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7 08:12
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黃天麟

  一九八○年代當我們談起亞洲四小龍,台灣是其中之佼佼者。台灣的經濟成長,外貿、進口成長率均優於韓國。「台灣經驗」之招牌家喻戶曉,但九○年代之台灣就一年不如一年,「台灣經驗」的光環隨之褪色。現在台灣經驗一變成為高逾放、低成長的代名詞,歎賞的眼光即轉移到韓國的經濟表現。二○○二世界盃足球賽韓國隊的表現正象徵著韓國高昂的士氣與成就,九○年代的韓國經濟成長率,除了一九九七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之衝擊而呈現-6.7的負成長外,大體上享受比台灣為高的成長率,近兩三年之表現尤其亮麗,一九九九年韓國經濟成長率達10.9%,台灣只5.4%;二○○○年8.8%,台灣為6.0%。

  二○○一年受美國高科技泡沫破滅之影響,台灣經濟呈-2.2%的負成長,但韓國仍保持2.6%的正成長,今年表現更好,預計可達6.5%,失業率也只2.8%,房地產欣欣向榮,比去年上漲外,股市自今年初開盤以來,亦已上漲24.02%(至三月十五日),傲視亞洲。相對之下,台灣只上漲7.21%,爬上六千點就後繼無力,近期或有資金行情,但長期觀察力道仍不如前,昔日之風光已不復在。台灣何以至此?韓國成功的秘笈又在那裡? 西方學者一般的說法是受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後的韓國,大刀闊斧清算不健全的金融機構重整金融,才有今天。不過事實不盡然如此,依國際第二大管理顧問公司之研究報告,韓國的不良債權金額在亞洲仍居第三名,僅次於日本及中國大陸,約有一千億美元,還比我國為多。那麼是不是韓國的投資環境比我們好?事實亦非如此,韓國的工運及其激情打鬥的情景大家都有目共睹,國際對工商投資環境之評估,我國年年均高於韓國。其實韓國之能自亞洲金融危機迅速崛起,除了它在風暴中大膽將韓元巨幅貶值外,主要係依靠韓國官、商對國內之積極投資。

 一九九七年後韓國改變策略,盡量壓制海外擴張,專心於國內產業之升級,大量投資發展數位寬頻基礎建設等。政策之改變使一九九九年韓國之對大陸投資成為微不足道,僅二億美元。此種固守城地、落地固本政策,若依我國西進論者之說法,韓國必已錯失廣大的大陸市場,企業必已被鎖死於韓國境內。但經驗完全推翻了西進論者的說法。儘管韓國對大陸的生產性投資不多,十年來投資大陸累計金額只不過一二○億美元(至二○○二年六月)與台灣之一四○○億美元相差甚遠,只有台灣的十分之一不到,但韓國對中國之輸出仍然暢旺,去年達二三三億美元,與台灣對大陸出口二七三億美元相差不多。此一事實顯示,經略大陸市場,投資非唯一選擇亦非最佳方式。相反地,「台灣經驗」(即大舉投資大陸之經驗)證明了「躍馬神州」或許可以滿足企業經略中國的鴻圖,但對台灣只會帶來「高逾放、低成長、高失業、低股價」的台灣現象(低股價係指水餃股、雞蛋股等前進大陸的傳統產業股股價)。所謂的「雙贏」只是一種口號與幻想。

  台灣投資大陸的金額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若以占國內總生產之比率來觀察,台灣(二點四%)高於美國(零點零三%)八十倍,也高於韓國(零點零三%)八十倍,這一數據已歷歷顯示台灣並不是沒有走出去,而是走得比人家多,比人家快,也比最國際化、最先進的國家還多。經濟的自由度也比日、韓高,美國傳統基金會二○○二年經濟自由度評比,我國名列第廿九,比日本之第卅五、韓國之第卅八為高,可見問題並不在於我國經濟之閉塞、不夠開放或自由化不足,而是出在於我們走出去的地方太過集中於大陸一地而無助企業之全球化佈局。過度利用大陸低廉勞工資源的後果是廠商欠缺升級的壓力,怠於轉型,技術的停滯甚至流失,及對國內投資的排擠。幾年之後,逾放、失業接踵而來,形成現今的台灣現象。

  讓我們再強調一次,韓國經驗已明白地告訴了我們,經略中國,投資並非唯一選項,過多的投資,反而有損國力,開拓中國市場最佳的途徑,並非直接設廠,而應扎根本土,提升品質以貿易取勝。一窩蜂到大陸設廠的台灣經驗,經過了十三年的實踐檢驗,證明了它的致命缺陷,急需我們面對與調整。我們真的非採向大陸傾斜的走向不可嗎?我們的企業商賈齊聲高喊西進之時,國人也要擦亮眼睛看看,細嚼「去的少,經濟成長反而比我們好」的韓國經驗。

  欣聞政府對八吋晶圓廠之登陸將以建立有效管理機制為前提,此舉仍待事後之驗證,筆者認為,只要我們徹底實踐經發會「台灣優先、全球佈局、風險管理」的共識,扎根台灣,糾正十三年來向大陸全面傾斜的偏頗政策,真正做到全球化(非大陸化)的布局,憑國人之天份與勤奮,我國再度躍升成為群龍之首,絕不困難。(作者黃天麟╱國策顧問)


NO:505_1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7 08:18
Re: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雖然我不認同作者的觀點:韓國的經濟比我國好,至少在GDP上面就不是這樣,不過他說的”韓國經濟比我國好”,是指韓國在金融風暴之後,韓國”閉關自守”發展高科技和數位產業,結果年年經濟成長率可觀,現在已經恢復元氣,反觀台灣要恢復元氣卻是欲振乏力,照西進人士的論調,韓國此種”閉關自首”的行為是失去”廣大中國市場”的機會,沒想到”作擁廣大市場”的台灣今日卻因為產業掏空而有內力不足的隱憂。

我們的行政院在做什麼?我們的政府在做什麼?我們是否應該去監督他們?是否應該去傳播三通的正確觀念,不要讓統媒將焦點一直放在意識形態上面,讓每一個人都能真正的了解三通的害處。


NO:505_2
Chiron  於 2002/07/17 09:15
Re: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黃天麟這篇文章非常好

比對產業外移對台灣危害很有說服力

我一直想寫類似台韓間比較文章

但苦於不懂韓文.無數據佐證

南韓GDP雖比台灣低 , 但一般工資比台灣高

這是很有趣的問題, 希望先進們能提供看法!

就我所知;南韓已婚婦女常退離職場,就業率遠比台灣低,也許是個原因.

另外,台灣與中國產業間嚴重揪結, 應有不少GDP 計算上的誤差. 實際臺灣GDP, 也許比官方公佈者少.


NO:505_3
Chiron  於 2002/07/17 09:19
Re: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錯誤更正

以上講是 GNP 非 GDP

台北學生 你所講的也應改成GNP 才對


NO:505_4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7 09:21
Re: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GNP是總產值吧,GDP才是個人國民所得。

NO:505_5
Chiron  於 2002/07/17 09:29
Re: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應講「人均GNP」

NO:505_6
Taipei Student  於 2002/07/17 09:48
Re: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何謂GNP?
  GNP係指一國國民所有生產要素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的物品及勞務的總額;即是以國民為歸屬標準。


何謂GDP?
  GDP係指在一國國境內所有生產要素在同一期間內所生產的物品及勞務的總額;即是以國境為歸屬標準。

  根據聯合國國民所得會計制度的規定,是以GDP為衡量一國經濟成長率的指標,故行政院主計處於83年11月宣佈,自84年起,台灣經濟成長率改換以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為計算標準。



NO:505_7
Chiron  於 2002/07/17 12:35
Re:轉貼自由時報:韓國的經濟表現為何比我國好?

GDP 含國外要素在國內所得, 以GDP 來表示國民所得, 不如GNP來的恰當.
即使GNP; 也是指常住居民, 不具國籍者也算在內.

所以有人講上海人均GDP達到4500USD, 這與上海人實際收入差很多.上海外來投資太多...
如果算人均GNP 也不真確. 常駐上海外人非常多,包括外國人與非上海籍中國人.


南韓人均GNP比台灣低 , 但一般工資比台灣高
也許是家庭主婦較多
也許因企業主數目比較少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