cation\, n. [Cf. F. identification.] The act of identifying, or proving to be the same; also, the state of being identified. n 1: the act of designating or identifying something [syn: designation] 2: the attribution to yourself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s; his identification with his father shaped his entire life [syn: feeling of identity] 3: evidence of identity; something that identifies a person or thing 4: the process of recognizing something or someone by remembering [syn: recognition] 5: attribution to yourself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ther person (or group of persons) identification: in CancerWEBs On-line Medical Dictionary Source: On-line Medical Dictionary, ? 1997-98 Academic Medical Publishing & CancerWEB --------------------------------------------------------------------------------------------------------------------------------------- the identity of.
To establish an identification with another or others. [Medieval Latin identificre, to make to resemble : Late Latin identits, identity; see identity + Latin -ficre, -fy.]i·denti·fia·ble adj. ( empathy : n. ( 名詞 noun ) 1. 【事】 【心】 感情移入,移情,神入,神會;同情心,共感 ) Source: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I*denti*fy\, v. t. [imp. & p. p. Identified; p. pr. & vb. n. Identifying.] [Cf. F. identifier. See Identity, and -fy.] 1. To make to be the same; to unite or combine in such a manner as to make one; to treat as being one or having the same purpose or effect; to consider as the same in any relation.Every precaution is taken to identify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of the rulers. --D. Ramsay. Let us identify, let us incorporate ourselves with the people. --Burke. 2. To establish the identity of; to prove to be the same with something described, claimed, or asserted; as, to identify stolen property.
\I*denti*fy\, v. i. To become the same; to coalesce in interest, purpose, use, effect, etc. [Obs. or R.] An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which, when well understood, they tell us will identify with an interest more enlarged and public. --Burke. (coalesce vi. ( 不及物動詞 intransitive verb ) 1. 瘉合,接合 2. 連合,融合 3. 聯合,合併) identify v 1: recognize as being; establish the identity of someone or something; She identified the man on the wanted poster [syn: place] 2: give the name or identifying characteristics of; refer to by name or some other identifying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Many senators were nam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candal; The almanac identifies the auspicious months [syn: name] 3: consider (oneself) as similar to somebody else; He identified with the refugees 4: Sex activity is closely identified with the hypothalamus 5: as in in botany or biology, for example [syn: discover, key, key out, distinguish, describe, name] 6: consider to be equal or the same ---------------------------------------------------------------------------------------------------------------------------------------- |
wlin5 於 2002/07/29 01:59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中國可能是PRC或ROC(政權機構),也可能是CHINA(國度概念). >請參考我在”細緻概念區辨之壹”中的國家定意123. >我看你們還是乖乖上我的欄看,這裡是空的. >中華民族明明認同得好好的,偏偏有人以”國家認同”之名,要你認同攙了台灣民族的國民全體 倒想反問, 既然這樣的話, 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明明認同得好好的, 偏偏美國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通通都以國家認同之名, 要你認同摻了美國民族加拿大民族南非民族澳洲民族紐西蘭民族的國民全體, 並且追尋獨立? 請問全世界都認同十八世紀的日不落國盎格魯薩克遜族就好了, 為何偏偏全世界通通以國家認同之名, 要建立新興國家和民族呢? 是你對還是全世界對? 什麼叫 認同得好好的 ? |
wlin5 於 2002/07/29 02:04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5. 【事】 【心】 認同,認同作用 ( 指個人參與社會活動之後,心理上產生的主觀歸屬感 ) 又為何需要認同吱嘩民族? 台灣認同照你講不也認同得好好的.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2:10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建議版主把這個欄併入我的”精緻概念區辨之壹”欄.主旨完全重疊,有拾人牙慧,稀釋版面之嫌. |
九等生 於 2002/07/29 02:14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0:58 >>>>只有30%認為自己只是台灣人;有70%(包括只是中國人的10%,和是台灣人(住所或國籍)也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60%)都是中國人.我幫你澄清一下. 即使民調有70%(包括只是中國人的10%,和是台灣人(住所或國籍)也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60%)都是中國人,請問這些自認為是中國人的當中,有多少人贊成統一呢? 長期民調的平均數,贊成一國兩制統一的不超過10%,反對一國兩制統一的為75%。這顯示即使這70%(包括只是中國人的10%,和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60%)當中,不願意接受一國兩制統一的人也是佔大多數。坦白講,這種民調是在明知中國武力犯台威脅的條件下所呈現的數字。如果把武力犯台的因素拿掉,即使那些自認為只是中國人的10%當中,會自願接受統一的比例必定是少之又少。 在台灣的所謂中國人也大多不想和中國統一,有70%自認沾上「中國人」成分的人,到底有什麼實質意義呢?又能夠澄清什麼呢?這只是凸顯台灣內部對國家認同與「中國人」定義的嚴重混淆而已。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2:19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九等生, 我也不贊成統一,還支持台獨呢!你好像搞錯對向. |
wlin5 於 2002/07/29 02:29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T 認為認同吱嘩民族就是認同這個眾說紛紜的名詞. 而且認同這個眾說紛紜的詞是很舒服的 當台灣人想釐清這個眾說紛紜的名詞, LT 就說: 怪了, 概念不釐清, 連LT 自己都說吱嘩民族的定義是眾說紛紜的, (引用) |
判官 於 2002/07/29 02:44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ove Taiwan 你這算是哪門子ㄉ支持(台獨)!!!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2:51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要像你一樣才算嗎?去看我的”台獨也可以是這麼談的”. |
轉貼台灣路人 於 2002/07/29 02:54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T的台獨*******************
台灣路人 於 2002/07/22 16:01 LT這篇貼文(臺獨也可以是這麼談的)的原版曾出現在蕃網論壇上,論點謬誤與誤導讀者之處很多。 「中國人」是個定義不明確的概念, 「中華民族」也是個定義不明確的概念, 作者LT使用「中國人」、「中華民族」等概念, LT接著提出一連串沒有論證的結論,以口號的方式宣揚其「理念」 大家可以對LT這些「口號」仔細的玩味,才可以理解中國共產黨是用什麼方式「開始」逐步進行思想戰的。 LT接著有意區別「民族」與「國家」的觀念,但是藏了更多的陷阱,小弟試著予以釐清: 理論上來講,民族(族群單元)與國家(政治單元)有四種組合:「單一民族國家」,「多民族國家」、「同一民族成立的不同國家」與「眾多民族組成眾多的國家」,LT不清這些分類,舉例言之,美國當然是「多民族國家」的移民國家(後述之(三)),LT竟說「美國獨立之後融合各族裔的移民成為一新的民族」不知是何天才觀點?學理上言前述之組合,可觀察歷史上的三種類型:「帝國」、「民族國家」與「移民社會」 台灣是(三)而中國是(一),兩者都試著朝(二)偏移。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與美國一樣在政治認同上強調統一的認同(不是指與中國統一喔,是指台灣或美國內部對於自己的國家有一致的認同),LT刻意將此種「政治共同體的認同」曲解成「民族認同」,杜撰「美國獨立之後融合各族裔的移民成為一新的民族」的說法(LT曾在美國住過相當時間,英文極佳)進而鼓動台灣各族群揚棄「國家認同」,追隨「中國」而去。 「民族」的現代定義為:歷史性的族群,依附於一片對她們而言有意義的土地,經營某種特定的生活方式,並與時修改之,她們追求政治或文化上的自決。 首先要澄清的,「華人」沒有被邊緣化,被邊緣化的是「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也就是文化認同從來沒有在台灣被邊緣化,只有叛國的政治認同被邊緣化。其次,即使政治認同被邊緣化,如某些旗幟鮮明的親中南海派,也從來不是「政治難民」,中華民國台灣依然保障他們的言論自由,這與LT要求去親近的母體(其實不是中華民族母體,是中共母體)完全不同。LT講了半天,其實結論就是「中國人就不應反共」,LT說:「思想上瞭解共產黨和馬克斯主義,不代表政治上支持共產黨(這話是沒錯,但請看看後面的話…).況且,’反共’可是帶有帝國主義意圖的,本來就要拿來好好批判一番.寬心的享受您的發現中國之旅吧! 當然,您還是可以隨時回頭,投入台灣民族溫暖的懷抱之中.」 LT說台獨主張台灣民族是基本教義派,是虛構的,是掙扎的、是藉由鄙視對方來換取自我的團結,所以要用「同情」、「寬容」的去理解。這種說法著很可笑。 最後,更是LT最關鍵的論述!斥責泛藍軍,大家不要看到LT好像支持獨立,好像在罵泛藍就以為LT是隻小白兔,仔細看看他的說法: 各位,LT赤裸裸的嚴厲指責認同文化中國卻反共的人,LT認為這些人不該反共,不該強調自己是台灣人,主張中共與中華民族密切相關,不可以醜化中共,醜化中共愛台灣的政客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敗類,做的是傷害中華民族的事。這樣的LT擬的說帖,有任何價值嗎? LT問:如果他們自認為是中國人的話.您呢? 我的答案是:我看了LT的文章,對LT的感覺是,想吐。 ------------------------------------------- 附帶一題,LT在蕃薯藤論壇時即以「理性網友」的形象出發,一面看似支持台灣有獨立的權力,形象建立後卻大力鼓吹「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優越論」、「中共與中華民族關連論」、「西方民主無益論」,小弟與之論戰甚久,深知其中三味,大家閱讀LT文章要從其論述結構去發現他文中的真正意圖,否則只是耗費口舌而已。 台灣路人 於 2002/07/23 09:17 感謝各位先進指教, |
wlin5 於 2002/07/29 02:55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說實在的, 我也不知道他這是那門子的支持台獨. (引用) 你還沒弄懂我的意思.中國人可以表是民族而不是國籍. 我就是古板,從小叫慣了中國人實在不願意為不存在的理由改口. ------------------------------------------------------------------------------------------------ 我也不贊成統一,還支持台獨呢!你好像搞錯對向. (引用完畢) |
九等生 於 2002/07/29 03:02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2:19 >>>>我也不贊成統一,還支持台獨呢!你好像搞錯對向. 我根本沒有談到你贊不贊成統一的問題,我也沒有興趣知道你要不要支持台獨,你怎麼會說我搞錯對象呢?我到底搞錯了什麼對象?還是你自己的閱讀能力差,看不懂我的貼文要旨呢? |
wlin5 於 2002/07/29 03:14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你這樣子支持台獨, 跟支那所提倡的一國兩制, 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引用一篇支那人的論點. (引用) 「一國兩制」與中國和平統一的探討 鄧小平生前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但結果以「一國兩制」先後運用解決了港、澳問題。因中央信守諾言,主政者董建華、何厚鏵因獲中央信任,亦相當堅守「一國兩制」的立場。因此亦普遍獲得港、澳同胞的支持,可以說相當成功,亦為國際所讚揚。 不過,台灣與港、澳有別,因此中央亦有一再作彈性調整,允許保留軍隊、外事權。 其實香港、澳門是由殖民地回歸;台灣始終是由中國人所統治,且現統治台澎、金、馬地區是一九一一年由孫中山先先創立的中華民國且曾統治大陸,而於1949年播遷台灣所統治,實際情況當然與港、澳有別。錢其琛副總理發言保留軍隊繼續保持原政府架構是、承認歷史事實,這是令人敬佩的。 主權共有 隔海而治 如果「一國兩制」承認保留軍隊和過去中央發言似乎還承認外事權,軍隊、外事權這是主權的象徵,如依這樣的「一國兩制」其內涵無形中具有「聯邦制」「邦聯制」的內涵,那 |
wlin5 於 2002/07/29 03:17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你這樣子支持台獨, 跟支那所提倡的一國兩制, 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引用一篇支那人的論點. (引用) 「一國兩制」與中國和平統一的探討 鄧小平生前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但結果以「一國兩制」先後運用解決了港、澳問題。因中央信守諾言,主政者董建華、何厚鏵因獲中央信任,亦相當堅守「一國兩制」的立場。因此亦普遍獲得港、澳同胞的支持,可以說相當成功,亦為國際所讚揚。 不過,台灣與港、澳有別,因此中央亦有一再作彈性調整,允許保留軍隊、外事權。 其實香港、澳門是由殖民地回歸;台灣始終是由中國人所統治,且現統治台澎、金、馬地區是一九一一年由孫中山先先創立的中華民國且曾統治大陸,而於1949年播遷台灣所統治,實際情況當然與港、澳有別。錢其琛副總理發言保留軍隊繼續保持原政府架構是、承認歷史事實,這是令人敬佩的。
如果「一國兩制」承認保留軍隊和過去中央發言似乎還承認外事權,軍隊、外事權這是主權的象徵,如依這樣的「一國兩制」其內涵無形中具有「聯邦制」「邦聯制」的內涵,那麼,英國聯邦制包括英格蘭、北愛爾蘭、蘇格蘭三地。 十餘年前本人在整理香港崇正總會等七團體「十點國是意見」中,曾提出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個中國是文化、歷史、地理的中國,亦就是報載海協會會長汪老(道涵)的智慧,一個中國不是「中華民國」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兩岸骨肉同胞共同締造的「新中國」;在當前「主權共有」「治權共享」暫時隔海而治,一個中國就是「大中國」,簡稱「中國」英文「United States of China」簡稱「USOC」。 當然中國歷史上大一統帝國當為吾人所嚮往,五代同堂亦為吾人所謳歌,但現在要孩子五代住在一起,他一定要出走。本人認為21世紀地球村時代,恐須作新的思考。20世紀之初,不少愛國之士,如陳炯明倡聯省自治,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陳寶箴的維新運動,康有為、梁啟超之後年輕時的毛澤東,均以中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均在探討中國要富強,聯邦制是值得思考的課題。本人在抗戰時在《重慶大公報》、《時事新報》(財長孔祥熙背景)、《民主》半月刊(孫科所主辦)、《三民主義》半月刊(蔣經國三青團理論刊物及中國經濟季刊《權威學人》、如馬寅初、趙蘭坪發表的園地)均曾為文探討中國實行聯邦制統一中國的思考,並倡議以發展區域經濟,以經濟互相依存促進國家統計;呼籲兩岸領導人在政治統一未取得共識前,兩岸先商討經濟合作,希以經濟合作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本人對大中國和平統一深表信心,台灣永遠會在地球上,台灣人民除三十多萬原居民外,絕大部分是由大陸移居到台灣的中華民族的骨肉同胞,中國領導人曾再三再四說重視歷史、重視事實,果如此,便要設身處地為台灣同胞設想:他們數十年對國家認同是國父孫中山所創建的中華民國的國民,現在兩岸一接觸便被貶為地方政府,他們情緒上當然不能接受。台北國統綱領,中國國民黨黨綱領,現仍存的中華民國憲法,所追求的仍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在未統一前兩岸維持現狀,暫時採取辜、汪新加坡會談所得的共識「各自表達」,一個中國是兩岸同胞共同締造的「新中國」。 中國歷史上有漢室統一南越王趙佗的經驗,近代有東西德統一的借鏡,難道現在的中國人的智能是如此的不濟嗎?老實說如中國人能將兩岸關係搞好,以中、港、台的經濟實力,可望促成亞洲共同市場的建立:亞洲各國均受中華文化影響,希望以中華文化促成亞洲聯邦的誕生,進而實現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大同世界,則21世紀必然是中國人的世紀了。所以,今天兩岸的中國人真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本人認為「一國兩制」是具有「邦聯制」,「聯邦制」的意函,希望兩岸領導人應以中華民族昌盛、繁榮作思考,揚棄僵化的意識形態之爭,美國建國之初亦曾由邦聯走向聯邦統一的美國,現在兩岸以經濟合作,以聯邦制共同探討,而以英式三島聯邦制統一中國。 (引用完畢)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3:25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3:20 Re:”細緻概念區辨”之貳--二分法又一章 你要惡搞轉貼遊戲我就不客氣了.讓你看看路人是如何抹黑我的: 路人兄又”歸化”得更徹底了!現在改名”臺灣路人”啦?我們名字都有”臺灣”,應該是同志嘛!我還是喜歡叫你路人,顯示我們是舊識,關係不同啦! 我說反共是存有帝國主義意圖的,此處指的是反共產主義.共產黨的早期發展史中與資本主義以帝國主義姿態出現的國家鬥爭激烈,共產主義是帝國主義的眼中釘,反對共產主義就屬帝國主義國家為甚.基於這個歷史因素,我的話不算離譜, 至於你抹黑的這段:”君不見多少中國青年反共,難道都有帝國主意的意圖?(LT案,偷換概念.帝國主義市反共產主義;中國青年反共多為反極權政權)價值思想上的選擇才是反共與否的核心,LT硬要將之與帝國主義意圖連結(LT案,帝國主義〔古典定義〕背後就是資本主義,其與共產主義的對抗本就是”價值思想”的對抗),手法與中國共產黨毫無二致(我覺得你的手法倒比較像)! 中國的異議份子很少有反對共產主義的,我的反對反的(主義)不是他們要反的(政權).我最瞧不起的就是台獨這種舔敵人的敵人的笨做法.中國民運份子大多數是民族主義者,未必支持臺獨.我看很多臺獨喜歡引用他們的文章,真是鬧劇一場. 你得不到你要的抹黑效果的,甜心!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3:21 回應路人抹黑之二: ”國家認同”這樣的表述,做為一般慣用的口語,被廣泛使用,卻從來沒有人仔細推敲這個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自認為精於”概念的細緻區辯”的一些人,倒是喜歡利用這個概念的粗糙與含混,遂其所欲. 1.state:偏向國家的政府組織或權力機構 認同的定義呢?我們看看英文identity的字義: a : 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 of the self in regard to something (as a person or group) with a resulting feeling of close emotional association a的意思是:個人對某人或群體的心理導向,而這種導向往往導致一種彼此之間親密的情感上的關聯. b的意思是:一種大體上在無意中進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思想,情感或行為模仿或效法內心中某些事物所代表的思想,感情與行為. 根據以上的個別定義,在兩個概念受詞動詞關係並列之後的”國家認同”可能的涵意有: 1,必須在心中對”政府組織”或”國度”有思想,感情或行為方面的聯想.如果一個人從”中華民國”想像不到什麼思想,感情或行為,那他連認同的依據都沒有,當然 一個人認同臺灣,而他又喜歡唱臺語歌,有兩種可能的解讀:1,他可能內心就將台灣和唱臺語歌的行為連結,則這是認同過程b;2,他也可能跟本不覺得臺灣和唱臺語歌有啥關連,則這就跟本不是認同過程.像我一向很守法,但這和我對”中華民國”的內心影像無關,故我的守法就不是認同過程的結果,而是我的公民意識使然. 回到正題,有人喜歡鼓吹”國家認同”,相信不是這個定義下的國家認同.否則如果臺灣這個國家在某人心中代表了可以在議會打架,那豈不等於是鼓吹可以在議會打架(效法其所代表的行為)?(不要誤會,臺灣優秀的地方很多,無奈此處需要一個負面的例子) 二,如果受詞是3,則動詞可能是a(發生感情)或是b(效法). 這樣的”國家認同”是值得鼓吹的嗎?說穿了,以臺灣多民族的現狀來看(就算一般人說的多族群好了),這就代表了一種強迫的認同轉移.例如,中華民族明明認同得好好的,偏偏有人以”國家認同”之名,要你認同攙了台灣民族的國民全體.以a或b定義的認同來說,可能嗎?應該嗎? 怎麼辦?”國家認同”所有可能的定義都談完了,沒有一個定義下的”國家認同”值得鼓勵.那為什麼那麼多人死抱著這句話不放呢?問題在於此:大多數人口語的”認同”跟本是”同意”,或”支持”的同義語.只因為認同聽起來比較有學問,就喜歡掛在嘴巴上.其實這沒什麼不對,但卻為像路人這樣的”同化主義者”提供了最好的方便.例如,利用”國家認同”的含糊語意,將之與”忠誠度”掛鉤.認同中華民族,當然不可能認同臺灣民族,也就不認同臺灣人民(台灣民族(台灣人)->臺灣人民〔台灣人〕,概念嫁接之一);不認同臺灣就等於沒有國家認同(巧妙過場),沒有國家認同就是不忠於國家(國家定義3〔人民〕->國家定義1〔中華民國体制〕,概念嫁接之二),不忠於國家就是叛國. 各位,當你要大家愛國或忠於國家,卻誤用了”國家認同”這樣語意有問題的表述,依以上演繹過程,經過兩次概念嫁接,就成了路人這種人限制民族認同自由的反民主行為的幫凶,也因此激化了臺灣兩大民族之間的矛盾.建議少用為妙.你只要將以上的邏輯逆轉,就知道奧妙所在: 為了怕被說是叛國就不能被認為是沒有國家認同(概念嫁接之二),為怕被說是沒有國家認同,就要看起來像是認同臺灣民族,絕對不能認同中華民族(概念嫁接之一). 文化可以被切割開來單獨認同嗎?不可能.這裡必須再區分認同和受繼之不同.不要忘了認同的定義,是深厚的感情,是效法,是模仿文化因子在內心所代表的思想,感情或行為).這離的開文化的主體--民族嗎?不可能的.受繼就不同了.受繼者可以思毫不帶感情地使用中華文化的因子,這樣,也就沒有文化認同的問題了.臺獨份子稱自己是華人,只是為了換取批上中華文化這張皮的正當性(否則就向沒穿衣服一樣).這就好像我可以吃日本菜而對日本人一點好感也沒有一樣.我可以邊罵日本人還味口好得很. 如果有人喜歡談主體性,在臺灣的中國人基於文化,史觀,命運共同體,而自然認同中華民族,甚至廣義的中國,正是主體意識的體現.有人不高興,因為他的目標是”同化”.”國家”概念的多重性和”認同”一詞的誤用正是他的工具.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3:22 回應路人抹黑之三: 路人兄, 大家自可公評扭曲的程度. 我絕對不會說出反外省人的話.我最不喜歡做的事就是談論省籍.我認為只有從民族層次才能釐清臺灣得矛盾所在,進而尋求化解之道.你為了行文方便,隨隨便便為我扣上莫需有的帽子,實不足取. =========================================================== |
wlin5 於 2002/07/29 03:31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邦聯或聯邦都不可能. 這一點可以從以下支那人的文章看出來. LT, 你那篇台獨是可以這樣談的, 不論是要談聯邦邦聯, 只要是以支國人去談, 根本只是要出賣台灣, 去投降罷了. 這一點我想我之前已經跟你說得很清楚了. (引用) 近日,候任台灣總統陳水扁提出,以邦聯制作為兩岸統一的辦法可以考慮。這使邦聯的概念再次受到各方面關注。中國大陸方面的反應非常迅速,表示邦聯制或聯邦制並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不能接受這方案作為統一的方法。這反應是可以預見的,因為此方案並非新主意,而每次被提出來的時候,總會被中國大陸拒絕。陳水扁提出這方案,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與他當選後的基本手法“善意盡表,實際絕無”是一致的。 邦聯制與聯邦制在一些「反對台獨、贊成統一」的力量內有一定的市場,因為這方案能照顧很多人對統一的一些基本顧慮和要求。首先,這方案肯定了兩岸的對等關係。有些台灣人對被“矮化”為地方政府極為抗拒。其次,以邦聯或聯邦的方法統一,也假定了會產生一個新的國體──將來的“中國”,既非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避免了台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吃掉”;這一點對很多台灣人是非常重要的感情和面子問題。正因為這兩個理由,邦聯制與聯邦制方案在知識份子和政界人士圈子中有一定的市場。 邦聯與聯邦是把兩個或多個主權獨立,各有明確的政府、領土和人民的實體結合起來的兩種方式。邦聯是比較鬆散的。中央政府擁有的權力須經各邦討論並獲同意。各邦保留原有的主權,可以通過單方面的決定,退出或解散邦聯 。聯邦的結合程度比較緊密,它通過結合的程序達成結合的協議,通常以憲法的形式落實,再由各邦通過自己的法律程序確認。這協議既訂出各邦交出的權力範圍,也訂出各邦本身保留的權力範圍。剩下的權力(或沒有明確規範的權力)即剩餘權力,則保留在各邦政府手上。惟聯邦一旦組成,各邦便不能單方面退出,如要退出,通常需要得到所有邦過半數或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方可。這就是美國憲法的規定,也是南北戰爭的根源。聯邦的發展通常都引致中央政府(聯邦政府)的權力越來越大,邦的權力越來越少,這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正因為這些理由,台灣推動這些方案的人,只會談邦聯而實際上不會考慮聯邦,建議這方法的人要保留將來退出邦聯的權利。 無論是邦聯 或聯邦,關鍵是承認兩個或多個主權獨立的實體的存在。這與兩岸的情況有根本的不同。雖然兩岸都同時聲稱擁有中國的主權,各有國號,各有政府,但這都是針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領土整體,包括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十二億八千萬人的人民而言的。這不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政概念,也是中華民國的憲政概念。除非修改中華民國的憲法,這還是目前台灣政權依據的法律,亦是有效的法律。民進黨及以前的陳水扁曾高呼“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說法是違反台灣政權的憲制基礎──中華民國現有的憲法的。歷史上不是這樣,現實中台灣的憲政也不是這樣。這與李登輝和一些國民黨人堅持的“中華民國從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講法有基本的分別,因為“中華民國”是包括大陸的領土和人民的國家。正因為中國大陸絕對不會接受“台灣從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前提,故不可能接受邦聯制或聯邦制的統一方法。中國(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從來就是單一主權國家而不是由不同的獨立主權實體結合而成的國家。以邦聯制或聯邦制去統一中國,不單止與中國歷史和現實不相符,而且會替將來造成永久分裂的根據,增加了永久分裂的可能。這是因為接受以邦聯的形式統一中國,就先要接受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實體,然後再談統一,如統一談不成,或組成邦聯後,台灣作為一主權獨立的實體,有權單方面脫離邦聯繼而正式獨立。任何支持中國統一、珍重一個統一的中國的人,都不會接受這樣的安排。
(引用完畢) |
wlin5 於 2002/07/29 03:33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T, 支那人不接受聯邦制或邦聯制的提案. 請問一下, 你要以支國人的身份去談台獨, 不是談一國兩制, 或不是談出賣台灣投降支那, 那是談什麼? 可否請教一下. |
wlin5 於 2002/07/29 03:49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LT, 引用這兩篇不一致的地方. 請教 LT 一下, 一國兩制裡面的邦聯制與聯邦制, 都被否決了, 內涵完全沒有了, 那請問所謂的一國兩制, 不是叫台灣投降, 那是什麼? 你那一篇台獨也是可以這樣談的, 不論談聯邦制或邦聯制, 支那都不會接受. 這個一國兩制根本就名存實亡, 根本就是要叫台灣投降, 了不了解? (因為它所包涵的聯邦制或邦聯制都已經被否定.)
2. 以邦聯制或聯邦制去統一中國,不單止與中國歷史和現實不相符,而且會替將來造成永久分裂的根據,增加了永久分裂的可能。這是因為接受以邦聯的形式統一中國,就先要接受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實體,然後再談統一,如統一談不成,或組成邦聯後,台灣作為一主權獨立的實體,有權單方面脫離邦聯繼而正式獨立。任何支持中國統一、珍重一個統一的中國的人,都不會接受這樣的安排。 |
wlin5 於 2002/07/29 03:58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當然你可以說你不是要提倡一國兩制. 那麼你是要提倡聯邦制還是邦聯制? 這兩個支那都說休想. 所以我根本不知道你那一篇台獨是可以這樣談的, 除了談投降以外, 還能談什麼. ok?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4:02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wlin, >>你那一篇台獨也是可以這樣談的, 不論談聯邦制或邦聯制, 支那都不會接受. 我不懂你在說什麼.你去仔細看我的說帖.我可是主張百分之百,沒有任何附帶條件的獨立:”我們要求您分享我們的驕傲,也支持我們在獨立國家的基礎上與中國關係正常化.” 你不要以為我開口閉口中華民族就一定是統派.我來貴寶地就是為了給你們開智慧. 我的說帖路人評都不敢評呢!為什麼?沒話講嘛! 「親愛的老共先生,我們是中華民國的中國人,我們深切的相信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與大陸的中國人分享共同的記憶,並懷抱共同的理想.我們同為中華民族的苦難悲,也同為中華民族的興盛喜.我們深深以做為中國人為榮. 中華民國在外交上向美日傾斜是與中國敵對的無奈結果,雖然我們深切的體認美日與中華民族,甚至台灣民族的根本矛盾. 我們在台灣的中國人與台灣人也都相信中國與我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我們極不願意和美日站在一起,前提是中國對我們解除敵意.您不是說不打中國人嗎?我們是中國人,而台灣民族有我們的同事,同學,師長,朋友,妻子,甚至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如果中國以武力進犯,為了維護我們的生活方式,更為了維護台灣民族的人性尊嚴,我們中國人也必然堅定的奮起抵抗!因為我們相信人性的尊嚴高於民族.砥觸了人性尊嚴的民族主義行為,使我們以身屬中華民族自卑!我們必須不惜以生命來換取自己的良知.相信中國的中國人會認同我們的堅持,不支持您的做法. 台灣民族絕大多數是華人,他們選擇不同於中華民族的認同,是歷史的自然遺產,也是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誠實表現.我們中國人雖無法認同台灣民族,但也對其民族建構的真誠,心嚮往之.我們相信,民族是流動的,認同是可變的.中華民族應當有這個胸襟,在兩國和平的基礎上與台灣民族展開公平競爭.只要我們中國人表現得令人驕傲,相信台灣民族會欣然向我們靠近,甚至融合.當然,這絕對不能是前提.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台灣民族的存在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肯定中共對中華民族卓越的貢獻,現在是你們再一次接受考驗的時刻.兩岸的中國人都拭目以待.」 |
wlin5 於 2002/07/29 04:10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我不懂你在說什麼.你去仔細看我的說帖.我可是主張百分之百,沒有任何附帶條件的獨立: 是嗎? |
讀讀樂 於 2002/07/29 04:13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小弟也支持: |
Love Taiwan 於 2002/07/29 04:20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之前你說要以支國人的角色去談判, 這不就是一個附帶條件?” 對不起,這不是附帶條件.我的說帖沒有假設一個”政治的中國”,只有以中華民族的姿態.在政治上沒有妥協,絕對是兩個國家. 這樣你清楚了吧? |
wlin5 於 2002/07/29 04:34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照你所說, 支國人就是吱華民族的人. 那麼你以吱嘩民族的姿態, 不就是以支國人的姿態一樣的意思? 我看了你的話非常不清楚, 而且覺得你的話非常奇怪而且沒有一致性. (quote) 對不起,這不是附帶條件.我的說帖沒有假設一個”政治的中國”, 這樣你清楚了吧? (quote) Love Taiwan 於 2002/07/13 19:06 你還沒弄懂我的意思.中國人可以表是民族而不是國籍. 我在這裡的中國人是這個意思. (quote finished) |
wlin5 於 2002/07/29 04:47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至於你所說: 只有以中華民族的姿態, 我也非常的不清楚. 根據你這一段話, 吱嘩民族這個名詞的定義是眾說紛紜的. 你以吱嘩民族的姿態, 不就是以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去定義的姿態, 一樣的意思嗎? 再根據你之前所說, 支國人可以表示民族, 也就是說吱嘩民族等於支國人, 那麼吱嘩民族定義不清, 支國人又代表吱嘩民族, 那麼支國人定義根本也不清. 這種看了不清不楚的詞, 我不知道你是你什麼姿態就是了. 除了你那個很舒服的姿態, 其它的姿態, 我完全無法理解. (引用) |
祥 於 2002/07/29 10:32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語言是約定俗成』,我用這個本只是像你看一 下,對台灣人來說『國家認同』的定義和我講的一樣,和你推導的不一樣。 就像『你陳水,這是一定要的拉你』你聽不懂,我們都懂。 |
大東亞決戰機 於 2002/07/29 12:47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請教一下祥兄: 不知你対以下的三個名詞如何定義? 台灣國民,台灣人,台灣民族 又、台僑等不等於華僑?台湾人等不等於華人? 小弟先簡述我的看法: 中國人最喜歓用血統來攀親附戚、因為留在中國的都没出息、偏偏遠離中國的都出 日本:相伝為徐福的後代、依照中國人的理論(体内流着炎黄子孫的血)、則日本人= 或有人説:台湾与中國使用相同的語言和文字、風俗文化也多有類似。這個理論如果 同理可証:美僑≠英僑 而國家的要件為:人民、領土、主權、政府。 台湾最需要的則是人民的意志。 T先生擁有自己的員工、廠房、生産設備、資金、客戸群。問他為什麼不自己開公司、 ??? *此文章為日本語漢字写成、非簡体字。 |
祥 於 2002/07/29 22:43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大兄基本上我的看法和你一樣,『台灣民族』一詞根本不符合聯合國對『民族』的定義,不過最近有人把聯合國當聯合民族,然後啦啦喳喳蹅一堆, 看清楚啦!『認同』就是我們對一件人、事、物有相同的 『fi ㄚ ling』<--楊麗花口音的feeling。 台灣的國家認同就是我說的那樣子,懂不懂ㄚ?『陳水』還聽不懂先生! |
大東亞決戰機 於 2002/07/29 23:46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TO:祥兄: 有些人講話很蔡依林,所以陳水拉! |
祥 於 2002/07/30 22:10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不但是陳水,還是龜頭,大家沒理他,龜頭伸的長長的,在那邊細細剖析,剖了半天把聯合國當聯合民族,現在龜頭又縮進去龜殼裡當他的龜孫子了。 他最近那幾篇『台灣民族』的文章,只是來『喇賽』的。 |
祥 於 2002/08/09 23:47 | |
Re: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民族 | |
聯合國 = 聯合民族 ? 哈!哈!哈!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