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外交策略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過境 於 2002/07/21 23:12 | |
台灣的外交策略 | |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總是以利益為依歸的, 形勢比人強, 不管如何努力, 台灣的邦交國越來越少是肯定的了, 和台灣有邦交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上也沒有什麼地位, 而且說反面就反面, 是不是值得花大價錢去討好? 反而和有實力的國家進行實質外交更有用, 重返聯合國現在也不是時機. |
弦月之影 於 2002/07/21 23:17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R.O.C.不可能再次進入聯合國的 |
過境 於 2002/07/22 00:14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BBC中文網駐台北特約記者 楊孟瑜: 台灣與馬其頓之間,風風雨雨又搖搖晃晃的邦交,終於在近日確定斷掉了。 趕在馬其頓外長與北京簽署建交文件之前,台灣外交部先行宣佈與馬其頓斷交,勉強維持住最後的尊嚴。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張小月宣佈斷交聲明的同時,不忘強調︰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面對這個險峻的情勢,自應奮發自強,繼續以積極、務實的態度,拓展對外關係。 唉!張小月口中險峻的情勢、自應奮發自強的說法,或許對台灣許多外交人員來說,可衍伸為難堪的情勢、必須自求多福。 就拿剛剛斷交的馬其頓來說吧,可憐台灣駐馬其頓的公使鄭博久,在建交約兩年的時間里,一直無法呈遞到任國書,因為對方政府內部意見不一,讓你人來了,卻沒法真正到任,而今斷了交,這到不到任的問題,倒也不成問題了。 其實,何止是鄭博久,長期以來兩岸外交爭戰不斷,台灣外交部為了不成為斷交部,可真是費盡心力在拉攏邦交國。 像這次馬其頓斷了交,台灣媒體才批露出一些原來不為外人所知的外交官幕後委屈。 包括1999年雙方建交初期,馬其頓總理喬傑夫斯基率團訪問台灣時,在某場晚宴中,眾人酒酣耳熱,總理上台高歌,而台下則有一位馬其頓高級官員,拉著台灣一位女外交官要貼面跳舞。女外交官隻得在跳舞時盡量把臉別向一邊,勉強陪著跳完一支舞。 馬其頓是一個例子,還有別的國家呢!好比一個位處非洲的國家,其國王來台時,台灣特別為這位身軀相當龐大的人物,訂制專屬的特殊座椅和代步工具﹔其大公主在台灣吃喝玩樂想找人陪時,即使是風雨交加的颱風夜,台灣外交部的官員也隻得舍命出門相陪。但這些辛苦與付出,最後還是落個斷交的命運。 還有呢,有國家明明要與台灣斷交了,其元首夫人還不動聲色,特別先來台灣玩一趟,接受連番招待後,在機場揮手道再見不久,就傳來這個國家也要與台灣揮手道別的消息,令才為這個夫人訪台忙得人仰馬翻的台灣外交人員,不覺傻了眼。 還記得,台灣行政院長張俊雄前一陣子針對馬其頓斷交危機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將全力保護之,我們的外交人員雖環境不是很理想,但我們仍然給予鼓勵,仍然全力以赴。 每逢媒體追問到台灣的外交處境,台灣的政府高層大多說出類似這種充滿外交辭令的話,也不知道管不管用。 其實,張俊雄要說的應該是全力維護邦交吧,卻好像口誤說成是保護,倒也對,台灣屢受挫折與委屈的外交人員們,確實需要好好保護的。 講到台灣艱難的外交處境,全世界只有不到30個國家承認台灣。而肯承認台灣的,又多是位在非洲、中南美洲的小國或窮國。台灣的外交人員要小心維護邦交,也要瞞著北京當局,暗中拓展邦交。一旦建交有望,也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對外,得擔心可別又被挖走 了﹔對內,得面對台灣各方質疑是撒錢換來的凱子外交。 若數全世界最難為的外交官,台灣肯定是名列前茅。 還記得五、六月間,台灣總統陳水扁浩浩蕩蕩的率團出訪中南美洲,進行上任以來第二次外交之行,返台後,他是這麼形容自己的風塵僕僕︰即使一天最高紀錄安排了16個行程,每天平均也有12到13個行程,阿扁都甘之如飴。內人也拖著不方便的身軀,陪同走完全程。隻要能看到外交有一些進展、突破,我們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陳水扁和他那必須靠輪椅代步的妻子吳淑珍,對於外交行程之苦,還可以如此公開說出來,可台灣成千上百的外交人員呢,可是有苦說不出,也難以訴說啊。 而陳水扁說再苦、再累,也都值得,其實,仔細想一想,值得些什麼呢?兩岸在國際間的外交爭奪,彼此為了我多一個邦交國,或你少一個邦交國,耗費大筆人力、物力、心力,還不是肥了一些想從中牟利的國家,卻弄苦了自己,又攪亂了兩岸關係。 老實說,外交關係重要,兩岸關係也重要,只是兩岸究竟是屬於外交還是內政呢?這正是台灣目前的一大問題。沒有搞好,台灣的外交將永無寧日,外交官們仍要學著把吃苦當成吃補,不把委屈當做離譜。 |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22 00:18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這則新聞充分顯示出了中國的險惡和霸道,更無疑的是打了台灣親中派的一記耳光,讓他們了解到中國的險惡,和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台灣。 |
Taiwan NO. 1 於 2002/07/22 05:18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只要能讓台灣正名,那世界各國就沒有一個中國的困擾,中共對其他與我們邦交的國家或有意與我邦交的各國也就無計可施. 台灣正名需要我們台灣人自己解決,那邦交的問題或加入聯合國問題可能就會出現較正面成果. |
11 於 2002/07/22 05:38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別忘了 聯合國外圍組織 對台灣更是牛肉 今年想加入而不成功的 WHT 大家想想吧! 台灣若是聯合國會員 有多少資源可享用 那像現在花錢買外交 浪費台灣人納稅錢 台灣加入聯合國與美國 無二選一的問題 不可混為一談 |
wlin5 於 2002/07/22 05:47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早就該正名了. 在聯合國, 支華民國 = 支華人民共和國 = 支國, 所以一中原則本來就是他們支那才能用的, 台灣根本不需要去用. 昨天才跟一個台支派老芋頭幹譙了一場. 他自負的說我遲早會後悔. |
11 於 2002/07/22 06:00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別忘了中共本質 轉化內部矛盾 必用對外戰爭轉移 中國人口快要16億人了 這個糧食問題怎麼解決啦 開玩笑 偉大的共產黨一句話 要粉飾太平嗎 ? 還早勒 既然台灣抬頭也是一刀(戰爭) 縮頭也是一刀 何不追求獨立 還有生存可能 |
Claude 於 2002/07/22 14:15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若是下述的這段話有道理的話...... --- 老實說,外交關係重要,兩岸關係也重要,只是兩岸究竟是屬於外交還是內政呢?這正是台灣目前的一大問題。沒有搞好,台灣的外交將永無寧日,外交官們仍要學著把吃苦當成吃補,不把委屈當做離譜。 商業市場大部分的廠商應該都可以關門了。 我一直不太能接受這種用結果來否定努力的看法,尤其是我不懂為何中國及台灣兩個國家不能有同樣的邦交國,只因為中國不希望台灣跟某些國家建交,所以兩國間彼此必須競爭,而因為台灣在某些邦交國的競爭失敗了,所以台灣的外交官委屈,可憐,所以兩岸何必浪費這樣的人力及物力?所以台灣不應花時間及資源在外交上了? 以類似的邏輯來看,看來中國瞄準台灣的飛彈似乎沒有存在的理由,因為是在是浪費。因為台灣也沒有飛彈瞄準大陸啊! 還有,類似的論點其實隱含了,台灣的國防花費大多均是浪費,因為一旦打起來,可能打不過中國,所以兩岸何必如此競爭,所以台灣其實是不是拱手投降算了? 此外,為何大陸也要花資源去挖台灣的邦交國呢? 同樣的道理,對台灣現有的邦交國,在中國挖牆角失敗後,我可不可以用同樣的內容回敬中國的外交部及官員呢?只可惜我不是中國的國民,這部份的內容可能留給彼岸的國民來發表了,而且我目前也不確定,彼岸有表達及公開此種想法的管道及自由。很抱歉,我看不到也沒蒐集到。 因著台灣的自由及開放,相對而言,對不開放及無法公開批評的對岸,其實台灣有著優勢及劣勢,資訊及思想的交換更有效率及直接,但是可能有一個責任及前提,那就是相對而言,我們必須化更多的時間慎思及明辨各種說法及資訊,尤其在這個時代,周密及深入的思考好像快要成為美德了。 但是,不好意思,我支持台灣繼續花資源於外交之上(這不代表經費可以不經監督及濫用),尤其當對岸一邊用飛彈對著我,一邊不准我有邦交國,一邊還配合島內的媒體說--台灣不要再浪費資源於外交之上了。 要當台灣人,其實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清楚及冷靜,並且願意傾聽及思索的頭腦。 |
台灣人 於 2002/07/22 18:00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親中派根本不會覺醒 中國不打壓, 要叫台灣降 中國在打壓, 要叫台灣乖 台灣的親中派只會為反對而反對 眼裡只有政黨利益, 沒有國家利益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9/30 15:35 | |
Re:台灣的外交策略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9/20020930130097.html 中共駐美大使表示渴望和巴拿馬建交 (中央社記者鍾海泰巴拿馬市二十九日專電)中共駐美國大使楊潔箎接受巴拿馬媒體訪問時表示,渴望巴拿馬和中共在發展經貿關係時,也能建立外交關係。 這位曾經訪問過巴拿馬的中共外交人員表示,中共是巴拿馬運河最主要客戶,雙方應建立更緊密關係。 他認為,台灣和巴拿馬與中美洲國家的關係在一、二年會有變動。巴拿馬總統和外長在多次公開場合中宣稱,和中華民國維持外交關係以及跟中共發展經貿關係是巴拿馬外交政策。他們不認為巴拿馬和台灣關係會有變動。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